人美版美术五上《偶戏》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第7课 偶戏(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

第7课 偶戏(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

第7课偶戏(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一.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学习传统戏偶形态及其中文化内涵;•学习对比戏偶形态的异同;•运用对比的方式提升审美、形象思维的水平;•学习戏偶的设计方法;•创意设计自己的戏偶并进行表演。

2. 技能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运用对比,认识不同材料、颜色、形态的变化;•使用制作偶戏的工具与材料,进行简单的偶戏制作;•设计创新的戏偶形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对民间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兴趣;•了解并尊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表现形式;•感受造物者的智慧和创造力;•培养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传统偶戏形态及其中文化内涵。

•运用对比的方式提升审美、形象思维的水平。

•学习戏偶的设计方法。

2. 教学难点•创意设计自己的戏偶并进行表演。

•进行简单的偶戏制作。

三. 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戏偶文化,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30分钟)•介绍戏偶的形态和文化内涵,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戏偶特点;•讲解戏偶的制作材料和工具,熟悉偶戏制作流程和技巧;•给学生时间进行设计并制作自己的戏偶,并着手准备进行表演。

3. 讲解(15分钟)•讲解戏偶的表演方法,包括变脸、声音等;•指导学生如何设计表演方案,让表演更加精彩生动。

4. 演练(20分钟)•学生按照准备好的方案进行表演,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表演。

5. 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顾整个制作和表演过程,分享制作与表演中的感受与体验;•对制作和表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

四.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开放性问题和场景介绍,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认知偶戏文化和艺术特点;•合作式学习法:将学生分组,互相合作完成设计和制作任务,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评价式教学法:在每个环节中,教师都会及时进行评价,为学生提供指导、建议和鼓励,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设计和表演任务。

第7课《偶戏》(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

第7课《偶戏》(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

教案标题:《偶戏》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偶戏的历史、种类、特点以及制作过程。

2. 培养学生对偶戏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动手制作自己的偶戏作品。

教学重点:1. 偶戏的历史和种类。

2. 偶戏的特点和制作过程。

3. 发挥创意,动手制作偶戏作品。

教学难点:1. 偶戏的制作过程。

2. 发挥创意,动手制作偶戏作品。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偶戏的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 准备制作偶戏所需的材料,如纸张、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偶戏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偶戏的历史和种类,激发学生对偶戏的好奇心。

二、讲解偶戏的特点和制作过程(10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偶戏的特点,如形象生动、操作简单等。

2. 教师示范制作偶戏的过程,包括设计形象、剪裁、粘贴等步骤。

三、学生动手制作偶戏作品(15分钟)1. 教师分发制作偶戏所需的材料。

2.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设计自己的偶戏形象。

3. 学生按照制作过程,动手制作偶戏作品。

1. 学生将自己的偶戏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2. 教师和学生对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偶戏的特点和制作过程。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偶戏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如绘画、音乐等。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一些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学生在制作偶戏作品时,有些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及时指导和帮助。

其次,评价环节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意和努力,而不仅仅是作品的美观程度。

最后,可以在拓展环节中,引导学生探索更多与偶戏相关的艺术形式,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

以上是我对《偶戏》这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丰富内容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学生动手制作偶戏作品”环节。

这个环节是整个教案的核心,它涉及到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7课偶戏▏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7课偶戏▏人美版

教案设计: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7课《偶戏》▏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偶戏的基本知识,欣赏不同风格的偶戏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剪、贴、画等方法创作偶戏人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学习偶戏,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偶戏的基本知识,如偶戏的定义、分类、历史发展等。

2. 偶戏作品的欣赏,分析不同风格、流派的偶戏作品特点。

3. 偶戏人物的创作方法,包括剪、贴、画等技巧。

4. 偶戏表演的基本技巧和舞台布置。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偶戏的基本知识,欣赏偶戏作品,创作偶戏人物。

难点:掌握偶戏人物的创作方法和表演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脑、投影仪、偶戏视频资料、图片资料、剪刀、彩纸、画笔等。

学具:彩纸、剪刀、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偶戏视频资料,让学生对偶戏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介绍偶戏的基本知识,如偶戏的定义、分类、历史发展等。

3. 欣赏:展示不同风格、流派的偶戏作品,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作品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4. 创作:讲解偶戏人物的创作方法,包括剪、贴、画等技巧,并示范创作过程。

5. 练习:学生动手创作偶戏人物,教师巡回指导。

6.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六、板书设计:1. 偶戏基本知识定义分类历史发展2. 偶戏创作方法剪贴画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偶戏人物创作,要求具有个性和特色。

2. 调查家乡的偶戏文化,了解其历史和发展现状,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欣赏、创作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偶戏的基本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创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了具有个性的偶戏人物作品。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偶戏表演技巧的讲解和练习还不够充分,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偶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意识。

第7课 偶戏(教案)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第7课 偶戏(教案)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第7课偶戏第一课时(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为两课时学习,第一节为欣赏评述课,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学习我国偶戏的概貌和现状。

我国的偶戏是戏剧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域文化的不同而各具特色,大致分为影偶和木偶。

木偶有四川的杖头木偶,泉州的提线木偶,陇西的不带木偶,潮州铁枝木偶,影偶即皮影,此外还有福建的布袋偶。

教材版面主要就这些偶戏的种类以及其历史发展、对外交流做介绍并引导学生欣赏。

第二课为综合·探索课,结合四川的皮影特色,介绍皮影的制作加工的精湛工艺,并带领学生在课堂粗浅体验制作皮影,让皮影得以传承。

学情分析:皮影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已经很少出现了,相对我们这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

因此要求学生在课前到亲友处、互联网、图书馆等地方查找资料,对这种民间艺术进行比较系统的了解和学习,在课堂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动手动脑,才能达到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皮影,从而传承皮影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了解偶戏的文化及其种类、发展,欣赏不同表演形式的偶戏片段,感受其在造型、表演等方面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2、联系本土的皮影艺术形式,尝试学习制作皮影。

3、引导学生欣赏皮影在造型、表演方面精湛艺术,从而体会民间艺术的魅力,增强传统文化意识和时代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偶戏的文化及其种类、发展,欣赏不同表演形式的偶戏片段,感受其在造型、表演等方面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联系本土的皮影艺术形式,尝试学习制作皮影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皮影及提线木偶、铁枝木偶、水力木偶、布袋木偶的文字视频资料学生准备:皮影的文字资料;透明文件夹、剪刀、缝衣针、白色棉线、马克笔、塑料吸管、透明胶、A4纸、铅笔、橡皮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1、出示教材中第一幅图,青同学们猜猜他们在干什么?从而引出偶戏的起源及发展的话题2、讨论交流让同学们拿出课前了解的各地区的偶戏种类和偶戏历史资料交流。

课前预习单一:1、关于木偶戏的起源,普遍的观点是:"源于()(汉),兴于()(唐)"。

偶戏(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

偶戏(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

偶戏(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偶戏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掌握制作简单偶戏角色和场景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尊重,培养合作精神和审美情感。

教学内容偶戏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介绍偶戏的起源、发展及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形式。

偶戏的艺术特点:分析偶戏的角色设计、表演技巧和视觉风格。

偶戏制作技巧:教授制作偶戏角色和场景的基本方法,如剪纸、绘画、拼贴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偶戏的制作技巧和表演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新设计偶戏角色和场景,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团队合作。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偶戏视频资料、PPT、实物模型。

学具:彩纸、剪刀、胶水、画笔、颜料等基本美术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偶戏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新授:介绍偶戏的历史、艺术特点和制作技巧。

3. 实践:学生分组制作偶戏角色和场景,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与评价:每组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偶戏艺术提纲:偶戏的起源、艺术特点、制作技巧关键词:传统艺术、角色设计、团队合作作业设计个人作业:设计一个独特的偶戏角色,并简要描述其特点。

小组作业:合作制作一个简单的偶戏场景,并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情节。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评估学生对偶戏的理解和制作技能的掌握程度。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此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安排,让学生全面了解和体验偶戏艺术,培养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

在上述教案中,教学重点与难点是需要特别关注的细节。

这个部分直接关系到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尤其是在引导学生创新设计偶戏角色和场景,以及进行有效的团队合作方面。

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重点1. 偶戏制作技巧:这部分是教学的核心,涉及到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人美版美术五上第7课《偶戏》教学设计

人美版美术五上第7课《偶戏》教学设计

人美版美术五年级上册
《偶戏》教学设计
1、欣赏不同表演形式的偶戏,了解有关偶戏的文化及其发展,知道戏偶在造型、表演等方面的特点。

2、过对偶戏的了解和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

在观察材料、欣赏造型和色彩、动手制作、参与表演等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的方法,体会民间艺术的美感,增强传统文化意识和时代创新能力。

3、通过对偶戏资料的交流和对传统偶戏的欣赏,认识并感受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对祖国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小学美术人美五年级上册偶戏偶戏教案

小学美术人美五年级上册偶戏偶戏教案

《偶戏》一、教材分析偶戏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是兼有视听之娱的表演艺术。

深受广大民众特别是少年儿童的喜爱在民间流传极广。

本课属“综合探索”学习领域设置本课意在通过学习了解偶戏的发展历史、丰富多彩的表演形态和千变万化的任务造型吸引学生了解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

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设计、制作、表演等过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感受民族艺术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有关偶戏的文化以及发展,欣赏不同表演形态的偶戏,了解偶人的造型特点及表演特色。

2、能力目标能根据自己喜欢的故事,选择不同材料制作布袋偶并合作表演。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从而体验民族传统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喜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偶戏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魂宝及偶戏的种类。

教学难点资料的巧用,让偶人动起来,并利用偶戏人物表演。

五:设计思路通过观看偶戏表演直接导入本课并激发学生对偶戏的兴趣。

了解偶戏的起源及发展。

让学生感受、了解不同偶人的不同造型特点,了解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调整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通过手套玩偶给同学们介绍新朋友引出课题——偶戏三、出示课题,《偶戏》并介绍偶戏是融合了造型、动作、对话、服装绘画、舞蹈等于一身的表演艺术。

古代人把偶戏叫做傀儡戏。

解释傀儡的意思。

四、偶戏的发展历史1:了解偶戏的起源(什么时间、地点、人物创立的?)是师总结:兴于汉、盛于唐、繁于宋师出示图片,一一讲解结论的依据。

A:秦的俑和汉墓木偶都是陪葬品,偶是什么时候与戏曲有关联的?(讲述陈平解围)的故事B:唐代偶戏形成了众多表演种类C:宋形成表演体制——宫廷和民间2:偶戏的发展走向偶戏的发展是由北向南传播和北方游牧名族的喜爱和传播有关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分为木偶戏和影偶戏两类。

我国著名的有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铁线木偶等。

五、了解偶人的种类和造型特点。

(1)杖头木偶演示操作方法。

(教案+PPT)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7课《偶戏》(皮影制作视频视频)

(教案+PPT)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7课《偶戏》(皮影制作视频视频)

(教案+PPT)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7课《偶戏》(皮影制作视频视频)教材展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了解提偶、皮影民间艺术,知道他们的制作方法和表演形式,了解他们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展示皮影戏,实物展示,讲解联系现实生活所看到的表演艺术,体会皮影与提偶艺术的魅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认识提偶与皮影艺术,让学生知道他们是中华民族传统民间艺术,他们是容美术、雕刻、音乐、戏剧、表演为一体的艺术。

他们是民间艺术中的辉宝,现在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热爱并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民间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偶戏的种类,艺术特色。

知道他们的制作方法,和表演方式。

认识偶戏是中国传统民艺术的辉宝,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难点】认识偶戏是中国传统民艺术的辉宝,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需要我们将这些传统艺术传承下去。

三、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视频,PPT课件五、教学过程让学生们讨论身边的人们生活中都有哪些娱乐活动。

再想想在古代,没有现在很多先进设备的时候人们有什么娱乐活动....其实、古代人们娱乐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因为没有网络电子设备,所以都还是真人版面对面对决、真人面对面表演哦。

大明星导演就在人们身边哦。

跟现在比起来想想那是多么奢侈的事。

比如有蹴鞠,摔跤,戏剧......今天大家一起来欣赏精美的皮影是如何制作而成的!新绛县老艺人高凤鸣刻制皮影制作过程(上)皮影制作过程(下)踏鞠始于轩后,军中练武之剧,以革为元囊,实以毛发击鞠击鞠是古代的马球捶丸目前所知最早形成于北宋戏曲还有偶戏有皮影和提偶中国的皮影戏是世界最早的“动画片”一张兽皮、一根丝线、一盏明灯就可以演绎各种剧目栩栩如生,让人啧啧生奇皮影戏文字记载源自于《汉书》中的一个爱情故事,说的是西汉时期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

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7课 偶戏 ▏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7课 偶戏 ▏人美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7课偶戏▏人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形式之一:偶戏。

2.掌握偶戏的基本构成要素。

3.学习并体验偶戏创作的基本过程。

二、教学重点1.偶戏的基本构成要素。

2.偶戏中化妆和服饰的重要性。

3.体验偶戏创作的基本过程。

三、教学难点1.偶戏制作中需要学生学会动手操作与思考。

2.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元素。

四、教学过程1.引入(1) 观看视频与学生们分享一个偶戏表演的视频,让学生们对偶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提问引入提问:“大家知道偶戏是一种什么样的传统艺术形式吗?” 让学生们展开讨论合作,用课上所学的知识作出回答。

2. 操作环节(1) 教师示范偶的制作首先,在黑板上画出讲台,并画出偶的草图;然后选出合适的布、纸等材料,并依照草图,用剪刀、胶水等工具进行剪切、拼接等步骤,逐渐体验偶的制作过程。

(2) 学生操作根据上述方式,让学生们进行制作,逐渐掌握并熟练制作偶的方法。

3. 总结(1) 学生分享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偶及制作过程展示给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心得和认识。

(2) 教师总结最后,教师要对课堂效果进行总结,回顾教学内容和重要要点,并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与收获,进一步巩固教学内容。

五、教学时间建议安排1课时进行教学。

六、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可以通过学生的制作作品来进行评价,观察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色彩搭配的能力等方面,并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适当的策略调整,让学生在课程中不断进步。

同时,也可安排学生参与课后作业,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七、延伸拓展请学生自行收集资料了解更多偶戏相关的知识,并进行仿制创作。

可以组织学生创作一个小剧场,展示各自的做品,为其他的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和运用所发挥的创意。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7课 偶戏》教学设计1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7课 偶戏》教学设计1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7课偶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偶戏》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偶戏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对传统戏剧文化的兴趣。

教材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介绍了偶戏的历史、种类和表演形式。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了解到偶戏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艺术欣赏能力和一定的绘画技巧。

他们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于偶戏的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探讨偶戏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偶戏的基本知识,能够识别不同种类的偶戏,并简要描述其表演形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讨论、实践等环节,学生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感受偶戏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了解偶戏的基本知识,能够识别不同种类的偶戏,并简要描述其表演形式。

2.难点: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偶戏的基本制作方法和表演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偶戏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2.讨论法:分组讨论偶戏的特点,促进学生思考。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偶戏,提高操作技能。

4.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偶戏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偶戏制作材料,如纸张、颜料、绳子等。

3.划分学习小组,每组4-6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偶戏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偶戏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听说过偶戏吗?你们对偶戏有什么了解?”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视频,呈现偶戏的历史、种类和表演形式。

同时,引导学生欣赏偶戏图片,简要介绍偶戏的制作的步骤和技巧。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偶戏进行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各小组展示制作完成的偶戏,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7课 偶戏》教学设计3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7课 偶戏》教学设计3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7课偶戏》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偶戏》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偶戏的历史背景、种类及特点,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偶戏的基本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偶戏的定义、偶戏的种类、偶戏的制作方法以及偶戏的表演技巧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偶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有一定的了解,但深入程度不够。

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好奇心强、动手能力强、善于合作等特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偶戏的历史背景、种类及特点,掌握偶戏的基本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形式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偶戏的制作方法。

2.难点:偶戏的表演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偶戏的魅力。

2.示范教学法:教师亲自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偶戏的制作过程。

3.小组合作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美版《美术五上》第7课《偶戏》及相关资料。

2.教具:偶戏道具、制作材料(如纸、笔、颜料等)、多媒体设备。

3.课件:偶戏图片、视频、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偶戏图片、视频或动画,引导学生关注偶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偶戏的历史背景、种类及特点,让学生对偶戏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教师示范偶戏的制作方法,边讲解边操作,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偶戏的制作过程。

在示范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所学内容,自行制作偶戏。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7课 偶戏》教案2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7课 偶戏》教案2

人美版(常锐伦)美术五上《第7课偶戏》教案2一. 教材分析《偶戏》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偶戏的基本概念、种类以及表演技巧,通过学习偶戏的制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偶戏的魅力,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技巧和手工制作能力。

对于偶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部分学生可能有所了解,但总体而言,学生对偶戏的认识相对较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偶戏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偶戏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偶戏的基本概念、种类及表演技巧。

2.能够独立制作偶戏道具,并参与表演。

3.培养学生对偶戏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兴趣和热爱。

4.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偶戏的基本概念、种类及表演技巧。

2.偶戏道具的制作方法和表演技巧。

3.学生对偶戏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兴趣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偶戏的基本概念、种类及表演技巧。

2.示范法:教师示范偶戏道具的制作方法和表演技巧。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偶戏道具,参与表演。

4.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偶戏制作和表演,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讨论法: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深入理解偶戏文化。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偶戏道具制作材料(如纸张、颜料、绳子等)。

3.表演场地和音响设备。

4.教学视频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偶戏表演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偶戏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偶戏的基本概念、种类及表演技巧,让学生对偶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偶戏道具的制作方法和表演技巧,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制作偶戏道具。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偶戏制作和表演,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掌握偶戏的制作和表演技巧。

5.拓展(10分钟)学生相互交流学习心得,讨论偶戏文化的内涵,进一步深入理解偶戏。

偶戏(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

偶戏(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

偶戏(教学设计)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前言偶戏是一种表演艺术形式,它源自中国戏曲中的形体表演和人偶表演。

它通过精巧的人偶、服饰和舞台布置,配合演员身体语言和声音,展现出戏曲中独特的形体美和表演技巧。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学习偶戏的基本表现形式,让学生了解偶戏的特点和历史,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了解偶戏的起源、发展和基本表现形式;2.学习制作简单的人偶和服饰,并了解其制作过程;3.掌握偶戏演出的基本技巧,包括舞台表现、身体语言和声音控制;4.通过创作自己的偶剧场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偶戏的起源和发展1.了解偶戏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学习偶戏的基本表现形式,包括演员配对、手法和动作等。

第二课:偶人偶的制作和服饰设计1.学习不同材料制作偶人偶的方法;2.学习偶人偶服饰的制作和设计。

第三课:偶戏表演技巧1.学习偶戏中的舞台表现技巧和道具运用;2.学习身体语言、肢体动作和声音控制等表演技巧。

第四课:创作偶剧场景1.联想偶戏中的经典场面和情节;2.创作自己的偶剧场景,并通过模拟表演体验偶戏表演的乐趣。

教学方法1.讲授教学法:通过讲解偶戏的历史、形式、技巧和创作,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偶戏的知识;2.示范演示法:老师和助教可以设置角色和进行表演示范,然后让学生模仿;3.分组合作法: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偶人偶和服装的制作,以及偶剧场景的创作;4.互动探究法:通过学生互相合作和讨论,探究偶戏中的表演技巧和创作要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偶戏的起源和发展1.通过图画和视频展示偶戏发展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了解偶戏的基本表现形式,包括演员配对、手法和动作等;3.通过老师的示范,学习偶戏中的经典手法,如握扇、扬袖、探云等。

第二课:偶人偶的制作和服饰设计1.介绍不同材料制作偶人偶的方法,如纸张、布料、泥塑等;2.购买材料并进行制作,制作完成后进行展示和分享;3.学习偶人偶服饰的制作和设计,如发型、衣服和配件等。

五年级美术上册说课稿-第7课 偶戏-人美版

五年级美术上册说课稿-第7课 偶戏-人美版

五年级美术上册说课稿-第7课偶戏-人美版一、教材简介本课是五年级美术上册的第七课,内容是“偶戏”,包括我国传统偶戏、手偶、掌中戏等。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偶戏艺术,并通过制作手偶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偶戏艺术;•了解手偶的制作过程;•掌握基本的手偶制作技巧。

2. 能力目标•能够动手制作自己的手偶;•能够表演简单的偶戏节目。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偶戏艺术;•掌握手偶的制作技巧;•创作偶戏节目。

2. 教学难点•掌握手偶的细节处理技巧;•创作符合故事情节的偶戏节目。

四、教学内容和步骤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我国传统偶戏的历史和特点;•第二部分:制作手偶和演练技巧;•第三部分:学生们自主创作偶戏节目,并进行表演。

2.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或者图片的形式介绍我国传统偶戏的历史和特点,让学生了解偶戏的意义和文化。

第二步:示范制作手偶教师可以先放映一段关于手偶制作过程的视频,然后对学生逐一讲解手偶的制作注意事项和技巧,并在黑板上画出制作手偶的基本步骤。

并在中途对制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给予解释和帮助。

第三步:学生制作手偶学生按照教师示范的步骤,自己动手制作手偶,并进行互相辅助和交流。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具体建议和指导。

第四步:演练技巧在学生完成制作手偶后,老师对学生进行表演技巧的讲解和演示。

并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学会如何为自己制作的手偶配音、模拟与手偶交流、灵活变化手势等。

第五步:学生自主创作偶戏节目在学生熟悉手偶技艺后,老师可以先以朗读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传统故事,然后学生可以结合故事情节自主设计偶戏节目,并在组内分工合作,完成偶戏节目的制作和排练。

第六步:偶戏表演在学生自主创作出来后,让每组学生进行表演。

人美版美术五上《偶戏》教案设计

人美版美术五上《偶戏》教案设计

课题:偶戏教材分析: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本课编辑的意图是通过学习,了解偶戏的发展历史、丰富多彩的表演形态和千变万化的人物造型,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

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设计、制作、表演等过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感受民族艺术的魅力。

本课设计为两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1、通过学习偶戏,了解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组成部分,由此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艺术的情感。

欣赏偶戏图片,了解偶戏的种类。

2、能根据自己喜欢的故事,选择不同材料制作不同偶人,并合作表演。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有关偶戏的文化加深对民族传统艺术的了解。

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偶人。

教学难点:不同材料的巧妙搭配、使用,让制作的偶人动起来。

教学准备:全体学生:手套、袜子、套袖、小装饰物、彩纸、双面胶、剪子、彩纸、其它可用材料等。

讲课团:制作好的偶人、手偶、课件(六组主题课件)等。

教学反思:偶戏是五年级的民间美术一课,在教材当中分为第五课《偶戏》、第六课《提线纸偶》两课内容。

我校正在积极推行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新课堂,为了让学生了解的更加透彻知识点记得更加牢固,于是我抱着忐忑的心情在五年级六班做了一个尝试,让学生自己来上课,把课堂彻底的交给学生,让孩子们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课下孩子们自由组成了学习小组,首先分析讨论《偶戏》这一课的教材内容,一致通过了从偶戏的来历和偶戏的五大种类、国内与国外木偶的欣赏与比较这几个角度进行教学准备。

在老师的协助下各小组针对讨论结果领取一个专题内容,根据专题目标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材料收集、备课、课件制作、试讲等,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发挥自己最大的主观能动性。

老师不会主动提出要求,不主动点评,但在任何一个小组需要帮助和提示的时候,老师都要保证足够的耐心、给与支持,帮助他们理顺思路,解决小组准备中出现的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

随后的一个星期时间里,我的办公室寂静不在,每个课间、课前、课后都是人影憧憧,熙来攘往。

五年级美术上册 偶戏 1教案 人美版

五年级美术上册 偶戏 1教案 人美版

偶戏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偶戏,了解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组成部分,由此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艺术的情感。

2.欣赏偶戏图片,了解偶戏的种类。

3.利用各种材料,制作偶戏人物,并自编偶戏故事,进行偶戏表演,激发学生喜爱民间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偶戏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魂宝及偶戏的种类。

教学难点:制作偶戏人物并利用偶戏人物表演。

课前准备:教具:偶戏作品图片及偶戏人物范作学具:疲旧布料、手套、剪刀、胶水、彩纸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你们喜欢看偶戏吗?2.你知道偶戏是怎衫动起来的吗?3.请一学生上台说出或表演出来。

4.师小结: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间艺术魂宝。

板书:《偶戏》二、讲授新课:1.出示作品:《木偶戏演出图》(1)这些人在看什么?(2)上面的木偶是怎么动起来的?(3)还有什么办法使木偶人也能动起来?2.出示示范作品:(1) 提线偶(2)扙头偶(3)布袋偶(4)皮影师:你有办法让它们动起来吗?(请学生表演)3.我们玩的这些木偶你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名称吗?(请学生翻开课本填空)4.师出示学生的创作作品:(1)这些木偶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2)怎样才能让它们动起来呢?(3)你能把它放在一起编成一个故事吗?5.引导学生小组讨论(1)讨论喜欢的童话故事(2)用带来的材料怎样制作故事人物?(3)怎样去表演?三、作业练习:与小组同学选一个喜欢的童话或寓言故事,跟据内客制作一组布袋偶。

四、作品展示:展示并表演,小组根据布袋偶戏的角色,大家一同表演展示。

第7课 偶戏(教案)人美版(2012) 美术五年级上册

第7课 偶戏(教案)人美版(2012) 美术五年级上册

教案标题:第7课偶戏(教案)人美版(2012)美术五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偶戏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对偶戏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2. 使学生掌握偶戏的基本造型、动作和表情,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欣赏偶戏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偶戏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2. 偶戏的造型、动作和表情3. 偶戏的制作方法4. 偶戏的表演技巧5. 偶戏的欣赏与评价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偶戏的基本概念、造型、动作和表情,以及制作方法和表演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制作出具有特色的偶戏作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偶戏的基本概念、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对偶戏艺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偶戏的制作方法和表演技巧,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偶戏的魅力。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偶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偶戏的制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5. 欣赏与评价法:组织学生欣赏优秀的偶戏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偶戏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偶戏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偶戏的兴趣。

2. 讲授偶戏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10分钟)讲解偶戏的定义、起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对偶戏艺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3. 讲解偶戏的造型、动作和表情(10分钟)分析偶戏的造型特点、动作要领和表情表现,让学生掌握偶戏的基本技巧。

4. 示范偶戏的制作方法(10分钟)教师现场示范偶戏的制作过程,讲解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偶戏的制作方法。

5. 学生动手制作偶戏(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偶戏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

6. 小组合作表演偶戏(15分钟)各小组进行偶戏表演,其他学生观看并评价,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偶戏美术教案

偶戏美术教案

偶戏美术教案【篇一:人美版美术五上《偶戏》教案设计】课题:偶戏教材分析:1、通过学习偶戏,了解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组成部分,由此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艺术的情感。

欣赏偶戏图片,了解偶戏的种类。

2、能根据自己喜欢的故事,选择不同材料制作不同偶人,并合作表演。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有关偶戏的文化加深对民族传统艺术的了解。

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偶人。

教学难点:不同材料的巧妙搭配、使用,让制作的偶人动起来。

教学准备:全体学生:手套、袜子、套袖、小装饰物、彩纸、双面胶、剪子、彩纸、其它可用材料等。

讲课团:制作好的偶人、手偶、课件(六组主题课件)等。

教学反思:、第六课《提线纸偶》两课内容。

我校正在积极推行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新课堂,为了让学生了解的更加透彻知识点记得更加牢固,于是我抱着忐忑的心情在五年级六班做了一个尝试,让学生自己来上课,把课堂彻底的交给学生,让孩子们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课下孩子们自由组成了学习小组,首先分析讨论《偶戏》这一课的教材内容,一致通过了从偶戏的来历和偶戏的五大种类、国内与国外木偶的欣赏与比较这几个角度进行教学准备。

在老师的协助下各小组针对讨论结果领取一个专题内容,根据专题目标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材料收集、备课、课件制作、试讲等,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发挥自己最大的主观能动性。

老师不会主动提出要求,不主动点评,但在任何一个小组需要帮助和提示的时候,老师都要保证足够的耐心、给与支持,帮助他们理顺思路,解决小组准备中出现的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

随后的一个星期时间里,我的办公室寂静不在,每个课间、课前、课后都是人影憧憧,熙来攘往。

无比繁忙的一周过去,每个小组每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成功的喜悦,我们在电教室进行了一堂特别的展示课,老师坐在讲桌前,各小组逐次站上了讲台,配合着他们的幻灯片,自信的给老师和同学们讲述着他们的收获。

一念之间,我把太麻烦太琐碎的念头丢在一边,给了孩子们一个机会,而这些孩子也给了我意料之中、更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偶戏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本课编辑的意图是通过学习,了解偶戏的发展历史、丰富多彩的表演形态和千变万化的人物造型,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

学生通过欣赏、感受、设计、制作、表演等过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感受民族艺术的魅力。

本课设计为两课时。

教学内容与目标:
1、通过学习偶戏,了解偶戏是我国戏剧宝库中的组成部分,由此培养学生热爱民间传统艺术的情感。

欣赏偶戏图片,了解偶戏的种类。

2、能根据自己喜欢的故事,选择不同材料制作不同偶人,并合作表演。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有关偶戏的文化加深对民族传统艺术的了解。

尝试用不同材料制作偶人。

教学难点:
不同材料的巧妙搭配、使用,让制作的偶人动起来。

教学准备:
全体学生:手套、袜子、套袖、小装饰物、彩纸、双面胶、剪子、彩纸、其它可用材料等。

讲课团:制作好的偶人、手偶、课件(六组主题课件)等。

教学反思:
偶戏是五年级的民间美术一课,在教材当中分为第五课《偶戏》、第六课《提线纸偶》两课内容。

我校正在积极推行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新课堂,为了让学生了解的更加透彻知识点记得更加牢固,于是我抱着忐忑的心情在五年级六班做了一个尝试,让学生自己来上课,把课堂彻底的交给学生,让孩子们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课下孩子们自由组成了学习小组,首先分析讨论《偶戏》这一课的教材内容,一致通过了从偶戏的来历和偶戏的五大种类、国内与国外木偶的欣赏与比较这几个角度进行教学准备。

在老师的协助下各小组针对讨论结果领取一个专题内容,根据专题目标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材料收集、备课、课件制作、试讲等,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发挥自己最大的主观能动性。

老师不会主动提出要求,不主动点评,但在任何一个小组需要帮助和提示的时候,老师都要保证足够的耐心、给与支持,帮助他们理顺思路,解决小组准备中出现的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

随后的一个星期时间里,我的办公室寂静不在,每个课间、课前、课后都是人影憧憧,熙来攘往。

无比繁忙的一周过去,每个小组每个孩子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为了让孩子们感受成功的喜悦,我们在电教室进行了一堂特别的展示课,老师坐在讲桌前,各小组逐次站上了讲台,配合着他们的幻灯片,自信的给老师和同学们讲述着他们的收获。

一念之间,我把太麻烦太琐碎的念头丢在一边,给了孩子们一个机会,而这些孩子也给了我意料之中、更是意料之外的惊喜。

随后我从中选择了半数的孩子,组成了五年级六班讲课团,给其它班级轮流讲课,希望能以点带面,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所触动,都能在以后的时间里主动学习,学会怎样学习。

从这次的尝试我可以看出,我的课堂教育只是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而学生们在课下,对这些艺术形式感兴趣直到生活中去发现这些艺术,逐渐发展到去创作艺术才能实现真正的艺术教育。

这正如我校建立的教学中心思想一样,让孩子们能够在没有老师的时候也能主动的去学习,而老师要为他们创作这样一个氛围、搭建这样一个平台。

老师创作出的氛围搭建的平台是首先能够给学生提升到艺术的肩膀上,这样学生才能够有更高更广的拓展。

(后附学生自学教案设计)
五年级六班《偶戏》讲课团
铁枝木偶戏,俗称仔戏,因操纵木偶表演的杆是铁枝,故称铁枝戏。

有的也称铁线戏。

广东惠来、海陆丰,潮汕一带也叫“皮猴戏”或“阳窗纸影戏”,因其表演方法与纸影、皮影不同,铁枝戏是把平面的纸影变为立体的戏偶,皮影在广东被称为“阴窗”纸影戏,故铁枝戏亦称为“阳窗”纸影
药发木偶原是宋人的一项烟火杂技,当时有人为了使木偶戏更具欣赏价值,便把“烟花”与
药发木偶”。

但是,药发木偶素来只是以烟花的一个种类流传着,往往被用于庙会、祭祀、开业、过节及其他重大庆
不仅中国有各种各样不同造型,不同表演方式的木偶戏剧,国外也有很多有趣优美的木偶呢。

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尼泊尔提线木偶-布偶
五年级六班《偶戏》讲课团
湖南省木偶剧团收藏的清代木偶。

五年级《偶戏》讲课团
年级六班《偶戏》讲课团
下面由我来给大家介绍铁枝木偶戏的音乐。

铁线戏的音乐,采用潮音和汉调两种,故分潮音班和汉调班。

诏安县最早的潮音铁线戏班系西门外沈和尚?沈欺头于民国初年创办的“老元华”班和林家村林显东创办的“忠正顺”班,同期还有“玉春香”、“乐天香”、“中元华”、“万年春”等班社。

五年级六班《偶戏》讲课团
我们再请孙海淦同学为大家分析一下药发木偶的发展状况。

长期以来,药发木偶对丰富泰顺人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素质都产生过重要作用。

如果加强对这一珍贵的民间艺术的保护,将继续发挥它独特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