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直隶省会保定城的城市功能衍变——以直隶总督署、莲池书院、

合集下载

莲池书院:目睹清王朝的变局

莲池书院:目睹清王朝的变局

莲池书院:目睹清王朝的变局作者:刘艳伟张小玲来源:《博览群书》2016年第12期保定文化有三宝,“一文一武一衙署”。

其中的“文”,指的是莲池书院。

今天的莲池书院,是一处旅游胜地,它的名气所在,人们大概会将其与经济、休闲联系起来。

其实,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近三百年来,朝晖夕阴,风云变幻,它目睹了清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而它自身,也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局。

/壹/莲池书院因莲池而得名。

据《青苑县志》记载,莲花池是元代守帅张柔所建,他在临漪亭的基础上增建馆榭台阁,奠定了后世的规模。

明代时,经历任地方官修复扩建,到后来“蔚成巨观”,莲漪夏艳也成了保定古城的八景之一。

清前期,鉴于明末东林书院牵涉朝政及其所引发的党争等原因,新入主中原建立政权的清王朝对书院多有戒备,禁止设立书院。

至雍正朝,清王朝的统治已经基本稳固,才放宽了政策,鼓励地方政府兴办书院以培育人才。

雍正十一年(1733),朝廷令各省省城设立书院,当时直隶总督李卫认为“畿辅首善之地,应诏宜先”,而莲池“亭馆就荒,池水阏遏不东注。

顾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于士子读书为宜”。

又因“会城当西南十省孔道,贵戚近臣奉朝命往来,及分节畿辅大僚以公事来往者,郡无公所,假馆市廛”,不足以“佐明德恢政体也”,于是李卫会同布政司王谟、按察使窦启英、清河道台彭家廉、保定知府朱寿图以及清苑县令徐备泰等人会商,在古莲花池处兴工建造书院与使馆。

该年五月兴工,九月落成,命名莲池书院,有厅事堂五间,精舍三间,廊庑共十一间,群房共四十余间,其经费一部分由当地政府拨付,不足部分由总督李卫捐养廉银支给。

书院建成,即成直隶全省最高学府,延请名师宿儒主讲,招集诸生肄业其中(李卫《莲花池修建书院增置使馆碑》)。

莲池书院的历史画卷自此展开。

/贰/康熙、雍正两朝,社会整体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已是盛世迹象。

到了乾隆朝,这一稳定局面继续保持,物阜民丰,人民安居,国家昌盛。

此时,朝廷重视文教,乾隆皇帝自身文化修养较高,对书院也十分热心,他登基之初,就颁布诏令,要求各省“凡书院之长,必选经明行修、足为多士模范者,以礼聘之。

历史的记忆 古城的故事

历史的记忆 古城的故事

保定,国务院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迄今已走过三千多年的风雨历程,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为京畿重地,元朝设郡,明朝设府,清朝设直隶总督署,长期以来是河北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在这片热土上,出现过不可胜数的历史人物,发生过许多可圈可点的历史事件。

这些尘封已久的往事不但深深镌刻在历史的记忆中,同时也深深地影响着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现在,让我们一起掀开那尘封的往事,通过文字的系统记述和图片的形象展示,梳理历史文化的渊源流变,解读地域文化的无穷意蕴。

莲池书院:北方文化的渊薮保定莲池书院系时任第四任直隶总督的李卫所创办的官立书院,自开办伊始即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在封建社会晚期的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古莲花池位于直隶总督署对面,为元代汝南王张柔始建。

因为山水相衬,楼台错落,荷红柳绿,被评为中国十大名园之一,素有“城市蓬莱”的美称。

而古莲花池的闻名,不仅是因为精美的园林景致,更在于创办于清朝雍正年间的莲池书院。

莲池书院系时任第四任直隶总督的李卫所创办的官立书院,其教育目标定位于为科举考试服务。

该书院因建在莲池的“南园”,故又名“莲池书院”。

直隶为畿辅“首善”之区,莲池书院又是直隶最高学府,因此,自开办伊始即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历任总督时来巡视,加之学者名流荟萃,清廷亦对其“恩隆优渥”,仅乾隆就曾三次“幸临”书院,并赋诗嘉勉。

光绪三十年(1901),清廷实行“维新”,废除科举,开办学校,各地书院更名易辙,莲池书院改称“校士馆”、“文学馆”,直到1908年停办。

这座书院作为当时直隶省的文化、教育中心,先后存在175年之久,在封建社会晚期的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里培养出了民国政要和直系军阀首领冯国璋,晚清最后一名科举状元刘春霖更是在这里研习10年之久。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曾巡视过这座古莲池,他说:“莲池有名,是因为有莲池书院,莲池书院当时在全国是很著名的。

”直隶总督署:革命政权的建立地今保定市繁华的裕华路上有一座直隶总督署衙,是直隶省最高军政首脑总督办公的地方,也是中国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

近代之前的保定城池变迁

近代之前的保定城池变迁

近代之前的保定城池变迁【摘要】:以近代之前的保定城池变迁历史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城池变动的分析,得出城市出现空间变动的根本性要素;同时,现在的城池是在元代之后发展起来的,对城池草创之后的变迁进行分析,得出恒定的延续性要素。

【关键词】:保定变迁城墙军塞封邑封邑城初现众多的从石器时期到商、周文化遗址和有关唐尧及有易氏的历史记载和大量的传说,证实这里早在四五千年前,已经有了人类居住的痕迹,应该算是当时人口较为密集、原始农业相对发达的地区之一。

历史走到周朝,这里便是召公封国,当时外部形势严峻——西侧巍峨的太行山中经常有山地民族前出侵扰,东有渤海海水的侵蚀和黄河故道泛滥所造成的池沼大泽,道路不通、交流不畅;同时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无险可据。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是燕、赵与中山三个诸侯国的交接地带;中山国的前身为北方狄族鲜虞部落,由于从草原地区迁徙而来的原因,中原众诸侯国对其的认同度极低,战乱时有发生。

秦统一天下以后,为了更好的稳固自己的统治和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进行了一系列的措施;其中,以分封郡县和修建驰道对全国的影响最大,保定地区在当时应该跨越代郡、上谷郡和邯郸郡三郡,三郡的治所均不在今保定境内,驰道也不经过今保定。

汉代承接了秦代的制度,保定地区跨越涿郡和中山国两地;同时又恢复了周代的封国制度,在境内先后封中山靖王之子刘忠为广望节侯、刘朝平为将梁侯、刘修为樊舆节侯,封赵敬肃王之子刘终为柏陵侯,并分置侯国;其中,柏陵侯在原燕广养城的大略位置建设封邑城。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里陆续的发生着各种战争,柏陵城毁于战乱之中。

北魏太和元年(公元477年),在析新城南境置清苑,因境内曾封清苑亭侯命名,隶属于高阳郡,治所在保定城区河北省监狱一带。

之后,曾先后隶属于河间郡、幽州、蒲州、蠡州、莫州等。

虽然北宋之前,曾有众多的诸侯国在境内外附近,但这里远离当时的天下中心河洛畿辅,其在全国政治版图上的地位很平庸;同时,虽然历史记载中战争频发,但境内大部分地域为沼泽水泊之地,不利于快速的运动和有效的防御,其在军事上的价值也不是特别的重要;当时的保定游离在中华大地的核心视野之外。

保定的历史文化

保定的历史文化

保定的历史文化历史一、先秦时期周赦王二十年(前295年),燕昭王在今市中心东五里建广养城。

因为几条小河交汇,这片土地水草丰美,被燕昭王选来做牧战马之城,并没有普通居民,又称为空城。

是为保定市区最早的城池。

二、汉晋隋唐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在今市中心东北约五里建乐乡城,置乐乡县,属信都国,保定始设县;又有樊舆县、樊舆候国,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子樊舆侯刘修的分封地;新莽改称乐丘,东汉废。

西晋重置,属高阳国;北魏新置清苑县,与乐乡县同属高阳郡;北齐清苑、乐乡均废入永宁,后改永宁为乐乡;隋改乐乡县为清苑县,属河间郡;唐属河北道莫州。

三、宋金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因保定为宋朝皇帝祖籍,宋祖陵所在地,改清苑县为保塞县,置保塞军。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易州满城县南境入保塞县,并升保塞军为保州。

淳化三年(992年),呼延赞、李继宣先后知保州,筑城关、葺营舍,疏浚一亩泉河与鸡距泉水汇合流入保州城关。

宋真宗赵恒曾在圣旨中说:“保州保塞县丰归乡东安村,乃宣祖之旧里也。

”金天会七年(1129年)于保州设顺天军节度使。

大定十六年(1176年)复保塞县为清苑县。

贞祐元年(1213年)十二月,蒙古军攻陷保州城,屠城,城废。

次年(1214年),保州移治满城。

四、元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降蒙金将张柔由满城移驻保州(今保定址),令贾辅、毛正卿、苑德重建保州城。

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改保州为顺天路。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易名保定路,辖七州(含十二县)、八县,共二十县。

十七年(1280年)置官领保定织染局。

五、明明洪武元年(1368年)保定路改保定府。

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行都司为大宁都司,移驻保定。

明初年,设蓟辽总督,全称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

节制顺天、保定、辽东三巡抚,蓟州、昌平、辽东、保定四镇。

正德十年(1515年)设保定巡抚。

嘉靖十年(1531年)建二程书院(院址今西大街路北),后改称金台书院。

保定市著名景点介绍

保定市著名景点介绍

保定市著名景点介绍
保定是河北省会,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地处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之间,是京津冀都市圈的重要城市。

保定是一座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华天宝,
文物古迹众多。

今天给大家介绍几个保定的著名景点。

1.直隶总督署
直隶总督署位于保定市南市区,是一座集总督衙门和衙署于一体的清代官式建筑群。

直隶总督是清政府主管一省军务、行政、司法、民政等一切政务的最高官员。

直隶总督辖保定、沧州、沧州知府和直隶巡抚部院五个级别。

其辖区包括今河北、河南两省和天津两市全部,以及山西南部和山东北部地区。

直隶总督署始建于雍正元年(1723年),是清政府为加强对河北的管辖而设置的一座中央一级的政治机构。

直隶总督署分上、下两层,有上院(又称"中书院")和下院(又称"下院")之分。

上院为直隶总督署所在地,下院为河北巡抚驻地。

直隶总督署位于保定市东大街,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建筑,上承清雍正帝时建的两道红门和一个小牌楼,下启民国时期的大总统府。

—— 1 —1 —。

晚清民国新中国历届省府往事及省会变迁

晚清民国新中国历届省府往事及省会变迁

晚清民国新中国历届省府往事及省会变迁作者:郝毅生菅荣军来源:《档案天地》2017年第03期晚清时期直隶省总督署清初直隶省的最高行政官吏为总督或巡抚,代表皇帝总揽一省或二三省军政大权。

顺治初年北直隶曾设保定巡抚。

顺治五年(1648年),将“北直隶”改为直隶省,裁保定巡抚。

设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驻大名府(今邯郸大名县)为直隶省省会。

顺治十五年(1658年)裁三省总督,改直隶总督为巡抚。

后一度迁至正定。

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巡抚由正定迁驻保定,保定府为直隶省会。

雍正二年(1724年)又改直隶巡抚为直隶总督。

当时作为拱卫京师的省份,直隶不仅包括河北大部,今天的京、津,以及山东、河南的部分地区都在它的管辖范围之内。

另一方面,直隶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直隶总督的权力与影响是其他各省总督无法望其项背的。

在鸦片战争之前,保定的政治地位由于这里是直隶的省会而不断提升,雍正七年(1729年),保定建直隶总督衙署(图1)。

雍正十一年(1733年)又建保定莲池书院。

在乾隆十四年(1749年),清政府下令直隸总督兼管河道总督事。

咸丰十年(1860年)清廷又赋予直隶总督兼管长芦盐政的权力。

长芦盐区范围包括北至山海关,南至黄骅盐场的直隶沿海地区,可谓重要的财权。

还有署下的布政使、按察使、学政和清河道署也驻于此。

乾隆十二年(1749年)还开设了保直局,成为直隶唯一的铸币机构,82年间铸造制钱442万余串。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保定的经济发展。

鸦片战争后,随着天津辟为通商口岸和外国侵略势力的侵入,使中国步入半封建半殖民地深渊。

清廷针对当时形势,先后委任曾国藩、李鸿章和袁世凯三位重臣为直隶总督,开展“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使直隶的洋务运动曾一度兴起。

同治七年(1868年),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后,在清理狱讼、整顿吏治、制止对百姓苛征聚敛、练兵、治河及倡导“教化”等方面,开整顿社会风气之先河。

同治九年(1870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任北洋通商大臣后,负责北洋通商、外交、海防事务。

江山胜迹:保定古莲池与莲池书院

江山胜迹:保定古莲池与莲池书院

江山胜迹:保定古莲池与莲池书院作者:宗荷来源:《当代人》2008年第10期自古以来,作为“关山带河,联络表里,控扼燕蓟,四达之冲”的古城保定,历史上留下了不少值得考究的文化遗产,古莲池与莲池书院就是其中之一。

高妙的设计艺术古莲花池位于古城保定市中心繁华路段,面积24000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7900平方米。

池水以中心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塘,蜿蜒曲折的东西二渠两塘沟通一体。

南塘呈半月形,外围峭壁环峙,松柏滴翠。

北塘呈不规则矩形,四周玉石堆岸,杨柳垂丝。

水心亭居其中。

莲池自古就环水置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

园中诸景建制小巧玲珑,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

是中国十大历史名园之一。

曾作为清代乾隆、嘉庆、光绪三朝帝后行宫的古莲池,是我国北方实景名园中较为古老的一座园林。

它初名雪香园,始建于770多年前的金代正大四年(1227年),主持建造这座园林的是时任保州等处都元帅的张柔,建成后的雪香园“帘户疏越,澄澜荡漾,鱼泳鸟翔,虽城市嚣嚣而得三湘七泽之乐”。

(《临漪亭记略》)。

公元1289年,保定地区发生大地震,这座名园“近皆废毁”,仅存一池清水,而荷花依然繁茂。

到了明代嘉靖年间,时任保定知府的张烈出官费加以修复,池中“蓄鳞艺莲,环池植柳如槛”,并修建了亭台和围墙,辟为“水鉴公署”,意即以水为鉴,鉴身、鉴心,成为达官贵人饮宴享乐的场所。

清代,莲池曾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整建和重修,园内假山叠嶂,古木森森,奇花争艳,山、水、楼、台、亭、榭参差错落,后又增置宾馆,乾隆、嘉庆、光绪年间,又将宾馆扩建为行宫。

皇帝出游中曾多次在此驻跸。

古莲池自从扩建为行宫以后,乾隆、嘉庆、光绪三朝帝后均曾来此驻跸巡幸。

尤其素喜山水园林的乾隆皇帝,1746至1792年的46年中曾先后6次来此巡幸,其间写了50余首即景诗以及训勉直隶督抚的“明职诗”。

古莲池几经修建,上世纪初达到了极盛。

园中琼楼玉阁,典籍文物,珠玑珍玩,以及奇花异草,珍禽灵兽,画舫楼船,芙蕖香荷,尽托于山水之间,相互交织,成诗入画,美不胜收。

河北省保定市的城市形态和发展浅析

河北省保定市的城市形态和发展浅析

河北省保定市城市形态和发展之浅析*名:**学号:*******2009年12 月20 日摘要任何一个城市的城市形态演变,都是在包括城市文化生态系统和地域影响合力推动下的结果。

而每次城市规划的蓝图,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在城市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暴露出种种意想不到或者是难以避免的弊端。

如何解决或者是减轻这些弊端,也是城市总规中重要的内容。

保定自古为京畿重地,元朝设郡,明朝建府,清朝为直隶总督署,此后一直是河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也是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保定市发展初期主要是受到地理位置和政治力量占据主导,其后在清朝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力量和首都辐射效应逐渐占据主导,20世纪50年代后政治力量重新占据主导,改革开放后,保定市城市形态演变又重新受到经济力量的推动作用,保定市逐渐形成了较稳固的社会结构和空间布局,整体发展迅速,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

研究保定城市形态的演变,就必须从城市发展过程中文化因素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因素入手。

关键词:城市形态、保定目录摘要 (Ⅱ)绪论 (1)一、保定市城市形态. (2)1、历史中城垣形态演变始末................... (2)2、历史中城市形态演变的背景条件和利弊关系 (4)二、现代保定的城市形态演变分析 (5)1、自然环境的支撑和限制 (5)2、1948-2000年的城市形态演变分析 (6)三、保定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浅析 (9)结论 (10)参考文献 (12)绪论城市是人类聚集活动的中心,城市空间的塑造过程也是人类城市文明的发展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面临城市空间特色的丧失、城市文化的趋同,对于我国来说尤为显著。

因此,深入研究城市空间与城市文化,为信息时代的城市发展制定相应的城市文化发展策略,就成为当前迫切的任务。

但是对于城市而言,需要有独特的品牌。

但是,目前国内的很多城市雷同现象严重,比如城市产业雷同、城市定位雷同、城市形态雷同、城市规划雷同等,缺乏惟一性的城市品牌,这种现象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桎梏。

保定市初一历来的都什么作文

保定市初一历来的都什么作文

保定市初一历来的都什么作文第一篇我的家乡我的家乡保定是一座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古城,这里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也有许多珍贵的建筑。

直隶总督署就是我们保定的名胜之一,始建于洪武年间,初为保定府署,永乐年间为大宁都司衙署。

自清雍正八年,直隶总督驻此,1730年灭亡。

在中国近代史上,直隶总督署与不少事件直接相关。

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如火,保定市义和团运动的重要中心。

同年的十月英法德意四国侵入保定,占领总督署,李鸿章“以礼相待”,撤离总督署,任侵略军烧杀抢掠。

然而,侵略者在大堂“拳匪”杀洋人,烧教堂的罪名嫁祸于人,将廷雍,沈家本处以极刑,枭首示众。

原来直隶总督署的历史是如此的文化深刻呀!美丽的古莲花池也是保定八大名景之一,初名为“雪香园”,称“涟漪夏绝”。

信步莲池,随处可见佳景。

园中最大的是假山,由南北两塘的东渠环抱。

山上怪石林立,远看有的似玲珑宝塔,有的像仙鹤鸟颈,有的如猿骚耳,有的如骏马奔驰……山顶有观澜亭,下关北塘参差错落的莲叶,如涛波澜。

洞中及洞内岸壁上,有乾隆皇帝手术的即景石刻壁山西有座白石桥原名“绿野梯桥”与赵州桥有异曲同工之妙,桥沿向东,可同竹林深处的寒绿轩,向西,可通去中心岛的藻咏亭,浏览周围,各有佳妙,“莲叶托桃”是园中独特造型。

“君子长生馆”是莲池中的一大特色,而“莲池书院”更因有一大批人才而名声大震。

但我却对“碑刻长廊”情有独钟。

碑刻长廊长33米,嵌三段82方碑刻。

这里有一段艺林翰墨佳话。

清嘉庆十八年,直隶总督署珍藏的诸遂良的《千字文》,颜真卿的《千福碑》,怀素的《自叙帖》,米芾的《虹县诗》,为莲池的碑刻的发端。

迄今,游人仍可欣赏这些格调高逸、技法超绝的书法瑰宝的永恒之美。

这就是我的家乡,一座令我骄傲和自豪古城——保定。

我热爱我的家乡!第二篇你幸福吗?这个问题自从新闻联播中出现之后,便引发了全民思考。

这个问题为什么这么耐人寻味?我想是因为这个问题既不简单而且并不深奥。

这个问题似乎只有是或否两种答案,但是又如何、否又如何能,为什么会有是或否的答案呢?“幸福”这个词似乎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又确确实实是我们所熟悉的、我们所了解的,而我们又无法准确地用词语描述出它。

保定直隶总督署作文

保定直隶总督署作文

保定直隶总督署作文你知道吗?保定有个超酷的地方叫直隶总督署,那可是个充满故事的大院子。

我一到门口,就感觉一股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

那大门就像一个威严的老爷爷,站在那儿默默地诉说着往昔的荣耀。

门口的石狮子也特别神气,瞪着大眼睛,仿佛在看守着这曾经的权力中心。

走进院子,就像走进了一本活生生的历史书。

这总督署啊,就像是一个四合院的超级放大版。

一进又一进的院子,一间又一间的屋子,看得我眼花缭乱。

这里面的建筑都是那种古色古香的,雕梁画栋,虽然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但还是能看得出当年的精美。

我一边走一边想象着当年总督大人在这里办公、生活的情景。

那些屋子里面摆着一些古老的桌椅、床铺之类的东西,感觉总督大人坐在那儿肯定特别威风。

说不定他还会在这儿拍着桌子大声训斥那些办事不力的手下呢。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很多关于直隶总督的介绍。

哇塞,原来这里出过好多有名的总督呢。

他们有的清正廉洁,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有的呢,手段强硬,在治理地方上很有一套。

这直隶总督啊,就像是一方的大管家,管着好多好多的事儿,什么民政啦、军事啦、经济啦,简直就是个全能选手。

最让我觉得有趣的是那些展示的古代兵器。

看着那些刀啊、枪啊,我就想,当年的士兵们拿着这些家伙肯定特别帅气。

这些兵器也让我意识到,在那个时候,战争是多么的残酷。

这些冰冷的铁器背后,是无数的战斗和牺牲。

院子里还有一些小花园,虽然不大,但是很精致。

在古代,总督大人忙完了公务,可能就会来这儿散散步,放松一下心情。

我在花园里走的时候,感觉自己都变得优雅起来了呢,就像一个古代的文人墨客,在这儿吟诗作对。

逛完直隶总督署,我就像经历了一场穿越之旅。

从古代又回到了现代。

这个地方真的很值得一去,它让我对保定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对古代的政治、文化有了更多的认识。

如果你有机会去保定,可千万不要错过这个好地方哦,不然你就像错过了一场和历史的约会一样,那可太可惜啦。

毛泽东对莲池书院的评价

毛泽东对莲池书院的评价

毛泽东对莲池书院的评价
莲池书院,位于河北文化名城保定市区中心,与直隶总督署南北相遥对望,因建于莲花池而得名。

莲池书院,又称“直隶书院”,雍正十一年(1733年),由时任直隶总督的李卫奉旨创办,随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北方最高学府。

1900年秋,英、法、德、意四国联军攻陷保定,莲池书院的亭台楼阁几成灰烬,珍贵文物洗劫一空,余下的2680种书籍保存到直隶省图书馆,保定市图书馆至今尚有部分莲池书院的藏书。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曾两次来到莲池书院,并给予高度评价:莲池有名,是因为有莲池书院,莲池书院当时在全国是很著名的。

清末时期的莲池书院可称得上全国书院之冠。

莲池书院作为最高文化教育中心,统治者及其重视它,大儒名士无不以主将于莲池书院为荣;古往今来,莘莘学子们对它仰慕影从。

保定古建施工队承揽工程(3篇)

保定古建施工队承揽工程(3篇)

第1篇保定,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古建筑修复与保护工程日益增多。

在这样的背景下,保定古建施工队应运而生,凭借其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成功承揽了一系列古建筑修复与保护工程。

保定古建施工队成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由一群热爱古建筑修复事业的资深工匠组成的团队。

多年来,他们秉持着“传承古建技艺,弘扬传统文化”的宗旨,致力于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工作。

在承揽工程的过程中,他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客户提供专业、高效、优质的服务。

一、精湛技艺,传承古建精髓保定古建施工队拥有一批技艺精湛的古建工匠,他们深谙古建筑营造技艺,熟练掌握木作、石作、砖作、油漆彩画等传统工艺。

在承揽工程中,他们严格遵循古建筑营造规范,力求还原古建筑的原貌,传承古建精髓。

二、严格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保定古建施工队对工程管理严谨,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确保工程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他们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原材料、施工工艺、质量检验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每一项工程都能达到优良标准。

三、专业团队,高效施工保定古建施工队拥有一支专业、高效的施工团队。

他们分工明确,协作默契,能够迅速投入到施工中。

在承揽工程的过程中,他们注重现场协调,确保施工进度与质量同步推进。

四、案例展示近年来,保定古建施工队承揽了多项具有影响力的古建筑修复与保护工程,如:1. 保定清西陵古建筑群修复工程:该项目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施工队严格按照古建筑修复规范,成功完成了古建筑群的修复工作。

2. 保定莲池书院修复工程:莲池书院是保定市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施工队通过精心施工,使书院恢复了昔日风貌。

3. 保定古莲花池公园古建筑群修复工程:施工队对公园内的古建筑进行了全面修复,使游客能够更好地欣赏到古建筑的魅力。

五、展望未来面对未来,保定古建施工队将继续秉承“传承古建技艺,弘扬传统文化”的宗旨,不断提升自身实力,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保定“古莲池”园林史略

保定“古莲池”园林史略

保定“古莲池”园林史略
杨淑秋
【期刊名称】《中国园林》
【年(卷),期】1996(012)002
【总页数】2页(P17-18)
【作者】杨淑秋
【作者单位】保定市园林绿化管理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98.4
【相关文献】
1.古莲池与莲池书院 [J], 贺海;;
2.城市蓬菜——分析古莲池园林风格以探究南北园林差异 [J], 刘辛夷;郭笑梅
3.近代直隶省会保定城的城市功能衍变——以直隶总督署、莲池书院、保定军校为例 [J], 刘志琴
4.建国初对保定古莲池保护修葺的信函 [J], 张雅兰
5.清代保定莲池的发展及其园林艺术的成就 [J], 张平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代直隶总督与保定莲池书院

清代直隶总督与保定莲池书院

Governors of Zhili in Qing Dynasty and Lianchi
Academy of Baoding
作者: 吴洪成[1];段颖[1]
作者机构: [1]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出版物刊名: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页码: 162-168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期
主题词: 清代;保定;直隶总督;莲池书院;近代教育
摘要:清代历任直隶总督对保定莲池书院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历任直隶总督与莲池书院的院长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莲池书院的发展过程中,图书建设、学院经费、课程管理、考课、讲学等多方面,直隶总督都起着特殊的作用。

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在任职期内对书院在嬗变中所做的调整及改革的努力尤为突出。

政府与社会的合力是莲池书院兴盛与转型结局的决定因素。

直隶总督署、直隶审判厅、大慈阁 【河北保定】

直隶总督署、直隶审判厅、大慈阁 【河北保定】

直隶总督署、直隶审判厅、大慈阁【河北保定】保定有10个国保,此行4个在修,2个不开放,这般状况也只能无奈。

保定作为京畿要地,曾经风光无限,首府迁到国际庄后,成为明日黄花,地位一落千丈。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城遗存的10个国保,大多差强人意,能看就看,完全不必牵肠挂肚,念念不忘。

直隶总督署是保定第一个入名录的国保,位于裕华西路上,和莲花池、钟楼、天主教堂都是左邻右舍。

总督署是在旧衙署的基础上,于清雍正2年(1724年)扩建的,曾有东、中、西三个套院,现在能参观的只有中路和东路局部。

嘉庆文,那彦成书《御制总督箴》碑。

李鸿章功德碑、许兆麟官德碑等。

中路有5进,中轴线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及东、西厢房等。

建筑除开间不同,其余都是素瓦硬山建筑,也是常见的县衙、府衙“前堂后寝”的格式,办公、家居一条龙服务。

纵观整个建筑群,清代货,也没有多少亮点,只是人背后还有故事值得品品。

清承明制,未废行省制度,“直隶省”辖管区域广阔,今天讲“京津冀一体化”,回头一看,人家大清早“一体化”了,还兼有豫蒙辽等地块,涉及7州104个县。

乾隆年设8总督15巡抚,直隶因紧贴京师,地缘的关键决定了领导的权重,成为诸疆之本。

“直隶总督”在“八督”中独占鳌头,其署也是仅次于中央的一个高端核心行政机构。

能力越高、权力越大、职责越广,直隶总督集军事、行政、盐务、河道诸权一身。

从部院建起到大清关张,这里总督、署理走马上任了70多人,名单中有我们很多熟人:李卫、方观承、周元理、刘墉、王鼎、琦善、穆彰阿、曾国藩、李鸿章、荣禄、袁世凯等,有不少是名噪一时的股肱重臣,其中李合肥以就任次数3次、累积28年为最,他后来又兼管通商、洋务、外交、海防、关税、军工等事宜,真是将心操了个稀碎,是大清五一劳动奖章拿的最多的一位了。

直隶总督署把自己搞得伟光正、高大上,门口一碑“中国古代四大官衙国际旅游专线”,列了故宫、直隶总督署、霍州署和内乡县衙。

《直隶总督与保定古城》之七驻保定府的清代直隶省各级衙门综述

《直隶总督与保定古城》之七驻保定府的清代直隶省各级衙门综述

《直隶总督与保定古城》之七驻保定府的清代直隶省各级衙门综述纵观保定千年的历史,它出现、发展与政治、军事的变更密切相关。

元、明两代定都北京,京畿南大门的作用日益凸显。

至清代,统治者更是将保定的军事职能加以强化。

《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重山西時,群川东汇,宣府、大同为之屏障,倒马、紫荆为之阻隘,联络表里,翊卫京师,城重地也”。

清康熙八年(1669),直隶巡抚由正定移驻保定,保定成为直隶省会,此后200余年,保定翻开了历史上最为浓墨重彩的篇章。

老保定有句民谚,“三十六座庙,七十二座衙”,可见昔日保定以衙署、庙宇为代表的古建筑鳞次栉比的盛景。

这些古建筑身上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内涵,是老保定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可如今它们在被渐渐遗忘,或残破不堪,或被现代建筑淹没难寻踪迹。

直隶总督署直隶总督署位于古城保定市繁华地段,是我国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清代省级衙署。

自雍正八年(1730)直隶总督正式迁此升堂办公,到1911年清帝逊位,这里一直是清代直隶省军政枢纽机关所在地,历经八帝182年的历史,显赫近两个世纪。

那么,最早督建直隶总督署的直隶总督又是哪一位呢?直隶总督署前身可上溯到元朝,元世祖至元七年(1270),顺天路(后改保定路)总管府治中(官名,秩正三品)周孟勘修建了衙署内的主体建筑──宣化堂,并请当时著名诗人,容城籍名士刘骃为之作《宣化堂记》,其中记载周孟勘“尝于时丰政暇之际,新其府之公堂,谓是堂者一道听政之所也,上之化由是而宣,乃大书其扁(匾)曰宣化”。

这便是有关直隶总督署基址的最早渊源。

而周孟勘的“新其府之公堂”,可以理解为新建,也可解释为修葺旧衙署,如果是后者,则宣化堂乃至总督署的建筑基址,其始建年代尚可提前。

至元十二年(1275),顺天路改为保定路,保定之名自此始,宣化堂仍作为官府衙署。

明太祖朱元璋统一北方后,改保定路为保定府,保定知府骆佥对原来以宣化堂为主体的衙署进行了扩建,“建厅堂、门庑、公廨、吏房、兵杖、军资等库二百余楹”。

100年前,保定莲池公园恢复了古莲花池的本名

100年前,保定莲池公园恢复了古莲花池的本名

100年前,保定莲池公园恢复了古莲花池的本名
100年前,也就是1921年,那时候的保定古莲花池,高高挂起的
匾额上,写的名字是:
莲池公园
其实,在这之前,这处城市蓬莱的名字,并不叫莲池公园。

我们一起看一下保定古莲城的曾用名:
元代,保州处都元帅张柔主持营建这处园子,当时名曰"雪香园",后来成为张柔部将千户侯乔维忠的私人园第。

明朝,保定知府查志隆对古莲池园林进行缮治,在甬道口立一门,门上挂一匾曰"水鉴公署"。

清朝,直隶总督李卫奉旨在省会建立书院,于是把书院建在古莲花池里,名曰"莲池书院"。

1745年,乾隆十年,为了满足皇帝西巡驻跸的需要,保定使馆被改建为行宫,称莲池行宫。

清末,直隶布政使增韫令莲池管理员汤世晋将莲池改名为"莲池公园",对外开放。

以上图片摄影:时尚农夫
还是在这一年,也就是100年前的这一年,那一年直隶省的省长叫曹锐,就是在光园里谋划当上民国总统的曹锟的弟弟,这年3月份,这位曹省长下了一道命令:
取消莲池公园称谓,恢复古莲池名称,并安排经费对这园子进行修缮。

古莲花池
为了保证这名字改的扎实,这曹省长专门托人找到当时的大总统徐世昌,手书“古莲花池”匾额,悬于古莲池正门。

摄影:润物细无声
自从这次恢复,古莲花池的名字就这样叫了下来,这一叫就是100年,这古莲花池的匾额,这一挂就是100年。

春天的古莲花池,正是柳绿花红的时候,有空,就去看看吧。

保定府的楹联

保定府的楹联

保定府的楹联保定府的楹联一、直隶总督署的楹联直隶总督署明初是保定府衙,清初改为参将署,雍正七年(1729年)改建为直隶总督署,直到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灭亡,直隶总督署有历经8帝182年,唐之玉、李卫、方观成、曽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75人99任直隶总督在这里执政。

人称“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

这里的总督在天子脚下,身为封疆大吏,个个担当重任。

可以说有许多是饱学之士,留下有很多名联。

直隶总督署的楹联,堪称一笔宝贵文化财富。

谈总督署的楹联,我们首先应说曽国藩的几副联。

1、曾国藩撰大堂楹柱联之一: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吾曹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

曾国藩(1811—1872)原名子城,字居武,号涤生,考中进士后改名国藩,湖南湘乡人。

同治七年七月调任直隶总督。

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中,立下功劳,但也受到农民革命对其心灵的震撼和冲击。

这是他来到保定督直到任后第二天(同治八年二月初二)写下的对联,不但总督署悬挂,而且分送到各府州县衙门,要求各级官吏,手拍胸膛想一想,你们大都是从农村来,要“视民事须如家事”。

并要求所有官员扪心自问,你们讲的补过尽忠之道,这做官之道就是做人之道。

“凛”就是严肃认真对待,凭良心做官。

“箴”是应恪遵的戒规。

此联是曾国藩夫子自道,也是给部下立的规矩:对下关心百姓,对上忠于君王。

作为封建官吏,实属难能可贵。

2、曾国藩撰大堂楹柱联之二:视民如伤,冀地苍生皆吾子;修己以敬,燕赵精英是我师。

视民如伤,语出《孟子》:“文王视民如伤”。

周文王常常将百姓看作有伤病在身之人,痛惜而不肯扰之。

对联说的是,当官要将百姓看成伤病之人一样啊,要把百姓看作自己的孩子那样关心。

要培养自己的尊敬之心,将直隶的精英人物当作老师对待。

清代官吏尚且能如此,让吾辈汗颜。

3、曾国藩撰二堂楹柱联:随时以法言巽语相规,为诸君导迎善气;斯民当火热水深之后,赖良吏默挽天心。

联中“巽语相规”指用委婉的话相劝戒,“导迎善气”,用苏东坡《密州祭常山文》“吏实不德,不足以蒙神之休,导迎善气”之意。

听保定历史文化故事之第五讲:直隶总督李卫与莲花池

听保定历史文化故事之第五讲:直隶总督李卫与莲花池

听保定历史文化故事之第五讲:直隶总督李卫与莲花池
主讲嘉宾:
吴蔚,保定直隶总督署博物馆历史文化学者,主编出版直隶总督及保定历史文化书籍数十部。

戳音频,更有料!
第五讲直隶总督李卫与莲花池
来自保定文化
00:0025:40
名胜因历史而精彩
风景因故事而迷人
古莲花池,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中心裕华中路上。

历史上它曾是一座将军的私园,盛清时为著名的书院园林,也曾作为清朝廷在京南的行宫,清末又成为当地文人集会的公共游豫园林。

使用性质有如此多的变化,在我国古代园林史上实属罕见。

现存园林布局和景点设计基本上按盛清乾嘉年间行宫十二景修复的,具有皇家园囿的基本特点。

古莲池处于闹市,素有“城市蓬莱”之称,古人曾有“城市嚣嚣寻胜地,倏而别是一重天”的赞誉,是享誉华北的“中国十大名园”之一。

清雍正十一年(1733),直隶总督李卫对莲池加以扩建修缮,并且奉旨在莲池开办书院,增置宾馆。

本文整理自:保定私家车之声
编辑:童明
微信:wenhuabaodin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 直 隶 总督 衙 署 的 选 址
朝代 , 保 定 以 一 个 军 事 重 镇 的身 份 成 为 朝 廷 所 设
清康 熙八年 ( 1 6 6 9 ) , 直隶巡抚 由正定移驻保定 ,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5 — 1 2
作者简 介 : 刘志琴( 1 9 6 4 一) , 女, 河北深州人 , 历史学博士 , 河 北 大 学历 史学 院 、 华北学研究所教授 , 主要 研 究 方 向 : 中 国 近
城池 的出现就 带 有 了军 事 的 色彩 。 自此 以后 的各
畿 辅重地 , 直 隶 总 督 位 高 责 重 。作 为 统 率 直 隶 全
省 的省会 城市 , 其 政府办公 驻地 的建设便 成 为 当时 保 定城 市政 建 设 的重 点 , 所 以直 隶 总 督 衙 署 的修 建 成为重 中之 重 。
刘 志 琴
( 河北大学 历史学院 , 河北 保定 0 7 1 0 0 2 )

要: 以 清 代 与 民 国初 期 的 直 隶 保 定 城 ( 1 6 6 9 -1 9 1 7 ) 为研 究对 象, 通过 剖析 保定城 的直 隶总督衙 署 、 莲 池 书院、 淮 军 公
所、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等具有时代标记和烙印的城市建筑文化遗产 , 展 示近 代 保 定城 在 社 会 政 治风 云 变 幻 中的 发 展 轨 迹 及
现代史 。
① 《 保定郡志》 ( 明 弘 治 版《 保定郡志 》 卷二二 ・ 古迹)

李卫 : 《 莲 花 池 修 建 书 院增 置使 馆 碑 记 》 , 清雍正十二年( 1 7 3 4 ) , ( 清) 李 培祜 、 朱 靖甸 修 , 张豫垲 : 《 保定府志》 卷二八 , 清 光 绪 八 一 一
十二 年 ( 1 8 8 2- 一 一1 8 8 6 ) 。
刘志琴 : 近 代 直 隶 省 会 保 定 城 的城 市 功 能 衍 变
一 以直 隶 总 督 署 、 莲池书院 、 保 定 军 校 为例
7 7
其 办公 场 所直 隶巡 抚 署 最初 设 在 了保 定 城西 北 隅 的原参 将 署 ( 即参 将 署 改 为 巡 抚 署 ) 。雍 正 元 年
正定 移驻 保 定 到宣 统 三 年 ( 1 9 l 1 ) 张镇芳止 , 在 历
时 2 4 0多 年 的 直 隶 省 会 历 程 中 , 共计 2 0 2任 的 直
城 市 的建 筑 犹 如 城 市 的 一 张 脸 , 不 仅 反 映着
的或攻 或守 的一 个 棋子 。金 元 之 镇变 为 京 畿 重 地 。 这一 由“ 边 城” 到“ 腹 地” 的变 化确 定 了保 定 城 的 军
当时城 市 的风貌 , 还 蕴 含着 城 市 的历 史 文 化 , 折 射 着 城市 历史演 变 的 进程 。本 文 以保定 城 的古 文化 建筑 为研究 对 象 , 通 过 对 保 定 城 中 的直 隶 总 督 衙 署、 莲池书 院、 淮 军公 所 、 保 定 陆军 军 官学 校 等具 有时代 标 记 和 烙 印 的 地 标 性 城 市 建 筑 进 行 剖 析 , 展示 近代 保 定 城在 社会 政 治 风云 变幻 中的发 展 轨 迹及其 “ 一 文一武 一衙 署 ” 的城 市功 能衍变 特性 。
2 0 1 5年 7月
J u 1 .2 0 1 5
Vo 1 . 4 0 N o. 4
第4 o卷
第 4期
囊 劳冀 辩究 蠢 纛 蛾 童 量 “ 薹 曩 - 0
近 代 直隶 省 会 保 定城 的城 市 功 能 衍 变
— —
以直 隶 总 督署 、 莲 池书院、 保 定 军 校 为 例

直 隶 总 督 署 与 保 定 城 的 政 治 功 能
《 保定 郡 志 》 载 燕 昭 王 曾于 今 保 定 城 东 建 “ 广 养城 ” ( 明弘治 版《 保 定郡 志 》・ 卷二十二 ・ 古迹) ,
用来 放牧 战 马 , 以备 军 需 , “ 广 养 城 去 郡 治 东 六 里 许 周 围五里 南 临河 水 , 古 老 相 传 燕 昭 王 牧 马 于 此 故 日广养 ” ①。其功 能是 为战备 而 建 的军 事后 备 之 城, 这是 保定 历 史 上修 建 的 第 一 座 城 池 , 虽 为“ 空 城” , 但 自建立 那 天起 , 就 是 一 座 战备 之 城 。可 见 ,

事 与政治 地 位 , 成为“ 冀 北 于城 , 都南屏 翰 ” , “ 北 控 三关 , 南达 九省, 地 连 四部 , 雄冠 中州” 的 战 略 重 地 。而其军 事 、 政 治 功 能 衍 生 出其 独 特 的 文 化 功 能。 尤 其 在清代 , 保 定 城在 其 2 0 0多 年 的 直隶 省 会 历程 中更 是 呈现 出 军事 、 政治、 文化 功 能 “ 叠加” 的 特色, 而 为“ 畿 辅首 善之地 ” 。 清康 熙八年 ( 1 6 6 9 ) 直 隶巡 抚 由正定 移驻 保 定 城后 , 保定 这 座 “ 京畿 重地” 开 始 以 直 隶 首 府 的身 份 出现在 历史 舞 台上 。 自雍 正 元 年 ( 1 7 2 3 ) 特 授 李 维 钧为 直隶 总 督 以后 至清 末 , 便 一直 沿袭 着 “ 直隶 总督 ” 督 管直 隶 全 省 的 制 度 。直 隶 乃 天 子 脚 下 的
其“ 一文一武一衙署” 的城 市 功 能衍 变特 性 。
关键词 : 城市建筑 ; 城 市功 能 ; 保 定 城
中 图分 类 号 : K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6 3 7 8 ( 2 0 1 5 ) 0 4 —0 0 7 6 —0 6
D0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5 —6 3 7 8 . 2 0 1 5 . 0 4 . O 1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