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探讨

合集下载

发展现代观光农业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现代生态观光农业规划发展”研讨会综述

发展现代观光农业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现代生态观光农业规划发展”研讨会综述

研究全 球生态环境 的专家学者们 的共 同追 求。
随 着 社 会 文 明 程 度 的 不 断 提 高 ,生 态 农 业 作 为
生 态文 明建 设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 我国农业现代 化 的重要标 准和发展方 向 。目前我 国生态观光
农 业 的 发 展 越 来 越 成 熟 ,也 更 加 重 视 专 业 化 、
与研究 。
研 讨 会 上 还 举 行 了人 民 论 坛 理 论 调 研 点 授
在社会建设 中 ,具体到城镇化 、城乡一体化方面 ,需研究三个重 要 的问题 :第一 ,城 市成长 的规律 。城 市是 自然生长 的过程 ,先 有 市 ,后有城 。必须有市 ,有交易 ,有经济 ,有劳动就业的岗位 ,才有 城市形成的基本前提条件。第二 ,人 的需求规律和城市增长之间的匹 配 。城市是为了人而建 ,应以人为本 ,考虑人的需求和_ 本 眭。在不同 的发展阶段 ,城市的发 展与人的本质需要之 间是成正比的对应关 系。 第三 ,城乡一体化的规 律。城市发展存在很多 问题 ,农村也有不 少困
难 ,解 决 这 些 问题 ,要 将城 乡 统 筹 起 来 考 虑 。例 如 重 庆 、成 都正 全 方 面 地 推 进 制 度 改 革 、土 地 流 转 、产 权 交 易 等 ,是 我 国统 筹城 乡 综 合 配
牌仪式 ,人 民论坛 副总编辑 陶建 群为青州 I 市春 林置业投 资有限公 司颁发 了调研 点牌 匾 ,中房 联合集 团与青州市春 林置业投 资有限公司现场 签署 了共建 家庭农场 0 1 S 0 8 上
机统一 。
而今 ,人们 认识到 生态环保 与生物 、食 品 安全 的重要 ,而生态观光农 业的兴起 与发展也 由此 成为当今农业 发展 的热 点之一 。农业是第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理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o u na r l o f Co a l Ge o l o g y , 1 9 9 9, 4 0 : 1 9 9 -2 1 0 .
( G e o g r a p h i c 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R e mo t e S e n s i n g Mo n i t o r i n g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u n i v e r s i i t e s i n H e i l o n g j i a n g P r o v i n c e , H a r b i n N o r m l a U n i v e r s i t y , Ha r b i n 1 5 0 0 2 5 , C h i n a )
A u s r t li a a : I m p l i c a t i o n s o f r t h e e n v i r o me n n t l a m na a g e m e n t o f m i n e s i t e s [ J ] . E n v i r o n m e n t l a G e o l o g y , 2 0 0 1 , 4 0 ( 6 ) : 6 5 5 - 6 6 3 .
【 4 】C l a r k M W, Wa l s h S R , S m i t h J V . he T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h e a v y m e t l a s i n a n
a b a n d o ne d mi n i ng rP a  ̄ t :a e se a s t u d y o f S t r a u s s P i t , t h e Dr a ke mi n i n g a r e a,

对现代化大农业的理论探讨

对现代化大农业的理论探讨
_ 霾鍪鍪墓蚕量量蚕量重蚕重量重量量蚕量量量善量量重量量重重量量善 学术研究 重量昙 l 曩露
对 现 代 化 大 农 业 的理论 探 讨 ※
吴 培 玉( 黑龙江农垦管理干部学院)


现 代 化 大 农 业 的 内涵 及 其 特 征
现 代化 大 农业 最佳 地 带。 垦 区现代 化 农业 科技 含量 已
时 , 须 清 醒 地 认 识 到 现 代 化 大 农 业 资 源 可 持 续 利 用 必
和 产 业 群 集 合 , 主 要 是 遵 循 “ 度 推 移 论 ” 建 大 农 更 梯 构
及 可 持 续 能 力 的 培 养 是 一 个 长 期 的 动 态 化 过 程 , 有 业 . 没 哪 一 个 国 家 和 地 区 会 在 短 时 间 内 敢 于 宣 布 已经 达 到 或 实 现 了 农 业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 别 是 现 代 化 大 农 业 达 到 特 可观程 度 , 时 它有 五项 特征 : 同
— —
二 、 刻 把 握 现 代 化 大 农 业 的 绿 色 发 展 内 涵 深 现 代 化 大 农 业 的 内 涵 不 是 简 单 的 “ ” “ ” 农 大 ,大 是
区 位 优 势 是 建 设 现 代 化 大 农 业 的 载 体 。 充 分
发 挥 区 位 优 势 、 快 科 研 成 果 转 化 是 实 现 现 代 化 大 农 业 现 代 化 发 展 到 高 级 阶 段 的 一 种 形 式 。 它 的 本 质 必 须 加 业 的 关 键 。 区 位 优 势 是 强 调 大 农 业 的 自然 条 件 。 黑 龙 实 施 科 学 发 展 战 略 , 有 科 学 发 展 才 能 达 到 发 展 科 只
— — — —
信 息 网 络 与 交 通 网 的 优 化 是 实 现 大 农 业 的 经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科学概论》教学改革探讨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科学概论》教学改革探讨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 Ⅸ 环境 科 学概 论 》 是从人I : 1 与 环境 、 大气环境 、 水 环境 、 土壤环境、 生 态 环境 、 人 居 环 境 以 及 可 持 续 发 展 等 方 面 进 行 阐述 f 3 1 。 而人口、 大气、 水、 土地、 生物 多样 性 等 环境 资源 作 为 农 业 生产 的物 质基 础 和
1 7 7 …Leabharlann II0 1
Ch i n a Ed uc at i on I n n ov at I o n Her al d
跨专 业 考 研 打 基 础 。 本 系选 用 的 教 材 是环 的 学 生 一 方 面 会 认 为 与本 专 业 联 系 不 大 ; 境 科 学 出 版 社 出 版 的 环 境 学 》 ( 陈英 旭 主
编, 2 0 0 1 年3 月第 一版 ) , 该 教 材 的优 点 是 所 普 化 , 不重视该课程 的学习 。 因此 , 教 师 应 学 环 境 , 在 教 学 双 方 平 等 交 流 探 讨 的 过 程 达 到 不 同 观 点碰 撞 交 融 , 进而 激 发教 学 涵盖 的 内 容 非 常 广 泛 , 共分为 1 7 章, 包 括 绪 采 用 灵 活 的 教 学 方 法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中 , 论, 大 气污 染 , 水污染 , 土壤污染 , 固体 废物 趣 , 深 入 浅 出 的 引导 学 生 , 使 他 们 意 识 到
课 本 中 的理 论 知 识 与 其 实 际应 用 结 合起 来
的理解, 提 高学 生 的 环 境 保护 意 识 和 素 养 。
1 . 2补 充新 内容
由 于 所 选 用 教 材 的 出版 时 间 距今 已 有
并 将 相 关 知 识 点 的 最 新 研 究 成 此, Ⅸ 环境科学概 论》 是 南 京 信 息 工 程 大 学 十 几 年 , 书 中 一 些 内容 难 免 跟 不 上 当 今 环 进 行 讲 解 ,

农业区位论的不足之处

农业区位论的不足之处

农业区位论的不足之处农业区位论作为一种分析农业发展中地理位置和资源配置的理论体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决策者优化资源利用和产业布局,但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深入探讨和解决。

农业区位论作为一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主要用于分析和评估农业生产的地理位置选择及资源配置情况。

它通常考虑到地理条件、气候特征、土壤肥力等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决策的合理性。

随着农业发展的深入和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农业区位论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显现。

一、地理条件单一性的局限性农业区位论在分析农业区位选择时,通常偏重于单一地理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例如土壤类型、降水量和温度等。

现代农业生产更趋向于综合利用多种地理条件和资源,如水资源管理、土壤改良技术及多样化的农业生产模式。

过分依赖地理条件单一性的农业区位论分析可能忽略了多元化资源配置的潜力和优势。

二、技术进步带来的冲击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技术的革新,现代农业不再受限于传统的地理条件因素。

高效的灌溉系统、先进的温室技术以及精准农业的应用,使得原本不适宜农业的地区也能够进行高产的农业生产。

这种情况下,传统的农业区位论在判断农业生产的地理适宜性时可能显得过于保守和约束性,难以充分挖掘技术进步带来的潜力。

三、市场需求和消费模式的变化随着消费模式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农业生产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地理位置选择问题,更多地需要考虑市场的接受能力、产品质量的要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考量。

传统的农业区位论往往忽略了市场驱动力对农业生产布局的影响,导致某些农产品在生产地理位置选择上的不合理性,从而影响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性。

四、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农业生产必须面对的重要挑战。

传统的农业区位论在分析农业生产布局时,未能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保护对地理位置选择的限制和要求,导致部分地区农业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和负面影响。

今后农业区位论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从而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环境保护》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农业环境保护》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农业环境保护》课程教学改革探讨摘要根据教学的实践,对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特色课程《农业环境保护》的教学进行了改革。

论述了课程设置的必要性以及课程主要内容,提出了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以期为环境工程专业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环境保护;课程教学;必要性;主要内容;改革措施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21-0309-02《农业环境保护》是湖南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特色专业课程,它着重于对农业环境科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研究。

使学生认识农业环境科学的性质、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了解农业环境科学的知识框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为将来从事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奠定知识和技能基础。

1课程设置的必要性近年来,农村、小城镇或村镇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现,掌握治理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技能又是新时期对环境工程本科专业学生的要求,尤其是对于农业大学的环境工程专业尤其如此。

因此,湖南农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教学委员会在讨论课程设置的时候特别注意到具有农业或生物“特色”课程的设置与建设。

因此,该校没有像很多高校开设《环境学概论》,而是开设了《农业环境保护》这一特色专业课程。

2课程的主要内容因为没有为学生开设《环境学概论》课程,因此《农业环境保护》课程必然要包含一些《环境学概论》的内容。

结合其他课程讲授的内容,拟定该课程的主要内容为:绪论;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水资源与水污染防治;土地资源及土壤污染防治;农业污染及其防治;农业环境影响评价;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其学时分配见表1。

3教学方法改革3.1加强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农业环境保护》课程安排了实验20学时,在考虑《环境监测》实验设置的基础上,共设置了5个实验,其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表2。

这些实验都是农业环境污染监测与农业环境质量评价中常用到的一些实验。

做实验之前,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实验目的,并且要通过预习熟悉实验的基本内容与步骤。

农业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与探讨

农业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与探讨

农业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与探讨作者:郑广艳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4年第11期【摘要】本文主要围绕水利工程进行分析,具体论述了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而分析了可能存在的几种影响,并提出了消除影响的有效对策,以此可以提高农业水利工程建设的科学性。

【关键词】农业;水利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一、前言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能够给农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设施基础,但是,农业水利工程的建设同时也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影响,为了避免水利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一定要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二、农业水利工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水利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资源无节制的开发,忽视水资源的承载力问题。

一定意义上说环境也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在短期内是无法恢复的,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上千年才能恢复。

水资源自身的生态平衡也需要一定的水量,例如渗入地下的水、蒸发的水、排沙除淤的水、排盐碱的水、湖泊洼地的水量等等,一定要保留维持其基本平衡的水量。

国外的研究表明,河道内径流为多年平均值的30%,这是保持大多数水生生物有好的栖息条件所推荐的基本径流量。

2.对地质结构考察不细致,工程选址不当造成大面积库岸崩塌,诱发强烈地震,地下水位上升而引起盐碱化问题。

3.在水库建设中缺少生态考虑,给一些濒临灭绝的水生生物带来致命打击。

因此,规划中还应设计一定的工程构造,以满足大坝流域内水生物的生活习性。

4.给社会环境如工程带来的移民问题和耕地补偿问题,以及由于其安排不当而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三、农业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及一些具体实施内容近年来由于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这一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也总结出了很多评价方法,形成一些比较成熟的理论。

水利工程对环境的评价方法可以归纳为3种:预断评价、回顾评价和现状评价。

说一下评价方法的具体实施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①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研究;②环境状况的具体分析;③环境影响的预测;④综合分析评价.1、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环境状况的预先调查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项工作,它为此后的工作提供依据,所以预先调查的翔实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的由此的产生的一系列结论。

南京农业大学公管院教授开放研究课程

南京农业大学公管院教授开放研究课程
课程中文名称
无人机时空数据获取与建模
课程英文名称
UAV spatio temporal dataacquisition and modeling
学分/学时
1/18
面向专业年级
土地资源管理、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专业/2015、2016级
开 课 学 院
公共管理学院
开课时间
课程简介:
《资源环境评价与规划研究进展》是一门专业选修课程,通过介绍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学习资源环境的评价与规划两方面的基本原理、方法、分类与实践,引导学生重点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进行探讨并初步具备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结合最新研究和规划案例材料进行专题讲解,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通过课程学习熟悉环境规划的政策法规、技术方法以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类型及指标体系等,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分析解决资源环境评价与规划问题的能力。
课程简介:
土地产权制度是激励和约束土地利用主体行为的重要规则,不论在农村还是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均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最重要制度安排。目前国内外学者从制度变迁、制度绩效等多个维度开展了土地产权制度领域的研究。本课程将结合国内外土地产权制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我国典型土地产权制度演变案例,讲授土地产权制度领域定性和定量研究的主流方法,以及与国际文献接轨的研究视角和思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土地产权制度乃至制度经济学领域的主流建模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土地制度领域的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课程适合土地资源管理和农业经济管理(偏向制度研究)的本科生选修。
课程简介:
国际地圈与生物圈计划(IGBP)和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同时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列入全球变化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课题。十八大以来中央明确要求“优化国土开发空间格局,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为土地生态规划研究与实践指出了具体发展方向。随着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功能与服务-人类福祉(pattern-process-scale-function and services-human wellbeing)”研究范式的提出,为土地生态规划提供了广阔的研究视野。本课程紧密围绕研究范式,旨在景观尺度层面,通过不断细化“格局-过程-功能与服务”视角,在识别构建生境/生态网路基础上,优化土地利用格局,以实现地区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

农村环境治理的研究综述与发展态势分析--基于文献计量法

农村环境治理的研究综述与发展态势分析--基于文献计量法

农村环境治理的研究综述与发展态势分析--基于文献计量法陈红;王霞;徐衍【摘要】利用中英文文献数据库,客观分析国内外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发展态势,为国内相关的科研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基于Scopus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根据发文量、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以及H指数等评价指标,分析1980—2014年间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核心作者、科研机构以及发展趋势。

结果发现,全球关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文献数量呈现逐年上涨趋势。

中国发文量居世界之首,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跻身于世界发文量前十的研究机构。

从研究的内容和方向看,国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集中在农村环境污染产生原因、治理效果评价及污染防控机制等方面;国内学者的研究则重点集中在农村环境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治理效果的评价和治理主体的分工及政策研究等方面。

【期刊名称】《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4【总页数】8页(P16-23)【关键词】文献计量;Scopus数据库;CNKI数据库;农村环境;治理【作者】陈红;王霞;徐衍【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22农村环境治理的研究综述与发展态势分析——基于文献计量法陈红1王霞1徐衍1, 2(1.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2.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30)作者简介:陈红(1965-),女,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农村环境治理、农业循环经济、农业科技资源配置。

摘要:利用中英文文献数据库,客观分析国内外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发展态势,为国内相关的科研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基于Scopus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根据发文量、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以及H指数等评价指标,分析1980—2014年间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核心作者、科研机构以及发展趋势。

农业规划的制定原则与方法

农业规划的制定原则与方法

农业规划的制定原则与方法农业规划是指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而进行的战略性、全局性的规划工作。

它对农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路径等进行全面科学的设计,为农业生产提供指导和保障。

农业规划的制定原则与方法十分关键,它直接决定了农业规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从制定原则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农业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指导。

一、制定原则1.科学性原则农业规划的制定应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到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只有依托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才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农业规划,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2.可行性原则农业规划的制定要考虑到政策的可行性,以及资源和技术的实际情况。

规划目标和发展路径必须符合农业生产的资源和技术条件,能够在政策环境下实施。

只有制定出可行的规划,才能提高规划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3.综合性原则农业规划的制定应该综合考虑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优势。

综合性原则要求将农业生产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因素纳入考虑,并且协调各种资源之间的关系。

只有综合性的规划,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农业发展的整体协调。

4.可持续性原则农业规划的制定要有长远视野,注重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规划目标要符合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要求,充分考虑到农业发展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只有制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才能实现农业的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

二、制定方法1.调研分析在农业规划的制定过程中,首先要进行调研分析,全面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

这包括农业资源的分布情况、农业生产的现状和问题、农民的需求和诉求等。

通过调研分析可以获取农业生产的基础数据和问题的核心问题,为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2.目标设定农业规划的制定要明确发展目标,确定农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目标设定应该与国家的农业政策相结合,同时考虑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资源条件。

目标设定要具备可操作性,同时可适应市场需求和农产品供应的需要。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问题探讨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问题探讨

性 与可行性。村镇 的发展规模 、 方位 、 生产基地 、 基础设施 、 交 通网络 、 电力系统等 , 都应与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相关。如果 我
们 的村镇各项 建设 项 目都能将生态环 境建设 因素 考虑 进去 , 我国的村镇生态环境将会大有改观 。 2 、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应能不断提 高村镇 的生产生态位 和生活生态位 。村镇生态环境建 设应立足于 促进生产 、 方便 生活 、 使生产 区和生活 区布局协 调 , 生产功 能和 生活 功能逐
性 与 迫 切 性
农 村环境一般指 以农 民聚届地 为中心的 , 一定范围内的 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总和 。主要包括农村 区域的人群生活
与科学台理地搞好农 村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 已追在眉睫 。
环境 、 聚居地环 境 , 当然也 包括农业各产业环境 , 因为农业产
业 的 活 动 空 间 主 要 分布 在农 村 。
维普资讯
【 农村发丧 】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问题探讨
◎李建东
我 国是农业大 国 ,农村 是重要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区域 。 各种 自然资源 、 生态系统也主耍分布在农村。长期 以来 , 由于 农村 经济快速发 展、 区域开发 、 小城镇建设 以及各 种人为经 济活 动因素的影 响 ,农 村的 资源与生态环 境 问题 已十分 突 出 ,严重 地阻 碍着 农业现代化与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进程。 因此 , 农村的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已刻不容缓 。
二, 村镇 生态环 境建设 规划 的基本原 贝
科学规划是合理建设与健康发展的前提。在所在区域 城 乡建 设总体规划及 环境建设总体规划 的框架下 , 村镇生态环 境建设规划主要应遵循如下 6 项基 本原 则 :
l以 生 态 学 及 规 划 理 论 为 指 导 。 村 镇 建 设 总 体 规 划 同 、 与

中国乡村振兴规划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论

中国乡村振兴规划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论

中国乡村振兴规划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论一、本文概述《中国乡村振兴规划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论》一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乡村振兴规划的基础理论框架和实践方法论。

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和历史性任务。

本文首先对中国乡村振兴规划的背景和重要性进行概述,阐述乡村振兴规划的紧迫性和深远意义。

在理论基础方面,本文梳理了乡村发展的相关理论,包括农村发展理论、城乡一体化理论、生态文明理论等,为乡村振兴规划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同时,结合中国实际,分析了乡村振兴规划中的关键问题,如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等,为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方法论方面,本文提出了乡村振兴规划的实践路径和方法,包括规划编制的原则、程序、方法等。

本文强调规划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注重规划与实际工作的结合,确保规划能够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本文旨在通过系统阐述乡村振兴规划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为中国乡村振兴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贡献力量。

二、乡村振兴规划的理论基础城乡融合发展理念:城乡融合发展理念是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思想,强调城市和农村在资源、信息等方面的共享与互动。

通过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领域的互联互通,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系统工程方法论:系统工程方法论是一种跨学科的方法论,适用于解决复杂系统问题。

在乡村振兴规划中,可以运用系统工程方法论,对乡村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整体性思考,构建科学合理的规划体系。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要求在乡村振兴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通过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等方式,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农民参与机制: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力量,必须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和需求。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及对策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及对策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及对策介绍了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指出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了农村环境治理的详细措施,以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1引言随着以使用机械、农药、化肥为基本特征的工业化农业的发展以及乡镇企业雨后春笋般的兴起,使得农村的环境问题变得异常严峻,严重制约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为此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曾先后多次召开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专项工作会议,部署和研究解决这一难题。

然而由于农村环境问题具有影响因素多、影响范围广、影响程度大等特点,因此短时间难以显现成效,因此迫切需要加大这一领域的研究。

笔者在系统地分析了农村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后,探讨了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对策,以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2农村环境污染现状与原因分析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关键所在。

但是由于经济发展和各种人为因素以及自然的损毁退化,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

2.1农村环境污染现状2.1.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得当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的商品和新的生活方式迅速蔓延到农村,各种生产、生活垃圾也快速出现。

在街道上,垃圾堆随处可见。

有塑料泡沫、塑料袋、碎玻璃、烂酒瓶等,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危及人体健康,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

2.1.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农村的生活污水处于无序排放的状态。

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都是顺着自制的排水沟流到田地里。

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期,农村生活污水成分简单,可以自然降解。

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的城镇化不断发展,生活污水的成分不再简单,加上农民对环保意识的欠缺,同时也受目前经济发展水平限制,使得城镇生活环境的污染程度不断加深。

2.1.3土地污染日趋严重在农村,由于缺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公众环境意识,不是靠改良种苗提高抗病能力来提高产量,而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2024年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补偿理论与途径研究》范文

《2024年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补偿理论与途径研究》范文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补偿理论与途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农业面源污染主要由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的不合理使用和排放引起,其控制与治理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的热点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补偿理论与途径,以期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农业面源污染的补偿理论1. 外部性理论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明显的外部性特征,即污染者未承担全部的环境成本。

因此,需要引入补偿机制,使污染者承担相应的环境成本,从而减少污染排放。

外部性理论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即通过政策手段和市场经济手段,使污染者内部化其环境成本,实现污染控制。

2. 生态补偿理论生态补偿是指对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活动的补偿,以及对因生态环境破坏而遭受损失的补偿。

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中,生态补偿理论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采取环保措施的农民进行经济补偿,以提高其环保积极性。

同时,通过生态修复工程,对已受损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

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途径1. 政策法规途径政府应制定严格的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政策法规,明确污染控制目标和责任主体。

同时,加强执法力度,确保政策法规的有效实施。

此外,还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提高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水平。

2. 科技支持途径通过研发和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减少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的使用量。

例如,推广精准施肥技术、生物农药等环保型农业生产技术,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3. 经济激励途径通过经济激励手段,如设立环保基金、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等,鼓励农民采取环保措施。

同时,建立农业面源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将保险与环保相结合,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四、结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政策法规、科技支持和经济激励等手段。

通过外部性理论和生态补偿理论的指导,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农业面源污染的本质和根源,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控制措施。

乡村规划历史、理论与方法

乡村规划历史、理论与方法

乡村规划历史、理论与方法引言概述:乡村规划是指对农村地区进行综合规划,包括土地利用、农村建设、生态环境等方面,旨在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乡村规划的历史、理论和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乡村规划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乡村规划历史1.1 早期乡村规划早期的乡村规划主要是为了解决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问题,如水利工程、道路建设等。

1.2 工业化时期的乡村规划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乡村规划开始注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生活改善,提出了“工农联合、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

1.3 当代乡村规划当前,乡村规划已经成为综合性规划,涵盖了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注重保护乡村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

二、乡村规划理论2.1 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乡村规划应该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取得平衡,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2 社区参与理论社区参与理论强调乡村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农民的意见和需求,促进农民参与规划决策过程,增强规划的可行性和民意支持。

2.3 文化保护理论文化保护理论认为,乡村规划应该注重保护乡村的传统文化和历史遗产,促进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

三、乡村规划方法3.1 综合评估方法综合评估方法是乡村规划的基础,通过对农村地区的资源、环境、社会等方面进行评估,为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2 空间规划方法空间规划方法是乡村规划的核心,包括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布局规划等,通过合理规划乡村空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环境保护。

3.3 社会调查方法社会调查方法是乡村规划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农民生活、产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调查,了解农村实际情况,为规划制定提供依据。

四、乡村规划实践案例4.1 中国乡村振兴规划中国乡村振兴规划是当前的重要任务,通过实施乡村振兴规划,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民生改善。

4.2 欧洲乡村规划实践欧洲各国在乡村规划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注重保护乡村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实现了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一、引言休闲农业是指农村地区依托农业资源,以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和农业文化传承为基础,提供休闲娱乐、生态体验、农产品购买和农事体验等服务的产业形态。

休闲农业的兴起不仅给农村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提供了城市居民丰富多彩的农村体验。

本文将探讨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并总结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二、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1.城乡发展一体化理论休闲农业的兴起与城乡发展一体化理论相辅相成。

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农村资源优势,提升农村的吸引力,促进城乡差距的缩小。

通过休闲农业的发展,可以有效实现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推动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2.农业文化传承理论休闲农业的发展不仅是为了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更是为了传承和弘扬农业文化。

农业作为人类文明的基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

通过休闲农业,人们可以近距离接触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了解农业文化的内涵,增强对农业的尊重和敬意。

三、休闲农业发展的实践1.发展特色农产品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依托于农业资源的优势。

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和自然条件,发展具有特色的农产品。

这些特色农产品不仅可以提供给游客购买,还可以通过农事体验等方式吸引游客参与其中,增加交流互动的机会。

2.提供生态体验服务休闲农业的发展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永续利用。

各地可以开发出适合休闲的景区和农庄,提供生态体验服务,如农田观光、采摘体验、自然探索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满足游客的休闲需求,还可以增加游客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和保护意识。

3.开展农事体验活动休闲农业的核心是农事体验,通过农事体验,游客可以了解农业生产的全过程,亲手参与种植、养殖、采摘等活动。

这种参与式的体验,可以增加游客对农业的了解和认同,同时也提升了游客对休闲农业的满意度。

四、休闲农业的影响1.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及其理论意义分析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及其理论意义分析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及其理论意义分析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农业生态学的研究逐渐得到重视。

农业生态学是研究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学科,其研究成果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研究进展和理论意义两个方面,探讨农业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及其理论意义分析。

一、研究进展1.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往的农业研究主要关注于单一生境内的单一农作物的生长,而农业生态学的研究范围更为广泛,旨在研究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农业生态系统由多种作物和生态群落所组成,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至关重要。

因此,农业生态学的研究重点在于生态群落的多样性、相互作用关系以及生态系统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2.绿色农业的研究绿色农业指的是以生态和环保为导向的一种农业发展模式,其主要目的是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农业生态学的发展,对绿色农业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包括可持续土地管理、无化学农药、微生物肥料等。

除此之外,绿色农业还研究了种植与养殖的搭配及林业、畜牧业的融合等。

3.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巨大。

农业生态学的研究不仅要考虑到单一生境内的环境变化,还要关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研究显示,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表现为降雨量和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变化、生物多样性的下降、土地退化等。

二、理论意义分析1.促进粮食安全农业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促进粮食安全的保障。

通过优化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环境,提高耕作技术和种植方法,可以增加作物的丰产率和产量,进而提高国家的粮食安全水平。

2.保护生态环境农业生态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可以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和农业生产方式,从而减轻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

通过绿色化养殖、有机化种植、循环农业生产等方式,减少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同时还可以减少化学物质对于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公共参与在农业资源与环境规划中的应用问题探讨

公共参与在农业资源与环境规划中的应用问题探讨

科技信息2008年第26期SCIENCE &TECHNO LO GY INFORMATION ●1.农业资源与环境规划内涵与特点、公共参与内涵与功能农业资源与环境规划,是指人们为使农业环境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在时间、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形式上指保护农业环境、改善农村环境制定可行规划方案,含环境保护方案与建设方案等,实质上指克服人的盲目性与主观性的科学决策活动。

其具有整体性和地域性,目的性和目标性,政策性与科学性,可操作性等特点。

公共参与是指公众因公共利益需要以一种合法的渠道通过公众集体或集体代表参与到政府的决策、施政等广泛的行政行为的行为,体现了社会发展中的民主治理精神,具有主体性与客体确定性,合法性与公益性,形式多样性等特点。

农业资源与环境规划中公共参与的功能在于:(1)公共参与是农业环境管理民主化与公开性的具体体现。

(2)公共参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更需要公众的正确理解和积极支持,而参与本身就是最有力的支持2.农业资源与环境规划中的公共参与的关键问题:公共参与的立法体现与公共参与决策过程从农业资源与环境规划公共政策制定形成过程看,公共参与是指公共参与政策制定,从而确保政策符合民意及政策合法化的根本途径,公共参与是建设项目在立项阶段或前期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法》第5条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以适当方式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并且在第11条规定了具体的参与方式:“专项规划的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环境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权益的规划,应当在该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举行论证会、听证会,或者采取其它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

但是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

从以上国内立法的实践看,在立法规定上较抽象,具有一定广泛性。

在我国由于公众的法律理念还很薄弱,参与意识不强,更需要从理论实践两个方面强化公共参与的理念,探索积极地促进机制。

高标准农田规划设计探析何飞

高标准农田规划设计探析何飞

高标准农田规划设计探析何飞发布时间:2023-06-15T10:08:55.532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3年7期作者:何飞[导读] 为了探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在高标准农田相关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标准农田规划设计的思路,提出了高标准农田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农田相比,高标准农田的耕地质量更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强。

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有效途径还能促进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高标准农田规划设计的研究分析,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值得高度重视。

昆明兴地农业科技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摘要:为了探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在高标准农田相关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标准农田规划设计的思路,提出了高标准农田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分析结果表明,与普通农田相比,高标准农田的耕地质量更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更强。

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障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有效途径还能促进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加强高标准农田规划设计的研究分析,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值得高度重视。

关键词:农田规划;设计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稀缺,使得耕地占用问题日益严重,从而制约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由于缺乏足够的人力和技术来支持土地的建设和管理,粗放式管理成为耕地管理的主要管理方式,耕地利用对农业的积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耕地保护的重要性没有凸显,使得耕地利用率相对较低。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建设高标准农田是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有力保障,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农业提质增效,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 , 天津 3 0 9 ) 0 1 1

要: 农业在我 国国民经济中 占有举足轻 重的作用 , 农业 规划环 境影 响评价是 保障农 业可持续 发展 的重要 技术手
段 。本文以战略环评 的理论为依据 , 综合探讨农 业规划环境影 响评价 的 目的意义 、 基本原则 、 技术方法 和指标体 系。 关键词 : 农业规划 ; 环境影响评价 ; 理论探讨
中 图分 类 号 :8 0 3 X 2 .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0 3 20 ) 刊 一 7 0— 4 1n s usi n a i g Envr n e t lI pa t As e s e tf r A g i u t e io m na m c s s m n o rc lur
2 农 业 规 划 环 评 的 基 本 原 则
2 1早期 介入 原则 .
预防或减轻 不 良环境影 响的对 策 和措施 , 针对 规 划 并 的具体情况 , 编制 环境影 响报告 书 、 章或 说 明。 篇
规划环 评应 与规划 方案 编制 同步 进行 , 即从 决 策 的源 头开 始介 入 , 时调 整 规 划 方案 , 出替 代 方 案 及 提
维普资讯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 2 ( 07,6 增刊 )70 7 3 :2 — 2
JunlfA r— ni n et c ne ora o go E v om n Si c r e
农 业 规 划 环 境 影 响评 价 的 理 论 探 讨
常 玉海 , 程 波 , 志华 袁
Ke wo d :a r u tr ln i g e vr n n a mp c s e s n ; ic s in y r s g i l e p a n n ; n i me t l c u o i a ta s sme t d s u s o
农 业 规划环境 影 响评 价属 战 略环评 的范畴 , 一 是 种在 规划层 次 面上 协 调环 境 与农 业 可持 续 发展 的决 策手段 。《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环 境影 响 评 价法 》 明确 指 出 : 规 划 包 括农 业 开 发 规 划 ( 地 开 垦 、 壤 改 农业 荒 土 良、 田改造 、 农 牧场 开发与 改造 )农 业发 展规划 ( 、 种植 业发展 规划 、 牧业 发展 规 划 、 篮 子工 程 规 划 ) 生 畜 菜 、
C HANG Y u—h i HEN B a ,C G o,YU h —h a AN Z i u
( g —ev omet rt t nIstt o A, i j 0 11 C i ) Ar o ni n n Po co ntu f r ei i e M0 Ta i 30 9 , hn nn a
态建设 规划 ( 态农业 建设 规划 , 生 面源污染 防 治规 划 , 草场建设 与恢 复规划 , 退耕还 林 、 草规划 , 本农 田 还 基 保护规划 ) 等在 审 批 前均 应 进行 环 境 影 响评 价 , 出 提
展和生 态建设 等政 策 和规划 。 因此 , 必要 在农 业发 有
制度显然不能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 对环
境产生 重大 甚至 全 局影 响 的 往 往不 是 某 个 具 体 的建
设项 目, 而是 政府 部 门制定 的诸 如 农业 开发 、 农业 发
收稿 日期 :0 7— 7— 7 2 0 0 2 作者 简 介 : 玉 海 ( 94 ) 男 , 研 究 员 , 要 从 事 项 目环 境 影 响 评 常 16 一 , 副 主
1 农 业 规划 环 评 的 目的 、 义 意
我 国实施 农业 建设项 目环 境影 响评 价 已有 近 2 O 年 的历史 , 实践证 明 , 现行 的 建设 项 目环 境 影 响评 价
与减缓措施 , 以最小的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
效益 。
2 2战略性 原则 .
规划环 评应从 战 略层次 , 重点 论证 规 划 中未来 开
t e d s u so n p r os h ic s in o u p e,a s s ig p o e u e,tc n c eh d n n i ao y t mswe e p tfr r o i hi p r s e sn r c d r e h i a m t o s a d i d c trs se r u o wa d t n t spa e . l
A bsr c :Ag iu tr a e n i o tntrl n o to le o o ta t rc lu e ply d a mp ra o ei urnaina c n my. En io m e tli a ta s s e tf ra rc t ei h vr n na mp c sesm n o g iul st e ur
展战 略的早期 建立 与环境 协调 发展 的决 策 机制 , 将各 类 农业 规划产 生 的环境 影 响 从 源头 上 进 行 预 防并 加
以控制 , 使之 达 到最 小 化 , 即对农 业 规 划 进 行 环境 影
响评价 。通过 实施规 划环 评 , 现农 业综 合 决策 的制 实 度 化和 规范化 , 确保 我 国农 业实 现可持 续发展 。
t c n lgc l u r n e fte a r u tr ls san b e d v lp n. B s d o h e r fs ae i n i n na se s n , e h oo ia a a t eo g i l a u t i a l e eo me t a e n t e t o y o t tgc e v r me tla s s me t g h c u h r 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