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二号公告

荆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二号公告
荆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二号公告

荆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二号公告

为了适应鄂西生态经济圈城市经济与长江经济带流域经济的发展,充分挖掘和利用长江荆州港的港口与岸线资源,以利于城市与港口的和谐持续科学发展,对荆州港进行总体规划,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要求,现予以第二次公示,如对本规划或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于十日内向我们反映。

一、报告书简本

1.1规划的背景

荆州市地处湖北中南部,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为冲击堆积平原,地形平坦,地势低洼,地面高程一般为28.0~38.0m,地表广布粘土、亚粘土、粉砂及部分淤泥质粘土等。荆州市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是全国内陆水域最广、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地处东经114°32′~115°30′,北纬29°30′~30°20′。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水产资源丰富,轻纺工业基础雄厚,荆州港是交通部公布的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已发展成为长江主干线十大港口和对外开放口岸。

近年来荆州港货物吞吐量迅速增长,2005年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521万吨。为了更好地适应荆州市沿江产业布局,荆州市委、市政府在国家和湖北省的政策背景下,提出把荆州建设成为长江沿岸和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作出了“依托长江、抓住两路、呼应浦东、服务三峡、发展荆州”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结构,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迈向现代化的新阶段。为了贯彻执行《港口法》,适应港口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开发的需要,协调港口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土地和岸线资源,给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做大做强荆州港,荆州市交通局决定将区域内沿江岸线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实施荆州港总体规划。

1.2 总体规划概况

荆州港岸线总长162990米,目前港口已利用岸线39410米,占24.17%,包括长江左岸和长江右岸这两部分。规划岸线总长156720米,规划港口岸线49740米,占31.74%,其中深水岸线长45360米,占28.94%。由城区港区和各县(市)港区共17个港区组成。

荆州港的性质确定为荆州港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是长江流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荆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沿江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托。

荆州港总体规划基准年为2005年;规划水平年:近期2010年;远期2020年。

港口规划的范围为:荆州市所属的荆州区、沙市区以及各县(市)部分地区,重点规划盐卡港区、柳林港区、荆州旅游客运港区、斗湖堤港区和观音寺港区;同时规划郝穴港区、埠河港区、关沮港区、李埠港区、弥市港区和学堂洲港区等

6个港区。规划主要内容包括:荆州港划分为学堂洲港区、荆州旅游客运港区、柳林港区、盐卡港区、木沉渊港区、关沮港区、李埠港区、弥市港区、观音寺港区、郝穴港区、松滋口港区、埠河港区、斗湖堤港区、绣林港区、容城镇港区、新堤港区以及新滩港区共17个。规划方案包括:岸线利用规划、港口总体布局规划、陆域规划及水域规划、配套工程规划等。

未来荆州港将重点发展为公共服务的综合运输港区,规模化地发展与荆州市及各县市沿江产业布局相适应的临港工业港区。规划主要是利用、整合现有各个沿江现有码头、港区。

1.3 区域环境概况

1.3.1 区域环境质量

⑴荆州港总体规划涉及区域已有监测资料显示,规划港区内环境空气质量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要求。

⑵根据已有的检测资料,规划各港区断面监测因子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I、Ⅲ类标准要求。

⑶规划的17个港区的昼、夜间噪声值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相应评价标准。

⑷荆州江段浮游植物优势种为硅藻门种类,浮游动物优势种为萼花臂尾轮虫、僧帽溞等,荆州江段水生生态环境质量较好。

荆州江段鱼类资源较丰富,已查明的鱼类共有106种,隶属于11目22科。荆州市国土面积140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62.13平方公里,所占比例为3.28%。

1.3.2 区域社会经济和资源概况

⑴ 2007年荆州全市财政总收入为34.08亿元,,年均增长17.3%。地区生产总值为519.6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093元。

⑵荆州港规划占地面积为603.1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0.13%。

1.4 与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

荆州港规划与湖北省内河航运发展、湖北省港口布局规划和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相符;与荆州市以及各(县)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符合荆州市及各县(市)的土地利用规划,符合荆州市防洪规划与荆州市及各县(市)的“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相一致。

1.5 规划环境影响分析及减缓措施

1.5.1 水环境影响分析

荆州港总体规划建设的17个港区中,部分港区的港区内有当地饮用水的取水口。

⑴规划港区建设不会改变码头江段、河段流态,对河势、河床影响很小。

⑵规划港区实施后带来的污水主要为生产和生活污水两类,其中生产废水主要为机修间、流动机械等冲洗集装箱冲洗废水,煤炭和矿石散货码头堆场径流雨污水及船舶舱底油污水等,生活污水主要为港区工作人员产生。本次规划对各港区污水产生量估算。

⑴港区实行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应设置完善,避免地面初期雨污水特别是散货堆场雨污水对排水通道的堵塞。

⑵结合城市污水处理厂和临港工业区的规划,柳林港区、盐卡港区废水通过港区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排入长江(沿用原有排污口),而李埠港区、木沉渊港区、监利新港区、弥市港区、埠河港区、斗湖堤港区、绣林港区、新滩港区和观音寺港区的污水通过港区自建的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部分中水回用(预计2010年回用15%,2020年回用30%),其余的通过设立的排污口排入长江。设立的排污口需要经过排污口论证并报水利和环保部门备案;关沮港区污水利用原有排污口排入长湖、新堤港区污水利用原有排污口排入内荆河。沙市旅游港区、郝穴港区和学堂洲港区污水经过预处理后进入各自依托的污水处理厂,不需设置排污口。

⑶若规划的港区先于依托的污水处理厂竣工投产,则该港区必须自行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确保规划港区的污水100%达标排放。

⑷从节约水资源的角度,各规划港区应考虑建立完善的污水回用系统,污水回用率应达到规划确定的环境目标要求。

⑸地方海事等管理部门应加强到港船舶废水和垃圾接收的监督管理,到港船舶如需排放污水,应向海事部门提出申请,由海事部门认定的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

⑹港区自建污水处理设施应包括隔油池、沉淀池或气浮池等预处理单元和二级生化处理等单元,中水回用时宜增加过滤、消毒等深度处理单元。

柳林港污水还需要对含煤废水预处理后再进入港区自建的污水处理设施处理。

⑺规划液体化工码头污染防治措施(观音寺港区、木沉渊港区和新堤港区)

①在码头装卸平台阀门区设置局部封闭围坎,平台面下设置污水收集池收集围坎内的冲洗污水及初期雨污水,设置污水泵将污水抽吸到后方陆域处理。

②在码头管线接头处及接卸点处设积液槽(盒),及时收集跑、冒、滴、漏产生的残液并作回收处理。

荆州港规划建设的17个港中,柳林港区、公安斗湖堤港区、绣林港区、新堤港区和郝穴港区附近分布有集中居民区,其余港区在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和噪声卫生防护距离内没有集中居民区。

⑴规划的17个港区,主要货种为散货、件杂、集装箱、液体化工品和其他货物等,港区实施后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散货港区道路扬尘、港区汽车尾气、港区装卸机械废气、化工品挥发废气、到港船舶废气、港区散货装卸及堆场起尘等。

⑵选择散货码头的煤炭粉尘为预测因子,港区粉尘会对下风向一定距离范围内的影响超过评价标准,最大影响距离约300米。

从保护居民环境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各散货港区粉尘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该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可作为相邻区域规划采用,在该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范围内不宜规划新建居民集中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目标。并提出了液体化工品港区设置100m 的废气卫生防护距离。

⑴总平面布置

规划中将学堂洲港区现有的码头逐步迁出港区,保证了荆州城区的环境空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2019-2020学年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九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3分)一元二次方程x2﹣4=0的解是() A.﹣2B.2C.±D.±2 2.(3分)将抛物线y=﹣3x2先向左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A.y=﹣3(x﹣1)2﹣2B.y=﹣3(x﹣1)2+2 C.y=﹣3(x+1)2﹣2D.y=﹣3(x+1)2+2 3.(3分)如图,点B、D、C是⊙O上的点,∠BDC=130°,则∠BOC是() A.100°B.110°C.120°D.130° 4.(3分)一个不透明的布袋里装有5个只有颜色不同的球,其中2个红球,3个白球,从布袋中随机摸出一个球,摸出红球的概率是() A.B.C.D. 5.(3分)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的每一条曲线上,y都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k的取值范围是() A.k>1B.k>0C.k≥1D.k<1 6.(3分)已知圆心角为120°的扇形的弧长为6π,该扇形的面积为()A.18πB.27πC.36πD.54π 7.(3分)如图,正方形OABC的两边OA、OC分别在x轴、y轴上,点D(5,3)在边AB上,以C为中心,把△CDB旋转90°,则旋转后点D的对应点D′的坐标是()

A.(2,10)B.(﹣2,0) C.(2,10)或(﹣2,0)D.(10,2)或(﹣2,0) 8.(3分)已知(﹣1,y1),(2,y2),(3,y3)在二次函数y=﹣x2+4x+c的图象上,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y1<y2<y3B.y3<y2<y1C.y3<y1<y2D.y1<y3<y2 9.(3分)已知x1,x2是一元二次方程x2+(2m+1)x+m2﹣1=0的两不相等的实数根,且 ,则m的值是() A.B.﹣3C.D. 10.(3分)我们定义一种新函数:形如y=|ax2+bx+c|(a≠0,b2﹣4ac>0)的函数叫做“鹊桥”函数.小丽同学画出了“鹊桥”函数y=|x2﹣2x﹣3|的图象(如图所示),并写出下列五个结论: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①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为(﹣1,0),(3,0)和(0,3); ②图象具有对称性,对称轴是直线x=1; ③当﹣1≤x≤1或x≥3时,函数值y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④当x=﹣1或x=3时,函数的最小值是0; ⑤当x=1时,函数的最大值是4, A.4B.3C.2D.1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3分)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3)x2+2x+a2﹣9=0有一个根为0,则a的值为.12.(3分)如图,现分别旋转两个标准的转盘,则转盘所转到的两个数字之积为奇数的概率是.

荆州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

荆州古城旅游区总体规划 一.旅游区规划资源整合打造情况,包括近期及远期亮点项目,主辅 景点关系,旅游区内线路整合等情况 (一)资源整合打造 资源整合是荆州古城旅游区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素质与效益提升的必然要求,也是区域旅游高效开发的先决条件。资源整合主要从如下四个方面展开: 1.梳理资源结构,确定开发核心重点 荆州古城旅游区包括三大资源,从文化角度解析,分别是: 三国文化资源——以荆州古城为主要载体;楚文化资源——以熊家冢、纪南城、八岭山、纪山为主要载体,水文化资源——以海子湖、蓝星洲、引江济汉工程、洈水风景区为主要载体。 新一轮规划与开发将围绕三大资源体系进行项目创新与组合。 其中,三国文化载体——荆州古城景区是近中远三个阶段一以贯之的开发重点,是区域产业组织核心、带动龙头、旅游服务与线路组织核心。 洈水风景区与楚文化载体中的熊家冢是开发次重点,是荆州古城旅游区旅游产品类型扩张的主要落脚点。 2.形成更加一体的开发格局 本次规划形成如下整体开发格局:一核·四区·一带 ·一核:荆州古城旅游片区 荆州古城景区是整个荆州古城旅游区的文化资源赋存核心、吸引力核心、交通核心、产品线路枢纽,是未来荆州古城旅游区发展的重点与带动龙头。 ·四区:楚都国家考古公园·洈水风景区·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蓝星洲长江生态运动公园 ·一带:“引江济汉”水文化旅游带 3.以目的地打造引领产业运营与市场开发 本次规划将荆州古城作为有统一性的国际型旅游目的地加以打造。各项产业培育政策、产业总体运营模式与市场开发措施均围绕整体目的地的打造。 其要点包括: ·强调大型投资资本的对产业突破发展的显著促进作用,积极为大型投资资本创造整体进入条件。 将已有协议意向的四川华通公司的开发关注作为重点,结合“营城”理念,对荆州古城景区进行商业运作设计,提出可优先实施的重点项目。 ·同构型资源与景区实施错位发展

荆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二号公告

荆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二号公告 为了适应鄂西生态经济圈城市经济与长江经济带流域经济的发展,充分挖掘和利用长江荆州港的港口与岸线资源,以利于城市与港口的和谐持续科学发展,对荆州港进行总体规划,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要求,现予以第二次公示,如对本规划或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于十日内向我们反映。 一、报告书简本 1.1规划的背景 荆州市地处湖北中南部,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为冲击堆积平原,地形平坦,地势低洼,地面高程一般为28.0~38.0m,地表广布粘土、亚粘土、粉砂及部分淤泥质粘土等。荆州市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是全国内陆水域最广、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地处东经114°32′~115°30′,北纬29°30′~30°20′。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水产资源丰富,轻纺工业基础雄厚,荆州港是交通部公布的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已发展成为长江主干线十大港口和对外开放口岸。 近年来荆州港货物吞吐量迅速增长,2005年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521万吨。为了更好地适应荆州市沿江产业布局,荆州市委、市政府在国家和湖北省的政策背景下,提出把荆州建设成为长江沿岸和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作出了“依托长江、抓住两路、呼应浦东、服务三峡、发展荆州”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结构,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迈向现代化的新阶段。为了贯彻执行《港口法》,适应港口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开发的需要,协调港口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土地和岸线资源,给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做大做强荆州港,荆州市交通局决定将区域内沿江岸线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实施荆州港总体规划。 1.2 总体规划概况 荆州港岸线总长162990米,目前港口已利用岸线39410米,占24.17%,包括长江左岸和长江右岸这两部分。规划岸线总长156720米,规划港口岸线49740米,占31.74%,其中深水岸线长45360米,占28.94%。由城区港区和各县(市)港区共17个港区组成。 荆州港的性质确定为荆州港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是长江流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荆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沿江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托。 荆州港总体规划基准年为2005年;规划水平年:近期2010年;远期2020年。 港口规划的范围为:荆州市所属的荆州区、沙市区以及各县(市)部分地区,重点规划盐卡港区、柳林港区、荆州旅游客运港区、斗湖堤港区和观音寺港区;同时规划郝穴港区、埠河港区、关沮港区、李埠港区、弥市港区和学堂洲港区等

荆州古城导游词三篇

荆州古城导游词三篇 篇一:荆州古城导游词 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将参观著名的荆州古城。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一提起荆州,您一定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借荆州、鲁肃讨荆州、吕蒙袭荆州、关羽失荆州那些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一百二十回《三国演义》,就有七十二回的内容涉及荆州。千百年来,到荆州古城探询三国历史烟云陈迹的凭吊者、访古者、探幽者络绎不绝。作为大家的实地导游,我很荣幸能够借这样一个机会把荆州古城逾两千年来演变和发展的历史画卷展现给大家。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荆州城东门外,大家面前的这条几十米宽的河流就是护城河,在打仗之时,它是抵御敌人攻城的一道天然屏障,而如今在这条河上,每年都会举办隆重的国际龙舟邀请赛。入城之前,首先请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荆州古城的历史背景。 荆州城,又名江陵城。是目前我国南方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也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荆州古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时,以荆州古城为中心的荆州市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回顾荆州的历史,可以说与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紧密相连。大家都知道,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黄帝和炎帝部落合并统一华夏后,“割地布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荆州即为这古老的九州之一。

“荆州”这个名称,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典籍《尚书?禹贡》中的“荆及衡阳惟荆州”,当时荆州的区域面积是很大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便是兴起于荆州域内。据史料记载,周庄王八年(即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将都城迁往今天荆州城北五公里处的纪南城,楚国在此建都长达411年,前后经历了二十个国王,创造了与黄河流域中原文化辉映并重,并可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相传楚成王(公元前671至525年)在位时,为了毕览长江胜景,在荆州城区营建了“飞楼百尺照湖水、上有燕赵千娥眉”的诸宫和宫船码头,这诸宫和宫船码头就是今天荆州城的雏形。秦昭王二十九年(即公元前278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兵攻打楚国,占领了江汉之间的地域,秦随即在楚都设南郡,为当时全国三十六郡之一。后来,秦又在今天荆州城的地方设立江陵县,“以地临江”、“近州无高山,所有皆陵阜”,故称“江陵”。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建立荆州刺史部,为全国为十三州之一,从此,荆州开始成为行政区划的名称。 自秦汉以后,荆州成为历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镇,一直是州、郡一级治所,有的朝代还曾在此建都立国。三国时,这里是争霸的要津,孙刘联合在赤壁一战大破曹军,刘备遂于次年向孙权借得荆州,并以此为根基迅速发展蜀国势力。此后,东晋末年的安帝,南朝时的齐和帝、梁元帝、后梁宣帝,隋时的后梁王以及唐末五代十国时的南平国王等,先后有11个纷争王侯在此称帝(王)建都,长达100余年。唐代的荆州是陪都,称“南郡”,与长安城南北呼应。宋朝建立后,于此置江陵府。元初改江陵府为上路总管府。明初又改设荆州府。清代则沿用明朝制度。民国时,荆州属湖北省第四行政都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荆州城是

荆州市朝阳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说明.doc

荆州市南湖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说明 第一章概况 南湖单元位于南湖单元位于沙市区与荆州区交界处,西与长江大学接壤、南与临江仙公园毗邻,地处长江大桥桥头、荆江大堤之下,是荆州南部的门户区域之一。 单元范围南至荆江大堤,东南至太岳路、东北至北京西路、北至武德路、西至南湖路及长江大学新校区东侧规划通道,规划总用地面积104.63公顷。单元内现状居住用地主要有九龙湾小区、南湖花园小区、长江尚品小区。 单元用地以居住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为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集中布置在武德路南侧,包括长江大学艺术学院、实训中心、长大医院、电力局、长江防汛调度中心等,以及南特陶瓷大市场、金龙大市场、荆州购物广场等商业设施;近年来陆续完成的居住小区:九龙湾、长江尚品、南湖花园、南苑小区、尚上名筑、嘉富丽苑、鸣凤园,32.45公顷。少量工业用地:南湖机械总厂、富盛石材加工厂。单元现在总人口约11000人。 《中心城区南湖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修改方案(长大国际园)》于2015年获得荆州市人民政府审批通过,规划确定南湖单元是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单元。拟将南湖单元建设成为城市与水体相互交融、自然与人文和谐发展,空间景观丰富多彩,充分体现荆州市整体风貌特色的城市居住功能区。在原控规的指导下,对城市建设健康有序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控制和引导作用。 第二章修改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2010)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 5、《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 6、《荆州市规划管理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2008) 7、《荆州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8) 8、《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第三章修改原因 1、棚户区改造后, 需对整体功能的梳理,并重新细定相关地块的用地性质。 2、按照市政府要求,落实石油科技城建设,将长江大学科技园作为石油科技城的“一核”,紧紧依托长江大学“双一流”石油学科的专家和技术优势,以荆州市石油产业发展壮大为核心、向创业者提供技术研发、创新创业、技术成果转化和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及其他相关综合服务,拟选址在南湖单元长江大学艺术学院北侧。 3、荆江大道作为城市的主要干道,线形设计上需满足规范要求,在本单元内存在偏移。 4、合理布局单元内其他用地,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 5、增强控规的可操作性。 第四章修改内容 1、用地布局修改:结合棚户区改造,将棚改区范围内原有分散的社区服务、停车、超市等公共设施集中,形成单元南片综合服务中心,整体建设。在道路交叉口处形成开敞空间。 根据《中小学布点规划》,在单元内设置24班小学,小学用地规模由0.94公顷扩大至1.68公顷。 结合长江大学科技园的选址,在长江大学艺术学院北侧建设创业中心、科技企业孵化汇中心、研发中心、科技成果交易中心、招商中心、综合服务区及人才居住区,

2020年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工商银行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0年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工商银行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构成了该社会的()。 A、上层建筑 B、生产方式 C、经济基础 D、社会形态 【答案】C 【解析】注意,经济基础说的是“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总和。故选C。 2、下列对应不正确的是()。 A、上善若水——孔子 B、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C、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D、他人即地狱——萨特 【答案】A 【解析】“上善若水”语出老子的《道德经》,而不是孔子涉及的内容,其它三项均正确,因此A项当选。 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A、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B、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 C、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没有固定不变的界限 D、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察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4、一篇完整的公文必须具备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正如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所讲的“有头有尾有中间”,这段话所要求的是公文结构的:()。 A、严密性 B、连贯性 C、完整性 D、逻辑性 【答案】C 【解析】对于公文要具有一定的完整性,要有头有尾有中间,故本题选择C选项。

5、乙地区的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各项作业、各个环节分别由不同的农业企业来完成,其专业化类型是 ()。 A、农业企业专业化 B、农业生产地区专业化 C、农业作业专业化 D、农业生产部门专业化 【答案】C 【解析】农业生产专业化具有以下四种类型:①农业生产部门专业化。是指随着农业生产的社会分工逐步加深,农业中的各生产部门由从属性部门发展成为独立的部门。②农业生产地区专业化。各地区具有不同的自然、经济、社会和历史等条件与特点。根据市场需求和适地生产的原则,各个地区因地制宜地专门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从而形成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工。③农业企业专业化。是指农业企业根据本企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结合自身技术与经济优势,选择最适合的生产部门及产品作为专业化的主导部门集中经营,企业中的其他生产项目则降为从属地位,成为辅助性生产部门甚至消失。④农业作业专业化。又称农艺过程专业化,是指农产品生产过程的各项作业、各个环节,分别由不同的农业企业来完成。故选C。 6、尽管新的生产要素能够提高农业产量,但在现实中往往能看到许多传统农民拒绝接受和采用这种包含着新的技术变化的许多生产要素。这是因为()。 A、传统农民是保守的 B、传统农民懒惰 C、传统农民不愿进行过多的劳动 D、农民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差 【答案】D 【解析】农民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是很弱的,因为靠天吃饭的农业存在着极大的不稳定性,而新的技术变化的生产要素具有很强的风险性,所以一般农民不愿意接受。 7、在沟通中必不可少的是()。 A、共同目标 B、信息 C、计划 D、信任 【答案】B 【解析】沟通就是信息传与收的行为,发送者凭借一定的渠道,将信息传递给接收者,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因此,沟通中必不可少的是信息。故选B。 8、下列各项不属于公文制文阶段的是()。

荆州李埠港区规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期限 第三章性质与人口发展规模 第四章用地布局规划 第五章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第六章绿地系统规划 第七章市政工程规划 第八章综合防灾规划 第九章环境保护规划 第十章环境卫生规划 第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第十二章实施建议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引导李埠港新区建设,根据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建设部颁发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制定以下条目。 第二条规划范围 根据荆州港总体规划确定的李埠港区范围及其影响区域,以及周边太湖港农场、李埠镇实际情况,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指导,确定本次荆州李埠港新区在下列范围内进行总体布局,分阶段实施:北至318国道和太湖港农场场区,南至长江及荆江子堤,东至两江运河西侧防护林带外围,西至李埠镇谢古村一组、规划两广高速(改线),总面积约为48.37km2。其中李埠港港区部分5.48km2,李埠港新区部分12.80km2,李埠镇区及太湖港镇区 4.92 km2,李埠港新区发展区部分25.20km2。 第三条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 4、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年)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002年版 8、《湖北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2009-2020)》 9、《荆州市城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0)》 10、《荆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1、《荆州市荆州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12、《荆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3、《荆州港总体规划(2005-2020)》 14、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第四条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包括文本、图纸、说明三部分。 第五条法定效力 文本是荆州市李埠港新区的法定指导性文件,自规划批准公布之日起,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开发建设都应服从文本提出的控制指标和技术规定,并应符合国家、省、市、区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准则。下一层次的规划也应依据本规划进行编制。 第六条规划实施 本细则经荆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批准后,自公布之日起执行。如需修改调整,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经批准后的解释权归荆州市城乡规划局。 第七条规划编制原则 1、与荆州港总体规划相协调的的原则 2、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则; 3、与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的原则; 4、以临港物流与工业产业发展为重点的原则; 5、与太湖港农场、李埠镇集镇实现资源与设施共享的原则; 6、塑造地域特色的原则; 7、实现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 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期限 第八条规划目标 根据荆州市的经济社会现状、发展趋势和城市总体发展要求,结合李埠港新区自身的优势和条件,因地制宜,近远结合,科学合理地确定新区发展目标和建

湖北荆州市导游词3篇.doc

湖北荆州市导游词3篇 荆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蔚为大观。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湖北荆州市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1:湖北荆州市导游词 荆州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东与武汉市相连、西与宜昌市交界、南与湖南省接壤,北与荆门市毗邻。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湖区占78。8%,丘陵低山区占21。2%,耕地面积43。15万公顷。 荆州市辖荆州、沙市2区和江陵、公安、监利3县,代管松滋、石首、洪湖3市,全市总人口630。万人,占湖北省总人口的10。5%。市内居住有汉、回、蒙、土家等30个民族。中心城区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75万。 荆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多数年份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间。4-1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80%,太阳辐射量占全年75%,≥10℃的积温为全年80%,全市河流交错、湖泊密布,有大小河流近百余条,均属长江水系,主要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等。全市有千亩以上湖泊30多个,总面积8万公顷,其中洪湖为湖北省第一大湖,总面积3。55万公顷。 荆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蔚为大观。市内有闻名遐迩的荆州古城,脍灸人口的三国故事,古老纯朴的

江汉民俗。纪南城、关公庙、章华寺、乌林古战场、华容道等人文景观底蕴深厚,荆州博物馆被评为国家首批\"4A\"博物馆,位居全国地市级博物馆之首,馆藏文物达万余件,其中西汉古尸等国家一级文物近300件(套)。\"一曲洪湖水,唱遍天下知\",洪湖湘鄂西革0据地的瞿家湾、周老咀等革命旧址已列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境内山青水秀,湖泊纵横,是典型的水乡园林城市。近年来新建开发的松滋危水风景区、洪湖渔家度假区和石首天鹅洲麋鹿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景观令人流连忘返。 2:湖北荆州市导游词 荆州城,又名江陵城,是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荆州古城墙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荆州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干原腹地,是产生与黄河流域中原文化辉映并重,可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在城北五公里处的纪南城建都长达420xx年,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 荆州又是三国文化诞生和繁衍的历史胜地。魏、蜀、吴三国时代,这里曾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一百二十回《三国演义》,就有七十二回的内容涉及荆州。"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荆州的古老底蕴,更可上溯到绵延久远的史前时期。距今5、6万年前的鸡公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就在古城东北4公里处;古城附近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多达20余处。无可置疑的史迹辩地告诉人们,

荆州市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一部分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控制指标解释与规定 第三章地块划分及用地性质代码 第四章用地规划 第五章道路交通规划 第六章市政工程规划 第七章绿化规划 第八章“五线”规划控制 第九章土地使用及建筑规划管理规定第十章图则说明 第十一章实施管理 第十二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深化、落实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功能布局,统筹安排各项设施,指导城市片区的开发建设和管理,特编制本规划。 第1.0.2条规划原则: 1.整体性原则——落实和深化上位规划要求 2.综合协调原则——规划用地集约、设施高效、环境优美的产业园区 3、软硬件并重原则 4、生态优先原则 第1.0.3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 3、《湖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1998年4月1日) 4、《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年》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50137-2011) 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7.《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2008年) 》(国土资发〔2008〕24号) 8、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规范。 第1.0.4条规划目标: 成丰单元是以现代工业、仓储物流和港口为主要功能的城市单元,也是服务全市的重要功能区之一,规划建设成为工业发达,港口交通便利的现代化城市单元。 第1.0.5条规划范围及规模: 1、单元位于荆州市城南片区南部学堂洲,用地范围东至郢都路,西至健康路,北至荆江大堤,南至长江子堤。 2、用地规模:规划区总用地141.31公顷。规划区共分4个街区,29个基本地块。 3、人口规模:成丰单元人口为1.0万人,片区的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和少量居住人口两类。 ⑴、就业人口规模 本规划区内的就业人口主要是工业用地的就业人口。 ①、就业人口密度指标的分类确定 通过国内工业用地的经验数据及我国部分工业园区就业密度类比分析,本规划区内工业用地就业人口密度分为机械制造产业用地、纺织工业用地、其它一般工业用地三类进行估算。 经验数据表明,轻工、机械、医药等用地就业人口密度一般为100人/hm2;一般工业用地就业密度一般为150人/hm2;纺织、印染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用地就业人口密度一般为250人/hm2。 ②、工业用地的就业人口规模 本次规划的纺织工业用地约为1.30hm2;机电工业用地约为5.87hm2;生物医药用地约为6.27hm2;建材工业用地约为35.86hm2;一般工业用地(除纺织、机电、生物医药、化工以外用地,本次规划统称为一般工业用地)约为19.59hm2。 综上,计算可得,规划学堂洲单元可容纳的工业用地就业人口数量约为:1.22hm2×250人/hm2+9.08hm2×100人/hm2+6.27 hm2×100人/hm2+28.3hm2×150人/hm2++28.64hm2×150人/hm2= 10381人。

宜昌港总体规划修订评价简本

宜昌港总体规划(修订)环境影响评价简本 1 规划概况 宜昌港总体规划的范围为宜昌市所辖长江岸线和主要的支流航道岸线。宜昌港长江干流岸线航道总里程232公里,含长江左、右两岸岸线,岸线总长度434公里(干流主江岸线)。其中:左岸起于牛口(巴东界),止于鸭子口(荆州界),岸线全长254公里;右岸起于老黄岩(巴东界),止于车阳河(荆州界),全长180公里。此外,长江右岸百里洲岸线长度34公里也纳入本次规划范围。除长江干流航道,纳入本次规划的长江支流航道包括:香溪河、清江、黄柏河、青干河、童庄河、九畹溪、吒溪河等。 宜昌港的性质:宜昌港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是服务长江中上游地区的重要区域性综合运输枢纽、渝东鄂西地区对外物资交换的重要贸易口岸以及适应三峡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枢纽性节点。未来宜昌港将通过加快“三城六区一中心”建设,推进港口新城发展,完善翻坝运输体系,全面实现宜昌港转型升级,打造长江三峡航运物流中心。 宜昌港的功能:根据宜昌港的性质和发展定位,结合腹地经济形态和发展特点,港口的功能定位为以“翻坝转运”、“工业输出”、“西部出海”、“三峡旅游”四大功能为核心的现代化综合性枢纽港口。 宜昌港的发展规模:预测宜昌港2025和2035年货物吞吐量分别为16900万吨、25600万吨,预测到2025年集装箱的吞吐量为100万TEU左右,2035年的集装箱的吞吐量约为200万TEU左右。2025和2035年客运吞吐量将达到700万人次和1400万人次,2015 ~2025年和2025~2035 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和8%。 从宜昌港的总体性质与功能出发,根据宜港岸线资源分布、城市空间发展布局、沿江产业特点等因素,同时为了更好地体现本次规划修订与上一轮规划在港区功能上的差异,本次规划沿用了上一轮的港区划分和命名,将宜昌港划分为:主城港区、秭归港区、兴山港区、宜都港区、枝江港区和长阳港区。根据港口功能特点和行政区划要求,将6个港区进一步划分为33个作业区(作业区的划分

湖北荆州古城导游词五篇

湖北荆州古城导游词五篇 荆州古城,是位于湖北省荆州市的一座名胜古迹,有东南西北4个老城门门以及一个新南门,城内有玄妙观、关帝庙及铁女寺等。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湖北荆州古城导游词五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湖北荆州古城导游词五篇(一) 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将参观著名的荆州古城。 “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一提起荆州,您一定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借荆州、鲁肃讨荆州、吕蒙袭荆州、关羽失荆州那些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一百二十回《三国演义》,就有七十二回的内容涉及荆州。千百年来,到荆州古城探询三国历史烟云陈迹的凭吊者、访古者、探幽者络绎不绝。作为大家的实地导游,我很荣幸能够借这样一个机会把荆州古城逾两千年来演变和发展的历

史画卷展现给大家。 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荆州城东门外,大家面前的这条几十米宽的河流就是护城河,在打仗之时,它是抵御敌人攻城的一道天然屏障,而如今在这条河上,每年都会举办隆重的国际龙舟邀请赛。入城之前,首先请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荆州古城的历史背景。 荆州城,又名江陵城。是目前我国南方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也是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荆州古城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时,以荆州古城为中心的荆州市又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回顾荆州的历史,可以说与华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紧密相连。大家都知道,中华民族是炎黄子孙,黄帝和炎帝部落合并统一华夏后,“割地布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荆州即为这古老的九州之一。 “荆州”这个名称,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典籍《尚书?禹贡》中的“荆及衡阳惟荆州”,当时荆州的区域面积是很大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便是兴起于荆州域内。据史料记

湖北省荆州市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总体规划文本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1条规划缘起 2010年11月15日,省人民政府鄂政函【2010】342号文件正式批准设立荆州楚纪南城大遗址保护区暨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并提出了将本区建成中国南方大遗址保护示区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示区的发展目标。本区域为国家文物局和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的核心区域,属部省共建的国家项目。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看,旅游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从经济发展和旅游需求层面看,旅游业正逐步进入大众化的全面发展阶段,国际国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更加稳固。从旅游市场投资层面看,社会力量积极投身旅游产业。从交通与旅游出行层面看,中国高速交通体系近几年快速发展,大大拓展了游客出行距离和产业发展空间。荆州作为长江中游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高铁、高速公路、铁路、水运等综合交通体系较为发达,为荆州旅游的可进入性带来了极其便利的条件。从本区域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层面看,所蕴含的楚文化和生态等资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目前,新区成立了管委会,理顺了管理体制,具备了操作条件。综上所述,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发展,外条件均已具备,目前迫切需要一个综合性的总体规划来指导建设,这正是本规划编制的缘起和目的。 第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2007年修正) 3.住建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4.住建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5) 5.《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 137—90) 6.《建设部城市规划强制性容暂行规定》(2002) 7.《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8.《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9.《旅游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GB/T 17775-2003 10.《省城乡规划条例》(2011) 11.省政府、国家文物局《共建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框架协议书》(2010) 12.国家文物局《楚纪南故城遗址区保护总体规划纲要》(2011) 13.省政府《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发展规划》(2008-2020) 14.《省文物保护管理实施办法》(1993) 15.《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16.《荆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17.《荆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8.《荆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0-2020)》 19.《荆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 20.《长湖保护治理和利用规划》(2008-2020) 21.国家、省、市相关的其他政策和法规文件 第3条规划围 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行政管辖围为136.1平方公里。本规划的核心规划围是:南至沪蓉高速铁路,北至318国道改道新线,东至桥河与相邻,西至老207国道及纪南城遗址西侧。总面积为115.25平方公里。荆州海子湖生态文化旅游区行政管辖围沪蓉高速铁路以南区域及长湖东部水域未纳入核心规划围。楚纪南故城遗址区总体保护规划中的楚纪南故城城址、雨台山墓群位于本规划的核心规划围。第4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其中: 近期为2011—2015年; 中期为2016—2020年; 远期为2021—2030年。 第5条规划性质与任务 (1)规划性质 本规划属于以文化为支撑,以旅游为主体的旅游区总体规划,是大遗址保护区和生态文化旅游区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和建设管理的行动纲领。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和专题研究。 (2)主要任务 ?分析现状条件,协调区域关系; ?明确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战略; ?利用资源优势,策划旅游项目; ?明确功能构成,确定空间布局; ?强化保护措施,规划发展规模; ?配套基础设施,合理分期建设。 第6条规划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各类资源要素,处理好大遗址保护、旅游发展宏观态势与荆州现实情况的关系,既要有高的起点,又要结合实际。 (2)以楚文化为灵魂,以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旅游为主体,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确保旅游区可持续发展; (3)协调好本旅游区与中心城区、大遗址保护荆州片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关系,处理好整体与部分关系; (4)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建设原则,近远期相结合,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 第7条强制性容规定 文本中加下划线条文为本规划强制性容。强制性容是对总体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违反总体规划强制性容进行建设的,属严重违规行为,应依法进行查处。 第二章规划背景分析 第8条环境敏感性评价 本规划借助于ArcGIS 10.0,选取了文物遗址、市政设施、水体、已建设用地、坡度、植被等6个因子作为环境敏感性评价的因子。结果显示,极敏感区和高度敏感区主要分布于规划区的西部、南部和北部,在其他区域也有线形穿越,二者占规划区面积的35.33%,在这些区域应尽量避免或应控制人类活动的干扰。穿越其他地区的线形的高敏感区多为市政基础设施,如能采取措施改变这些设施的走向或布置形式,则会明显降低环境敏感性程度。中度敏感的区域主要分布于规划区的中部和东部,与海子湖湖面及东部的鱼塘有较强的对应关系,占规划区面积的34.4%,适合较低强度开发利用,尽量以自然要素为主。轻度敏感的区域呈镶嵌状分布于规划区的各处,占规划区面积的12.04%,可以适度开发利用,但也要控制开发利用的强度。低度敏感的区域呈岛屿状分布于规划区的北部和南部,占规划区面积的18.23%,限制因子少,可以开发利用。 第9条旅游资源评价

关于荆州文化旅游资源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荆州文化旅游资源问题的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11-8-2信息来源:荆州市政协信息网 按照市政协开展“荆州文化旅游发展”调研的统一安排,今年4月初至5月底,市政协第一调研组在王家富主席,周建国、黄绵寿副主席的带领下,就我市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利用、开发与整合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文化旅游资源现状 荆州是1982年国家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我国历史上古“九州”之一。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座(荆州),国家历史文化名镇3座(监利周家嘴、程集,洪湖瞿家湾);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0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近500处;楚纪南城遗址以及周围的八岭山、熊家冢等5处特大型古墓群(地)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100处大遗址保护规划项目库;湘鄂西革命旧址群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百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市现有旅游景点60多个,其中国家4A级景区3个(荆州博物馆、古城东门、洪湖蓝田),2A级景区4个(万寿园、盆景园、碑苑、太晖观),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1个(洪湖蓝田),国家森林公园4个(八岭山、洈水、黄山头、笔架山),省级风景名胜区2个(公安黄山头、石首桃花山)。荆州城墙与西安、南京、辽宁兴城一起列入35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全市有星级饭店37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34家,晶崴国际大酒店已通过国家五星级初评。全市有旅行社41家,其中国际社3家,国内社38家,有旅游从业人员3万余人。我市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具有以下特点: 1、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荆州文化底蕴深厚,人文古迹众多。经过几千年的沉积,形成了以原始文化、楚文化、三国文化、名人文化为代表的荆州历史文化。一是原始文化古老传奇,遗存众多。如鸡公山旧石器时代石器制作场和阴湘城、走马岭、鸡鸣城等新石器时代城址等,其中鸡公山遗址距今逾五万年,是我国远古人类最早进入平原地区生活的证据之一。二是楚文化内涵丰富,影响深远。荆州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心。以楚故都纪南城及其周边的八岭山、马山、天星观等八大古墓群为代表,楚文化的历史遗存俯拾即是。从公元前689年楚文王定都郢(楚纪南城)开始,20代楚王定都荆州长达411年,成就了“春秋争霸”、“七国称雄”的伟大功业。此后荆州一直是中国南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兵家必争之地,其文化内涵影响深远。荆州出土的战国丝绸、越王勾践剑、战国玉器、漆木器等都折射出楚文化的光辉。三是三国文化脍炙人口,美名远扬。荆州是著名的三国征战地,历史遗迹以荆州城、马跑泉、关帝庙、卸甲山、关羽祠、得胜街、三义街等城址和遗址为代表。在这里上演了“刘备借荆州”、“关羽守荆州”、“孙权讨荆州”、“吕蒙袭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等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经典传奇故事。三国名将关羽驻守荆州长达10年,成就了他“水淹七军”、“单刀赴会”等威震华夏的辉煌业绩。四是名人文化彪炳青史,历史遗迹以孙叔敖墓、屈原天问阁、关帝庙、张居正故居及其墓园为代表。荆州自古就是乐舞之邦、文学之乡,曾经孕育出“问鼎中原”、“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辞赋之祖”宋玉,戏剧鼻祖优孟,“第一循吏”

湖北荆州市导游词3篇(完整版)

湖北荆州市导游词3篇 湖北荆州市导游词3篇 1: 湖北荆州市导游词 荆州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市。东与武汉市相连、西与宜昌市交界、南与湖南省接壤,北与荆门市毗邻。总面积1。41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原湖区占78。8%,丘陵低山区占21。2%,耕地面积43。15万公顷。 荆州市辖荆州、沙市2区和江陵、公安、监利3县,代管松滋、石首、洪湖3市,全市总人口630。12万人,占湖北省总人口的10。5%。市内居住有汉、回、蒙、土家等30个民族。中心城区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75万。 荆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多数年份降雨量在1100-1300毫米之间。4-10月份降水量占全年80%,太阳辐射量占全年75%,10℃的积温为全年80%,全市河流交错、湖泊密布,有大小河流近百余条,均属长江水系,主要有长江干流及其支流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调弦河等。全市有千亩以上湖泊30多个,总面积8万公顷,其中洪湖为湖北省第一大湖,总面积3。55万公顷。 荆州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文化旅游、生态旅游蔚为大观。市内有闻名遐迩的荆州古城,脍灸人口的三国故事,古老纯朴的江汉民俗。纪南城、关公庙、章华寺、乌林古战场、华容道等人文景观底蕴深厚,荆州博物馆被评为国家首批\ 4A\ 博物馆,位居全国地市级博物馆

之首,馆藏文物达12万余件,其中西汉古尸等国家一级文物近300件。\ 一曲洪湖水,唱遍天下知\ ,洪湖湘鄂西革0据地的瞿家湾、周老咀等革命旧址已列入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境内山青水秀,湖泊纵横,是典型的水乡园林城市。近年来新建开发的松滋危水风景区、洪湖渔家度假区和石首天鹅洲麋鹿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景观令人流连忘返。 2: 湖北荆州市导游词 荆州城,又名江陵城,是国务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1996年荆州古城墙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荆州地处长江中游、江汉干原腹地,是产生与黄河流域中原文化辉映并重,可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的发祥地。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在城北五公里处的纪南城建都长达411年,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 荆州又是三国文化诞生和繁衍的历史胜地。魏、蜀、吴三国时代,这里曾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一百二十回《三国演义》,就有七十二回的内容涉及荆州。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就发生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荆州的古老底蕴,更可上溯到绵延久远的史前时期。距今 5、6万年前的鸡公山旧石器时代遗址就在古城东北4公里处;古城附近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多达20余处。无可置疑的史迹辩地告诉人们,荆州这块古老的热土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荆州古城自秦汉以来,一直是历代王朝封王置府的重镇。秦时,这里置南郡设江陵县。汉时,沿习秦制,汉武帝划全国为十三州,荆州是其

荆州市区域经济概况分析

荆州市区域经济概况分析 引言:荆州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是川、渝、湘、鄂区位经济发展的纽带,长江中游重要的港口城市,中南地区中心城市,江汉平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又是历史文化名城,具有较强的旅游资源优势;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地也造就了荆州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荆州市在几代人努力下,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得到提升,但荆州经济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在湖北省17 个地市州中处于最低阶段。因此,怎样提升荆州的综合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是目前首要的问题。荆州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但荆州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相对匮乏不具备发展工业的条件。荆州优势资源在于土地、水和文化,从而荆州优势产业就是生态农业和人文生态旅游。因此,以荆州城区为辐射中心,建设生态市是使荆州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了荆州优势资源利用与产业化可持续发展模式,并建立了实施这些战略的保障体系。 摘要: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已成共识,而各地区经济发不平衡,使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越来越来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以湖北省荆州区域为主体,分析经济发展现状和区位条件,提出并论证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荆州,区域经济,定位,产业,对策 一、荆州区域经济现状分析

从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上分析,经初步核算,2006年~2008年度,荆州全市生产总值分别为438.06、519.63、6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分别增长11.45%、12.4%、12.6%;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分别为126.73、154.20、187.9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0%、7.8%、8.4%;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分别为141.78、174.15、211.12亿元,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分别为169.56、191.28、224.9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2.9%、10.1%、12.0%。随着经济发展,全市工业化程度继续提高,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二、三产业继续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与2007年相比,2008年在经济总量上虽然增量较大,但从总体上看,产业发展仍不成熟,存在很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业人口多、比重大,“三农”问题集中突出,作为江汉平原上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面临着发展基础条件薄弱、地方种粮积极性不高和地方政府财政负担过重、负债过大的问题。 (二)工业化进程滞后,非国有经济发展水平面偏低,农村劳动力转移量偏少,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偏低,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力度不够,经济效益低,受制于第一、二产业的发展水平,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甚至失衡。 二、荆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 区位是一种地理位置和地缘格局禀赋,但只有通过人们的充分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