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原理 王云才 复习资料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答案总结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一、1、景观:是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
2、景观生态学:研究相关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空间组织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研究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地表的结构、功能和动态。
3、景观连接度: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相互之间连续性的量度。
4、景观格局: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织形式,是景观结构与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5、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是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
这一名词在生态学领域应用广泛,其含义和用法亦有多种。
具体地将,空间异质性一般可以理解为是空间缀块性(patchness)和梯度(gradient)的总和。
6、尺度:指研究对象时间和空间的细化水平。
7、斑块:斑块是一个在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8、廊道:与本底有所区别的一条带状土地,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的斑块.9、本底: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
景观中的背景地域。
10、生境岛屿或栖息地岛屿:自然界中任何孤立存在的环境类型,在保护生物学中,我们经常使用的名称为“生境岛屿”或“栖息地岛屿”11、岛屿平衡理论:MacArthur和Wilson提出“岛屿平衡理论”(Equilibrium theory of island)认为一个岛屿上的物种数实际上是由迁入(immigration)和灭绝(extinction)两者的平衡决定的,而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物种不断地灭绝或被相同的或不同的种类所替代。
12、复合种群:即所有占据空间上非连续生境缀块的种群集合体,只要缀块之间存在个体或繁殖体交流,不管是否存在局部种群周转现象,都称为复合种群13、生态流:生物物种与营养物质和其它物质、能量在景观组分间的流动被称为生态流(eco-flow),它们是景观中生态过程的具体体现。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教材目录框架(王云才编著)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第一章生态规划的发展第一节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透视一、景观的生态学内涵二、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途径三、景观生态规划的NPH体系四、景观规划设计是景观生态学深度应用第二节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一、景观规划设计的内涵二、景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三、景观规划设计的研究领域第三节国外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一、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前期发展及代表人物二、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及代表人物第四节中国景观生态规划的发展一、摸索与发展阶段二、研究实践与深度应用阶段第二章生态规划理论基础第一节生态规划设计的概念内涵与意义一、生态规划设计的内涵二、生态规划设计的意义三、生态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第二节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基础一、景观生态学理论二、人文生态学理论三、景观的语言第三节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流派与核心一、景观生态规划的主要流派二、景观生态规划的六大核心第四节景观生态化设计与生态设计语言一、生态设计的发展与困惑二、生态设计语言的缺失三、生态设计与传统设计的比较四、生态设计的语言构成第三章生态调查与景观生态分析第一节生态调查一、生物物理环境调查二、生态系统特征调查三、社会产业调查第二节景观生态分析体系一、景观生态分析目的与原则二、景观生态格局分析三、景观生态过程分析四、景观生态演化分析第四章景观生态评价第一节景观生态评价体系一、景观生态评价目的与原则二、景观生态评价理论基础三、景观生态评价的七度体系第二节景观相容度评价一、景观相容度概念与内涵二、景观相容度评价体系与方法三、北京市郊区开放空间的典型剖面四、北京西部郊区开放空间景观相容性评价五、基于相容性评价的都市郊区景观生态规划第三节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一、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概念与内涵二、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体系三、巩乃斯河流域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特征四、巩乃斯河流域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五、基于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巩乃斯河流域景观生态规划第四节景观敏感性评价一、景观敏感度的概念与内涵二、景观敏感度评价体系与方法三、石头城文化遗址景观及区域特征四、石头城文化遗址景观敏感度评价结果五、基于敏感度的遗址可持续景观规划设计第五节景观连接度评价一、连接度与连通性二、景观生态网络连接的典型范式三、景观生态网络连接度评价体系四、上海市城市景观生态网络连接度评价五、连接度与景观生态规划设计第五章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第一节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概念与特征一、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概念二、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内涵三、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特点第二节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系统分析一、整体人文生态系统分析方法二、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结构分析三、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过程分析第三节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评价一、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构成二、北京市郊区传统村落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评价第四节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一、城市化倾向与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二、商业化倾向与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三、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四、江南生态园对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的传承第七章生态城市发展的景观生态规划途径第一节生态城市特征与城市生态内涵一、生态城市内涵与特征二、生态城市形态的多元化第二节生态城市评价体系对比与创新一、城市生态与生态城市评价体系对比二、生态城市评价体系的创新第三节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体系一、城市景观演变及特点二、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体系第四节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一、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原则与目标二、城市——区域生态格局规划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四、城市大型自然斑块与廊道保护规划第五节城市风景名胜区景观扰动与规划管理一、研究背景与方法二、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扰动格局三、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扰动机理四、万石山风景名胜区景观扰动控制与规划管理第六章区域景观生态体系规划第一节区域景观与区域景观空间构成一、区域景观规划概念与内涵二、区域景观生态空间构成第二节区域景观生态格局体系一、区域景观生态格局二、区域景观生态演变第三节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一、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概念二、区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规划三、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设计第四节区域景观保护与景观生态体系规划一、区域景观保护重点二、区域景观生态规划第五节江南水乡区域景观体系与整体保护一、江南水乡区域景观体系特征及存在问题二、江南水乡区域景观体系整体性保护机制三、昆山千灯——张浦区域景观传统性特征四、昆山千灯——张浦区域网格格局与整体性保护第八章乡村景观生态规划第一节乡村景观与景观生态特征一、乡村与乡村景观二、乡村景观生态特征第二节乡村景观生态过程与体系一、乡村景观要素二、乡村景观类型三、乡村景观的区域组合第三节乡村景观生态规划一、土地利用与农业景观规划二、乡村人居环境与聚落规划三、自然斑块与廊道保护与规划第四节诸暨市直埠镇乡村文化景观空间保护规划一、区域特征与社会调查二、文化景观空间特征及其破碎化现象三、乡村文化景观空间破碎化演变过程四、乡村文化景观空间保护规划第九章格局——过程——界面的生态规划设计第一节自然格局的整体性规划设计一、景观格局的内涵二、景观格局的规划设计三、自然格局整体性规划设计第二节自然过程的完整性规划设计一、自然过程的内涵二、景观过程的判定三、自然过程的完整性规划设计第三节自然界面的延伸性规划设计一、自然界面的内涵二、大尺度自然界面规划设计三、中小尺度自然界面规划设计第十章物种——通道——生境的生态规划设计第一节物种的多样性规划设计一、物种多样性的定义二、物种多样性的测定三、物种多样性的规划设计第二节生物通道的连续性规划设计一、生物通道的内涵及类型二、生物通道的宽度设计三、生物通道连续性规划设计第三节景观生境的原生性规划设计一、生境与生境破碎化二、生境识别与原生性特征三、景观生境的原生性规划设计第十一章扰动——足迹——健康的生态规划设计第一节景观干扰的有限性规划设计一、景观扰动与干扰二、干扰的生态效应三、景观干扰的有限性作用机制四、景观干扰的有限性规划设计第二节生态足迹的平衡性规划设计一、生态足迹的内涵与模型二、生态足迹度量的指标体系三、生态足迹的平衡性规划设计第三节健康生活环境规划设计一、生态健康性的内涵二、景观生态健康性的特征及评价三、健康生活环境规划设计第十二章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第一节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体系一、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规划设计二、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体系第二节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方法一、数据获取二、评价方法第三节鼓浪屿“世界音乐岛”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一、鼓浪屿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核心矛盾二、鼓浪屿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评价。
景观生态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生态是指生物的生理习性和生活习性及其与生存环境所有关系的总和。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进化论物种起源的“自然选择”和“最适者生存”两项基本原则上。
景观景观是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活动的场所,是许多生态过程发生和发展的载体,正确理解和科学界定景观的概念,把握景观的基本特征,是景观生态学科不断发展的基础。
景观的科学含义:(Forman & Godron)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镶嵌构成,并以类似形式重复出现,具有高度空间异质性的区域,其主要特征是可辨识性、空间重复性和异质性。
景观是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的异质性镶嵌体;景观是地貌、植被、土地利用和人类居住格局的特殊结构;景观是生态系统向上延伸的组织层次;景观是综合人类活动与土地的区域整体系统;景观是一种风景,其美学价值由文化所决定;景观是遥感图像中的像元排列。
景观生态学生态学通过两种途径使用景观这一概念:直觉地将景观看作基于人类范畴基础之上的特定区域,景观的尺度是数平方公里到数百平方公里;将景观看作代表任一尺度空间异质性的抽象概念,这样的景观在空间上近似于生态系统。
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以及景观的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其研究的内容包括4个方面:○1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2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拓扑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拓扑作用;○3景动态:即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4景观规划和管理:即根据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及其相互制约和影响机制,制定景观恢复、保护、建设和管理的计划和规划,确定相应的目标、措施和对策。
斑块斑块是指依赖于尺度的,与周围环境在性质上或外观上不同的,但又具有同质性的非线性空间实体。
干扰干扰是阻断原有生物系统生态过程的非连续性事件,它改变或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组成和结构,改变生物系统的资源基础和环境状况。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理论与原则案例分析: 背景、问题、规划、反馈、评价研究途径: 普通生态、场地生态、景观生态及时空尺度参考书目:景观生态规划原理,王云才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讲座1——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透视纲要1. 景观的生态学内容2. 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途径3. 景观生态规划的NPH体系4. 景观规划设计是景观生态学的深度应用1.1 景观的生态学内涵景观( Landscape ):是一系列生态系统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镶嵌体,在镶嵌体内部存着一系列的生态过程。
从内容上分:有生物过程、非生物过程及人文过程。
从空间上分:垂直过程与水平过程景观的演绎:景观作为审美的对象——人对土地、城市与乡村的态度景观作为生物的栖息地——体验的空间景观作为系统——客观的解读的对象景观作为符号——反映历史与未来、及各种关系的的烙印。
景观:是有物质、能量及物种在流动的,是有功能和结构的,景观系统研究中,存在着五个层次上的生态关系1)景观与外部系统的关系2)景观内部各元素之间的生态关系3)景观元素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4)不同尺度生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5)人类与社会之间的人文关系1.2 景观规划设计(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生态学途径景观规划的生态性——规划设计的科学性景观规划的艺术性——规划设计的直觉与本能景观规划设计——脱胎于早期的风景园林设计,主要解决景观水平上生态问题,其焦点在于景观空间组织异质性的维持和发展。
景观规划的过程途径——麦克哈格(McHarg, 1969)提出的“千层饼模式”,即是帮助居住在自然系统中及利用系统中的资源的人们找到一种最适宜的途径。
塞东(Sedon, 1986),提出了“景观规划必须是基于生态学理论和知识的规划”。
生态规划设计的内涵:生态规划:揭示生物与社会相互作用规划,寻求资源和空间利用的最适宜的途径与方式,降低规划对生态规律的干扰及未来的不确定性。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景观生态学是研究自然和人类活动对地表景观的影响以及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地表上不同空间尺度的生态系统及其相互联系,以及人类活动对景观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本文将从景观格局、景观过程和景观管理三个方面,为大家提供一些景观生态学的复习资料。
一、景观格局景观格局是指地表上不同空间尺度上的景观元素的组合和分布。
它反映了景观的空间结构和空间异质性。
景观格局的研究可以通过景观指数来 quantitatively进行。
常用的景观指数包括斑块面积指数、分离度指数和边缘密度指数等。
斑块面积指数是用来描述景观斑块大小的指标。
斑块面积越大,表明景观的连通性越好,生物多样性也越高。
分离度指数用来描述景观斑块之间的距离和连接性。
分离度越低,表示景观的连通性越好,有利于物种的迁移和扩散。
边缘密度指数是用来描述景观斑块边缘的复杂程度。
边缘密度越高,表示景观的边缘效应越明显,有利于物种的栖息和繁殖。
二、景观过程景观过程是指地表上的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的影响。
景观过程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交互作用等。
物质循环是指地表上物质(如水、氮、磷等)在景观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能量流动是指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传递和转化过程。
生物交互作用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捕食、竞争、共生等。
景观过程的研究可以通过模型模拟和实地观测来进行。
模型模拟可以根据景观格局和环境条件,预测景观过程的变化趋势。
实地观测可以通过采样和监测,获取景观过程的实际数据。
综合两种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景观过程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三、景观管理景观管理是指通过人类干预和调控,优化和维护景观的结构和功能。
景观管理的目标是保护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常用的景观管理方法包括景观规划、景观设计和景观恢复等。
景观规划是指根据景观格局和环境条件,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措施。
景观设计是指通过改变景观结构和组成,创造适宜的生境条件,提高景观的生态功能和景观质量。
景观生态学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共10题,总分值30分 )1. 以下不属于景观生态研究内容()(3 分)A. 景观结构B. 景观生态过程及景观功能C. 景观管理D. 景观环境2. 以下不属于沙尘暴形成的要素()(3 分)A. 沙尘物质B. 雨C. 风D. 不稳定的空气3. 以下不是文化景观()(3 分)A. 度假村B. 古城遗址C. 寺庙D. 城市公园4. IALE的含义()(3 分)A. 国际景观生态学会B. 景观生态流C. 景观边界D. 景观渗透5. 不是基质的特征()(3 分)A. 连接度B. 狭窄地带C. 粘性D. 孔隙度6. 不属于对夏季洪涝解决的对策()(3 分)A. 清除河道淤泥B. 多种树C. 建筑用地多用水泥地D. 修建防洪堤7. 不属于景观要素的三种类型()(3 分)A. 斑块B. 廊道C. 基质D. 环境二多选题 (共10题,总分值30分 )11. 景观生态分类的步骤()(3 分)A. 根据遥感影像解译,结合地形图和其它图形文字资料,加上野外调查成果,选取并确定景观生态分类的主导要素和指标,初步确定个体单元的范围及类型B. 详细分析各类单元的定性和定量指标,表列各种特征,通过聚类或其它统计方法确定分类结果C. 依据类型单元指标,经判别分析,确定不同单元的功能归属,作为功能性分类结果。
D. 查看非点源污染12. 景观稳定性的尺度从哪两个方面()(3 分)A. 时间尺度B. 次序尺度C. 空间尺度D. 逻辑性13. 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形式()(3 分)A. 规则式均匀分布B. 平行分布C. 线性分布D. 聚集分布14. 廊道的功能()(3 分)A. 生境B. 通道C. 过滤D. 源和汇15. 通过哪三个方面()才能分析景观结构图里的各种景观组分(3 分)A. 性质B. 含义C. 形态D. 来源16. 怎样根据景观的稳定性来分析和衡量景观稳定性?(3 分)A. 景观基本要素具有再生能力B. 景观中的生物组分保持物质平衡C. 景观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助于保持景观功能的稳定性D. 人类活动的干扰影响未超出景观自然稳定性的承受能力17. 景观生态变化的驱动力有哪些()(3 分)A. 地貌因子B. 气候因子C. 经济发展D. 人口压力18. 网络的功能()(3 分)A. 生境B. 通道C. 屏障D. 联系19. 在景观里促使生态流流动的因素()(3 分)A. 力B. 媒介物C. 水D. 风20. 城市道路两旁栽种大量树林带,有哪些生态作用?(3 分)A. 防风固沙B. 美观C. 营造生态栖息地D. 减少噪音三判断题 (共10题,总分值20分 )21. 景观破碎度增加不属于城市景观生态问题(2 分)()22. 景观生态规划首先要确定规划范围与规划目标(2分)()23. 景观异质性与景观稳定性之间没有任何联系(2分)()24. 景观多样性仅仅反映的是景观空间格局的复杂程度(2 分)()25. meta种群同种的局域种群在不同斑块上分布的总和(2 分)()26. 斑块是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完整word版)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5×2′=10′填空25×1′=25′选择20′简答5×6′=30′论述15′(2选1)景观:是指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干扰:是使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遭到破坏和使资源、基质的有效性或物理环境发生变化的任何相对离散的事件。
生态交错带:也叫生态过渡带。
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物质能量体系、结构功能体系间形成的界面。
耗散结构:由于系统必须靠耗散系统内部不断增加的熵达到并维持这种新的远离热力学平衡态,称这种新的稳定结构为耗散结构。
景观生态建设:是景观尺度上的生态建设,即一定地域、跨生态系统、适用于特定景观类型的生态建设。
生态交错带特征:1生态交错带是一个应力带 2生态交错带的边际效应 3生态交错带阻碍物种分布 4生态交错带的空间异质性为什么说生态系统是耗散结构系统?答:首先,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它与外界环境间不断发生能量和物质交换。
其次,所有生态系统都远离热力学平衡状态。
平衡意味着生命活动的终止,生态系统的彻底崩溃。
最后,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如种群控制机制,种间相互作用关系及生物地球化过程中的反馈调节机制。
当生态系统不断从环境中西区能量和物质时,系统总熵减少,信息量增加,结构复杂性增加。
党生态系统达到顶级状态时,负熵和有序性达到最大,生态系统形成原理平衡态的稳定结构==耗散结构,该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有序性和稳定性,都依赖于来自于外界环境的连续不断的负熵流。
景观的基本特征答:1、景观是一个生态学系统2、景观是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的地域空间实体。
3、景观是异质生态系统的镶嵌体。
4、景观是人类活动和生存的基本空间。
5、生态系统的聚合6、各生态系统间的物质能量流动和相互影响7、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8、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想对应。
斑块分类: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引入斑块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书上:基本理论:耗散结构与自组织理论、等级系统理论、空间异质性与景观格局、时空尺度、空间镶嵌与生态交错带、景观连接度与渗透原理、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复合种群理论与源-汇模型原理:景观的系统整体性原理、景观生态研究的尺度性原理、景观生态流与空间再分配原理、景观结构镶嵌性原理、景观的文化性原理、景观演化的人类主导性原理、景观多重价值原理。
景观原理复习资料总结
景观原理复习资料总结第一篇:景观原理复习资料总结1.视觉美学的概念“风景”的同义词地理学上的理解:地球表面气候、土壤、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景观生态学上的理解:景观是空间上不同生态系统的聚合,一个景观包括空间上彼此相邻,功能互相有关,发生有一定特点的若干生态系统的复合。
2.景观设计学是关于景观的分析、规划布局、设计、改造、管理、保护和恢复的科学和艺术。
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与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其核心是生存的艺术。
尤其强调土地的设计即: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并监理设计的实现。
3.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既是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又是一种以空间规划设计为核心的工程技术。
包括视觉景观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方面内容,是具体规划设计情况,三元素所占的比例侧重各有不同。
4.现代景观设计于传统园林设计的比较(1)专业领域的拓展:现代园林设计从环境心理学、行为学理论等专业领域分析大众的多元需求和开放式空间中的种种行为现象,为进行了重新定位。
不再局限于古典园林的单一模式,而是向微观上深化细化,宏观上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2)服务对象的拓展:由以宫廷或贵族等为代表的极少数人转向公众。
(3)专业实践者的拓展:传统园林都是皇家贵族要求的工匠来建造,而现代则是开放性的,景观设计者更多元化(4)设计手法的拓展:古典园林强调对“自然”的艺术处理。
现代园林由“仿生”自然,向生态自然的拓展。
由静态自然向动态自然的拓展。
有意识地接纳相关自然因素的介入,力图将自然的演变和发展进程,纳入开放的景观体系之中。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景和造景的方式很多,组景讲究序列,造景注重层次、抑扬、因借、虚实的安排。
现代园林吸收与继承古典园林成就,艺术手法更创新。
偏重于整体构图,但极少轴线对称;有时也分区设景,但各景之间流动性更强,界线也更模糊;形态上偏于规整,亦不排斥自然的形态。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景观与景观生态学名词解释:景观:景观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异质性系统。
狭义:指几十平方米至几百平方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指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景观要素:(也称景观单元)指组成景观最基本的、相对均质的土地生态要素或单元。
景观组分:把构成景观的不同生态系统类型。
岛屿面积效应:岛屿面积越大,则容纳生物种类越多。
复合种群:由空间上相互隔离,但又有功能联系(繁殖体或生物个体的交流)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亚种群组成的种群系统。
源种群:出生率高于死亡率且迁入率高于迁出率的种群。
汇种群:出生与死亡之间的平稳为负值时,幼体的出生无法补偿成体的死亡的种群。
简答题:简述景观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差异。
答:景观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差异如下:①将景观作为一个异质性系统来定义并进行研究,强调空间异质性是其特点之一。
而生态系统生态学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相对同质系统来定义并加以研究。
②研究的主要兴趣在于景观镶嵌体的空间格局及过程;而生态系统生态学主要强调垂直格局,即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垂直断面上的运动与分配。
③景观生态学考虑整个景观中所有生态系统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生态系统生态学仅研究分散的岛状系统。
④生态系统生态学以自然系统的研究为主。
除研究自然系统外,考虑人类活动对景观格局及其变化的影响。
⑤一些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如鸟类和哺乳动物)只有在景观水平上在能得到合理的研究。
⑥景观生态学重视地貌过程、干扰以及各生态系统间的相互关系,着重研究地貌过程和干扰对景观空间格局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论述题:简述景观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答:生态学上的景观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
狭义的景观是指几十平方千米至几百平方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类型所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的景观是指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准确地理解景观的概念,必须把握景观的以下4个特征:①景观是由异质性的土地单元组成的镶嵌体,即生态系统的聚合;②景观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组成;③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等尺度的空间实体;④景观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兼具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答案总结汇总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一、1、景观:是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若干生态系统的聚合所组成的异质性土地地域。
2、景观生态学:研究相关景观系统的相互作用、空间组织和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研究由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地表的结构、功能和动态。
3、景观连接度: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相互之间连续性的量度。
4、景观格局: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织形式,是景观结构与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5、空间异质性(spatial heterogeneity)是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
这一名词在生态学领域应用广泛,其含义和用法亦有多种。
具体地将,空间异质性一般可以理解为是空间缀块性(patchness)和梯度(gradient)的总和。
6、尺度:指研究对象时间和空间的细化水平。
7、斑块:斑块是一个在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地表区域。
8、廊道:与本底有所区别的一条带状土地,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的斑块.9、本底: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
景观中的背景地域。
10、生境岛屿或栖息地岛屿:自然界中任何孤立存在的环境类型,在保护生物学中,我们经常使用的名称为“生境岛屿”或“栖息地岛屿”11、岛屿平衡理论:MacArthur和Wilson提出“岛屿平衡理论”(Equilibrium theory of island)认为一个岛屿上的物种数实际上是由迁入(immigration)和灭绝(extinction)两者的平衡决定的,而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物种不断地灭绝或被相同的或不同的种类所替代。
12、复合种群:即所有占据空间上非连续生境缀块的种群集合体,只要缀块之间存在个体或繁殖体交流,不管是否存在局部种群周转现象,都称为复合种群13、生态流:生物物种与营养物质和其它物质、能量在景观组分间的流动被称为生态流(eco-flow),它们是景观中生态过程的具体体现。
景观生态学复习提纲
景观生态学复习提纲农林专业景观生态考试复习重点的问题《景观生态学》复习提纲1、景观、景观要素、景观组分的概念2、景观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代表人物3、景观的组成结构成分,斑块、廊道、基质的概念4、景观生态学的概念、研究的内容及其研究特点5、景观生态学和生态学之间的差异6、斑块的类型、斑块的数量化特征、环境资源斑块的特性7、岛屿生物学理论的内涵8、斑块粒度的生态学意义(或面积和物种数量、能量间的关系)9、边缘类型、何为边缘效应?斑块密度的生态意义?10、廊道的类型和功能。
11、人工廊道、自然廊道效益12、景观连通性、连接度的概念。
13、基质的判定标准。
14、什么是基质的孔隙度或孔性,有何生态意义?15、什么是景观边界?景观边界的生态功能16、什么是生态交错带?是举出几种常见的生态交错带类型.17、景观结构形成的自然要素有那些?18、景观空间格局有哪些基本类型?什么是生态安全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的关键点如何确定?19、Forman“理想景观格局模式”的中心思想及其优点20、景观异质性的概念。
异质性类型有哪两种?21、景观异质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关系?22、景观生态过程的基本动力有哪些?景观要素之间能量、物质、物种的流动依靠哪些媒介物?23、动物在景观内的运动方式?24、景观要素之间的无机流主要有哪几种?25、景观中关键点的确定途径?26、景观具有哪些方面的功能?27、景观阻力的影响因素28、景观稳定性的概念和判断标准。
29、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及空间模式30、景观变化的判别31、述颌状空间变化模式的优点32、干扰的概念和类型。
33、干扰与景观异质性的关系。
34、干扰和景观破碎化的关系。
35、干扰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36、简述影响干扰发生及效应的因素?37、人类干扰和影响景观的方式38、人类活动对景观影响产生的环境问题有哪些?39、什么是景观尺度,有那些基本类型。
什么是景观粒度,什么是尺度效应?40、景观结构的尺度效应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01-景观生态规划原理
Turner, Gardner and O'Neill. 2001. Landsape Ecology: In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讲座1——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透视
纲要
1. 景观的生态学内容 2. 景观规划设计的生态学途径 3. 景观生态规划的NPH体系 4. 景观规划设计是景观生态学的深度应用
1.1 景观的生态学内涵 景观 ( Landscape ):是一系列生态系统或不同土地 利用方式的镶嵌体,在镶嵌体内部存着一系列的生态过程。 从内容上分:有生物过程、非生物过程及人文过程。 从空间上分:垂直过程与水平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景观的演绎: 景观作为审美的对象——人对土地、城市与乡村的态度 景观作为生物的栖息地——体验的空间 景观作为系统——客观的解读的对象 景观作为符号——反映历史与未来、及各种关系的的烙印。
开放景观:自然与半自然的生物生态系统景观、 农业与半农业的生物生态系统景观。
不同尺度的整体系统对应相应尺度的景观环境, 而整体系统特征及发展过程是景观环境系统的重要 特征。 规划行为体系的关键问题,是解决系统格局、 过程、节律、恢复、容量等自然规律和生态系统的 阈限特征。 在景观综合体中,人的行为既是形成人工景观 的源泉和动力,又是景观的重要组分,同时又强烈 冲击并改变景观的扰动因素。 。
景观生态规划体系
以整体人文生态系统设计为对象,以生 态过程和规律为指导, 结合NPH ( Nature, people and health approach) 层面,实现三大层面九个基本特征的设计,即景 观规划设计的生态性设计的重点。
Figure 1-2 景观规划设计生态性评价体系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 (2)
...斑块的流动及再分配过程直接影响景观的异质性。
干扰:人类活动对其相邻景观的影响程度有限,或正向或负向,但均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景观的某些特征。
如道路、水库等的建设对周边地区景观结构的影响。
改造:为了一定的生存目的,通过增加或者减少一些景观要素,对景观格局进行适当的改造。
比干扰的影响要大,如防护林、自然保护区等的建设。
构建:属于一种破坏性的干扰行为,人类为了某种特殊目的,彻底改变原来的景观结构,而进行的景观建造活动。
如乡村、城市等的建设。
景观生态建设:属于一种积极的景观构建过程,是指一定地域、跨生态系统、适用于特定景观类型的生态工程,它以景观单元空间结构的调整和重新构建为基本手段,改善受威胁或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提供其基本生产力和稳定性,将人类活动对于景观演化的影响导入良性循环。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景观的稳定性:景观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景观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景观的稳定性。
景观稳定性的时间尺度:是指人们衡量景观变化时假定的一个变化速率。
景观的稳定性取决于人们观察景观时所选择的时间尺度,由于人们观察景观的变化只是在其有限的生命周期内,所以,通常选择景观动态研究的时间尺度时以人一生的生命周期为好。
即100年左右的时间尺度内,人们所观察到的景观若有本质的变化,即意味着其失去了稳定性。
景观稳定性的空间尺度:是指景观的异质稳定性。
一般地,大的空间尺度上的景观结构和要素组成的变化需要很长的时间才会发生,而小的空间尺度上的景观变化在短期内就可以发生;且不同景观要素的空间配置也会影响其稳定性。
景观变化动态:是指景观变化的过去、现状及未来趋势,可分别从景观空间变化动态和景观过程变化动态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景观空间变化动态:景观中斑块数量及大小、廊道数量及类型、景观要素间的配置等变化的情况。
景观生态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1.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也就是研究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的一门综合型学科。
2.景观:是一个由不同土地单元镶嵌组成,具有明显视觉特征的地理实体;它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大地理区域之下的中间尺度;兼具经济,生态和美学价值。
狭义: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缀块性空间单元。
景观的特征有:空间异质性,地域性,辨识性,可重复性和功能一致性等,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各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流动和相互影响3.景观要素:景观是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镶嵌体,其组成单元称之为景观要素4.景观要素与景观的关系:景观和景观要素的关系也是相对的,景观强调的是异质镶嵌体,景观要素强调的是均质同一的单元。
景观和景观要素之间的转换反映了景观问题与时间空间尺度密切相关。
5.景观的类型:Forman按结构特征划分出4种景观类型:斑块散步的景观,网络状景观,指状景观,棋盘状景观。
斑块散步的景观:以一种生态系统或一种景观要素类型作为优势的本底,而以另一种或多种类型分散在其内。
例如:有绿洲的荒漠,热带稀树草原。
网状景观:特点:在景观中以相互交叉的廊道的优势。
例如:牧场林网,高速公路网。
交错景观:占优势的有两种景观要素,彼此犬牙交错,但共有一个边界。
例如:山区农田与林地分布。
棋盘状景观:由相互交错的棋盘状格子组成。
例如:人为管理的伐区。
6.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
(1)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功能,而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又受到功能的影响。
(2)景观结构和功能都必然地要随时间发生变化。
(3)景观功能的改变可导致其结构的变化。
第二章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1.格局:景观生态学中的格局是指空间格局。
广义的讲:景观格局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以及空间分布与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生态规划原理王云才考试复习资料
1.景观: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
2.景观生态学:以景观为研究对象,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变化及其规划与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
3.景观生态规划:指将生态性原则与景观规划相结合的科学规划方法,主要是通过景观格局——生态过程以及人类活动与景观的相互作用。
在景观分析,综合及评价的基础上,提出最优利用方案、对策及建议的景观规划途径。
4.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选择合理的指标,对景观环境和景观资源进行适宜性分析,以确定利用方式和发展规划,从而划分景观资源一景观环境的适宜性等级,达到资源与环境的最优化。
5.景观生态格局是指大小和形状不同的景观斑块、廊道、基质在空间上形成的景观镶嵌体的特征。
6.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对维护和控制某种生态过程发挥关键性作用的格局,即在景观中都存在某种潜在的空间格局,他们是由景观中一些关键性的局部点及位置关系组成,要有效地实现控制和覆盖,必须占领具有战略位置关键性的空间元素、空间位置和联系,这种关键性的空间元素、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即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7.景观规划设计:是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设计,是一种最大限度借助自然力的最少设计,一种基于自然系统自我更新能力的再生设计,改变现有的现行物流和能流的输入和排放模式,而在源、消费中心和汇之间建立一个循环流程。
8.生物通道是联系斑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通道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斑块间的连通性也影响着斑块间物种、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交流。
通道最显著的作用是运输,它还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对十生物群体而言,通道具有隔离带和栖息地等多种功能。
9.景观敏感度是指在人与景观相互作用以及人对景观认知的过程中,景观处在一个极易发生变化并呈现在景观及其环境系统中的特征。
景观敏感度通常包含景观生态敏感度、景观认知的景观视觉敏感度和景观建筑及其环境敏感度三个方面。
10.景观生态分析界定为在以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为基本手段的生态调查的基础上,以景观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基于景观要素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反映景观格局与过程之间相互头系为基本目的的景观要素的生态分析。
11.自然界面:生态交错带,又称生态过渡带和生态脆弱带。
生态交错带指特定尺度下生态实体之间的过渡带。
在林、农、草不同生态系统之间存在着交错带,即景观界面。
12.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是指在人与自然相互作用过程中,人在特定自然环境中通过对自然的逐步深入认识,形成了以自然生态为核心、以自然过程为重点,以满足人的合理需求为根本的人一地技术体系、文化体系和价值伦理体系,并随对环境认识的深入而不断改进,寻求最适宜于人类存在的方式和自然生态保护的最佳途径,即人地最协调的共生模式,综合体现出协调的自然生态伦理、持续的生产价值伦理与和谐的生活伦理。
13.生物通道连续性:通道在空间上、功能上及物质流动上的连续性,表示生物通道上各点的连接程度,通道有利于物种的空间运动和本来是孤立的斑块内物种的生存和延续。
14.生态过程分析是指一定空间尺度的生态系统在时空尺度上发展、进化、演变的过程分析。
15.生态系统健康是以符合适宜的目标为标准定义的生态系统的状态,条件和表现。
一方面要具有满足社会合理需求的能力,另一方面具有自我维持与更新的能力。
16.景观连接度是对景观空间结构单元之间连续性及生态过程、功能联系的度量,是描述景观中廊道或基质在空间上如何连接和延续的指标,包括结构连接度和功能连接度。
1.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
(1)定义:在研究海洋环境中岛屿上的物种成分、数量及其变化过程时提出来的。
(2)两效应:岛屿面积效应,即岛屿面积越大,容纳生物种数越多;距离效应,即靠近大陆的岛屿的物种数量要高于远离大陆的岛屿。
(3)应用: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对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直有深远影响。
岛屿生物地理学现在已经不只是局限于陆桥岛屿和海洋岛屿物种丰富度与面积关系的研究,它已经扩展到陆地生境岛屿的研究中去了。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
廊道效应
(1)定义:廊道效应是指城市交通廊道产生的各种自然、经济、社会综合效应,并由其效应对廊道周边用地价值(类型和强度等)的影响作用。
而且廊道效益由中心向外逐步衰减,遵循距离衰减率。
(2)类型:城市廊道分为人工廊道和自然廊道,人工廊道以交通干线为主,自然廊道以河流、植被带为主,本文侧重研究城市人工廊道中的轨道交通廊道。
(3)应用:利用廊道效应实施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的规划控制;用以指导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的收购与储备,进行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基质判断标准:
(1)相对面积上的优势:通常基质的面积超过现存的任何其它景观要素类型的总面积。
如果某种景观要素占景观面积的50%以上,那么它很可能就是基质。
(2)空间上的连接度:如果某一空间在延续途中未被其它边界所穿插、隔离,空间是完全相连的,并环绕所有其他现存景观要素时,可以认为是基质。
(3)对景观总体动态的控制程度如果景观中的某一要素对景观动态控制程度较其他要素类型大,也可以认为是基质。
景观中面积最大、连接度最好、优势密度最高的景观要素类型往往也控制景观中的流。
基质中的优势种也是景观中的主要种。
基质主要是通过产生未来景观来控制景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