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生态学应用原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河流主干道廊道宽度原理:河流主干道两旁应保持足够宽 的植被带,以控制来自景观基底的溶解物质,为两岸内部 种提供足够的生境和通道等。
• 河流廊道宽度原理:维持两岸高地的植被,提供内部种生 境;要保证沿河流方向至少有非连续性(如梯状)植被覆 盖,以减缓洪水影响,并为水生食物链提供有机质,为鱼 类和泛滥平原稀有种提供生境
(3)、斑块的位置
•斑块位置---物种灭绝原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 情况下,孤立的斑块中物种的灭绝概率比连接度 高的斑块中的要大,生境斑块的隔离程度取决于 与其他斑块的距离以及基底的特征。 •物种在定居原理: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与其 他生境斑块或种源紧邻的斑块在定居率要高于相 距较远的斑块。 •斑块选择原理:在自然保护中,生境斑块的选 择应基于斑块在整个景观中的重要性(如有的斑 块对景观的连接度起着枢纽作用)和斑块特殊性 (即斑块中是否包含稀有种、濒危种和特有种)。
1995年Forman进一步扩展并归纳为4类12条
(1)景观和区域
•景观和区域性原理 •斑块、廊道和基底原理
(2)板块和廊道
•大面积自然植被斑块原理; •斑块形状原理; •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原理; •复合种群动态原理;
(3)镶嵌体
•景观抵抗性原理; •粒度粗细原理; •景观变化原理; •镶嵌体序列原理;
•生境多样性原理:斑块越大,其生境多样性亦越大, 因此大斑块可能比小斑块含有更多的物种
•干扰障碍原理:把一个大斑块分割成两个小斑块时 会阻碍某些干扰的扩散。
•大斑块效益原理:大面积自然植被斑块可以保护水 体和溪流网络,维持大多数内部种的存活,为大多数 脊椎动物提供核心生境和避难所,并允许自然干扰系 正常进行。
(2)、边界形状
• 自然和人工边缘原理:大多数自然边界是曲折、 复杂、和缓的,而人工边缘多是平直、简单、僵 硬的。
• 平直边界和弯曲边界原理:生物对平直边界的反 应多年为沿着边界方向运动,而弯曲边界促进生 物穿越边界两侧运动。
• 和缓和僵硬边界原理:弯曲边界比平直边界的生 态效益高(如可减少水土流失和野生动物的运动)
景观生态学应用的两种指导思想
A
自然
气候
流行病
干扰
环境问题
人类影响 社会学
政治学 经济学 土地利用
保护生物学
资源经济学
环境伦理学
景观生态学
决策机构
对策
景观生态学应用的两种指导思想
B
自然
气候
流行病
干扰
环境问题
人类影响 社会学
政治学 经济学 土地利用
保护生物学 资源经济学 景观生态学
环境伦理学
决策机构
对策
成两个小斑块是边缘生境增加,往往是边缘 种或常见种丰富度亦增加。
• 内部生境和内部种原理:将一个大斑块分割 成两个小斑块时内部生境减少,从而会减少 内部种的种群和丰富度。
• 大斑块--物种灭绝率原理:大斑块中的种群 比小斑块中的种群大,因此物种灭绝率较小。
•小斑块--物种灭绝率原理:面积小、质量差的生境斑 块中的物种灭绝率高。
景观生态学在应用中的突出特点
• 强调空间异质性的重要性; • 强调尺度的重要性; • 强调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的相互作用; • 强调生态学系统的等级特征; • 强调斑块动态观点、明确的将干扰作为系
统的一个组分来考虑; • 强调社会、经济等人为因素与生态过程的
密切联系
景观生态学应用原理
Forman和Godron在1986年提出7条一般原理: 1. 景观结构与功能原理; 2. 生物多样性原理; 3. 物种流原理; 4. 营养再分配原理; 5. 能量流动原理; 6. 景观变化原理; 7. 景观稳定性原理;
(4)应用
•聚集----零散格局原理; •关键性格局原理;
但这些原理很笼统,实际应用需具体情况 具体分析;因此Dramstad等将这些原理 具体化,按斑块、边缘、廊道和镶嵌体4 个部分总结出55个具体而明确的原理,原 理简述如下:
1、有关斑块的原理
(1)斑块的大小 • 边缘生境和边缘种原理:将一个大斑块分割
• 边缘曲折度和宽度原理:边缘的曲折度和宽度共 同决定景观中边缘生境的总量
•凹陷和凸出原理:凹陷和突出边缘的生境多样性 高于平直边缘,因而其生物多样性也高(但多为边 缘种)。
•边缘种和内部种原理:弯曲边缘增加了边缘生境, 从而增加了边缘种,但降低了板块中的内部种数量 的比例。
•斑块与基底相互作用原理:斑块的形状越曲折, 斑块与基底的相互租用就越强。
•小斑块效益原理:小斑块可以作为物种歉意的踏脚 石,并可能拥有大斑块中缺乏或不易生长的物种。
(2)、斑块的数目
•生境损失原理:生境斑块的消失会导致生存在该生境 的种群减少,生境多样性的减少,进而导致物种数的减 少。 •复合种群动态原理:生境斑块的消失会减少复合种群, 从而增加局部斑块内物种的灭绝概率,减缓在定居过程, 导致复合种群的稳定性降低。 •大斑块数量原理:在景观中,若一个大斑块包含同类 斑块中出现的大多数物种,那么,至少需要两个这样的 大斑块才能维持其物种的丰富度;然而,如果一个大斑 块只含有一部分物种,为了维持该景观中的物种丰富度,Baidu Nhomakorabea最好是由4~5个大斑块作为保护区。 •斑块群生境原理:在缺乏大斑块的情况下,广布种可 在一些相邻的小斑块中存活,这些小斑块虽然是离散的, 但作为整体还能够为这些广布种提供适宜的、足够的生 境。
• 风蚀及其控制原理:小风可以吹走土壤表面的养 分,减少肥力;持续大风则易引起风蚀。控制风 蚀时应减少主风向上农田的裸露面积,保护植被、 犁沟和土壤结构,并重点保护易受旋风、湍流和 快速气流影响的地点。
(4)河流廊道
• 河流廊道和溶解物原理:具有宽而龙密植被的河流廊道能 更好地减少来自周围景观的各种溶解物污染,保证水质。
•最佳斑块形状原理:最佳形状斑块具有多种生态 学效益,通常与“太空船”形状相似,即具有一个 圆形的核心区、弯曲的便捷和有利于物种传播的边 缘之状突出。
•斑块形状和方位原理:斑块的长轴与生物传播的 路线平行时期在定居率较低;垂直时,在定居率高。
(3)道路和防护林带
• 道路及另外的槽型廊道原理:公路、铁路、电缆 线和便道通常在空间是是连续的,相对较直,常 有人为干扰。因此,它们常把种群分为复合种群, 主要是乃干扰活动的通道,是侵蚀、沉积、外来 种入侵以及人类对基底干扰的源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