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系列音乐活动教案――瓶瓶罐罐交响曲
幼儿园大班主题《瓶瓶罐罐交响曲》全套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模板范文
幼儿园大班主题《瓶瓶罐罐交响曲》全套教案获奖教案公开
课教案模板范文
幼儿大班主题教案《瓶瓶罐罐交响曲》
活动总目标:
情感态度:引导幼儿发现和体验生活中蕴含的韵律美,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
能力培养: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各种综合能力。
(如: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合作力……)
音乐素质:训练幼儿的听觉感受力和节奏感。
教学创新:尝试在艺术与科学中寻找恰当的结合点。
第一乐章:会唱歌的瓶子
具体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使不同材质的瓶(罐)子发出不同的声响,并找出最好的方法使它发出最好听的声音。
2、在有趣的游戏中,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3、训练幼儿的听觉感受力和节奏感。
活动准备:
活动材料准备:
1、教师提供各种常见材质(如:铁制、塑料、玻璃、纸制……)的瓶子或罐子若干。
2、幼儿常用打击乐器人手一件。
如:(铃鼓、响板、三角铁……)
幼儿能力知识准备:
1、幼儿已经具有辨别常见打击乐音色、音高的能力。
2、幼儿具有初步的节奏感,熟悉各种常见节奏型,并能在音乐伴奏下有节奏的即兴演奏。
《瓶瓶罐罐交响曲》幼儿园大班PPT课件
活动过程
01
02
03
04
几名幼儿轮流演奏打击乐器, 其他幼儿猜测。
熟悉瓶(罐)子音色、音高
教师出示几种不同的瓶(罐) 子,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分别敲击四种瓶(罐)子 ,幼儿仔细听辨声音,感受并
熟悉不同的音色、音高。
03
活动小结
活动小结 活动小结
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探索和实践,发现 了不同材质的瓶子或罐子经过敲击后会 产生不同的声响,并且学会了用恰当的
THANKS
感谢观看
瓶子表演
引导幼儿在音乐伴奏下使用不同材质的瓶子进行有 节奏的表演。
物品探索
激发幼儿创意,尝试使用筷子、杯子等其他物品进行演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5
活动反思
活动效果评估
听觉、节奏训练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不仅听到了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还学会了用语言来描述这些乐器的声音。同时,通过节奏 对答游戏,幼儿能够有节奏地回答教师的问题,锻炼了他们的节奏感。
幼儿大班主题教案《 瓶瓶罐罐交响曲》
汇报人:某某 某某
目录
• 活动总目标 • 第一乐章:会唱歌的瓶子 • 活动小结 • 活动延伸 • 活动反思
01
活动总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引导幼儿发现和体验 生活中蕴含的韵律美 ,激发幼儿的审美情 趣。
训练幼儿的听觉感受 力和节奏感。
在有趣的游戏中,激 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
方法使它们发出最好听的声音。
在游戏环节中,幼儿对音乐的节奏和旋 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他
们手眼协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整个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听觉感受力 和节奏感,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动
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大班艺术教案:瓶瓶罐罐交响曲(3)
大班艺术教案:瓶瓶罐罐交响曲(3)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国乐器二胡、古琴,并学习它们的基本演奏技能。
2.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通过演奏乐器,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3.提升幼儿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养。
教学准备1.二胡、古琴、瓶子、罐子等装有不同水平的水的器具。
2.节奏器乐。
3.铅笔、纸。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新知识1.通过播放二胡和古琴的演奏视频,让幼儿了解二胡和古琴这两种乐器。
2.向幼儿展示二胡和古琴的图片,让幼儿了解这两种乐器的外形特征。
步骤二:演奏乐器1.让幼儿轮流试用二胡和古琴演奏简单的音符。
2.安排小组合作,让幼儿一起演奏乐曲,借此加深幼儿对节奏感的理解。
步骤三:使用瓶子和罐子演奏音乐1.将瓶子和罐子注入不同水平的水,产生不同的声音。
2.教导幼儿如何使用瓶子和罐子演奏不同的音符,以此进行协作,并创造出美妙的音乐。
步骤四:整合乐器演奏和罐瓶音乐1.教导幼儿使用古琴和二胡、瓶子和罐子演奏一份简单的乐曲。
2.让幼儿分组合作,演奏整首曲子。
在演奏过程中,教师可以提示幼儿注意节奏和速度。
步骤五:总结回顾1.让幼儿自己编创演奏乐曲、进行小组合作。
2.引导幼儿分析各自作品的原理,品味音乐的美妙,以及理解和掌握音乐表现和演奏的基本技能。
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幼儿的演奏技能和演奏合作能力。
2.教师观察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和操作乐器的技能。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每个幼儿对于音乐的感知和认知能力不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用生动的案例和故事,提高幼儿的课堂参与度,从而让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这一概念,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掌握音乐的演奏技能。
同时,在教学中通过不断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有效的互动和提问,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瓶瓶罐罐交响曲》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瓶瓶罐罐交响曲》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交响乐及其基本乐器。
2.学习音乐表达的形式。
3.掌握下巴放在颈部的正确姿势。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尊重他人的感觉和音乐。
2.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声音。
3.发现环境中的美好并学会欣赏。
二、教学内容1.教学用具1.多种不同大小的瓶子和罐子。
2.玻璃棒和木棒。
3.音乐播放设备和音响。
2.教学内容1.介绍交响乐及其基本乐器。
2.播放交响乐。
3.学习音乐表达的形式。
4.瓶子和罐子的声音实验。
5.创作一首瓶瓶罐罐的交响曲。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或其他方式播放交响乐,让幼儿体验不同的音乐风格。
介绍交响乐所使用的主要乐器,并让幼儿听一些乐器独奏的音乐。
2.主要教学活动(50分钟)1) 学习音乐表达的形式(15分钟)教师播放不同的节奏和音调的音乐,让幼儿通过身体语言以及把声音表达出来来体验音乐的感觉。
2) 瓶子和罐子的声音实验(20分钟)教师让幼儿在桌面上排列一些大小不同的瓶子和罐子,并提供玻璃棒和木棒,让幼儿用棒子敲打瓶子和罐子观察它们发出的声音。
3) 创作一首瓶瓶罐罐的交响曲(15分钟)教师根据幼儿敲打瓶子和罐子的声音,协助幼儿合成一首瓶瓶罐罐的交响曲。
3.结束(10分钟)教师播放幼儿自己作曲的瓶瓶罐罐交响曲,并让幼儿分享他们的创意和感受。
最后,通过观察和欣赏环境中的美好事物,让幼儿感受到美在自然与生命中的创造与展现。
四、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探索性的学习方式,让幼儿探索如何创作一首瓶瓶罐罐的交响曲,通过这种方式来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此外,我们也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操作,让幼儿在尝试中学习。
同时,本次教学的一个重点是要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美好,并加强幼儿尊重他人感受和欣赏环境中的美好事物的意识。
通过本次教学,我们希望幼儿能够懂得欣赏音乐和环境,培养幼儿对生命的尊重和感恩之心。
大班主题教案:瓶瓶罐罐交响曲(2)
大班主题教案:瓶瓶罐罐交响曲(2)教学背景此次教学是关于音乐、艺术和物品的创造性的综合性课程。
在此课程中,孩子们将会了解到如何将简单的工具变成一支交响乐队。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我们将会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旋律,和弦,节拍等2.了解如何创造各种不同的音效3.明白物品的不同材料和不同形状能产生出不同的声音4.能够将不同的音效组合起来,形成一个独特的音乐作品5.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6.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学内容1.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在教学的开头,我们将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
我们会向孩子们展示乐谱、旋律、和弦、节拍等基础知识。
然后我们将请学生通过使用声音、手势等方式对这些元素进行演示。
2.制作音乐工具接下来,我们将要求每个学生带来自己制作的音乐工具。
这些音乐工具可以是瓶子、罐子、柿子、钉子、电线、纸张等任何可以发出声音的物品。
然后,我们将请每个学生演示自己的音乐工具,介绍它的制作材料和它可以产生的声音。
3.组建交响乐队在所有学生介绍完自己的音乐工具之后,我们将会分组,然后每个小组会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交响乐队。
每个小组需要合作,将不同的音效组合在一起,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音乐作品。
4.演出在所有小组完成音乐作品后,每个小组将有机会在舞台上表演他们创作的音乐作品。
在表演结束后,我们将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
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互动式的教学法和合作式的学习法。
我们鼓励每一个学生激发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帮助他们发掘出每个物品所具有的声音。
而这些声音可以组合成一首独特的音乐作品。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将运用协作式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并相互合作,共同创造一个音乐作品。
这将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学习效果。
此外,我们还将采用游戏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乐器和音乐知识的理解,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
教学评估针对此次教学,我们将使用以下方法来进行教学评估:1.学生的活跃度我们将观察学生在听讲、讨论、演示、演奏、评价等环节的参与度。
瓶瓶罐罐交响曲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
瓶瓶罐罐交响曲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了解各种瓶瓶罐罐的声音特点,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感知能力。
2.通过演奏瓶瓶罐罐,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能力。
3.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二、活动准备1.瓶瓶罐罐若干,如塑料瓶、玻璃瓶、易拉罐等。
2.教学视频或音频,展示瓶瓶罐罐演奏的音乐作品。
3.铜铃、沙锤等打击乐器。
4.音乐CD或音响设备。
三、活动过程1.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做简单的音乐游戏,如“拍手歌”、“跺脚歌”等,让幼儿熟悉音乐节奏。
(2)教师带领幼儿做“瓶瓶罐罐舞蹈”,让幼儿跟随音乐节奏,自由发挥,用身体动作表现瓶瓶罐罐的特点。
2.瓶瓶罐罐声音探索(1)教师出示各种瓶瓶罐罐,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逐一敲击瓶瓶罐罐,让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3)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瓶瓶罐罐的声音特点,如“清脆”、“低沉”、“沙哑”等。
3.瓶瓶罐罐交响曲(1)教师播放瓶瓶罐罐演奏的音乐作品,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妙。
(2)教师邀请幼儿参与演奏,每人选择一个瓶瓶罐罐,根据音乐节奏敲击。
(3)教师引导幼儿注意演奏时的力度、速度和音量,使音乐更具表现力。
4.创意演奏(1)教师出示铜铃、沙锤等打击乐器,让幼儿自由选择,与瓶瓶罐罐一起进行创意演奏。
(2)教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用不同的方式演奏瓶瓶罐罐,如用筷子敲击、用手拍打等。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创作一段音乐作品。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创意演奏心得,让幼儿互相学习、交流。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集体演奏,展示本次活动的成果。
四、活动延伸1.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用瓶瓶罐罐创作一段音乐作品,并录制视频,分享到班级群。
2.环保教育:引导幼儿关注环保,了解瓶瓶罐罐的再利用价值,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挥创意,变废为宝。
五、活动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过程补充1.热身活动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瓶子也能唱歌吗?今天我们要来一场特别的音乐会,用我们的瓶瓶罐罐来演奏哦!让我们来做做准备活动吧!(教师带领幼儿做“拍手歌”,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
瓶瓶罐罐交响曲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2)完整篇.doc
发出的声音一样吗?”3、教师出示部分辅助工具与材料,引起幼儿思考:“想办法让这些东西与瓶子结合起来,使瓶子唱出更美妙的歌声。
”4、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启发幼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使瓶子发出各种声音和节奏型。
(1)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敲击瓶子的不同部位,仔细听一听,声音一样吗?哪个声音较高?那个声音较低?(2)引导幼儿将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材料装进瓶中敲击或摇晃,试一试声音会变化吗?变高了还是变低了?(如:将水注入几个玻璃瓶中,用筷子敲一敲,看看水多的瓶子声音较高还是水少的瓶子声音较高呢?)(3)引导幼儿把瓶子捆(粘)在一起,用筷子刮一刮,听听是什么声音?(4)引导幼儿把薯片罐子由低到高排列在一起,用筷子按顺序敲一敲,声音是怎么变化的?5、请创造出不同声音或不同节奏型的幼儿逐个表演自己的操作方法。
使幼儿感受变化多样的音色、音高和节奏。
6、出示各种纸张、纸箱、盒子,启发幼儿分组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它们也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和节奏型,并请个别幼儿展示。
7、请幼儿找找自己身边还有那些物品也会唱歌。
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敲敲活动室内的其它东西。
(如:桌子、椅子、玩具、门、窗、黑板、柜子、地板……)了解不同的物体经过敲击后都能发出声音,它们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只要动脑筋,身边的很多物品都可以成为乐器。
第三乐章:我会做乐器具体目标:(1)引导幼儿利用已有经验,尝试自己选择各种材料,设计创造出各种简单的乐器,并能较好地演奏它们。
(2)让幼儿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并乐意与人分享。
活动准备:活动材料准备:请幼儿准备各种自己认为能当乐器的物品、或能制作乐器的材料若干。
(如:大纸箱、各种盒子、瓶子、罐子、桶、纸、钉子、石头……)幼儿能力知识准备:幼儿已有前两次活动的经验积累。
活动建议:1、教师组织幼儿把自己准备的各类物品与打击乐器进行比较,帮幼儿确定制作方向。
建议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引起幼儿思考:“你能让它能发出怎样的声音?”“它的声音比较高还是比较低?”“它的声音听上去和哪一种乐器比较接近?”“哪种方法使它发出的声音听起来更好听?”“你觉得哪种方法演奏起来更方便?”2、请幼儿分组自由结合,创造出各类简单的乐器,教师给予适当的支持与帮助。
大班艺术教案:瓶瓶罐罐交响曲
大班艺术教案:瓶瓶罐罐交响曲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不同材质与形状的容器所产生的不同音响效果,培养其对生活中的声音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能够领会不同的音乐节奏与节拍,并在游戏中进行体验和探究。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意识,让其能够协作完成音乐表演。
2.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不同材质、不同形状的器具所发出的声音。
•让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节奏和节拍,在游戏中进行体验和探究。
3. 教学准备•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空瓶、罐子等器具。
•音乐播放器和音乐CD。
•教师准备的介绍和讲解材料。
4. 教学过程4.1 引入在课堂开始前,教师会为学生们播开本节课的神秘面纱,让他们对本节课程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4.2 探究声音1.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一起探究不同材质和形状的空瓶、罐子等器具所发出的声音。
他们将这些器具敲打、摇晃等方式,观察不同材质和不同形状的器具发出的声音的异同之处。
2.教师通过对学生们刚才的观察活动进行总结,帮助学生从声音的高低、长短、响度等方面理解声音这个概念。
4.3 游戏体验1.教师放一段音乐,让同学们试着根据音乐节奏和节拍,用课前准备好的器具进行演奏。
2.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音乐,例如《欢乐颂》等。
3.学生们根据自己手中的器具创造不同的音乐效果,通过协作完成音乐表演。
4.4 总结教师会在课堂最后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其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观察和探究、多拓展自己的音乐体验。
5. 课后延伸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学习能力的不同,设立不同的延伸内容,例如:•带领学生们亲自制作不同形状的器具,加深他们对声音的理解。
•学习使用简单的乐器,例如口琴、鼓、歌等。
总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内容,借助艺术这个媒介培养他们的兴趣和创造力。
大班主题教案《瓶瓶罐罐交响曲》
一、主题概述1. 主题名称:《瓶瓶罐罐交响曲》2. 主题目标:让大班幼儿对瓶瓶罐罐产生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想象力。
3. 主题内容:了解瓶瓶罐罐的种类、用途和特点,通过音乐、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创作瓶瓶罐罐交响曲。
二、第一课时:瓶瓶罐罐知多少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瓶瓶罐罐的种类、用途和特点。
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实物展示,让幼儿观察瓶瓶罐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并了解瓶瓶罐罐在生活中的应用。
3. 教学活动:(1)出示各种瓶瓶罐罐的实物,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引导幼儿观察瓶瓶罐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并进行分类。
(3)让幼儿讲述自己生活中见到的瓶瓶罐罐,以及它们的用途。
三、第二课时:瓶瓶罐罐音乐会1. 教学目标:让幼儿感知音乐与瓶瓶罐罐的结合,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 教学内容:通过音乐活动,让幼儿了解音乐的基本节奏,并将瓶瓶罐罐作为打击乐器参与演奏。
3. 教学活动:(1)教师示范用瓶瓶罐罐敲击出简单的节奏,让幼儿跟随模仿。
(2)引导幼儿自由创作,用瓶瓶罐罐敲击出喜欢的节奏。
(3)组织幼儿进行音乐会,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
四、第三课时:瓶瓶罐罐画家1.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2. 教学内容:让幼儿用瓶瓶罐罐作为绘画工具,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画作。
3. 教学活动:(1)教师出示各种颜色的颜料,让幼儿用瓶瓶罐罐蘸取颜料,进行涂抹、印刷等创作。
(2)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用瓶瓶罐罐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画作。
(3)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交流。
五、第四课时:瓶瓶罐罐手工艺1. 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观念。
2. 教学内容:让幼儿利用废旧瓶瓶罐罐进行手工制作,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3. 教学活动:(1)教师出示废旧瓶瓶罐罐,让幼儿观察并讨论如何利用它们进行手工制作。
(2)引导幼儿动手制作,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制作出丰富多彩的手工艺品。
幼儿大班主题教案《瓶瓶罐罐交响曲》
幼儿大班主题教案《瓶瓶罐罐交响曲》活动总目标:情感态度:引导幼儿发现和体验生活中蕴含的韵律美,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
能力培养: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各种综合能力。
(如: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合作力……)音乐素质:训练幼儿的听觉感受力和节奏感。
教学创新:尝试在艺术与科学中寻找恰当的结合点。
第一乐章:会唱歌的瓶子具体目标:1、引导幼儿探索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使不同材质的瓶(罐)子发出不同的声响,并找出最好的方法使它发出最好听的声音。
2、在有趣的游戏中,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3、训练幼儿的听觉感受力和节奏感。
活动准备:活动材料准备:1、教师提供各种常见材质(如:铁制、塑料、玻璃、纸制……)的瓶子或罐子若干。
2、幼儿常用打击乐器人手一件。
如:(铃鼓、响板、三角铁……)幼儿能力知识准备:1、幼儿已经具有辨别常见打击乐音色、音高的能力。
2、幼儿具有初步的节奏感,熟悉各种常见节奏型,并能在音乐伴奏下有节奏的即兴演奏。
3、具有较好的音乐活动常规。
活动过程:1、听觉、节奏训练(1)教师分别演奏三种不同音色、音高的打击乐器:大鼓(低音)、碰铃(高音)、响板(中音),请幼儿闭上眼睛,听音色说出乐器名称。
教师边演奏边有节奏地问:“小朋友/告诉我,什么乐器/在歌唱?”幼儿有节奏地回答:“石老师/告诉你,大鼓大鼓(碰铃、响板)/在歌唱。
”(建议:教师与幼儿进行节奏对答游戏时,可即兴变化幼儿熟悉的各种节奏型,并可不断改变演奏音量的大小,幼儿的回答需与教师的节奏型、大小相一致。
)(2)用同样的方法请几名幼儿轮流演奏自己手中的打击乐器,请其它幼儿猜。
(3)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演奏节奏乐《小星星》。
2、熟悉瓶(罐)子经过敲击后的不同音色、音高。
(1)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质地不同的瓶(罐)子(如: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纸制)),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演奏的真好听,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说他们也想来唱歌,小朋友想听吗?”(2)教师用手分别敲击四种瓶(罐)子,请幼儿仔细听辨它们发出的声音,感受并熟悉不同的音色、音高。
节奏与律动:瓶瓶罐罐交响曲幼儿园音乐教案
节奏与律动:瓶瓶罐罐交响曲幼儿园音乐教案瓶瓶罐罐交响曲幼儿园音乐教案趣味、顺畅的节奏感是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课题之一。
幼儿园音乐老师在金秋十月里,为孩子们上了一堂以瓶瓶罐罐为主题的交响曲课程。
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游戏、创设酷炫的想象需要及音乐氛围,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语言的神奇之美。
1.学习目标通过听、说、唱、玩、画等方法,激发孩子们的音乐兴趣,发展语言领域、情感领域、身体协调能力和艺术能力。
2.教学重点(1)音乐的节奏与律动(2)掌握音乐语言与基本乐器的名称(3)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团队协作的能力3.教学准备(1)音频设备(2)瓶罐等做成的基本乐器(3)教具:带有节奏感的歌曲,多彩的画笔4.教学过程(1)带领孩子们认识音乐世界老师创设音乐氛围,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力量。
播放琳非琳的《芝麻开门》,带领孩子们展开手臂,体验音乐旋律中能量的跳跃。
(2)认识瓶瓶罐罐老师拿出许多做成的瓶罐乐器,让孩子们亲手触摸、感受他们的形态。
让孩子们一起一遍遍快乐地摆弄瓶罐,打出开心的节奏。
(3)学习简单的节奏语言老师播放《小星星》、《过春天》等节奏明亮流畅的儿童歌曲,带领孩子们一起扭扭摆摆,跟着歌曲唱笑神马。
同时,老师多次展现歌曲中重复出现的节奏乐句,让孩子们尝试拍打瓶罐,演绎出专属于自己的音乐语言,获得音乐节奏感的提升。
(4)团队协作,演奏一曲瓶瓶罐罐交响曲废旧的瓶罐做成的乐器,奏出了自己的独特魅力。
老师布置任务,小组合作打击不同音调的瓶罐,编排合奏,在一个装满了瓶罐的盆子里,创作出神奇有力的瓶瓶罐罐交响曲。
整个过程需要孩子们团队协作,而这种合作过程,为孩子们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了优越的基础。
(5)画画,表达音乐的感受孩子们既能听音乐,也可以用画笔来表达音乐的感受。
老师播放快乐、动感的儿歌《玛祖拉》,让孩子们画出在音乐中所想到的形象和颜色。
孩子们积极的表达和精美的画作证明,在音乐艺术领域中,他们也拥有广阔的创造力。
5.结束语“音乐是人类智慧和灵魂的结晶,是神圣的艺术……”音乐教育从幼儿开始,对于发展孩子的全面综合素质大有益处,不仅有利于孩子快乐学习,还有助于其身心成长。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瓶瓶罐罐交响曲》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瓶瓶罐罐交响曲》简介本教案是为大班儿童设计的音乐课教案,教学内容为《瓶瓶罐罐交响曲》。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帮助儿童了解乐器演奏的基本原理,并通过简单的演奏活动让儿童在体验中认识和掌握音乐节奏。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乐器演奏的基本原理;•掌握音乐节奏的基本知识;•了解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能力目标•发展大班儿童的乐器演奏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发展儿童的音乐感知、鉴赏、欣赏能力;•培养儿童在小组合作中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儿童的音乐兴趣和审美情趣;•激发儿童的音乐创造与表现欲望;•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准备•活动室•乐器:钢琴、手风琴、小鼓、铃鼓、鞭炮、口哨等•音乐CD教学过程1. 学生适应阶段(5分钟)教师通过欢快的音乐或幼儿喜欢的游戏,使儿童适应课堂氛围,积极活跃起来。
2. 乐器介绍(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乐器的种类和演奏方法,并要求学生尝试演奏。
学生可以分组合作,用不同的乐器演奏出一段简单的旋律。
3. 乐器演奏(20分钟)教师播放《瓶瓶罐罐交响曲》的音乐,鼓励学生自由选取不同的乐器演奏,试图寻找合适的节奏,合成一首独特的“瓶瓶罐罐交响曲”,教师可以示范演奏,激励学生的参与。
4. 集体表演(15分钟)小组学生合作,准备一套乐器演奏曲目,透过指挥的引导与学生相互合作,表演自己所创作的“瓶瓶罐罐交响曲”。
5. 总结评价(5分钟)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肯定和鼓励,概括本次活动的教育意义,对进一步的启示和引导。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用不同的乐器演奏,使大班儿童学习音乐和感悟音乐,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和感性审美能力,培养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启发他们的艺术素养。
在此教学活动中,通过小组表演使儿童感受协作和相互尊重,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以《瓶瓶罐罐交响曲》为例,不但打破了单一乐器演奏的藩篱,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地感知音乐,还保持了亲近自然,创造性的积极心态。
大班主题教案:瓶瓶罐罐交响曲(3)
大班主题教案:瓶瓶罐罐交响曲(3)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节拍的概念,并能够根据老师的教唱准确地模仿出不同节奏的声音。
2.学生能够合理地运用各种材料制造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并能够用手和工具掌握打击的方法。
3.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与同伴协作,形成完整的音乐旋律,并且选择不同的节拍和音调进行演奏。
教学重点1.理解节拍的概念2.掌握各种材料制造出不同音调的方法3.掌握打击工具的方法4.与同伴协作形成完整的音乐旋律教学准备1.玻璃瓶、玻璃罐、可乐罐等各种实验室器材2.鼓槌、木制垫子、鼓棒等打击工具3.声音模仿习题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掌声欢迎:老师带领学生用掌声欢迎新一堂课的开始,让孩子们感受到属于大家的热烈氛围。
•复习:引导学生回想上次课程所学内容,温故而知新。
2. 正文环节2.1 讲解知识点•节拍概念:和声音节奏有关的速度称为节拍。
老师可将手指敲打桌面,让学生注意声响频率变化,引导学生明白节拍和声音的关系。
•各种材料制造出不同音调的方法:老师可以分别敲击不同的实验室器材,让学生根据声音特点分析并归纳总结。
•打击工具的方法:老师可以分享自己做乐器的经验,让学生学习并模仿一些基本的打击方式。
2.2 实践练习•音调模拟:给学生放一段简单的音乐,让学生按照曲子的节奏模仿出来,并督促孩子们注意声音的高低、音调和节拍。
•自行制造乐器:老师要求每组学生自行选择器材并造出一种属于自己的乐器,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去创造出不同的声音和音调。
•搭配演奏:老师可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呼吁他们协作演奏出一段完整的曲子。
3. 总结•总结:在本节课结束时,老师可要求每组通过展示营造出感人的音乐,同时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评选出最佳演奏的组合。
参考文献无总结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孩子们尝试更多制造声音的方法,展现出音乐的神秘力量和多姿多彩的变幻形态。
同时通过班级内组合比较,在童年早期树立起了音乐合作的意识以及敬畏音乐的态度。
大班主题教案《瓶瓶罐罐交响曲》
大班主题教案《瓶瓶罐罐交响曲》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各种不同材质、形状的瓶瓶罐罐,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动手操作能力,能够用废旧材料制作打击乐器。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瓶瓶罐罐的探究兴趣,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认识瓶瓶罐罐:让幼儿观察各种瓶瓶罐罐的形状、材质和用途,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制作打击乐器:利用废旧材料,如塑料瓶、金属罐等,制作打击乐器,并学习简单的打击节奏。
3. 瓶瓶罐罐交响曲:邀请幼儿用制作的打击乐器,共同演奏一首瓶瓶罐罐交响曲。
三、教学准备:1. 各种瓶瓶罐罐的实物及图片。
2. 废旧材料(如塑料瓶、金属罐等)。
3. 打击乐器(如鼓、锣等)。
4. 音乐播放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各种瓶瓶罐罐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分享它们的特点和2. 制作打击乐器:分发废旧材料,指导幼儿动手制作打击乐器,并学习简单的打击节奏。
3. 演奏瓶瓶罐罐交响曲:邀请幼儿用制作的打击乐器,共同演奏一首瓶瓶罐罐交响曲。
4. 总结与反思:让幼儿谈谈在活动中的收获,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创意和感受。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制作打击乐器过程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评价幼儿在演奏瓶瓶罐罐交响曲中的协作能力和节奏感。
3. 搜集幼儿在活动中的作品,分析他们的创作水平和审美观念。
4. 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态度,如积极参与、乐于分享等。
六、教学拓展:1. 参观废品回收站:组织幼儿参观废品回收站,了解废旧物品的回收和再利用过程,增强环保意识。
2. 家庭作业: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废旧瓶瓶罐罐,探究它们的多种用途,并将成果带回学校分享。
七、安全事项:1. 确保幼儿在制作打击乐器过程中使用的是安全无害的材料。
2. 指导幼儿正确使用打击乐器,避免用力过猛造成伤害。
3. 活动中成人需全程陪伴,确保幼儿的安全。
八、教学资源:1. 互联网资源:搜索相关图片、视频、音乐等资源,为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信2. 图书馆资源:查阅相关书籍,了解瓶瓶罐罐的环保利用案例,为教学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大班音乐瓶瓶罐罐交响曲教案 (2)
大班音乐瓶瓶罐罐交响曲教案导语音乐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够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而交响曲则是音乐中的精品之一,可以为幼儿打开一扇美妙的艺术之门。
考虑到幼儿的特点,我们在设计本次课程教案时,将瓶瓶罐罐与交响曲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元素融合在一起,通过这种有趣又别具一格的方式,引导幼儿在玩耍与学习中实现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1.了解交响曲的基本概念和演奏形式;2.认识和制作不同类型的瓶瓶罐罐乐器;3.通过合作演奏,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4.通过音乐活动,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和情感体验能力。
教学准备1.瓶瓶罐罐等废品和垃圾;2.活动室或音乐教室;3.手风琴、小提琴、钢琴等演奏乐器;4.音乐播放器。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教师介绍本次活动的目的和内容,让幼儿对本次教学有初步了解;2.播放经典的交响乐曲,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或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让幼儿有初步感受;3.提问:这些音乐听起来有哪些特点?你们有没有听过其他类型的权重音乐?4.引导幼儿一起发言,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体验和理解。
第二步:活动设计1.让幼儿自由地进行废品和垃圾的探索和收集,鼓励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废品和垃圾,比如饮料瓶、棉花盒、铁罐等,用来制作瓶瓶罐罐的乐器;2.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幼儿动手制作乐器,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工具和材料,比如胶水、颜料、贝壳等,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3.教师通过音乐播放器放送不同类型的音乐,让幼儿试着使用自己制作的乐器演奏出相应的节奏和旋律;4.带领幼儿进行简单的音乐表演,可以让幼儿分组合作演奏,也可以让他们互相欣赏和鼓励。
第三步:总结1.让幼儿自由表达对本次活动的感受和收获,鼓励他们多说多想;2.教师可以针对部分幼儿的表现进行点评,比如鼓励探究、赞美助推等;3.回顾本次活动的教学目标,引导幼儿从活动中获得的益处,比如提高创造力、拓展想象力等;4.教师的反思: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幼儿的因材施教等方面的布置制定,以更好地促进教学效果。
大班音乐瓶瓶罐罐交响曲教案
幼儿能够掌握音乐瓶瓶罐罐交响曲 的节奏和旋律。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音乐瓶瓶罐罐进行演奏,表现音乐的节奏和旋律。 能够通过合作,完成音乐作品的演奏和表演。 能够运用音乐瓶瓶罐罐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音乐感受和创意。 能够通过音乐瓶瓶罐罐的演奏和表演,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音乐的美,体验参与 活动的快乐
练习: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学生分组练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别练习不同的乐器演奏技巧 教师指导: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指导,纠正演奏姿势、指法等细节问题 小组合作: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共同提高演奏水平 练习成果展示:每个小组轮流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互相学习和借鉴
巩固提高:舞蹈表演,展示成果
示范演唱:教师现场演唱或播放歌曲示范,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韵律,同时纠 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等问题。
乐器演奏:教师或学生使用乐器演奏歌曲,让学生感受不同乐器带来的音乐效果,同 时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演奏技能。
互动环节: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参与演唱或演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动作协调:学生能够掌握舞蹈动作 的协调性,使舞蹈更加优美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节奏感:学生能够感受音乐的节奏, 并能够用身体语言表现出来
表情与姿态:学生能够通过舞蹈表 现出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练习、互动
讲解:通过讲解瓶瓶罐罐的形状、材质等特性,让学生了解不同物品的声音特点。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使用瓶瓶罐罐演奏,让学生直观感受演奏方法。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奏,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演奏中的问题。 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演奏,互相倾听、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演奏水平。
大班系列音乐活动设计——瓶瓶罐罐交响曲(一)
大班系列音乐活动设计——瓶瓶罐罐交响曲(一)
“”
大班系列音乐活动方案设计
瓶瓶罐罐交响曲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幼儿园石艳
活动总目标:
情感态度:引导幼儿发现和体验生活中蕴含的韵律美,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
能力培养: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各种综合能力。
(如: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合作力……)
音乐素质:训练幼儿的听觉感受力和节奏感。
教学创新:尝试在艺术与科学中寻找恰当的结合点。
第一乐章:会唱歌的瓶子
具体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使不同材质的瓶(罐)子发出不同的声响,并找出最好的方法使它发出最好听的声音。
2、在有趣的游戏中,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3、训练幼儿的听觉感受力和节奏感。
活动准备:
活动材料准备:
1、教师提供各种常见材质(如:铁制、塑料、玻璃、纸制……)的瓶子或罐子若干。
2、幼儿常用打击乐器人手一件。
如:(铃鼓、响板、三角铁……)
幼儿能力知识准备:
1、幼儿已经具有辨别常见打击乐音色、音高的能力。
2、幼儿具有初步的节奏感,熟悉各种常见节奏型,并能在音乐伴奏下有节奏的即兴演奏。
3、具有较好的音乐活动常规。
幼儿园大班主题瓶瓶罐罐交响曲教案
幼儿园大班教案幼儿大班主题教案《瓶瓶罐罐交响曲》活动总目标:情感态度:引导幼儿发现和体验生活中蕴含的韵律美,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
能力培养: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各种综合能力。
(如: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合作力……)音乐素质:训练幼儿的听觉感受力和节奏感。
教学创新:尝试在艺术与科学中寻找恰当的结合点。
第一乐章:会唱歌的瓶子具体目标:1、引导幼儿探索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使不同材质的瓶(罐)子发出不同的声响,并找出最好的方法使它发出最好听的声音。
2、在有趣的游戏中,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3、训练幼儿的听觉感受力和节奏感。
活动准备:活动材料准备:1、教师提供各种常见材质(如:铁制、塑料、玻璃、纸制……)的瓶子或罐子若干。
2、幼儿常用打击乐器人手一件。
如:(铃鼓、响板、三角铁……)幼儿能力知识准备:1、幼儿已经具有辨别常见打击乐音色、音高的能力。
2、幼儿具有初步的节奏感,熟悉各种常见节奏型,并能在音乐伴奏下有节奏的即兴演奏。
3、具有较好的音乐活动常规。
活动过程:1、听觉、节奏训练(1)教师分别演奏三种不同音色、音高的打击乐器:大鼓(低音)、碰铃(高音)、响板(中音),请幼儿闭上眼睛,听音色说出乐器名称。
教师边演奏边有节奏地问:“小朋友/告诉我,什么乐器/在歌唱?”幼儿有节奏地回答:“石老师/告诉你,大鼓大鼓(碰铃、响板)/在歌唱。
”(建议:教师与幼儿进行节奏对答游戏时,可即兴变化幼儿熟悉的各种节奏型,并可不断改变演奏音量的大小,幼儿的回答需与教师的节奏型、大小相一致。
)(2)用同样的方法请几名幼儿轮流演奏自己手中的打击乐器,请其它幼儿猜。
(3)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演奏节奏乐《小星星》。
2、熟悉瓶(罐)子经过敲击后的不同音色、音高。
(1)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质地不同的瓶(罐)子(如: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纸制)),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演奏的真好听,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说他们也想来唱歌,小朋友想听吗?”(2)教师用手分别敲击四种瓶(罐)子,请幼儿仔细听辨它们发出的声音,感受并熟悉不同的音色、音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总目标:
情感态度:引导幼儿发现和体验生活中蕴含的韵律美,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
能力培养: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各种综合能力。
(如: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合作力……)
音乐素质:训练幼儿的听觉感受力和节奏感。
教学创新:尝试在艺术与科学中寻找恰当的结合点。
第一乐章:会唱歌的瓶子
具体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用各种不同的方法,使不同材质的瓶(罐)子发出不同的声响,并找出最好的方法使它发出最好听的声音。
2、在有趣的游戏中,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3、训练幼儿的听觉感受力和节奏感。
活动准备:
1、教师提供各种常见材质(如:铁制、塑料、玻璃、纸制……)的瓶子或罐子若干。
2、幼儿常用打击乐器人手一件。
如:(铃鼓、响板、三角铁……)
幼儿能力知识准备:
1、幼儿已经具有辨别常见打击乐音色、音高的能力。
2、幼儿具有初步的节奏感,熟悉各种常见节奏型,并能在音乐伴奏下有节奏的即兴演奏。
3、具有较好的音乐活动常规。
活动过程:
1、听觉、节奏训练
(1)教师分别演奏三种不同音色、音高的打击乐器:大鼓(低音)、碰铃(高音)、响板(中音),请幼儿闭上眼睛,听音色说出乐器名称。
教师边演奏边有节奏地问:
“小朋友/告诉我,什么乐器/在歌唱”
幼儿有节奏地回答:
“石老师/告诉你,大鼓大鼓(碰铃、响板)/在歌唱。
”
(建议:教师与幼儿进行节奏对答游戏时,可即兴变化幼儿熟悉的各种节奏型,并可不断改变演奏音量的大小,幼儿的回答需与教师的节奏型、大小相一致。
)
(2)用同样的方法请几名幼儿轮流演奏自己手中的打击乐器,请其它幼儿猜。
(3)幼儿在音乐伴奏下演奏节奏乐《小星星》。
2、熟悉瓶(罐)子经过敲击后的不同音色、音高。
(1)教师出示几种常见的质地不同的瓶(罐)子(如: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纸制)),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演奏的真好听,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说他们也想来唱歌,小朋友想听吗”
(2)教师用手分别敲击四种瓶(罐)子,请幼儿仔细听辨它们发出的声音,感受并熟悉不同的音色、音高。
建议教师可这样提问:
“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是怎样唱歌的谁能学一学”
(启发幼儿用象声词模仿,也可进一步启发幼儿用形容词来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
如:脆、闷、响亮……)
“它的声音像哪种打击乐器”
(引导幼儿说出与它音色、音高相近的打击乐器名称。
)
(3)请幼儿闭上眼睛,由教师或一名幼儿敲打其中任何一个瓶(罐)子,让幼儿猜猜看,是哪一种瓶(罐)子发出的声音。
教师边敲击有节奏地问:“小朋友/告诉我,什么瓶子/在歌唱”
幼儿根据不同瓶(罐)子发出的声音,有节奏地回答:
“石老师/告诉你,易拉罐易拉罐(玻璃瓶、塑料瓶、薯片桶)/在歌唱”
(4)教师或一名幼儿随意站在活动室某一角落,手敲某一种瓶(罐)子,让幼儿闭上眼睛指出声音的方向并说出是何种瓶(罐)子。
3、幼儿分组尝试用不同方法让瓶(罐)子唱歌。
教师:“请小朋友也试一试,让这些瓶子、罐子都来唱歌。
”
(1)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启发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敲、打、碰、抓、吹、捏、弹……)使瓶子发出不同的声音和节奏型。
建议教师可这样引导:
“想想看,除了敲、打,还能用什么方法让瓶子发出不同的声音”
“除了敲打这儿,还能敲打什么部位”
“能不能让它们互相帮帮忙”
“除了用手,我们还能用什么让它唱歌”
(2)请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让瓶(罐)子发出不同声音的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并演示方法。
(3)教师边总结边演示不同的方法和发出的不同声音,并请幼儿集体评价哪些声音听起来感到舒服,好听,教育幼儿不要制造噪音。
4、幼儿任选一种瓶(罐)子当乐器,用自己觉得最好听的声音,跟随音乐有节奏地即兴演奏。
第二乐章:瓶子的变奏曲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更多的方式、方法,使瓶(罐)子发出更好听的声音。
(2)使幼儿感受到音乐就在自己的身边,许多物品都可以成为乐器。
(3)引导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感受蕴藏在其中的科学知识。
活动准备:
活动材料准备:
1、请幼儿自备各种常见材质(如:铁制、塑料、玻璃、纸制……)的瓶子或罐子若干。
2、教师提供各种辅助瓶子发声的工具和材料(如:筷子、勺子、铅笔、大米、小石子、沙子、豆子、水、透明胶带、绳子……)若干。
3、各种大小不等的纸箱、盒子;各种厚薄、质地不同的纸张若干。
幼儿能力知识准备:
幼儿已进行过《会唱歌的瓶子》活动。
活动建议:
1、先请每位幼儿自选一种瓶(罐)子当乐器,用自己觉得最好的演奏方法,跟随音乐演奏节奏乐。
2、教师请幼儿闭上眼睛,分别用手、筷子敲击某种瓶(罐)子,请幼儿猜猜是那种瓶(罐)子发出的声音。
教师可引导幼儿思考:“用手和用筷子敲击瓶(罐)子后,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3、教师出示部分辅助工具与材料,引起幼儿思考:“想办法让这些东西与瓶子结合起来,使瓶子唱出更美妙的歌声。
”
4、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探索,启发幼儿用多种不同的方法,使瓶子发出各种声音和节奏型。
(1)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工具敲击瓶子的不同部位,仔细听一听,声音一样吗哪个声音较高那个声音较低
(2)引导幼儿将不同种类、不同数量的材料装进瓶中敲击或摇晃,试一试声音会变化吗变高了还是变低了(如:将水注入几个玻璃瓶中,用筷子敲一敲,看看水多的瓶子声音较高还是水少的瓶子声音较高呢)
(3)引导幼儿把瓶子捆(粘)在一起,用筷子刮一刮,听听是什么声音
(4)引导幼儿把薯片罐子由低到高排列在一起,用筷子按顺序敲一敲,声音是怎么变化的
5、请创造出不同声音或不同节奏型的幼儿逐个表演自己的操作方法。
使幼儿感受变化多样的音色、音高和节奏。
6、出示各种纸张、纸箱、盒子,启发幼儿分组尝试用不同的方法使它们也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和节奏型,并请个别幼儿展示。
7、请幼儿找找自己身边还有那些物品也会唱歌。
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敲敲活动室内的其它东西。
(如:桌子、椅子、玩具、门、窗、黑板、柜子、地板……)了解不同的物体经过敲击后都能发出声音,它们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只要动脑筋,身边的很多物品都可以成为乐器。
第三乐章:我会做乐器
具体目标:
(1)引导幼儿利用已有经验,尝试自己选择各种材料,设计创造出各种简单的乐器,并能较好地演奏它们。
(2)让幼儿体验成功带来的乐趣,并乐意与人分享。
活动准备:
活动材料准备:
请幼儿准备各种自己认为能当乐器的物品、或能制作乐器的材料若干。
(如:大纸箱、各种盒子、瓶子、罐子、桶、纸、钉子、石头……)
幼儿能力知识准备:幼儿已有前两次活动的经验积累。
活动建议:
1、教师组织幼儿把自己准备的各类物品与打击乐器进行比较,帮幼儿确定制作方向。
建议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引起幼儿思考:
“你能让它能发出怎样的声音”
“它的声音比较高还是比较低”
“它的声音听上去和哪一种乐器比较接近”
“哪种方法使它发出的声音听起来更好听”
“你觉得哪种方法演奏起来更方便”
2、请幼儿分组自由结合,创造出各类简单的乐器,教师给予适当的支持与帮助。
制作建议:鼓类:
用手拍一拍大纸箱或是用筷子、木棒敲一敲,想不想一面大鼓;把不同大小的纸箱或纸盒放在一起敲一敲,忽高忽低,忽强忽弱就像一组架子鼓;
响板类:用两个瓶盖互相敲一敲,可不可以做一个响板;
沙球类:空瓶(罐)子分别装上米、豆子、沙子、小钉子,把瓶口封住,摇一摇,猜猜里面装着什么这是多有趣的一套沙球啊,如果嫌瓶子不好看还可以动手给它进行一下装饰;
碰铃类:把几个小铃当用绳子串起来,套在手腕上,多好听啊;
其他:拿几个杯子、碗或玻璃瓶,注入不同高度的水,再用筷子敲敲看,多美妙的声音,我们可以叫它音乐杯(碗、瓶)。
3、请幼儿讲解并演示自己制作的乐器,并请大家进行评价。
4、请幼儿用自己制作的乐器在音乐的伴奏下有节奏地即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