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纳斯新湖灌区盐碱地成因及改良措施
盐碱地改良的方法与措施
盐碱地改良的方法与措施
盐碱地是一种土地类型,其含盐量、碱性较高,导致农作物难以
生长。
为了使这些土地可以利用起来,就需要采取一些方法和措施对
盐碱地进行改良。
一、去盐法
1.灌溉法:利用地下水建成水井,用淡水灌溉盐碱地,将有害盐
分冲刷到土深层,通过排水处理或自然蒸发等方式排除,从而使得土
壤的含盐量降低,逐渐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状态。
2.堆肥法:通过将农业废弃物、畜牧粪便等有机物进行混合堆肥,让土壤充分吸收有机质和肥料等营养物质,从而中和土壤中多余的盐分。
二、改土法
1.石灰改良法:在盐碱地表层撒上一定量的石灰,以中和土壤中
过多的碱性物质,降低土壤的碱度,从而改良土壤的性质,为作物生
长提供更为友好的生长环境。
2.植物修复法:选择适应盐碱环境的植物,通过自然生长或人工
种植等方法,让这些植物的根系对土壤进行修复。
例如,沙地柿等植
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收土壤中的盐分,并将其储存在体内。
三、防盐法
1.排盐渠道法:在盐碱地周边或下游建立排盐渠道,收集来自上
游的盐水并按常规排除其中的盐分,从而预防其反向流入盐碱地,保
护适龄农作物。
2.防渗隔离法:通过建立道路保护带或隔离地理屏障等措施,有
效限制盐碱地中过多的水分和钠盐等有害物质传播,以起到防盐作用。
综上所述,盐碱地改良措施众多,不同的方法可因地制宜,整合
运用也是可行的。
仅有一项方法难以解决盐碱化问题,我们需要多角
度入手,及时调整方案,才能让盐碱地变成宝贵的农耕土地。
盐碱地的成因与改良措施
盐碱地的成因与改良措施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过高,导致该土壤无法良好生长农作物的一种土地类型。
它的成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在常见的自然因素中,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地下水位浅、土壤排水不良等是造成盐碱地形成的主要原因。
而人为因素包括过度沙化、过度放牧、过度灌溉、不合理农业管理等。
有盐碱地的土壤容易出现土壤盐分积累,盐分的含量超过了农作物的耐盐性范围,使得农作物生长受到限制。
同时,盐碱地中的高碱性物质也会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使土壤呈碱性或碱性盐渗透深度增加,使植株根系得不到充分的水分和氧气,进一步阻碍农作物的生长。
为了改良盐碱地,必须针对不同类型的盐碱地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改良方面,主要可以从土壤改良、水分管理和植物选择等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在土壤改良方面,可以通过添加有机物质来改善土壤结构。
有机物质可以提高土壤的贮水能力和保水性,并且能够促进土壤中酶活性的增加,有助于盐分的分解和降解。
此外,添加石膏或硫酸镁等能够提供硫分的物质,可以降低土壤的盐碱度。
还可以使用化学改良剂添加到土壤中,例如硫酸铁、磷酸铁等,能够在土壤中与盐分反应生成沉淀物,减少盐分的透过性和离子的迁移性。
其次,在水分管理方面,需要合理调整水分供应和排水系统。
对于高盐碱土壤,采用灌水淋洗的方法,将盐分冲刷至土壤较深层,以降低盐分的浓度。
而对于低盐碱土壤,可以通过改善排水系统,加大排水设施的建设和维护,以提高土壤排水功能,降低地下水位,从而减少盐碱化的发生。
最后,选择适应盐碱地环境的植物也是改良的一种重要措施。
有些植物对盐碱环境有较强的耐受性,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
如盐生植物和耐盐植物,它们能在高盐碱土壤中存活和正常生长。
选择这些植物进行种植能够有效改善盐碱地。
另外,科学合理的农业管理也不可忽视。
农民应根据盐碱地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农作物,采取合适的种植密度和时机,严格控制施肥量和灌溉水量,减少农作物对盐分的敏感性。
盐碱地改良方案
盐碱地改良方案盐碱地是指土壤中盐分含量过高,pH值过低,且土壤中存在的盐分对植物生长产生负面影响的土地。
盐碱地广泛分布于全球各个地区,严重制约了土地的农业利用价值。
为了解决盐碱地问题,许多改良方案被提出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盐碱地改良方案,包括土壤改良措施、灌溉方式改进以及植物选择等,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利用和改善盐碱地。
一、土壤改良措施1. 石灰添加:根据盐碱土壤的具体情况,适量添加石灰可以提高土壤的pH值,中和酸性物质,减少盐分对植物的不利影响。
2. 石膏添加:石膏可以对盐碱土壤中的盐分进行化学反应,形成较不溶于水的沉淀物,从而降低土壤中盐分的含量。
3. 有机质施用:适量添加有机质可以提高盐碱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改善土壤结构,减轻盐分对植物的影响。
4. 淋洗处理:通过大量的淋洗,将土壤中的盐分冲洗下来,有效地降低土壤的盐分含量。
5. 垦殖排除:通过地下排水等方式,将含盐水分排除出土壤,从而减少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二、灌溉方式改进1. 清水灌溉:适用于盐碱地区的灌溉方式之一是清水灌溉,即使用没有盐分的水进行灌溉,从而减少土壤中的盐分积累。
2. 浸渍灌溉:浸渍灌溉是通过在浸水灌溉的基础上,降低水位,使土壤中的盐分随水分一同向下渗透,达到清除盐分的目的。
3. 滴灌技术:滴灌是一种有效利用水资源的灌溉方式,通过将水通过滴灌管缓慢滴入植物根部,减少水分流失和盐分积累。
三、植物选择1. 盐碱地适应性植物:一些植物具有较强的盐碱地适应性,可以在盐碱地上生长并发挥农业生产价值。
如碱蓬、红背委陵菜等。
2. 草本牧草:一些草本牧草植物在盐碱地上生长迅速,可用于养殖业的草料供应,如糙隐子草、苦荞、艾草等。
3. 林木树种选择:一些耐盐碱的林木树种可用于盐碱地的林业经营,如海桐、红豆杉、榉树等。
总结:盐碱地改良是解决盐碱地问题、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举措。
通过土壤改良措施、灌溉方式改进以及植物选择等多种方案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降低盐碱土地的盐分含量,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地的农业利用率。
盐碱地改良措施
盐碱地改良措施1 水利措施1.1以水压盐。
对盐碱地采用漫水灌溉,把淡水灌到地里,在地面形成一定深度的水层,土壤可溶性盐分可随水下渗,降低表层土壤盐分。
1.2排水洗盐。
将淡水灌到盐碱地里,使土壤中的盐分充分溶解,通过水在土壤中的渗透,自上而下把土壤中的盐分洗下去,然后再从排水沟把溶解的盐分排走,从而降低土壤的含盐量。
2 增施有机肥和微生物菌肥。
有机肥能增加土壤的腐殖质,有利于团粒结构的形成,改良盐碱土的通气、透水和养料状况,分解后产生的有机酸还能中和土壤的碱性。
施用微生物菌肥可以明显降低盐渍土壤的含盐量、增加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中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对于改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起到良好作用。
3 深耕深松与平整土地。
深耕深松。
对盐碱地深耕深松,加深耕层,能加速淋盐,防止返盐,增强保墒抗旱能力,改良土壤的养分状况。
平整土地。
土地不平是土壤盐分在水平分布上不匀和形成盐斑的基本原因。
由于地面不平而出现的局部高洼,引起了在同一地段内相邻地块水盐运动状况的巨大差异。
因此,耕种前平整土地,可改善因局部高洼而引起的水分蒸发和下渗不均匀状况,对促使水盐均匀下渗和土壤均衡脱盐,消除耕地中的盐斑有较好的作用。
中耕。
灌水、降雨后,要加强中耕,可切断土壤毛管,有效抑制深层水分蒸发,抑制土壤返盐。
4 客土压碱或拉沙压碱。
客土就是换土。
客土能改善盐碱地的物理性质,有抑盐、淋盐、压碱和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可使土壤含盐量降低到不致危害作物生长的程度。
拉沙压碱。
在盐碱地中掺混一定量的河沙,可改良土壤结构,疏松土壤,即可利于耕层盐分下渗至深层、又可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抑制下层盐分随水带至耕层。
俗话说:“砂压碱,赛金板”就是这个道理。
5 种植耐盐作物。
在盐碱地上种植耐盐作物或绿肥作物,要根据作物对盐碱、旱、涝的适应性能,因地种植,合理布局。
充分发挥农业增产潜力。
紫花苜蓿、毛叶苕子耐盐程度较弱,可在土壤全盐含量3g/kg以下的轻度盐渍土中种植,获得90%以上的生物产量;二月兰、沙打旺耐盐程度稍强,可在全盐含量4g/kg以下的中轻度盐渍土中种植,并获得85%左右的生物产量;向日葵、谷糜类、大麦等为耐盐碱性较强的作物,可在3-4g/kg左右的中度盐渍土中种植,并获得85%左右的生物产量;甜菜耐盐程度较强,在5-6g/kg左右的重度盐渍土中种植仍可获得85%左右的生物产量;田菁耐盐能力极强,在土壤全盐含量8g/kg左右的盐渍土上生长仍然可完成生活史,获得90%以上的生物产量。
盐碱地改良措施
盐碱地改良措施盐碱地是指土壤中含有较高盐分和碱性物质的土地。
这种土地通常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限制了农作物的种植和土地的利用。
然而,通过一系列的改良措施,盐碱地可以被有效地改良,使其逐渐恢复为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土地。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盐碱地改良措施。
一、水分管理盐碱地的水分管理是改良的关键之一。
通常采取以下措施:1. 善用地下水资源:盐碱地的地下水往往含有较高的盐分,因此需要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避免过度提取。
可以通过井筒深度调整、井眼深度分层取水等方式,减少地下水中的盐分含量。
2. 合理排水:盐碱地容易积水,导致盐分的积累。
因此,需要进行合理的排水措施,以减少盐分的积累。
可以采用地下排水、开沟排水、种植沼泽植物等方式,加速盐分的排出。
二、土壤改良盐碱地的土壤改良通常包括以下方面:1. 施加有机肥料:有机肥料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持水性和保肥性,降低盐分对植物的影响。
可以使用厩肥、堆肥、绿肥等有机肥料,提高盐碱地的肥力。
2. 施加石灰:石灰可以中和土壤中的酸性物质,提高土壤的碱性,减少盐分对植物的危害。
可以通过石灰石粉、石灰肥等方式,适量施加石灰。
3. 施加石膏:石膏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和通气性,减少盐碱地的盐分含量。
可以通过石膏粉、石膏肥等方式,适量施加石膏。
4. 施加硫酸亚铁:硫酸亚铁可以减少土壤中的盐分含量,改善盐碱地的肥力。
可以通过硫酸亚铁粉剂等方式,适量施加硫酸亚铁。
三、选择适应性强的作物在盐碱地改良的过程中,选择适应性强的作物也是非常重要的。
盐碱地改良后,土壤中的盐分含量仍然较高,因此需要选择耐盐碱的作物种植,如抗盐碱性强的小麦、玉米、红薯等作物。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进一步改善土壤的盐碱状况。
四、合理轮作和休耕盐碱地改良后,为了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平衡,需要进行合理的轮作和休耕。
轮作可以改变土壤中的养分分布,降低盐分累积的风险;休耕可以让土壤得到充分的修复和恢复。
盐碱地的原因及改良措施
盐碱地的原因及改良措施盐碱地,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其实,它就像是一位穿着朴素、却身藏绝技的老者,默默无闻,却对农业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首先,我们得搞明白,这盐碱地到底是个啥玩意儿。
简单来说,盐碱地就是土壤中含有过多的盐分和碱性物质,这可让咱的农作物大跌眼镜,根本不愿意在这里扎根。
让我们来聊聊,盐碱地为什么会出现,以及我们能做点什么来改善它。
1. 盐碱地的成因1.1 自然因素首先,咱得看看自然环境。
这盐碱地的出现,有一部分责任得归于大自然的“调皮”。
比如说,干旱地区,降水少,土壤水分蒸发得特别快,这就导致土壤中盐分浓度逐渐增加。
就像你把盐撒在水中,水分蒸发后,盐就留在了底下,土壤也是这么个道理。
此外,地表水的蒸发也会带来盐分的积累,尤其是在一些沿海地区,海水的渗透也是个大问题。
1.2 人为因素再说说人为的因素。
这可不能忽视哦!农业活动中,过度灌溉、施用化肥、甚至不合理的种植结构,都会加剧盐碱化的现象。
比如,你大肆施肥,结果土壤里的盐分超标,作物长得不仅不好,反而可能半路夭折。
这样一来,农民朋友们的心血就白费了,不禁让人心疼。
2. 盐碱地的危害2.1 农业生产盐碱地对农业的影响简直就是“无底洞”,它不仅让土壤的肥力下降,作物的产量直线下降,还会造成土壤的结构恶化。
你想啊,土壤都这么“拗”了,哪还有什么能茁壮成长的可能?农作物一旦受影响,农民的收入也就没了保障,真是“祸不单行”。
2.2 生态环境此外,盐碱地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咱们都知道,生物多样性是个好东西,但盐碱地的出现往往让一些植物和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生态链条也因此变得脆弱。
换句话说,就是“杀鸡取卵”,短期利益可能得到了,但长期来看,生态平衡被打破,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3. 盐碱地的改良措施3.1 土壤改良好啦,咱们现在来聊聊解决之道。
首先,要对土壤进行改良,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高大上?其实,方法简单得很。
可以通过施用有机肥、添加石灰等来改善土壤的酸碱性,增强土壤的肥力。
土地盐碱化的原因和治理措施
土地盐碱化的原因和治理措施自然因素是土地盐碱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地下水中的盐分渗透到地表或上升到根层土壤,使土壤中的盐分浓度超过了作物所能耐受的范围。
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干旱缺水地区,由于水分蒸发或在渗漏到地下水过程中,土壤中的盐分被慢慢吸收,逐渐达到浓度过高。
另一个原因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土地盐碱化。
人类活动,如过度灌溉、不合理的化肥和农药使用以及不适当的土壤管理等,都会导致盐分在土壤中积累过多。
过度灌溉是导致土壤盐碱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当水分过度供应,水分通过土壤颗粒,溢出到地表或渗漏到地下水层,土壤中的盐分也会跟随过量供给的水分一同运移到植物根层或地下水层。
盐碱地的治理措施主要分为生物措施、物理措施和化学措施。
生物措施是指通过引进耐盐碱作物来改良盐碱地。
这些作物能够耐受高盐浓度和碱性环境,通过生长和除盐功能来改良土壤质地和盐碱环境。
一些耐盐植物,如金盏菊、海槐等,都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可以用于改良盐碱地。
物理措施主要包括改良土壤质地、改变土壤排水条件和提高土壤透气性。
改良土壤质地可以通过添加有机物、沙子和石灰等来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能力,减轻土壤中盐分的积累。
改变土壤排水条件可以通过修建排水沟、改进田坎配置等方式,将多余的盐分排出土壤,减缓盐碱化的进程。
提高土壤透气性可以通过开垦或改进土层结构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盐分的渗透和运移。
化学措施主要通过土壤改良剂和化学调控来治理盐碱地。
土壤改良剂可以通过添加石膏、磷肥和腐殖质等来降低土壤的盐碱度和改进土壤物理性质。
化学调控可以通过添加盐分调节剂来调整土壤中的盐分浓度,降低盐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综上所述,土地盐碱化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导致土壤中的盐分含量过高,造成了土壤质地和盐碱环境失去适宜作物生长的条件。
治理土地盐碱化的措施包括生物措施、物理措施和化学措施,通过引进耐盐碱作物、改善土壤质地、改变土壤排水条件和调控土壤盐分浓度等,来提高土壤质量和恢复土地的生产力。
盐碱化土地的成因及防治对策
盐碱化土地的成因及防治对策盐碱化土地是指土壤中盐碱含量过高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的现象。
盐碱化土地的成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而其防治对策则需要从改良土壤、合理利用水资源、推广适应性农作物等方面加以解决。
一、盐碱化土地的成因1. 自然因素自然因素是盐碱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如地下水位提高,地下水中的盐分通过蒸发及渗透过程衍生之后,会催化土壤的盐碱化。
气候干燥和土壤排水不畅也会导致土壤盐碱化。
2. 人为因素在人为因素中,过度的灌溉和排水不及时是导致盐碱化的重要原因。
比如在长期过度灌溉的情况下,土壤中的盐分会随着水分的蒸发而不断浓缩,加重了土壤的盐碱化程度。
1. 改良土壤改良盐碱化土地的关键是降低土壤中的盐分含量。
可以采用淋洗、中和、施用石墨渣或有机肥料等措施,有效降低土壤的盐碱度。
2. 合理利用水资源水资源是导致土地盐碱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合理利用水资源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理盐碱化土地。
比如合理控制灌溉量和灌溉频率,减少过度灌溉对土壤的损害。
3. 推广适应性农作物在盐碱化土地上种植适应性强的农作物也是防治盐碱化的有效途径。
一些盐碱地常见作物如花生、大豆、玉米等具有较强的适应力,可以有效地利用盐碱地资源。
4. 科学施肥科学施肥可以有效提高盐碱化土地的肥力,减少土壤盐分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通过合理施肥,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5. 植被恢复在盐碱化土地上植被的恢复和保护也是防治盐碱化的有效手段。
通过植被覆盖可以有效遏制土壤水分的蒸发和土壤风蚀,减少土壤盐碱化的发生。
盐碱化土地的成因多种多样,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也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因素,并采取多种手段综合施策。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盐碱化土地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农田的可持续利用。
盐碱地治理与改良利用的措施
盐碱地治理与改良利用的措施一、背景介绍盐碱地是指土壤中含有过多的盐分和碱性物质,导致土壤失去肥力,无法支持农作物的生长。
在全球范围内,盐碱地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中国的西北地区。
因此,盐碱地治理与改良利用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二、盐碱地治理措施1. 土壤改良对于盐碱地来说,最基本的治理措施就是进行土壤改良。
这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料、石灰、磷酸等物质来实现。
这些物质能够帮助土壤中的微生物生长,并且能够降低土壤的酸性和盐度。
2. 水分管理水分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
对于盐碱地来说,过多或者过少的水都会导致土壤中盐分浓度升高。
因此,在进行种植时需要注意保持适当的水分平衡。
3. 耕作方式调整对于盐碱地来说,耕作方式也需要进行调整。
传统上,在种植作物的时候,人们往往采用深翻耕作方式。
但是这种方法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中盐分浓度升高。
因此,可以采用浅翻耕作方式来避免这种情况。
4. 植被恢复植被恢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措施。
适当地种植一些耐盐碱的植物,能够帮助土壤中的盐分得到有效地降解,并且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
三、盐碱地改良利用措施1. 科学种植对于盐碱地来说,科学种植是改良利用的关键。
科学种植包括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作物品种、进行适当的耕作方式调整、保持适当的水分平衡等。
2. 养殖业发展在盐碱地进行养殖业发展也是非常有前景的。
例如,可以在盐碱地上养殖鸟类、鱼类等动物,以及进行蜜蜂养殖等。
3. 生态旅游生态旅游也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盐碱地改良利用措施。
在盐碱地上建设一些生态旅游景点,例如自然保护区、生态农庄等,能够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且能够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结论综上所述,盐碱地治理与改良利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壤改良、水分管理、耕作方式调整、植被恢复等措施,以及科学种植、养殖业发展和生态旅游等改良利用措施,能够有效地解决盐碱地问题,并且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盐碱地的地理分布与改良措施
盐碱地的地理分布与改良措施盐碱地,也称为盐渍地,是指土壤中盐类和碱性物质含量过高,使土壤难以起到良好的植物生长作用的地区。
在全球范围内,盐碱地的地理分布非常广泛,应对盐碱地问题的改良措施也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盐碱地的地理分布盐碱地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内陆、沿海地区。
在亚洲,中国是盐碱地面积最大的国家,以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为主。
而非洲大陆的盐碱地则主要分布在撒哈拉沙漠周边,如科特迪瓦、尼日尔等国。
南美洲的盐碱地则分布在巴西、阿根廷等国。
二、盐碱地的形成原因盐碱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
1.自然因素:包括地貌、地质条件、气候和水文条件等。
例如,盐碱地主要分布在海拔较低、降雨量较少的内陆地区,是由于这些地区由于缺乏有效的排水,而导致雨水不能有效渗透并带走盐分和碱性物质造成的。
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也是导致盐碱地扩大的原因之一。
过度开垦农田、不合理的灌溉和排水工程、过度使用化肥等都会导致土壤中盐碱离子含量的增加。
三、盐碱地的改良措施针对盐碱地问题,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改良措施,以恢复土壤的肥沃度和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
1.合理施肥:根据盐碱地的不同程度,科学合理地施用有机肥和矿物质肥料,调整土壤的酸碱度,提高土壤肥力。
2.改善排水条件:改良盐碱地的关键在于改善土壤的排水条件。
可以通过修建排水渠、增加土壤的透水性和渗透性,以减少土壤中积聚的盐分。
3.引入耐盐碱植物:选育和引入具有耐盐碱性的作物和植物品种,能够在盐碱地上生长并取得较好的产量。
4.盐碱地改良技术:如淋洗法、改良土壤结构、溶解土壤中的盐分等技术手段,能够有效地改良盐碱地的质量。
5.综合治理:通过综合治理,综合利用盐碱地的资源,例如种植盐碱地特色的农作物、发展苍蝇蛆养殖业等。
四、盐碱地改良的挑战与前景尽管人们提出了许多盐碱地改良的措施,但盐碱地改良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
一方面,改良盐碱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气候和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也给改良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盐碱地改良的方法与措施
盐碱地改良的方法与措施
盐碱地改良的方法和措施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水分调节:通过改善土壤排水条件,调节土壤水分,减少地下水位对土壤的影响。
具体措施包括修建排水沟或排水管道,提高土壤的渗透性,降低土壤盐分浓度。
2.有机质添加:通过添加有机肥料或有机物质,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植物的抗盐碱能力。
3.石膏施用:添加适量的石膏,可以在土壤中形成团聚体,改善土壤的结构和通气性,减少盐碱的影响。
4.化学改良剂:例如硫酸亚铁、硫酸镁等,可以与土壤中的盐分发生反应,形成不溶于水的物质并沉淀下来,从而降低土壤的盐分浓度。
5.水分管理:合理管理灌溉水量和灌溉时间,减少土壤中的盐分积累,改善土壤的盐分平衡。
6.耐盐碱植物种植:选择适应盐碱环境的植物品种进行种植,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分泌作用,调节土壤盐分浓度,改善土壤环境。
7.分层配土:将土壤分为上、中、下三层,根据不同层次的特点各自进行改良,使土壤层次更加合理,减少盐碱的扩散。
8.合理施肥:根据土壤的特点和作物需求,合理施用肥料,减少肥料的损失和盐分的积累。
总之,盐碱地改良需要综合考虑土壤条件、作物种类和管理措施等因素,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改良,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盐碱地改良技术措施
盐碱地改良技术措施盐碱地是指土壤中含有过高的盐分和碱性物质,导致土壤的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提出了盐碱地改良技术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主要的盐碱地改良技术措施,以帮助农民和环境保护者有效地改造盐碱地。
一、土壤改良剂的应用土壤改良剂是盐碱地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添加适量的土壤改良剂,可以改变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减轻盐碱土壤对农作物的不良影响。
常用的土壤改良剂有石灰、硫酸铁、磷酸盐等。
石灰可以中和土壤中过多的碱性物质,硫酸铁可以还原土壤中含有的亚铁离子,磷酸盐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磷元素。
通过正确使用这些土壤改良剂,可以逐步降低盐碱土壤的盐分和碱性,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合理施肥在改良盐碱地时,合理施肥非常重要。
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时间,可以为农作物提供所需的养分,提高它们的抗盐碱能力。
一般来说,建议使用有机肥和生物有机肥替代化学肥料,因为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活性,改善土壤结构,并提供丰富的养分。
此外,还应根据农作物的生长需要,科学合理地施用氮、磷、钾等各种肥料,提高农作物对盐碱土壤的适应性。
三、引入耐盐碱植物在盐碱地改良中,引入耐盐碱植物也是一种有效的技术措施。
这些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耐受性,可以在盐碱土壤中生长繁衍,起到改良和修复土壤的作用。
常见的耐盐碱植物有盐蓬、碱蓬、碱茅等,它们可以通过吸收和积累土壤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降低土壤的盐碱程度,使土壤逐步恢复肥沃。
同时,这些植物还可以提供可食用或药用的资源,带来经济效益。
四、科学排水盐碱地改良中,科学排水也是关键的技术措施之一。
合理排除土壤中的潜水,减少地下水位的上升,有助于降低土壤中盐分和碱性物质的浓度。
常用的排水手段有明渠排水、井渠联排等。
此外,还可以结合井调蓄、沉淀池等技术措施,提高排水效果,改善盐碱地的湿度和通气性。
总结:盐碱地改良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特性。
盐碱地改良的方法与措施
盐碱地改良的方法与措施盐碱地是指土壤中含有较高的盐分和碱性物质,对植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的土壤类型。
为了改善盐碱地的质量,提高其农业生产能力,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进行盐碱地改良。
下面将详细介绍盐碱地改良的方法与措施。
一、水分管理水分管理是盐碱地改良的关键措施之一。
适当的水分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土壤中的盐分含量、降低土壤的盐碱度。
方法包括:1. 降水利用:合理利用降水资源,控制排水,避免水分过度蒸发和流失;2. 灌溉管理:科学施灌,合理调控灌水量和灌水频率,避免过度灌溉导致土壤盐分堆积;3. 地下水开发利用:盐碱地多处于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开发利用地下水可以降低土壤盐分浓度。
二、改良土壤结构盐碱地土壤结构松散,容易被风蚀,对水分保持能力较差。
改良土壤结构的方法包括:1. 施用有机肥: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的容重和透水性,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肥力;2. 翻耕深松:通过翻耕深松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减少盐分的积累;3. 添加矿质材料:如石膏、矿渣等,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能力。
三、盐分处理盐分处理是盐碱地改良的核心措施之一。
方法包括:1. 盐分排除:通过排水、冲刷等方式,将土壤中的过量盐分排出;2. 盐分干燥:通过蒸发和曝晒等方式,将土壤中的盐分浓缩并干燥;3. 盐分转移:通过植物吸收和迁移,将土壤中的盐分转移到植物体内;4. 盐分稀释:通过延缓灌溉、提高灌水量等方式,稀释土壤中的盐分。
四、植物改良植物是盐碱地改良中的重要因素,选择适应盐碱环境的植物可以控制土壤中的盐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方法包括:1. 盐生植物:选择适应盐碱环境的植物进行栽种,如碱蓬、苦草等,可以抵御盐胁迫,降低土壤的盐碱度;2. 草本植物:选择具有耐盐、耐旱能力的草本植物,如苜蓿等,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3. 绿肥植物:适时选择合适的绿肥植物进行种植,可以增加土壤的养分含量,改善土壤肥力。
五、有机肥施用有机肥的施用可以改善盐碱地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透水性和肥力。
盐碱地改良措施列举及形成原因
盐碱地改良措施列举及形成原因盐碱地是指盐类集积的一类地块,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
所以很多植物不适合在盐碱地种植,需要改良才能种植作物。
那么盐碱地怎么改良呢?盐碱地改良措施举例:1、化学改良:化学改良盐碱地的化学改良主要是du指向土壤中zhi加入化学物质,以达到降低土壤pH、碱化度以及改善土壤结构的目的。
主要的化学改良剂包括石膏、磷石膏、脱硫石膏、硫磺、腐殖酸、糠醛渣等物质。
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在重度盐碱地上,采用化学改良与其他改良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能取得极为显著的改良效果。
2、物理改良物理改良通过平整土地、客土、压沙、松土、抬田等措施,破坏土壤毛细作用,阻断盐分向地表的进一步聚集。
客土法工程量大,费用高,经济成本不合算是制约其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3、生物改良生物改良盐碱土地贫瘠,土壤肥力差。
因此在改造过程中,通过种植水田,种植耐盐碱作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改善盐碱的重要措施。
4、水利工程改良水利工程改良根据“水盐运动”规律,通过地下渗管排盐,结合沟渠,深井排水,达到防止返盐的目的。
盐碱土的形成原因各种盐碱土都是在一定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其形成的实质主要是各种易溶性盐类在地面作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重新分配,从而使盐分在集盐地区的土壤表层逐渐积聚起来。
影响盐碱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1、气候条件夏季雨水多而集中,大量可溶性盐随水渗到下层或流走,这就是“脱盐”季节;春季地表水分蒸发强烈,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毛管水上升而聚集在土壤表层,这是主要的“返盐”季节。
2、耕作管理的不当有些地方浇水时大水漫灌,或低洼地区只灌不排,以致地下水位很快上升而积盐,使原来的好地变成了盐碱地。
为防止次生盐渍化,水利设施要排灌配套,严禁大水漫灌,灌水后要及时耕锄。
3、土壤质地和地下水质地粗细可影响土壤毛管水运动的速度与高度。
地下水影响土壤盐碱的关键问题是地下水位的高低及地下水矿化度的大小,地下水位高,矿化度大,容易积盐。
盐碱地改良技术措施
盐碱地改良技术措施盐碱地改良技术措施一、盐碱地改良的背景和意义盐碱地是指土地中含有过多的盐分和碱性物质的土地。
盐碱地的存在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为了很大的影响,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降低了农田的利用率,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经济效益。
因此,盐碱地的改良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提高土地的肥力,增加农田的产量,推动农业的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二、盐碱地改良技术措施1. 土壤疏理盐碱地改良的第一步是进行土壤疏理,即清除土层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
常用的方法有:(1) 淋洗法:利用水对盐碱土进行淋洗,将盐分和碱性物质溶解掉。
可以通过开挖排水沟或者利用喷灌设备进行淋洗。
(2) 化学法:使用一些化学物质来中和盐碱土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
常用的物质包括石灰、硫酸铝等。
(3) 生物法:利用植物的生长吸收盐碱土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
选用适合盐碱地的植物进行种植,通过植物的吸收作用改良土壤。
2. 施肥改良过的盐碱地需要进行适当的施肥,提高土壤的肥力。
根据土壤的性质和植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进行施用。
常用的肥料包括有机肥和化学肥料。
有机肥料富含有机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
化学肥料可以补充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匡助植物生长。
在施肥过程中需要根据土壤的性质和植物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量。
3. 引水排涝盐碱地改良还需要进行引水排涝,保证土壤的湿度和排除地下水中的盐分和碱性物质。
可以通过开挖排水沟、修筑排水管道、安装排水泵站等方式进行排水工程。
排水可以有效地降低土壤盐碱度,改善土壤和植物的生长环境。
4. 配套措施在进行盐碱地改良的同时,还应该采取一系列配套措施,包括科学合理的作物轮作制度、土地保育措施、水资源管理等。
这些配套措施能够提高改良效果,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本文档所涉及附件如下:1. 改良先后土壤盐分和碱性物质含量的对照表格。
2. 盐碱地改良的实施计划表。
3. 盐碱地改良的经济效益评估表。
玛纳斯新湖灌区盐碱地成因及改良措施
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3期摘要新疆由于受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土壤盐碱化程度较高,土壤盐碱化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分析了新疆玛纳斯新湖灌区土壤盐碱化成因、改良治理措施以及改良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盐碱的的改良可以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盐碱地;成因;改良措施;新疆玛纳斯;新湖灌区中图分类号S15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13)03-0270-02玛纳斯新湖灌区盐碱地成因及改良措施王文献(新疆兵团农六师新湖农场水管处,新疆玛纳斯832208)盐碱地是指土壤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盐类,且盐分的浓度较高,对植物的生长直接造成抑制或危害的土地[1-4],新疆由于受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土壤盐碱化程度较高,据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2006年新疆灌区土壤盐渍化遥感调查结果,新疆灌区总耕地面积为398.78万hm 2,其中盐渍化耕地面积为127.9万hm 2,约占总耕地面积总数的32.07%。
玛纳斯新湖灌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对盐碱地进行改良,经过30多年的实践,已改良盐碱地面积逾1.33万hm 2,现将其盐碱地改良治理措施的应用情况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灌区基本概况玛纳斯新湖灌区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玛纳斯河流域冲积平原下游。
行政区划隶属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
灌区内仅有新湖农场1个单位,下辖6个农业分场,44个农业连队。
地理坐标为东经86°5′54″~86°30′0″,北纬44°19′16″~44°57′9″。
土地总面积9.81万hm 2,规划大田轮作面积4.80万hm 2,已开垦耕地3.79万hm 2,年实际种植面积3.03万hm 2。
灌区总人口为36801人,农业种植结构以经济作物棉花、番茄、油葵和玉米为主,是兵团和农六师的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
灌区处于玛纳斯河、塔西河冲洪积平原下游,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平缓,地形自然坡降平均1‰,海拔高程361.0~434.3m 。
盐碱地改良技术措施
盐碱地改进技术措施一、排灌结合,以水治碱排水措施,主要有开沟排水、井灌井排。
开沟排水,主要在盐碱较重,地下水位浅、排水有出路的地区,可建立排水系统,排水沟深度应在1.5米以上,有利于土壤脱盐和防止返盐。
井灌井排,是利用水泵,从机井内抽吸地下水,以灌溉洗盐。
同时,也可降低地下水位, 使机井到达灌溉、排水的双重作用。
井灌井排措施适用于有丰富的低矿化地下水源地区。
据有关单位测定,每亩灌水40〜50立方米水,土体脱盐率达38.5%。
作为一个生长周期的井灌井排,0〜20厘米,土层脱盐率为60%〜88%。
井灌井排,结合渠道排水,在雨季降临时抽咸补淡,腾出地下水占有的空间,能够增加汛期入渗率,淡化地下水,有效防止土壤内涝,加速土壤脱盐。
二、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三、合理施用化肥盐碱地施用化肥,应防止施用氯化钱和碳钱生理碱性肥料,可施用硫钱和过磷酸钙。
四、合理耕作,用改结合1•平田整地,消灭盐碱。
防止盐分向高处集中形成盐斑。
平田整地要因地制宜,划小畦灌溉,重度盐化土要先刮结皮,再平整。
2.深耕晒堡、切碎坷垃。
3.选种耐盐作物,躲盐巧种。
不同作物耐盐程度不同,如甜菜>向日葵〉棉花〉玉米〉小麦〉谷子。
根据耐盐程度不同的作物选种,适时播种,深播浅盖,开沟播种,躲盐巧种,以利保全苗。
4.地膜覆盖可以增温、保墻,抑制盐分上升。
5.铺沙改碱,降低容量,增加孔隙度,调节土壤水、月巴、气、热, 减少土壤返盐。
五、生物措施1.种植绿肥作物。
据试验,亩产鲜绿肥1914〜2333公斤,当年返压。
第二年,土壤0〜20厘米土层含盐量降低0.112%〜0.148%,有机质提咼0.11%〜0.29%。
2.植树造林。
盐碱地营造农田防护林带,实现方田林网化,可降低风速,改善田间小气候,减少地面蒸发,减轻土壤返盐,稳固和发挥水利工程效益,提高防涝排盐效果。
六、化学改进重度盐碱地,除采用农业、生物和水利措施外,还应配合施用石膏、黑矶和磷石膏、醋渣、糠醛渣等化学改进物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盐碱地治理原因与治理方法
盐碱地治理原因与治理方法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因为土地中的盐分影响到作物正常生长所以而得名,像中国的西北部有些地区土地盐碱化比较普遍。
当然盐碱地含盐量也有轻重之分,重度的话就需要改良盐碱地了。
那么作为你,你知道为什么吗要治理盐碱地,还有用什么方法可以治理盐碱地吗?关于这些问题我们下面一一进行讲解。
一、为什么要治理盐碱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稳定和安全的基石。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耕地数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盐碱土是我国最主要的中低产土壤类型之一,我国盐碱土分布广泛,从湿润的太平洋沿岸的东海之滨至干旱的准噶尔盆地、极干旱的塔里木盆地,从热带的海南岛、南沙群岛到寒温带的呼伦贝尔草原、松嫩平原,均有大量的盐碱土分布。
然而,由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自然或人为作用使得很多土壤出现盐碱化的趋势,从而不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正常的农业生产,特别是中国西北地区土壤的盐碱化程度非常严重。
土壤盐碱化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世界大约20%的灌溉农业用地受到盐碱化的影响,我国约有1亿hm2盐碱土壤,干旱、不合理耕作、落后的排水设备、设施栽培等因素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日益加重。
而土地的有限性决定了人们有必要对盐碱土壤进行修复研究与实践,从而修复改良盐碱土壤,使之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便于农业耕作,提高区域经济,促使区域社会发展。
简单一句话:耕地有限,盐碱地是资源,但其影响作物生长,所以我们要改良。
二、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国内目前为止已经有公司采用SPF喷播木纤维土壤改良技术,这种方法是通过皖南山区优质松木木纤维与植物种子、覆盖物/粘合剂、生长素、土壤改良剂有机组合,通过机械化高效率施工,快速改变表层土壤结构和成分,促进植被生成或在植被生成之前防水土、肥力流失的高效实用绿化技术。
东南喷播木纤维具有土壤改良快的特点,纤维在保护植被的生长过程中,逐渐降解为有机肥,增加土壤肥力,为植物后续生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覆盖物具有覆盖表土,形成植物种子生长的培养基和保护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玛纳斯新湖灌区盐碱地成因及改良措施
作者:王文献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第03期
摘要新疆由于受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土壤盐碱化程度较高,土壤盐碱化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分析了新疆玛纳斯新湖灌区土壤盐碱化成因、改良治理措施以及改良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盐碱的的改良可以起到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盐碱地;成因;改良措施;新疆玛纳斯;新湖灌区
中图分类号 S15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270-02
盐碱地是指土壤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盐类,且盐分的浓度较高,对植物的生长直接造成抑制或危害的土地[1-4],新疆由于受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土壤盐碱化程度较高,据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2006年新疆灌区土壤盐渍化遥感调查结果,新疆灌区总耕地面积为398.78万hm2,其中盐渍化耕地面积为127.9万hm2,约占总耕地面积总数的32.07%。
玛纳斯新湖灌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对盐碱地进行改良,经过30多年的实践,已改良盐碱地面积逾1.33万hm2,现将其盐碱地改良治理措施的应用情况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1 灌区基本概况
玛纳斯新湖灌区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玛纳斯河流域冲积平原下游。
行政区划隶属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
灌区内仅有新湖农场1个单位,下辖6个农业分场,44个农业连队。
地理坐标为东经86°5′54″~86°30′0″,北纬44°19′16″~44°57′9″。
土地总面积9.81万hm2,规划大田轮作面积4.80万hm2,已开垦耕地3.79万hm2,年实际种植面积3.03万hm2。
灌区总人口为36 801人,农业种植结构以经济作物棉花、番茄、油葵和玉米为主,是兵团和农六师的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
灌区处于玛纳斯河、塔西河冲洪积平原下游,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地形平缓,地形自然坡降平均1‰,海拔高程361.0~434.3 m。
灌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半荒漠气候,据新湖农场气象站资料,年平均气温6.8 ℃,历史极端最高气温42.3 ℃;历史极端最低气温-39.5 ℃;年平均降水量145.7 mm,平均蒸发量1 479.6 mm。
灌区地表水资源主要来玛纳斯河、塔西河水系。
近10年来,新湖灌区从玛纳斯河和塔西河年引地表水15 195万m3,其中玛纳斯河13 589万m3,塔西河1 606万m3。
2 灌区盐碱地情况
由于灌区地处玛纳斯河、塔西河洪积—冲积扇下游,地势较低,加之气候干旱少雨,蒸发量大,以及大水漫灌和上游水库的影响,灌区内土壤盐碱化比较严重,尤其在南部地区的四分场、六分场和七分场较为严重。
据新湖农场土壤普查资料,新湖灌区总耕地面积为3.79万
hm2,其中盐渍化的土地面积2.60万hm2,占总土地面积的68.62%。
在耕地面积中0~100 cm 土层盐化面积占49.4%,其中中强度盐化面积占26.1%。
3 灌区盐碱地成因分析
3.1 自然因素
一是地质条件。
灌区处于山前冲洪积平原区下游,成土母质由第三系泥岩、砂岩组成,成土母质含盐量高,并随河水、暴雨洪水进入灌区。
灌区土壤以黏土为主,占耕地面积的
48.42%,壤土占耕地面积的41.59%,砂土占耕地面积的9.99 %。
灌区内地下水位埋深一般1~5 m,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表层地下水的矿化度增大。
在非灌溉期,带有盐分的土壤水分沿着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被蒸发后,盐分留在地面,形成土壤盐碱化。
二是气候因素。
灌区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荒漠半荒漠气候,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土壤中的毛细水垂直运动强烈,将土壤下部盐分带至土壤表层,形成土壤盐碱化。
三是水文地质因素。
灌区处在低洼的冲积平原,地下水径流缓慢,排水不畅,土壤中水分运动以上升为主,当地下水位上升到临界深度以上,水分通过土壤毛细作用上升至地表,水分蒸发散失后,将盐分滞留于土壤表层,形成土壤盐碱化。
3.2 人为因素
一是灌溉系统不配套,排水不畅,只灌不排或重灌轻排,使大量灌溉水补给了地下水。
致使地下水位居高不下,造成灌区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
二是渠道渗漏严重,长期引水后,渠道两侧地下水位升高。
新湖灌区现有干、支、斗渠261条,全长逾950 km2,由于渠道老化,防渗率低,渗漏十分严重。
三是排水系统不完善,排水渠道淤积,芦苇杂草丛生,排水出路不畅,致使地下水位上升。
3.3 水库影响
由于灌区南部地区分布有大、中、小水库9座,水库都是平原注入式水库,这些水库对灌区地下水的补给有很大影响,使沿水库周边下游地区的地下水位抬升,坝后水位一般均在
0.6~1.2 m。
4 盐碱地改良的方法
4.1 水利改良措施
一是渠道防渗。
渠道防渗是为了减少灌溉水渗漏,预防地下水位上升和土壤次生盐渍化的重要措施,也是改良盐碱地的手段之一,新湖灌区经过近50年建设,已建成干、支、斗渠道逾950 km2,渠道防渗率达58%。
经防渗处理的渠道两旁地下水位明显下降,0~100 cm土层含盐量最多减少达65.9%。
二是修建排水系统。
20世纪80年代初,新湖灌区就提出“盐碱不除,挖排不止”的口号,通过挖排碱沟进行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截至2010年底,共计建成排水干、支、斗沟17条,总长度118.23 km2。
在靠近水库较近的南部灌区,地下水含水层埋藏浅,富水性强,水质较好,能用于灌溉,对于新湖南部灌区(主要在六分场鸭洼沟水库附近、七分场水源地)采取竖井排灌,集中抽取地下水,用于灌溉,取得良好的效果,使这类地区地下水下降十分明显。
冲洗淋盐即在盐碱地上采取较大定额灌水,溶解盐碱地土壤中的盐分,再通过排水沟将盐碱地上的灌水排出灌区,反复几次,即可使土壤中盐分降低。
该办法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结合排水系统的主要治碱措施,90年后,由于扩大种植面积,水源相对紧张,一般仅用在少许开荒地和盐碱特别严重的地块中。
三是滴灌措施。
自2000年以来,农场进行田间滴灌节水工程技术改造,改变过去的沟、畦等淹灌方式为滴灌方式,不仅可节约用水,提高作物单产,而且对减少地面水的田间入渗、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土壤次生盐渍化起到很好的效果,截至2010年新湖灌区已建成滴灌面积2.28万hm2。
4.2 农业改良措施
一是造林治碱。
通过农田林网化建设,灌区广植农田防护林、道路林、片林,改善了生态环境,有效地降低了地下水位,控制了土壤盐渍化发展,对土壤起到一定的改良作用。
二是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
灌区重视种养结合,每年将作物秸秆打碎,深翻到土壤中。
此外将油渣、人畜粪等有机肥施入土壤中,增加有机质和各种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生物活性,极大地减轻了盐碱对土壤的危害。
三是平整土地,精耕细作。
通过大面积的深耕、耙地、中耕等田间作业,创造良好的土壤表面状态和耕层构造,达到促进土壤脱盐和抑制土壤返盐的目的,调节了土壤中水、肥、气、热状况,也为作物高产创造了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
四是拉沙改土。
将风积沙拉运到盐碱化严重的黏土地块,通过耕翻使黏土与风积沙进行掺合,改良土壤的通透性,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对土壤盐渍化改良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新湖灌区通过拉沙改土面积在2 000 hm2以上。
5 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新湖灌区比较重视中、低产田改造工作,针对灌区产生次生盐碱化的原因,坚持“以工程措施为中心,结合农业技术措施和生物措施进行治理”的原则,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共改良盐碱地逾1.33万hm2,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仅棉花皮棉单产就从1990年的1 155
kg/hm2,提高到2010年的1 857 kg/hm2。
通过这些排碱措施的应用,对降低地下水位、改善土壤条件、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一是排水系统还很不完善,一些排渠建筑物尚未配套。
二是针对水库附近盐碱地较重,地下水位较高,进
行竖井排灌尚未形成规模,致使地下水位升高较快。
三是排碱沟开挖占地面积大,又是沟两边堆土,未修建清淤道路,造成维护清淤困难。
四是排渠无运行管理费用,后续管理跟不上。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新湖灌区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这些改良措施,改善灌区的生态环境,减轻灌区土壤盐碱化程度,提高灌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6 参考文献
[1] 新湖总场史志编纂委员会.新湖总场场志[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2] 刘阳春,何文寿,何进智,等.盐碱地改良利用研究进展[J].农业科学研究,2007,28(2):68-71.
[3] 乔玲,张芳,邹德华.新疆灌区盐碱地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8(8):93-94.
[4] 周和平,张立新,禹锋,等.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综述及展望[J].现代农业科技,2007(11):159-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