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论语十二章》课件

合集下载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78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78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逝者如斯夫

朗读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 孔子并称“孔孟”。
• 孔子重视因材施教。注重“学”、“思”结合,其理论从修身齐家,到治 国平天下,政治、经济、军事、伦理、教育,几乎无所不包。
• 孔子还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 。他认为做人应该善良、富 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课文探究
• 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第七章
分析文义
• 子曰:“知之
代词,学问
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的人
以……为乐趣 名词意动
喜欢、爱好
分析文义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
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课文探究
•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课文探究
•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顺承
• 博学而笃志
并列
•其
• 仁在其中矣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疏通文意
第二章:讲提升品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为别人办事 与朋友交往 温习知识
•曾子对自己有什么要求?
忠(尽心力) 信(诚实) 习(温习)
每天自我反省—— 是否尽心尽力做事; 是否以真诚交友; 是否认真复习学过的功课。
疏通文意
指十五岁。“有”同“又”,立身,
迷惑,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疏通文意
第六章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颜回“不改其乐”,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 点精神追求,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能自 得其乐。
疏通文意
代词,它。这里 指学问和事业
爱好,喜欢
7、子曰:“知之 者不
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 乐之者。”
…的人
比得上
勤奋自勉、 谦虚进取、 机敏好学、 加强修养
质疑探究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题能不能互换位置? 不能。
因为这三个句子针对的对象依次是“他人”“朋友”“自己”,体现了一 种由疏到亲,由人到己的顺序,更好地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 任的高尚情操。
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的这种高尚的品格。
意动用法, 以……为快乐
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喜爱学问 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疏通文意
第七章:讲兴趣对于学问和事业的重要性
孔子把“知之”“好之”“乐之”分为三个层次,以“乐之”为心 理状态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和做事的最好的动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学习感兴趣,有强烈的求知 欲望,不用老师和家长督促,也会用心学习,取得好成绩。有的学生, 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和做作业似乎是为了应付老师和家长,或者为了 应付考试。作为学生,要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学习当中寻找乐趣。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1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1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十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流逝, 日夜不停。”
段解:学习态度。教育弟子要珍惜时间。
〈名〉 象形字。甲骨文字形,左
右是岸,中间是流水,正像河 流形。本义:河流
第十一章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翻译: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改变其主帅; 平民百姓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一、省略句: 1、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2、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3、人不知而不愠。(“知”后面省略代词“之”)
二、判断句: 1、贤哉,回也!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成语归纳
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省吾身 择善而从 三十而立 逝者如斯 温故知新 匹夫不可夺其志
第七章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 如乐之者。”
翻译: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 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
段解: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 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孔子在这里没 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孔子 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 味,”即为明证。
第五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翻译: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 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段解: 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 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第六章 dān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 回也!”
(2)30—50岁,欲仕不能。
(3)50—55岁,在鲁从政。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9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9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 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 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 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 者矣。“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 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 吾知免夫,小子!”
•子日:“刚、毅、木、讷,近仁。 •刚:刚强。毅:果敢。木:质朴。讷:钝于言。
课文释义
•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 篑,进,吾往也。”(《子罕》)
为:堆积。
•子日:“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论语·子路》) •硁(kēng)硁然:浅薄固执的样子 •子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中国儒生过于懒散,喜欢怀疑;而日本人教育出的学生则过于 勇武,恪守教条,无论是喜欢怀疑还是恪守教条,都不是教育应当造 就的品质。教育应当造就的是一种信念,他确信从一定意义上说来, 知识是可以获得的——尽管获取知识需要克服困难。

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
铎”。更被后世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修订了六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乐》等。后来《乐》
亡佚了,便成为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博学而笃志( dǔ )


传不习乎(chuán ) 逝者如斯夫(fú )好( hào)之者



理解词意
①子曰( 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文中指孔子 ) ⑪饭疏食,饮水( 吃 )
②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 ③不亦君子乎( 指有才德的人 ) ④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 ) ⑤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环节一:知作者,明背景
走近作者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
(今山东省曲阜市)人,古代思想家、政治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14 年 , 晚 年 回 鲁 修 《 诗 》 《 书 》 , 定 《 礼 》 《乐》,序《周易》,撰《春秋》。孔子对后世影响 深远长久,他的“仁”与“礼”成为国家施政和 个人自我修养的重要准则;“有教无类”的平民 教育思想使华夏文明得以无限传承;对古代文献 的系统整理,不仅寄予了自己的理想,更使得中 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具有了深广的内涵。 孔子的思 想和教育实践,使他成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 之首,并且他的祭祀一度成为和上帝、国家祖宗 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理解词意
一词多义
不亦乐乎
乐 回也不改其乐
形容词,高兴 名词,乐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为 为人谋而不忠乎
可以为师矣
wèi,介词,替 wéi,动词,成为,做
理解词意
一词多义
学而时习之
而 人不知而不愠
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文中是“然后”“之后”的意思
连词,表转折关系,却,但是
墨剑飘雨 liyongqian
李永强g

12《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0张PPT)

12《论语》十二章 课件(共30张PPT)

孔子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好之者不如 乐 之者。”
喜爱学问和事业的人比不上以学问和事业为快乐的人。”
疏通文意
第七章:学习态度
以学习为乐
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以“乐之”为心理状态的最 高境界。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和做事的最好的动力。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学习感兴趣,有强烈 的求知欲望,不用老师和家长督促,也会用心学习,取得好成绩。 有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和做作业似乎是为了应付老师 和家长,或者为了应付考试。作为学生,要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 在学习当中寻找乐趣。
疏通文意
第六章 道德修养
赞美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
颜回“不改其乐”,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 总是要有一点精神追求,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 活清苦、困顿,也能自得其乐。
疏通文意
懂得、知道
7、子曰:“知
代词,它,这里指学
问和事业。

者不
比得上

喜爱好,爱之好者,者……的人:
疏通文意
古义: 冷水 今义:包括冷水、热水
8、子曰:名“作动饭,吃 疏粗粮食饮
胳膊
水, 曲肱
表而顺接枕之,乐乐趣
亦也
代词:这
在 其中

矣。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不义
正当手段
表而修饰富且贵,对于于我如好像浮云。”
用不正当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于我来讲就像浮云一样。”
举一反三、道听途说、见贤思齐、尽善尽美、 患得患失、任重道远、三思而行、随心所欲、 言而有信、文质彬彬、察言观色。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注释:¹笃志:坚定志向。笃,坚定。²切问而近思:恳切地 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³仁:仁德。
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 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 了。”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堪:能忍受。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 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 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章讲个人修养,强调修 身应当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
第七章
原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 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 似的毛病。
第十章
原 文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注释:¹川上:河边。²逝:往,离去。³斯:代词,这,指河 水。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 一样,日夜不停。”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 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朋友)从远处来,不是很快 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一 个有才德的人吗?”
理解这章文字所讲内容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 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
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 于个人修养范围
第二章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 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注释: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 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1 ) 子 夏 曰 : “ 博学而笃志
, 切 问而近思,
仁在其中矣 。”
( 2 ) 子 曰 : “ 三 军 可 夺 帅 也 , 匹夫不可夺志也
9
O
(3)当别人不理解 自 己时,我们不应恼怒,保
持应有 的风范 ,正如《 <论语>十二章》 中
所 说 的 : “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
(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 :“以人为镜 ,可 明得 失 。 ”由此我们可 以联想到《 论语》 中孔子
·——课文解读—→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三人 几个人 焉 在其中
善者 优点
而就
整段翻译
孔子说:“几人同行,必然有可以作为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长处学习,将他们的不 足引以为戒,作为借鉴而改 正。”
— — 课文解读 —一
请简单分析“三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
我认为孔子并不排斥富贵,但 富贵的来应该是正义的,以不 义的手段获取富贵是不可取的。 孔子认为如果不能获得富贵, 就应该学会安贫乐道,着重在 贫困中修养身心,提高自身的
道德品质
—— -结构梳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者不如乐之者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一箪食 (
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曲肱而枕之(
)
)
)
2.文学常识填空。
《论语》,
(学派)经典著作,是一部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体裁)著
作,共20篇。它与《
》《
》合称为“四书”。孔子,名丘,字仲尼,
(时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词类活用
① 学而时习之 ② 吾日三省吾身
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日:形容词作状语,每天
·文言知识·
③ 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 解和体会”
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⑤ 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用作动词,吃
古今异义
① 可 以 为 师 矣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② 饭疏食,饮水 (古义:粗糙。 今义:事物之间距离远,事物的部分
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饭疏食饮水 水:热水 B.传不习乎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C.不亦说
乎 说:通“悦”,高兴 D.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孟子》《大学》《中
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B.孔子、孟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庄子是
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首创人。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
得进不同意见。D.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舍
生取义等。
课堂练习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人不知而不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日三省吾身。
初读反馈
2.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前后六人一小组疏通文意。 3.文言文翻译方法:
“串冰糖葫芦”
精读课文
探究孔子的“学”“习”之“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按时复习的重要性。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思考的重要性。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思结合的重要性。
静心思考并获得新发现的复习才是“不亦说乎”的可以”为师“ 的复习。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0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0张PPT)

堪:能忍受。
语部分“回也”之前。
孔子赞扬颜回为理想,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 困顿也自得其乐的精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之:代词,它。 者:……的人。 好:喜爱,爱好。 乐:以……为乐。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 以学习为快乐 学习的三个层次:
知、好、乐。 运用了什么修辞? 顶真 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 实行?”孔子说:“还有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你 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 也同样问过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 呢?”孔子却答道:“当然应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 问题而答复不同,想不通,便去问孔子,孔子说:“冉求遇事 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 重。”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 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饭,这里是吃饭的意思。 疏食:粗粮。 水:冷水。 肱:胳膊。 于:对,对于。
这章讲仁德、道德修养,不义之 财不能取,提倡“安贫乐道”。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军队。 夺:改变。 匹夫:普通的人,男子汉。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 矢志不渝。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
其中矣。”
笃:坚定。 切:恳切。 近思:考虑最近发生的事。 仁:仁德。
这一章子夏提出博学、笃志、切问、 近思四项,都是理论联系实际、言行 一致的自我修养的方法。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3)方法技巧
解答“结合作者观点谈体会”这一类试题时,可在正确理解文 本的基础上,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然后在阐述自己的理解体会。 具体答题步骤为:①明确作者的观点。②阐述自己的理解体会。
11 《论语》十二章/ 真题演练
(中考真题)甲乙两文的主人公最终学有所成,你觉得关键在 于什么?请结合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1 《论语》十二章/
【乙】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近学堂。育常有 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亡失羊 豕,其主笞之。育将鬻己以偿,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代育 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 官至太傅。
(节选自《太平御览学部》)
11 《论语》十二章/
再见
Hale Waihona Puke 11 《论语》十二章/ 真题演练
(中考真题)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蛛与蚕 蛛语蚕曰:“尔饱食终日以至于老,口吐经纬,黄口灿然, 固之自裹。蚕妇操汝入于沸汤,抽为长丝,乃丧厥躯。然其巧也, 适以自杀,不亦愚乎!”蚕答蛛曰:“我固自杀。我所吐者,遂 为文章,天子衮龙,百宫绂绣,孰非我为?汝乃枵腹而营口,吐 经纬织成网罗,会伺其间,蚊虻蜂蝶之见过者无不杀之,而以自 饱。巧则巧矣,何其忍也!”蛛曰:“为人谋或为汝自谋,宁为 我!”噫,世之为蚕不为蛛者寡矣夫!
·
·
3.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11 《论语》十二章/
①“君子”,与“小人”相对,有两种意思:一是指地位高 的人;二是指人格高尚的人,即有才德的人。这里是第二种 意思。 ②“忠”指竭尽自己的心力,是与他人相处的原则,不仅指 臣对君,也包括其他人。“信”即“诚信”,对待所有人都 应如此。 ③“义”即“宜”,是行为的尺度。 ④“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指仁德,是道德的本体。仁义 相连,仁是发端,义是体现。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共34张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 (共34张PPT)

忠心,尽心
真诚,诚实
复习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 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 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
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有:同“又”。 立:站立,站得住,这里可理解为独立做事情的。 惑:迷惑,疑惑。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的解释是,能听得进不
《 论 语 》 十 二 章
一、情境导入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 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 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 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 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 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 四射,熠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 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 二则》。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 思,仁在其中矣。”
四、研读文本 疏通文意
也、也是
先生,指孔子 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yuè
1.子曰:“学 而 时习之,不 亦 说 乎 ?有
通“悦”,愉快 代指学习的内容
朋自远方来,不 亦 乐 乎?人不知而不 愠,
人家不了解(我)生气,发怒
不亦君 子 乎 ? ”
(《学而》)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 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内 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 把它列为“四书”(《孟子》、《中庸》、 《大学》、《论语》)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 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 治天下”。本文十二章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 是做人之道。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论语十二章》ppt课件
译文: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 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它为乐的 人。”
中矣子。曰不吃:义“而饭富粗疏且粮食贵,,饮于水冷我,水如曲浮肱云弯而。着枕”胳之膊,乐亦在其 8
介词,对,对于
合乎正义,指正当的手段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第五章中孔子认为“学”与“思”是什么关系?
孔子认为,读书学习时,“学”与“思”缺一不可。 “学”是“思”的基础,“思”要在“学”中进行, 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结合,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不 可偏废其一。
6.第六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塑造了颜回怎样的形象?
写孔子赞扬颜回吃着简单的饭食, 住在简陋的小巷,却能忍受贫困, 不改变自己的乐趣的品质。塑造 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同“又”,用于
立身,指能
整子数曰和:零“数吾之十间有五而志于学,有三所十成而就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
逾3 矩。
迷惑,疑惑 上天的意旨
(《为政》)
越过 法度
通常指能听得进 不同的意见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第三章主要强调人的思想境界会随着年龄的增长 而逐步提升,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学习和提高修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要经过漫长的 过程,要循序渐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脚踏实地, 一步一步提升自己。
4.第四章中“温故”和“知新”是并列关系吗?作者 强调了什么?
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 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得到新 的理解和体会,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 并非并列关系,“温故”是基础, “知新”是目的,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 考。因此,孔子在这里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4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4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孔子说:“懂得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学问为 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在其中了。用不 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读懂意思
9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读出感情
1子曰:“学而时习,不亦说?有朋远来,不亦乐?人不知,不愠,不亦 君子?” 3子曰:“吾十有五志于学,三十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 ,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知新,可以为师。”
《论语》教我们做人: 做有志气的人: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做贤明的人: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 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做快乐的人: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 贵,于我如浮云。 做热心交友的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做懂得珍惜的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做自我反省的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做君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示例2:我选择“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贤哉,回也。”送给身处逆境或生活条件不太好的人,这句话意思是: 一竹筐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困苦,颜 回却不改变他的快乐。多么高尚呀,颜回!在生活中,人们受到了困难、 挫折、打击等可能会心灰意冷,我要用这句话激励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 心态。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48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48张)语文七年级上册
方来,不是很愉快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君子”与“小人”相对,有二义:一指身份,即出身贵族;二指修 养,即有德行学问。孔子所说的“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 宋代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认为是引导初学者入“道德之门”,你如 何理解这三句话的含义?
孔子提倡的学习,不只是纯知识的书本学习,更重要的是“为人” 的学习。
尼 邑。孔子先祖为商王室后裔:孔子之父叔梁纥
山 ( hé)为鲁国陬邑(zōu yì)大夫,以勇力著
诞 圣
称。相传孔子出生前,其母曾到家乡附近的尼
丘祈祷求子,故取名为“丘”,字“仲尼”。

公元前532年,孔子20岁,为鲁国季氏
政 的委吏,为季氏管理仓原。他做事兢兢业业,
鲁 国
使得仓廪充盈、账目清楚。

设 国后政治上仍不受重用,于是每日在杏坛弹琴,与弟子删订文化
教 典籍。孔子也被誉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孔子回到鲁国后,作丘陵之歌,抒发感慨。儿子孔鲤、得意
山 弟子颜回的相继去世,令孔子悲恸不已。鲁哀公十六年(前479年),
而 孔子最亲密的弟子子路又在卫国去世,病重的孔子拄拐叹歌,不 逝 久溘然长逝,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滨。
➢ 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本章是孔子自述其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环境左右; 七十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 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道德修
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 序渐进。
介词,凭借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24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教育:首开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 类、因材施教,普及文化知识。 儒学:相传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文献: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 秋》,
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六书: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 秋》《乐经》。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4)人们常引用《〈论语〉十二章》中“ 三 人 行 , 必 有 我 师 焉 ”一句
表示应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 ● (5)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 (6)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提高学习效率的 句子是“ 逝 者 如 斯 夫 , 不 舍 昼 夜 ”。
命令。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五十岁知道上天的意旨是什么,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我就可以顺从 意愿,但也不会越过法度。”
理解课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做老师了。”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表转折。译为“却”“可是”或“但是” 表并列。译为“而且”“并且”
问题探究
《<论语>十二章》分别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
的句子。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品德修养
学习态度: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学习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学为乐,培养兴趣)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谦虚好学)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件(共5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3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 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 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 ①知:懂得,了解 • ②好:喜欢,爱好。 • ③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
和事业。一 说, 指仁德。
• ④乐: .....为快乐。
24
1.孔子认为学习的三重境界分别是什么?这三重境界的区别是什么?
2.“不舍昼夜”让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我们应该珍惜时间,珍惜年华,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31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 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 ①三军:军队的统称。 • ②夺:改变。 • ③匹夫:平民百姓。
32
1.孔子通过“三军”和“匹夫”的对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很多人一起的时候,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每个人擅长的都不一样,在别人 擅长的方面就可以做我的老师,
2.以人为师的正确做法是什么?
则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善处,我们要则善而从,学习他的优 点;见人之不善处,我们要反省自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当“义”与“富贵”发生矛盾时,应该如何抉择?
不亦说乎 吾十有五而至于学
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
yuè
通假:通用、借代。即用读音或 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 字。读的时候读“本字”的音。
yòu
如: “说”同“悦” “有”同“又”
7
正音
3.选一选,标红字正确的读音是哪一个?
吾日三省吾身
√ ①shěng ②xǐng
传不习乎
√①chuán ②zhuàn
25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新人教版七级语文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30张PPT)

新人教版七级语文上册第12课《〈论语〉十二章》课件(30张PPT)

4、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
人不知而不愠
.
5、我快步上前,伸出双臂,拥抱来自青岛的朋友,二千 多年前的孔夫子不是说过吗: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2021/7/25
31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 。21.8.2 421.8.2 4Tuesday, August 24, 2021
矩。
随心所欲
超过,越过 规矩
七十岁就随心所欲,(但是)不越过规矩。
子曰:温 故

知新,
温习 旧知识 表承接,就
孔子说:温习旧知识就
可 以 为师矣。
可以 凭借 成为
有新的体会,
可以凭借(这)成为老师了。
2021/7/25
13
孔子曰:学而不思 则 罔,
表转折,却 就 迷惑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 021年8 月24日 星期二 5时21 分8秒17 :21:082 4 August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下 午5时21 分8秒 下午5时 21分17 :21:082 1.8.24
2021/7/25
11
子曰:吾十有五 而 志于学,
2021/7/25
7
子曰:“学而 时 习
之,
并且 按时 温习 它 , 学 过 的 知
孔子说:学习并且 按时 温习
它识,
不亦

乎?
也 通“悦”,愉快 语气词,吗
不 也是
愉快
吗?
有朋
自 远方来,不 亦乐 乎?
志同道合的人 从
有志同道合的人 从 远方来, 不也是快乐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探究

第1句讲
学习方法

第2句讲
第3句讲
学习的乐趣 个人修养

第二章
分析文义

曾子曰:“吾
替 谋划
每天 我 名词作状语
多次
反省


省吾身:
转折
转折
为人 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 信
乎?
诚信

不习乎?”
传授的知识 动词作名词
分析文义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 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 家谋划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和朋友交 往是不是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 习了呢?”
分析文义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 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 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 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 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 一样。”

课文探究
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
第九章
分析文义
几个

在其中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课外拓展阅读
曾子杀彘(zhì )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 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之也。婴儿非有知也, 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 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 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韩非子》)

课文探究

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1、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 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课文探究
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 不是勉强去做。
第十章
分析文义


流逝

舍弃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分析文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 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课文探究

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 比喻 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 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温故而知新 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

词类活用
传不习乎 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

饭疏食饮水 饭:名词-动词,吃饭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名词-意动。以„„为快乐

一词多义
为: 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当、做

知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不亦乐乎 三省吾身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温故知新 博学笃志 切问近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择善而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醉翁之意不在酒
特殊句式
省略句: 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

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课文探究

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顶真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 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第八章

子曰:“饭
乐趣
吃饭 名词作动词
分析文义
粗粮 冷水 弯着胳膊 顺承
疏食饮水,曲肱
不正当手段

对于
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
我如浮云。”
顺承 跟从、学习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分析文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 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 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 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 己的缺点。”

课文探究

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 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 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

第十一章
分析文义
军队

普通人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也。”
分析文义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 也。”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 志气却不可改变。”

课文探究

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第十二章
分析文义
广泛

并列 坚守
恳切
并列
子夏曰:“博学 而
了解 懂得
一词多义
而 人不知而不愠 温故而知新 博学而笃志

转折 顺承 并列
其 仁在其中矣 其不善者而改之

它的 他人
判断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1)人不知而不愠 (2)为人谋而不忠乎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表转折)
(表转折) (表转折) (表承接)

孔子和弟子们
作品简介
《论语》与 《诗经》《尚书》《礼记》 《易经》《春秋》并称“五经” 《论语》与《孟子》《大学》《中庸》 并称“四书”.
论语 lún
愠 yùn wǎng

yuè wú dài
三省 xǐng
逾矩 yújǔ


罔 箪

dān


gōng 陬邑 Zōuyì
为人谋而不忠乎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逝者如斯夫

全文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①学习方法
②学习态度 ③修身做人
学以致用
1.复习的好处可以用 温故而知新 来表达 2.学习与思考应紧密结合,因为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3.别人总有自己学习的地方,孔子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学习上不应不懂装懂,而应 . 5.一个人总有被误解的时候,正确的态度应是 人不知而不愠 . 任重而道远 . 6.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可谓

课文探究
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
品德修养
第三章
分析文义
同“又”顺承

子曰:“吾十有五
顺承
迷惑, 疑惑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顺承 上天的意旨
顺承
立身,指 有所成就
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 天命,六十而耳
顺承 超过 法度
顺承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顺从意愿
矩。”
能听得进不 同的意见
分析文义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 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 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 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 意见,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 超出规矩。

古今异义
饭疏食饮水 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饭疏食饮水 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古今异义
匹夫不可夺志也 古:普通人 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

吾日三省吾身 古:多次 今:数词,三

词类活用
学而时习之 时:名词-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日:名词-状语,每日
仁德
笃志,切问
而近
思,仁在其中矣”
分析文义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 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 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 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

课文探究

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总结
文言文词语学习方法:
1、“单”变“双”: 学—— 学习 朋—— 朋友 温—— 温习 知—— 知道

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 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

第四章
分析文义

子曰:“温
旧的知识 温习,复习 形容词作名词
顺承

而知
新,
新的理解和体会 形容词作名词 可以 凭借
做,成为


为师矣。”
分析文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
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
分析文义
品质高尚

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能忍受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于学
乐。
贤哉,回也!”
分析文义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 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 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 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 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课文探究
本章谈学习方法
第五章
分析文义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转折
迷惑
转折
疑惑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殆。”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 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疑惑。”
课文探究
wèi yòu hào

第一章
《学而》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