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老照片

合集下载

“工人第一村”重起最炫工业风

“工人第一村”重起最炫工业风

“工人第一村”重起最炫工业风作者:王炳坤武江民来源:《时代邮刊·上半月》2022年第11期沈阳工人村曾是我国最大的产业工人聚居区。

这个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新中国“工人第一村”,见证了那个火红年代,也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后一度步入低谷的落寞。

▲ 20世纪50年代的沈阳工人村▲ 20世纪80年代的沈阳工人村电影院随着被誉为“东方鲁尔”的沈阳市铁西区近些年来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保护工业遗存,一批老厂房、老建筑、老地标在合理利用下获得新生,这个老工业城区增强了文化活力,提升了文化魅力,也让沉寂的工人村看到了奋起的希望。

▲ 沈阳工人村现貌▲ 沈陽工人村现貌工人村不是村,却是工人作家张瑞心中永远的“故乡”。

1959年出生,从牙牙学语到娶妻生子,张瑞人生大半的时光都在这里度过。

2021年,搬离工人村20余年后,他出版作品《圣地工人村》,以自己的人生刻度记录下工人村的起伏。

今年,张瑞又一次回到了工人村。

沈阳市铁西区重工南街以东,36栋有着苏式坡顶的红砖小楼呈围合状,院内绿草如茵,嘉树葱郁。

红楼之外,高楼大厦林立,车水马龙之间,工人村更显静谧。

行客匆匆,很少有人停下来了解这里曾经的辉煌。

新中国成立之初,沈阳市铁西区集中了500多家国有企业,是全国工业化最高的城区之一。

1952年,沈阳市在这里集中建设产业工人住宅区,到1957年建成占地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的5个苏式风格建筑群。

这里被命名为“工人村”,40余家大中型企业在这里设立了家属宿舍。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当冬日展露第一缕阳光,清脆的自行车铃声响起,年幼的张瑞趴在窗户上向外望,那些身穿厂服,裹着红围巾的人,呼着热气,在雪地里留下一串串车印。

当时,铁西区工业建设如火如荼。

张瑞回忆,工人们不辞辛苦,怀着一颗炽热的心想报答新生的共和国,工厂里的生产纪录月月被刷新,年年创新高。

在工人村,“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房屋设备,商店、电影院、照相馆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沈阳城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辽宁省的省会,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古都之一。

沈阳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世纪,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样的变迁。

最早的沈阳城始建于公元223年,当时被称为辽东郡,为东汉时期辽东的军事要塞。

随着历史的演变,沈阳逐渐成为辽宁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公元918年,辽朝建立,沈阳成为辽朝的首都,并改名为盛京。

在辽朝时期,盛京是北方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拥有宏伟的宫殿、寺庙和城墙。

辽朝的衰落和金朝的崛起导致了盛京的衰败。

金朝时期,沈阳被改名为中京,成为金朝的重要都城。

金朝在沈阳修建了宏伟的皇宫和城墙,使其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城市之一。

金朝的统治时间并不长久,1234年,蒙古帝国攻破中京,并将其改名为燕京。

蒙古帝国统治的时期,沈阳并没有恢复往日的辉煌。

明朝时期,沈阳重新发展起来。

明朝在沈阳修建了新的城墙,并将其改名为沈阳。

沈阳成为明朝的藩王之处,经济繁荣,商业活动兴盛。

明朝的衰落和满洲人的崛起再次影响了沈阳的命运。

清朝建立后,沈阳成为满洲人的重要城市。

清朝在沈阳修建了宏伟的宫殿和城墙,并将其作为“神圣的燕京”。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清朝皇帝先后在沈阳居住和举行重大的政治和军事活动。

清朝时期,沈阳被统治者大力发展,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

20世纪初,清朝的衰落以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导致了沈阳的动荡时期。

1905年,日本占领了沈阳,成立了伪满洲国。

在二战结束后,沈阳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重新恢复了其作为中国东北重要城市的地位。

自1950年代以来,沈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如今,沈阳已成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沈阳城的变迁历史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与荣辱,也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勇敢与智慧。

悠悠岁月,沈阳城依然矗立在东北大地,为我们讲述着历史的故事。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
沈阳是中国东北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沈阳的变迁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的王朝更替、战争与和平、繁荣与衰落。

在悠悠岁月中,沈阳城经历了许多风雨,却依然屹立在东北大地上,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沈阳最早出现在历史记载中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的齐国有丰城,也就是今天的沈阳地区。

那个时候,沈阳地区是属于齐国的,是一个具有战略重要地位的军事要地。

而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沈阳地区隶属于燕国。

在燕国的统治下,沈阳地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成为了燕国的一个重要城市。

随着时间的推移,沈阳地区成为了辽代的地盘。

在辽国的统治下,沈阳地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成为了当时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特别是在辽世宗慕容延针的统治下,沈阳地区达到了繁荣的巅峰,成为了当时东北地区的首府。

在清朝时期,沈阳地区成为了清朝的地盘。

在清朝的努力下,沈阳地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了中国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清朝的统治下,沈阳地区成为了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而且改造成了中国东北地区的现代化工业城市。

从此,沈阳地区成为了中国东北地区最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城市。

悠悠岁月,沈阳城经历了许多风雨,却依然屹立在东北大地上,成为了这片土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让我们共同期待沈阳城更加辉煌的明天!。

沈阳老照片21张

沈阳老照片21张

一组拍摄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沈阳照片1.1983年9月的中山广场。

那时,人们出门一般式乘坐无轨电车。

始建于1924年7月的有轨电车线路,到1974年被全部拆除。

解放后,有轨电车在沈阳发展的鼎盛时期,拥有7条线路,170辆车。

20多年过去了,广场的毛主席像依旧站立,而无轨电车却已成沈阳永远的过去,它们在1999年6月退出了沈阳的历史舞台。

2.80年代中期的沈阳火车站。

建于1899年,典型的“辰野”风格。

辰野是日本著名的建筑大师,是沈阳站的设计者。

日本东京站也是辰野的得意之作。

相同的是,两个车站在沐浴了百年风雨之后依旧在为乘客服务。

3.1983年9月,沈阳火车站的液压柴油内燃机车东方红3号。

4.沈阳车站一列火车的硬座车厢。

列车背后就是沈阳站的“辰野”风格建筑。

5.沈阳老北站,原名沈阳总站、辽宁总站。

1911年,张作霖联合了几位商人的资本兴建,于1930年竣工开通使用,此后成为沈阳铁路运输的枢纽。

因站前交通十分拥挤,建国后不久老北站即被列入改造规划中。

1988年6月25日,老北站正式停运。

6.自行车和电车都停下来,等横穿马路的蒸汽机车先过。

7.1985年的沈阳市中街,这是当时最为繁华的街道。

图中的仿欧式建筑为沈阳市东风百货商店,建成于1928年。

最早时的中街,两旁商铺都是平房,到了上个世纪20年代的时候,随着街上六大丝房之间激烈的商业竞争,这些老字号开始纷纷盖起了楼房,以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

2006年,因为将在中街新建现代化购物中心——恒隆中街广场,东风商场正门20多米高的墙面被切割成30余块,装箱保存。

待广场建好后,将被重新拼装,恢复原貌再见世人。

8.照片中东风百货大楼入口处悬挂着“各式西服大衣展销”的牌子,这里汇集了当时最流行时尚的服饰,备受女性顾客的青睐。

9.沈阳市车辆电讯批发批发站。

旁边墙上张贴着“一个孩子好”的招贴画,计划生育国策在这个国家也正如火如荼地推行。

10.1983年某家柜台前,争先恐后递出一块两块钱的市民和有些尴尬的售货员。

一张地图带你回到25年前的沈阳

一张地图带你回到25年前的沈阳

一张地图带你回到25年前的沈阳近日有粉丝留言说,希望看看沈阳老地图。

本人自小就对各类地图册有兴趣,大大小小的地图册的确是买了不少,可惜时隔多年,都已经找不到了。

我思索了一下,手头正好有前阵子在网上淘来的一张25年前的沈阳老地图。

那就一起来看看吧!(以下照片均可点击后,再双击放大)喏,就是这张:我们拿近了看一看,先看看全图吧:由于手机屏幕小,您可能看不太清。

没关系,咱放大了看。

先看看城西:再来看看城东:为了让更多的人能看懂,我做了一些标注,咱们来看看都有哪些变化:铁西区、于洪区和皇姑区(部分)看上图右下角,东北大学那会还叫东北工学院,到了1993年3月8日,复名为东北大学。

几个公园都还在,只是当年的于洪苗圃变成了现在的森林公园。

1992年的铁西大部分都是厂区,于洪大部分都是菜地和苗圃。

1992年的皇寺广场和新华广场,真的是转盘广场。

1992年没有“大二环”,更不知道什么叫三环四环。

丁香湖?那是2005年的事儿了。

1992年的丁香湖是条臭水沟,后经改造后建成丁香湖公园才大力开发。

对这份地图来说,丁香湖实在太远。

各种细小的街道就不必说了。

图上体现不出来。

皇姑区、东陵区、和平区和沈河区(部分)1992年还不存在奉天街和沈州路,这个我有印象。

但它俩到底是哪年全线通车的我是想不起来了,网上也没有结果。

有朋友知道可留言给我,感谢。

1992年的大西广场还在,在之前我发布的沈阳老照片中,能看到实际的大西广场。

1992年,方家栏地区还是一片田地和牛场,小时候还去偷过茄子吃。

其实现在的长青公园以东1992年的时候都是菜地,印象很深。

上图的文萃路的曲折是怎样变直溜的,不清楚。

1992年的故宫地区现在的故宫地区现在再翻到上面去看看这张老地图,看看现在的新地图,变化真是日新月异。

那时沈阳只有两座跨浑河桥:南京街的工农桥(2015年更名为南京桥)和青年大街的浑河桥。

而到了2017年,已有17座跨浑河桥。

哦对了,还有公共交通。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沈阳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其城市变迁历史悠久,见证了明清时期的盛世繁华,也经历了近代的沉沦和焕发。

历经风雨的沈阳城,承载着无数历史故事和文化记忆,是东北地区不可或缺的历史见证者。

今天,我们一起来追溯沈阳城的变迁历史,感受悠悠岁月的沧桑与辉煌。

一、盛世辉煌:明清时期的沈阳城明清时期,沈阳是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沈阳城也是当时的重要军事城市。

在这个时期,沈阳城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建和修缮,成为了东北的核心城市。

明代的沈阳城主要建筑有紫禁城、抚顺宫、盛京宫等,这些建筑庄严壮丽,展现出了当时的盛世风采。

而清朝时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期,沈阳城更是繁荣昌盛,成为了满洲王公贵族频繁活动的地方,城内建筑更是繁多,规模宏大。

沈阳城成为了东北地区的统治中心,呈现出了一派繁荣景象。

二、近代沉沦:沈阳城的动荡岁月近代,随着清王朝的衰落和国际局势的变化,沈阳城迎来了动荡的岁月。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割地赔款,沈阳城成为了外国列强的势力范围。

而后,议和会议签订了《北京条约》,更是将沈阳城割让给了俄罗斯。

沈阳城的屈辱历史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痛点,也是沈阳城变迁历史中的一个伤痕。

沈阳城在这一时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城内建筑毁于战火,文化遗产流失殆尽。

沈阳城的繁荣和辉煌一去不返,沉沦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小城。

三、焕发新生:改革开放以来的沈阳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沈阳城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城市规划的更新改造,使得沈阳城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

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让沈阳城重新焕发出了昔日的繁华景象。

建筑风格的多样化,城市规划的合理化,使得沈阳城成为了东北地区的现代化大都市。

沈阳城的文化底蕴也得到了重视,历史建筑的修复保护,文化景观的挖掘开发,使得沈阳城成为了历史文化名城。

沈阳城的变迁历史见证了城市的沧桑与辉煌,也展现了城市的复兴与蓬勃。

今天的沈阳城,已经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成为了东北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

侃侃而谈:老沈阳老照片,盛京往事,一去不返,全是美好回忆

侃侃而谈:老沈阳老照片,盛京往事,一去不返,全是美好回忆

侃侃而谈:老沈阳老照片,盛京往事,一去不返,全是美好回

沈阳别称盛京、奉天,是辽宁省省会、副省级市、沈阳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截至2018年,全市下辖10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31.6万人,城镇人口673.6万人,城镇化率81%,是东北唯一的特大城市。

沈阳是一个众所周知的文化名城,是满清文化的发祥中心.改革开放以来,沈阳每一年都在变化,近30年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今天我们用一组老照片,回忆一下老沈阳,老盛京往事,你还有多少回忆,请在下方留言。

沈阳老北站
老沈阳味精厂
沈阳老有轨电车
原五爱市场初期
原东北制药总厂
沈阳中街旧景
原和平区天津街北口
沈阳原铁西广场
原沈阳高速公路五里河入口
原大西菜行
原沈阳线材总厂
原沈阳桃仙机场
80年代初期东陵公园.
新北站建设初期
原大东区蔬菜批发市场
老中山广场
原沈阳第一喷泉
原沈阳夏宫,2009年 2月20日爆破拆除
原沈重铸造车间.
原五里河体育场,中国足球冲出世界的地方
原沈阳饭店
原沈阳北塔
80年代末期东塔地区鸟瞰
原沈阳北站东天桥
火炬大厦前身——原美术大厦
大东区城墙原址
老辽宁体育馆
原沈阳机床一厂
原南站地区
鹤立鸡群的中兴大厦
原皇寺庙会清帝像入驻前
原回民大厅
原惠工古玩市场
原沈阳故宫
昭陵古松
太原街旧景
中街旧景
原八王寺汽水厂
原沈阳蓄电池厂.
沈阳怪坡发现初期。

一组上世纪70、80、90年代沈阳老铁西区的照片(一)

一组上世纪70、80、90年代沈阳老铁西区的照片(一)

一组上世纪70、80、90年代沈阳老铁西区的照片(一)从小生在铁西,长在铁西,后来由于下乡、参加工作、结婚成家等原因,早在三十年前就搬离开了这个地区。

而且期间又经过两次搬家、两次东移,等于从这个城市的大西边搬到了大东边,市区直线距离就达20公里。

可我发现,我儿时和青春时期时的同学们,至今有相当一大部分还都居住生活在铁西区。

大家现在都退休了,老伙计们有时想往一起聚聚,往往还要经过路途上的一通折腾才能凑到一起。

对此,让我多少感到有些不便,好在网络还能拉进我们彼此间的距离。

说实话,我对铁西区还是很有感情的,因为这里毕竟保留着我相当多的儿时与年轻时的记忆。

自从二十年前开始接触网络以来,没少将网上看到的一些有关铁西区的老照片,并且做以收藏,其实要说这些老照片也不是很老,都是我们这茬人年轻时上世纪70、80、90年代的一些照片。

因为那个年月还没有数码技术,人们用的还都是价格不菲的胶卷胶片相机,也很少有人会用胶片去记录一些看似平常的街头景物与人物。

所以那时的一些街景市井照片很少见,这些年来,被人们上传到网上的一些老照片也就彰显珍贵了。

也算是应某些老同学的要求,我将陆续把自己收藏的这些铁西区老照片通过博客公布出来。

今天,就将第一部分展示在这里,与各位网友及铁西的老同学们分享: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铁西建设大路卫工街与保工街路北的俯瞰照片。

当时的沈阳拖拉机厂与红旗农具厂还都在。

现在这个地方应该是一个叫做宏伟名都的商业住宅区。

1990年的卫工明渠改造之后的俯瞰照片。

照片的位置疑似六马路、七马路、八马路。

这张卫工明渠的照片距离现在比前两张要近,拍摄于九十年代后期,当时的卫工街西侧的房地产业刚刚兴起。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铁西区北二马路工厂区一带,当时的工厂还没有转制,整个工厂区上空还笼罩一片尘埃中。

当年铁西区的工业污染也是很严重的,有人说过去沈阳没有城市污染,那是不对的。

应该说铁西重工业区对整个沈阳市的城市污染要远比现在严重得多。

九十年代初沈阳老照片(5)——沈阳北市百货大楼

九十年代初沈阳老照片(5)——沈阳北市百货大楼

九十年代初沈阳老照片(5)——沈阳北市百货大楼这是拍摄于1990年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北市一街7号的沈阳北市百货商店的照片。

北市百货商店创建于1952年,原来是一个平层卖场。

1984年重新在原地建成这座总体五层的建筑。

当年的沈阳联营公司(后来的欧亚联营)还没有建成,所以这座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营业面积6600平方米的零售企业,一度也曾经算是沈阳最大的百货商店了。

大约是在1988年之后,在一位冉姓经理的建议下将它改成了沈阳北市百货大楼的名字。

当时的员工820人,分设16个商品部,经营商品1.5万种,日客流量2万人次,年销售额8900万元,利税总额490万元。

别小看这些数字指标,在那个年代也应该算是不错的。

这是2013年拍摄的北市百货大楼照片,此时原来的沈阳北市百货大楼已经2007年完成转制,改由“二鬼子”韩国人在此经营,取名成宝百货。

但是经营效果并不见好。

可以看到这个装修改造后的楼面玻璃幕墙上还有沈阳北市百货大楼的字样。

路对面的北市场老建筑已经扒掉,临时摆放了很多卖货的档口。

这张照片也是2013年6月份拍摄的,主楼上北市两个字已经放倒,玻璃幕墙上装饰上了韩国字,应该是成宝百货的意思吧。

路对面的辽宁青年剧场建筑还在。

原北市百货东侧已经起来了高层商业地产项目。

这是2016年6月拍摄的原北市百货大楼北侧的照片,原来沈阳北市百货大楼的字样已经拿掉。

对面已经被房地产商开发建起了高层建筑。

这张照片也是2016年在北市百货南侧拍摄的,同年4月,这里的主楼已经改成一个“古玩城”,与三年前的店面相比较,很多店面还保持着原来的经营项目。

路对面的辽宁青年剧场仍然存在,楼东面的高层建筑已经竣工住人了。

北市百货无论是叫它商店、商场、大楼,它都是沈阳老北市场商圈的中心。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曾经出过很有影响力的劳动模范人物和优秀营业员,说实话,在那个商品十分匮乏的年代里,这些活跃在商业一线的优秀人物他们工作做得的确很不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事实,但是也不可否认,那个年月沈阳市百货公司、第一商业局的宣传部门搞假大空的风气十分盛行,所以也不排除一些先进人物的事迹是那些搞宣传玩弄文字游戏的人,生楞“拔高”弄出来的,所谓北市百货是“劳模的摇篮”一说就言过其实啦。

九十年代初沈阳老照片(6)——沈阳北行市场

九十年代初沈阳老照片(6)——沈阳北行市场

九十年代初沈阳老照片(6)——沈阳北行市场
这是一张1991年年初拍摄的位于沈阳市皇姑区商业中心的北行农贸市场正门照片。

照片上的可以看到当时来这里购物的人很多,门前停放的自行车是有人收存车费的。

北行市场的形成距离上世纪九十年代已经有50年的历史。

那时这个市场是呈“十”字形布局西邻长江街,北接宁山路,南抵黄河大街,东邻沈阳新北客站,占地1万平方米。

1990年落成的五层商场大楼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

设有7000个货位档口,经营服装、鞋帽、布匹、儿童玩具、农副、粮油1万多个品种,当时的日客流量10万人次,年成交额9000万元。

再看看1981年北行市场的大厅门前,那时农村经济改革已经开始,农副产品允许进城出售,北行市场与其他市场一样也都显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这样的市场尽管盖起了大棚,但终究也还是属于马路市场。

这是后来建的北行农贸市场大厅,它是自2000年6月1日起正式投入使用的,除地下一层闲置外,地上一层和二层均为北行农贸市场,三至八层为北京华联超市。

北行农贸市场大厅在正式投入使用十多年后,建筑物中不少地方的楼板、承重梁和承重柱都处在被盐水浸泡的状态里,部分严重位置的楼体已经出现了钢筋锈蚀和混凝土开裂的现象。

此外,市场内的消防设施和输电线路已经老化,经消防检查,确认其存在重大的火灾隐患。

2012年7月北京华联宣告停止营业。

至此2013年1月初沈阳老北行农贸市场正式停用。

大厅里绝大多数业户都已经搬迁至皇姑区明廉路8号的塔湾北行农贸市场。

2013年原北行农贸市场封闭停用后的门前。

2016年9月的原北行农贸市场门前
2016年9月的原北行农贸市场门前。

老照片里那些已经消失的沈阳历史建筑

老照片里那些已经消失的沈阳历史建筑

老照片里那些已经消失的沈阳历史建筑....................................................................................................................... ............................................................................................................................ ....岁月无情,吞噬掉许多令人怀念的精美建筑与城市景观;人有情,用古老的照相机捕捉和记录下款款建筑倩影和历史足迹。

这里展示的正是那些今已不存的老沈阳城市与建筑图景。

”城墙城门八座城门与四座角楼均为歇山式围廊式建筑,城门外有瓮城,每座城门都有门额,城门朝外的门额为满文,朝里的门额为汉文。

清朝各时期康熙二十一年、三十二年、五十四年、乾隆四年、十八年、二十八年、三十七年、四十一年、四十三年多次重修沈阳城。

使得沈阳城更加宏伟壮观,清朝末年由于国力衰退内忧外患,清政府无力修缮沈阳城,沈阳城各城门角楼先后废弃,解放后由于城市建设改造,陆续拆除八门及部分城墙,现仅存沈阳城西北角城墙遗址,现为沈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城内全景,1905年这几帧照片均拍摄于1905年,清朝光绪皇帝在位的第三十一年,内忧外患。

这一年里,在这座古老的城池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盛京将军行署光绪末年,将军衙门改称将军行署,并移至故宫南面金银库胡同。

新的将军行署为近代洋风式建筑,大门庄重而气派,正面三间,中间略宽,有拱形门洞,山花高耸,使用了中西合璧式的繁复装饰,具有浓郁的欧洲巴洛克风格。

同时,为了显示将军府的独特地位,在胡同的东西路口处,修建了两座气派的雕花牌楼,分别是东、西辕门,其样式做法均模仿今沈阳故宫的文德坊、武功坊牌楼,只不过规模稍逊。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沈阳城,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座古老城市,也是辽宁省的省会,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沈阳城的发展历程中,曾经经历过多次变迁和沧桑,留下了独特的历史痕迹。

通过追溯沈阳城的变迁历史,我们可以窥见这座城市的传奇故事,感受岁月的沧桑变化。

古代沈阳城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军事据点,有着悠久的军事历史。

在春秋战国时期,沈阳地区属于东夷地区,居民以渔猎为生,生活在一个原始社会阶段。

直到三国时期,这里才有了定居的农耕人群,渐渐形成了一个小型聚落。

而真正开启沈阳城的历史,要追溯到辽代。

辽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唯一的北方民族政权。

辽国的建立者为耶律阿保机,而沈阳则成为了辽国的重要都城。

当时的沈阳城以其坚固的城墙和繁华的城市建设而闻名于世。

对于辽代沈阳城的变迁历史,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辽陈国公宫。

这座宫殿是辽代的皇宫,规模宏大,建筑形式独特,所耗资材巨大。

辽陈国公宫的存在,不仅成为了辽代的城市地标,更是代表了辽代沈阳城的繁荣和兴盛。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战乱的频繁,辽代的繁荣时期也很快结束了。

金国灭辽后,沈阳城遭到了一系列的摧毁和重建,辽陈国公宫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金代的沈阳城,虽然也曾重现了一些繁荣的景象,但城市发展的势头已不如辽代的时候。

直到元代,沈阳城才有了新的发展机遇。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较为特殊的时期,是蒙古族政权进入中国历史舞台的时期,也是统一全国的时期。

元代的沈阳城,开始了一次新的发展。

当时的沈阳城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建设,城市规模有所扩大,城市格局也日臻完善。

在元代的沈阳城内,不仅有了完善的城市建设,还建成了许多重要的宫殿和寺庙。

尤其是建成的沈阳宫,是元代沈阳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成为了当时中国东北地区的政治中心。

元代的繁荣时期并未能够持续太久,明代的到来给沈阳城带来了新的变化。

明代的沈阳城,经历了一次严重的摧毁和改造,城市规模和城市格局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沈阳是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历史上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城市面貌也在不断变化,到了今天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

本文将追溯沈阳城的变迁历史,体现出沈阳城市建设的发展历程。

辽代沈阳城沈阳曾是辽代的都城,当时的沈阳城内有宫殿、城墙、街道、商铺和民居等建筑。

城墙建筑采用条石垒筑,城墙高度达15米以上,同时还有护城河。

这些建筑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也为沈阳的城市建设打下了基础。

随着辽朝的灭亡,金朝统治下的沈阳城也有大规模的改建。

所有的城垣、马道、花坛、碑刻都进行了整修,城堡更是全面改造。

金代在城墙周围新修了一道高大的围墙,将宫城和外城分开,整个沈阳城因此变得更加豪华壮观。

明朝从元朝手中收回沈阳后,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兴建。

他们将城墙改造成了磚制城墙,并增加了城门和城楼。

同时,老百姓在城内居住也有了改善,房屋的设计也更加合理,城市的呈都更加完整。

清朝统治下,沈阳又有了大规模的重建。

太和殿、养心殿、穿花楼等建筑陆续建成。

同时,清朝还新建了许多街道、街角塔楼、商铺等,扩大了市区的范围。

这些建筑至今仍然是沈阳城的重要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

民国时期沈阳城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执掌大权。

他们加强了沈阳的城市建设,城市建筑商铺遍地开花。

许多西式楼宇和大型市场建筑如韶光百货、中兴商厦在此时兴建。

同时,打造了中国第一家现代化公园——“北陵公园”,也为沈阳市民带来了许多的便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沈阳开始进入了现代化的建设阶段。

许多高层建筑、大型广场、交通枢纽如沈阳站等建设者一间间完成。

同时,生态修复也开始进入了沈阳的城市建设中,许多公园、保护区和绿地的建设,完善了沈阳的生态环境。

结语沈阳城的变迁历程跨越了数百年的时光,见证了沈阳的发展和进步。

今天的沈阳城尽管面貌不同于古代的城市,但它的变革和进步体现了人民的努力和追求。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沈阳还将更加灿烂、包容和充满活力。

【珍藏记忆】沈阳五零后的回顾1949-1978——农业篇(1)

【珍藏记忆】沈阳五零后的回顾1949-1978——农业篇(1)

【珍藏记忆】沈阳五零后的回顾1949-1978——农业篇(1)1960年——1978年的沈阳农村1960年法库县包家屯人民公社三合成水库工地上干活的农村社员1960年沈阳水泵厂支援农业宣传队在演出节目1960年春节,沈阳市郊区五三人民公社社员刘乃庚家在写春联。

1960年辽中县的社员们在为春耕增加畜力1961年辽中县老达坊人民公社东屯生产大队第四小队社员在倒粪送粪。

1965年沈阳市西郊彰驿站的公社社员们在欢迎沈阳钢厂工人和他们一起欢度春节1967年沈阳市东升人民公社东升生产大队的社员们在挖河泥1968年沈阳市东风区(东陵区)农机站浑河分站职工和解放军一起检修拖拉机1974年沈阳市郊农村干部社员在进行农田水利建设1975年12月23日在辉山与棋盘山之间动工修建拦河大坝,兴建棋盘山水库。

1997年8月20日竣工。

水库东西长3.63公里,南北宽1.5公里,水库面积5.04平方公里。

正常蓄水量3000万立方米,库区平均水深6米以上。

是沈阳市最大的以防洪为主的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

1976年沈阳市新民县太阳升公社党委书记王显忠在农田基本建设工地上向群众宣讲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1977年辽宁省农业学大寨会议会场(辽宁体育馆)1977年辽宁省农业学大寨会议上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曾绍山讲话。

1977年辽宁省农业学大寨会议上省委第二书记,省革委会第一副主任任仲夷讲话。

1977年辽宁省农业学大寨会议上,向17个农业学大寨先进县旗(区)颁发奖状锦旗,618个农业学大寨的先进社场镇及水利科研单位颁发奖状。

建于1975年的沈阳市东陵区五三人民公社南塔大队的机械化养鸡场1975年辽中县牛心坨公社西房身大队社员在修水利工程1978年辽中县潘家堡公社的社办工厂,当时沈阳黎明机械厂是该厂的协作单位,工厂使用的49台主要生产设备,大部分都是黎明机械厂支援的。

1978年沈阳黎明机械厂的工人师傅下乡为农民修理农业机械1978年沈阳工厂的工人师傅根据农村当地需要生产的机滚船、深松铧、水田轮和水田除草机等农机具,有力地推动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这是70年代的辽宁沈阳,带你去看一个不一样的“奉天”

这是70年代的辽宁沈阳,带你去看一个不一样的“奉天”

这是70年代的辽宁沈阳,带你去看一个不一样的“奉天”
这里有一套70年代的辽宁省沈阳市的旧相片,我们可以透过这些旧的相片,了解沈阳的面貌,领略沈阳的不同。

图为辽宁博物馆1970年代。

在沈阳,没有人不认识这个地方,这个建筑曾经在辽宁省的旧粮票上出现过。

这是1970年代沈阳的一座城市的街道。

这里有几个人认识这里曾经是哪里?曾经的红色和白色的大巴车,在老沈阳人的印象中,就是这样的。

那时候,道路上的小轿车寥寥无几,而在那个时候,自行车还是沈阳居民的主要交通方式。

图为70年代儿童在南湖公园玩耍。

这里曾经是沈阳的孩子们最喜欢的游乐场,但每次来都不能尽兴,因为这是沈阳人的童年回忆。

图为沈阳万泉公园里的游客们在1970年代划船。

蓝天,白云,树木,杨柳,在清澈的湖水中嬉笑划桨。

看着这一幕,人们情不自禁地哼起了《让我们荡起双桨》。

图为沈阳八马路70年代的街景,许多沈阳人都会记住这两个罐子。

这就是那个年代的天然气贮存器。

以前这里没有太多的高楼大厦,这两个大罐子就是附近的一个很大的建筑物。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沈阳城是中国历史上一座极为重要的城市,其变迁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沈阳城经历了多次的兴衰和变迁,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沧桑与辉煌。

沈阳城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这里是燕国的都城。

燕国是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国家,以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发达的经济而闻名。

燕国在公元前222年被秦国所灭,沈阳城也被废弃。

自此,沈阳城进入了长达千年的荒凉时期。

直到公元938年,辽国建立后,沈阳城成为了辽国的京畿,辽国在这里修建了许多重要的宫殿和城墙,使沈阳城重新恢复了繁荣。

辽国的灭亡后,金国建立,沈阳城成为金国的京畿。

金国是一个强大的军事王朝,沈阳城成为了金国统治东北地区的中心。

金国的统治者重视沈阳城的发展,修建了一系列重要的宫殿和城市设施,使得沈阳城再次成为了繁华的都市。

金国也在一百多年后灭亡了。

明朝建立后,沈阳成为了明朝的京畿,修建了著名的盛京城。

明朝时期,沈阳城进一步发展壮大,成为了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著名的瀛洲湖、蜂山、四塔等建筑物的修建,使得沈阳城更加美丽壮观。

明朝灭亡后,清朝建立,沈阳城的地位再次发生了变化。

清朝在沈阳修建了重要的宫殿和城墙,将沈阳作为自己的京师,并在此建立了满洲的政治文化中心。

沈阳城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成为了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军事和政治中心。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沈阳城也开始经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改造。

在20世纪的上半叶,沈阳城成为了中国东北地区的工业中心,许多重要的工厂和工业基地在这里兴起。

沈阳城也面临了一系列的战争和变革,包括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解放战争。

沈阳城曾多次被占领和破坏,但它始终保留着其作为东北重要城市的地位。

改革开放以后,沈阳城经历了更快的发展。

许多新的建筑物和城市设施相继兴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沈阳城也成为了中国东北地区的文化中心,许多文化机构和文艺团体在这里发展壮大。

如今的沈阳城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高楼大厦林立,街道宽阔整洁。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沈阳,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辽宁省的省会。

作为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沈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本文将追溯沈阳城的变迁历史,带你一起穿越时空,领略悠悠岁月。

沈阳最早的文明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但直到公元前300年左右,当时的沈阳才开始形成规模较大的城市。

公元前237年,越国在此设立都城,为今天的东陵。

之后,沈阳先后成为辽东郡、平州、盛京等行政中心。

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是明朝和清朝的交替。

明朝末年的战乱导致沈阳城几经更替。

在1644年,清朝建立,沈阳成为东北地区的重要政治和军事中心。

清朝初期,康熙皇帝多次驻扎在沈阳,并将其修缮扩建,使之成为一个宏伟的皇家城市。

康熙皇帝的孙子雍正皇帝在位期间,沈阳因为其政治地位的下降而逐渐衰落。

在乾隆皇帝的治理下,沈阳复兴了起来。

乾隆皇帝经常在盛京办公,他下旨修缮盛京的城墙,改善城市的交通和治安。

这些举措使盛京成为一个宜居的、繁荣的都市。

19世纪末,中国爆发了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清朝政府的衰落导致沈阳城再度遭受战乱和外部侵略。

1894年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沈阳城成为日军攻占的目标。

战后,沈阳被割让给日本,成为其驻华盛京的重要城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沈阳重新归还给中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建国后,中国政府为了恢复和发展沈阳城的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重建和建设工作。

沈阳宽阔的道路、现代化的建筑以及完善的城市设施使其成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时至今日,沈阳已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地域风情。

沈阳的古城墙、古建筑、皇家园林等历史遗迹吸引着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

沈阳还是中国东北地区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心,拥有众多的企事业单位和高等教育机构。

在悠悠的岁月中,沈阳经历了繁荣与衰落、战乱与重建,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巨变。

沈阳的变迁历史让我们明白,一座城市的兴衰与人们的奋斗、智慧和努力是分不开的。

沈阳旧景重现——1993年沈阳中街与正阳街西北街口的商业

沈阳旧景重现——1993年沈阳中街与正阳街西北街口的商业

沈阳旧景重现——1993年沈阳中街与正阳街西北街口的商业
这是一张上世纪1993年1月份,在沈阳市中街商业街与正阳街交口处,面对西北角拍摄的一张照片。

照片上还可以看到真维斯休闲装专卖店、金夫人婚纱影楼、汎亚商厦的店面及牌匾,当年的荟华楼还处在在建工程阶段,再往前看还可以看到太阳广场(现在的中街.九龙港)的建筑。

因为刚刚下完雪,路面的车辆行人都是在雪地上行走。

车身绿色与白色相间的环路无轨电车行驶在雪地路面上。

可以感觉出来当时机动车辆还不多。

那个年代沈阳正处在商业地产刚刚开始起步阶段。

照片上的这个地段虽然已经不属于中街步行街正街,而是西中街,可它当时的一些中小商家生意还是满红火的。

这是2016年在前一张照片同一位置拍摄的目前街景现状,荟华楼金店与旅馆还都在经营,二十多年来从来就没有好过的太阳广场,已几经易主,现在改成叫中街.九龙港还在苟延残喘。

而以前的真维斯休闲装专卖店、金夫人婚纱影楼、汎亚商厦早已经被眼前这个瞅着奇形怪状的久光百货建筑取代了,而这个久光百货三年前进驻沈阳后没开几个月就关张歇业了。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

悠悠岁月:追溯沈阳城变迁历史悠悠岁月,沈阳城既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村庄,也是一座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城市。

沈阳城的追溯可以追溯到公元三国时期,当时这里是辽东地区的一个小部落。

随着时间的推移,沈阳城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变迁历史。

在公元四世纪,沈阳城开始成为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

当时,北方游牧民族威胁了中原王朝的安全,所以沈阳城成为了抵御外敌的屏障。

数百年的战乱使得沈阳城屡次易主,它先后被辽东王朝、金朝、元朝和明朝所统治。

特别是明朝时期,沈阳城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成为了辽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明朝的衰落和满洲人的崛起,使得沈阳城再次陷入了动荡。

在明朝灭亡后,清朝建立了辽东省,沈阳城成为了该省省会。

康熙皇帝受到了沈阳城壮丽的城墙和繁华的景象的吸引,他决定将帝国的政治中心从北京迁移到了沈阳城,这使得沈阳城成为了清朝的都城。

康熙皇帝在沈阳城修建了一座宏伟的宫殿——沈阳故宫,并将其改名为盛京,意为“繁荣兴盛的京城”。

沈阳城的繁荣并没有持续多久。

在清朝后期,沈阳城再次受到了外敌的入侵。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人占领了沈阳城,并将其改名为沈埠。

随后,日本人也对沈阳城进行了占领,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统治和殖民行为。

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后,沈阳城才重新回到中国的怀抱。

现在的沈阳城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

宽阔的街道、高楼大厦和繁华的商业区构成了沈阳城的城市风貌。

沈阳城依然保留着很多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产,如沈阳故宫、南塔寺和北陵等等。

这些文化遗产见证了沈阳城的历史变迁,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探寻。

悠悠岁月,沈阳城见证了一个个王朝的更迭,又经历了战争和殖民统治的苦难。

沈阳城依然屹立不倒,经历了繁荣和曲折,成为了辽宁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沈阳城的变迁历史不仅是一座城市的故事,更是中国历史变迁的缩影。

在悠悠岁月的长河中,沈阳城的光辉历史将永远流传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阳老照片:“市街全图”描述沈阳百年公园[图] 2006-03-28 14:03:56东北新闻网
·多尔衮后人开饭店以皇太极等为菜命名(组图)·沈阳出租车酝酿调价市民反应:涨一元还能接受·沈城出租车两套提价方案亮相的哥担心吓跑乘客·沈阳国企“贪官”拒绝说出诈骗700多万给了谁·上海师奶级名人 56岁沉香姐姐把事情搞大了(图)·沈城出现今春以来最为严重沙尘天气气温降6℃·沈阳一市民用“炸弹”诈超市被判有期徒刑一年·辽宁去年气象灾害造成69人死亡经济损失百亿元
“万泉河畔引清流,白舫兰舆作
冶游。

六月莲花三月柳,醉人风月似
杭州。

”这是清末被誉为“辽东三才
子”之一的刘春烺的诗句,吟颂的是
“沈阳八景”之一的“万泉垂钓”。

鲜为人知的是,今年是诗中描绘的万
泉公园建成的第100周年,而100年
前的万泉公园,是沈阳历史上的第一
座向游人开放的公共园林。

万泉公园建于1906年,奉天公
园则建于1907年。

这是沈阳出现的
供市民游览的最早的两个公园。

一张出版于1927年的“市街全图”,对奉天公园做了清晰的描述。

诗样语言记载繁华景象
据著名收藏家詹洪阁介绍,1906年,由士绅沈氏出资,在小河沿一带疏通河道,平整道路,种植花木,修筑水亭、茶榭和酒肆,沈阳第一座公园正式建成并开放。

万泉公园建成的第二年,所有权便转给了天水氏,天水氏很快转给赵氏,而赵氏则于1913年又将产权转给了东三省官银号。

在此期间,公园内逐年整修园路,更新游船,设置长椅,还辟建小花园培育奇花异草,饲养观赏鱼类。

“万泉莲舟”逐渐成为沈阳的著名景观,据《沈阳县志》记载:“每当炎官施令之际,火伞高张,凉台乍起,友人云集,商贩鹜趋。

香尘与龙鹢齐飞,人面共芙蕖一色。

昔日丘壑游钓之乡,遂一变而为罗绮管弦之薮。

虽秦淮胭脂水,西湖销金锅,殆无以过之。


解放初只剩下一只黑熊
万泉公园的正式命名是在1932年,之前于1918年曾命名也园。

收藏家李大庆藏有一张摄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老照片,拍摄的是万泉公园的正门。

所谓正门其实是由木材打造而成,显得有些简单和单薄,上书三个大字:万泉园。

从画面上看,虽然公园里的树木不算高大,但还算郁郁葱葱。

万泉公园
1946年以后,国民党占据沈阳的那段时间,万泉公园遭到很大破坏,园内树木被砍伐,设施被毁坏,曾经在公园里饲养的大量观赏动物也几乎死亡殆尽。

据有关资料记载,到沈阳解放时,只剩下一只黑熊,而且已经战立不稳,濒临死亡。

徐世昌为奉天公园写对联
沈阳的园林绿化建设始于明代,当时已经出现私人宅院,清代又出现了以出售花卉为主的私人花园。

东陵和北陵的建设,使沈阳的园林建设更有规模,但是,供普通老百姓游玩的公共园林建设,却始于万泉公园和奉天公园。

奉天公园
奉天公园建于1907年,由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创办,徐世昌特意手书对联:地居欧亚之冲,问当代名家几人;经过亭外山川,如绘考沿疆形胜。

最初的公园,游人是免费进入的。

在一张清末的奉天公园的图片上,能够清晰看到,
奉天公园大门两侧各有四个大字,右侧写的是“奉天公园”,左侧则写的是“随便游览”。

不过,记者观看到的公园的照片上,游人却都不是很多,看来市民当时对公园这个新生事物的认识还不够,而那时候生存艰难,大概也削减了人们观赏的兴趣。

“市街全图”中的形象描述
在收藏家詹洪阁家中,记者见到一张出版于1927年的奉天省城市街全图,地图上特意把奉天公园标出,并在地图一角撰文加以介绍。

这是如今我们能够见到的对奉天公园十分珍贵的记录。

文中写道:“在小西门外,面积3547方丈,东西长方形,四周围以短墙,在四个入口开建小亭一座。

春夏之交,红衫短袖,联手摩肩,络绎不绝。

雪亭在东,上覆芦草;西为鹿园,呦呦有声;南有小池,蓄鱼数百,池上有亭,曰澄心,可供游客小憩;其北翼然峙立据一园之胜者,揽辔亭也。


北陵公园
北陵松林
老照片里的“中山公园”
沈阳另有一些较早的公园,则为日本人所建,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中山公园,当时名叫千代田公园。

日俄战争后,日本攫取了南满铁路经管权,改“铁道用地”为“奉天满铁附属地”。

1919年,日本人在附属地内规划了一个东西长530米,南北宽385米,面积20多万平方米的公园预定地,先建苗圃,1924年制定了公园建设规划,分为游览、运动、安静、儿童游乐和动物等区,到1926年建成。

中山公园当时称“千代田公园”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千代田公园”限制中国人入园。

李大庆收藏的一些照片上,清晰记载下了这段历史。

照片上在公园里游览的都是日本人,他们携家带口在中国土地上的公园里游逛,而中国人却不得入内,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段屈辱的历史。

记者庞铁明
(本组照片均由王林翻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