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岳麓版历史必修三学案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doc

合集下载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优秀课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优秀课件
每个国家中的国家,而且是一个“超国家”。它是一个统一而又 东正教(东派) 天主教(西派) 遍及各国的机构,它的管辖权越过所有种族、民族、语言的分界 线而通行无阻。 16世纪第二次分裂 天主教
13世纪,天主教势力达到极盛时期;
4世纪被罗马定为国教;5世纪~11世纪,大量传播阶段;
---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路德派 加尔文派 新 教 英国国教派
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加尔文----变革时代的建造者
加尔文,法国宗教改革家,基督教新教加尔文宗教的创始人。 1536年,加尔文出版了《基督教原理》一书,全面阐述了加尔文的 改革派神学思想。
A.马丁· 路德改革--灵魂的挣扎与出路
b.影响
材料一 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在德意志各地引起极大反响, 迅速得到广泛传播,不少宗教团体陆续接受了路德新的宗教思想。 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也掀起了反对罗马教廷的风潮,推动了广大下 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1524-1526年,德国爆发了闵采尔领导的农 民起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
材料三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 材料四 中世纪西欧的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都是天主 政治: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教徒,只有占人口极少数的犹太人除外。因此每个人从生到 经济:西欧最大封建主 死都和天主教会发生密切关系,思想和行动都受教会的监督 思想:垄断意识形态 和支配。 ——吴于廑等《世界史· 近代史编》 社会生活:从生到死,影响无处不在
推动了下层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材料二 马丁· 路德首先确立了与罗马教廷说教不完全相同的基督 教派,严重冲击了罗马教廷的神权统治。基督教世界出现了分裂, 冲击了罗马教廷的神权统治 出现了更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资产阶级利益要求的新教。马 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 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还为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 道路。发生在德国的这场改革很快波及了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 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先后创立,形成了基督教三大新教教派。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学案(4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学案(4页)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学案)一、【学习目标】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学习重点:知道并理解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主要思想学习难点:理解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把握宗教改革的背景和影响。

二、【课前预习】(一)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1. 背景:(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2)政治上:民族国家出现,王权不断加强(3)思想上:的推动作用(阅读课文第一段)(4)天主教会的(阅读课文第一段小字和第二幅图片)教会对四分五裂的德意志的压榨最为严重。

(5)直接原因:1517年,罗马教皇利奥十世兜售。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必须熟记)(1)标志:1517年,张贴《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即《》),揭开改革序幕。

(2)核心思想:强调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才能得救。

意义: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和灵魂得救的,具有人文主义色彩。

3.宗教改革的实质:4.结果:改革后的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二、独树一帜的加尔文1.背景:受德国宗教改革的影响加尔文改革地点:瑞士的______________2.理论基础:1536年加尔文出版《》,主张,反对,否定统治人民的权力。

3.宗教观的核心是:(★必须熟记)(1)含义:加尔文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与荣辱,都是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2)积极作用①否定对的盲从,也否定的特权,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

②他的学说为作辩护。

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

③加尔文的学说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三、欧洲宗教改革的意义:欧洲宗教改革家用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为西欧社会的、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二必修3学案:第13课_挑战教皇的权威_word版有答案

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二必修3学案:第13课_挑战教皇的权威_word版有答案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一、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1.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原因(1)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

(2)文艺复兴运动及近代自然科学的推动作用。

(3)罗马教会的精神禁锢和腐败。

(4)教会对四分五裂的德意志的压榨。

(5)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兜售赎罪券。

2.宗教改革的实质是16世纪西欧各国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和思想改革运动,其实质是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3.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标志:1517年贴出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2)改革主张:强调“因信称义”。

主张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这一思想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3)影响:拉开了德意志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改革后创立的新教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二、独树一帜的加尔文1.背景:德国宗教改革运动风靡全欧,许多国家先后接受新教。

2.著作:1536年,加尔文出版《基督教原理》一书。

3.主张(1)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2)提出先定论,即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先定论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否定对教皇的盲从、否定封建主的特权,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

4.意义(1)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

(2)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5.对欧洲宗教改革的评价欧洲宗教改革家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推动了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为人类不断认识自己的历史写下了发人深省的一页。

[轻巧识记] 挑战教皇权威[易错提醒]“因行称义”、“因信称义”和“信仰得救”“因行称义”、“因信称义”和“信仰得救”这三种主张是基督教不同教派的主张,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

(1)“因行称义”的本质是为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3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3页)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一、课程标准: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主要思想,分析他们思想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材料展示,学生从中认识和体会中世纪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腐化。

(2)运用材料,创设问题,理解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和意义。

(3)通过讲解宗教改革时的人文主义,体会人文主义思想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不畏教皇权威,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思想及其影响。

四、教学难点: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五、教学过程:导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分为四个板块,罗马教皇的权威有哪些表现?为什么要挑战教皇的权威?怎么挑战,挑战的结果如何?这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的几个问题。

探究一、教皇有哪些权威:中世纪的欧洲,教皇到底有哪些权威?阅读下列材料,思考教皇的权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材料一:德皇亨利四世在同罗马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

1075年1月,年仅26岁的亨利四世带着他的妻子和孩子,站在满地白雪的卡诺莎城堡外整整等了三天,终于得到了教皇的一个赦罪之吻,而教皇是位出身于皮鞋手工制作之家,史称“卡诺莎之辱”材料二:思想上,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控制和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任何不符合宗教教义的行为都被认为是叛逆和异端,随时会被宗教裁判所送上火刑架材料三:中世纪天主教会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

并向全体居民征收十一税。

(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给天主教会)材料四:12世纪基督教规定了宗教仪式有七种:洗礼、坚振礼、忏悔礼、圣餐礼、终敷礼、婚礼、授职礼。

除授职礼外,是普通百姓直至王公大臣必须施行的。

人的一生,从出生到婚配、一直到死都有专门的宗教仪式,甚至连日常生活吃饭,都在宗教的控制之下。

教皇权威的具体表现:政治:教权高于王权;经济:最大的封建主;思想:垄断思想;社会生活:影响人的一生;探究二:为什么挑战教皇的权威:材料一:作为教士本身应该遵守规定,但是教皇英诺森八世有八个私生子,瑞士教会的一个主教把他管辖下的一个修女院修女变为自己的情妇,巴黎圣母院的教士甚至把自已的住所变成了赌场。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13课_挑战教皇的权威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13课_挑战教皇的权威
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 ①性质: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性质: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 结果: ②结果:产生了新教和新教会 因大体按路德的主张改革, 因大体按路德的主张改革,故 路德的主张改革 又称“路德教” 又称“路德教”或“新教路德 宗”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13课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 ①性质: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性质: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 结果: ②结果:产生了新教和新教会 不受教皇管辖, 不受教皇管辖,废除教阶制度 牧师代替神父, 牧师代替神父,一切仪式从简 神职人员允许结婚 人人有权读《圣经》 人人有权读《圣经》,人人可以通上帝
一、中世纪欧洲天主教的地位和特权 欧洲的中世纪曾经被后人称之为笼罩着宗教 欧洲的中世纪曾经被后人称之为笼罩着宗教 中世纪曾经被后人称之为 灵光的“黑暗时代” 灵光的“黑暗时代”。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天 主教会,处于当时欧洲“万流归宗”的地位, 主教会,处于当时欧洲“万流归宗”的地位, 不仅支配文化教育,而且干预国家政治。 不仅支配文化教育,而且干预国家政治。天 主教统治下的人们, 主教统治下的人们,基本上既是一个国家的 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13课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 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
欧洲宗教 改革第二 位伟大人 物加尔文 《 加 基 尔 督 文 教 著 原 作 理 》
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13课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导学案(横向3页)-word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导学案(横向3页)-word

【课程标准】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重点】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主要思想【难点】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体系构建】【问题1】根据材料回答,以教皇为首的天主教会拥有怎样的权威?(C级)材料一: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教皇英诺森三世材料二:欧洲在16、17世纪时候,教会大量向民间出售“免罪符”,即购买免罪符的人,灵魂可以直接升天堂。

材料三: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各国土地的1/3。

并向全体居民征收十一税——恩格斯材料四: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控制和禁锢着人的思想和行动,任何不符合宗教教义的行为都被认为是叛逆和异端,随时会被宗教裁判所送上火刑架。

一、欧洲宗教改革的背景1.经济:天主教会对欧洲特别是对德意志压榨最为严重,阻碍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2.政治:德意志的四分五裂,罗马天主教会在西欧社会垄断一切引起人们不满,社会矛盾激化3.思想: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4.宗教:天主教会腐败,基督徒要求振兴基督教。

5.导火线: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二、德意志——马丁·路德改革1.序幕:1517年,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前张贴《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即《九十五条论纲》)2.主张:1)核心:“因信称义”,主张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2)《圣经》是最高的权威,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不是盲从教会和教皇的学说【问题2】罗马教会宣扬因行称义的目的是什么?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学说的实质是什么?(B级)3.影响:1)标志着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

2)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三、瑞士——加尔文改革1.条件: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

2.主张1)继承了路德的“信仰得救”学说,并进一步发展为先定论2)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问题3】加尔文是如何继承和发展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思想的(B级)3.意义①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合理性。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精美课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精美课件

二、冲破樊篱的呐喊(宗教改革内容)
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1)加尔文改革的内容: ①主张“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先定论
(加尔文宗教观核心)
——否定对教皇的盲从,否定封建君主的特权 ②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 ③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影响
其学说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 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信仰耶稣即可得救”)
鲜明人文主义色彩,把信仰和善功对立。 平信徒皆祭祀;《圣经》至上。 (2)君主权力高于教皇教会。 (3)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以结婚。
二、冲破樊篱的呐喊(宗教改革内容)
我的信仰教会做主 教皇 因行称义 教徒 神职人员 上帝 教徒 我的信仰“我”做主 马丁·路德 因信称义
×
直接对话、得救
“原罪”
“救赎”
一、穿透黑暗的曙光(宗教改革的背景) 政治:天主教会的堕落和残暴激化社会矛盾。必要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摆 脱天主教会的束缚。 思想:文艺复兴宣扬了人文主义,解放了思想。 导火线:教皇在德国兜售赎罪券
教 火 权 烧 高 布 于 鲁 王 诺 权 天主教会的封建统治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
资料卡片 —基督教信仰的核心
原罪:原罪是人类始祖亚当 和夏娃违背上帝命令偷吃禁 果所犯的罪行,传给后世子 孙,是人类一切罪恶和灾祸 的根源。 救赎:人类因有原罪而无法 自救,上帝(天主)差遣他 的儿子耶稣来到世间,被钉 死在十字架上,在上帝面前 替人类赎了罪。凡是信仰上 帝、跟随耶稣的人都能得救。
“圣安娜,救我! 我愿意成为一名修士!”
修士路德发誓终身不婚,过着禁食、抑欲、守夜的苦修 生活,希望得到救赎。 路德还获得了两次到罗马教廷参观学习的机会,然而天主 教会、教皇的权威和腐败,却让他很失望甚至愤怒。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3-岳麓版

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3-岳麓版

考纲展示课标要求考向预测宗教改革重点:马丁路德因信称义难点:宗教改革影响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本讲常以文字材料为载体考察,以选择题为主。

2017年可能会围绕人文主义的内涵及影响、社会转型等命题。

将不同时期的人文精神进行对比学习。

注意将西方人文精神与中国儒家思想比较学习,还应从西方人文精神对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影响角度把握。

高考题分布客观题主观题2012年2(广东、山东)3(北京、福建、安徽)2013年1(上海)2(浙江)2014年2(上海、海南)2015年2(北京、安徽)2016年2(海南、北京)【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早在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教会就控制了对基督教教义的诠释权,从查理大帝时期起,教会完全垄断了社会的文化教育领域,修道院的学校和大主教堂的学校是西欧社会中唯一可以学习读和写的场所。

“意识形态的其他一切形式———哲学、政治、法学,都合并到神学中,使它们成为神学中的科目”。

-----摘自《浅析宗教改革对西欧近代教育世俗化的影响》材料二、加尔文则更为明确地提出了由国家负责对全体公民进行强迫教育的思想,主张由国家管理文化教育事务,实施“义务教育”。

即使是继续信奉天主教的地区和国家,教育世俗化的趋向也使得掌管教育的权力转移到世俗政权的手中。

——摘自《浅析宗教改革对西欧近代教育世俗化的影响》材料三、中世纪大学的主要职能是培养教会精英,所以特别强调神学与教会法的学习。

……16世纪中期牛津大学本科生的课程设置包括算术、几何、天文学、辩证法、雄辩术和哲学,主要是拉丁文的作品。

同哲学和天文学一样,希腊语是文科硕士的重要课程。

……政府和法律部门的成员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从1548年的议员的48%和法官的54%,上升到1640年70%和86%。

——摘自《英国宗教改革与大学教育的变化》根据上述料指出宗教改革后西欧的教育事业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分析宗教改革时期教育改革的历史作用?【综合探究】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整理宗教改革对西欧社会转型的历史作用。

岳麓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岳麓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之举,皆可废除。 因信称义
③上帝是不与油嘴之人直接交往的,只有在我们教士的 主持下,才能聆听到上帝的福音;否则,就要受到永世
惩罚。 因行称义
④每个教徒,只要自己面对《圣经》,真诚忏悔,就可直 接与上帝心灵沟通,无须你们所谓尊贵的教士,凡信徒
皆为祭司。 因信称义
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反对出售赎罪券 B.改变天主教的仪式和教义 C.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D.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
因信称义
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
信仰得救
(一)马丁·路德在德国的宗教改革
天主教会 因行称义
马丁.路德 因信称义
靠遵守教阶制度, 通过神职人员, 复杂的圣礼得救
靠信仰得救,读《圣经》、 与上帝直接对话,简化仪式
实质是维护教皇绝 对权威,为教皇垄 断神权服务
实质:否定教皇权威,信仰自 由,灵魂自主。具有鲜明的人 文主义色彩。
④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下列有关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B.改革后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 的局面 C.德国宗教改革风靡全欧 D.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 的依据
(二)加尔文在瑞士的宗教改革
• 材料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 于信仰而不在于行善,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 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 “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 天堂;弃民则相反。
随着宗教改革的深入,马丁·路德和德国贵族提出,要摆脱 罗马教廷的掠夺,建立不受教廷统辖的、独立的国家教会, 并用本民族语言举行祈祷活动。1555年,双方缔结了《奥 格斯堡合约》,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这一原则 A.强化了德意志诸侯对臣民的人身控制 B.加速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进程 C.使宗教信仰和民族国家发展联系起来 D.阻碍了德意志国家的统一进程

岳麓版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岳麓版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

岳麓版必修三第13课挑 战教皇的权威
2020/9/21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思考: 教皇都有哪诺 •莎 •之 • 辱德王亨利四世及妻儿在雪中
2、中世纪天主教会占据了 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 。 并向全体居民征收十一税
。天经 的(主济 封收教: 建入会教 主的)会,十—是教分—之恩西皇一格欧最交斯最富给大有
知识巩固:
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 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世俗王权的斗争白热化 C.腐朽的天主教会严重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D.剥夺天主教会的土地和经济特权
二、挑战教皇的权威
(一)马丁·路德的挑战
虔诚教徒
教会腐败
坚定改革
二、挑战教皇的权威
否定教皇权威 发财致富 肯定人的本性 追求平等
基督教会的分化演变
基督教
(诞生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帝国) 1054年,罗马帝
国分裂为东、西
东正教
(东派)
天主教
罗马帝国,教会 分裂
(西派)
16世纪,欧洲发生
了宗教改革运动, 天主教
天主教会分裂
新教







文 宗
国 教
知识巩固: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学说,其实质
政治:教权高于王权 4、中世纪时,欧洲孩子出
3、中世纪天主教会设立宗 教裁判所对不符合教义的异 端施以鞭笞、烙印、剥皮、 钳肉、火烧等酷刑。
生后接受洗礼。孩提时经 常随父母去教堂,长大后 自觉参加各种宗教活动。 临终前教会组织终傅礼(
忏社悔会仪生式活):。人一生离不
思想:教会禁锢人思想 开天主教会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3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程标准: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背景(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思想:①文艺复兴使各国人文主义思想十分活跃。

②罗马教会宣扬因行称义,树立教皇的绝对权威。

2.序幕1517年,为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

3.主张(1)强调因信称义,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2)宣称赎罪券的功效微不足道,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

4.性质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5.意义(1)标志着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

(2)改革后创立的新教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二、加尔文宗教改革1.背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

2.著作1536年出版《基督教原理》。

3.主张(1)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2)核心是先定论。

①含义: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甚至贫富荣辱,由上帝先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②影响:否定对教皇的盲从,否定封建主的特权,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

4.意义(1)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1.宗教改革的原因(1)经济方面:新航路的开辟,对外贸易和经济的腾飞,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

(2)政治方面:罗马天主教会与欧洲各主权国家及社会各阶层的矛盾。

(3)思想方面: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4)宗教方面:天主教会腐败,基督徒要求振兴基督教。

2.宗教改革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政治上,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剥夺了教会在各国的政治经济特权,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②经济上,确立了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方式,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和土地,有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与经济的发展。

【公开课教案】必修三: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公开课教案】必修三: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一、教材分析本课为高中必修3《文化发展历史》(岳麓版)第三单元第13课。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人文主义”,经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古希腊:人文精神之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文主义;启蒙运动与近代自然科学:理性与科学。

1、从思想近代化的角度看本课: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16世纪的宗教改革、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16-20世纪初的近代自然科学,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推动“人文主义”的发展,解决人类面临的不同问题,从不同的方面把“人”解放出来,确立人在社会及自然界中的主体地位。

这种思想的解放激发人类无限的潜能,因此人类改造社会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能力大大提高,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近代化。

做为欧洲三大思想解放运动的宗教改革上承文艺复兴,下启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只是在知识精英阶层传播,而宗教改革运动中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确立的人文主义宗教观,使人文主义思想深入到广大教徒的内心世界,极大地推动了人文主义在欧洲的传播,为启蒙运动中理性精神的发展和传播奠定了思想和社会基础。

2、从社会近代化的角度看本课:宗教改革运动不仅仅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改革运动。

运动本身还带来社会政治权力、民族国家发展、经济利益分配、宗教格局以及国际关系各领域的变化。

虽然民族国家发展、天主教会改革、宗教战争和宗教宽容等内容是在选修中才会学到。

但是在这节课中依然要让学生认识到宗教改革运动是一场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

二、重点,难点分析及学情分析:教学重点:宗教改革中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

确立依据:突出第三单元主线以及本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

由于中西方社会的巨大差异,所以学生学习西方史时理解和情感认同非常困难。

学生对“人文主义”及宗教改革都很陌生。

虽然在前一课刚学过“人文主义”的含义以及文艺作品中蕴含的“人文主义”思想。

但“人文主义”的思想是不可能通过一课堂的学习而获得深入理解的。

而宗教的知识学生更是知之甚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教案

《挑战教皇的权威》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马丁路德的宗教思想和由其掀起的德国宗教改革的重要史实,理解其开创了欧洲近代史新纪元的深远影响。

(2)掌握加尔文的宗教思想,领会其鲜明的资产阶级色彩及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所奠定的理论基础。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内在联系来把握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增强透过现象把握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不畏教皇权威,坚持真理,捍卫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正义之举和敢于向教会和世俗权力挑战的精神,培养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献身精神和进取精神。

重点与难点重点马丁路德、加尔文的主要思想和活动。

难点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含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是什么?什么是宗教?世界上三大宗教是什么?(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三大派别又是什么?(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基督教为什么会分化呢?新课学习一、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1.社会背景16世纪,以理性的态度挑战教皇权威的宗教改革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呢?(1)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使得天主教内部酝酿出变革思潮,教皇权威开始受到挑战,出现一些敢于对抗教皇权威的伟大人物。

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做了淋漓尽致的批判,为宗教改革家们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但文艺复兴并不是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唯一背景和原因。

(2)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教会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冲破教会的垄断和束缚。

这是宗教改革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3)教会是当时西欧封建政治统治和精神统治的集中代表,在各国实行压迫剥削政策,引起人民的普遍不满。

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西欧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主。

政治上,教皇不仅掌握教会的最高行政权和司法权,还可以裁决各国的纠纷,任意废止各国的世俗法律,甚至决定各国皇帝和国王的废立。

当时贪污、腐化之风弥漫在教会的各个阶层,例如教皇英诺森八世不遵守独身的教规,据说他有8个私生子。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ppt名师课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ppt名师课件

二、路德的挑战
马丁•路德愤怒了
1517年10月31日,路德将《关于赎罪券的功效》 (即《九十五条论纲》),张贴在维登堡教堂大门上, 揭开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 挑战教皇的权威 课件【优秀课件】
材料二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 券,也同样可柜叮当一响,买
主挂记的那个罪人的灵魂会立刻从炼狱直飞天堂。
谁广若告杀集害装箱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广子告或集其装箱他任
Add something here
Add something here
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 枚金币,便可洗清罪恶
了。
———约翰·台彻尔(赎罪券推销者)
(四)回顾与审视 五百年来的宗教改革百周年纪念
聚焦的路德宗教改革百周年纪念,至少就德
意志历广史告上集装所箱举办的前四次纪念活动广告而集言装箱,往往 都是非Add常som处eth境ing h化ere的,具有极强的历Ad史d so解met释hing,here特别 是历史政治解释的色彩,反映出现实政治和教会 生活的需要。2017年的500周年纪念,也非例外。
是强调维腾堡大学在宗教改革史上以及在路德宗大学中的独特历
史地位。而当时选帝侯和地方领主出于不同教派立场以及现实政
治利益的考量,利用各种当时先进的媒体手段(比如传单),在
所属领地广内告积集极装宣箱传和推动百周年纪念
广告集装箱
路德Add在so这me一thin纪g h念ere活动中,被当作在末世语Ad境d s中om反eth对ing罗her马e 天主
2017年德国发行欧洲宗教改革500
第13课 挑战教皇权威
课程标准: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 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优质课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优质课件

导火索:1517年,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九十五条论纲”:揭露教会兜售赎罪券的行为是捏
自 造;提出赦罪和免罪与购买赎罪券无关;揭露教皇的 主 学 贪婪和掠夺;提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拯救灵魂。 习 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以婚配和还俗;每个基
督徒有直接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君主权力高 于教皇和教士。
中,论证了个人奋斗的必要性。这个观念为新兴资产阶级施展才干、
奋发有为提供了神学依据,因此成为最受资产阶级欢迎的教派。


退
推进新课
实践结果:
自 创立了独到的宗教改革理论; 主 学 建立新教会(信奉加尔文教的组织)和政教合一的 习 神权共和制;
创办日内瓦学院。


退
推进新课
积极作用:
自 主 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 学 合理性; 习 在西欧资本主义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 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退
推进新课
最早在德国爆发的原因:
自 主 没有形成强大的王权,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的 学 分裂、落后,使得教会剥削沉重,罗马教廷与德国的矛 习 盾异常尖锐,同时没有强大的王权,反倒有利于各种反 教会思想的存在。 德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的发展,政治上四分五裂,


退
推进新课
路德的“因信称义”说:
马丁路德与教皇的辩论


退
推进新课
社会背景: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使得天主教内部酝酿出变革思潮, 教皇权威开始受到挑战,出现一些敢于对抗教皇权威的伟大人物。 自 主 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教会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 学 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冲破教会的垄断和束缚。这是宗教改革运 习 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教会是当时西欧封建政治统治和精神统治的集中代表,在各国实 行压迫剥削政策,引起人民的普遍不满。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教学资源(岳麓版)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教学资源(岳麓版)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宗教改革的意义和影响。例如:“宗教改革为什么会发生?”,“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和文化产生了哪些影响?”,“宗教改革对基督教信仰有何影响?”等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探索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环节。首先,我播放了一段关于宗教改革的纪录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宗教改革的激烈和深远影响。然后,我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认为,为什么宗教改革会在欧洲历史上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5.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使他们对宗教改革持有理性的认识,不偏不倚地看待其利弊。
2.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和信仰的尊重,强调宗教改革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3.引导学生认识到宗教改革对个人信仰自由的重要性,强调个人在宗教信仰上的权利和自由。
4.培养学生对社会进步和民主政治的认同,认识到宗教改革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
5.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和批判精神,鼓励他们对历史现象进行深入思考和质疑。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宗教改革的背景,我设计了多种情景创设活动。例如,通过播放宗教改革的纪录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当时的宗教氛围和政治环境;利用多媒体展示马丁·路德和约翰·加尔文的改革思想,让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的主张和影响。此外,我还安排了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马丁·路德和教皇等历史人物,亲身体验宗教改革的冲突和辩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标要求]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一、马丁·路德与《九十五条论纲》1.马丁·路德改革的背景(1)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作用,西欧各国的人文主义思想十分活跃。

(2)天主教会的腐败,罗马教会为树立教皇的绝对权威,宣扬因行称义,即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

(3)直接原因:教皇兜售赎罪券。

2.兴起:针对教皇兜售赎罪券的行为,1517年,马丁·路德公布了《关于赎罪券的功效》(即《九十五条论纲》),宣称赎罪券的功效微不足道,每个基督徒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在其引导下,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

3.马丁·路德改革的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的学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

4.马丁·路德改革的影响:马丁·路德改革后创立的新教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易错警示] 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罗马教会宣扬因行称义。

二、独树一帜的加尔文1.背景:受德国宗教改革的影响。

2.内容(1)1536年出版《基督教原理》,主张依靠信仰才能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

(2)提出先定论,即人的成败荣辱都是上帝先定的,人的意志无法改变,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

(3)论证世俗活动和个人奋斗的合理性,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3.影响(1)加尔文的先定论否定对教皇的盲从,也否定封建主的特权,在宗教改革时期具有积极作用。

(2)加尔文的学说在西欧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温馨提示] 西欧宗教改革只是改革信教的形式,并没有否定基督教教义。

它斗争的矛头直指当时欧洲的最大封建势力集团——天主教会。

改革者采用的是宗教异端的形式,即用一种宗教去替代另一种宗教,用一种信仰去替代另一种信仰,并不是反对宗教和信仰。

主题一欧洲宗教改革的原因、实质与影响1.背景(1)经济上:14、15世纪,欧洲中世纪的封建制度逐渐衰落,近代资本主义关系逐渐产生,天主教会的统治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2)政治上:民族国家出现,王权不断加强。

(3)思想上: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各国人文主义思想十分活跃。

(4)教会从西欧各国搜刮财富,残害进步人士,其中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5)1517年罗马教皇派人到德国兜售赎罪券激起了德国人民的强烈不满。

2.实质:早期资产阶级发动的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封建斗争。

本身都是基督教徒的改革家们,不迷信传统和陈规,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3.影响(1)积极: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

(2)消极:宗教迫害与宗教纷争愈演愈烈,要实现彻底的宗教宽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材料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材料说明了德国宗教改革的什么问题?答案德意志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意志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支持。

用“一、一、二”归纳宗教改革一个核心:人文主义。

一大推动:推动了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两大改革:马丁·路德改革;加尔文改革。

主题二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的比较1.相同点(1)都是西欧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

(2)都采取了神学异端形式。

(3)都得到社会广泛支持。

(4)都反对天主教神学,都否认教皇权威,对教会信仰、制度、仪式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革。

(5)都创立了独立的教派。

2.不同点(1)马丁·路德改革引发了农民战争,使天主教会势力受到沉重打击,诸侯取代教皇,确立“教随国定”原则。

(2)加尔文改革否定罗马教皇权威,建立民主教会,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

材料一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

”),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材料二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

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

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1)根据材料一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

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

答案信仰得救,因信称义。

否定教皇权威,强调信仰的平等与自由。

(2)从两则材料中概括加尔文和马丁·路德主张的相同点是什么?答案都否定罗马天主教会权威,都主张信仰得救。

图示法展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和加尔文宗教改革1.16世纪初,德国有一句谚语说:“德国是教皇的奶牛。

”这句话说明了()A.罗马教皇对德国的搜刮掠夺B.罗马教皇对德国的重视C.德国的畜牧业发达D.德国与教皇的关系密切答案 A解析从材料可知德国受到罗马教皇的压榨、掠夺,命运如同奶牛。

故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2.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

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

”从材料中能够得出的主要观点是()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否定信仰上帝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挑战教会权威答案 D解析宗教改革是要否定教会权威,主张信仰得救,主张信徒通过阅读《圣经》直接与上帝对话而得救。

3.马丁·路德主张一切宗教仪式从简,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

这种主张在欧洲历史上产生的重大意义在于()A.将人们从宗教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B.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C.天主教从此在欧洲退出了社会舞台D.欧洲宗教界从此出现了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三足鼎立的局面答案 B解析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的统治,但并不否定上帝和宗教,因此A项说法错误;C项表述错误;D项是客观结果。

宗教改革的重大意义是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

4.1536年,加尔文出版了《基督教原理》一书。

他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

对加尔文这一观点理解错误的是()A.代表了早期资产阶级的要求B.再现人文主义精神的一面C.否定对教皇的盲从D.肯定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地位答案 D解析加尔文思想就是要打破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地位,这在客观上适应了早期资产阶级的要求,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5.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

”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答案 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利用宗教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

本则材料中“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说明了宗教改革的反封建性质。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两幅图片为同一时期的美术作品:材料二“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

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

”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赦罪或全部免罚。

——摘自《九十五条论纲》材料三在(宗教改革)不长的时间后,1581年7月,新教缔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荷兰共和国,紧跟其后的英国清教徒(基督新教中加尔文主义者)在1649年将查理一世推上了断头台,成立了共和国,1688年经过“光荣革命”,迎来了新教国王,实行了“君主立宪”的宪政体系。

……1620年为反抗宗教压迫而逃往北美的清教徒,在大洋彼岸建立了自己的家园。

1776年,缔造了一个……美利坚合众国。

意大利从文艺复兴开始一直四分五裂,在1870年才成为一个统一的王国。

1946年才成立民主共和国。

法国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后,却出现了一个混乱不堪、草菅人命、革命恐怖和专政暴力为特征、令文明世界非常尴尬的法国大革命。

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出现了革命专制、君主立宪、恐怖统治、自由共和等多种政体,最后以拿破仑的军事独裁、帝制告终。

1848年建立了短暂的第二共和国,1870年才建立了比较成熟的第三共和国。

——摘编自曼德《中国需要的不是文艺复兴而是宗教改革精神》(1)概括材料一中两幅作品的共同特点。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

(3)材料一、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内在联系?(4)材料三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此,你有何看法?答案(1)取材于宗教故事;突出了人文主义的的特征。

(2)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提倡“因信称义”。

(3)二者在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产物;前者所倡导的人文主义思想为后者奠定了基础,后者则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思想。

(4)观点: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更有利于促进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

看法:作者的观点有失偏颇,因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第(1)问只要能判断出两幅画的时代即可解答。

第(2)问从“《九十五条论纲》”可知为马丁·路德改革。

第(3)问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联系,比较简单。

第(4)问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主要发生地民主政治的发展水平来判断其对民主政治的贡献,应该了解各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虽然和思想解放有关系,但不是决定因素,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阅读与思考】(教材P54)提示罗马教会为了树立教会和教皇的绝对权威,宣扬“因行称义”论,把教徒们束缚在教会的控制之下,使人们失去了个人的自由,听命于教会的统治。

而路德的“因信称义”说,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这样,便把拯救人的灵魂的钥匙由教会和神职人员手中转到自己的手中。

所以说,“因信称义”的潜台词里包含着解放人的个性的革命主张。

【解析与探究】(教材P54)提示(1)①相同点:三者都属于基督教的教义,目的都是使灵魂得以进入天堂。

②不同点:“因行称义”注重宗教仪式和教徒的严格修行,包括购买赎罪券,实质是要求加强罗马教皇的绝对权威。

“因信称义”认为只单纯依靠个人的信仰即可使灵魂得救,不必购买赎罪券,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简化了宗教仪式,给教徒以极大的解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