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
想大一统。我们一起去体验汉初的生活吧!
(点击课件)体验历史:汉初,接秦之敝,诸
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dàn)
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
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无)盖藏,自
天子不能具醇驷 (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
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师:用一个词概括汉初的状况。
学 要点。
一、 (点击课件)
汉 2、内容:治身(养生)、治国
初 3、特点:“无为而无不为”
黄 4、作用:社会迅速恢复元气
老 师:经过汉初近 70 年的休养生息,汉武帝即
之 位时的汉朝什么样呢?我们共同去体验吧。
学 (点击课件)体验历史:材料一:都鄙廪庾(l
2/9
1 、 ǐn yǔ)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
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纵)以逆京师。 点 法家的以法治国、道家的积极无为都对。)
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 4 、 师:大家是否发现只用某一家的理论都无法解
— — 《 史 作 决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所以汉代产
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用 生了一位大儒学家董仲舒,(点击课件)
材 料 三 : “ 匈 奴 未 灭 , 何 以 家 为 !”
第 3 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情 1、 儒家思想在秦朝受到打击,在西
感
汉以后受到推崇,都是封建统治者加
目 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知
标 2、 辩证分析董仲舒新儒学的影响。
识 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的背
目
景、内容及影响
教
学 重
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
点
标
教
教
2021-2022学年岳麓版必修3 第一单元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教案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古代思想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但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思想统治下,终于画上了句号。
秦实行暴政,二世而亡,代秦而起的是西汉王朝。
西汉统治者又如何吸取秦亡的教训,稳固民心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开始我们今天的学习。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兴起的原因教师:汉初,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呢?我们来看幻灯片上的这那么材料: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通过材料分析出汉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同时讲解汉高祖参加过农民战争,了解农民的力量,这也是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再次还有吸取秦亡的教训。
2、何为黄老之学问:什么是黄老之学?生通过看书作答其内容简单讲述黄老之学,分析其特点:理论上博采众长,政治上“积极无为〞。
〔具体做法:与民休息,轻徭薄赋,减轻刑法〕3、黄老之学的演变及影响出示材料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那么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后汉书·食货志?实行黄老之学的休养生息政策之后,起到了什么作用?生:西汉经济得到恢复,国力增强,秩序稳定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新儒学确立的背景师:既然黄老之学如此有利,为何会被后来的新儒学所取代呢?让学生看学案中的三那么史料:材料一: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
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那么骄奢易为淫乱,急那么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那么仁孝之道不宣。
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材料二:“匈奴未灭,何以家为?〞——霍去病材料三:及今上〔汉武帝〕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向〕之,于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书社版必修三文明发展历程教案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书社版必修三文明发展历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汉代统一思想文化的产生和特点;2.了解汉初的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兴起;3.了解汉代的儒家学说的形成及其特点;4.掌握汉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
二、教学内容1. 汉代统一思想文化的产生和特点汉武帝统一后对思想文化的整合,推动各派思想向儒家思想大一统。
全国文化的大一统,是继统一政权取得后,思想文化大一统的必然结果。
汉代的思想文化有以下几个特点:1.思想文化大一统:汉代的统一思想文化,主要以儒家为主,形成了千古不变的中国传统文化。
汉代的儒学成为统治意识形态的标志,儒学逐渐成为统治者所用的理论武器。
汉代百姓虽仍信仰先秦的各种宗教,但仅作为个人的信仰,已经不能影响政治。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汉代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君主的权力,大力发展属官制度,大大增加了政治和经济的控制力。
3.科举制度的确立:汉武帝时期实行科举制度,使文人士大夫成为荣宠可仕的阶层,使得儒家思想更得以传承,也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在科举制下,唯有儒家思想的精英才有机会进入朝廷,为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 汉初的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兴起汉初的思想文化呈现出诸子百家并存、竞相涌现的局面。
其中,儒家思想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主流思想,其主要原因如下:1.汉初诸子百家的思想碰撞和交流,使得各种思想得到充分表达和发展。
2.儒家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上的深远影响,表现在强调仁爱、爱人心路、师道传承等方面,使得人们更能够体验人性中的美好追求和价值目标。
3.汉初爱国思想的影响:由于长期的战争,人们开始对于国家和社会的未来表现出更加关切和思考,儒家思想中的爱国思想说到了众人的心坎上。
3. 汉代的儒家学说的形成及其特点汉代儒家学说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主要归因于以下几个因素:1.汉代儒家思想的整合:汉武帝时期,经过整合,把当时各种思想融为一体。
2.《四书》的问世:《四书》是介绍儒家思想的核心理论,对于后世中国人的思想和紧密程度,起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高二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教案第一单元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_1
课题名称: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1.课题及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是:“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这一要求并不高,仅就教材内容来看,就是汉初的黄老之学至武帝时独尊儒术。
但我觉得应该和之前的百家争鸣相联系,将思想的历史演进告诉学生,使学生不仅能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而且还要知道历史为什么会选择儒学。
我设计用三个问题作为主线,用适当的历史材料作为辅助,使学生尽可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再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解决这三个主干问题。
这样不仅能很好的完成课标要求,也能在教学过程中提升2.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经过高一一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基本适应高中历史学习。
有了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和方法,部分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
但思想史对学生来说有些枯燥难懂,但如果能选择与学生认知能力相适应的历史材料,循序渐进,深入浅出,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能使他们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有所提升。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学生通过历史材料的分析了解西汉初年为什么选择黄老之学;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分析历史材料等方式理解汉武帝为什么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尝试评价“独尊儒术”,教师对法家、道家、儒家进行比较,使学生通过对比加深认识,更深刻的认识到儒家成为正统是历史的选择。
二、过程与方法:联系西汉初70余年经济政治的发展状况和黄老之学的内容分析说明其兴衰过程从背景含义内容作用等方面,综合分析儒学能够取代黄老之学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汉代社会由黄老之学占主导地位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发展状况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与思想是紧密项链的,对一种思想的评价要考虑到它与整个社会背景的关系。
通过对董仲舒改造儒学并使其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思想的学习,认识思想学说应随社会发展而变化,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董仲舒的新儒学为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正统主流思想。
第03课《汉代思想大一统》教案岳麓版必修3
第 3 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教课目的1.熟习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过程及影响,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基本看法对儒学上涨为主流地位的影响,理解汉初思想变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经过西汉统治思想的更替,认识董仲舒新儒学对汉代社会发展、社会平定、国家一致和中央集权增强的作用。
二、教课要点:汉代统治思想的发展及大一统思想确实立。
三、教课难点:儒家思想获得正统地位的原由。
四、教课方法: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议论为辅五、课时安排:1 课时六、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战国期间的“百花怒放”是古代思想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
但在秦始皇“焚书坑儒” 的思想统治之下终于划上了句号。
秦推行暴政,民心大失,二世而亡。
代秦而起的是西汉王朝,西汉统治者又怎样汲取秦亡史训,牢固天下民心呢?(二)讲解新课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黄老之学的特点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首创人,故名。
黄老之学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联合. 黄老之学源于道家,但对道家思想又有所改造,其特点是,以道家“清净无为”思想为主体,并汲取了阴阳、儒、法、名各家有益于封建统治的成分而形成的理论。
是汉初统治者在增强中央集权的基础上,依据当时的社会状况,对人民少扰乱,所谓“纵民之欲” ,“与民歇息”,“顺民之情”,“顺水而与民更始”。
黄老之学将老子的“道”进行改造,把它当作客观存在的规律,又指出社会生活中也有客观规律。
主张以法治国,奖惩分明,言出必行,也主张用战争来达成国家一致,“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 。
汉初黄老“无为”思想的主要代表是陆贾、盖公,主张“贵安静而民自定”,使统治者少生是非少扰民,以利人民养精蓄锐。
2、黄老之学的盛行(汉初)“黄老之学”主张清虚自守,卑弱自恃,所以它适应农民战争后的政治局势,切合恢复生产、稳固封建次序的需要。
所以,在汉初统治者的倡导下,黄老之学盛极一时,出现了“文景之治”。
3、黄老之学的作用使西汉经济快速恢复,国力增强。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1)
教学设计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从容说课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董仲舒兼纳百家思想,使它成为新儒学,实现了汉代思想的大一统,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王朝统治的正统思想。
因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在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教材导语部分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了解黄老之学在汉初处于支配地位的背景,同时深入思考,社会现实的需要是思想文化产生发展的主要原因。
思想文化是人类发展深层次的胎记。
本课内容简洁,思想深奥。
教学方法上,要增加图文等形象性材料,加深对黄老之学与新儒学思想内容的识记与理解,通过设疑激发学生探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正统思想的原因、影响,从而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教学重点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的原因和影响。
教具准备 1.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2.有关黄老之学和新儒学的图片与文字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并识记黄老之学、新儒学的主要观点,熟悉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过程。
2.通过对黄老之学盛行以及新儒学产生的原因、条件与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历史材料,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阅读、理解、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电教手段(投影、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直观材料,加大对学生的刺激强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2.设疑讨论,引导学生在疑问中探究,在讨论中完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黄老之学、新儒学分别盛行于汉初和汉中期,对汉代不同时段的发展都起了推动作用。
2.汉代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延续持久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一:由复习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思想史导入。
导入二:师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
它的创立者是谁?有哪些主要观点?后来还有哪些主要代表?他们怎样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生春秋时期的孔子。
主要思想有:①核心——“仁”。
历史ⅲ岳麓版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
历史ⅲ岳麓版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从容说课】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董仲舒兼纳百家思想,使它成为新儒学,实现了汉代思想的大一统,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王朝统治的正统思想。
因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在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教材导语部分从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了解黄老之学在汉初成为支配地位的背景,同时深入思考,社会现实的需要是思想文化产生发展的主要原因。
思想文化是人类发展深层次的胎记。
本课内容简洁,思想深奥。
教学方法上,要增加图文等形象性材料,加深对“黄老之学”与新儒学思想内容的识记与理解,通过设疑激发学生探究,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正统思想的原因、影响,从而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并识记“黄老之学”,新儒学的主要观点,熟悉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过程。
2、通过对黄老之学盛行以及被新儒学产生的原因、条件与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历史材料,培养学生对历史材料进行阅读、理解、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利用电教手段〔投影、多媒体〕,为学生提供直观材料,加大对学生的刺激强度,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发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2、设疑讨论,引导学生在疑问中探究,在讨论中完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黄老之学”,新儒学分别盛行于汉初和汉中期,对汉代不同时段的发展都起了推动作用。
2、汉代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是中国封建统治延续持久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汉代思想的大一统。
【教学难点】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的原因和影响。
【教具准备】1、多媒体设备及课件。
2、有关“黄老之学”和新儒学的图片和文字材料。
【学时安排】1学时【课前准备】分组收集:1、人物资料:汉武帝和董仲舒。
2、儒家思想的发展及影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一:复习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思想史导入。
导入二:师: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思想。
岳麓版高中历史高三一轮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节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2)
第3节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考纲要求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课标提示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自主学习】1. 产生背景(1)经济:汉武帝时,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物质基础)(2)政治:、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使得统治者需要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现实需要)(3)思想:汉初的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汉武帝需要能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
(需要新思想)2. 董仲舒新儒学(1)思想儒学基础上,糅合、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
(2)基本主张①针对加强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的主张。
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宣扬,提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的学说。
③针对为人处世标准和统治秩序的需要,提倡被后世称为的封建道德规范。
3. 汉武帝的尊儒措施(1)思想上“肯定”: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上“启用”:启用参与国家大政,儒学成为选官的标准。
(3)教育上“垄断”①教材:正式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从此教育被儒家所垄断。
②中央:兴办,打破贵族世代为官的规矩,大大提高了儒学地位。
③地方:全国各设立学校,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4. 尊儒措施的影响(1)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
(2)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重点突破阐释】一、董仲舒的新儒学“新”在何处?如何正确认识董仲舒的新儒学?1. “新”在何处(1)从思想来源看:融儒家、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兼采百家。
(2)从核心内容看:既宣扬“君权神授”,强调王权的合理、合法性;又以神权限制王权。
(3)从目的看:以维护皇权统治为最终目的,完全变为官方统治的工具。
(4)从主观动机看:企图以思想统一来实现政治统一。
2. 正确认识(1)“大一统”主张有积极意义,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和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对今天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有重要现实意义。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3第一单元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设计
1.导入:以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汉代思想大一统的原因和意义。
2.讲解:详细讲解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背景、内容、代表人物及其影响,穿插历史故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较先秦诸子百家与汉代思想的异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4.分析: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汉代思想大一统的具体表现,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3.针对汉代思想大一统的现象,结合现实社会,谈谈你对文化传承与创新、思想多元化与统一的认识。要求:观点独到,分析深入,字数在800字左右。
4.请同学们分组,选择一个汉代思想家,为其制作一份简介,包括生平、主要观点、代表作品等。要求:内容准确,形式美观,字数不限。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思想大一统对后世的影响,并从个人角度谈谈如何在学习、生活中践行汉代思想家们的优秀品质。要求:结合实际,具有启发性,字数在800字左右。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扣教材,结合课堂所学,注重史论结合,体现历史思维。
2.字迹工整,语言表达清晰,符合学术规范。
3.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按时提交,教师将及时批改反馈。
3.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汉代思想家的思考过程,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让学生站在汉代思想家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4.结合现实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鼓励学生关注现实社会,思考汉代思想对当今社会的启示,如如何看待文化传承与创新、思想多元化与统一等,使历史学习更具现实意义。
5.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表达能力。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完成课题研究、讨论等任务,使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3第一单元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设计
4.分析汉代思想大一统对社会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的影响,如选官制度、教育制度等,使学生认识到思想大一统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背景是什么?
2.强调汉代思想大一统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学生认识历史、理解社会的重要性。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汉代思想大一统的相关知识,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课所学,撰写一篇关于汉代思想大一统的短文,以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汉代思想大一统的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短文需包括以下内容:
3.分层教学,关注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水平,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4.强化史料实证,培养证据意识:引用丰富多样的史料,引导学生从史料中提炼信息,培养学生对历史证据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
5.突破重难点,注重方法指导:针对教学重难点,采用启发式、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a.《中国古代思想史》;
b.《汉代儒学及其历史影响》;
c.《汉武帝传》。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本课所学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注重查阅相关资料,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鼓励。
4.家长辅助作业旨在增进亲子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3第一单元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岳麓书社版必修3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高中历史岳麓书社版必修3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西汉初年实行黄老之学的背景是怎样的?黄老之学的内容有哪些?产生了何影响?2.儒学取代黄老之学成为汉代统治思想的原因有哪些?3.董仲舒的思想体系包含哪些内容?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意义。
4.董仲舒的思想体系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异同之处?2学情分析高二学生阅读面相对宽广,对《史记》的历史故事较为熟悉,也看过热播电视剧《汉武大帝》,以此导入本课,进行问题涉及,层层深入,从而突破重难点,最终达到预期目标。
3重点难点1.董仲舒的思想体系包含哪些内容?分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意义。
2.董仲舒的思想体系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异同之处?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讲授】汉代大一统思想三、汉代大一统思想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对我国古代的学术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师:秦朝的治国思想是哪家?生:法家。
师:但秦始皇严刑峻法导致民怨沸腾,秦朝短命而亡。
汉朝的统治者又会采用哪家思想来治国呢?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战国至秦朝的思想领域的变迁。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古代思想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
但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思想统治之下终于划上了句号。
课堂设问:黄老之学的含义是什么?基本观点是什么?1、黄老之学的含义及其特征:“黄”指黄帝的学说,“老”指老子的学说。
内容包括:一是治身(养生),一是治国。
)二是黄老之学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岳麓版)大赛获奖教案 第3课 汉代思想大一统教案 岳麓版必修3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建国后科技成就、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难点: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教学方法】1、采用设置情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模式,由浅入深,用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升华情感,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采用比较法,通过比较建国前后我国科技方面的变化,揭示新中国取得巨大建设成就的原因。
3、师生共同准备课前材料,让学生从准备的过程中,体会新中国以来的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自豪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4、采用互问法小结、巩固本课内容。
【教学资源】岳麓版实验教科书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课本。
学生课下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分成四组同学,分别从原子能技术、生命科学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四个方面查找建国后的成就资料,由一人汇总演示、一人总结发言。
)【板书设计】第29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科技成就1、原子能a成就: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核电站b背景:美苏核垄断c影响:巩固国防、能源利用、综合国力2、生物技术a成就:杂交水稻(袁隆平)b背景:地少人多c影响:解决吃饭问题3、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a成就:银河一号、三号、神威号巨型计算机b背景:国际信息技术日新月异c影响:国家工业生产人们的日常生活4、航天技术a成就:长征一号、东方红一号、神州五号b背景:苏联、美国空间技术发展迅速c影响: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二、科技成就原因和影响(一)原因:1社会主义发展2经济发展3第三次科技革命(二)影响:“科教兴国”【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前两节内容——出示图片和材料。
请同学们根据图片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电子计算机:美国第一台计算机;生物技术、遗传工程:克隆羊多利;空间技术、航天技术;苏联的东方一号、阿波罗11号载人上天;原子能:美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日本爆炸成功。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回顾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后世界上主要的科技成就,这节课我们把目光转向同时期的中国。
2021-2022学年历史岳麓版必修3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Word版含解析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1.缘由:适应疗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内容:包括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
3.实质:它强调“无为而无不为”,主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是一种“乐观无为”的哲学观。
4.作用:使汉初社会快速恢复了元气。
5.衰落(1)缘由:①不能适应强化中心集权形势进展的需要。
②儒家学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心集权服务的新理论体系。
(2)结果:汉武帝时,被新儒学所取代。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背景(1)社会稳定,经济进展。
(2)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大一统事业。
(3)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2.特点: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3.内容(1)《春秋》推崇的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
(2)“天人感应”学说。
既宣扬“君权神授”,又提出人君必需遵循天道,实行仁政。
(3)强调君主施政应以德为主,以刑辅德。
(4)提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4.影响(1)政治: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2)思想:①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
②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轻松识记]董仲舒的主要思想[易错提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并不都是孔子的“儒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的“儒术”是指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的思想而形成的儒学,已经不完全是孔子时代的儒学。
1.黄老思想适应了西汉初年实行疗养生息政策的需要,成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
随着社会稳定、经济进展,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强化中心集权形势进展的需要。
2.汉代的儒学已不同于先秦儒学。
它是董仲舒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而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提出、内容及其影响。
(2)通过了解董仲舒及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通过比较黄老之学与董仲舒儒学的不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提取图片和史料信息,拓展教材知识。
(2)组织发动学生通过图书或网上查阅资料,增加学习历史的兴趣。
(3)设置问题,组织小组讨论、比较、分析,探究解决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汉代社会由黄老之学占主导地位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发展状况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与思想是紧密相连的,对一种思想的评价要考虑到它与整个社会背景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黄老之学的基本特征;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难点
西汉统治思想的演化及其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董仲舒墓
董仲舒是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又一重要人物。
他先后任江都相、胶西王相,58岁时辞官在家讲学著书。
朝廷每有大事,汉武帝便派人向他咨询。
75岁时病逝,武帝亲自为他选择安葬之地,并在陵前修建董子祠。
其墓地在京师长安西郊,汉武帝每次经过那儿,都特意下马致意,因此董仲舒墓地又称为“下马陵”。
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怎样的发挥?他的学说为什么会受到汉
武帝的青睐?
新课学习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一)兴起原因
1.西汉统治者接受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统治者不得不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
2.黄老之学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为什么说黄老之学适应了这一需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汉初极端贫困的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统治者不得不采取与民休养的政策。
刘邦参加过农民战争,对农民战争的力量有着较为充分的认识,也是促使汉初重视休养生息的重要原因。
(二)兴盛时段
黄老之学什么时候在西汉兴盛?
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里,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三)名称由来
什么是黄老之学?
黄老之学是指道家学说中的两派。
“黄”是指黄帝的学说,“老”是指老子的学说。
黄老思想与道教的关系。
黄老学说起于稷下道家,他们同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道家创始人。
至汉初,文帝、景帝以黄老清静之术治天下,黄老之学迅速兴盛。
黄老思想包含很多神秘主义的因素,加上黄老之学研究者中,本来就有许多方士,他们以神仙长生不老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对这些因素作出宗教性的解释,使黄老之学与神仙方术相结合,向神仙方术的方向发展。
至东汉,进一步将黄帝、老子神秘化,又由着重尊崇黄帝碑争而推崇神化后的老子,逐渐形成崇奉老子为神明的黄老道,并与方术仙道逐步合流,成为早期道教的前身。
这些条件和佛教传人的影响,成为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产生的基础。
(四)思想内容和特点
内容:黄老之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治身(养生),一是治国。
特点:黄老之学的基础是早期道家理论,同时又兼采阴阳、儒、墨、名、法等各家学说。
它强调“无为而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阴阳家:“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两种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
到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便是以“阴阳消息,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
阴阳家,也称“阴阳五行学派”或“阴阳五行家”,先秦学派之一。
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
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以管仲、邹衍最为著名。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列“阴阳家”为六大学派之首,刘歆《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其列为“九流十家”之一。
(五)影响
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汉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
(六)地位丧失
1.原因:
(1)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2)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2.标志:汉武帝时,黄老之学被新儒学所取代。
黄老之学统治地位的丧失,主要原因在于其自身不能随形势的发展而发展。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大一统事业。
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问题探究有人认为,儒学成为封建统治思想,是汉武帝放弃“无为而治”政策,希望有所作为的结果。
若没有汉武帝,就不会有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二)汉武帝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1.新儒学思想的主要来源
新儒学思想的主要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
公羊姓氏与《公羊春秋》:公羊复姓出自姬姓。
春秋时,鲁国有位才学出众的人物,叫做公孙羊孺,他的后代子孙便取祖上名字中公羊二字为姓,称公羊氏。
战国时齐国名儒,孔子弟子卜子夏的高徒公羊高钻研《春秋》,作《公羊传》也叫《春秋公羊传》或《公羊春秋》,专门阐释春秋,最初只有口头流传,到汉初,他的玄孙公羊寿,邀集了研究公羊高的学者,辑录成《春秋公羊传》。
何休又作《解诂》十一卷。
阐发《春秋》微言大义、大张三世(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之说。
公羊传是今文,盛行于汉武帝、汉宣帝之时,成为儒学“十二经”之一。
自王莽时,古文经大盛,《春秋公羊传》逐渐少人研究。
到清代后期,庄存与、刘逢禄、龚自珍、魏源、康有为等主张复兴今文经学,借用公羊传“微言大义”来说经,议论时政,对当时学术界影响很大。
2.新儒学的主要内容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
他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
如果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皇权至高无上找到了依据。
董仲舒君权神授的思想,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统治的需要。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原因就在于新儒学有利于加强封建
专制统治,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问题探究: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失火,董仲舒认为该诛杀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许多重臣建议把他定为死罪,但汉武帝赦免了他。
想一想,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3.儒学新发展的作用
(1)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2)“天人感应”学说,对限制君主权力的过度膨胀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君权神授思想对汉朝巩固中央政权的特殊意义:从西周到秦朝,所有的君王都是从祖先承受君位,甚至秦始皇也不例外。
但汉高祖刘邦,是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
这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董仲舒把《书经》里“王者受命于天”的思想,更具体地纳入了自己的天人一体论,指出一个国君的统治是由于天命。
这就为君王行使皇帝的权威提供了合法的根据。
因此普天下所有人,包括诸侯王都要绝对服从于皇帝。
“君权神授”便成为汉朝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理论依据。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史上的一件大事。
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从此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1)主张在政治、思想等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的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的色彩。
(2)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3)以传统儒学为核心,兼采各家思想,丰富和发展了孔孟学说。
(4)适应了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迅速发展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板书设计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一)兴起原因
(二)兴盛时段: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
(三)名称由来:黄老之学是指道家学说中的两派。
“黄”是指黄帝的学说,“老”是指老子的学说
(四)思想内容和特点
(五)作用影响
(六)地位丧失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二)汉武帝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1.新儒学思想的主要来源
2.新儒学的主要内容
3.儒学新发展的作用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