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

合集下载

岳麓版文化史第三课 汉代思想大一统

岳麓版文化史第三课 汉代思想大一统

内 治身、治国 独 容 无为而无不为 尊 作 用 经济恢复 国力增强
儒 术
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 武帝时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但也存在 着王国对中央的威胁问题、匈奴的侵 扰问题等。社会环境变了,统治者的 指导思想是否也要随着变?假如你是 当时的皇帝,你还会继续原来的“黄 老之学无为而治”吗?
二、罢黜百家 独尊儒 术 1、新儒学取代黄老之学的原因 1)“无为而治” 不能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 (匈奴南下侵汉;诸侯“自为法令,拟于天 子”-----七国之乱) 2)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 吸收大一统的思想。 3)汉的强大使其统治者不满足于“无为”,推 崇 “有为”而治。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何谓“黄老之学”? 汉初为何成为政治上的指导思想? 黄老之学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黄老之学 “黄”:黄帝的学说 “老”:老子的学说
内容:治身(养生)、治国。
特 点
它的基础是早期道家理论,兼采阴 1、从来源上讲, 阳、儒、墨、名、法等各家学说 a以道家为基础,兼采各家学说 它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2、从具体内容上讲, b无为而无不为,是一种 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 “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 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黄老之学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汉初黄老之学无为而治起到什么作用?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兴趣,并通过对答案的总结,引 出实行黄老之学的背景。
——《汉书.食货志》
出示《汉书.食货志》的片段,并要求学生结合提 前预习的课本知识回答问题。 西汉初年为什么要实行黄老之学?
西汉初年实行黄老之学的背景 1.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2.西汉初期统治者接受秦朝灭亡的教训 3.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合作探究
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根据前两 课的内容以及本节课新学的知识, 进行讨论后分小组发表看法,教师 进行总结。
讨论问题: 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与传统儒学 有何异同?
预设答案
同:都主张统治者实施“仁政” 异:(1)来源: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公羊春秋》 为基础,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 形成; (2)天人观:传统儒学持怀疑态度,主张敬而远 之,而新儒学持肯定态度,提出“天人感应”学说; (3)政治主张:传统的“仁政”建立在民本思想 上,而新儒学“仁政”建立在“天人感应”学说上, 认为“君权神授”,并以天来限制君主的权力过度 膨胀。 (4)地位:传统儒学在春秋战国时期不被重视; 而新儒学在政治上占据了主导地位,确立了在中国 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3.影响 黄老之学的影响 积极:使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巩固了 新生的西汉政权,为汉武帝时的强盛奠定了 良好的基础 消极:地方势力的发展,严重威胁了西汉的 中央集权
4.黄老之学的衰落原因 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12页的黄老学派与 儒家学派的争论,引导学生总结黄老之 学的衰落原因。 衰落原因 为接下来儒学 1.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 的新发展做铺 发展的需要 垫 2.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 我调整,整合出了一整套为中 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说课稿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说课稿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首先,说教材:

从教材的空间角度讲,本课是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第一单元第3课。经过汉代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新儒学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政治上确立起统治地位。汉代新儒学的形成是儒学发展史的重要阶段,此后,儒学在宋明时期又得到进一步发展。所以,本课在第一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高考的时间角度讲,本课在高考中占有较为重要位置。自2007年新课改高考以来,全国共考过5道选择题,1道简答题。山东0道选择题,0道简答题。具体题目是1.(2010·北京文综·1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A.荀子、董仲舒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D.韩非子、董仲舒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主流思想的理解。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先秦法家理论家是韩非子,而汉朝时使儒家成为统治思想的新儒学代表是董仲舒,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综上,高考题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基础知识才是硬道理。

二、结合教材分析,说一下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要达成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提出、内容以及影响。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和综合归纳及分析探究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董仲舒及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通过比较黄老之学与董仲舒新儒学的不同,培养学生的分析探究能力。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PPT教学课件 岳麓版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PPT教学课件 岳麓版

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中心,以法家严刑峻法为辅助,以道家
权术政治为手段的统治模式,影响深远。
(三)百家争鸣的影响
1.“百家争鸣”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 政治理想和道德
准则,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儒家思想孕育 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 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 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 和后来社会历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相同点
(1)背景: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
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2)目的: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孔子以维护奴隶制统治为目 的,孟子和荀子则是为了缓和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使 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
(1)主要思想 ①核心思想:“ 仁 ”,“仁者爱人”;“ 礼 ”, “克己复礼”。
②政治思想: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
杀; 提倡“ 为政以德 ”,逐步改良政治。 ③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探讨人世间的实际 问题。 ④教育思想:创办私学,主张“ 有教无类 ”。
(2)地位和影响 ①孔子思想逐步形成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主流。孔子被推崇为“ 圣人 ”。 ②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深远的 影响。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精品说课稿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精品说课稿

岳麓版高中历史

必修三全部

全册精品说课稿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第1课孔子与老子说课稿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选自岳麓书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高二历史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中的第一课《孔子与老子》。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本人对这一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的《课程标准》要求:“认识春秋时期的思想文化状况,了解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及影响。”本套教材将孔子、老子列为第一课,突出

了孔子和老子在古代主流思想中的地位。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成就,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孔子和儒家,老子和道家,理解孔子和老子思想的主要方面及其内在关系,了解孔子和老子的主要思想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地位。(2)过程与方法通过概括孔子和老子思想的各个方面及其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孔子、老子思想体系的评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发现、提出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历史文化名人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对祖国和全人类的人类思想文化遗产要自觉传承,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对历史现象的恰当评价,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教学重点与难点[确定及依据]

之道孔子的主要思想,理解孔子思想的现实意义。因为本专题着重讲述“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学说是儒家思想的开端。而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思想,儒学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三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三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设计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三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设计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教师姓名武慧宇学生年级高二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西汉初年,奉行黄老之学,实行与民休息的宽松政策,使西汉的经济得到恢复,到汉武帝时,被新儒学取代并确立了儒学的主流地位,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本课内容分两目。首先介绍了黄老之学盛行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影响。第二目介绍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新儒学确立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学生分析在初中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今天所讲的一些思想有了大致了解,但本课对黄老思想和董仲舒新儒学体系不易理解。所以在教学中适当的通过补充史料降低学习难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识记西汉初期黄老之学的主要内容;董仲舒主要的主张;理解汉初黄老之学盛行的原因;新儒学的内涵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问题探究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认识儒家思想对中国两千多年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

响;

通过学习,学会一分为二的来评价问题方法

教学重点汉代大一统思想的确立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新儒学思想

教学策略的选

择与设计

本课主要贯彻史论结合,让学生尝试论从史出,提高学生分析和概括历史的能力

导入新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古代思想史上的一次思想大解放,但

在秦始皇“焚书

坑儒”的思想统治下,终于画上了句号。秦实行暴政,二世而亡,代秦而起的是

西汉王朝。西汉统治者又如何吸取秦亡的教训,稳固民心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开

始我们今天的学习。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1、兴起的原因

教师:汉初,到底是什么样的状况呢?我们来看幻灯片上的这则材料: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一单元)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一单元)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第一单元)

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历史必修三,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岳麓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目录

第1课孔子与老子

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4课宋明理学

第5课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1

孔子与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鲁国人,“三家一创”;《诗》《书》《礼》《易》《春秋》和《乐》

2、学说:

①政治学说:A. “仁”(仁者爱人); B. “礼”(“克己复礼”);C. “为政以德”

②哲学观点(天命观,畏天命):“敬鬼神而远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影响最深远,打破官教限制) ;“因材施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当仁不让于师”

3、历史地位:

①当时为受到重视,所倡导的儒家思想体系被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后人整理孔子言行为《论语》,尊孔子为圣人,历世景仰。

保守的一面:主张按照周礼的制度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承认等级制度也阶级压迫。

4、反映了春秋晚期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礼崩乐坏。

5、孔子的政治主张对现在有何现实意义:对今天的政治文明的建设、对国家和社会的管理有着重要意义。(“礼”的观念,德治)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Fra Baidu bibliotek067页 0130页 0188页 0269页 0320页 0403页 0471页 0548页 0606页 0675页 0753页 0842页 0857页 0884页 0938页 0983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4课 宋明理学 第6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第7课 汉字与书法 第9课 诗歌与小说 第三单元 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第12课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 第14课 理性之光 第四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 第18课 音乐与美术 第五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第23课 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6课 改变世界的高新科技 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 技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1课 孔子与老子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4课 宋明理学
岳麓版高二历史必修3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历史: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件2(岳麓版必修三)

历史: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件2(岳麓版必修三)

D、汉武帝对先秦之儒的不满
B
wk.baidu.com
3、儒学到了汉被赋予 了新的含义,主要是: A、人定胜天 B、无为而治 C C、君权神授 D、仁政思想
4、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 学的: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民贵君轻
D
C、性善论 D、大一统思想
5.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
D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大 治,与天异者大乱. ”……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 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 乃至。”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 “与天同者
材料三 董仲舒说:“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 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 “徭役众,赋敛 重,百姓贫穷叛去,道多饥人。救之者,省徭役,薄赋敛, 出仓谷,振困穷。”
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 (2)儒家思想从“变革动荡”形势下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 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
地位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结合汉以前儒家思想的 发展,我们不难看出——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 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同时我们也不难得出这样一 个结论:当某种思想文化适 应社会环境(包括经济、政 治环境)时,便容易被统治 者所接受,也就能够有力的 推动经济政治乃至社会生活 方方面面的发展。

第3课__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

第3课__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

• 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的 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 一理论应用的是( ) • A皇帝继位董仲舒为儒学要举行祭天仪 式 • B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 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 • D“奉天承运”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 (2011年 文综)董仲舒认为孔子撰 《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 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 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 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 汉统一的最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里认同 •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独尊儒术的实施与影响: 汉武帝的作为
广设学校 推行儒学
1、起用大量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由于儒家 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设立太学,规定儒家经典为学校的教科书 。汉武帝规定《诗》《书》《礼》《易》《 春秋》为“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 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 儒家所垄断。
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 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 主流。
影响 ①政治: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打击割据 势力;为建立大一统的封建国家提供了 理论基础。 ②思想:确立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主流地位。 ③教育: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发展 ④消极:新儒学带有神学色彩导致两汉 长期神学迷信泛滥;儒学独尊束缚了人 民的思想,不利于后世科学文化的发展。

高中岳麓版_历史必修三_导学案

高中岳麓版_历史必修三_导学案

第1-2课春秋战国的思想

【课程标准】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标解读】

春秋战国的思想:应掌握诸子百家(儒家、墨家、法家、兵家等)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考试大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第1课老子与孔子

【知识梳理】

一、孔子的学说

1.孔子其人:时期国人,代表的利益;是伟大家、家和家,的创始人;曾整理出“六书”,即、、、、和等典籍,其主要思想保存在中。

2.孔子的思想:

(1)政治思想:

①“仁”和“礼”。其主要内容是“”和“”(思想核心)

仁:

内容:a.对统治者而言:要求统治者,反对;

b.对所有人而言:提倡广泛地,以此;

实现途径:遵循“”之道,即要求做到“,”

“礼”:

a.内容: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的要求。孔子所追求的“礼”,是指。它规定了一整套在方面必须合乎身份的礼仪规范,并发展成为指导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

b.实现途径:提出“”的主张,体现了思想保守的一面。

②为政以德

a.要求统治者,用“”教化百姓;

b.在以“”治国的同时,逐步。

(2)哲学思想——鬼神观:主张对鬼神,把在优先位置。(3)教育思想:

①教育原则——“”,即招收学生,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以扩大。

①教育方法——“”,即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启发诱导。

③学习方法——结合起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当仁不让于师。

3。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在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的时代并未受到太多的重视,汉代大一统后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提纲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知识提纲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讲百家争鸣

课标: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015年考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知识归纳:

一、历史背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

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

3.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

4.文化上:礼贤下士,私学兴起,学术下移。

5.直接原因:不同阶级代表著书立说,形成“争鸣”局面。

二、“百家争鸣”的概况

1.儒家

(1)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推崇为“圣人”。

Ⅰ.政治思想: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和“礼”。

①“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爱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

②“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等级制度。实现“礼”,就要“正名”,做到贵贱有序、名正言顺。

③“为政以德”,在以“德”、“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Ⅱ.哲学思想:“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Ⅲ.教育思想: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垄断教育的局面)。教学对象——“有教无类”;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当仁不让于师”:学习方法——“温故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Ⅳ.文化典籍:整理《诗》、《书》、《礼》、《易》、《乐》、《春秋》等。

评价:①“仁者爱人”具有积极性,“克己复礼”具有保守性。②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影响。

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学案

岳麓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3课学案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第3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学习目标】

1、了解董仲舒及其儒学成为正统的社会背景,了解汉代儒学的主张、特点及其影响;比较黄老之学与董仲舒儒学的不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联系西汉初社会发展,分析儒学能够取代黄老之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3、通过汉代社会主流思想的变化,认识中国古代政治与思想的紧密联系,认识思想学说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知识梳理】课前利用20分钟自主阅读教材,明确下列基础知识,回答表格中的3个问题.

1、黄老之学和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主张。

2、黄老之学被董仲舒新儒学取代的背景原因。

基础知识梳理C级问题归纳提高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1、兴起原因

(1)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统治者吸收秦亡教训,采用休养

生息政策。

(2)黄老之学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2、兴盛:

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里,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3、流派:“黄”是指黄帝的学说;“老”是指才子的学说

4、思想内容:

(1)黄老之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治身(养生),一是治国。(2)黄老之学强调“无为而无不为”。

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5、影响:

(1)地位: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里,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2)意义: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汉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

6、政治地位的衰落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1-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高二历史必修3(岳麓版):1-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4.无为而无不为
积极无为
汉初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
二、1.社会稳定 大一统 法家 天道 2.董仲舒
6.汉武帝
中央集权 阴阳家 儒 汉武帝
经济发展
3.(1)公羊春秋 独尊儒术 礼 智
黄老之学 君权神授 父为子
(2)①罢黜百家 仁政 ③仁 义
②天人感应 信 君为臣纲

夫为妻纲
儒学
4.政治史
传统文化
思想史
主流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神 化并加强了皇权,有利于巩固统一,解决王国割据问题。
(3)“三纲五常”:提出了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一方
面有利于加强君权,另一方面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
岳 麓 版 历 史
必修③
第3课
措施有关(
)
B.“君权神授” D.“三纲五常”
A.“大一统”思想 C.“天人合一” 【答案】 【解析】 A
岳 麓 版 历 史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邪说远去”“登汉
庭”“百家始消伏”,据此并依据史论结合原则可知A项
符合题意。
必修③
第3课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4.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 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

岳麓版高中历史课标要求

岳麓版高中历史课标要求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的课标要求

第1课夏商制度和西周封建

【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2课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5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

【课标要求】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第6课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课标要求】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课标要求】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

【课标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内阁制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第9课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

【课标要求】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第10课欧洲大陆的政体改革

【课标要求】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第12课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列举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教学设计】《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

3【教学设计】《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岳麓版)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是岳麓版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中的第一单元第3课。第一单元的主题

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而本课讲的正是儒家思想发展的历程中重要的阶段

----

成为正统,所以本课的内容非常重要。近几年高考中,汉代儒学在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出现,属高频考点,尤其需要重点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教材中具有突出地位。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黄老之学的内容以及作用,理解它在西汉初年盛行的原因;

2. 知道董仲舒的新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内容,认识到其对汉代社会、后世思想的深远影响;

3. 通过比较先秦儒学与汉代儒学的不同点,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与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阅读有关史料,分析,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2.通过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分析对比,提高学生鉴别、比较问题的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生从统治思想的兴衰过程,认识到一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2. 学生通过史料分析,人物介绍,感悟历史,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点】

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教学难点】

儒学思想成为正统的原因

采用教师讲述、学生探究学习相结合,问题教学法,材料教学法。

新课导入

以楚汉之争的故事导入。

讲授新课

一、西汉初年的社会状况

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高祖乃令民得卖子,就食蜀、汉。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醇驷(同一颜色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白登之围》

荒台犹有白登名,一望龙沙万里明尚想精兵围汉帝,翻怜奇计出陈平。云中烟垒曾鸣镝,塞下山村有废城。顾我临风怀古意,胡笳吹彻暮云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提出、内容及其影响。

(2)通过了解董仲舒及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社会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通过比较黄老之学与董仲舒儒学的不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提取图片和史料信息,拓展教材知识。

(2)组织发动学生通过图书或网上查阅资料,增加学习历史的兴趣。

(3)设置问题,组织小组讨论、比较、分析,探究解决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汉代社会由黄老之学占主导地位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发展状况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与思想是紧密相连的,对一种思想的评价要考虑到它与整个社会背景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黄老之学的基本特征;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

难点

西汉统治思想的演化及其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董仲舒墓

董仲舒是儒学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又一重要人物。他先后任江都相、胶西王相,58岁时辞官在家讲学著书。朝廷每有大事,汉武帝便派人向他咨询。75岁时病逝,武帝亲自为他选择安葬之地,并在陵前修建董子祠。其墓地在京师长安西郊,汉武帝每次经过那儿,都特意下马致意,因此董仲舒墓地又称为“下马陵”。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怎样的发挥?他的学说为什么会受到汉

武帝的青睐?

新课学习

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

(一)兴起原因

1.西汉统治者接受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统治者不得不采用休养生息的政策。

2.黄老之学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为什么说黄老之学适应了这一需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汉初极端贫困的社会经济状况决定了统治者不得不采取与民休养的政策。刘邦参加过农民战争,对农民战争的力量有着较为充分的认识,也是促使汉初重视休养生息的重要原因。

(二)兴盛时段

黄老之学什么时候在西汉兴盛?

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里,黄老思想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

(三)名称由来

什么是黄老之学?

黄老之学是指道家学说中的两派。“黄”是指黄帝的学说,“老”是指老子的学说。

黄老思想与道教的关系。黄老学说起于稷下道家,他们同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道家创始人。至汉初,文帝、景帝以黄老清静之术治天下,黄老之学迅速兴盛。黄老思想包含很多神秘主义的因素,加上黄老之学研究者中,本来就有许多方士,他们以神仙长生不老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对这些因素作出宗教性的解释,使黄老之学与神仙方术相结合,向神仙方术的方向发展。至东汉,进一步将黄帝、老子神秘化,又由着重尊崇黄帝碑争而推崇神化后的老子,逐渐形成崇奉老子为神明的黄老道,并与方术仙道逐步合流,成为早期道教的前身。这些条件和佛教传人的影响,成为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产生的基础。

(四)思想内容和特点

内容:黄老之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治身(养生),一是治国。

特点:黄老之学的基础是早期道家理论,同时又兼采阴阳、儒、墨、名、法等各家学说。它强调“无为而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阴阳家:“阴阳”的概念,最早见于《易经》“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但两种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到战国时代,阴阳和五行渐渐合流,形成一种新的观念模式,便是以“阴阳消息,五行转移”为理论基础的宇宙观。阴阳家,也称“阴阳五行学派”或“阴阳五行家”,先秦学派之一。因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人事而得名。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以管仲、邹衍最为著名。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列“阴阳家”为六大学派之首,刘歆《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将其列为“九流十家”之一。

(五)影响

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汉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

(六)地位丧失

1.原因:

(1)随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2)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2.标志:汉武帝时,黄老之学被新儒学所取代。

黄老之学统治地位的丧失,主要原因在于其自身不能随形势的发展而发展。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大一统事业。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问题探究有人认为,儒学成为封建统治思想,是汉武帝放弃“无为而治”政策,希望有所作为的结果。若没有汉武帝,就不会有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二)汉武帝时期,儒学的新发展

1.新儒学思想的主要来源

新儒学思想的主要来源: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

公羊姓氏与《公羊春秋》:公羊复姓出自姬姓。春秋时,鲁国有位才学出众的人物,叫做公孙羊孺,他的后代子孙便取祖上名字中公羊二字为姓,称公羊氏。战国时齐国名儒,孔子弟子卜子夏的高徒公羊高钻研《春秋》,作《公羊传》也叫《春秋公羊传》或《公羊春秋》,专门阐释春秋,最初只有口头流传,到汉初,他的玄孙公羊寿,邀集了研究公羊高的学者,辑录成《春秋公羊传》。何休又作《解诂》十一卷。阐发《春秋》微言大义、大张三世(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之说。公羊传是今文,盛行于汉武帝、汉宣帝之时,成为儒学“十二经”之一。自王莽时,古文经大盛,《春秋公羊传》逐渐少人研究。到清代后期,庄存与、刘逢禄、龚自珍、魏源、康有为等主张复兴今文经学,借用公羊传“微言大义”来说经,议论时政,对当时学术界影响很大。

2.新儒学的主要内容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他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如果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皇权至高无上找到了依据。董仲舒君权神授的思想,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统治的需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本原因就在于新儒学有利于加强封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