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礼仪制度.
上课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
冠礼要在宗庙举行,主持者是将行冠礼者的父亲。首先,父亲
要在行冠礼之前,先进行筮(占卜),以确定行礼的日期和参加儿子 冠礼的来宾。然后将行冠礼的日期告诉宾家。到了这天,行冠礼的 席位安置在宗庙阼[zuo做]阶(堂前东阶)北端。待来宾到达后,将加 冠者从东堂领出就席,由来宾为他梳头、挽髻、加簪(用于固定头 发)、著[纟丽][li离,亦读xi洗,用于束发的黑色帛]。之后在父亲的 主持下,由事先确定的一位来宾,十分庄重地为他加冠,即将冠戴
春秋时期仍然保留这样的传统:将敌军的俘虏 当场杀了作为祭祀品,并将其鲜血淋在战鼓上, 号为“衅鼓”。
誓师,是指出征前统帅向战士宣布 作战意义,表示决心的意思。
古代出师宣誓:喝酒,拔刀,摔碗
[朝聘]:诸侯定期朝见天子 的礼制。主要有三种形式: 每年派大夫朝见天子称为 “小聘”;每隔三年派卿 朝见天子为“大聘”;每 隔五年亲自朝见天子为 “朝”。
滚冕
加冠之后,人们向加冠者 敬酒以示祝贺。然后加冠 者从西阶下,去拜见自己 的母亲。再回到西阶东侧, 由参加冠礼的来宾给他起 “字”。因此,古人有冠 和字都标志着已进入成年。 最后,加冠者身着礼服、 礼帽,带着礼品,去拜见 兄弟姐妹。冠礼的仪式自 周代形成一种固定的形式, 以后历代相袭,只是加冠 的程序逐步简化,有的减 为二加,甚至一加,但仪 式依然隆重、繁缛。
纳采
婚礼,下达纳 采。用雁。” 郑玄注:“将 欲与彼合婚姻, 必先使媒氏, 下通其言,女 氏许之,乃后 使人纳其采择 之。”其礼物 用雁。
纳采环节从汉代起,纳釆礼就已经不仅 限于雁了。当然,雁还是最重要的一种。奢 靡之风渐兴,纳采礼依身份的不同而异。百 官纳釆礼有三十种,且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如羊、香草、鹿,取其吉祥,以寓祝颂之意; 而以胶、漆、合欢铃、鸳鸯、凤凰等用来象 征夫妇好合之意;或取各物的优点美德以激 励劝勉夫妇,如蒲苇、卷柏、舍利兽、受福 兽、鱼、雁、九子妇等。
古代礼仪制度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 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 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 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 礼仪。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 部类。
吉礼
简介 古代五礼之一。即祭祀天神、地祗、人鬼等的礼仪活动。如郊天、 大雩、大享明堂、祭日月、大蜡、祭社稷、祭山川、籍田、先蚕、祭 天子宗庙、袼禘、功臣配享、上陵、释奠、祀先代帝王、祀孔子、巡 狩封禅、祭高禖等。历代兴革不一,但极为统治阶级所重视。《周礼. 春官.大宗伯》:“大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祗之礼,以 佐王建保邦国,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祗。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实柴 祀日月星辰......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貍沉祭山林川泽......以祠春 享先生,以尝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通典.礼六六》:“大唐 开元年之制五礼,其仪百五十有二。一曰吉礼,其仪五十有五:一, 冬至祀昊天于圆丘;二,正月上辛祈谷于圆丘;三,孟夏雩祀于圆丘; 四,季秋大享于明堂;五,立春祀青帝于东郊......五十五,王公以下 拜扫、寒食拜扫。”
宾礼
意义:1.西周五礼之一,指接待宾客的礼节。宾礼用于朝聘会同,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 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 2. 上古朝聘之礼。3.谓以上宾之礼相待。 4.引申为敬重。 探源 (1)指古代五礼之一,诸侯朝见天子的礼节。《周礼· 春官· 大宗伯》:“以宾礼亲 邦国。”,其宾礼分八种。(2)指以宾礼相待。陆机《辩亡论上》:“宾礼名贤,而张 昭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为之杰。” 详细解释 1. 上古朝聘之礼。 《周礼· 春官· 大宗伯》:“以宾礼亲邦国: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觐,冬 见曰遇,时见曰会,殷见曰同,时聘曰问,殷覜曰视。” 孙诒让 正义:“谓制朝聘 之礼,使诸侯亲附,王亦使诸侯自相亲附也。” 2. 古代五礼之一。指接待宾客的礼节。 元 韩奕 《齐天乐· 寿内》词:“白头尚举齐眉案,相敬未忘宾礼。” 清 昭连 《啸亭杂录· 何温顺公》:“上欲藉其军力,乃延置至 兴京 ,款以宾礼,而以公主妻 之。”参见“ 五礼 ”。 3. 谓以上宾之礼相待。 《国语· 周语下》:“宾礼赠饯,视其上而从之。” 晋 陆机 《辨亡论上》:“宾 礼名贤,而 张昭 为之雄;交御豪俊,而 周瑜 为之杰。” 4. 引申为敬重。 《汉书· 晁错传》:“宾礼长老,爱恤少孤。”《晋书· 江灌传》:“顷之, 简文 帝 又以为抚军司马,甚相宾礼。”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 幽怪一· 狐仙谈历代丽人》: “﹝ 北齐文宣李皇后﹞天性淑惠,为文宣帝所宾礼。”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饮食礼仪、坐立行走礼仪、仪表礼仪、服饰礼仪、见面礼仪、访客礼仪、婚礼礼仪、丧礼礼仪和节庆礼仪等。
这些礼仪制度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举止,促进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一、饮食礼仪饮食礼仪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最基本的部分之一。
在古代,人们注重饮食的纯洁性和道德性,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在宴席上,人们注重礼仪和秩序,尊重长辈和地位高的人,先让长辈入座,地位高的人先动筷子。
同时,人们也注重饮食的节制和礼让,不能暴饮暴食,不能贪吃贪喝。
二、坐立行走礼仪坐立行走礼仪也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古代,人们讲究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走有走相。
在座位上,人们不能乱坐,不能抢占座位,不能斜倚靠背。
在站立时,人们要保持直立,不能佝偻曲背,不能倚靠墙壁。
在行走时,人们要稳步前行,不能急躁慌张,不能践踏花草。
三、仪表礼仪仪表礼仪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古代,人们注重仪表的整洁和端庄,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人们注重洗脸洗手,保持口腔清洁,头发整齐光滑。
同时,人们也注重穿着得体,不能穿得太露太透太奇装异服。
四、服饰礼仪服饰礼仪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古代,人们注重服饰的整洁和雅致,讲究“衣贵洁不贵华”。
在服饰上,人们注重色彩搭配的协调性和美感,不能穿得太艳丽刺眼。
同时,人们也注重服装的质地和工艺,不能穿得太粗劣。
五、见面礼仪见面礼仪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的基本礼节之一。
在古代,人们见到长辈或地位高的人时,要行拱手礼或打千礼,向他们表示敬意和尊重。
在与平辈或下属见面时,人们则行抱拳礼或作揖礼,以示亲切和友善。
六、访客礼仪访客礼仪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重要的社交礼节之一。
在古代,人们去拜访别人时,要先通报姓名和身份,然后等待主人迎接入座。
在交谈时,人们要保持礼貌和谦虚的态度,不能高谈阔论或打断别人的发言。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
小功:次 于“大功” 的丧服。 用稍粗熟 麻布制成, 服期五月。
缌麻:“五 服”中最轻 的一种。用 较细熟麻布 制成,做功 也较“小功” 为细。
军礼
指军事活 动中的礼 节规范。
包括出师、 祭祀、誓 师等
西周时凡出动军队都要举行大规模的祭
祀仪式,屠宰牛羊献祭祖先、社稷。全体出 征将士列队,屠宰后的牛羊还要在队列左右 转一圈,号为“殉阵”,并宣布“不用命者 斩之”。统帅亲自将牲血淋在军器上,号为 “衅”,象征性的将作战使用的旗号、战鼓、 金铎、兵器等淋上一点牲血。奇怪的是淋过 牲血的战车却要放回库中保存。祭祀结束后 的牛羊煮熟了,即“胙[zuò古代祭祀时供的 肉当场]肉春杀”秋了,时作分期为仍给祭然祀将保品士留,们这并享样将用的其。传鲜统血:淋将在敌战军鼓的上俘,虏
同辈日常见面,辞别礼。身体肃立,双手抱拳, 左手在上,手心向下,从胸前向外平推,俯身约 30度,起身,同时自然垂手或袖手。…
3、土揖(下揖:揖礼手位于下者,又叫:下手)
用于长辈或上司还礼。行礼时,身体肃立,双手合抱,左 手在上,手心向内,俯身约30度,推手稍向下,然后缓缓 起身,恢复立容。
4.长揖,即拱手高举,自上而下向人行礼。 向人作揖虽然恭敬,有时则表示倨傲。
嘉礼
古代礼仪中内容最丰富 的部分,上至王位承袭,下至 乡饮酒礼,无所不包,最重要 的内容有婚礼、冠礼、射礼、 飨礼、位承袭的 礼节。
[婚冠礼]:男子二 十岁行冠礼后即可 成婚,享受成人待 遇;女子十五岁行 笄礼后也可结婚。 所以把婚礼、冠礼 合成为婚冠礼。
纳采
婚礼,下达纳 采。用雁。” 郑玄注:“将 欲与彼合婚姻, 必先使媒氏, 下通其言,女 氏许之,乃后 使人纳其采择 之。”其礼物 用雁。
中国古代传统礼仪
中国古代传统礼仪
中国古代传统礼仪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衣着、饮食、出行和生活习俗。
首先,衣着方面,中国古代对穿着有严格的规定,特别是服饰的颜色、样式和材料的选择。
“五礼”之一的吉礼,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对穿着规定最为严格的礼仪之一,人们要尽量选择红、黄、黑等颜色,避免白色和花色。
其次,饮食方面,中国古代也有很多礼仪规定。
特别是在祭祀和宴请宾客时,讲究的是食品的摆盘、敬酒的顺序、食物的摆放位置等。
此外,古代饮食还讲究营养搭配,孔子提出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饮食原则,被誉为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行方面,中国古代出行时,人们都有特定的交通工具,并且要遵守交通规则。
步行时,要尽量不打搅他人,以免引起冲突和危险。
生活习俗方面,古代礼仪制度强调家族与传承,注重孝道和亲情。
还有中国的婚姻、祭祀、宗教等方面的礼仪,例如祭天、祭地、宗庙祭祀、军礼、诞生礼、成年礼、飨燕饮食礼仪等,都需要人们严格遵守。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传统礼仪制度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演进,强调和谐与尊重、道德与教化、秩序与稳定、家族与传承等价值观,对现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是怎样的
⑤日月 日坛(大明)——春分——东方 月坛(夜明)——秋分——西方 《通典.礼四.朝日夕月》:“凡祭日月,岁有 四焉。迎气之时,祭于东郊,祭月于西郊, 一也.” ⑥星辰 五星:东-岁星 南-荧惑 西-太白 北-辰星 中-镇星 东方苍龙 北方玄武 西方白虎 南方朱雀
2、祭地 时间:夏至之日 地点:国都北郊水泽之中 的方丘 (2)四望山川 国都四郊设坛举行 前祝—告成 《尚书.舜典》:“望于山川,遍于群神。” 《通典.礼六》:“周制,四坎坛祭四方;以血 祭祭五岳;以埋沉祭山林川泽......乐奏姑洗, 歌南吕,舞大韶以祀四望;奏蕤宾,歌函钟, 舞大夏以祀山川。”
《礼记〃射义》:“射之为言者绎也,或曰舍 也。绎者,各绎己之志也。故心平体正,持弓 矢审固,持弓矢审固,则射中矣。故曰:“为 人父者,以为父鹄;为人子者,以为子鹄;为 人君者,以为君鹄;为人臣者,以为臣鹄。” 故射者各射己之鹄。” 《礼记〃射义》:“射求正诸己,己正然后发, 发而不中,则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5、乡饮酒礼 《周礼· 地官· 乡大夫》说:“三年则大比,考其 德行道艺,而兴贤者能者,乡老及乡大夫帅其 吏,与其众寡,以礼礼宾之。” 《仪礼〃鄉飲酒禮》 《礼记〃鄉飲酒义》 (1)鄉飲酒禮的主要礼节 ①谋宾 賓 介 衆賓之長。 ②迎宾 ③献宾 獻、酢、酬 九獻之禮
④乐宾 升歌-《小雅〃鹿鳴》、笙奏-《小 雅〃白華》 、間歌-《南有嘉魚》 《崇丘》 、 合樂 -《詩經〃周南〃關雎》 ⑤旅酬 ⑥无算爵、无算乐 ⑦宾返拜 (2)鄉飲酒禮的礼义 《礼记〃鄉飲酒义》:“贵贱明,隆杀辨,和乐 而不流,弟长而无遗,安燕而不乱,此五行者, 足以正身安国矣。彼国安而天下安。”
三、礼学 礼制的管理属于大宗伯,又有小宗伯、肆师、冢人、 大司乐等官职。 “学在官府” ——学在文人 《论语· 微子》:“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江, 少师阳、击磬襄入于海。” 《论语· 泰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季氏篇》:“不学礼无以立” 《荀子· 礼运》:“天地以合, 日月以明,四时以序,星辰以行,江河以流,万物 以昌,好恶以节,喜怒以当。以为下则顺,以为上 则明,万物变而不乱,贰之则丧也。礼岂不至矣 哉!” 《礼记· 曲礼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中国古代十大礼仪
中国古代十大礼仪
1.冠礼:指男子成年穿戴头饰的礼节,用于表示男子已经成年,可以
独立生活。
2.婚礼:婚礼在中国古代非常重要,要求结婚双方要做好婚前的各种
准备,礼仪非常讲究。
3.丧礼:中国人尤其是古代非常注重丧礼,认为这是对死者的一种尊
重和纪念。
4.朝会礼:古代中国官员要进行朝会,这是一种非常正式的官方场合,各种礼仪要求非常严格。
5.祭祀礼:古代中国人对于祭祀非常重视,认为这是对先祖和神灵的
一种供奉和尊重。
6.进馔礼:进馔礼是指君王或重要官员在接待客人时要进行的礼节,
要求食物、饮料等都要符合规范。
7.系带仪:古代中国人要进行系带仪,这是一种重要的仪式,表示君
臣之间的忠诚和尊重。
8.受茵礼:古代官员在上朝时,要受茵礼,表示对于君王的尊重和崇敬。
9.奉承礼:在古代中国的官场中,奉承礼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礼仪,要
求对上司的恭谨和尊重。
10.建庙礼:在古代中国,建造庙宇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进行
非常正式的建庙礼,表示对于神灵的尊重和供奉。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7古代礼仪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7古代礼仪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交场合中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仪式。
这些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外在形式,更是一种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体现。
古代中国礼仪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不仅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和传统美德。
以下是古代中国文化常识中的七种古代礼仪。
一、祭祀礼仪:古代中国人非常重视祖先的尊崇和祭祀。
祭祀活动中,人们会按照一定的仪式,如净身洗濯、焚香敬献、奠酒祷告等,以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这种祭祀礼仪不仅是人们对祖先一种文化传承,更是维系人们情感纽带的重要纽带。
二、婚礼礼仪:古代中国的婚礼是一种重要的社交仪式,它不仅关乎两个家庭的交流和结合,更涉及社会秩序和家族尊严的问题。
婚礼礼仪中包含了一系列仪式,如聘礼、婚宴、迎亲等,人们在这些仪式中注重礼貌、尊重和传统美德的表达。
三、丧葬礼仪:古代中国的丧葬礼仪也是一种十分庄重的仪式。
人们在丧葬仪式上会穿上素服、燃烛奠酒、守夜哀悼等,以表示对逝者的敬意和哀思。
这种礼仪不仅是对逝者的尊重和追念,更是家族和社会尊严的表现。
四、官员任职礼仪:古代中国的官员任职仪式也是一种重要的礼仪活动。
在这种仪式中,新任官员会接受祝贺、登记封印、宣誓就职等一系列程序,以表示对朝廷和职责的恪守。
官员任职仪式的严谨和庄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官职的重视和对政治秩序的维护。
五、觐见礼仪:古代中国的皇帝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人们如果要觐见皇帝,必须按照一定的礼仪程序进行。
觐见礼仪通常包括跪拜、上表、贡品进献等,以示对皇帝的尊重和忠诚。
觐见礼仪的严谨和庄重体现了对皇权和君臣关系的重视。
六、宴会礼仪:古代中国的宴会礼仪非常繁复,宴请客人时人们会按照不同场合和身份准备不同的菜肴、礼品等。
在宴会上,人们会注重坐次、敬酒、敬茶等礼节,以展示主人的好客和尊重。
宴会礼仪的规范和细致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客”、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重视。
七、交友礼仪:古代中国人注重人际关系和交友,交友礼仪是维系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十大礼仪
中国古代十大礼仪中国古代历史悠久,礼仪文化作为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古代中国人非常注重礼仪,将其视为道德和精神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中国古代十大礼仪。
一、祭祀礼仪祭祀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礼仪活动之一,为了向神灵表达敬意和感恩之情,人们会按照一定的仪式,举行祭祀仪式。
祭祀礼仪包括祭拜、献祭、进香等环节,通过这些仪式来维护族群间的凝聚力和精神支持。
二、婚礼礼仪古代中国的婚礼礼仪十分繁琐,涉及到订婚、过门、嫁娶、乘车、迎亲等环节。
婚礼礼仪的主要目的是展示两个家庭的尊重和友好,维护婚姻的稳定和幸福。
三、葬礼礼仪古代中国人对待葬礼非常重视,认为葬礼是对逝者表示敬意和怀念的方式。
葬礼礼仪包括停灵、告别、送葬、守灵等环节,通过这些仪式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纪念。
四、封爵礼仪古代中国的封爵礼仪是为了对功勋卓著的人进行封爵和赐予贵族身份。
封爵礼仪包括封爵仪式、算卜、册立文书等环节,通过这些仪式来表彰功绩、激发士气。
朝贺礼仪是古代中国君主履行国家元首职责的一种方式,他们会定期接受臣民的朝见和贡献。
朝贺礼仪包括跪拜、献贡、表演、进献礼品等环节,通过这些仪式来展示君王的威严和统治力。
六、拜年礼仪中国人民对新春的到来非常重视,过年的时候会进行拜年活动。
拜年礼仪包括辞旧岁、迎新年、交换贺年卡等环节,通过这些仪式来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吉祥。
七、礼节礼仪礼节礼仪是指古代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的规矩和行为准则。
这些礼仪包括上下相继、尊卑有序、尊重师长、尊重祖先等,通过这些仪式来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八、封赐礼仪封赐礼仪是君主对功臣和臣下的赏赐和嘉奖的一种方式。
封赐礼仪包括颁授徽号、册封封号、颁发官印等环节,通过这些仪式来表彰贡献、鼓励忠诚。
九、谢恩礼仪古代中国人非常重视感恩之道,谢恩礼仪是他们表达感激和敬意的方式之一。
谢恩礼仪包括致谢辞、回礼、祝福等环节,通过这些仪式来展示对恩人的感激和尊重。
古代五礼制度
古代五礼制度古代五礼制度是中国古代礼教制度的核心,也是中国古代社会中最重要的制度之一。
这五礼分别是冠礼、乐礼、射礼、征礼、宴礼。
这些礼制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道德、伦理和礼节,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冠礼是指成年男子头戴藤冠以示成年之礼。
在古代中国,男子要在20岁左右接受成年礼,成年礼的一项是冠礼。
在冠礼的仪式上,男子要穿着礼服,戴上藤冠。
这一仪式象征着男子已经成年,可以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为家族和国家做出贡献。
乐礼是指古代中国的音乐礼仪。
在古代,音乐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文化表现形式,也是古代政治、典礼和社交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乐礼中,音乐被用作净化心灵、提高精神、促进社交的工具。
音乐会、歌舞表演等各种形式的活动都是乐礼的一部分。
射礼是指射箭比赛的礼仪。
在古代中国,射箭是一种草根文化,不但有助于提高军队和百姓的战斗力,还被视为练习身体和头脑的一种方式。
在射礼中,射箭比赛被视为一种测试射箭技能和风度的方式,被广泛运用于招募军队,选拔官员和推选领袖等方面。
征礼是指古代中国的军事仪式。
在古代中国,军队是国家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家维护安全和利益的保证。
在征礼中,各种军事仪式被用作宣传战争、提高军队士气、发动进攻等方面。
这些仪式包括召开军事会议、检阅军队和宣誓等。
宴礼是指古代中国的宴会礼仪。
在古代中国,宴席是一种社交活动的形式,也是一种查询人才、联络关系和庆祝重要事件的方式。
在宴礼中,主人家要用珍贵的食品和饮料款待来宾,而来宾要遵守规矩和礼仪,表达感谢之情和敬意。
总的来说,古代五礼制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一,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的文化智慧。
在现今社会中,这些礼制虽有变化,但其核心价值和精神却依然被广泛尊重和传承。
中国古代国家礼仪制度的五礼是指
中国古代国家礼仪制度的五礼是指中国古代的国家礼仪制度包括五礼,即冠礼、婚礼、丧礼、朝贺礼和会盟礼。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五礼。
1.冠礼:冠礼是指古代中国的成人仪式,也称为“及笄礼”或“冠笄礼”。
在古代中国,男子到了20岁,女子到了15岁时,受到这一重要仪式的庆贺。
冠礼以正式冠戴来纪念成年。
冠礼非常庄重,一般包括家族祭祀、家人祝贺、官府颁发冠帽和名册等步骤。
2.婚礼:婚礼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仪式,又称为“联姻礼”。
在这一仪式中,男女双方的家庭通过筹办婚礼来宣示他们的联姻。
古代中国的婚礼通常包括聘礼、纳采、娶嫁、新婚之夜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礼仪规范,例如聘礼财物的准备和送亲等。
3.丧礼:丧礼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哀悼仪式,也称为“丧葬礼”。
在古代中国,人们认为丧礼是对逝者的最后尊重。
丧礼包括各种仪式,如停工、停学、改穿丧服、启灵、下葬等。
丧礼的规模和庄严程度与逝者的身份、地位和家庭财富有关,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生死问题的看法。
4.朝贺礼:朝贺礼是指官员进行朝觐的仪式。
在古代中国,朝贺礼被视为官员职责的一部分,用来表达对君王的忠诚和纪念。
朝贺礼的具体程序包括整装出列、三跪九叩、上奏进献、请安、确认任务等。
朝贺礼的形式和礼仪规范在不同朝代有所变化,但其基本目的是向君王表示尊敬。
5.会盟礼:会盟礼是古代中国各国之间进行盟约的仪式。
在会盟礼中,各国国君和官员出席,通过交换礼仪来确认盟约。
会盟礼通常包括庆贺活动、祭祀仪式、宴会招待等环节。
会盟礼的目的是加强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共同抵御外敌或解决领土争端。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国家礼仪制度包括冠礼、婚礼、丧礼、朝贺礼和会盟礼。
这些礼仪既是对重要事件或转折点的庆祝和纪念,也是表示尊重、忠诚和友好的方式。
这些礼仪规范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彰显尊严和礼貌,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中有所变化。
中国古代礼仪
基本礼仪
华夏祖先用肢体动作传递“双向对等”“有序有位”的语言,这 些动作叫礼.传递下来的礼仪动作,承载华夏传统交手礼
这些礼仪动作,源自远古,源自人类没有语言的时代.是“哑语”, 是人皆能懂的“象形字”,是代代承传的“普通话”.
中国古代有五礼之说 ,祭祀之事为吉礼, 冠婚之事为喜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 军礼,丧葬 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 冠、婚、丧4种人生礼仪 .实际上礼仪可分为政 治与生活两大部类 .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 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 礼 、军礼等 .生活类包括五祀 、高禖之祀 、 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 中国礼仪在中国文化中起着“准法津”的作用.
通典·礼:“自伏牺以来,五礼 始彰,尧舜之时,五礼咸备.”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轲
礼,所以正身也;师,所以正礼也.------荀 况
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 师、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朱 熹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 玄
1、起源时期:夏朝以前
2、形成时期:夏、商、西周三代
(1)“五礼”
在商代已有完备的礼制,周代将其扩充和用于规范整个社会,都起到了制约和干预的 作用. “五礼”指:பைடு நூலகம்
吉礼—祭祀之礼,为“五礼”之首 嘉礼—婚嫁、宴请等喜庆场合之礼
凶礼—丧葬、灾祸之礼 军礼—军旅之礼 (2)“三礼”
宾礼—是朝见天子或会见之礼
揖礼
在胸前抱手,轻于抱拳,重于拱手.略躬身或不躬身. 拜礼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
《周礼》 《仪礼》 《礼记》
周礼是三礼之首,这部书搜集了周王朝及各诸 侯国官制及制度。 《仪礼》一书的内容主要是冠、昏、丧、祭、 朝、聘、燕享等典礼的详细仪式,阐述了春秋 战国时期士大夫阶层的礼仪.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 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 则。
月老的说法起于唐 朝。 月下老人是我国神 话传说中专管婚姻 的神,又称“月 老”。据沈复《浮 生六记》说:“一 手挽红丝,一手携 杖悬婚姻簿,童颜 鹤发,奔驰开非烟 非雾中。”我国不 少地方都有月老祠。
(2)婚礼
婚姻,先秦是时写为“昏姻”。班固《白虎 通·嫁娶》:“婚姻者何谓也?昏时行礼,故谓 这婚也。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 自唐代开始,始将迎亲的时间改为早晨。据 唐·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礼,婚礼必 用昏,以其阳往而阴来也。今行礼于晓。”晓 即拂晓。此后相沿至今。
三、军礼 国家有关军事方面的礼仪活动。如《周礼》所 举大师(召集和整顿军队)、大均(校正户口, 调节赋征)、大田(检阅车马人众,亲行田 猎)、大役(因建筑城邑征集徒役)、大封 (整修疆界、道路、沟渠)等。
四、宾礼 指诸侯对王朝的朝见、各诸侯之间的聘问和 会盟等等。这在实行分封制的周代,出现相 当频繁。
六礼 (《仪礼·士昏礼》 )
第
一
步
:
纳
采
( 提 亲 )
第
二
步
第二步:问名
:
问
名
( 红 帖
)
第 三 步
纳 吉
( “ 纳
第 四
币 ”
步
、
“ 下
纳
财 礼”
征
)
第五步 请期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国古代礼仪制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几个重要方面的详细介绍。
1.礼乐制度:周朝的礼乐制度是由周公制定的,其目的是通过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来达到维持社会秩序、促进人际交往的目的。
其中“礼”指的是各种礼仪规范,包括祭祀、朝见、婚丧等方面的礼节;“乐”则是指配乐,即在礼仪场合中使用的音乐。
礼乐制度在古代社会中具有极高的地位,是上层社会交际场合中必须遵循的规范。
2.封禅仪式: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一般由帝王亲自到泰山筑坛祭天,称为“封”,在泰山下的小丘除地祭地,称为“禅”。
封禅仪式是古代国家最为重要的祭祀活动之一,它的目的是表达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情,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3.五礼:五礼是形成于西周的一种礼仪制度,包括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是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吉礼是祭祀之礼,包括祭祀天地、祖先等方面的礼仪;凶礼是哀悯吊唁之礼,包括葬礼等;军礼是军事礼仪,包括检阅军队、部队出征等方面的礼仪;宾礼是宾客之礼,包括外交接待、迎来送往等方面的礼仪;嘉礼是饮宴婚冠之礼,包括宴席、婚礼等方面的礼仪。
4.生活礼仪:生活礼仪是指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礼仪规范,包括诞生礼、满月礼、百日礼、周岁礼、成人礼、结婚礼等。
这些礼仪规范旨在祝福新生婴儿、庆祝成年、维护家庭和谐等方面。
5.婚姻六礼:婚姻六礼是中国古代婚姻礼仪的六个步骤,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这些步骤分别在婚姻缔结的不同阶段进行,包括提亲、问名、定亲、送聘礼、商议婚期和迎亲等环节。
婚姻六礼是中国古代婚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婚姻的重视和对家庭和谐的追求。
以上是对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简要介绍,这些礼仪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促进人际交往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
中国古代礼仪制度中国古代礼仪制度源远流长,从夏、商、周三代,到秦、汉、唐、宋、明、清等朝代,贯穿了几千年的时间。
礼仪制度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人们交往和相处的方式,也是表现社会等级、尊卑关系的重要手段。
下面将从婚礼、葬礼和朝见等方面,介绍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
首先,婚礼是古代最具代表性的礼仪之一、婚姻在古代中国是一种家族间的联姻关系,因此婚礼被视为十分重要的事情。
婚礼的程序和流程十分繁琐,从订婚开始,到迎亲、拜天地、敬茶、交换嫁妆、宴席等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和定制。
例如,迎亲时,女方需展示自己的贞洁,无论是喜笑还是害羞都需要得体的表现;而男方则要展现其家族的地位和财富,要有着雍容大度的风度。
这些清晰而明确的规定,体现了婚礼作为一种重要仪式的庄严和肃穆。
其次,葬礼也是古代中国非常重要的礼仪之一、古代的葬礼分为数个环节,从出殡开始,到安葬、拜祭等环节,每一环节都有着详尽的礼仪规定。
出殡时,亲友需要穿着素服,头戴白巾,低声哭泣;而安葬时,亲友需要站在坟茔前燃烧纸钱以示哀悼。
葬礼所遵循的规矩不仅有助于缓解家属和亲友的哀伤和悲痛,也表达了对死者的尊重和怀念。
最后,朝见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礼仪之一、朝见指的是臣子等下属向皇帝等上级官员行礼的形式。
朝见分为三等,上朝、躬望和进呈。
上朝是指臣子去皇帝面前行礼并进谏,是最高级别的朝见形式;躬望是指低级官员对上级官员行礼,表示尊敬和仰慕;进呈是臣子向皇帝献上礼品和奏章,以表达忠诚和效忠。
朝见礼仪规定着每一个官员的举止和礼节,严肃而庄重,展现了天子权威和官吏服从的关系。
总结一下,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包括婚礼、葬礼和朝见等方面。
这些礼仪制度的存在,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人伦关系和社会等级的认可和规定,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仪式、庄重和尊重的追求。
这些礼仪制度不仅贯穿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生活,也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中国古代的生活习俗与礼仪制度
礼仪制度中也有许多 与家族观念相关的规 定和仪式,如祭祀祖 先、修建祠堂等。
追求和谐美满
重视家庭:中国 古代社会注重家 庭观念,强调家 庭和睦、亲情融 洽。
强调礼仪:中国 古代社会注重礼 仪,认为礼仪是 维系社会秩序、 协调人际关系的 重要手段。
崇尚自然:中国 古代社会崇尚自 然,追求与自然 和谐相处,认为 人与自然是息息 相关的整体。
重视传承:中国 古代社会重视传 统文化的传承, 认为传统文化是 维系社会稳定、 推动社会发展的 重情关系, 尊老爱幼,维护家族团结。
强调礼节:注重礼仪和规矩,讲究 礼貌待人,注重言行举止。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尊重传统:崇尚传统文化,遵循古 礼,保持传统的价值观念。
节庆礼:在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人们会遵循特定的礼仪习俗,如春节拜年、端午赛 龙舟等。
婚姻礼:中国古代的婚姻礼是一系列繁琐而严格的仪式,包括提亲、定亲、迎亲等环节。
节庆礼仪
春节:拜年、贴春联、放鞭炮
清明节:扫墓、祭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元宵节:赏花灯、吃汤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中秋节:赏月、吃月饼
婚丧礼仪
婚姻制度:一夫一妻多妾制,重视门第和家族观念 婚礼习俗: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丧葬制度:土葬、厚葬,重视祭祀和服丧 葬礼习俗:停尸、招魂、沐浴更衣、送葬等
Part Four 中国古代生活习俗与礼
仪制度的特点
注重等级秩序
礼仪制度:强 调尊卑有序, 不同身份的人 有不同的礼仪
要求
称呼:使用尊 称,以示尊重
服饰:不同身 份的人穿着不 同,颜色和图 案都有严格规
定
饮食:不同等 级的人饮食有 严格限制,如 天子食六谷,
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
《仪礼》《仪礼》文字艰涩,内容枯燥,治史者对它望而生畏。但本书是“三礼”中成书较早的一部,据考古材料及古文献所知,商、周统治者有名目繁多的典礼,其仪节日益繁缛复杂,非有专门职业训练并经常排练演习者,不能经办这些典礼。
《礼记》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一)、礼仪的起源
春秋时期的孔子(公元前551一前479年),他把“礼”推向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他要求所有的人都要“克己复礼”,教育他的弟子们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食”。总之,为了“礼”的需要,可以舍弃一切 。到了汉武帝时期,“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方略确立后,礼仪作为社会道德、行为标准、精神支拄,其重要性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
“新妇见舅姑” “新妇馈舅姑” “舅姑飨新妇” “新妇拜宗庙”
一、古代的爱情、婚姻与家庭
六礼的演变:
建立婚姻关系的礼仪
宋朝时, “问名”并入“纳采”, “请期”并入“纳征”, “六礼”合并为四礼。 后《朱子家礼》中又把“纳吉”删去, “六礼”最终变为“纳采”、“纳征”、“亲迎”三礼。
祭天
宗庙之祭 :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 祭祀时行九拜礼:“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
祭地与祭宗庙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是怎样的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是怎样的中国古代礼仪制度包括了婚嫁礼仪、丧葬礼仪、君臣礼仪、宴会礼仪、朝廷礼仪等方面。
这些礼仪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尊卑秩序、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价值观念。
以下是对中国古代礼仪制度的详细说明。
1.婚嫁礼仪:中国古代的婚嫁礼仪十分繁琐,往往需要数月的准备。
一般来说,婚礼分为聘礼、正式婚礼和婚宴三个环节。
在聘礼阶段,男方需要派人送礼物给女方家庭,以表示求婚的诚意和对女方家庭的尊重。
正式婚礼上,男方要骑马迎娶新娘,然后进行拜堂、交杯酒、进门等一系列仪式。
最后,在婚宴上,双方亲友相聚,共同祝贺新婚之喜。
2.丧葬礼仪:中国古代的丧葬礼仪也十分庄重。
一般来说,丧事分为三个阶段:吊丧、入殓和安葬。
在吊丧阶段,亲友们会送上祭品和慰问;入殓阶段,将逝者安放在棺材里,进行祭祀告别的仪式;安葬阶段,则是将棺材埋葬在坟墓中,并进行祭奠仪式。
此外,中国古代还有丧葬期限、服丧制度等具体规定,以表达对逝者的敬意。
3.君臣礼仪:中国古代的君臣礼仪非常重要,体现了君臣之间的尊卑关系和相互尊重。
在古代,君主必须接受群臣的朝拜,并进行一系列的礼数。
朝拜时,臣子需行跪拜礼,君主则行鞠躬示意礼。
在宴会和会议上,君臣之间也有严格的座次和礼仪要求,以保持清晰的尊卑秩序。
君臣礼仪有助于维护统治者的威望,确立君臣之间的权力关系。
4.宴会礼仪:宴会礼仪在古代中国非常重要,宴会是展示主人身份、交流感情以及拉近人际关系的场所。
宴会通常会有主宾之分,主人扮演着引导、照顾和招待客人的角色,拥有较高的权威地位。
宴会上,主人和客人的促膝长谈、寄托情感的场景是宴会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此外,主人还需要合理安排菜肴、饮酒仪式等,以示尊重和款待客人。
5.朝廷礼仪:朝廷礼仪是古代中国最为繁琐的礼仪之一,主要体现在皇帝的活动和仪式中。
例如,朝会时群臣要依照君臣礼仪的规定,按照座次前进并拜见皇帝。
皇帝与群臣进行揖让、进拜等一系列礼仪,以展示皇权和官员的忠诚。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礼仪制度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礼仪制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礼仪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举止,还体现了社会的等级和秩序。
本文将从儒家礼仪制度的起源及其特点、礼仪制度的分类和传承、礼仪制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儒家礼仪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为重要和影响最深远的礼仪体系。
儒家礼仪制度起源于周朝,是由古代儒家学派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在儒家礼仪制度中,最核心的是尊孔九经、尊祖宗和尊师长。
尊孔九经是指尊重儒家经典《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周礼》、《仪礼》、《乐经》、《春秋》和《论语》等,尊祖宗是指尊奉宗庙祭祀祖先的仪式,尊师长是指尊敬师长、恭敬听从他人教诲的态度。
儒家礼仪制度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重视孝道、友爱和忠诚等道德价值观。
礼仪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多元化的分类。
首先,礼仪制度可以分为宗族礼仪和宫廷礼仪。
宗族礼仪是指家庭中的礼仪,主要包括丧葬礼、祭祀礼以及婚礼等。
宫廷礼仪是指皇帝和宫廷成员之间的礼仪,主要包括朝廷礼节、宴会礼仪和娱乐活动等。
其次,礼仪制度还可以根据场合的不同分为公共礼仪和私人礼仪。
公共礼仪是指与他人相处时需要遵守的礼仪,如会见礼仪、进餐礼仪和言谈礼仪等。
私人礼仪是指在个人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礼仪,如起居礼仪、穿着礼仪和行走礼仪等。
礼仪制度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秦汉时期,礼仪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受到了法家思想的冲击。
然而,自西汉以后,礼仪制度逐渐恢复了儒家的地位,成为了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尤其是在唐宋时期,礼仪制度达到了巅峰,礼仪文化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弘扬。
同时,礼仪制度也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佛教礼仪和道教礼仪。
礼仪制度在中国古代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首先,礼仪制度规定了人们的行为举止,使社会秩序得以维持。
其次,礼仪制度能够促进人们的心理交流和情感沟通,增强人们之间的亲近感和信任感。
古代的礼仪制度
古代的礼仪制度古代的礼仪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套非常重要的规范和行为准则。
它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维系社会秩序,塑造人们的道德观念,以及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本文将从古代礼仪的起源、主要内容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够深入理解古代礼仪制度的重要性。
1. 古代礼仪制度的起源古代礼仪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的原始时期。
随着人类社会的演进,人们逐渐意识到礼仪的重要性,开始发展出一套相应的仪式和规范。
最早的礼仪活动往往与宗教信仰有关,人们通过祭祀、祷告等仪式来表示对神灵的崇敬和感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礼仪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古代礼仪制度的主要内容古代礼仪制度涉及到方方面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礼仪:古代家庭礼仪是指在家庭中人们相互之间的待遇和行为规范。
在古代中国,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因此家庭礼仪尤为重要。
比如,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和睦相处等都是古代家庭礼仪的重要内容。
(2) 宗族礼仪:古代的宗族礼仪是指在宗族中人们相互之间的待遇和行为准则。
宗族在古代中国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们身份认同和社会联系的重要纽带。
宗族礼仪强调尊重祖先、团结互助等价值观念,通过严格的仪式和规范来维系宗族秩序。
(3) 官员礼仪:古代官员礼仪指的是在官员之间和官员与民众之间的行为规范。
在古代中国,官员地位崇高,担负着重要的责任和权力。
因此,官员礼仪尤为重要,它规范了官员的言行举止,强调廉洁奉公、公正执法等价值观念。
(4) 社交礼仪:古代社交礼仪主要指人们在社交场合中的行为规范和交往方式。
在古代中国,社交能力和社交礼仪是人们受人尊重和社交成功的关键。
社交礼仪包括如何打招呼、如何待人接物、如何用餐等方面的规范,它们既体现了文化风俗,也影响了社会人际关系的发展。
3. 古代礼仪制度对社会的影响古代礼仪制度对社会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首先,古代礼仪制度是维持社会秩序的重要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种婚姻习俗,在先秦、两汉、隋唐时比较 盛行。不过以上所述是流行于士以上的婚仪, 礼法要要求六礼齐备。通常对于老百姓的婚 仪,是有说媒、下聘、亲迎三项而已。到南 宋朱熹〈〈家礼〉〉,中“自议婚而下,首 曰纳采,问名附焉;次曰纳币,请期附焉; 次至亲迎。”至此,六礼简化为三礼。
五不取 《大戴礼记· 本命》:“女有五不取:逆家子 不取,乱家子不取,世有刑人不取,世有恶疾 不取,丧妇长子不取。”
《易· 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 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 椁,盖取诸大过。”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 “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 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 可徒行也。”( 《论语· 先进篇》
为死人守孝服丧叫“服”,服丧期间在墓旁搭 小屋居住,看守坟墓叫“庐墓”或“庐冢”。
六礼 (《仪礼· 士昏礼》 )
第 一 步 : 纳 采 ( 提 亲 )
第二步:问名
第 二 步 : 问 名 ( 红 帖 )
第 三 步
纳 吉
( “ 纳 币 ” 、 “ 下 财 礼 ” )
第 四 步 纳 征
第五步
请期
亲第 六 迎步
:
“五雁六礼” 第一,取其顺阴阳往 来,取妇人从夫的意 思。 第二,雁是候鸟不失 时信,象征男女信守 不渝,婚嫁以时,不 需要女子久待。 第三,雁阵成行,行 止有序,以象征嫁娶 之家长幼有序,互不 越礼。 第四,雁失偶后不再 成双,互相忠贞,从 一而终、誓不再醮 。
(1)祭天地、祭社稷 。 祭祀天地的仪式叫“封禅” fēng shàn ,祭天叫 封,祭地叫禅。 泰山、天坛 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shi,猪) 三牲全备为“太牢”。 太牢、少牢、牺牲
(2)祭宗庙,也叫祭祖先。 古代,从天子到庶民都祭祖先。 天子七庙(供奉七代祖先),诸侯五庙,大夫 三庙,士一庙。很多重大的国事活动要在宗庙 进行。古代皇帝即位时,在宗庙内拜祖先、会 群臣、受印玺、称之为“庙见”,庙见表明正 式掌握了国家政权。如果宗庙被毁,则表明国 家灭亡。
古代成婚的年龄,各朝代并不相同。按礼书 记载,周代结婚的年龄是男子三十,女子二 十。 春秋时期,男子二十加冠,女子十五及笄, 即可结婚。 唐太宗下诏,凡男子二十、女子十五以上就 必须嫁娶。
宋仁宗规定男子十五娶妻,女子十三 就嫁人。 明太祖令男子十六岁就能娶老婆,女 子十四岁就可以出嫁。 《大清通礼》规定,男子十六岁娶亲, 女子十四岁就嫁人。
五礼 “礼”泛指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古代的 五种礼制。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 嘉礼。
一、吉礼 吉礼就是祭祀的典礼,为五礼之冠。《左 传· 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 戎。” 许慎的《说文解字》则曰:“礼,履也。 所以事神、致福也。” 履者,可行、可 作也,说明礼原本是一种可以被人重复践 行的巫术活动。
三、军礼 国家有关军事方面的礼仪活动。如《周礼》所 举大师(召集和整顿军队)、大均(校正户口, 调节赋征)、大田(检阅车马人众,亲行田 猎)、大役(因建筑城邑征集徒役)、大封 (整修疆界、道路、沟渠)等。
四、宾礼 指诸侯对王朝的朝见、各诸侯之间的聘问和 会盟等等。这在实行分封制的周代,出现相 当频繁。
《礼记》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 圣。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 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 了三十九篇。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 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东汉末 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 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 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到唐代被列为“九经” 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为士者 必读之书。
拜堂
迎亲
媒人在两周时代就产 生了 。婚姻必须通过媒
人。
《诗经· 卫风· 氓》载: “匪我愆期,子无良 媒。” 《礼记· 曲礼》说: “男女非有行媒,不 相知名。” 《管子· 形势解》中说: “自媒之女,丑而不 信。” 《孟子· 滕文公下》载: “不待父母之命,媒 妁之言……则父母国 人皆贱之。”
五、嘉礼 嘉礼:即国家具有喜庆意义及用于亲近人际关系、 联络感情的礼仪活动。如君主登基、册皇太子、 天子纳后妃、太子纳妃、公侯大夫士婚礼、冠礼、 宴飨、乡饮酒等。
周代乡饮习俗,饮酒,尤以年长者为优厚。 “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 十者六豆。”
(1)冠礼 《仪礼· 士冠礼》男子到20岁要行“冠礼”, 冠礼在宗庙举行,要加冠的青年的父亲先要 用占卜的方法决定行礼的日期,并且决定哪 一位宾为青年加冠。确定后报把日期通知宾 家。 程序是先加缁布帽,次加皮弁(音变,皮革做 成的帽子),再加爵弁,俗称“三加”。 加冠后由宾给他起字。
周公制礼
礼与敬。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周礼》 《仪礼》 《礼记》 周礼是三礼之首,这部书搜集了周王朝及各诸 侯国官制及制度。 《仪礼》一书的内容主要是冠、昏、丧、祭、 朝、聘、燕享等典礼的详细仪式,阐述了春秋 战国时期士大夫阶层的礼仪.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 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 则。
月老的说法起于唐 朝。 月下老人是我国神 话传说中专管婚姻 的神,又称“月 老”。据沈复《浮 生六记》说:“一 手挽红丝,一手携 杖悬婚姻簿,童颜 鹤发,奔驰开非烟 非雾中。”我国不 少地方都有月老祠。
(2)婚礼 婚姻,先秦是时写为“昏姻”。班固《白虎 通· 嫁娶》:“婚姻者何谓也?昏时行礼,故谓 这婚也。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 自唐代开始,始将迎亲的时间改为早晨。据 唐· 段成式的《酉阳杂俎》记载:“礼,婚礼必 用昏,以其阳往而阴来也。今行礼于晓。”晓 即拂晓。此后相沿至今。
坐如尸,立如齐。——《礼记》
齐:本义是禾苗吐穗时上面平齐,整齐;通于“斋”,表
示肃敬。
尸祭神主画像Fra bibliotek(3)祭日月星辰
二、凶礼 《周礼· 春官· 大宗伯》:“以凶礼哀邦国之忧。” 丧礼以及天灾人祸的哀吊。比如饥馑、战败、寇 乱。
丧礼 葬礼分为五个阶段:复、殓、殡、葬、服。
人死后,活人登上屋顶,面向北方呼唤死者,为死者招魂,这叫“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