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问题及路径选择

合集下载

探讨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

探讨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

20216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中专院校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为各行各业输送技术型人才,而通过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水平,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同时还能够促进其他专业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相关概念概述(一)思政课程的内涵思政课程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

在最近几年,随着新课程改革工作的持续推进,国家和教育部门对思政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因此,在新课改目标的指导下,无论是哪个专业的学生,都需要从根本上提高对思政课程的重视度,全面完成本专业的基础学习任务,在教师的引导下,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如果仅从字面上理解,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仿佛只是调换了一下词语位置,但实际上却远远不止于此。

有关于课程思政的内涵研究,诸多学者提出的观点各不相同:其中部分学者认为,课程思政的主要意义在于树立一种全新的课程观念,既不是单独开设一门课程,也不是在原有的教学活动中增加项目,而是要将思政教育理念全面融入各个学科和各个专业中,进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另外,还有部分学者认为,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是打破传统教育理念,将教育上升到新的高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笔者看来,课程思政并不是简单的课程改革与创新,也不是将各个学科进行“思政化”,而是要基于中专院校的教学现状,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在原有基础上,促进各个学科与思政教育目标的相互融合,打造出符合时代特征的育人体系,为传统思政课程注入新鲜活力。

二、课程思政的设计原则(一)以生为本截止到目前,在教学实践中,思想政治课程仍然存在着教学理念落后和方法单一的问题。

为了能够尽快转变现状,应当积极朝向由“学生、经验、活动”三元素所构成的“三中心”模式所转变。

对于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判断不再局限于教育者的主观感受,而是要根据学生的量化输出和动态表现为基准。

探究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方法

探究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方法

探究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方法摘要: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是培养人、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从事科教文化的社会服务组织。

作为社会公益性机构,在接受政府领导的同时,职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十分重要。

正因为如此新形势之下,为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推动事业单位不断发展。

关键词:创新;思想政治;路径事业单位制度改革不断深入,无论是公益性内容,又或者是布局结构,都发生相应变化,事业单位需要与社会发展保持一致。

与此同时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路径也需要与时代发展结合。

新发展阶段之下,事业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中仍旧存在认识不足、机制落后等问题,为了推动事业单位的改革与升级,需要注重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创新。

一、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自身所处的环境与创新能力紧密联系。

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之中,更容易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

反之,则会抑制人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导致工作效率低下[1]。

为此,在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注重为员工营造身心愉悦的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进而增加职工对单位的忠诚度。

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关键环节则要为职工营造轻松愉悦的工作环境,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不断开发潜能,表现出高超的专业技能技巧。

基于此,事业单位需要自我革命,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工作模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打动职工,温暖职工。

从原来的说教和不接地气转变为做的多、说的少,有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创新工作理念运动是事物的根本存在方式。

我国社会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时代也在不断进步。

职工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需要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为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顺应发展趋势,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助推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进一步彰显出社会职能,促进我国社会稳定发展。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因此,事业单位必须以职工的利益为根本着眼点,以便向社会提供更为高质高量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增加社会公信力。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探析

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探析

作 所 面 临 的 共 同问 题 , 者 认 为 做 好 辅 导 员 工 作 必 须 真 正 做 到 笔
坚 持 育 人 为 本 , 育 为 先 的基 本 原 则. 导员 只有 明确 了在 学 生 德 , 辅 工 作 中所 应 扮 演 的 角 色 及 基 本 任 务 , 能 更 好 地 发 挥 实 际 作 用 。 才
大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

培 养 出高 素 质 的辅 导 员 队伍 , 大 增 强 高 校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大
的实 效 性 。
二、 明确 任务 , 全面 推进学 生思 想政 治教 育工作
20 0 7年 8月 3 1日, 全 国优 秀教 师 代 表 座 谈 会 上 , 锦 涛 在 胡 总 书 记 再 次 强 调 , 坚 持 育 人 为 本 , 育 为 先 , 立 德 树 人 作 为 要 德 把 教育 的根 本 任 务 。 高校 辅 导 员 作 为 一 支 特 殊 的 队伍 , 学 生 联 与 系最 多 , 处 的 时 间 最 长 , 触 机 会 最 频 繁 , 以说 是 学 生 思 想 相 接 可 政 治 工 作 直 接 的组 织 者 与 教 育 者 , 演 着 启 迪 学 生 心 智 开 启 和 扮 人 格 塑 造 的重 要 角 色 。如 何 做 好 辅 导 员 工 作 是 一 个 学 校教 育 工
更 是 大 学 教 育 的 基 础 。辅 导 员 是 高 等学 校教 师 队伍 和 管理 队伍
的重 要 组成 部 分 , 开 展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骨 干 力 量 , 大 是 是
学 生 日常 思 想政 治教 育 和 管理 工 作 的组 织 者 、 施 者 和 指 导 者 , 实 承 担 着 培养 人 、 育 人 的 职 责 , 学 生 的成 长 起 着 至 关 重 要 的作 教 对 用 。新 时期 , 们 必 须 采 取适 应 形 势 发 展 的 有力 措施 , 应 新 形 我 适 势 的发 展 , 确辅 导 员 工 作 的 任 务 , 变 管 理 理 念 , 断探 索 思 明 转 不 想 政 治 教 育 的方 法 和 途 径 。只 有 这 样 , 能 进 一 步 加 强 和 改 进 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探析与路径选择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探析与路径选择

( 总体上认 同我 国基本政治经济制度 , 三) 并对制 度 的有 效运行 期 望值 高 调 查表 明,28 7. %的大 学 生认 为 ,我 国人 民代 表 大 会制 这一制 度安 排是 有效 的 , 其执 行 的程序 和 效 但 果 仍 需进 一步 体现制 度 的优越 性 , 三分之 一 的 同学对 人 民代表 代表 人 民的广 泛 性有 所 疑虑 , 因为 他 们 认

协商制度的问题上, 大学生也持相似看法, 逾九成 的 大学 生认 为该 制度 很好 , 中有 5 .%认 为 目前 其 优 其 88 势发挥得不够充分。
收稿 日期:0 0 0 — 0 21—32
Hale Waihona Puke 作者简介 : 王少萍(90 )女 , 17一 , 福建仙 游人 , 福建师范大学公共 管理 学院博 士研 究生 , 福建省 团 高级讲师 . 校
部分大学生仍受其他思潮的困 , 扰 在一些深层次的理
论 问题上存 在 模糊 认识 调查 表 明 ,在 如何 看待 马克 思主义 的 问题上 , 大
多数大学生认 同我国坚持马克思主义 的指导地位, 并 对此 有较 深入 的思考 。很 多 同学 认为 , 克思主义 是 马 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使它优
为 , 分选 民不认 识代 表 候 选人 , 不上 真 正 代表 人 部 谈
民 ( 际上 , 分大 学 生对 我 国人 民代 表 的选举 制 度 实 部 不 够 了解 ,代 表 的选 举 是 由直 接 选举 和 间接 选举 组 成 , 因此 间接 选举 的代表 选 民不认 识 也是 情 有 可 原 的, 民主政 治 的进 一步发 展必 须 增强选 民和 代表 的 但 关联度 )在 如何 看待 我们 国家 实行 的多 党合作 、 治 。 政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情境创设的路径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情境创设的路径选择

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就是把人 看作是完整的个体,在个人的现实世 界中,关注个体的生命幸福、强化个 体的情感体验、提升个体的思想政治 品质,使思想政治教育贴近教育对象 的现实生活。
生活情境: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社会生活、职业生活和虚拟生活。
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要强调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倡导思想政治教育面向 教育对象的生活,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情 境,解决教育对象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
如何创设良好的语言情境? 语言描述要生动(肢体语言) 语言描绘要具体形象 注意语言描绘的方法
3、启迪思维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引发教育对象学习需要的直接因素。 问题情境——疑难情境——既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具有一定的挑
战性——激发教育对象迎接挑战、解决问题的学习需要 质疑是思维的源头和学习的开端,强烈的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促
使人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罗杰斯——构建真实问题情境 有价值的教育情境一定是内含问题的
情境 情境中的问题要具有目的性、适应性、
启发性和新异性 思政教育过程
4、真实可信的生活情境
胡塞尔:我们个人或各个社会团体生 活于现实而具体的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脱 离社会和现实的现象。
A、教育情境中的物质因素对教育效果 可以起到强化作用。
B、教育场所的布置、营造的氛围可以 使教育对象的心理产生触动,影响其 认知形成和态度改变。(举例)
C、思政教育过程中心理情境的创设离 不开具体的物质条件,主要包括思想 政治教育的场所、环境、设施、氛围 等客观因素。
D、思政教育过程中,通过物质环境的 创设,可以凸显教育主题、丰富教育 载体、营造教育氛围,把教育对象带 到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有助于教育对 象更好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与路径选择

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与路径选择作者:林鸽彭晓林敏来源:《青年时代》2020年第13期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步入新时代,各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分离的状况。

文章深入分析了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工作难点,从理清课程思政和思想政治教育这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升课程思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建立课程思政教学管理机制三个方面,对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的路径选择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课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路径选择一、引言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改革与创新的难题。

“课程思政”作为各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是一种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张把思政教育精神与思政教育内容融入全部的课程教学中,使各类课程和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构建具有协同效应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思政”契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然而,作为一种对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新探索,“课程思政”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几个难题。

因此,要想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目标,就要从实际出发,不断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路径。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极大程度上丰富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扩大了“课程思政”学习主体,加强了“课程思政”不同建设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但同时也使“课程思政”建设面临严峻的挑战,对于这些挑战的分析与把握,是有效建设“课程思政”的前提。

(一)对“课程思政”本质内涵的理解尚未清晰明晰“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是探索“课程思政”建设路径的前提条件。

边缘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难点及路径选择

边缘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难点及路径选择
则 。思想政 治 工作 ,一 言 以蔽 之 ,就 是做 人 的工
作 。思 想政 治 工作者 是 人 ,思想 政 治工 作 的对象 也是 人 ,思 想政 治 工作 的 出发点 和 归属 都是 人 , 尊重 人 的权 利 、满足 人 的需 要 、实 现人 的平 等 、 维 护人 的尊 严 、激励 人 的创造 热 情 、实 现人 的价 值 、促 使人 得到 全 面的发 展 ,是 思 想政 治 工作 的 根 本所在 。
育 。尊 重 边缘 群 体 的主体 地位 ,是 思想 政治 教育 工作 的必 要前 提 。要 使思 想 政治教 育 工作为 边缘 群 体 乐 于接受 ,就 必须 承认 和尊重 他们 的接受 主 体 地位 ,尤 其是 要 相信 他 们 的接受 能力 和思 想觉 悟 。人 的本 性是 积 极 向上 的 ,在合 适 的条件 下 , 每个 人 所具 有 的学 习 、发 现 、丰富 知识 与经验 的 潜 能和 愿望 是能 够 释放 出来 的。在 思想政 治教 育 工 作 中 ,一方 面要 为边 缘群 体 创设 良好 的思想政 治 氛 围 ,另 一方 面要 重 视边 缘群 体 的独立 性 和创 造性 。最关键 的是 ,要 把握 正确 的政治方 向 ,坚 持党 的基 本原 则 ,把 马克 思 主义 文化 和社会 价值 灌输 给人们 ,而不妨 碍他们 创造 力 的发 挥 。 2把握 边 缘 群体 的 思 想脉搏 ,激 活边缘 群体 . 的精神 动 力 ,帮 助其 树 立 自强 意识 。帮助边 缘群
边缘群体思想政治教育 的现实难点及路径选择
《 党政干部论坛 》20 年第 1期发表包毅的 08 0 文章认 为 ,思想 政 治教 育对 象 中 的边 缘 群体 是指


1 立 “ . 树 以人 为本 ”观 念 ,重视 边缘群 体 个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问题及路径选择初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问题及路径选择初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问题及路径选择初探【摘要】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必须注重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推动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阵地的社会化。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深化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早在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曾指出:“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既搞好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因此,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必须注重学校教育与社会现实相结合,推动教育内容、教育途径、教育阵地的社会化。

一、问题探寻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构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最本质的要求,而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应担负起推进大学生由学生向社会人角色转变的重任,但是,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仍然存在许多阻碍因素。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侧重于抽象理论灌输,缺乏理论联系社会现实。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属性,学习马克思主义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去回答社会中问题,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

专注理论灌输的教育方式在中中国教育中由来已久并占据着重要地位。

理论灌输的教育方法尤其积极的一面,它能够帮助学生高效掌握书本知识。

但是,理论灌输教育脱离社会实践,纸上谈兵,造成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窘境。

教育的本质在于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现实问题。

高效思想政治教育侧重理论灌输是多方面原因综合的结果:教育者自身专业能力不强、职业素养较差,学校对实践教育重视不够等都可能形成说教的教育方式。

2、社会主流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博弈,缺乏主流意识引导,大学生价值选择迷茫。

主流文化即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内容和指导思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众文化是指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之下所产生的并与市场经济和商品社会相适应的一种市民文化。

当代中国官德建设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当代中国官德建设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
当代 中国官德建 设 中 加 强思想政 治教 育 的路径 选 择
■贾金易 张i

想政治教育工作历来是我党的优
儿 势 , 因而 , 当代 中国官德建设中具 在 有基础性意义 。 如何 引导广大领 导干部在 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 准确 的把握 时代脉 搏 , 立崇高 的从政 道德 , 树 确定 正确 的思 想政 治方 向, 是一件关 系到 中华 民族未来 发展 的大事 , 也是一件关 系到我们党和 国 家前途命运的大事 。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以 来 , 官德 建设 方面 , 务艰 巨 , 满挑 在 任 充 战, 更应当充分发挥我 党思 想政 治工 作的 优势, 将思想政治教育 贯彻 于当代中国官 德 建设过 程的始终 。当前我们处 在大变 革、 大发展 的时代 , 将思想政治 教育融入 到官员从政道德建设过程 中去 , 就要积 极 探 索 当代 中国官德建 设中加强 思想政治 教育的路径 。
部 的活 动纳 入到全心 全意为 人民服 务的
轨道 。 第二 ,加强官员的人 民事业观教 育 , 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事业观可 以看作
的决定性力量 。 这是马 克思唯物史观的一
个重要的贡献 , 也是 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 性的重要理论依据 。 在当前的实际工作 中, 我们要 不断加 强广大领导干部思想政 治理论教育 , 断 不
部 自觉接 受将人 民利益 放在 首位 的思 想
观念 , 一切从 人民的利益 出发 , 自觉地 将 个人 的追求 与人 民利益 的实现 紧密联 系
与 民争利的事 。 通过思想政治教育 , 各级官员能够 使 正确的处理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的关 系。 领导干部也 是广大群 众中的一员 , 正当的 个人利益是应该受到保护 的。 但是作为领 导 干部就应 该具 备比一般 群众 更高 的道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它不仅丰富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渠道,也对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与问题。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当前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内容创新滞后于网络文化发展速度、教育方式难以有效吸引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网络环境中的价值观多元化导致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难度加大、以及网络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尚不完善等。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教育资源分散与整合难度大:各高校在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上存在较大差异,资源分布较为零散,缺乏统一规划和有效整合,导致优质教育资源难以共享,学生获取全面系统的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受到一定限制。

教育方式单一与互动性不足:尽管网络技术能够丰富教学手段,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高校仍停留在单向传播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未能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开展多元化的、富有吸引力的思想互动和讨论,影响了教育效果的深度和广度。

教育内容更新滞后与针对性不强:随着社会热点和学生关注点的快速变化,网络思政教育内容应及时跟进并保持时效性。

现实中往往出现教育内容更新速度慢,不能紧密围绕学生思想动态和社会现实进行精准教育的现象。

网络环境复杂与引导监管困难:互联网开放性强、信息量大且鱼龙混杂,一些负面舆论、错误价值观在网络空间中的传播对大学生思想产生潜在冲击。

高校在网络思政教育过程中如何有效甄别筛选信息,营造健康积极的网络文化氛围,并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成为一大难题。

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参差不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离不开教师队伍的支持,而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尚待提高,对于网络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运用不够深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网络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和发展。

面对这些挑战,高校应当正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适应新时代特点和需求的教育路径与方法,从而提升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与影响力。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及破解路径研究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及破解路径研究

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及破解路径研究1. 引言1.1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分析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境,探讨在文化自信视域下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自信度。

通过研究,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理论支持,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有力的保证。

借鉴国内外优秀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路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会贯通,培养更多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 研究意义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及破解路径研究引言作为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也承载着传承文化、增强国家凝聚力的职责。

在当前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

通过对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破解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洞察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研究可以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研究也有助于提升高校师生的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弘扬。

通过对文化自信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破解路径的研究,可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向更高水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一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停留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缺乏创新和实践,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程度不高,参与度不足。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一、本文概述《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一文旨在深入剖析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实施路径。

文章首先对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强调了其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接着,文章指出了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困境,如教学内容与方法滞后、师资力量不足、缺乏有效评估机制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实施路径,包括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内容与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评估机制等。

本文旨在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推进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以推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健康发展,培养更多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分析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取得显著成效的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各高校普遍认识到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将思政元素融入各类课程,推动了思政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有机结合。

同时,随着教师思政素养的不断提升,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家国情怀。

一些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学习中,通过实践活动和志愿服务等方式,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另一方面,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也存在一些现实困境。

部分高校对课程思政建设重视不够,缺乏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导致思政元素难以真正融入课程中。

一些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认识不到位,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一些学生对课程思政学习的兴趣不高,缺乏主动性和参与度,影响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效果。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在取得显著成效的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深入发展。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的选择

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的选择
推进 大学 生思想 政治教 育工作 路径 的选择
刘希 磊 ( 贵州财经学院
摘 要 : 文 分 析 了直 接 从 事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工 作 的 两 课 教 师 、 团干 部 、 本 党
辅 导 员 、 主任 是 大 学 生 思 想政 治 工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最 直 接 的参 与 者 , 开 班 是
辅 导 员班 主 任 三 大 人 群 , 对 三 大 人 群 从 事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的 状 况 做 了简 展 大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骨 干 力 量 ,是 推 动 大 学 生 思 政 教 育 工作 的 并 要 分析 , 出 了构 建 以三 大 人 群 为 基 础 的 全 员 育 人 , 过 程 育 人 , 方 位 育 人 见 证 人 。 们 通 过 对 最基 层 的班 级 管理 工作 , 能 及 时 掌 握 第 一 手信 提 全 全 他 最 的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网 状 模 式 。 关键词 : 想政治教育 思 全 员 育 人 全 过 程 育 人 全 方 位 育 人
息 , 能 把 握 学 生情 绪 , 能 了解 学 生 要 求 , 能 贴 近 学 生 情 感 。 导 最 最 最 辅 员 是 开 展 大 学 生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骨 干 力 量 ,国 家及 地 方 已 出 台相 关 1 问题 的 提 出 政 策 加 大 高 校 辅 导 员 队 伍 建 设 ,但还 存 在 诸 多 问题 :从 个 人 层 面 上 从 哲 学 的 角 度 看 ,高校 思 想政 治 工 作 是 与社 会 大环 境 紧密 联 系 看 , 是 思 想 认 识 不 足 , 职 业 认 同 感 不 强 。 大 部 分 辅 导 员对 本职 工 一 对 的 , 对 矛 盾 的具 体 分析 , 是 是在 否定 之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实现路径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实现路径
制定科学评价标准
建立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 展。
实施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际表现,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 全面反映教育效果。
05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未来展 望
深化理论研究
总结词
深入研究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发展相关理论。
03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受教育者为主体,以教育者为主导的教育模式, 它要求教育者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引导其自主思考、自主选择、自主实践 ,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 位,认为受教育者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能够 通过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实现自我完善。
心理学和社会学理论
1 2 3
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的自我实现和健康成长, 认为个体具有内在的潜能和动力,主张发挥人的 主体性。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 影响,认为个体具有可塑性和适应性,应发挥人 的主体性以适应环境。
群体动力学
群体动力学研究群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 响,认为个体在群体中应发挥主体性,以促进群 体的和谐与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教师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
建立激励机制
鼓励教师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表彰优秀教师和教育成果。
完善教师评价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注重教师教育教学效果和学生评 价。
完善教育评价体系
确立多元评价主体
将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等多方纳入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主体的 多元化。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与突破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与突破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与突破王芳2016年12月7日--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总书记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在实践中,各高校正在积极贯彻和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稳步前进。

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依然面临着诸多困境与难题。

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保障,内容与形式亟待更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从组织、人员、制度、经费、资源、课程、活动、时间、空间及设施设备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统筹安排。

但是,在一些高校当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组织不够完备、人员不够到位、制度不够健全、经费不够充裕等现象普遍存在。

这种现状严重阻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质量。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不能及时和国家社会发展对接,鲜活性、生动性不足,吸引力、感染力不强等问题,一直饱受诟病。

以往,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程教育教学方式主要采取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师采取理论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解,教学方式单一,忽视了学生主体性和参与课堂学习的强烈意愿。

尽管最近这些年来,教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如翻转课堂、对分课堂等,但是课堂教学改革更多关注专业学科教学,这也降低了大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积极性。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孤军奋战,与学科教学未能融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未能妥善与各科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存在两张皮的现象。

出现这种状况基于以下三点: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中不受重视,处在边缘地带;二是学科教学教师缺乏利用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教育的思想意识,教学评价和激励机制中未能凸显学科教学育人的权重;三是学科教学中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渗透点”的明晰,学科教师利用课程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有待提升。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关键和出路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关键和出路
思想 观念 、 政治 观点 、 道德规 范 , 对其成员 施加 有 目
育性” 于一身的多元特征。
1 . 思想政 治 教 育 的 “ 政治性” 倡 导 群 体 对 个 体义 务和 利益 诉 求的 反哺 “ 思想 政 治 教 育 的 政 治 性 , 集 中 表 现 为 意 识 形 态 性 。作为 一项 特 殊 的 实践 活 动 , 思 想 政 治教
熹( 1 9 8 2 一
) , 男, 湖北通山人 , 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华文学院讲 师 , 湖北大 学哲学学 院博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哲 学伦 ) , 男, 湖北武汉人 , 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党总支 书记 , 副教授 , 博士, 硕士生导 师 , 主要从事 马克思主 义
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我们不 断探求科 学 的教 育 方 法 , 提 升教 育 实效 , 呼 唤社会个 体德性 人 格 的塑造 。这 是 思想 政 治教 育 的根本 出路 。


思想政治教 育的实质 : 倡导个体 对 群体的行为责任和义 务
的社会个体 。如何让这 些作为群体 一员 的个体 自觉 、 自 愿、 自发地服从和服务于群 体 , 在思想上 保持与群体的一致性 , 在根本利益诉求上保持与 群体的协同性 , 这就要求作 为群体一员的社会个
摘要 : 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 、 科学性 、 教育性决定 了它 的实 质在于倡导 个体对群体 的行为责任 和义务 。思 想政 治教育的 目的 、 内容 、 本质决定 了它的关键在于激发并塑造行为者独立 的德性人格 。社会个体德性人格 的塑造则 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路径选择 , 需要我们基于德性的终极性特征来确立思想政治教育 的目标 , 依托德性 的稳定 性特征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 内容 , 借助德性的导向性特征型来塑思想政治教育 的模式 , 因循德性 的结构性 特征

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创新的路径选择

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创新的路径选择
但对 教科 书 、 实施 方法 等没 有具 体规 定 , 英 国 、 如 比
利 时 、 大利 亚 等 。三 是政 策 干 预 型 , 在 政策 上 澳 只 规定 学 校德育 目标 , 由学 校 自由实施 德 育 , 间 上 时 无 强 行 规 定 。 美 国 、 拿 大 、 典 等 国 属 此 加 瑞
10 5
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利益和需要相悖 , 进而
造成 大学 生 对 它 的远 离 、 视 甚 至 拒 斥 。马 克 思 漠
说 :任何 人 如果 不 同 时为 自己 的某 种 需 要 和为 这 “
于是 在很 大程 度 上顺从 惯 性 , 着 相 当稳 定 的路 径 循 推行 旧政 策 。 路径 依赖 对政 策创 新 具有极 强 的制 约作 用 , 实 现政 策创 新就 要 突破路 径 依赖 , 否则 新政 策 难 以及 时地 生成 有利 于 自己 的环境 和 机 制 。我 国 高 校思 想政 治教 育政 策 自建 国初 期 形成 以来 , “ 受 老解 放 区教 育 ” “ 和 苏联经 验 ” 的影 响 , 成 了 以 国家 和社 形 会 为 本位 , 以政 治 理 论 教 育 为 主要 内容 , 思想 政 以 治理 论课 为 主要 教 育 方式 , 高 校党 政 、 想政 治 以 思 教育 队伍 为 主要 管理 机 制 的 路径 , 现 出 “ 呈 路径 依 赖” 的现象 。根 据 路径 依 赖 理 论 , 良好 的 路径 可 能 进 入 良性 循环 , 不好 的路 径 可能进 入 恶性 循环 。因
自新 中国成 立 以来 , 府 思 想政 治教 育进 行领 导 、 制 和调 控
关 。对 于高 校思 想政 治教 育来讲 , 府 的权力 并不 政 可 恶 , 且 十分 重 要 。 因为 如 果 没有 了权 力 , 序 而 秩 将 不复 存在 。对 高 校 思想 政 治 教 育 进 行 管 理 不 是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理论内涵、实施困境与路径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理论内涵、实施困境与路径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理论内涵、实施困境与路径创新颜之竹(湖南科技职业学院党政办公室,湖南长沙410004)作者简介:颜之竹(1988—),女,汉族,湖南长沙人,本科,助理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育管理。

[摘要]信息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趋势,而在转型过程中也会面临思维转型、数字素养等难题,且技术与价值之间存在一定冲突。

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实施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如何在数字化教育中呈现正确的价值观、弘扬正确的思想意识也是一个关键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现数字化转型,需要不断增强各主体的数字素养,为数字化教育提供更好的保障,同时也需要积极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新生态,加强对主流价值观念的渲染。

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注重构建人本价值理念,建立数字化转型共识,使数字化转型方向更加清晰,更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正确的思想道德观。

[关键词]数字化转型;理论内涵;实施困境;路径创新[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3)22-0141-04高校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重要场所,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探索数字化转型的道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数字化建设,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

数字化转型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多地依赖数字技术、数字化手段和数字化管理,实现信息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学需求。

数字化转型既是高校教育的大势所趋,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在数字化时代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丰富的教育形式。

其中,数字化教育平台、在线教学和虚拟现实技术等都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手段,同时,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性、战略性功能更加凸显,它不仅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更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我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创新的路径选择
大安区鸳鸯学校兰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昌隆,系于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的跨越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实践中用创新的思维加以破解。

一、全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现状
当前,我区思想政治课教师呈现出师资力量不足、专业水平不高、职称结构有待优化、年龄结构不合理等的特点。

截至2015年5月,全区公办中小学校共计30所,班额919个,在校学生3.62万人,在编教师1908人。

现有思想政治课教师509人(其中兼职教师453名),专职教师总量短缺,按班额计算小学需专任教师71 人,现有教师22 人,占所需总数的30.98 %;初中需专任教师28 人,现有教师23人,占所需总数的82.14 %;高中专职教师基本能够满足需求。

新生教师不足,自2003年以来全区未招考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师。

现有的思想政治课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480人,中专学历19人;中高教师21人,中一(小高)286人,初级职称192人;40岁以上教师286人,占学科任课教师总数的56.12%。

二、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

调研中发现,当前我区该项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的守旧滞后
受“小升初”、“中考”、“高考”教育大环境的影响,社会对教育的评价着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具体实施中存在着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忽视的问题。

部分学校没将该项工作融入教育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教师的考核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重要的指标;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方法等现象普遍存在,把该课程作为一门知识性课程传授,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二)课程实施令人堪忧
从调研情况看,全区共有5所学校没有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足课时,如九年级政治课设置周课时2节,违反了教育部周课时3节的规定。

由于该课程多数情况下全区没有做统一的考试和绩效考核要求,部分学校(特别是小学)课排表上虽然开设了思品课,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该课程改上语文、数学或外语,遇到抽考,期末临时突击。

由于该学科在课程实施中已被“弱化”或“边缘化”,任课教师参与课堂教学和教研教改的积极性不高。

(三)三结合教育不容乐观
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区“三结合”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德育路径缺乏创新,学校“周会”、“班会”、“队会”形式单一等;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约访”、“家访”、“走访”越来越少,缺乏与家长和学生必要的沟通;家长重孩子考试分数,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家长会、座谈会的家长到会率不高;节假日部分学生在网吧、电子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社会肩负的责任缺失。

三、创新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基础性工作。

改革添活力,创新增动力,只有不断改革创新,激发活力、迸发动力,才能探索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径。

(一)加强组织领导工作
充分发挥党支部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教育部门和学校党支部成立“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学生思想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加以解决。

发挥国家机关、群团组织的作用,团区委、文明办、关工委等单位和部门要多深入学校,大力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校政教、团、队要以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为基点,组织开展知识竞赛、公益劳动等内容丰富的各类活动,让学生平安、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加大学科建设管理
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关键是建设一支足够数量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当前,学科教师匮乏已经成为制约该项工作发展与发展的瓶颈。

一方面有关单位和部门要尽快制定出教师引进计划,面向社会招考一批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或在职教师,定期、分批、统筹补充到基层学校,均衡城乡教育发展,为学科注入新血液,增添新活力。

同时,在学校层面要开足课时,重视教师的调配,由专任教师担任教学,杜绝思想政治课被其他学科挤占。

(三)增强教师培训交流
各级单位和部门要尽力提供资金和时间保障,确保教师能够更多的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交流活动,相关的教育部门要定期举办继续再教育学习,学校要开展好各种教研活动。

要定期选派骨干教师到师资薄弱的学校任教或通过举办讲座、观摩学习、公开课、示范课等,让教师在培训交流中提升专业水平,让兼职教师和非专业学科教师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科专业素质,改变师资队伍的种种弱势。

(四)发挥好课堂主阵地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大教师的备课、上课监控与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教师教学情况。

教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与教学全过程,严格按照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形成自己的个案,做好教学反思;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多媒体、云平台等教学资源,创新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师生、生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五)完善考评价核体系
健全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评价与考核体系,要降低教学成绩在考核中的比重,应尽量避免考试成绩与绩效工资挂钩,要建立完善的教师互评机制,让学生参与教师评价。

完善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与评价,改革以学生阶段性考试成绩做为学业水平的评价方式,探索建立学生思想觉悟、行为表现、学习能力、考试成绩等多元化指标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合理和科学的综合评定。

(六)构建全方位教育网络
学校要充分重视校园阵地建设,利用文化长廊、黑板报、广播站、团校等阵地,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氛围。

班级通过开展班会、演讲比赛、朗诵会等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感和责任感。

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通过定期不定期的家长会、家访,与家长主动沟通。

发挥社会的作用,联系有关部门对学校周围的环境进行综合整治,邀请团区委、公安和司法等部门进行专题讲座,讲法治、说人生、谈理想。

当前,如何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

政府相关部门和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结合区情及校情,在组织管理、在教育环节、在方法途径等方面以学生为本切实开展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