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政治类主观题必看知识点
事业编《综合知识》必背知识点
事业编《综合知识》必背知识点一、政治板块。
1. 马克思主义哲学。
- 唯物论。
-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必须按规律办事。
- 辩证法。
- 联系观。
- 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联系的多样性: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等多种形式。
- 发展观。
-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 矛盾观。
-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 认识论。
-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发展动力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 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是无限发展的,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邓小平理论。
-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 科学发展观。
-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高中政治主观题必背知识点
高中政治主观题必背知识点
一、四项基本原则
1、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一种社会主义理论,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础,在社
会主义理论、实践和路线上作出深刻突破性创新的指导思想。
2、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基本路线是指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具体实践中的根本实践路线,由邓小平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是指在坚持四项基本原
则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发展先进科
学技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指在坚持和发展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改革经济体制,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扩大内外开放,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和维护国家主权、全民族尊严的伟大实践运动。
4、和平外交
和平外交是指中国政府秉持和平共处原则,按照平等互利、相互尊重、讲和气、商定共赢在国际事务中进行国际活动和维护和平稳定、发展
友好关系的政策。
事业单位考试政治常识
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章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所谓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所谓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事物、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论。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依靠理论论证和逻辑分析系统地回答世界观问题。
1.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所以哲学既是世界观的理论,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这种理论化和系统化,就是哲学与一般世界观的区别。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哲学和具体科学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我们既要反对贬低哲学、取消哲学的“哲学无用论”,又要反对夸大哲学作用,用哲学去取代具体科学的研究的“代替论”。
(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两者的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不同(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联系:第一、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第二、哲学给具体科学活动提供指导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第一方面是关于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谁是第一性、何者为本源的问题划分哲学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条路线的根本依据。
第二个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
这是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论”方面,是划分哲学史上的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条认识路线的根本依据。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1)凡是主张物质(存在)是世界的本质,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即是唯物主义;相反,认为意识(思维)是世界的本质,意识第一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的哲学,即是唯心主义。
(2)唯心主义的基本流派: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例如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世界的起源就是一种绝对观念。
这就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如中国宋朝时期陆九渊的“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观点,就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3)唯物主义的三个历史形态:第一,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
政治生活主观题必背
政治生活主观题必背(特别提示:为减轻负担已做了删减,不能仅限于这些原理。
)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方式和意义(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人民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还可以通过(1)社情民意反映制度(2)专家咨询制度(3)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4)社会听证制度参与。
(2) 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
★【解题模板1】公民1.公民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1)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与真实性。
(2)因为公民享有……政治权利。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3)公民依法参与政治的途径和方式。
(重点掌握“民主决策”、“民主监督”)(3)因为公民要履行四项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4)因为公民要坚持三项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统一,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2.公民怎样做某一件事?①依法行使……政治权利②依法履行……政治性义务。
③坚持……基本原则。
④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⑤要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第二单元为人民服务的政府1.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政府的职能:(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4)加强社会建设,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3.转变政府职能:我国政府要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必备知识:政治常识部分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必备知识:政治常识部分事业单位考试对政治常识的考查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当代国际经济与政治六个部分。
这六个部分的内容广大考生在大学阶段已经学习,也参加过这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事业单位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在这方面的考查要求与大学阶段的考试侧重点不同。
下面就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作简要论述,以期能帮助广大考生把握复习方向,明确复习重点。
一、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世界的客观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12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
(2)运动和发展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学会创造性思维。
(3)规律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矛盾及其特点;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政治主观题答题套路知识点归类
政治主观题答题套路知识点归类1.国家或政府(1)经济常识:国家的宏观调控(原因、手段、目标)、财政(包括社会保障制度)和税收的作用。
(2)政治常识:性质、原则(3个)、职能、政策、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3)哲学常识:外因的作用、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
2.我国发展经济(1)国家:宏观调控(手段)。
(2)企业、产业:遵循价值规律,面向市场,采用科技,加强现代管理,自主创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具体展开),刺激消费,提高素质,注重信誉和形象,调整产品结构,注重品牌,坚持对外的原则(展开),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对外贸易的作用。
3.所有制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内容;原因);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形式。
4.市场经济含义(包括市场怎样起到基础性作用);价值规律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一般特征;基本特征;宏观调控;市场交易的原则;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然性及做法。
5.产业现代农业;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地位、意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6.劳动者权利和义务;维权的意义;劳动合同(原则、意义);社会保障制度(内容、原则、意义)。
7.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职能;银行的基本业务(信用工具和作用;储蓄的意义。
8.消费家庭消费的制约因素;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发挥消费对生产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9.意识含义;能动性的表现;意识反映物质有差异;意识的反作用,树立正确意识。
10.规律含义;客观性的表现;认识利用规律的表现;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实事求是。
11.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在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具体展开如何发挥)。
政治必答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答知识点总结一、国家制度1. 国家的概念、特征和性质国家是一个具有人口、领土和主权的政治实体,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
国家的主要特征包括人口、领土、主权和政权等。
国家的性质是一个社会政治组织形式,具有独立性和主权性。
2. 国家的组成及职能国家由政府、国家机关和国家民主政治组织构成。
国家的主要职能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和最高军事指挥权等。
3. 国家的制度和组织国家的制度包括国家宪法制度、国家议会制度、国家行政制度和国家司法制度等。
国家的组织包括国家机关和国家民主政治组织等。
二、政治理论1. 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的学科,包括政治学的基本概念、政治学的主要内容、政治学的科学方法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等。
2. 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包括政治发展方向、政治制度体系和政治体制改革等。
政治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组织结构和政治生活制度,包括政体制度、政治制度和政治管理制度等。
3. 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政治思想是人们对国家政治、政治社会制度和政治活动形态的认识和认识方式,包括政治思想的类型、政治思想的发展和政治思想的影响等。
政治文化是国家政治和政治制度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形态,包括政治文化的特征、政治文化的影响和政治文化的传播等。
4. 政治制度和国家治理政治制度是政府和政治制度建立和运作的规范组织形式和制度安排,包括政治制度的类型、政治制度的结构和政治制度的法源等。
国家治理是国家政治权力的行使和国家政治事务的处理,包括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等。
5. 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的交叉学科,包括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等。
三、国际政治1. 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国际关系是国家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包括国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国际关系的阶段和国际关系的类型等。
国际政治是国际关系的一部分,包括国际政治的基本理论、国际政治的主要内容和国际政治的主要问题等。
高考政治主观题知识点
高考政治主观题知识点高考政治主观题知识点体现型的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从材料中概括出什么道理?”等。
?一般来说,它的设问是上述材料体现了所学政治学科的知识点。
应把教材中所有与材料相关的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比较,符合的就是答案的一个要点。
答题时,可先把材料中的关键句组合摘抄(有分有合),后说明它符合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
或者先指出教材中的什么原理、观点或知识点,然后列出材料的相应措施或做法。
政府”主观题必背知识点:1、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或人民的政府)2、我国政府的职能:(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4)加强社会建设。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高考政治主观题知识点理论政治课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它的理论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联,息息相关。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政治学科并不容易。
高考的对政治的考查以能力为重。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课的学科品质。
高考是结合生活实践中的真实情境,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考量学生的核心素养,尤其是学生的能力的协同程度。
因此,熟记书本内容对于文科考生来说仅仅是让你打好基础,而且我们也不可能全完整地背下来,所以如何运用好它才是我们要注意的。
民主和专政的辨证关系我国的民主和专政是辨证统一的。
一方面,民主和专政相互区别、相互对立,民主只适用于人民内部,专政则适用于敌对分子和敌对势力。
另一方面,民主和专政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证。
高考政治主观题知识点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1、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2.民主选举的选举方式有哪些?比较各种选举方式各自优缺点。
(1)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2)各种选举方式优缺点见新坐标46页的“点拨”,理解即可。
事业单位考试政治知识点1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经济
1、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3、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5受教育
★
(1)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的义务。我国普及义务教育不容易,父母提供子女读书不容易;为了自己的发展、为了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
(2)中学生要维护(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6建议权/监督权★
(1)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2)我们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建议权、监督权;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和他人的权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3)我们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从整体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
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3)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我国积极实施科教兴国的重大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意义)
事业单位政治考点归纳
事业单位政治考点归纳事业单位考试政治知识点如下:1、当代中国的政府与政治:中国的国体与政体、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公共服务。
2、法律知识: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等(报考全省法院、检察院系统法律专业职位的加试内容,包括上述范围及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知识)。
3、行政行为成立的要件有主体要件、内容要件、权限要件。
4、行政法律关系、行政诉讼法律关系、行政程序法律关系不是行政法调整的对象。
5、《民法通则》根据公民的年龄、精神状态把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可以这样复习:1、首先就需要对这些知识点做认真系统地梳理,构建知识构架。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常见考点有:政治重点:马列主义基础理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方针政策以及时事政治等。
经济重点:经济学基础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知识以及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
法律重点:宪法、刑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
管理重点:决策、组织、领导。
公文写作重点:一般公文的格式、规范及写作。
科技生活重点:今年国家取得的最新科技成就,或科技方面的奖项。
2、其次要注重日常知识的积累。
这种积累不仅包括天文、地理、人文等方面,还包括时事政治,这不仅对于公共基础知识部分的备战至关重要,而且对于行政能力测试、申论、面试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当前事业单位考试更加注重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而这种考察多是结合实际问题来考察考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的。
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多看报,多看新闻,关注国内外大事,特别是一些重大事件的参与人物、时间、主题等等都要注意记忆。
3、最后则是要多刷题。
刷题可以将常见的知识点重点记忆和理解,灵活运用。
有条件的话可以购买一本专用的公共基础知识题库,每日刷一些题,积少成多,扩充知识。
扩展资料:公共基础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知识总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法律、行政管理、公文写作与处理等五大内容以及涵盖了政治、经济、法律、管理、人文、科技等知识面。
事业单位考试政治常识部分
事业单位考试政治常识部分一、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世界的客观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为前提;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2) 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
(3)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二、辩证法(1) 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必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
(2) 运动和发展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学会创造性思维。
(3) 规律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
(4)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矛盾及其特点;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5)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对事物的特点要进行具体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6) 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相互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相互关系;做事情要把握重点和主流,同时也要统筹兼顾;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事业单位考试政治类主观题必看知识点
事业单位考试政治类主观题必看知识点1•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含义:通货膨胀: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的关系)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
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2)举措:分别对应的是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和银行准备金率等)、从紧的财政政策(提高税率、减少国债发行规模等);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相反)。
2.影响价格的因素。
(1)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3.四组关系,两组意义。
(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就社会而言,一定时间价值总量不变。
(2)商品的价值量与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相同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成正比。
(3 )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社会财富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4)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获利更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4.价值规律的容和形式(1)价值规律的基本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5•价值规律的作用(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一般来讲,当某商品价格上涨时,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会随之减少。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棒子)②提高劳动生产率;(鞭子)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促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事业单位考前知识点总结
事业单位考前知识点总结一、国家与政治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提出来的用以揭示自然界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方面。
辨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学的基本原理。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质是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必定是长期的、复杂的斗争。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是对封建主义、官僚买办资本主义的一场完全属于工农劳苦大众的革命。
中国革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而将来还必然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一直同一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
对于中国革命来说,惟一的前途就是经过一个根本的社会主义革命,最后到达共产主义社会。
3、宪法基础知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一部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和约束力的统帅全国各族人民、各级国家机关和一切国家机关及国家法律、法令的行为和行使权力的权威文件,是国家制度和国家行政的总纲领。
4、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政治制度创新。
二、文史知识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质是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必定是长期的、复杂的斗争。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是对封建主义、官僚买办资本主义的一场完全属于工农劳苦大众的革命。
中国革命已经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而将来还必然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一直同一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
对于中国革命来说,惟一的前途就是经过一个根本的社会主义革命,最后到达共产主义社会。
2、中国古代史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建立者为禹。
禹被司马迁称颂为“亚圣”。
夏王朝是由禹的儿子启继位建立。
3、中国现代史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质是彻底的社会主义革命,它必定是长期的、复杂的斗争。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是对封建主义、官僚买办资本主义的一场完全属于工农劳苦大众的革命。
政治常识 主观题答题要点及思考角度
政治常识主观题答题要点及思考角度(一)政治学科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主体,具体有:党、国家(政府)、社会、集体(经济常识当中主要有企业)、个人(政治常识中则为公民,经济常识中则有劳动者、消费者、企业经营者)等。
一个题目往往不一定只涉及到一个主体,如果只抓住一个主体进行分析的话,那答案肯定是不全面的,所以,对这些题目在解题过程中应该运用主体分析法,从不同主体的角度来进行分析。
在政治主观题中,这种题目常见的主要有两类:一是“如何解决”型,题目是要解决某个问题,而这个问题又不是一个部门、一个方面所能够解决的,往往需要众多方面通力合作,对这类问题必须采用主体分析法,找出不同的主体;二是“有何意义”型,题目的材料中通常是一个事件、一种现象等,要我们分析事件、现象所产生或具有的意义,由于同一事件对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意义,所以也应该采用主体分析法,如对党有何意义、对国家和社会有何意义、对个人有何意义等。
一、国家行为:【题型1】是什么?例如: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观点?结合材料分析××国家机关的行为。
【答题要点及思考角度】⑪国家性质、国家机构的性质角度。
⑫国家职能:①对内: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②对外: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⑬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治国原则。
⑭我国的政体,人大制,全国人大的地位、职权,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⑮我国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涉及一国两制、台湾问题解决)。
【题型2】为什么?例如:结合材料分析,运用政治常识分析说明政府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理由。
【答题要点及思考角度】⑪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机构的性质: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执行者;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政治常识主观题常用知识点
■国家的有关知识(1)国家性质、国家机构的性质,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国家职能;(2)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对人民负责、依法治国;(3)我国的政体,人大制,全国人大的地位、职权,人大和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4)我国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涉及一国两制、台湾问题解决);(5)在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新型关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6)人民与国家机关的关系;(7)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有关系政党方面的知识(1)中共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中共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2)中共的领导--政治、思想、组织领导;执政方式--科学、民主、依法执政;(3)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4)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体来讲:中共和民主党派的地位、关系;(5)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机构———人民政协的性质,政协的职能:民主监督、政治协商、参政议政。
■国家和政党知识的结合处(1)中共和国家的关系———中共是社会主义事业和领导核心,对国家实行政治、思想、组织上的领导;(2)中共与人大与政协的关系;我国政治生活的一般程序:中共中央提出建议(听取政协民主党派的意见)———全国人大通过———政府执行(在制定前后和执行过程中发挥政协、民主党党派的职能)■民族和宗教方面的知识(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2)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当代国际社会方面的知识(1)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相悖则是引起国家间摩擦和或冲突的根源;②各个主权国家因其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使国际关系相应变化。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及其和平问题与发展的相互关系;(3)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抑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国际新秩序;(4)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5)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着一国的外交政策制定;(6)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7)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点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④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⑤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事业编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政治
1、国家制度: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才出现的,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
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的因素,国家具有主权属性;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和政治权利机构,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国家还附有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责,国家具有社会属性。
国体,即国家的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
国家政权掌握住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民主与专政是辩证的统一。
国家职能是指国家在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的职责和功能。
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国家有对内和对外两种职能,对内:政治统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对外:保卫职能、交往职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国家性质(即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和人民享有民主权利的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实行绝大多数人对极少数敌人的专政。
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是坚持国家专政职能的重要依据。
人民民主专政在概念表述上直接体现了民主与专政的辩证统一。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要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加强国防建设。
我国的国家职能:对内:政治职能(维护政治统治和政治稳定)、经济职能(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文化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国家为社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考试政治类主观题必看知识点1.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1)含义:通货膨胀: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
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
(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的关系)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
它表现为物价全面持续下跌,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2)举措:分别对应的是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和银行准备金率等)、从紧的财政政策(提高税率、减少国债发行规模等);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相反)。
2. 影响价格的因素。
(1)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3.四组关系,两组意义。
(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就社会而言,一定时间内价值总量不变。
(2)商品的价值量与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相同时间内,个别劳动生产率与价值总量成正比。
(3)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意义:社会财富增加,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4)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的意义: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获利更多,在竞争中处于优势。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形式(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5.价值规律的作用(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会引起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一般来讲,当某商品价格上涨时,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会随之减少。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①调节生产;(棒子)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鞭子)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促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筛子)6.影响消费的因素(措词调整回答提高消费水平)①经济发展是影响消费的根本因素。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成正比。
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过去和未来收入水平的影响。
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③物价水平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
④商品的性能、外观、质量、包装等都会影响人们的消费。
⑤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7.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关系:一方面,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为消费创造动力。
另一方面,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
(2)解决:个人:树立正确消费观,做理性消费者。
社会:①加强宏观调控,引导科学合理消费;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③改善消费环境,优化消费结构。
8.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及实行这一制度的原因和意义。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实行这一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实践证明,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0.如何使公司不断发展壮大。
(1)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
(4)树立竞争和风险意识。
11.就业问题。
(1)依据材料概括就业形势。
(2)就业的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化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就业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举措:根本:大力发展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劳动者个人:必须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12.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为什么)(2)劳动者享受权利,是以履行义务为前提的;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途径。
(怎样)13.公平与效率。
(1)公平:含义(表现):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意义:社会主义分配原则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举措: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2)效率:表明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3)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具有一致性。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举措: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高奉献精神;在激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
14.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1)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原因):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只有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才能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2)分配政策: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5.我国财政的作用(结合材料分析说明)①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③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16.如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利用价格、供求、竞争机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规则。
(3)完善国家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行政手段。
17.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
(1)原因: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诚信缺失会导致市场秩序混乱、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交易萎缩、经济衰退。
(2)举措:①国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②经济活动者:对生产者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道德水平,自觉规范自己的经营行为;对消费者的要求,增强维权意识,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遵守社会公德。
③社会: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
18.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措施。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④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⑤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9.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措施。
①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②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基本战略;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政治体制一、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明确几个易错点: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②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对人民实行民主,对即少数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
③人民民主特点:广泛性和真实性。
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和民主权利的范围(不是随意的扩大或缩小)具有广泛性;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和人民利益得到日益充分实现上。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主要体现为“两个只有”)。
二、以参与的主体为线索:(一)以“公民”为核心的知识点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即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①公民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
②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①民主选举②民主决策能区分: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公示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意义:A.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体现决策的民主性;B.有助于增强决策的科学性,避免决策的片面性;C.有利于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D.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③民主管理A.性质:村委会(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不是国家机关)。
B.意义: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④民主监督A.渠道和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新形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注意区分)B.意义: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C.如何行使:一方面: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敢于使用宪法规定自己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序的政治参与(二)以“政府”为核心的知识点:1.我国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2.我国政府的职能: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公共设施、就业、医疗、社会保障、人口、环保等3.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基本原则宗旨:为人民服务。
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