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年级上数学教学建议1~5认识和加减法 _人教新课标-文档资料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3《1—5的认识和加减法比大小》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3《1—5的认识和加减法比大小》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5的认识和加减法比大小》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掌握1—5的认识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以及比较大小。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数感、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是刚刚开始学习数学,他们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数数、识数等,但对于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认识1—5这几个数,理解它们的大小顺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数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1—5这几个数,理解它们的大小顺序,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在不同情况下选择合适的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1—5的数字卡片、小动物图片、加减法算式卡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1—5的数字卡片、小动物图片、加减法算式卡片等。
3.教学课件:制作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可爱的小动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数一数有几只小动物。
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复习数数和识数的能力,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学生年龄:一年级学生,大多数为6至7岁的儿童。
2.学生前期掌握情况:学生已经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了数字1至5的认识和基本的加减法概念。
3.本节课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认识数字1至5,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4.教学重点:数字1至5的认识,加减法运算的初步学习。
5.教学难点:数字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综合运用。
二、教学内容分析1. 数字1至5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图片、实物等多种方式认识数字1至5的形状和数量。
•引导学生用手指、计数棒等工具进行对应数字的表示。
2. 加法与减法运算•介绍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让学生能够简单理解加法是“增加”,减法是“减去”的操作。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加法和减法的应用。
三、教学设计1.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数字卡片、计数棒、小玩具等教具。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PPT,便于学生理解数字1至5的认识和加减法概念。
2. 教学活动设计第一节课:数字1至5的认识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数字卡片、实物等方式,让学生复习1至5的数字形状和数量。
2.操作练习:让学生用计数棒、手指等进行对应数字的表示。
3.游戏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数字1至5的认识游戏,巩固学习成果。
第二节课:加法和减法运算1.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引入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2.案例教学: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用。
3.操作练习: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计算练习,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
4.拓展活动:引导学生探索更多与数字1至5相关的内容,拓展思维。
3. 教学反馈与总结•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和反馈。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对数字1至5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记念。
四、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数字1至5,并初步掌握加减法的基本概念。
师生互动、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通用10篇)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4和5的组成,能够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2、经历探索与交流的过程,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任务:1、通过动手操作、练习等形式完成对目标1的检测。
2、通过口头提问、练习等形式完成对目标2的检测。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直观地了解4、5的数的组成。
教学难点: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教法学法:为了实现学习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注重通过设置多种问题情境来营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
学生可以经历具体抽象的探索过程。
所以我采用谈话法、观察法、演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并且使用数学课件、教具图等直观教具。
关于学法,新课程的最高理念为:一切为了每一位孩子,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可以做到好学、乐学。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
并且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法。
学生经历了探索、交流的过程,才能牢固掌握知识,提升技能。
教学过程:一、忆旧迎新趣味导入出示课件,复习巩固。
二、利用情境探索新知1. 情境导入师:大家复习得真好,大家掌声鼓励鼓励自己。
小朋友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一个学生主动示范)师:那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师:现在你能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两只手先分开来,再合起来,然后又分开来,再合起来。
)师:看来两只手要有分有合才能拍响。
人教版数学一上《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10
人教版数学一上《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10一. 教材分析《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人教版数学一上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掌握数数、识数、写数、算数的基本技能。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认识数字1-5,学习加减法运算,以及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课堂前,已经初步掌握了数数、识数的基本技能,但对加减法的理解和操作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数字1-5,并能进行书写。
2.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运算的规律。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数字1-5,并能进行书写。
2.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
3.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运算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设计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数字卡片,用于学生识数和写数的练习。
2.准备加减法算式卡片,用于学生进行加减运算的练习。
3.准备实物道具,如小球、小棍等,用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故事、游戏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数字卡片和加减法算式卡片,向学生展示数字1-5和加减法运算,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合作,通过实际操作,如数数、写数、加减法运算等,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如数字接龙、加减法竞赛等,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为什么加法会得到更大的数,减法会得到更小的数等,让学生深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3《1—5的认识和加减法比大小》教学设计1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3《1—5的认识和加减法比大小》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比大小》的教学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1—5的认识,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刚进入小学,对于数学的学习还处于初步认知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各不相同,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数的读写,能够熟练地数数,理解数的顺序,以及1—5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比较大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的读写,1—5的认识,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比较大小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分组合作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教学卡片、小动物玩具、苹果图片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学卡片,引导学生观察,认识1—5这几个数字,理解数字的顺序。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比较大小。
4.巩固(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他们对加减法的掌握程度,以及比较大小的方法。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拓展活动,如用苹果图片进行加减法运算,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建议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建议这是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建议,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建议 1教学目标:1、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通过整理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形成加法表和减法表。
2.探索加减表的排列规律,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唤起记忆教师提问:谁还记得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哪些数字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对学过的6个数字和相关的数学知识进行整理复习。
(板书课题)二、师生互动,梳理知识,建构网络1、复习几和第几课件出示整理和复习第一题①认识上面的小动物吗?你能圈出左数的四只动物吗?你能在左数的第四只动物头上画个O吗?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讲评。
②数一数,比一比,并填空。
大象有几头?熊猫有几头?鹿有几头?学生独立完成后,找学生回答校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5,5>3,2<3,3<5,5>2,3<5等。
2.复习5以内的数字分解。
(演示课件)(1)完成教材第32页第二题。
(2)教师:在小组内把你填的内容小声地读一遍。
(3)找学生汇报,核对答案。
3、整理表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归纳成表。
(课件出示)(1)说说左边的加减公式是怎么排列的。
(2)老师任意指一道算式你能很快说出得数吗?找学生回答(3)计算第一列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先算,然后讨论。
(4)出示课本第32页5以内加减法表,引导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加、减法中算式的排列规律。
4、复习数的.顺序老师(出示教材第33页练习7第一题):你能用六个数字依次给小鸽子的房子编号吗?5、开火车。
(1)教师出示计算题:看谁算得都对。
在学生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讲评。
6、出示图片(1)你知道第一张图中的动物吗?谁知道这张图的意思?请学生回答。
(2)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校对。
1到5的认识和加减法优质教案人教版
1到5的认识和加减法优质教案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章《1到5的认识和加减法》。
具体内容包括:1到5的数的认识、书写、数序、数的大小比较,以及1到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到5的数的认识、书写、数序和数的大小比较。
2. 培养学生运用1到5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提高其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其数学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1到5的加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1到5的数的认识、书写、数序和数的大小比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数字卡片、磁性黑板、计数器、多媒体设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铅笔、橡皮、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数量,引导学生发现1到5的数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1)学习1到5的数的认识、书写、数序和数的大小比较。
(2)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1到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活动:(1)让学生分组,利用磁性黑板、数字卡片、计数器等教具,进行1到5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实践操作。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点评学生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给予鼓励和指导。
5. 课堂小结:(1)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2)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1到5的数的认识、书写、数序、数的大小比较。
2. 1到5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 实践活动:例题、随堂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练习册第1页、第2页。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1到5的加减法运算。
2. 答案:(1)练习册答案见附录。
(2)学生描述的加减法运算,教师批改后给予反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字,发现数学的趣味性。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1-5的认识人教新课标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15的认识人教新课标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单元,主要内容是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我们将通过教材中的章节和详细内容来学习这个单元。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难点是对于加减法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我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数学书、练习本等。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水果店的水果数量等,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并引出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重要性。
2.教材讲解:我将根据教材的章节,详细讲解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通过例题和练习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
3.随堂练习:在讲解完教材内容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答,以此来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4.板书设计: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通过黑板和粉笔来进行板书设计,将重要的概念和方法展示给学生,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5.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作业题,让学生们回家后巩固所学的内容。
作业题目包括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练习题,以及一些实际问题的应用题。
六、作业设计1. 请写出15的数字。
2. 请用数字15表示你最喜欢的五种水果。
3. 如果有3个苹果,再加上2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答案:一共有5个苹果。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学生们对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但在教学中,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加减法的应用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练习和引导。
除了课堂学习,学生们还可以在家里进行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如和家人一起玩一些数学游戏,或者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等,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数学兴趣和能力。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3《1—5的认识和加减法比大小》教案2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3《1—5的认识和加减法比大小》
教案2
一、教学目标
•认识数字1-5,并能正确书写;
•掌握1-5的顺序排列;
•教会学生进行1-5的简单加法和减法计算;
•能够比较大小,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符号。
二、教学重点
•认识和书写数字1-5;
•进行1-5的简单加减法运算;
•比较大小,使用“大于”、“小于”符号。
三、教学步骤
第一步:认识数字1-5
1.引导学生重复朗读数字1-5;
2.让学生模仿老师书写1-5这几个数字;
3.帮助学生理解1-5的排列顺序,让学生按顺序抄写。
第二步:1-5的简单加法和减法计算
1.通过实物教具或图片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设计一些有趣的小算术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如1+2=、4-1=);
3.练习加法和减法,巩固1-5的计算能力。
第三步:比较大小
1.介绍“大于”、“小于”符号的概念;
2.通过物体的比较、数字的大小进行示范;
3.练习使用“大于”、“小于”符号进行比较。
四、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1-5的数字认识基本掌握。
他们在加法和减
法方面也展现出了较好的学习能力,但在比较大小的部分还需要更多的练习。
下节
课我将重点进行大小比较的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概念。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帮助到老师们更好地进行教学。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本册教科书第14——16页,练习二中的第1——4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1——5的写法。
教具准备
野生动物园图、计数器;学生准备15根等长的小棒、5张数字卡片、计数器若干个,(每小组一个)、教科书第16页上的点子图及”做一做”中的实物图片5张。
教学过程
一、14——15页的”野生动物园”图。
2、整体感知1——5的顺序。让学生将学具卡片”点子图”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然后教师提问:1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
3在谁的后面又在谁的前面?
三、教学数的写法1、教学1、2、3、、4、5的写法。教师写,学生观察,然后让在桌上书空、描字。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的内容。
这一单元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1-5的数字认识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数字1-5的意义,能够进行1-5的数数,认识数字的顺序,以及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字的认识和运算还比较陌生。
他们在学习这一单元的内容时,可能对于数字的认识和运算会有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以及通过一些有趣的活动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数字1-5的认识,能够进行数数,认识数字的顺序。
2.让学生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运算,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字1-5的认识和数数。
2.简单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数字1-5。
2.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数字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数字1-5的实物和图片,用于直观演示。
2.准备一些数字1-5的卡片,用于游戏教学。
3.准备一些练习题和作业,用于巩固学习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些有趣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5。
例如,可以展示一些苹果,让学生数一数有几个苹果,然后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5。
2.呈现(10分钟)通过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5。
可以让学生每人拿一张数字卡片,按照数字的顺序排列,然后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3.操练(10分钟)通过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数字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例如,可以玩“抓数字”的游戏,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抓到指定的数字卡片。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分析教学建议
《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教学分析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教材说明1.本单元教材内容和作用。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如下图)。
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2.本单元教材编排特点。
(1)1~5各数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
5以内各数,在整数集合中是最为简单的几个。
由于数小,抽象程度较低,儿童理解也比较容易。
大部分儿童在入学前对5以内各数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根据1~5各数的特点和儿童的生活经验,所以把1~5的认识集中起来学习,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使教学时间大大缩短。
(2)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
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是本册教材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一特点在本单元已经明显体现。
本单元的纵线结构是:1~5的认识──1~5的加减法──0的认识的加减法。
这样编排,有利于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分散写数字的难点,使学生在认数字的时候,有比较多的时间练习写数字,可以更好地掌握数字的写法。
另外,把加、减计算与认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既有利于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又有利于熟练掌握5以内的加、减法。
(3)加强数概念的教学。
数概念教学的基本结构是:数的基数、序数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比较和数的组成。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3《1—5的认识和加减法比大小》教案2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3《1—5的认识和加减法比大小》教案2一. 教材分析《1—5的认识和加减法比大小》是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教材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掌握1—5的认识和加减法比大小的方法。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1—5的认识和加减法比大小这部分内容,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同时,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5的认识和加减法比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1—5的认识和加减法比大小的方法。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比大小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学卡片、课件、实物等。
2.学具准备:学生练习本、笔、小棒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果店的水果、动物园的动物等,引导学生认识1—5的数量。
同时,让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数量的大小关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加减法比大小的题目,如2+3和3+2,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答案。
引导学生发现,虽然数字不同,但结果是相同的。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加减法比大小的游戏。
每组轮流抽取卡片,进行计算,然后比大小。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设计设计一. 教材分析《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1-5的认识,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数字1-5的读写,数字的大小比较,以及数字1-5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字的认识和运算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因此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同时,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差异,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读写数字1-5,理解数字的大小比较,能够进行数字1-5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字1-5的认识,数字1-5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数字的大小比较,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2.教学素材:准备数字卡片、小动物图片等教学素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1-5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3.教学场地:准备宽敞明亮的教学场地,以便进行教学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小动物的数量比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数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5,并通过实例讲解数字的大小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1-5的认识以及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例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1-5的认识,以及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让学生学会1-5的加减法运算。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学的概念和运算规则还不够熟悉。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实践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同时,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要通过有趣的例题和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1-5的数字,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1-5的数字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的规则。
2.难点:学生对于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1-5的数字。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掌握1-5的加减法运算。
3.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和图片,用于直观展示1-5的数字。
2.准备练习题和游戏材料,用于学生的实践和巩固。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老师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1-5的数字。
b.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1-5的数字,加深记忆。
2.呈现(10分钟)a.老师通过例题,讲解1-5的加减法运算的规则。
b.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完成例题,理解加减法运算的规则。
3.操练(10分钟)a.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加减法的实际操作和练习。
b.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a.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几》教学设计1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几》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1—5的认识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感知和认识数字1—5,并通过实际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基本运算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接触数学,对于数字的认识和基本的运算规则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和练习,逐步理解和掌握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本运算。
同时,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需要教师的激发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数字1—5,并能够进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数字1—5的认识和记忆。
2.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的理解和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分组合作学习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素材。
2.准备教学卡片和实物模型。
3.准备分组合作学习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数字1—5,并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加深学生对数字的理解和记忆。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PPT和实物模型,呈现数字1—5的认识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和基本运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通过教学卡片和实物模型,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加减法运算,加深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和掌握。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实际的加减法运算,巩固学生对数字1—5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本运算。
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1-5的认识》教学建议 新人教版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可编辑1~5的认识一、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观察。
出示教材插图或课件,给学生充分观察的时间,教师应仔细观察学生对图中哪些事物感兴趣、对哪些事物不感兴趣,为引导学生后面的交流及有序观察奠定基础。
二、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
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人和物与同伴说一说,既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看到的东西,也能使学生从交流中获得新信息,培养学生清楚表达实物的能力。
引导学生有序的说出数量是1~5的人或物。
学生每说一个,就在主题图下面贴出相应数量的物体。
如学生说“1个老奶奶、1只小狗”时,就在主题图下面贴出1个老奶奶、1只小狗,并告诉学生:1个老奶奶、1只小狗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并在老奶奶、小狗图的下面贴上图片1;又如学生说“2只鹅、2个盘子”,即在主题图下面贴出2只鹅、2个盘子,并在鹅、盘子图的下面贴上图片2……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抽象出数的过程。
三、借助生活中的物品帮助学生认、读数字。
认、读数字时,先教印刷体,再教书写体:可以借助每个数字像生活中的什么东西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如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并通过课件将这些数字与相应的图形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字形的记忆。
也可以做“对口令”游戏,如“像耳朵的数是几”“4像什么”等,提高学习的兴趣。
四、重视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操作练习。
可以让学生分别拿出数量是1、2、3、4、5的小棒,并用数量是2、3、4、5的小棒,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为抽象的数字寻求丰富的表象支撑。
五、充分借助计数器理解1~5的顺序。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从1数到5,感受先拨1个珠是1,在1的基础上,再拨1个珠就得2;在2的基础上,再拨1个珠就得3……也可以用图片进行类似的操作(如摆花,先摆1朵,再添上1朵就得到2朵……),认识到后一个数是由前一个数添上1得到的。
六、借助点子图加深对数序的理解。
可以边数边用点子表示:1个点子是1,在1个点子的基础上再画1个点子就得到2……从而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1~5各数的顺序,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反思
《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小学生正式学习数学知识的开始,是第一学段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1~5的认识、加减法及0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材在编排这些内容时,注意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事例,让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建立起丰富的数概念。
注重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减法的意义,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力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用处,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从“生活化”抽象为“数学化”的过程
学生在入学前基本上都已经会读、写、数20以内的数,基本上能正确口算5以内加减法。
但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还只停留在“生活化”中的数学,他们对数概念的认识是不全面的、不深刻的。
像“一个人”“一支笔”这些单个数量的物体,学生知道可以用“1”来表示,但像“一筐梨”“一盘苹果”,有的学生就认为不能用“1”表示,认为筐里的梨、盘里的桃都有好几个,怎么能用“1”表示呢?再如像“第二个学生”,有的学生也认为不能用“2”表示,认为只有1个学生,怎么能用“2”表示呢?还有像5以内加减法,学生虽然能正确算出结果,但他们用的算法是掰手指头数或心里数,即比较“原始的”算法,且算得速度也较慢。
从这些现象中不难看出,虽然学生已经会读、写、数20以内的数,但不代表他们已经形成正确的数概念。
他们脑中的数还只是原生态的、生活化的,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抽象化的数。
虽然学生能正确算出5以内加减法的结果,但不代表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口算能力。
因此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从“生活化”抽象为“数学化”的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1.数概念教学包含:数的产生,基数与序数的含义,数的认、读、写,数的顺序,数的大小和数的组成。
其中数的产生是这些概念中的核心。
教材中借助横向计算器,直观形象地演示出:1添1就是2,2添1就是3,3添1就是4,4添1就是5,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每一个数产生的过程。
当学生知道了每个数产生的过程,也就自然而然地了解了数的意义、顺序、大小和组成。
例如:知道2添1就是3,就能知道有3个数量的物体可以用3表示,第3个物体也可以用3表示;还能知道2的后面是3,3的前面是2;2比3小,3比2大;进而又能知道3可以分成1和2。
教学中抓住知识的核心进行教学,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使学生原有的“生活化”的数逐步抽象为“数学化”的数,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数概念。
另外在教学1~5的认识时,还应注意渗透计数单位。
结合具体事物,引导学生思考:2里面有几个一?3条鱼,一条一条地数,需要数几次?数3次是几?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这些数都是一个一个来计数的,都与“一”有关,初步感受计数单位“一”。
2.加减法的意义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
教材中选取学生熟悉的事例,通过形象地演示:“把两只手中的气球合在一起”和“手中的气球飞走了1个”,促使学生将气球的合与分同前面学的“合”与“分”
主动地建立起联系,同时配合教材中的点子图表示“合并”和“去掉”的含义,又促使学生的认识从具体的“合”与“分”,上升为抽象的“合并”和“去掉”,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中还应通过多次地动手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手势比划等活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真正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含义,进而初步理解加减法运算的意义。
3.教材在教学5以内加减法时,注意让学生运用自己熟悉的数数或数的组成和分解的算法进行口算,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还要通过多种数学活动,像开火车、对口令、抢答、打手势等,进行强化训练,促使学生熟练地口算5以内加减法,形成必要的口算技能。
二、适当渗透数学思想,初步培养学生数感和符号意识
1.创设“分一分”“数一数”“画一画”“圈一圈”“摆一摆”“比一比”“看一看”等活动,渗透分类、统计、集合、数形结合、一一对应、函数等数学思想。
例如:在教学认数、第几、分与合、加减法时,让学生进行画一画、圈一圈、用手势比划、摆一摆图形等活动,初步感受集合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教学比多少时,先让学生将图片分一分、数一数,初步感受分类和统计思想,初步培养分类和统计的意识;再一个对一个地摆一摆、比一比,初步感受一一对应的思想。
在讲解书上第29页第7题时,引导学生观察:加号前面的数有什么规律?加号后面的数呢?计算的结果呢?初步感受函数思想。
2.创设“看一看”“说一说”“想一想”等活动,积累活动经验,感受符号的作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例如:在教学认数时,先出示5个人、5盘苹果等实物或图片,然后让学生写一写:可以用几来表示?接着用这些实物或图片与数字“5”比较,问:你觉得用数字表示怎么样?使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初步感受到用数字表示很简单即简洁,初步感受到这个“5”能表示很多东西即抽象,知道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要用数来表达意思,初步感受数的交流作用,进而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在教学比多少时,当学生认识了“<”“>”“=”后,让学生说一说用这些符号表示两个数谁大谁小,比用文字表示怎么样?使学生认识到:用符号“<”“>”“=”表示,很形象,一眼就能看出哪个数大,哪个数小。
从而使学生更加亲近这些符号,喜欢并且会用这些符号进行表达,初步形成良好的符号意识。
在教学加减法时,让学生结合“2+3=5”说一说:哪些数学问题可以用这个算式表示?使学生感受到很多的数学问题都可以用这个算式来表示,初步感受到数学符号的简洁、抽象、交流的作用。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教学中要结合数学知识的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数数是学生最基本的能力。
在数数时可以引导学生用点数的方法,指一个(或标一个)数一个,同时还要做到有序,既不能多数,也不能漏数。
在写数时,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写字姿势。
在学生发表意见时,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解决问题时,注意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切实给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