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峰撞击综合征及康复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症状和治疗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症状和治疗肩痛不一定是肩周炎,总的来说,因肩部疼痛就诊的患者中有44%到75%诊断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无论是日常生活或者或者运动健身爱好者,经常在做过肩动作出现肩膀疼痛很有可能已经患有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一.临床表现是一种慢性疾病,因为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度受限,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治疗目的短期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
体征表现为上肢外展疼痛弧阳性,Neer阳性,Hawkins试验阳性,Jobe冈上肌试验阳性。
二.病因1.长期过度使用肩关节比如游泳,打棒球和网球运动或者体力劳动都特别容易受伤。
2.外伤所导致的急性损伤撞击冈上肌腱撕裂。
3.肩周炎导致关节间隙变小平时活动容易损伤冈上肌腱4.肩胛带的肌力下降或者不良姿势三.评估1.疼痛弧征阳性肩胛平面外展疼痛,肘关节伸直,肩胛平面在60°到120°之间,表明肩峰下间隙有病理改变。
2.N e e r试验一只手固定肩胛骨,另一只手抬起并在内部旋转手臂。
这会导致大结节与肩关节顶部的疼痛接触。
2.J o b e冈上肌试验患者双臂外展90°,屈曲45°,内旋。
病人试图将手臂进一步抬高,以抵抗检查者明显的阻力。
3.Hawkins试验Hawkins撞击征是加强版的Neer撞击征。
前屈肩部90°,肘部屈曲90°,并将前臂放在旋转中立位。
抬起肘部,肱骨旋内。
出现疼痛提示肩袖撕裂或肩袖肌腱炎。
四.康复治疗国外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对比实验,结果显示两者在缓解肩膀疼痛和恢复肩关节功能等效果上没有太大差异。
推荐以下2个康复小动作,为缓解肩膀疼痛,重塑肩关节功能,建议每日都坚持做。
1.肩胛伸展运动直立上半身,双手交叉置于腹部,将肩膀向后下方夹紧,像脊椎上有一支铅笔需要肩胛夹住。
保持10秒,重复5次。
注意:做此运动时肩膀不要晃动。
如果疼痛度较高,可减少用力和保持时间,并在动作之间稍作休息。
推拿手法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推拿手法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推拿手法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运动受限和力量下降等症状。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疗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但是这些治疗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
推拿手法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已经被证明在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就推拿手法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进行系统的介绍。
1. 推拿手法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原理推拿手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手法的按摩、摩擦和拉伸等操作,调节人体经络、促进气血循环和增强体内防御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中,推拿手法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1)改善气血循环: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主要症状是肩关节疼痛和运动受限,这主要是由于局部气血循环不畅所致。
推拿手法可以通过刺激肌肉和淋巴系统,改善局部气血循环,从而减轻疼痛和肌肉僵硬等症状。
(2)调整肌肉张力: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发生与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失衡有关,一些肌肉产生过度张力,而另一些肌肉则处于疲劳和松弛状态。
推拿手法可以通过按摩和拉伸肌肉,调整肌肉张力,消除肌肉紧张和抽筋等现象。
(3)促进自愈能力:推拿手法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自愈系统,调节体内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增强自身抵抗力,从而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和康复。
2. 推拿手法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方法推拿手法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其基本原则是相通的。
推拿手法的治疗周期和方法是因人而异的,一般情况下,根据治疗需要和实际效果,治疗时间一般为4至6次,每次间隔3至5天。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1)诊断:推拿手法的治疗应根据病情和病人的情况进行,推拿师需要通过诊断来判断具体病情和治疗方案。
(2)预处理:要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必须首先放松肩部肌肉,使其松弛。
推拿师可以采用摩擦、揉捏等手法来放松肩部肌肉。
肩撞击综合征
病因病理
肩峰外形
平坦形
弧形
钩状
病因病理
病理变化:包括肌腱病变、滑囊病变、韧带病
变、肱骨头病变等。 病变过程:充血、水肿→软组织增厚、纤维化 →软组织钙化、骨骼硬化骨赘形成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①肩痛 多为肩前方持续性钝痛。 ②上举功能障碍 有肩袖大型断裂的患
者,外展及前举范围小于45°。
临床表现与诊断
③肩痛弧征(painful arm sign)
患者主动或被动使肩关节外展或由 外展位内收,在60°~120°出现疼 痛,小于60°和大于120°时疼痛反 而减轻或消失为阳性。
④反弓痛
患肢上举后再做过伸运 动即出现明显疼痛或疼痛加重。
临床表现与诊断
Neer试验:检查者用
手向下压迫患者患侧肩 胛骨,并使患臂内旋上 举,如因肱骨大结节与 肩峰撞击而出现疼痛, 即为撞击试验阳性。
临床表现与诊断
压痛、肌力减弱
压痛多在肩峰下深部,以肱骨大结节处最明显。
撞击注射试验
在压痛点注射1%利多卡因2ml,疼痛立即消失,肩 ROM恢复正常(据此可与冈上肌断裂相鉴别)。
临床表现与诊断
X线检查
晚期偶可见肱骨大结节处 有骨质硬化、囊性或肌腱钙化 等改变。 A.肱骨大结节囊性变; B.肱骨大结节骨赘形成
牵拉训练(30 秒/组, 3 组/天)
双手握毛巾如图示,患侧在下, 健侧在上并用力提拉,牵引患 侧内旋。
治疗与训练
手术治疗
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可考虑行肩峰成形术。 康复训练: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1.术前:保护患肢以免进一步损伤;增加关节活动度 和肌肉力量;支具穿脱训练。
治疗与训练
2.术后: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康复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康复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 , SIS) 是1972 年由Neer 首先提出来的,是指肩部前屈、外展时,肱骨大结节与喙肩弓反复撞击,导致肩峰下滑囊炎症、肩袖组织退变,甚至撕裂,引起肩部疼痛、活动障碍,是对单独的或混合多样因素引起的肩前方或前外上方疼痛的总称。
中文名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康复外文名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类别症状特点康复疾病简介肩峰下间隙又称冈上肌出口或肱骨上间隙,上缘是喙肩弓,由肩峰的下缘、喙肩韧带和喙突组成,下缘包括肱骨大结节和肱骨头上部,位于肩峰下间隙中的是肩袖肌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肩峰下及三角肌下滑囊和盂肱关节囊的上部。
在上肢上举过程中大结节移动并靠近肩峰, 使间隙变窄,其间任何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均可导致SIS。
危险因素和预防肩峰撞击综合症是肩痛最常见的原因。
它是由上臂上举后肩袖受到肩峰的压迫造成。
肩袖是由岗上肌,岗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这四块肌肉的肌腱构成,这些肌肉包绕肱骨头,起着上提和旋转肩关节的作用。
肩峰是肩胛骨的前缘,它在肱骨头的上方,当臂上举时,肩峰檫过或撞击肩袖的表面。
这就造成了肩关节的疼痛和活动受限。
肩峰撞击在年青的运动员和中年人中比较常见。
疼痛可能是由于滑囊炎或肩袖本身的肌腱炎引起,也可能是由部分的肩袖撕裂造成。
经常做上举运动的游泳,棒球和网球运动以及建筑工和油漆工都特别容易受伤。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一般由于过度用肩或反复肩部损伤引起,故平时应该:急性发作期应保持肩部固定,少活动;2,缓解期注意适当锻炼,避免暴力,过重,外伤的刺激;注意肩部保暖.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和活动受限,疼痛通常以肩峰周围为主,有时可放射至三角肌止点区域,尤其在肩关节外展到60~120°时,疼痛最明显,部分患者有夜间痛,侧卧压迫患肩时疼痛加重。
X线检查可发现肱骨大结节硬化、囊性病变或者骨赘形成、肩峰前缘硬化或骨赘形成、肩峰下间隙变窄等变现,尤其是冈上肌出口位可明显显示肩峰的形态。
关节镜下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的疗效评价
关节镜下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的疗效评价摘要】目的总结关节镜下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围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体会。
方法选择48例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总结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及康复训练体会,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术后患肢体位的摆放、生命体征、伤口渗血情况的观察及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等。
结果48例患者经过科学的围术期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
随访6~12月,48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采用UCLA评分标准,该标准根据肩关节的疼痛、功能、主动向前上举的角度、肌力及患者的主观满意度进行评分,优34例,良4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为80%。
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围术期护理及术后的早期合理康复训练,保证患肢功能的恢复,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关节镜肩峰撞击综合征围手术期护理康复训练【中图分类号】R473。
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2-0109-02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概念由Neer 于是 1972 年首先提出,是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也称肩关节撞击综合征,构成本症的疾病包括肩峰下滑囊炎、冈上肌腱炎、冈上肌钙化性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肩袖退变、撕裂等多种病理变化[1]。
随着关节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已成为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标准技术[2]。
2011年8月—2013年7月,我科对48例关节镜下采用肩峰成形术治疗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进行了科学的围术期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8例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患者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19~57岁;病程3月~2.5年。
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或慢性劳损史,均有不同程度的肩周疼痛和夜间痛,或有肩峰下间隙压痛;术前均常规拍摄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即肩胛骨“Y”位X线片及MR检查,48例患者均确诊为肩峰撞击综合征。
肩峰撞击综合征的治疗与康复(上)
肩峰撞击综合征的治疗与康复(上)展开全文1、损伤概述:肩峰撞击综合征是指当肩关节前屈、外展时,肩峰下滑囊、肩袖等组织受到肩峰和肱骨大结节等结构的挤压导致肩峰下滑囊炎症、肩袖肌腱组织退变,甚至肩袖撕裂,引起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一类肩关节疾病。
2、解剖学和生理学机制:肩袖由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构成,稳定肩关节。
肩峰下滑囊是肩部最大且最易受伤的滑囊,润滑肩袖、辅助运动。
肩袖的损伤,如撕裂等,将导致上臂抬起时肱骨头发生移位,进而引发撞击综合征。
3、损伤成因:(1)反复的头上动作如网球、游泳、高尔夫和举重等→肩袖过度使用及疲劳(2)刺激肩袖的投掷运动如棒球等→关节持续受到牵拉而导致关节囊松弛→肌肉疲劳、肱骨稳定度不佳(3)潜在易感体质,如风湿性关节炎。
4、病理分期:第Ⅰ阶段(急性期):肩袖和肱骨上组织水肿和出血炎症,肩前和外侧疼痛,主被动活动度正常,有疼痛弧(肢体上抬60°-120°时出现疼痛)。
第Ⅱ阶段:盂肱关节囊、肩峰下滑囊及涉及肌腱的肌腱炎的纤维化,主被动活动度降低(关节囊纤维化所致)。
第Ⅲ阶段:肩袖肌腱的破坏(保守治疗最难),肌力下降,常是外旋、外展肌,出现“方肩”---三角肌及肩袖均发生萎缩,肌腱严重破坏者,冈上肌试验阳性(空罐实验)。
5、临床表现:(1)急性期疼痛会影响睡眠,特别是在翻身压倒患侧时(2)上臂外展、上举疼痛加重(3)抬举重物困难(4)无法持续性重复肩关节活动(伸手、抬手、投掷、推、拉等)(5)穿衣困难,特别是需将手高举过头时(6)肩关节前方或前外侧疼痛,前屈和外展时加重(7)部分患者可能肩关节主动活动可受限,被动活动基本正常(主要是肩外展、外旋及后伸活动受限)6、临床诊断(1)病史:有外伤病史或者有肩部过度活动病史从事游泳、投掷、排球和体操等过头运动项目;需要经常抬肩活动的职业(2)症状:疼痛和活动受限。
疼痛常位于肩峰前外侧,可以放射至三角肌止点区域,在肩前屈上举时加重,病情严重者有夜间痛。
肩峰撞击综合征与肩峰成形术治疗
肩峰撞击综合征与肩 峰成形术
Red academic style thesis defense ppt template
汇报人 OfficePLUS
时间 20XX年
Officeplus
目录
01 肩峰撞击综合征 RESEARCH BACKGROUND
03 手术技巧 PROJECT INTRODUCTION
2 肩峰撞击综合征手术治疗
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
体位:侧卧位 麻醉:全身麻醉 入路:前方入路, 后方入路, 外侧入路
2 肩峰撞击综合征手术治疗
2 肩峰撞击综合征手术治疗
2 肩峰撞击综合征手术治疗
2 肩峰撞击综合征手术治疗
病例分享
1 病例分享
患者:孙某,男,58岁。 主诉:左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1年; 诊断:1.左肩袖损伤,2.左肩峰撞击综合征,3.左肩粘连性关节囊炎。
2 肩峰撞击综合征体格检查
如果有上述症状并有以下四项中其中一项阳性体征,都考虑SIS的可能性。
•Hawking撞击阳性 •疼痛弧阳性 •前臂坠落试验阳性 •NEER撞击试验阳性
3 肩峰撞击综合征影像学表现
X线
具有下列X线征象时,对肩峰下撞击征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1)大结节骨疣形成。 (2)肩峰过低及钩状肩峰。 (3)肩峰下面致密变、不规则或有骨赘形成。喙肩韧带受到冲撞,或反复受 到拉伸而使肩峰前下方骨膜下形成骨赘。 (4)肩锁关节退变、增生,形成向下突起的骨赘,致使冈上肌出口狭窄。 (5)肩峰-肱骨头间距(A-H间距)缩小。正常范围为1.2~1.5厘米,<1.0厘 米应为狭窄,≤0.5厘米提示存在广泛性肩袖撕裂。肱二头肌长头腱完全断裂, 失去向下压迫肱骨头的功能,或其他动力性失衡原因也可造成A-H间距缩小。 (6)前肩峰或肩锁关节下方骨质的侵袭、吸收;肱骨大结节脱钙、被侵袭和 吸收或发生骨的致密变。 (7)肱骨大结节圆钝化,肱骨头关节面与大结节之间界线消失,肱骨头变形。 上述1~3点X线表现结合临床肩前痛症状和阳性撞击试验,应考虑撞击征存在。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运动康复
结构性的原因:常见的包括滑囊的炎症、肩袖 肌腱增厚、呈勾状的肩峰
功能性的原因:常见的包括肩袖肌肌力不足、 肩胛骨不稳定、关节囊松弛、相关神经损伤以及胸 椎过度后凸的姿势都有可能导致肩峰出现撞击。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主要是从解剖学跟动力学两 个方面来讲,解剖学就是指因骨或软 组织结构异常,造成肩峰下间隙减少、 出口部狭窄而发生的撞击征。原因:
CONTENTS
01 1 . 疼 痛 评 定: VA S 评 定 02 2 . 关 节 活 动度 评定: 肩关节 前屈、 后伸、 内
收、外展、内旋、外旋 03 3 . 肌 力 评 定 04 4 . 日 常 生 活活 动评定
康复治疗
早期:
PRICE疗法:保护、休息、冰敷、加压、抬高 药物治疗 物理因子治疗: 冷疗:冷疗是较理想的治疗方法,可缓解疼痛,20℃以下的温度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营 养的作用。方法可用冰袋、冰按摩等。 超声波治疗:多采用接触移动法。 运动治疗: 关节活动技术:维持关节活动度练习,在无痛或轻微疼痛范围内肩关节摆动旋转活动。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运动 康复
概念
肩撞击综合征,是指肩部活动时肱骨与肩峰、喙肩韧带、喙 突或肩关节盂唇发生碰撞而引起肩袖、滑膜囊、肱二头肌腱 等组织器官损伤所导致的肩部疼痛、活动障碍、肩关节无力 的一些病变的总称。叉名肩部 撞击综合征、肩关节撞击综合征。 临床上,肩撞击综合征、 肩袖损伤,比肩周炎更为多见。但 是肩撞击综合征、肩袖损伤经常被漏诊或误诊。
前屈
增强肩后伸肌群肌力
• 主动肌:三角肌后束、大圆肌、背阔肌 • 患者体位:俯卧位,上肢放在体侧,伸肘。 • 治疗师位置及操作手法:面向患者站立于患侧。一手放在肩后面,固定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围术期护理和术后康复指导
Mo d e m P r a c t i c a l Me d i c i n e ,J u n e 2 0 1 4 , Vo 1 . 2 6 , No . 6
护 理过程 中 未能详 细征 求 患者 的意见 , 可
c o n c e p t i o m[ J ] . E v i d B a s e d N u r s , 1 9 9 8 , 1 【 2 ) : l 4 4 l 尹悦民. C P M 机在膝关节镜术后康复中
及破溃等 , 并常规备皮 。 术前禁食 1 2 h 、
本组患者平均住 院时问 7 禁水 4 h 。 本 组 患者 全 部采 用 全 身 麻 醉 ,
者 的生 活 质 量 急 剧 下 降 0 。 宁 波 市 医疗 d , 术后 1 1 例 获 得 随访 ( 失访 6例 ) , 时 间 因此 , 必 须 做好 术 前 戒 烟 宣教 工 作 , 并 练 中心 李 惠利 医 院 采用 围术 期 干预 和 术 后 3~ 1 5个月 , 平均 7 . 6个月。 采用 UC L A 习深 呼 吸 及 有 效 咳 嗽 、 咳痰 的方 法 。 康 复 锻 炼指 导 对 S A I S患者 进 行护 理 , 效 ( 加 ' I 1 大学洛杉矶分校) 评 分标 准 进 行 2 . 1 - 3 术前特殊练习 果满意 , 报道如下 。 1 临床 资料 1 . 1 一般 资料 收集本院 2 0 1 1 年 1月 优 良率 为 8 1 . 8 %。
me n t i n g e v i d e n c e - b se a dn u r s i n g ; S O I T I e mi s -
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 J 】 . 北方药
E f e c t s o f p r e e m p t I v 。 n a I g e s i a i n I a p a r 。 一 s c o p i c c h o l e c y s t e c t o m y : a d o u b l e - b l i n d r a n - d o m i z e d c o n t r o l l e d t r i a l [ J 】 . S u r g ’ E n d o s c ,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Empty Can Test冈上肌 试验:上肢 内 收 3 0 ° , 前屈90°,内旋,抵抗 向 下 旳 力 , 疼痛或力弱 为阳性, 提醒肩袖(冈 上肌肉)撕裂,撞击
坠臂试验:患者完全上 举上肢,然后在一样旳 运动弧上缓慢地反方向 运动,假如上肢忽然无 力坠落或感到剧痛则为 阳性,无力及坠落提醒 肩袖撕裂
五、功能评估
(一)疼痛旳评估 (二)关节活动度旳评估 (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旳评估
(四)徒手肌力评估
(五)其他评估量表
1、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 Form ,ASES)
2、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 系统被定为欧洲肩关节协会旳评分系统
Ⅳ.肌力:MMT 0级0分;Ⅰ级5分;Ⅱ级10分;Ⅲ级15分;Ⅳ级20分;Ⅴ级25分。
六、康复方案
1.康复治疗应分阶段进行; 2.针对活动范围受限旳康复方案; 3.针对不正常旳力学特征旳康复方案; 4.改善活动范围旳康复方案;
七、康复治疗措施
(一)物理治疗 1.放射式体外冲击波疗法 2.超生药物透入治疗 3.中频脉冲电疗法 4.磁振热 5.光疗法
Speed试验:肘关节完 全伸直,上肢前屈90° ,手心向上,检验者施 加向下旳力量,患者上 举时感到疼痛为阳性 提醒肱二头肌长头肌腱 病变
Yergason测试:屈肘 90°,前臂旋前,患者抗 阻旋后同步外旋肩关节, 如结节间沟处疼痛,
则Yergason‘s test(+)。 提醒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病 变
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系统
Ⅰ疼痛(最高分15分) 无疼痛15分;轻度痛10分;中度痛 5分;严重痛0分;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康复治疗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康复治疗Clinical diagnosis and rehabilitation of 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JIANG Congyu**,WU Yi***(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Huashan Hospital,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China)*****T 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 is one of the common diseases which can cause shoulder pain,and it is very important how to make correct diagnosis and rehabilitation to 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athogenesis of 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its clinical diagnosis and rehabilitation.KEY WORDS 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proprioception rehabilitation training;rehabilitation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又称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是引起肩部疼痛的常见疾病之一。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概念最早由Neer于1972年提出,主要是指肩关节在上举、外展活动中由于解剖结构或动力学的原因,肩峰下组织反复发生撞击,导致肩峰下滑囊炎症、肩袖组织退变,甚至肩袖撕裂,引起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症状的综合征。
喜爱和从事频繁地肩关节上举并外展、内收、內旋等上肢过顶运动项目的人群是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高发人群,有报告称排球运动员的患病率为13.6%,游泳运动员罹患肩关节撞击综合征(即俗称的“游泳肩”)的几率更高,达47%。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治疗方案
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治疗方案引言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ubacromial Impingement Syndrome,SAIS)是一种常见的肩关节疾病,其特征是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
该病病因复杂,常见的原因包括肩袖肌腱损伤、冻结肩、过度使用肩关节等,可以导致肩袖肌腱在肩峰下撞击,造成疼痛和损伤。
本文介绍了一种常用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治疗方案,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
治疗方案1. 保守治疗1.1 休息和活动限制在开始治疗后的初期阶段,休息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应避免进行过度活动,尤其是涉及到肩关节的活动,以免进一步损伤肩袖肌腱。
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暂时停止从事某些活动,如举重、推拉等,以确保肩关节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康复。
1.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常见治疗方法之一。
物理治疗师通常会进行一系列的治疗手段,包括热敷、电疗、按摩、牵引等,以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和肌肉力量。
•热敷: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紧张,缓解肩关节疼痛。
•电疗:电疗可以通过电流刺激,改善神经传导,减轻疼痛和肌肉痉挛。
•按摩:按摩可以放松肩部肌肉,促进淋巴循环和康复过程。
•牵引:牵引可以拉伸肩关节,减轻肩袖肌腱的压力,缓解疼痛。
1.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如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
这些药物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肿胀。
2.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修复肩袖肌腱的损伤,减轻撞击症状,并恢复肩关节的正常功能。
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肩关节镜手术和开放手术。
手术后,患者还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加强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康复训练无论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康复训练都是非常关键的。
通过进行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肩关节功能,并防止疾病的复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康复训练方法:•肌肉强化训练:通过进行适当的肌肉锻炼,可以增强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稳定肩关节,减轻肩袖肌腱的压力。
急性肩峰撞击综合征的家庭应对
急性肩峰撞击综合征的家庭应对关键信息项:1、患者症状描述及观察要点疼痛程度活动受限情况肿胀程度2、家庭护理措施休息安排冰敷与热敷的时间和方法辅助器具的使用3、康复训练计划简单的伸展运动肌肉力量训练动作训练频率和时长4、饮食注意事项营养成分的摄入禁忌食物5、定期复查安排复查时间间隔复查项目11 协议目的本协议旨在为急性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在家庭环境中的应对提供详细的指导和规范,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症状缓解。
111 患者症状描述及观察要点1111 疼痛程度患者或家属应密切关注疼痛的程度,使用 0-10 分的数字评分法进行记录,0 分为无痛,10 分为剧痛。
同时,描述疼痛的性质,如刺痛、胀痛、酸痛等。
1112 活动受限情况观察患者上肢的活动范围,包括前举、外展、后伸等动作的最大角度,并与正常情况进行对比。
1113 肿胀程度检查肩部是否有肿胀,可用手指按压皮肤,观察凹陷恢复的速度和程度。
112 家庭护理措施1121 休息安排患者应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肩部过度活动。
睡觉时应选择合适的体位,避免压迫患侧肩部。
1122 冰敷与热敷的时间和方法在急性发作期(通常为症状出现后的 48 小时内),应进行冰敷,每次 15-20 分钟,每天 3-4 次。
48 小时后,可改为热敷,每次 20-30 分钟,每天 2-3 次。
1123 辅助器具的使用根据患者的情况,可使用肩部吊带、护肩等辅助器具,以减轻肩部的负担。
113 康复训练计划1131 简单的伸展运动例如钟摆运动,身体前倾,患侧上肢自然下垂,做前后、左右摆动,动作要缓慢、轻柔。
1132 肌肉力量训练动作可进行肩部周围肌肉的等长收缩训练,如三角肌、冈上肌等。
1133 训练频率和时长康复训练应每天进行,每次20-30 分钟,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但要避免过度疲劳。
114 饮食注意事项1141 营养成分的摄入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组织修复和恢复。
1142 禁忌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减少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入。
肩峰撞击综合征解剖结构基础
肩峰撞击综合征解剖结构基础(原创实用版)目录1.肩峰撞击综合征的定义和概述2.肩峰撞击综合征的解剖结构基础3.肩峰撞击综合征的病因和症状4.肩峰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5.肩峰撞击综合征的预防和康复正文【1.肩峰撞击综合征的定义和概述】肩峰撞击综合征,又称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指肩关节在活动过程中,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发生异常撞击,导致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症。
肩峰撞击综合征在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中较为常见,尤其是肩关节活动频繁的人群,如投手、举重运动员等。
【2.肩峰撞击综合征的解剖结构基础】肩峰撞击综合征的解剖结构基础主要包括肩胛骨的肩峰、肱骨的大结节和肩关节囊。
肩胛骨的肩峰是肩部的一个骨性隆起,与肱骨大结节在肩关节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撞击。
肱骨大结节是肱骨上端膨大的部分,其表面光滑,与肩峰相对。
肩关节囊是包围肩关节的结缔组织袋,内有滑膜,负责肩关节的润滑和保护。
【3.肩峰撞击综合征的病因和症状】肩峰撞击综合征的病因主要包括肩关节解剖结构异常、肩关节运动过度、肩部肌肉力量失衡等。
症状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特别是在肩关节外展、上举等动作时疼痛加剧,严重时可能出现肩关节活动受限。
【4.肩峰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肩峰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体检和影像学检查,如 X 光、MRI 等。
治疗方面,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休息、避免过度活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手术治疗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患者,主要采用关节镜下肩峰切除术等方法。
【5.肩峰撞击综合征的预防和康复】预防肩峰撞击综合征的关键是加强肩部肌肉的锻炼,保持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平衡,避免过度使用肩关节。
肩峰下撞击的运动疗法
肩峰下撞击的运动疗法介绍肩峰下撞击是一种常见的肩部损伤,主要发生于运动员以及从事高强度上肢工作的人群中。
本文将探讨肩峰下撞击的运动疗法,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恢复肩部功能。
病因与症状病因肩峰下撞击是由于肩袖肌腱在肩峰下(距离肩锁关节约1-2cm的位置)受到挤压和磨损所致。
常见的病因包括肩袖肌腱病变、肩关节不稳定以及肩袖肌腱与肩胛骨位置关系异常等。
症状肩峰下撞击可导致肩部疼痛、力量下降、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等症状。
患者常感到肩部疼痛加重以及疼痛时的冲击感。
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治疗肩峰下撞击的常用方法之一,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肩部功能,并减轻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肩峰下撞击的运动疗法:1. 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强化训练通过强化肩关节周围的肌肉,可以增强肩关节的稳定性,减轻肩袖肌腱的压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肌肉强化训练动作:•俯卧撑:俯卧撑可以锻炼胸肌和三角肌,增加肩关节的稳定性。
•肩部外旋:使用弹力带或哑铃进行肩外旋运动,可以增强肩袖肌腱的力量。
•壁推:双手撑在墙上,向前推动身体,可以锻炼背肌和肩胛提肌。
2. 柔韧性训练肩峰下撞击患者常伴有肩部肌肉紧张和活动受限。
柔韧性训练可以改善肩部肌肉的柔韧性,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柔韧性训练动作:•手臂后伸:将一只手臂伸直向上,用另一只手臂从后方推向身体中心,可以拉伸背部和肩部肌肉。
•手臂上举:将双手伸直向上,手臂贴近耳朵,可以拉伸肩部肌肉。
•手臂下垂:将一只手臂放在背后,用另一只手轻轻拉住手肘向下,可以拉伸肩部肌肉。
3. 功能训练功能训练旨在恢复肩部正常的功能,提高肩关节的协调性和稳定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功能训练动作:•肩部平面上抬:将双手举过头顶,然后放下来,重复多次,可以提高肩关节的稳定性。
•肩部侧向抬举:将手臂伸直,向一侧抬起,重复多次,可以增强肩膀的稳定性。
•精细动作训练:通过使用小球或激光指示器进行手部精细动作的训练,可以提高肩关节的协调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什么是肩峰撞击综合征 肩部疼痛最常见的疾病就是肩峰撞击综合征,1972 年由Neer 首先提出肩
峰撞击综合征,是指肩部前屈、外展时,肱骨大结节与喙肩弓反复撞击,导致 肩峰下滑囊炎症、肩袖组织退变,甚至撕裂,引起肩部疼痛、活动障碍,是对 单独的或混合多样因素引起的肩前方或前外上方疼痛的总称。
肩峰撞击综合征及康复
二、运动 不同的运动方式在发病上区别较大,频繁地肩关节上举并外展、内收和内旋等上
肢过头顶运动(过顶运动)项目如游泳、棒球、排球和网球等运动员是本综合征的 高发人群。
据大学棒球运动员内部调查显示,56%的损伤者中本综合征的发病率占25%,而 游泳运动员罹患此综合征(俗称“游泳肩”)的比率则更高。大学游泳队运动员的 患病率为47%, 其中优秀运动员可达48%。症状的持续或反复发作致使许多有望夺 金的运动员被迫减少、甚至停止训练。
肩峰撞击综合征及康复
4.肌力减弱:肌力明显减弱与广泛性肩袖撕裂的晚期肩峰撞击综合征密切相关。肩袖 撕裂早期,肩的外展和外旋力量减弱,有时系因疼痛所致。 5.撞击试验:检查者用手向下压迫患者患侧肩胛骨,并使患臂上举,如因肱骨大结节 与肩峰撞击而出现疼痛,即为撞击试验阳性。 6.撞击注射试验:以1%利多卡因10毫升沿肩峰下面注入肩峰下滑囊。若注射前、后 均无肩关节运动障碍,注射后肩痛症状得到暂时性完全消失,则肩峰撞击综合征可 以确立。如注射后疼痛仅有部分缓解,且仍存在关节功能障碍,则“冻结肩”的可 能性较大。
肩峰撞击征治疗方法选择
(1)撞击征1期 (水肿出血期)
采取非手术治疗。早期用三角巾或吊带制动,在肩峰下间隙注射皮质激素和 利多卡因能取得明显止痛效果。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剂能促进水肿消退,缓解 疼痛,同时可应用物理治疗。一般在治疗2周左右症状基本缓解之后开始做肩的 功能练习,即向前弯腰,使患臂在三角巾悬吊保护下做肩关节前后、左右方向的 摆动运动(Codman钟运动)。3周之后开始练习抬举上臂,初始阶段应选择非疼痛 方向的上举运动。宜在症状完全缓解6~8周后,再从事原劳动或体育运动,过早 恢复体力活动与体育运动易使撞击征复发。
肩峰撞击综合征及康复
各期肩峰撞击综合征的共同症状 1.肩前方慢性钝痛:在上举或外展活动时症状加重。 2.疼痛弧征:患臂上举60°~120°范围出现疼痛或症状加重。疼痛弧征仅在部分患 者中存在,而且有时与肩峰撞击综合征并无直接关系。 3.砾轧音:检查者用手握持患臂肩峰前、后缘,使上臂做内、外旋运动及前屈、后 伸运动时可扪及砾轧音用听诊器听诊更易闻及。明显的砾轧音多见于肩峰撞击综 合征2期,尤其是在伴有完全性肩袖断裂者。
凡属2期撞击征伴有明确的肩峰下结构解剖异常者,均应去除撞击征病因,如 行肩峰成形术、大结节骨疣切除、肩锁关节部分切除术和喙肩韧带切断术等,消 除撞击因素。对动力失衡造成的撞击征,应根据病变性质重建动力平衡和关节稳 定装置,如行肌腱修复术或移植术、盂肱关节成形术及人工关节置峰撞击征病理分期
第1期:又称水肿出血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本期还包括一次性单纯的肩部损伤 史,如躯体接触性剧烈运动或严重摔伤之后造成的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和 肩峰下滑囊的水肿与出血。
此期虽因疼痛而致肌力减弱,但并无肩袖撕裂的一些典型症状,物理学检查不 易发现疼痛弧征、砾轧音及慢性撞击试验阳性等体征。肩峰下注射利多卡因可使 疼痛完全缓解。X线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关节造影也不能发现肩袖破裂存在。
肩峰撞击征治疗方法选择
(2)撞击征2期 (即慢性肌腱炎及滑囊纤维变性期) 进入慢性冈上肌腱炎和慢性滑囊炎阶段,仍以非手术治疗为主。以物理治疗与
体育疗法为主促进关节功能康复,并改变劳动姿势和操作习惯,调整工种,避免 肩峰下撞击征复发。如病变进入第Ⅱ期后期,纤维滑囊增厚已造成肩袖出口狭窄 ,使撞击反复发生,而非手术治疗无效,患者丧失劳动能力达半年以上,则肩峰 下纤维滑囊切除(也可在关节镜下做滑囊切除)和喙肩韧带切断术应予考虑。
(3)撞击征3期 (即肌腱断裂期)
均伴有冈上肌腱断裂和肱二头肌长头腱断裂等病理变化,是外科治疗的适应 证。对冈上肌腱断裂一般采用Mclaughlin修补术,对广泛性肩袖撕裂可利用肩胛 下肌转位或冈上肌推移修补术,重建肩袖的功能,与此同时应常规做前肩峰成 形术,切除肩峰前外侧部分,切断喙肩韧带,使已修复的肌腱避免再受到撞击 。术后患肢宜做零度位牵引或肩人字石膏固定,3周之后去除固定行康复训练。
肩峰撞击征病理分期
第3期:即肌腱断裂期,主要病理变化是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腱在反复损伤、 退变的基础上发生肌腱的部分性或完全性断裂。肩袖出口部撞击征并发肩袖断裂 的好发年龄在50岁以后,NeerⅡ报道的合并部分性肌腱断裂者的平均年龄为52岁 ,合并完全性断裂者的平均年龄为59岁。
肌腱退变程度和修复能力与年龄因素有关。应当指出,并非所有的撞击征都会 导致肩袖破裂,也不是所有的肩袖损伤皆因撞击征引起。撞击征造成的肩袖破裂 ,有外伤史者仅占1/2左右,其中仅少数患者有较明显或较重的外伤史,大部分病 例的致伤力量实际上均小于造成肩袖完全断裂所需要的外力,说明肌腱本身退变 因素的重要性。
肩峰撞击征的康复治疗方案
一、功能性力量训练 二、牵拉训练
肩峰撞击征的康复治疗方案
肌肉功能训练:
1、肩内旋(大圆肌、肩胛下肌)和外旋(小圆肌、冈下肌)
肩峰撞击征病理分期
第2期:即慢性肌腱炎及滑囊纤维变性期,多见于中年患者。肩峰下反复撞击使 滑囊纤维化,囊壁增厚,肌腱反复损伤呈慢性肌腱炎,通常是纤维化与水肿并存 。增厚的滑囊与肌腱占据了肩峰下间隙,冈上肌出口相对狭窄,增加了撞击发生 的机会和频率,疼痛症状发作可持续数天之久。
在疼痛缓解期仍会感到肩部疲劳和不适,物理学检查比较容易发现疼痛弧征 和阳性撞击试验。若有肱二头肌长头腱炎存在,Yergason征呈现阳性,肱二头肌 长头腱后伸牵拉试验也可出现疼痛。肩峰下利多卡因注射试验可使疼痛得到暂时 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