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课堂同步试题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三单元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共50分,30分钟)一、《峨眉山月歌》(11分)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3分)答:__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

连用五个地名,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巧妙。

__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所展现的画面。

(4分) 答:__示例: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

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__3.请赏析“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和“流”的妙处。

(4分)答:__①“入”和“流”是两个动词,意思是说月影映入江水,仿佛随江水流去。

②这两个词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__二、《江南逢李龟年》(5分)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清朝蘅塘退士评价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

”请举例说明诗人是用什么手法表现出上述意思的。

(3分)答:__对比。

①地点对比,开元时期京都长安的王侯宅第和江南;②时间对比,四十年前与四十年后;③荣辱对比,过去是特承顾遇,现在是流落江南;④盛衰对比,过去是开元盛世,现在是大历年间,国家已经衰败。

(举一例即可)__2.本诗中描写当年欢乐场景的诗句是:__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__。

(2分)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8分)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注】[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被攻陷之时。

1.这首诗写了__重阳节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__九日__、__登高_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

(3分)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检测题-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检测题-部编版(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检测题-部编版(含答案)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常考题一、名句填空1.。

.诗人_________在《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课文赏析1、本诗作者是被称为“”的,字。

2、《峨眉山月歌》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这五个地名分别是:、、、、。

3、作者在诗歌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赏析这首诗的前两句:5、选择一个角度对“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做赏析6.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7、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8、三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9、前两句展现的画面:《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一、名句填空1..诗人_________在《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乱世景况,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20年)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20年)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附答案第Ⅰ卷选择题部分(5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完成1-10题,每题2分,共20分)1、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酝酿.﴾ liáng﴿黄晕.﴾yùn ﴿发髻.﴾jì﴿栀.子﴾ zhī﴿B、唱和.﴾hé﴿肥硕.﴾shuò﴿鳊.鱼﴾biān)乌桕.(jiù)C、寥.阔(liáo) 枯涸.(gù) 清洌.(liè) 梦寐.(mèi)D、澹澹.(dàn)耸.峙(sǒng) 栖.息(qī) 禅.心(chá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获益非浅绞尽脑汁愚蠢窒息B、小心翼翼随声附合祈祷显耀C、蜂围蝶阵多姿多彩酝酿抖擞D、毕恭毕敬黯然飘渺恣情弛骋3、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指果实又大又饱满)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高高地挺立)C、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指声音响亮明朗)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比喻姿态优美)4、选出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拟人、排比)B、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C、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比喻)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比喻、拟人)5、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天》选自《预言》,是一首现代诗歌,作者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

B、《夏感》选自梁衡的《梁衡文集》,文章写了夏天的紧张、热烈和急促,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C、马致远,元大都人,著名诗人,他的《天净沙秋思》写出了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D、朱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

散文代表作有《春》《背影》等。

6、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A.小宁在语文课上答错了一个问题,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2020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同步检测题(附答案)

2020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同步检测题(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6分)(一)语言基础知识(6分)1、下面语段中加横线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2分)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A.diàn hān mì jìB.jiàn hǎn nì xìC.jiàn hǎn mì jìD.jiàn hǎn mì xì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鉴赏小心翼翼人生鼎沸花团锦簇B.诅咒众目睽睽不求深解截然不同C.枉然人迹罕至获益匪浅饥肠辘辘D.羞惭晃然大悟心旷神怡废寝忘食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A.考生备战中考,关键是调整生活学习状态,把握复习迎考节奏,切忌不要打“疲劳战”。

B.我们深信,爱读书,会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能使人受益终生。

C.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D.通过运动员的努力拼搏,使我们班一举夺得了年级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二)诗文理解与默写4、下列选项中,对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峨眉山月歌》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B、《江南逢李龟年》是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现主题。

C、《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结句用的是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寓巧如朴,寓意深刻,耐人咀嚼,使全诗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出现了一个飞跃。

D、《夜上受降城闻笛》“沙似雪”“月如霜”,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无垠的沙漠,如同积雪的荒原,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写出了沙的洁白、月的寒冷,描写了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

2020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同步试卷(含答案)

2020年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同步试卷(含答案)

第三单元测试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A.陌.生(mò) 宿.儒(sù) 秕.谷(bǐ)暂.时(zàn)B.确凿.(záo) 绽.开(dìng) 惭愧.(kuì) 赠.送(zēng)C.菜畦.(qí) 浸.满(qìng) 不惑.(huò) 尴尬.(gà)D.蝉蜕.(duì) 搓捻.(niǎn) 笃.志(dǔ) 不愠.(wēn)2.下面各项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云宵感慨人迹罕至风流倜傥B.严厉驾驶截然不同全神贯注C.脊梁跨进浑为一谈诲人不倦D.缠络慕名油然而升不求甚解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浙江的一位老医生为给患者看病废寝忘食....的照片被传上网络,获得众多网友点赞。

B.在云南万人捉鱼狂欢活动中,捉鱼大军浩浩荡荡涌入南垒河,顿时河岸上下人声鼎沸....,人欢鱼跃。

C.做学问应该反复熟读,才能温故知新....,日益精进。

D.这家店虽然开在热闹的市区,但由于缺乏诚信,现在已经人迹罕至....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能否进一步强化政府对留守儿童的责任,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

B.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的不法企业,有关部门应予以严厉打击。

C.文学经典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诵读文学经典对提升修养、陶冶性情的作用是无可置疑的。

D.我们党的每一个基层工作者,都应该自觉地把党的宗旨落实在行动上,溶化在血液中,诵读在口头上。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①讲故事当然需要技巧,没有技巧,即便故事的内蕴深厚,情节曲折回环,也可能被讲得寡淡乏味。

②但没有文化精灵,这些技巧方法就如徒有虚名的“屠龙术”。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题一、诗歌鉴赏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释】此诗写于安史之乱长安被攻陷之时。

1.从______、______等词语中可以看出,这首诗写了_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

2.有人说“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中的“怜”字用得好,请赏析其妙处。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中长安尚未被收复之时。

3.锦华初读此诗,对“强”字的读音把握不准,请你根据诗意帮她判断。

4.结合“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分析题目中“思”字的内涵。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品读本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A.前两句诗,诗人追忆往昔和李龟年的接触,流露了对“开元全盛日”的怀念。

B.“寻常”“几度”这两个词语从侧面表现出开元盛世的繁华。

C.后两句诗直抒胸臆,直接道出了重见故人的喜悦。

D.诗歌中的“寻常”“几度”“又逢”,点明了作者与李龟年的密切关系。

6.清朝蘅塘退士评说本诗:“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

”请举例说明诗人是用什么手法表现上述意思的。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7.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请写出这五个地名,并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8.请赏析“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和“流”的妙处。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9.请说说“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含答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歌赏析】首句点出了远游的时令:秋天。

以“秋”烘托月色之美,且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一第二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美妙。

第三句点明诗人正连夜从青溪驿出发,乘船向三峡驶去。

最后一句流露出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考点】1.“峨眉山月”这一特定的意象在诗歌中具体指什么?2.“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句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3.诗中峨眉山、平羌、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连用,空间急剧转换,这一妙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

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5、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二、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歌赏析】前两句诗用语很轻,蕴含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

诗人表面上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实则是对“开元盛世”的深情怀念。

“落花时节”暗喻了国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

后两句诗中,“正是”和“又”两个词一转一跌,蕴藏着无限深沉的悲哀和感慨。

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

【考点】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勾起诗人对往事的美好回忆,从侧面表现了“开元盛世”的繁华。

B. “落花”既有个人身世之悲,也有对唐王朝国运衰落的慨叹。

C. 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接道出了个人身世,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显主题。

D. 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对物是人非的感慨。

2.请简要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3.(贵州黔南州中考)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中通过写现在之衰,来抒发时事之凋敝丧乱与人生之凄凉飘零的感慨的诗句是:4、请你归纳这首诗的主旨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唐·岑参)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试卷+答案版)

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部编版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试卷+答案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上受降城闻笛》课时练一、理解性默写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登城时所见的月下景色,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试题精选1.对《夜上受降城闻笛》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夜上受降城闻笛》沙似雪、月如霜,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法,无垠的沙漠如同积雪的荒原,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写出了沙的洁白、月的寒冷。

B.《夜上受降城间笛》开头两句近镜头描写了登城所见的景象,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C.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蕴藉含蓄,将所要抒发的感情蕴涵在对景物和情态的描写之中。

D.“一夜征人尽望乡”,不说思乡,不说盼归,而是以人物的情态行为展现其心理,写出了人物不尽的乡愁。

2.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思乡的诗作。

B.“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描写了一幅边塞雪夜的独特景色。

C.沙漠并非雪原,诗人偏说它“似雪”,月光并非秋霜,诗人偏说它“如霜”。

诗人如此运笔,是为了借这寒气袭人的景物来渲染心境的愁惨凄凉。

D.“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正面写情。

“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

3.下列对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全诗来看,前两句写的是色,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3 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一、字词书写1.下图是周恩来总理的书法作品,请用楷书将这首古诗抄写下来,并加上标点符号。

二、选择题2.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图中古诗相同的一项是()A.《过零丁洋》(文天祥)B.《满江红》(秋瑾)C.《赤壁》(杜牧)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下列各项中对上面的两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峨眉山月歌》是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

B.《次北固山下》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景色,并表达了思乡之情。

C.《峨眉山月歌》中诗人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经三峡向渝州进发,离友人愈远就愈加想念。

D.《次北固山下》颈联的意思: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4.下面对《峨眉山月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A.一二句写船行平羌江上,半轮秋月高悬峨眉山头,映在江中,一路伴随诗人远行。

B.三四句写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经渝州向三峡进发,江行见月,如见蜀地故人。

C.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地名连用的空间转换,表达了诗人多种情感。

D.本诗为离别而作,寓情于景,通过景物渲染,抒发了离愁别绪和孤独寂寞之情。

5.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A.“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是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这些地点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句,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峨眉山月歌》同步练习卷班级姓名学号一、基础与积累1.默写:(1)峨嵋山月半轮秋,。

(李白《峨眉山月歌》)(2)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词名句:(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时令,叙写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的一句是:_____;明写月映清江美景,暗点秋夜行船之事的一句是。

(2)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

(3)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诗是:,。

3.解释下列词语:向:发:下:4.“半轮秋”“ 影”分别是什么意思?5.《峨眉山月歌》作者是(朝代)的(姓名)。

6.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

7. 这首诗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有何作用?8. “影入平羌江水流”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入”、“流”有何表达效果?9. 《峨眉山月歌》借哪两个景色写尽对故乡故人的眷恋的?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10.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1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尽植芙蓉。

________①远远望去,似绿云接天,如彩练当空。

②置身花丛,但见“大红芙蓉”花大质丽,灼灼照人,时而薄雾笼罩,若隐若现,犹如戴上面纱的少女,别有一番情致。

③只见坡上坡下,花连花,树挨树,层层叠叠,红绿交替,使人仿佛身临千年前那遍植芙蓉、高下相照的古“锦城”。

④当秋阳普照,寒霜下的“醉芙蓉”闪闪烁烁,似朗星点点,色泽由白色渐渐变成粉红,进而转为大红,奇趣无穷。

A.③①④②B.④③①②C.①③②④D.②④①③12. 下面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历了这件事,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父亲就是那个一直在暗地里帮助我的人。

B.高铁动卧的出现,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能够蜷缩在被窝里旅行,幸福感油然而生。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试题(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试题(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赏析》试题(附答案)秋词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全诗鉴赏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

“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

“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晴空一鹤排云上”“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

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便引诗情到碧霄”这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

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呼之欲出。

阅读答案1、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答: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

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

2、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答:借白鹤一飞冲天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乐观豪迈、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

3、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

答案: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

4、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答:“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白鹤一飞冲天,搏击长空的气势,表现了作者虽遭贬谪愈挫愈奋、锐意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020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课堂同步试题

2020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课堂同步试题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课时练一、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1.峨眉山月半轮秋,。

( 李白《峨眉山月歌》)2.,思君不见下渝州。

( 李白《峨眉山月歌》)3.,崔九堂前几度闻。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正是江南好风景,。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5.,无人送酒来。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6.,应傍战场开。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7.回乐烽前沙似雪,。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8.不知何处吹芦管,。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二、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诗句的填空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2.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诗句是“3.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寄托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的诗句是“”。

4.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思念家乡的诗句是“三、古代诗歌阅读1.阅读《峨眉山月歌》,回答问题。

( 1 )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

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2 )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2.阅读《江南逢李龟年》,回答问题。

( 1 )这首诗的前两句言过去之,为下文做了铺垫;后两句写现在之抒发无限感慨。

( 2 )对景物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世道衰落的感慨,试分析“落花时节”的双重含意。

3.阅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回答问题。

( 1 )这首诗写了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等词语中可以看出。

( 2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夜上受降城闻笛》,回答问题。

( 1 )诗中用“”“”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寒冷、凄凉的环境特点。

( 2 )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一.1.影入平羌江水流.2. 夜发清溪向三峡 3. 夜发清溪向三峡 4. 落花时节又逢君 5. 强欲登高去 6. 遥怜故园菊7. 受降城外月如霜8. 一夜征人尽望乡二.1.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答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同步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答案)

3 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一、选择题1.从题材上看,下列诗歌与下图古诗相同的一项是()A.孟浩然《过故人庄》B.杜甫《江南逢李龟年》C.陶渊明《饮酒(其五)》D.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2.下列各项中,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诗人想象将来与妻子欢聚,共同秉烛于西窗之下,向妻子细细述说在巴山夜雨时思念妻子的情景。

B.《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抒发了自己渴望杀敌报国的情怀。

C.《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无人送酒来”这句诗化用典放,表面上写重阳节没有酒喝,也无人陪伴,实际上是写军旅途中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

D.《江南逢李龟年》中“落花时节”既指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大唐由盛入衰的局面,同时又指两人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

二、句子默写3.请将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一诗,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4.梳理(1)请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诗句。

意象诗句情感风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①(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孤独落寞②( ),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甲(2)请选择短语和“甲”、“乙”、“丙”对应得当的一项()①漂泊无依②感时伤己③忧国忧民A.①③②B.③②①C.③①②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前两句诗人在追忆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6.谈谈你对“落花时节”的理解。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1)知识点+同步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1)知识点+同步练习

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这位“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除“峨眉山月”以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

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

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

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

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连用五个地名,精巧地点出行程,既有“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豪迈,也有思乡的情怀,语言流转自然,恰似“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容易受到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是超越时空。

但这首诗在时间和空间跨度上达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个字中出现了五个地名,共计十二个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人们不但不感到重复,而且认为是绝唱,其原因就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江行的经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穿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它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

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有变化。

“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在句中的位置也有不同,所以读起来就觉得不着痕迹,自然入妙。

五、课文主题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抒发了作者离乡江行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江南逢李龟年一、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2023-2024学年7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03(含答案)

2023-2024学年7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课时练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03(含答案)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江南逢李龟年》课时练一、(2023·广东七年级期中)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下面对这首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歧王宅里” “崔九堂前”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勾起对过往岁月的美好追忆。

B.“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运用了反衬的手法,体现岀了作者的感慨。

C.这首诗中,在江南的深秋时节,年老病衰的诗人和故人重逢,忆古伤今。

D.安史之乱后大唐盛况难再,这首诗开头即煞尾,体现岀了深沉的悲哀与感慨。

2.“落花”是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请写岀本诗中“落花”的丰富寓意。

二、(2021·北京密云九年级一模)阅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江南逢李龟年》完成下面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江南逢李龟年①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②。

注:①[李龟年]唐朝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常在贵族豪门歌唱。

“安史之乱”后,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诗中的“岐王”“崔九”均是当时的显贵。

②[落花时节又逢君]是指诗人安史之乱后与李龟年在江南相逢。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流露出诗人的伤感忧愤之情,而颈联笔锋一转,既蕴含着_______的人生哲理,又表现出_______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沉郁中见豪放,堪称酬赠诗之上品。

4.两首诗都是诗人历经世事变迁后的有感而发之作。

结合两首诗中的画线诗句,分别说说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三、(2023·四川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下列对古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岐王宅里”“崔九堂前”都是当时名流骚客聚集的场所。

初一语文七年级人教部编版上学期第三单元同步练测试题答案解析

初一语文七年级人教部编版上学期第三单元同步练测试题答案解析

初一语文七年级人教部编版上学期第三单元同步练测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读·书1.书法是汉字独有的艺术形式,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请赏读下面的这幅书法作品,并用楷体将其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在田字格内。

【答案】【解析】此题考查书写汉字的能力。

书写时按照要求用楷体书写,同时要做到:一、书写清楚,不要连笔;二、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三、不要书写错误。

2.读古诗文,将空缺处的原句书写在横线上。

(1)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2)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

(《峨眉山月歌》李白)(3)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4)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5)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写诗人登临城楼所望到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论语·为政》中,揭示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学而》中,表明一个有修养之人的心境不受别人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1)落花时节又逢君(2). (2)影入平羌江水流(3). (3)逝者如斯夫(4). (4)不义而富且贵(5). (5)回乐峰前沙似雪(6). 受降城外月如霜(7). (6)学而不思则罔(8). 思而不学则殆(9). (7)人不知而不愠(10). 不亦君子乎【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背诵默写,既有根据上下文默写,也有理解性默写。

理解性默写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注意根据题干的提示确定诗句。

这两个类型的默写首先都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注意提示语中的“诗人登临城楼所望到景象”“揭示学与思的辩证关系”“表明一个有修养之人的心境不受别人影响”。

注意“羌”“义”“罔”“殆”“愠”等字词的写法。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诵读(一)习题2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诵读(一)习题2

《课外古诗词诵读(一)》习题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就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2.“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

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诗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画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下列对这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前两句中,“寻常见”“几度闻”既写出李、杜交往之密、友谊之深,又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开元盛世的繁华。

B.诗的最后一句中,“落花时节”暗寓诗人和李龟年潦倒凄凉的处境和唐王朝国运的衰落。

C.诗的前两句叙事,后两句直抒胸臆,全诗运用映衬对照的手法来凸显主题。

D.全诗既流露出对“开元盛世”的留恋,又流露出“风景依旧,人事全非”的感慨。

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第三单元同步习题一(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第三单元同步习题一(含答案)

第三单元同步习题[测试范围:第9、10课时间:50分钟满分:45分]一基础题1. 填空。

(5分)(1)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2)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3)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____________________ ,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2.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12分)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bǐ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zhuó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照住了。

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给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鉴.赏()薄.薄()bǐ()谷zhuó()食(2)语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2分)(3)语段中“人迹罕至”的“至”的意思是()(3分)A. 到B. 至于C. 极D. 最(4)将语段中的画线句子改成肯定句。

(3分)3. 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4分)A. 轻捷..的叫天子。

(轻快敏捷。

)B. 而我却把两者混为一谈....。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C. 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课时练
一、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1.峨眉山月半轮秋,。

( 李白《峨眉山月歌》)
2. ,思君不见下渝州。

( 李白《峨眉山月歌》)
3. ,崔九堂前几度闻。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正是江南好风景, 。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 ,无人送酒来。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6. ,应傍战场开。

(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7.回乐烽前沙似雪,。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8.不知何处吹芦管,。

(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二、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诗句的填空
1.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2.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诗句是“
3.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寄托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
之乱的渴望的诗句是“”。

4.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三、古代诗歌阅读
1.阅读《峨眉山月歌》,回答问题。

( 1 )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

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 2 )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2.阅读《江南逢李龟年》,回答问题。

( 1 )这首诗的前两句言过去之,为下文做了铺垫;后两句写现在之抒发无限感慨。

( 2 )对景物的描写寄寓了诗人对世道衰落的感慨,试分析“落花时节”的双重含意。

3.阅读《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回答问题。

( 1 )这首诗写了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等词语中可以看出。

( 2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阅读《夜上受降城闻笛》,回答问题。

( 1 )诗中用“”“”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寒冷、凄凉的环境特
点。

( 2 )这首诗被推崇为中唐边塞诗的绝唱,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一.1. 影入平羌江水流.2. 夜发清溪向三峡 3. 夜发清溪向三峡 4. 落花时节又逢君 5. 强欲登高去 6. 遥怜故园菊7. 受降城外月如霜8. 一夜征人尽望乡
,落花时节又逢
二.1.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2. 正是江南好风景
4.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君”。

3.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
场开
三.1. 连用五个地名“峨眉”平“羌”清“溪”三“峡”渝“州”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

2. 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1. 盛衰,
2. ①时在春末,正是落花时节。

②暗喻时势之凋敝飘零,是衰落凄凉的形势的写照。

1. 重阳节“九日”“登高”
2 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寄托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1. “沙似雪”“月如霜”
2. 表达了诗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