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接触触电防护
直接、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2) 液体电介质的击穿. 液体电介质的击穿.
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与其纯净度有关, 液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与其纯净度有关,一 般认为纯净液体的击穿与气体的击穿机理相 似,是由电子碰撞电离最后导致击穿.但液 是由电子碰撞电离最后导致击穿.但液 体的密度大,电子自由行程短,积聚能量小, 体的密度大,电子自由行程短,积聚能量小, 因此击穿场强比气体高. 因此击穿场强比气体高. 工程上液体绝缘材料不可避免地含有气体, 液体和固体杂质.如液体中含有乳化状水滴 和纤维时,由于水和纤维的极性强, 和纤维时,由于水和纤维的极性强,在强电 场的作用下使纤维极化而定向排列, 场的作用下使纤维极化而定向排列,并运动 到电场强度最高处联成小桥, 到电场强度最高处联成小桥,小桥贯穿两电 极间引起电导剧增,局部温度骤升, 极间引起电导剧增,局部温度骤升,最后导 致击穿.例如, 致击穿.例如,变压器油中含有极少量水分 就会大大降低油的击穿场强.
3. 介质损耗 在交流电压作用下, 在交流电压作用下,电介质中的 部分电能不可逆地转变成热能, 部分电能不可逆地转变成热能, 这部分能量叫做介质损耗. 这部分能量叫做介质损耗.单位 时间内消耗的能量叫做介质损耗 功率.介质损耗一种是由漏导电 流引起的;另一种是由于极化引 流引起的;另一种是由于极化引 起的.介质损耗使介质发热,是 起的.介质损耗使介质发热,是 电介质热击穿的根源. 介质热击穿的根源.
在液体绝缘材料使用之前, 在液体绝缘材料使用之前,必须 对其进行纯化,脱水,脱气处理; 对其进行纯化,脱水,脱气处理; 在使用过程中应避免这些杂质的 侵入. 液体电介质击穿后, 液体电介质击穿后,绝缘性能在 一定程度上可以得到恢复.
(3)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有电击穿,热击穿, 固体电介质的击穿有电击穿,热击穿, 电化学击穿,放电击穿等形式. 电化学击穿,放电击穿等形式. ①电击穿.这是固体电介质在强电场 电击穿.这是固体电介质在强电场 作用下, 作用下,其内少量处于导带的电子剧 烈运动,与晶格上的原子( 烈运动,与晶格上的原子( 或离子 ) 碰撞而使之游离, 碰撞而使之游离,并迅速扩展下去导 致的击穿.电击穿的特点是电压作用 时间短, 时间短,击穿电压高.电击穿的击穿 场强与电场均匀程度密切相关, 场强与电场均匀程度密切相关,但与 环境温度及电压作用时间几乎无关. 环境温度及电压作用时间几乎无关.
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方法
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方法电击事故是一件十分可怕的事情,它不仅会导致身体伤害,还可能会引发火灾等意外事故。
人们在使用电器的时候,不仅需要注意直接接触电源导致的电击,还需要注意间接接触电击。
间接接触电击是指在不接触电源触电物体的情况下,通过接地导体和人体之间的电流,导致电击。
为了防止间接接触电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接地保护接地保护是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最基本措施。
为了防止电流通过人体,我们应该在使用电器前先检查其是否有接地保护。
在安装电器时,必须确保电器的接地线与地线相连,并且地线一定要连接到地线板或其他可靠的接地设施。
二、绝缘保护在一些特殊的工作场所,如在湿地、有水的地方工作,有可能会发生漏电现象。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需要通过绝缘保护来确保安全。
在使用电器之前,检查电器的绝缘状态是否完好。
如果发现电器的绝缘有损坏,一定要立即停止使用并更换新的设备。
三、人身接地保护人身接地保护是指将人体接地,从而防止电流经过人体引起电击。
这种方法需要在特定的工作场所使用。
例如,在需要佩戴特殊鞋袜的静电负载工作场所,可以使用人身接地保护来保护自己。
在使用人身接地保护时,必须确保地线与静电负载直接无阻,并且地线不断裂或短路。
四、使用带保护措施的电器现在的电器市场上,大多数电器设计都具有一些保护措施,例如悬浮式插头、漏电保护器等。
这些保护措施能够有效地防止间接接触电击的发生。
在购买电器时,应该选择高品质、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这些产品一般会配置更加完善的保护措施,提高安全性。
五、保持清洁和干燥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人体容易成为一条导电通路。
为了防止发生间接接触电击的情况,我们需要保持工作环境的干燥。
此外,我们在工作中还要注意保持工作区域的清洁,尽量避免在工作区域上留下水滴和液体等物质。
六、专业培训和安全意识为了有效地防止电击事故发生,我们还需要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并接受专业培训。
在工作之前,需要了解安全措施和安全规范。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措施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措施一、间接接触触电防护(1) 在正常情况下电气设备不带电的外露金属部分,如金属外壳、金属护罩和金属构架等,在发生漏电、碰壳等金属性短路故障时就会出现危险的接触电压,此时人体触及这些外露的金属部分,称为间接接触触电。
(2) 在电气设备、线路等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为避免发生人身触电伤亡事故而进行的防护,称为间接接触触电防护,或称为防止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
(3) 间接接触电防护措施有以下几种:①自动切断供电电源(接地故障保护)。
②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电气设备(即Ⅱ级电工产品)。
③将有触电危险的场所绝缘,构成不导电环境。
④采用不接地的局部等电位连接保护,或采取等电位均压措施。
⑤采用安全特低电压。
⑥实行电气隔离。
二、中性点与零点、中性线与零线的区别当电源侧(变压器或发电机)或者负载侧为星形接线时,三相线圈的首端(或尾端)连接在一起的共同接点称为中性点,简称中点。
中性点分电源中性点和负载中性点。
由中性点引出的导线称为中性线,简称中线。
如果中性点与接地装置直接连接而取得大地的参考零电位,则该中性点称为零点,从零点引出的导线称为零线。
通常220伏单相回路两根线中的一根称“相线”或“火线”,而另一根线称为“零线”或“地线”。
“火线”与“地线”的称法,只是实用中的一种俗称,特别是“地线”的称法不确切。
严格地说,应该是,如果该回路电源侧(三相配电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则称“零线”;若不接地,则应称“中线”,以免与接地装置中的“地线”相混。
当为三相线路时,除了三根相线外,还可从中性点引出一根导线,即中性线,从而构成三相四线制线路。
这种线路中相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线电压,相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相电压。
中性点是否接地,亦称为中性点制度。
中性点制度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即中性点接地系统与中性点绝缘系统。
而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规定,将低压配电系统分为IT、TT、TN三种,其中TN系统又分为TN-C、TN-S、TN-C-S三类。
防止间接接触电击安全措施和检查要点
PE PE 端子板
工作接地
☆ PE线上严禁装设开关或溶断器,严禁通过工作电流,且严禁断线。
TN-S接零保护系统
1—工作接地;2—PE线重复接地;3—电气设备金属外壳(正常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 分);L1、L2、L3—相线;N—工作零线;PE—保护零线;DK —总电源隔离开关; RCD—总漏电保护器(兼有短路、过载、漏电保护功能的漏电断路器);T —变压器
一、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1、IT系统: 2、TT系统: 3、TN系统: 4、安全电压 5、漏电保护装置 6、双重绝缘
1、IT系统:就是保护接地系统,将电气设备在故障情
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位经接地线、接地体同
大地紧密地连接起来。
I表示配电网不接地或经过高阻抗接地,T表示电气设备 外壳接地。
4、安全电压及其额定值 安全电压是通过对系统中可能作用于人体的电压进 行限制,从而使触电时流经人体的电流受到抑制, 将触电危险性控制在无危险的范围内。
我国国家标准规定了对应于特低电压的系列,其额 定值的等级为:42V、36V、24V、12V和6V。
4、安全电压额定值的选用 根据使用环境、人员和使用方式等因素确定。例如: (1)特别危险环境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42V 特低电压; (2)有电击危险环境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 明应采用36V或24V特低电压; (3)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处等特别危险环境中 使用的手持照明灯采用12V特低电压; (4)水下作业等特殊场所应采用6V特低安全电压。
2、TT 系统是指中性点接地,电气外壳接地的系统。
第一个符号 T 表示电力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第二 个符号 T 表示电气外壳接地。
3、TN系统:保护接零系统,T表示配电网直接接地,N表 示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配电网中 性点之间直接连接。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与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知识点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与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知识点一、绝缘绝缘是用绝缘物把带电体封闭起来。
良好的绝缘是保证电气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防止触及带电体的安全保障。
电气设备的绝缘应符合其相应的电压等级、环境条件和使用条件。
1.绝缘材料和性能(1)绝缘材料种类。
电工绝缘材料是指体积电阻率107Ω·m 以上的材料。
电工绝缘材料分为∶①固体绝缘材料。
包括瓷、玻璃、云母、石棉等无机绝缘材料,橡胶、塑料、纤维制品等有机绝缘材料和玻璃漆布等复合绝缘材料②液体绝缘材料。
包括矿物油、十二烷基苯、硅油等液体③气体绝缘材料。
包括六氟化硫、氮等气体人保管。
二、安全距离1.安全距离的意义安全距离指的是,为了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防止车辆或其他物体碰撞或接近带电体等造成的危险,在其间所需保持的一定空间距离。
裸带电导体和裸带电导体之间、带电体与地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施之间是靠空气绝缘的,带电体的工作电压越高要求他们之间的空气距离越大。
在一定工作电压下当他们之间的距离小到一定程度,高压电场就会将他们之间的空气击穿产生电弧放电的现象。
带电体之间的放电将会引起弧光短路;带电体与地之间的放电将会产生弧光接地;同样当人体过分的接近带电体,电弧通过人体放电将会发生电击伤亡事故。
为了防止人身伤亡和设备事故的发生,应当规定出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备之间、带电体与工作人员之间应保持的最小空气间隙,称为安全距离或称为安全间距。
2.安全距高的规定安全间距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电压的高低、设备运行状况和安装方式。
并在安全规程中做出明确规定。
电气工作人员从事电气设计、安装、调试、巡视、维修和从事带电作业的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循。
有关设备安全方面的有∶架空线路的安全距离、电缆线路的安全距离、室内外配线的安全距离、进户装置的安全距离、变配电设备的安全距离、低压用电装置的安全距离;着眼于人身安全,主要防止人体过分接近带电体方面的有∶维修、巡视时的安全距离和带电作业时的安全距离等。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是指在工作场所中,人员可能与带电设备或导电物体间接接触时,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人体免受触电伤害的方法。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间接接触触电防护的重要性、相关措施以及应急处理方法。
一、间接接触触电防护的重要性间接接触在工作场所中是一种常见的触电危险,其危害主要表现为电流通过人体产生电击、电休克等伤害。
而间接接触的来源有很多,例如工作设备的漏电、设备维护保养时的不慎操作等。
因此,做好间接接触触电防护,不仅可以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能够减少事故发生,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
二、间接接触触电防护的措施1. 设备维护保养: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修复漏电、短路等问题,确保设备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2. 使用绝缘工具: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绝缘工具来操作潜在的带电设备,减少对人体的电流流过。
3. 穿戴防护用具:工作人员应根据工作环境和风险评估情况,穿戴符合标准的防护手套、鞋子、头盔等,提供有效的绝缘和保护。
4. 进行安全培训:工作人员要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学习正确的操作方法和紧急救援措施,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间接接触触电防护的应急处理方法尽管采取了预防措施,间接接触触电事故仍有可能发生。
下面是一些应急处理方法:1. 切断电源:如果发现某人正在遭受间接接触触电,首先应迅速切断电源供应,以停止电流流经其身体。
2. 施行心肺复苏术:如果触电者出现意识丧失和呼吸停止现象,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确保其生命线的延续。
3. 寻求医疗救助:无论触电者的症状轻重,都应立即寻求医疗救助,以便进行专业的治疗和检查。
最后,每个工作场所都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培训体系,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评估,确保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间接接触触电事故发生,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兼防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主要有哪些
兼防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主要有哪
些
1.设备设计和安装:
-采用双重绝缘设备和自动断开电源的设备,以便在电气故障发生时
能够迅速切断电源。
这样可以减少电击的可能性。
-将高压设备安装在在无人进入的区域内,以防止非授权人员接触到。
-安装可靠的接地系统和漏电保护装置,以便在电气故障发生时及时
切断电源。
2.工作现场安全措施:
-在工作现场明确标志高压区域,并确保其他人员不得进入。
-将电气设备置于合适的位置,以免造成误碰或踩踏。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3.个人保护装备使用:
-使用绝缘手套、绝缘鞋和绝缘工具,以防止直接接触电流。
这些个
人保护装备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并保持良好的绝缘性能。
-在进行电气工作时,应穿戴合适的防静电衣物,以减少静电的产生。
-使用适当的防护眼镜和面具,以防止电弧和火花飞溅。
4.培训和指导:
-对从事电气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指导,确保其了解电气安
全的基本知识,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培训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有效地传达安全方面的信息。
5.定期检查和测试:
-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测试,以确保其可靠性和安全性。
-对个人保护装备进行定期的测试和验证,以保证其绝缘性能。
总之,通过综合采取设备设计和安装、工作现场安全措施、个人保护装备使用、培训和指导以及定期检查和测试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兼防直接接触电击和间接接触电击的风险,保障工作人员和使用者的安全。
第三章接触电击防护
第三章接触电击防护为搞好安全用电,必须采取先进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防止人体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带电体发生触电事故。
本章着重介绍主要的直接接触电击防护、间接接触电击防护安全措施。
第一节直接接触电击防护绝缘、遮栏和阻挡物、电气间隙和安全距离、漏电保护等都是防止直接接触电击的防护措施。
一、绝缘所谓绝缘,是指用绝缘材料把带电体封闭起来,实现带电体相互之间、带电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电气隔离,使电流按指定路径通过,确保电气设备和线路正常工作,防止人身触电。
常用的绝缘材料有:玻璃、云母、木材、塑料、橡胶、胶木、布、纸、漆、六氟化硫等。
绝缘保护性能的优劣决定于材料的绝缘性能。
绝缘性能主要用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等指标来衡量。
绝缘电阻大小用兆欧表测量;耐压强度由耐压试验确定;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分别由泄漏试验和能耗试验确定。
对绝缘材料施加的直流电压与泄漏电流之比称为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是最基本的绝缘性能指标。
应当注意,绝缘材料在腐蚀性气体、蒸汽、潮气、粉尘、机械损伤的作用下都会使绝缘性能降低或丧失。
很多良好的绝缘材料受潮后会丧失绝缘性能。
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保护必须与电压等级相符,各种指标应与使用环境和工作条件相适应。
此外,为了防止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而带来的电气事故,还应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绝缘检查,及时消除缺陷。
1.绝缘材料按其正常运行条件下容许的最高工作温度分为若干级,称为耐热等级。
绝缘材料的耐热等级见表3—1。
2.绝缘破坏绝缘物在强电场的作用下被破坏,丧失绝缘性能,这就是击穿现象,这种击穿叫做电击穿,击穿时的电压叫做击穿电压。
击穿时的电场强度叫做材料的击穿电场强度或击穿强度。
气体绝缘击穿后都能自行恢复绝缘性能,固体绝缘击穿后不能恢复绝缘性能。
固体绝缘还有热击穿和电化学击穿。
热击穿是绝缘物在外加电压作用下,由于流过泄漏电流引起温度过分升高所导致的击穿。
电化学击穿是由于游离、化学反应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所导致的击穿、热击穿和电化学击穿电压都比较低.但电压作用时间部比较长。
第三章-间接接触电击防护
技术术语:
⑥ 对地电压和对地电压曲线
对地电压,即带电体与大地之间的电位差,也 是指离接地体 20m 以外的大地而言的。简单地 说,对地电压就是带电体与电位为零的大地之 间的电位差。显然,对地电压等于接地电流和 接地电阻的乘积。
如果用曲线来表示接地体及其周围各点的对地 电压,这种曲线就叫做对地电压曲线。 图 3-1 所示的是单一接地体的对地电压曲线,显然, 随着离开接地体,曲线逐渐变平,即曲线的陡 度逐渐减小。
由于电网直接接地,各种过电压都将受到一 定的抑制。例:以变压器高压侵入低压为例 来分析接地电网的安全性。
设高压 10 kV, 低压 0.4 kV ,尽管高压 相线对地电压将近为 5800 V,但当高压侧 意外与低压侧发生短路时 ,由于10 kV是不 接地电网,单相接地电流 Iad 不超过 20~ 30 A,如能控制RN≤ 4 Ω,即可限制低压 中性点对地电压UN 不超过80~120V。
安全接地:是正常情况下没有电流流过的起防 止事故作用的接地,如防止触电的保护接地、 防雷接地等。故障接地是指带电体与大地之间 的意外连接,如接地短路等。
保护接地:是一种技术上的安全措施,它是把故障情
况下可能呈现危险电压的金属部分同大地紧密连接起来 ;
防雷接地:又叫过电压保护接地,是指为限制过电压
3Rr U 3Rr R
对于对地分布电容较大,对地绝缘电阻很高的 的情况,由于绝缘阻抗中的电阻比容抗大得多 ,可以不考虑电阻。这时,也可简化复数运算 ,求得人体电压和人体电流分别为
Up
3Rp
间接触电防护措施
间接触电防护措施
间接触电是指人体通过中介物接触到电流而导致的电击事故。
为了防止间接触电事故的发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常见的间接触电防护措施:
1.接地保护:确保电气设备和系统正确接地,以便将电流引入地下,降低人体受电击的风险。
包括建立良好的接地系统、使用接地装置和接地线等。
2.绝缘保护:电气设备和线路应有足够的绝缘性能,以阻止电流通过绝缘材料对人体造成伤害。
包括选择符合规范的绝缘材料、定期检查绝缘性能,并修复或更换损坏的绝缘材料。
3.避免直接接触:避免直接接触带电部分或线路,可以通过安装屏障、使用绝缘工具、保持安全距离等方式实现。
4.工作许可制度:对于需要接近带电设备进行维修、检修等工作的人员,应实行工作许可制度,确保只有经过专门培训和授权的人员才能进行相关工作,从而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5.安全警示标志和标识:在危险区域或接近带电设备的地方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标识,提醒人们注意危险以及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6.培训和意识教育:对从事电气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使其了解间接触电的危害和防护方法,并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
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和电气设备情况来制定间接触电防护措施,并遵守相关安全规范和标准。
在实施防护措施时,应严格执行,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的安全性能,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触电防护安全技术
第一节触电防护技术考点 1 直接接触触电防护措施:绝缘、屛护、间距考点 2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措施:接地保护、接零保护1.绝缘(1)绝缘材料分类①固体绝缘材料。
包括瓷、玻璃、云母、石棉等无机绝缘材料,橡胶、塑料、纤维制品等有机绝缘材料和玻璃漆布等复合绝缘材料。
②液体绝缘材料。
包括矿物油、硅油等液体。
③气体绝缘材料。
包括六氟化硫、氮等气体。
(2)绝缘材料性能绝缘材料有电性能、热性能、机械性能、化学性能、吸潮性能、抗生物性能等多项性能指标。
①电性能:包括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电常数(介质损耗)。
②力学性能:机械性能指强度、弹性等性。
③热性能:耐热性能、耐弧性能、阻燃性能、软化温度和粘度。
(3)绝缘击穿①气体绝缘击穿是由碰撞电离导致的电击穿。
气体击穿后绝缘性能会很快恢复。
②液体绝缘击穿,绝缘性能只在一定程度上恢复,液体的密度越大越难击穿,击穿强度比气体高。
③固体绝缘的击穿有电击穿、热击穿,固体绝缘击穿后将失去其原有性能。
热击穿电压作用时间较长,击穿电压较低;电击穿作用时间短、击穿电压高。
【例题】绝缘材料的电性能是衡量绝缘材料的重要指标,表示的是用电介质在施加电压条件下所发生的性能变化和绝缘的质量情况。
下列选项中属于绝缘材料电性能的是()。
A.介电常数B. 耐弧性能C. 耐热性能D. 阻燃性【例题】当绝缘体受潮或受到过高的温度、过高的电压时,可能完全失去绝缘能力而导电,称为绝缘击穿或绝缘破坏。
下列关于绝缘击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气体击穿是碰撞电离导致的电击穿,击穿后绝缘性能不可恢复B. 液体绝缘的击穿特性与其纯净度有关,纯净液体击穿也是电击穿,密度越大越难击穿C. 液体绝缘击穿后,绝缘性能很快完全恢复一定程度上恢复D. 固体绝缘击穿后只能一定程度上恢复绝缘性能穿后将失去其原有性能2.屏护①遮栏高度不应小于1.7m,下部边缘离地面高度不应大于0.1m;遮栏与裸导体距离不应小于0.8m;②屏护装置应安装牢固,用金属材料制成的屏护装置,必须接地(或接零);③遮栏出入口的门上应根据需要安装信号装置和联锁装置。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一、间接接触触电防护(1)在正常情况下电气设备不带电的外露金属部分,如金属外壳、金属护罩和金属构架等,在发生漏电、碰壳等金属性短路故障时就会出现危险的接触电压,此时人体触及这些外露的金属部分,称为间接接触触电。
(2)在电气设备、线路等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为避免发生人身触电伤亡事故而进行的防护,称为间接接触触电防护,或称为防止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
(3)间接接触电防护措施有以下几种:①自动切断供电电源(接地故障保护)。
②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电气设备(即Ⅱ级电工产品)。
③将有触电危险的场所绝缘,构成不导电环境。
④采用不接地的局部等电位连接保护,或采取等电位均压措施。
⑤采用安全特低电压。
⑥实行电气隔离。
二、中性点与零点、中性线与零线的区别当电源侧(变压器或发电机)或者负载侧为星形接线时,三相线圈的首端(或尾端)连接在一起的共同接点称为中性点,简称中点。
中性点分电源中性点和负载中性点。
由中性点引出的导线称为中性线,简称中线。
如果中性点与接地装置直接连接而取得大地的参考零电位,则该中性点称为零点,从零点引出的导线称为零线。
通常220伏单相回路两根线中的一根称“相线”或“火线”,而另一根线称为“零线”或“地线”。
“火线”与“地线”的称法,只是实用中的一种俗称,特别是“地线”的称法不确切。
严格地说,应该是,如果该回路电源侧(三相配电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则称“零线”;若不接地,则应称“中线”,以免与接地装置中的“地线”相混。
当为三相线路时,除了三根相线外,还可从中性点引出一根导线,即中性线,从而构成三相四线制线路。
这种线路中相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线电压,相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相电压。
中性点是否接地,亦称为中性点制度。
中性点制度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即中性点接地系统与中性点绝缘系统。
而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规定,将低压配电系统分为IT、TT、TN三种,其中TN系统又分为TN-C、TN-S、TN-C-S三类。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三篇)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是指人体通过触摸带有电流的导体,而导体与大地之间存在一定的电阻,人体产生电流而导致触电的现象。
触电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况,可能导致电击、电休克、甚至死亡。
因此,要保护自己免受间接接触触电的伤害,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和防护措施。
首先,对于有可能发生间接接触触电的场所,应该进行安全评估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包括:1. 在设备和导体上设置有效的接地装置,以确保漏电电流能够及时地通过大地释放掉。
2. 对设备和导体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修,保持其完好无损,减少漏电的可能。
3. 在场所内设置带有漏电保护功能的断路器或接触器,能够在漏电电流超过设定值时迅速切断电源,以确保人身安全。
4. 对可能存在电气故障的设备进行标识,提醒人们要注意安全。
5. 在场所内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人们注意电气安全。
其次,对于可能进行间接接触触电作业的人员,应该进行相关的培训和教育,了解电气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包括:1. 学习掌握正确的电工安全操作方法,确保在遇到危险时能够正确应对。
2. 使用必要的防护装备,如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工具等,避免直接接触带电部分。
3. 学习判断电流是否流经自己身体的方法,如观察电流的路径和检查自己的身体是否与大地有直接接触等。
4. 在进行电气作业时,要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安全性。
5. 遇到电气故障或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工作,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
此外,对于可能遭受间接接触触电的人员,还可以进行以下措施来增加自身的安全防护能力:1. 提高自身的绝缘能力,如保持皮肤干燥、穿着干燥的衣物、不戴金属饰物等。
2. 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下进行作业,以减少漏电流增大的可能。
3. 避免单独作业,尽量与其他人员一起工作,在发生意外时可以互相救助。
4. 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确保自己处于良好的健康状况。
5. 若发生触电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并进行人员救助和急救处理。
总结起来,间接接触触电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况,可能导致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范文(二篇)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范文触电是指人体在电流通过时所产生的不良后果。
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须十分重视触电防护工作,以减少电击事故的发生。
间接接触触电是指人体同时接触带电物体和接地物体时发生的触电事故。
为了预防间接接触触电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建立完善的电气安全管理制度。
在任何工作场所都应该制定并执行相应的电气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制定电气事故应急预案,并对所有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电气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其次,对于有可能发生电击危险的区域,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和警示牌,提醒人们注意电流危险。
同时,安装可靠的绝缘体和绝缘桥以及带保护装置的漏电电流断路器等设备,以防止电流逆流和泄漏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另外,将带电体和接地体之间的电气绝缘进行可靠的连接和固定,确保绝缘材料的良好状态。
在现场作业过程中,要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以保障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此外,对于与电源直接有关的工作,如电气维修、电缆敷设等,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例如,在高压线路附近的作业时,应戴上绝缘手套、绝缘胶鞋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防止电流对人体的直接伤害。
总之,间接接触触电防护是保护人体免受电流伤害的重要措施。
在工作场所和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不断提高电气安全意识,并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通过正确的防护措施和安全管理,我们可以有效减少间接接触触电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共同建设一个安全可靠的电气环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质量,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范文(二)1. 触电危险是一种常见的工作场所安全隐患,必须高度重视。
为了保护员工免受触电伤害,以下是间接接触触电防护范本。
2. 意识到电流无声无形,但可以致命的危险,我们必须确保员工具备足够的工作意识和知识,以正确应对间接接触触电的情况。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间接接触是指在电流经过不可靠的接地系统或其他介质传导时被触电的情况。
例如,人体碰触到电线的绝缘外壳或设备的金属外壳时,就会发生间接接触。
间接接触触电是一种常见的电击事故,它可能会导致人员死亡或严重的身体伤害。
为了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来预防和减少间接接触触电的危险。
首先,要采取有效的绝缘措施。
在电力系统中,所有的电线、电缆和设备都应该使用符合标准的绝缘材料,以避免电流对人体的直接接触。
特别是对于高压电力系统来说,绝缘材料的可靠性尤为重要。
其次,要保证接地系统的可靠性。
接地系统是一种能够将电流从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导向地下的系统。
它能够防止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并将电流安全地排除。
因此,接地系统的可靠性对于预防间接接触触电非常重要。
另外,要保持设备的安全运行状态。
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保持设备各项指标符合安全要求。
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故障隐患,防止设备异常运行导致的触电事故。
此外,应该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电气安全知识、接地系统的操作流程、紧急救援措施等。
员工必须掌握正确的安全操作方法,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同时,要进行定期的安全演习和应急演练。
演练过程中,员工应模拟真实情况进行紧急处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通过演习,能够更好地掌握应急措施,提高灵活应对危险情况的能力。
还有一个重要的防护措施是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例如,合格的绝缘手套、绝缘靴、绝缘胶鞋、绝缘工具等,能够减少电流对人体的直接接触,降低触电的危险。
最后,要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
安装合适的电气监测设备,监测接地系统的运行状态、电气设备的工作情况等。
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排查和处理,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行。
总之,间接接触触电防护是保护人们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采取绝缘措施、保证接地系统的可靠性、进行设备维护和培训、加强安全演练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间接接触触电的危险。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在现代社会中,电力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源之一。
然而,电力也伴随着潜在的危险性,一旦造成触电事故,可能会给人体带来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
因此,了解和遵守正确的间接接触触电防护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什么是间接接触触电、导致触电的原因以及常见的间接接触触电防护方法。
首先,什么是间接接触触电?间接接触触电是指人体与电流的路径之一(并不是直接接触导电材料),如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线等造成的触电现象。
通过这种路径,电流会进入人体,并对身体内部的组织、器官、神经系统造成伤害。
间接接触触电通常是由于电气设备的绝缘损坏、设备的接地不良或者无接地导致的。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导致触电的原因。
触电事故通常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情况:1.设备的绝缘损坏:电器设备的外壳或线路内部的绝缘层起到了阻止电流进入人体的作用。
如果绝缘损坏,电流就会通过绝缘层进入人体,导致触电事故发生。
2.设备的接地不良:接地是保护人体免受电流伤害的重要手段。
如果设备的接地不良,电流就无法通过接地导线及时流入地面,而会通过人体,造成触电事故。
3.无接地设备:有些设备本身并没有接地,如电池、移动充电器等。
此类设备如果存在绝缘损坏或故障,会导致电流直接通过人体,从而触电。
既然知道了导致触电的原因,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些常见的间接接触触电防护方法。
1.保持良好的设备维护:定期检查设备的绝缘层是否完好无损,如果发现有损坏现象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2.确保设备接地正常:尤其对于需要接地的设备,确保接地导线与大地链接良好,避免接地不良导致的触电风险。
3.使用符合安全标准的电气设备:选购带有保护接地的设备,并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标准。
4.加强员工培训:对于那些需要与电气设备接触的员工,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电气安全意识和防护意识。
5.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具:对于高风险工作环境,员工需要佩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用具,如绝缘手套、绝缘鞋等,以降低触电风险。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一、间接接触触电防护(1)在正常情况下电气设备不带电的外露金属部分,如金属外壳、金属护罩和金属构架等,在发生漏电、碰壳等金属性短路故障时就会出现危险的接触电压,此时人体触及这些外露的金属部分,称为间接接触触电。
(2)在电气设备、线路等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为避免发生人身触电伤亡事故而进行的防护,称为间接接触触电防护,或称为防止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
(3)间接接触电防护措施有以下几种:①自动切断供电电源(接地故障保护)。
②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电气设备(即Ⅱ级电工产品)。
③将有触电危险的场所绝缘,构成不导电环境。
④采用不接地的局部等电位连接保护,或采取等电位均压措施。
⑤采用安全特低电压。
⑥实行电气隔离。
二、中性点与零点、中性线与零线的区别当电源侧(变压器或发电机)或者负载侧为星形接线时,三相线圈的首端(或尾端)连接在一起的共同接点称为中性点,简称中点。
中性点分电源中性点和负载中性点。
由中性点引出的导线称为中性线,简称中线。
如果中性点与接地装置直接连接而取得大地的参考零电位,则该中性点称为零点,从零点引出的导线称为零线。
通常220伏单相回路两根线中的一根称“相线”或“火线”,而另一根线称为“零线”或“地线”。
“火线”与“地线”的称法,只是实用中的一种俗称,特别是“地线”的称法不确切。
严格地说,应该是,如果该回路电源侧(三相配电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则称“零线”;若不接地,则应称“中线”,以免与接地装置中的“地线”相混。
当为三相线路时,除了三根相线外,还可从中性点引出一根导线,即中性线,从而构成三相四线制线路。
这种线路中相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线电压,相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相电压。
中性点是否接地,亦称为中性点制度。
中性点制度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即中性点接地系统与中性点绝缘系统。
而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规定,将低压配电系统分为IT、TT、TN三种,其中TN系统又分为TN-C、TN-S、TN-C-S三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接接触触电防护一、间接接触触电防护(1)在正常情况下电气设备不带电的外露金属部分,如金属外壳、金属护罩和金属构架等,在发生漏电、碰壳等金属性短路故障时就会出现危险的接触电压,此时人体触及这些外露的金属部分,称为间接接触触电。
(2)在电气设备、线路等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为避免发生人身触电伤亡事故而进行的防护,称为间接接触触电防护,或称为防止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
(3)间接接触电防护措施有以下几种:① 自动切断供电电源(接地故障保护)。
② 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电气设备(即Ⅱ级电工产品)。
③ 将有触电危险的场所绝缘,构成不导电环境。
④ 采用不接地的局部等电位连接保护,或采取等电位均压措施。
⑤ 采用安全特低电压。
⑥ 实行电气隔离。
二、中性点与零点、中性线与零线的区别当电源侧(变压器或发电机)或者负载侧为星形接线时,三相线圈的首端(或尾端)连接在一起的共同接点称为中性点,简称中点。
中性点分电源中性点和负载中性点。
由中性点引出的导线称为中性线,简称中线。
如果中性点与接地装置直接连接而取得大地的参考零电位,则该中性点称为零点,从零点引出的导线称为零线。
通常220伏单相回路两根线中的一根称“相线”或“火线”,而另一根线称为“零线”或“地线”。
“火线”与“地线”的称法,只是实用中的一种俗称,特别是“地线”的称法不确切。
严格地说,应该是,如果该回路电源侧(三相配电变压器中性点)接地,则称“零线”;若不接地,则应称“中线”,以免与接地装置中的“地线”相混。
当为三相线路时,除了三根相线外,还可从中性点引出一根导线,即中性线,从而构成三相四线制线路。
这种线路中相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线电压,相线与零线之间的电压称为相电压。
中性点是否接地,亦称为中性点制度。
中性点制度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即中性点接地系统与中性点绝缘系统。
而按照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的规定,将低压配电系统分为IT、TT、TN三种,其中TN 系统又分为TN-C、TN-S、TN-C-S三类。
三、保护接地所谓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出现危险对地电压的金属部分(如外壳等)用导线与大地做电气连接。
如果电气设备没有保护接地,当其某一部分的绝缘损坏时,外壳将带电,同时由于线路与大地间存在电容,人体触及此绝缘损坏的电气设备的外壳,将遭受触电危险。
对电气设备实行保护接地后,接地短路电流将同时沿接地体和人体两条通路通过。
接地电阻一般为4欧以下,而人体电阻约为1000欧,因此通过接地体的分流作用,流经人体的电流几乎等于零,这样就避免了在短路故障电流下人体触电的危险。
四、保护接零保护接零简称为接零,就是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外壳),用导线与低压配电网的零线(中性线)直接连接,以保护人身安全,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保护接零一般与熔断器、脱扣器等配合,作为低压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和380/220伏三相四线制系统(在IEC标准中称之为TN-C系统)的防触电措施。
有了保护接零,当发生碰壳短路时,短路电流就由相线流经外壳到零线,再回到变压器的中性点。
由于故障回路的电阻、电抗都很小,所以故障电流很大,它足以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熔断器或自动开关)迅速动作,从而将漏电的设备断开电源,消除危险,起到保护作用。
虽然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都可以保证人身安全,但保护接零较保护接地更具有优越性,因为零线的阻抗小、短路电流大,从而克服了保护接地要求其电阻值很小的局限性。
五、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的区别保护接地与保护接零的主要区别是:(1)保护原理不同保护接地是限制设备漏电后的对地电压,使之不超过安全范围。
在高压系统中,保护接地除限制对地电压外,在某些情况下,还有促使电网保护装置动作的作用;保护接零是借助接零线路使设备漏电形成单相短路,促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动作,以及切断故障设备的电源。
此外,在保护接零电网中,保护零线和重复接地还可限制制备漏电时的对地电压。
(2)适用范围不同保护接地既适用于一般不接地的高低压电网,也适用于采取了其他安全措施(如装设漏电保护器)的低压电网;保护接零只适用于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网。
(3)线路结构不同如果采取保护接地措施,电网中可以无工作零线,只设保护接地线;如果采取保护接零措施,则必须设工作零线,利用工作零线作接零保护。
保护接零线不应接开关、熔断器,当在工作零线上装设熔断器等开断电器时,还必须另装保护接地线或接零线。
六、电气设备的哪些金属部分应进行保护接地或接零凡是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当绝缘损坏、碰壳短路或发生其他故障时,有可能带电的电气设备金属部分及其附件都应实行接地或接零。
这些金属部分或附件包括:(1)电机、变压器、断路器和其他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或基座。
(2)配电屏(盘)和控制屏(台)的框架,变、配电所的金属构架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遮栏和金属门,钢筋混凝土构架中的钢筋。
(3)导线、电缆的金属保护管和金属外皮,交、直流电力电缆的接线盒和终端盒的金属外壳,母线的保护罩和保护网等。
(4)照明灯具、电扇及电热设备的金属底座和外壳,起重机的轨道。
(5)架空地线和架空线的金属杆塔,以及装在杆塔上的开关、电容器等的外壳和支架。
(6)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二次绕组。
(7)超过安全电压而未采用隔离变压器的手持电动工具或移动式电气设备的外壳等。
(8)电气设备的传动装置。
(9)避雷器、保护间隙、避雷针和耦合电容器的底座。
七、电气设备的哪些金属部分可不实行保护接地或接零电气设备的以下金属部分,除另有规定者外,一般可不实行保护接地或接零:(1)干燥场所采用的安全电压或低于安全电压(交流50伏以下、直流110伏以下)的电气设备外壳。
(2)装在配电盘(屏)、控制屏(台)和配电装置金属框架上的电气测量仪表、继电器和其他低压电器的外壳。
(3)架空线路木杆上和变电所室外木构架上的绝缘瓷瓶金具,以及绝缘损坏时不会危及人身安全的绝缘子金属底座。
(4)已接地金属的构架上的支持绝缘子和套管的金具,已接地机床上的电机和电器的外壳。
(5)不导电场所的低压电气设备(包括与之有金属性连接的机械设备等)的外壳。
(6)装有确保人身安全的高灵敏度漏电保护器的电气装置。
八、保护接地线的颜色我国过去生产的电工产品,其接地线都以黑色为标志,这种标志已被淘汰。
目前,我国已执行国际标准,采用黄、绿双色绝缘线作为保护接地线。
黄、绿双色是国际电工委员会规定的保护接地线专用色标,已为国际通用,我国亦在相应标准中明确规定使用这一色标。
但日本、西欧一些国家采用单一绿色线作为保护接地线,所以我国出口这些国家的某些电工产品也用单一绿色线作为保护接地线。
如果使用这此出口转内销的电工产品,必须注意,不要因接地线颜色不同而接错线,造成触电。
如果对保护接地线的色标难以判断,应查看说明书,或拆开辨认,或用万用表判别。
九、在低压配电系统中,采用保护接零应注意的事项在1千伏以下配电系统中,采用保护接零应注意以下事项:(1)三相四线制低压电源的中性点必须良好接地,工作接地电阻应符合规定要求,以保证零线起工作和保护双重作用。
(2)必须在规定地点将零线重复接地,以防止零线断线造成危险。
(3)零线回路上不得装设开关和熔断器,以防止零线断开时接零设备外壳产生危险的对地电压;但对于不起保护作用的零线,或另装保护接零线时,可同时在电路的相线和零线上装开关和熔断器。
(4)对零线的敷设要求与相线相同,以防止零线发生断线故障。
(5)所有电气设备的保护接零线,应以并联方式接到零干线上。
(6)在接零系统中不许任一设备实行保护接地。
(7)零线的载流量至少应大于相线载流量的1/2。
(8)零线的最小截面不得小于规程规定的最小截面,以保证零线能承受短路故障电流和自动切除故障设备的电源。
十、自动切断供电电源的基本原则自动切断供电电源这一保护措施,是指采用适当的开关电器,当设备绝缘损坏后,在规定时间内自动切断损坏设备的电源,以防止因人体接触危险电压的时间过长而引起触电伤亡事故。
因此,基本原则是:电气设备的任何故障所产生的故障电流,在保证人身安全所要求的时间内及时被切断。
采取这一保护措施,是以下述两个相互关联的条件为前提的:(1)电流流通的通路,或称为“故障环路”,亦即故障电源在该环路内流通。
这种环路的构成,与配电系统的型式(或中性点制度)有关。
通常,所采用的TN、TT、IT各种不同系统的故障环路是各不相同的。
(2)切断故障电流的时间,亦即故障发生后,在一定时间内切断故障电流,以保障人身安全。
切断故障电流的时间,与许多因素有关。
例如,故障发生的几率,发生故障时人体触及设备外壳的几率。
但关键是人体触及带电外壳时,可能遭受的接触电压大小十一、按IEC标准规定的中性点工作制度根据IEC标准,低压配电系统的中性点工作制度有三种:(1)TN系统电源的中性点直接接地,负载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金属外壳)通过保护导体与该接地点相连接。
根据中性导体(工作零线)与保护导体(保护地线)连接方式的不同,TN系统又分为三种型式:TN-S系统,在整个系统中,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严格分开的,即所谓的单相三线制和三相五线制;TN-C-S系统,系统中有一部分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的功能合在一根导体上,另一部分中性导体和保护体则是分开的;TN-C系统,在整个系统中,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的功能合在一根导体上,即我国常用的接零保护系统。
上述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为:第一个字母“T”表示电源系统中的一点(或中性点)直接接地;第二个字母“N”表示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与电源系统接地点实行直接电气连接;字母“S”表示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分开的;字母“C”表示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的功能合在一根导体上。
(2)TT系统电源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设备外露导电部分的接地与电源系统的接地在电气上无关联,我国称之为保护接地系统。
第一个字母“T”表示电源系统中的一点直接接地;第二个字母“T”表示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的接地与电源系统的接地在电气上无关联。
(3)IT系统电源端不接地或通过阻抗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金属外壳)接地。
第一个字母“I”表示电源端所有带电部分不接地或一点通过阻抗接地;第二个字母“T”表示设备外露导电部分的接地与电源系统的接地(无论是否接地)在电气上无关联。
十二、采取自动切断供电电源的保护措施时对切断电源的时间规定当发生接地故障时,最好是迅速切断故障点的供电电源。
通常,切断时间与接触电压的大小和所在场所的环境特征有关。
对于一般环境,接触电压应不大于工频交流50伏;对于三相交流380/220伏系统,接地故障发生后,切断供电电源的时间有以下规定:(1)只向固定电气设备供电的线路和配电线路,应在故障发生后5秒内切断供电电源。
(2)在TN系统中,对持电动工具和移动式电气设备供电的线路,应在0.4秒内切断供电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