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总复习三
2017年全国普通高考语文Ⅲ卷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Ⅲ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全国通用)2017版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考前三个月 考前回扣 第五章 题点保温,题感保鲜(四)小说阅读
估计老李听后是一副苦瓜脸。他说,哎,这可是两万 是小案子?
年前,作家老李老打电话追着我问认不认识公安局的 有啥用,你那事我帮不上忙,你就别多管闲事了。老李嗫 多管闲事呢,你可不能这样说。
唉,老李一个儿时玩大的同村伙伴——老憨,在我居 筑工,一年到头在工地上累死累活,好不容易赶在春运前 奶,工头总算结清了工资,却在临上火车前被歹徒逼到墙
两万块啊,整整两万块血汗钱,就被这天杀的挨枪子 去了!老李在电话里恶狠狠地骂道。我说,骂如果可以解 帮老憨寻回钱,我请一伙人去骂好了。
爹!他放下东西奔过去,你咋了?话刚出口,懊恼和 上心头。
爹没事,就是想你了,你坐下,爹有话和你说。父亲 几句话说得有气无力。
爹,你别说话,我去给你做好吃的。他低下头不忍心 父亲拉住他,我不饿,你坐下,爹和你说说金锁的事 爹,金锁你留着,我再也不气你,不打金锁的主意了 孩子哽咽着。 父亲的手哆嗦着,从枕头底下摸出金锁,说,这个给 爹,我不要,我错了。
爹!他带着哭音说。 三十岁的人,再哭就真不像我儿子了,大夫说,爹的 金锁和信交给你,你带着金锁去找你的亲人吧…… 这一次,他又没有听父亲的话,他偷偷去了典当行, 二天,他拿着钱带着父亲去了省城的大医院……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 A.父亲很宠爱儿子,但是当儿子偷出金锁作为玩具时,父亲还
我想了想说,法子倒有一个,我给你讲一个在我家乡 事吧——大概是民国时期,一位上面来的夫人,在省城一 下,从南昌去庐山避暑。中途,路过我们镇时,夫人内急 路边找了个公厕。你要知道,我们那里所谓的公厕,就是 面搭几块木板,臭气熏天。当地人民早习以为常,可是夫 站在厕所门口犹犹豫豫,磨磨蹭蹭,最后可能是憋不住了 了进去。夫人出来时,脸色很难看,一路上直说头晕,还 你们这里的卫生怎么搞的?陪同的官员坐不住了,上庐山 人,从行署、县一直骂到我们镇,把镇长吓得半死。镇长
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Ⅲ卷)语文含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Ⅲ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2017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单元 月是故乡明 第11课 我心归去课件
贫困 县,干旱少雨,土 甘肃会宁,中国西部的国家级_______ 贫瘠 ,但却是西北的教育大县和甘肃省的“高考状 地______
元县”。
◎作者档案
简介
韩少功(1953~),出生于湖南长沙,现居海南。1968 年初中毕业时年仅 15 岁,就作为上山下乡的知识青 年到湖南省汨罗县插队务农,这段经历为他以后的 写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0 年,他的作品集《山 上的声音》被法国读者网上评为“2000 年法国十大 文学好书”,2002 年 4 月,获得法国文化部颁发的 “法兰西文艺骑士勋章”
2.贫困 vs 贫瘠
课本 原句
而萍漂四方的游子无论是怎样_______ 他们听到某 贫困 潦倒, 支独唱曲时突然涌出热泪,便是他们心有所归的无量幸 福。 贫困:生活困难,贫穷。它侧重表示“生活上的困难”,
巧辨 其适用对象多是困难的生活,还可指精神上的贫乏。 巧析 贫瘠:(土地)薄,不肥沃。它侧重表示“不肥沃的土地” , 其适用对象多是土地。 即境 活用
[明确]
后三段是对“故乡”这个文化概念的思考。故乡是我
们生命的一部分,有我们的血、泪、汗水。故乡的美中含悲, 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加上这三段,文章的主题得以深化和 升华。
部,对句子的内容进行理解和阐述。通常的做法有两种:一是 将使用了修辞手法的形象化的语句转化为概括性的直白的语言; 二是将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转化为具体化的阐释。 [应用] 请同学们尝试用本方法解答课时中的第 9 题。
5.对应目标1 文章第 8 段末为什么说“血沃之地将真正生长出 金麦穗和赶车谣”? 答:
[明确]
“金麦穗”意味着丰收, “赶车谣”是“我”对故乡的
歌颂。尽管现实中的故乡不美,尽管对现实中的故乡不满,因 对故乡的现状不满而悲、而滴血,但“我”依然爱故乡,对故 乡充满希望。这种爱和希望,才能引发有价值的物质与精神的 创造。
2017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轮:“现代文阅读”板块提速练(三)概要1讲解
“现代文阅读”板块提速练(三)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指”为信正是在长期的观察和思考中,先民认识和掌握了指纹的结构与特性,并利用这些结构与特性的指代功能,逐渐开发出了指纹的实用价值。
中国是世界上公认最早应用指纹的国家。
美国芝加哥菲尔德博物院珍藏着一枚中国古代泥印,印的正面写着主人的名字,反面印有一只拇指印痕。
据考证,这颗罕见的泥印距今已有2 000多年,算是最古老的指印泥印了。
很明显,指印在这里代表着“自己”。
秦汉时期盛行封泥制。
那时的人们将竹简木牍作为书写的载体,在送出文书时,将竹简木牍用绳子捆束,然后在绳端结合处用泥封闭,泥上加盖官私印章,以防别人偷拆。
据实物资料证实,从西周至秦汉时期,印章与指印可交替使用,民间无印章者,“盖印时阑之以指耳”,或同时捺压印章指印。
契约应用指纹签署的做法大约出现在西汉初期,当时最早的做法是业主在竹简上“画指”。
所谓“画指”,是指由书契人书写契文,在契尾一一开列双方当事人及见人、保人(指中间人)等的姓名,然后各人在自己名字下方,按照男左女右的原则,画中指、食指两节或三节长度的线段,并在指尖、指节位置画上横线,以示契约由自己签署。
有人统计过,在吐鲁番和敦煌出土的汉至五代的契约文书中,凡落款部分尚保存完好的,“画指”签署方式最为普遍。
唐时,指纹已经广泛应用于田宅买卖、婚姻家庭、人口买卖和财物借贷等民事契约的签署。
公元851年,阿拉伯商人索拉曼在他写的《大唐风情》中记载:“此地,无论谁向人借钱,都要立借票(借据),借债人须用中指和食指在借票上并排捺印。
如果双方签订契约,那么指纹就印在两纸骑缝处,恰如符木相偶。
”唐以后,官府中的兵丁名册、狱词等,均有以指纹为证的文字记载及实物留存下来。
宋以后,在人口买卖契约和离婚休书上,普遍采用捺指纹或是压手印的做法。
这种传统做法沿袭至民国时仍然很普遍,指纹博物馆就藏有这样的文件,那是民国二十五年山西人蔚成全卖掉妻女所立的《订婚证书》及《婚约》。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总汇编之语言文字运用含详解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语言文字运用一、【新课标Ⅰ】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 D.②④⑥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收益。
D.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2017年高考语文课标Ⅲ卷文言文许将详细注释+真题+参考答案+译文
一、许将重点词注释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做狡诈、邪恶的事),选者又不得诉(省略“于”,对)长吏,将奏(无理阻挠刁难)。
(1. 国与国之间的遣使访问2. 古代诸侯每年派使者朝见天子)之使不敢行,皇宫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或质问)曰:谓愧居其位不过聊以充数)不容不知。
屈服,使折服) 1.国家或朝廷的体统、体面2.大臣辅佐国君,犹人之有股肱,故称之为国体)。
聚观,曰: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
”练习)射,(许)问,(许)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这里指契丹)分画矣。
”将曰:驻守边疆的大臣、官员)气词,呢)郓[yùn]州。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张灯,吏,(许)将曰:绝其皆空。
父老叹曰:王曾,字孝先,青州益都(今山东青州)人,北宋仁宗时名相)后五十六年,再见狱空耳。
喜聚(省略“于”官政,(许)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
上疏言:(1、古指在秋季进行的练兵仪式,后泛指练兵或治军,指挥军队;2、出兵作战))而横之,方而圆之,使通“犹”,好像)一人。
”问兵马之数,宰辅重臣),宋哲宗赵煦的第二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四年)吏部第一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共九年;由于元祐年间是由反对新政的旧党当政,因此后来的党争中,“元祐”一词又被用来指称旧党及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
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
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墓。
问(许)将,对曰:打开)品德高尚,高尚的品德)事。
管理)颖移任(封建时代臣子或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后泛指年老退休),召为佑神观使。
(完整版)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文字版)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Ⅲ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2017年高考新课标甲卷全国Ⅲ语文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丙卷(全国卷Ⅲ)语文答案1.C【解析】A项,“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理解错误。
由第一段末句“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可知,在新型的城镇化建设中,要想不留下“乡痛”,应该做的是“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而不是“兼顾人文保护”。
B项,“乡村记忆……必须完好保存下来”以偏概全。
由第二段中“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进行综合甄选”可知,乡村记忆中有一些是不值得保留的,所以乡村记忆不必“完好保存下来”。
D项,曲解文意。
由第四段“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产生新的凝聚力”可知,活化乡村记忆应对原来的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并配备相应的公共设施,而不是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2.C【解析】C项,“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无中生有。
由原文第二段“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可知,文章只是简单阐述了用综合甄选的方式保留乡村记忆,并未举例具体说明综合甄选的标准。
3.B【解析】B项,“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偷换概念。
由原文第三段可知,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中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说明的应是故乡“已呵护了乡村记忆”,而不是“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4.B【解析】B项,主观臆断。
“请顾客看金鱼”只是裁缝生活中的一支温馨插曲,其能适当缓解与顾客讨价还价相持不下的局面,但这并不能说明“养金鱼可以成为裁缝店独特的生意经”。
5.①裁缝作为辛苦的谋生行当,看起来与其他行当一样;②但在做裁缝的过程中,对生活有了难忘的经验和体会,不由得对这一行当产生了特殊感情,感到它有独特意义。
【解析】理解“可能干什么都一样的吧?”这个句子的含意,关键在于对“一样”指代内容的理解。
由上文“得想办法赚钱过日子,过同样辛苦的生活”可知,“一样”强调干任何行业都需要辛苦劳作;但在做裁缝的辛苦之中,作者对生活的认知更加深切,体会到其中的独特意义。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3卷古诗文译注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3卷古诗文译注文言文阅读选文许将,福州闽人。
举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
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
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
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
将入对曰:“臣以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
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 “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
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
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 “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 “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归报,神宗善之。
明年,知秦州。
又改鄆州。
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
将曰: “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
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
父老叹曰: “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
”鄆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
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 “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一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
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
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佑诸臣,奏发司马光墓。
哲宗以问将,对曰: “发人之墓,非圣德事。
”哲宗纳之。
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
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
将独谓: “兵机不可失,愿从之。
”未几,捷书至。
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
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
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
政和初,卒,年七十五。
谥曰文定。
【注释】1、福州,宋代的福州路,辖境为今福建省东部地区。
2、闽,闽县,县治在今福州。
3、举,科举考试中选4、。
除集贤院校理,被任命为集贤院校理。
集贤院,宋代中央机构,掌管国家图书典籍的校对整理。
5、同知礼院,任太常寺少卿。
礼院,太常寺的俗称。
宋代的太常寺掌管封赠祭祀的礼仪。
2017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三附答案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全国卷Ⅲ)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它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及参考答案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及参考答案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2017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三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一)扩展语句课后对点集训
扩展语句第一板块串词设境1.请用所给的四个词语写一段文字,不少于40个字。
家风濡养与众不同好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家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源远流长,它濡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每一个具体的家族中,每个家族的家风都是与众不同的。
随着传统大家庭在现代社会的分崩离析,家风在今天好像离我们很遥远。
我们应继承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厚家风,让家风这棵小树茁壮成长。
解析本题属于联词成段型扩展。
要明确题目要求:将这四个词连成不少于40个字的一段话。
由“家风”可以想到家风是什么,“家风”“濡养”了什么人等内容,后面的两个词语也可以这样进行联想。
2.请写一段话,至少用上三个下面的词语,要求表达一个中心,写出一定的诗意。
不超过150字。
古朴情趣欣赏平添恬静困惑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生活在古朴、恬静的小山村里,看着碧蓝的天空,望着绿油油的青草,我享受着乡村生活的情趣。
不过,这只是我梦境里的情景。
我多想到那梦境里,坐在小山坡上,让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看蓝天下鸟儿飞翔,听树间虫儿歌唱,回味那陌生的亲切感。
可是,理智告诉我,现在不行,这不由得平添了我些许的烦恼与困惑。
2017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真题Word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3)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郭城镇,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是“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哲学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2017年高考新课标Ⅲ卷语文试题解析(参考版)
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表述过于绝对;B项“必须完好保存”错误;D项“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错误,原文是“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
故答案为C。
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错误,原文没有这方面的信息。
故选C。
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错误。
故选D。
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小说的内容、情节、主旨。
B项,“让他们在美的愉悦里一改平日的斤斤计较”错。
5.【答案】做裁缝是辛苦的;无论做什么职业都是辛苦的;人活着为了生活而奔波都是辛苦的【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
应先确定句子的位置,看有无修辞,圈出关键词,结合前后语境解答即可。
8.【答案】B.C【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首先仔细阅读各选项内容,找准答题区间,再认真比较。
题中,A 项“这种形式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说法无中生有。
D项错误在于同材料二中“只能通过博物馆事业增加值来衡量博物馆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的说法不同。
E项错误在于同材料三中“博物馆对于旅游经济的拉动难以用数字衡量,它更多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宣传和教育作用”的说法相悖。
9.【答案】①可以依托博物馆的藏品研究历史、研究文化、进行考古科研等,并获得丰富的科研成果。
②博物馆可以针对藏品的研究,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从而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
③博物馆可以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
④博物馆可以向社会提供文化创意产品,进行文物巡展或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方面的产品或服务#学科¥网。
【解析】试题分析:回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在科研方面的作用”一语在三个材料中仔细筛选相关内容,然后进行归纳概括。
比如,根据“材料一“中“依托这些藏品在历史、文化、考古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也非常丰富”一句,可归纳出答案第①点;根据“材料一”中“针对藏品的研究,需要整合学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教师,因此博物馆往往会成为一个地区的文史研究中心”一句可归纳出答案第②点;根据“材料一”中“博物馆逐渐成为展示城市独特历史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牌价值的重要载体”一句可归纳出答案第③点;根据“材料二”中“博物馆事业增加值即文化文物系统内的博物馆向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如文化创意产品销售、文物巡展、社会文物鉴定及咨询等)”依据可归纳出答案第④点。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
2017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 3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势必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洁净后,再选涂其余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 35 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 3 小题, 9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 3 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中心的新式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农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固然相貌面目一新,但好多以前让人迷恋的东西却无影无踪。
人们或多或罕有这样的担忧:迅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置?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为“乡痛”,一个重要举措是要留住、珍爱并活化农村记忆。
农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平时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风俗、传统技艺以及拥有地方特点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农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互相交融浸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农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本质上是对人的感情的尊敬。
至于哪些农村记忆真实值得保存,这一方面能够借助一些科学的评论系统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能够宽泛听取民心,而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式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先期规划。
只是留住农村记忆而不进行珍爱,农村记忆会渐渐失掉原有魅力。
珍爱农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有关记忆场所做好平时保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持续传统技艺创建条件,保持农村传统活动的原有质量。
比方,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备与生产方法等存心识地进行整理保护。
(精心打造)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文言文许将传全文翻译
2017年全国卷三文言文许将传全文翻译【许将字冲元】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是福州闽县人。
【举进士第一】考中进士第一。
【神宗召对】神宗召见他回答有关问题,【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任集资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编修中书条例。
【初】当初,【选人调拟】候选官员的调动,【先南曹】先要经过南曹,【次考功】接着是考功。
【综核无法】综合考核没有法度,【吏得缘文为奸】官吏得以靠着改动文字干坏事,【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候选的人又不能告诉长官.【将奏罢南曹】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开辟公堂用来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无留难】士人没有再遭遇故意刁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地界,【遣使请代地】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岁聘之使不敢行】宋方每年受聘的使者不敢去,【以命将】就任命许将去。
【将入对曰:】许将入朝对答说:【“臣备位侍从】我在侍从的职位上(充数),【朝廷大议不容不知】朝廷重要的决议不能不知道。
【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不有以折之】(直译)没有能够用来驳斥他们(的材料/依据)//(意译)不对他们进行驳斥,【则伤国体】就会伤害到国家的体面."【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于是命令许将到枢密院查阅公文资料。
【及至北境】到了契丹境内以后,【居人跨屋栋聚观】当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曰】说道:【“看南朝状元】看看南朝的状元.”【及肄射】等到练习射箭,【将先破的】许将先射中。
【契丹使萧禧馆客】契丹派萧禧接待宾客,【禧果以代州为问】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将随问随答】许将随问随答。
【禧又曰】萧禧又说:【“界渠未定】界线没有定下来,【顾和好体重】以和好为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
”【将曰】许将说:“【此事】这(件)事,【申饬边臣岂不可】命令/指示守边大臣/边地官员难道不可以(吗),【何以使为】为什么要用/派使者呢?”【禧惭不能对】萧禧羞愧/惭愧不能回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背诵诗文赏析
48.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 肠人在天涯。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 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 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 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 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 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 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总复习三
2016.09.07
一、高频成语
13、悲歌击筑 14、切齿拊心 15、发上指冠 16、无可奈何 17、变徵之声 18、秋毫不犯
释义
13、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 悲壮苍凉的气氛。 14、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15、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 16、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 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17、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 声。 18、秋毫不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 利益。
简析
开篇三句十八个字,营造了一种冷落暗 淡的气氛。第二句“小桥流水人家”采用的一 种反衬手法,它是以乐景衬哀情。运用传统的 寄情于物的写法,把想家的凄苦之情,通过枯 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等有形之物刻画 得淋漓尽致,构成一幅深秋晚景图。接着“夕 阳西下”一句,使这幅昏暗的秋景图有了一丝 惨淡的光线,并巧妙地把前三句景物,统摄在 “夕阳西下”,加深了悲凉的气氛。最后一句 “断肠人在天涯”,是点睛之笔。
背诵例题
• 1.《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 惆怅的诗句是: , 。 • 2.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 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 , 。
• 3. 《天净沙· 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 , , 。
背诵例题
• 1.《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 惆怅的诗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2.马致远在《天净沙· 秋思》中渲染萧条.冷 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 • 3. 《天净沙· 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枯 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