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公共政策系统与政策环境
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第2章 政策系统:政策与政策系统
制外的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所组成的一个子系统,相对独 立于信息、咨询、决断、执行等子系统,其地位较为特殊。 它的作用贯穿于整个公共决策过程尤其是政策执行的过程之 中,目的是使政策目标得以顺利实施,避免政策的变形走样, 保持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12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又称中枢子系统,它由拥有决策权力的高层领导者组成,
在整个公共决策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公共决策活动的组织 者,又是政策的最终决定者,领导公共决策活动的全过程。 11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2.3 政策系统的运行
4.执行子系统 是由政策执行组织及其人员特别是政府行政机关和行政
人员所构成的。它是政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责 是将政策方案(理想)转变为政策效果(现实)。 5.监控子系统
8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2.2 政策系统的构成
2.制度或体制条件
首先,体制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次,一项政策的决策,往往是在多个方案中选择的, 选择的结果与体制密切相关。 再次,体制的习惯势力的大小和所占优势的程度,影响 着人们对各种社会利益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和表达以及这些利益 和问题得到正确解决的机会。 最后,体制制约着政策的执行。
13
公共管理硕士(MPA)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分析
2.3 政策系统的运行
2.3.3政策系统运行的各个环节
(3)政策评估——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果做出判
断,确定某项政策的效果、效益以及优劣,并弄清该政策为什么能取得 成功,或者为什么导致失败。
(4)政策监控——为达到政策方案的预期目标,避免政策失误对
公共政策第三讲 政策系统分析
三、政策环境
环境划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部分。
自然环境主要是指一国的地理位置,面积大小、气候条件、 山川河流、矿藏资源等,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和创 造文明的自然前提,对一国的内外政策具有影响或制约作用。 社会环境主要包括政治状况、经济社会状况、文化状况、 教育状况、法律状况、人口状况、科技状况等等,它对公共政 策起着更为直接而重要的影响。
3、公共政策调整方面的权力 政策主体需要根据政策执行的实际效果,比照当初设定的 政策目标,寻找它们之间的差距,并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然 后,对政策进行针对性的调整,以克服政策执行过程中暴露出 来的问题。这种调整的权力实际上可以看作是控制与反馈的过 程。 4、公共政策终结方面的权力
对于那些自然终结的公共政策,主体无需什么特别的权力, 比如一项政策在制定之初就预设了有效期,到期之后自然就终 结失效了。涉及到主体权力的是那些正在执行的政策,由于在 执行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问题,不是调整所能解决的,在这些 情况下,政策主体就可以运用终结政策的权力,废止该项政策。
(三)政治文化 美国学者阿尔蒙德将政治文化定义为“是一个民族在特定 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 而另一美国学者派伊则将政治文化定义为 “赋予政治过 程内容和形式的知识、情感和价值观的总和”。 在此,我们将政治文化定义为:政治文化是人类政治生活 中的主观意识范畴,是人们对有关政治方面的信仰、理论、感 情、情绪、评价和态度等历史和现实的总和。 政治文化主要包括三个层次:政治意识、政治价值观和政 治理想等。
第三讲
政策系统分析
政策系统是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政策过程展开的基础。 按照某些西方学者的观点,政策系统是: “政策制定过程所包含的一整套相互联系的因素,包括公 共机构、政策制度、政府官僚机构以及社会总体的法律和价值 观。” 我们对政策系统作了颇为不同的理解,将它界定为:由政 策的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 治系统。
2 第二章 政策系统:环境与结构(1)
16
[本土模式] 运动式执法:中国致力困境下的 政策工具选择
究竟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导致运动式执法普遍而持续?
17
“运动式执法” ——中国治理困境下的政策工具选择
❖ 执法困境 ❖ 运动式传统:群众运动 ❖ 运动式特点:轮回性 ❖ 运动式局限:临时性
18
第三节 政策制定结构
一、政策活动者:谁参与
❖ 政策活动者的分类:系统和子系统 ❖ 官方的政策活动者
10
第二节 公共政策 工具
11
政策工具的地位
政策工具的恰当性与适配性之间权衡
政策目标(理论)
政策工具(价值)
政策资源(数据)
公共政策整体概念体系 《政治科学新手册》,第1135页。
12
一个政策环境、 类型和工具使用 都很典型的政策
·基本国策的确立:2001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法》 第二条第一款:“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 的基本国策”。
(例如:联邦信用储备 控制,累进所得税,社
(利益组织) 讨价还价
争,欺诈性广告) 会保障)
分散的个人的
集中的“系统
本地利益特性 VS. 层次”广泛的
6
(个人)
意识形态地位
(个人类型)
❖ 分配政策/效率——是以可对个别主体实行、可具体化、非零和博弈等 为特征。在分配政策中的典型政治式样表现出基于接受、协作、相互不 干涉主义的次级政治形态。
❖ 管制政策/秩序、道德——虽然是个别的和具体的,但不可划分为个别 主体。典型的规制政策是通过制裁、处罚、禁止等手段改变个人带行为。 可以把包含在规制政策中的政治特征规定为同利益集团密切相关的多元 主义政治。
❖ 再分配政策/正义——是从长期的观点上,把重点放在通过财富的再分 配减少不同阶级或阶层之间的冲突之上。这种再分配政策中的政治式样 以精英主义为特征。因此,这里的政治斗争比管制政策更超乎党派,也 不激烈。
2023年公共政策分析题库
公共政策试题库(1)单项选择100题(2)多选100题(3)填空100题(4)名词解释100题(5)简答50题(6)论述50题。
一、单项选择题(100题)1.公共政策学旳创立者是( B )A.勒纳 B.拉斯韦尔C.德洛尔 D.马克思2. 研究者对政策过程进行_______观测和分析旳状况下,公共政策学才有也许产生。
( A ) A.直接地或比较直接地 B.认真地、对旳地C.间接地 D.客观地3. 如下那部作品很也许是全世界最早旳政策案例著作。
( D ) A.《史记》 B.《吕氏春秋》C.《论语》 D.《智囊补》4. 马克斯·韦伯强烈地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甚至将社会科学称为( A )A.文化科学 B.文明科学C.行为科学 D.经验科学5. 决策科学旳研究对象是( A ) A.决策活动 B.组织活动C.政策执行活动 D.政策制定活动6. 公共政策学旳研究对象是( B ) A.公共组织 B.公共政策C.公共秩序 D.社会伦理7.如下哪个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
( A ) A.理性主义 B.渐进主义C.政治系统 D.精英主义8. “上下来去”模型所根据旳哲学认识论是( B ) A.逻辑实证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C.历史辩证法 D.理性主义9. 如下哪种研究是分析哪些原因是怎样影响政策主体旳选择行为旳,是怎样影响政策过程旳各个环节旳,影响旳性质和程度怎样。
( D ) A.决策行为 B.政策评估C.政策监督 D.政策过程10.哪种模型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
( A ) A.政治系统 B.精英主义C.混合扫描 D.规范最佳11. 在公共政策学旳发展史上,对政策过程旳研究前期重点是( A )A.政策旳制定 B.政策旳执行C.政策旳监控 D.政策旳评估12. 在公共政策学旳发展史上,对政策过程研究后期旳重点是( B )A.政策旳制定 B.政策旳执行C.政策旳监控 D.政策旳评估13. 国家权力通过制定公共政策来履行其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职能,因此公共政策在总体上是________旳体现。
环境政策系统理论
方案制定与选择
研究并提出多种解决方案,评估各种策宣传与培训
向相关利益方宣传新政 策,并提供必要的培训
和指导。
资源配置
为政策的实施提供人力 、财力、物力等资源保
障。
监督与调控
对政策执行过程进行监 督,及时发现和解决执
行中的问题。
政策评估与调整
评估标准制定
特点
该理论强调环境政策的多元性和复杂 性,关注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利益相关 者互动和博弈,以及政策实施过程中 的环境影响和反馈机制。
理论发展历程
1 2
3
起源
环境政策系统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的环境 保护运动,当时人们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系统性 ,需要从整体上研究和解决。
发展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复杂化,该理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 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政治学、环境科学、地理学等多个 学科。
明确评估政策的指标和标准,为 评估提供依据。
政策效果评估
收集相关数据,对政策的实施效 果进行客观评估。
政策反馈与调整
根据评估结果,对政策进行必要 的调整和完善。
经验总结与推广
总结政策实施的成功经验,为类 似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和参
考。
04
环境政策系统理论的实践与 挑战
实践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城市实施垃圾分类政策
02
提升政策制定水平
该理论有助于政策制定者更好地 理解和分析环境问题,提高政策 制定的质量和效率。
03
促进跨学科交流与 合作
环境政策系统理论涉及多个学科 领域,有助于促进不同学科之间 的交流与合作。
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01
02
03
促进社会公平
第二章公共政策系统
第二章公共政策系统教学目的要求1.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公共政策系统的各构成要素;2.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公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3.要求学生把握公共政策系统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公共政策系统的运行过程。
教学难点与重点1.重点公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的构成;社会问题;公共政策系统的运行过程2.难点公共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的区别公共政策主体与政策客体的关系第一节公共政策主体与客体公共政策系统是公共政策要素组合的共同体,主要由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客体、公共政策环境等子系统构成。
公共政策主体(政策活动者)可以一般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按照哲学观点,主体是指进行着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有意识的人,具有自觉的能动性、自我意识机能和社会性等基本特征。
按照政治学观点,主体即政治实体,是指制定实施政策并期望政策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政治实体,包括执政党、政府、社会集团等。
而公共政策主体则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一、公共政策主体的类型一般说来,公共政策主体可以被界定为在整个公共政策的运行周期中,在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估等阶段上对政策问题、政策过程、政策目标群体主动施加影响的人员。
这里的人员,既包括个人,也包括群体或组织;1、从个体与群体关系的角度,可以把公共政策主体界定为主体与团体主体;2、从政策运行的行为特征角度,公共政策主体可以界定为主导型主体、介入型主体和参与型主体;3、从权力合法性程度的角度,公共政策主体可以界定为国家公共法权主体、社会政治法权主体和社会非法权主体;4、从政策活动的职能角度,公共政策主体可以界定为制定主体、执行主体、评估主体和监督主体。
从以上主体参与政策制定的方式之不同,有人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直接主体和间接主体两大类。
二、公共政策主体的构成1、立法机关:立法机关是公共政策主体的一个最重要的构成要素。
第二章 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
第三节 政策环境
二、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公共政策是政策环境的产物, 公共政策是政策环境的产物,二者存在 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 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相互联系、相互 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起主导作用;政 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起主导作用; 策则改善和塑造环境,具有反作用。 策则改善和塑造环境,具有反作用。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应了解政策主体的分类与构成掌握社会问题的相关知识理解目标群体的基本含义及其遵从有关政策的缘由并能够把握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以及政策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
政策主体、 第二章 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
第一节 政策主体
第一节 政策主体
政策主体可以被简单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 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政策制定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世界各国政策环境不尽相同,但政策主体的构 成因素并无大的差别,只是它们对政策制定过 程的作用方式和影响程度不同。 政策主体主要包括:立法机构(议会)、行政 决策机构(政务官系统)、行政执行机构(文官系 统)、司法机构、政治党派、利益集团、思想 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
第三节 政策环境
5、国际环境与公共政策
战争与和平的主题变换: 战争与和平的主题变换:暴力强权 VS 协商对话 没有永恒的敌人,没有永恒的朋友, 没有永恒的敌人,没有永恒的朋友,致以永恒的利益 和平、发展、交流、 和平、发展、交流、谈判解决争端的主流 VS 恐怖主 霸权主义、单边主义、 义、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双重标准的暗流 全球化、自由化、一体化、 区域集团化、 全球化、自由化、一体化、信息化 VS 区域集团化、 保护主义、多样化、 保护主义、多样化、民族文化特色保护 人权与主权、 人权与主权、自由与安全的矛盾协调
大学《公共政策》试题库及答案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收藏A.政策评估的相关信息可以是客观事实B.政策评估的相关信息可以是精确的数据C.政策评估的相关信息可以是主观印象D.政策评估的相关信息不可以是较为模糊和笼统的看法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对于政策执行来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
收藏A.灵活性的要求B.创造性执行的表现C.违背原则性的表现D.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政策规划的第一步工作是()。
收藏A.选择政策方案B.评估政策方案C.设计政策方案D.确定政策目标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经济的发展往往会经历一个从要钱不要命到要钱也要命,再从要钱也要命到要命不要钱的观念变化过程,环境污染开始可能并不是什么问题,没有人去注意它,但越到后来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就显得越加重要。
这说明()。
收藏A.社会问题的形成往往具有一个发展过程B.社会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大多数人的问题社会问题受价值判断的影响D.社会问题往往是系统性的问题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将旧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解成几部分,每一部分独自形成一项新的政策,该种做法属于政策终结形式中的()。
收藏A.合并B.替代C.分解D.缩减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下列属于正确的政策变通形式是()收藏A.“求神似,求形似”B.“既不求神似,也不求形似”C.“求神似,去形似”D.“去神似,去形似”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政策评估中最主要的形式是()。
收藏A.正式评估B.非正式评估C.内部评估D.委托评估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A一般来说,政策终结的心理障碍不会来自于()。
A.政策制定者B.政策执行者C.政策受损者D.政策受益者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D决定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是()。
收藏A.政策资源是否充裕B.目标群体是否能够认可和接受政策C.政策执行队伍是否胜任D.执行策略是否正确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B下列选项中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收藏A.地区成见B.职业成见C.指鹿为马D.性别成见回答错误!正确答案: C无批评”原则典型地运用于()中。
《公共政策导论(第四版)》谢明_第3章 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
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通过政党政治的途径加以实现,政党常常履 行着一种“利益聚合”的功能,即政党努力将不同利益集团的特定需 求转变为一般性可供选择的政策方案。
公民参与政策过程的途径:直接行使个人的权力;通过代议形式;使用威 胁手段;通过参加政治党派和利益集团;通过制造社会舆论等手段;以个 人的知识活动为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
公共政策导论
(第四版)
谢明 编著
第3章 政策主体、政策客体与政策环境
3.1 政策主体 3.2 政策客体 3.3 政策环境
关键词
利益集团 思想库 社会问题 政策问题 目标群体 合法性危机 政策环境 PEST分析 经济环境 “ 地理因素说” 政治文化 社会变迁 “修昔底德陷阱”
政策主体的分类与构成 社会问题的基本特征 政策环境的构成因素
政策认同
政治社会化; 传统制约; 对公平过程的看法; 成本收益的权衡; 大局或整体的考虑; 避免受到惩罚; 环境变化。
政策抗拒
合法性危机; 缺乏对政府官员的信任; 社会心理负担过大; 政策自身存在缺陷。
环境
从广义而言,环境是指事物周边的境况, 几乎涵盖所有因素。
生态
生态是指生物体的生存空间和条件,它与生物体共 同构成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生物体与环境进 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从而实现自身新陈代 谢的生命过程,并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现代大众传媒主要是指广播、电视、报刊、书籍、电子信息网等人 们借以表达思想和意愿、传播各种信息的舆论工具。
思想库是由专业人员组成的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性政策 研究组织,它的出现对改善政策系统和环境、促进决策质 量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
3.2 政策客体
3.2.1 社会问题与政策问题
最新公共政策概论期末机考答案
最新公共政策概论期末机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执政党)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2、(B.行政机关)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3、(B.公共政策环境)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4、(C、管制)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5、(B.政策议程)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6、(C. 政策价值观)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对公共政策价值物、公共政策价值关系、公共政策价值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反应,以及由此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取向、评判标准和行为定势。
B.1、本特利和杜鲁门在分析美国政府过程中以利益集团为分析单位所使用的(B.利益主体分析法)奠定了现代意义上的利益分析法。
C.1、从系统论角度看,(A.公共政策)可看做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D.1、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论基础是(A. 实证主义哲学)2、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A、公共责任)3、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是(C.公共政策评估标准)F.1、福利经济学之父是(B.庇古)G.1、公共政策是(A.政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利益)3、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B.权威性)的分配。
4、公共政策的本质是(D.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5、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B、系统性)。
6、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A.社会问题)7、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B.目标群体)8、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不包括(C.全球性)9、《公共管理导论》这本书的作者是(A、欧文·E.休斯)10、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B、小论证)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公共政策学》课件03公共政策系统
预习和思考
详读教材第5章第2节 思考 ➢ 政府权力和政府能力有何关系? ➢ 影响公共政策实施效果的因素,究竟
是政府结构还是政府能力?
出 信息反馈
反馈环
政治系统的动力反应模式 P35
政治系统,1965
输入(Input):要求和支持 • 要求包括个人和团体向权威寻求价值的权威性配
置而采取的行动。 • 支持由投票、对法律的服从和赋税的缴纳等行动
构成。 输出(Output):权威机构的决定和政策 • 输出与后果(Outcome)要区分开来:后果是指
间接主体系统
?
反馈系统
客体系统
环境系统
国际环境 国内环境
问题系统
政策问题
政策系统的工作机制
政策目标
环境系统
播信 息 收 集 和 传
政
统政 策
策
咨 询
系
制
政
统
政 策
策
监 控
系
执
公共问题
定行 政
系策 系 问
统题 统
政策方案
政策客体 评
估
政策组织
和
反
政策资源
馈
政策手段
本讲小结-1
20
政策行为者
★
政策系统
入
支持
决定 和行动
输 出
环境
环境
Easton,1965. 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 华夏出版社,1999. P37
生态统 生物系统
社会内部 环境
个人系统
社会系统
来
总
自
体 环
环 境 的
境
影
国际 政治系统
响 流
国际 生态系统
国际 社会系统
2公共政策系统与政策环境
民间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等。
4
三、政策客体
政策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 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 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
5
三、政策客体
(1)社会问题 从事的角度看,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是社会问题、公
共问题或政策问题。 按照马奇(James G. March)和西蒙(Herbert A.
Simon)的说法,(社会)问题就是要达到的状态与观察 到的状态之间的距离。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社会 问题也就是各种各样需要解决的社会矛盾。 社会问题是被人们感知、觉察到的状况,是由于价值、 规范和利益冲突引起的,需要加以解决的状况。它不 仅仅是一种客观的存在状况,而且也是人们主观构造 的产物。
了计划生育工作机构,节制生育的实际工作在一定范围内就开始开展。
1971~1979年:全面推行“晚、稀、少”政策。1973年明确了“晚、稀、少”
的方针, 1978年10月,中央批转《关于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报告》,进一步明确 了“晚、稀、少”的内涵,具体提出晚婚为女23周岁、男25周岁,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 最多两个,生育间隔3年以上。这样 ,以“晚、稀、少”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的限制人口增殖的生育38政 策基本形成。
13
政治和法治环境因素
在认识公共政策的政治环境因素时,还应考虑国防 环境因素,它是指制定与实施公共政策时所依赖的 军事、国防状态。
主要包括军事机构和军队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军 事设施与装备的技术水平与实战性能,军费开支在 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军队在应付外在敌对势 力的突发性入侵时的应变能力等等。
6
三、政策客体
公共政策
●第一部分:公共政策活动●★公共政策的简明定义:●公共政策是以执政党和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采取行动解决社会公共问题的过程。
它包括执政党、政府为主团体、公众参与的公共政策规划制定过程,政府为主、市场参与的公共政策执行实施过程,公众为主、中介机构、政府配合的公共政策评估过程。
★公共政策活动的基本性质●公共政策是以解决公共问题为取向。
公共政策是以政府及其公共部门为主体。
公共政策是以公共权力的运用为依托。
公共政策是以科学民主决策为生命。
公共政策是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标●★公共政策的主要特点一是公共性与政治性的统一,二是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三是效率性与公平性的统一,四是强制性与合法性的统一。
●★一般社会中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一是管制功能即以政策条文规定禁止的行为,以惩罚处理违规行为;●二是引导功能即通过政策引导人们行为达到既定目标,其中既有正向引导也有负向引导;●三是调控功能即通过政策对利益行为调节控制,其中包括正向的和负向的调控、积极的和消极的调控;四是分配功能即通过政策解决谁分配和如何分配,以及怎样分配的问题。
●★转型社会中公共政策的特殊功能●一是转型社会公共政策的维持社会均衡稳定的功能,二是转型社会公共政策的保证社会公平正义的功能,三是转型社会公共政策的促进社会变革求新的功能。
●★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的关系●1、地方政策包括获得法的形态的地方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地方性规章、及未获得法的形态的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2、地方政策的制定必须依据中央政策的指导;3、省、市、县政策是因地制宜落实中央政策;4、有些中央政策是吸收地方政策的基础上形成的;5、地方政策既要受中央政策的控制,又依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和实施。
●社会领域的公共政策可分为:劳动就业政策、福利保障政策、家庭政策、婚姻政策、宗教政策、社区政策、交通政策、人口政策●以实施手段划分公共政策:强制性政策、扶持性政策、引导性政策、自律性政策制性政策强制性政策●以成本划分的公共政策:成本分散的政策:分配型政策、再分配型政策成本集中的政策:管制型政策、构成型政策(构成型政策对国家组织进行设计或重新设计)●第二部分:公共政策系统●★公共政策制定主体包括:公共政策制定的决策主体,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主体,公共政策制定的咨询主体。
3公共政策环境
第三章 公共政策环境
第一节 公共政策环境概述 一、公共政策环境的概念
(一)公共政策环境的定义 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 生、存在与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二)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
1.复杂性与类属性的统一 2.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3.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 4.连锁性与定向性的统一 5.常规性与突发性的统一
脑死亡与传统的死亡概念不同。古今中外,人们把心 脏停跳,呼吸停止即作为死亡的标准。随着科学的进步, 呼吸循环复苏技术的发展和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过去死亡 标志不科学,常把心跳和呼吸暂停的“假死”者当成真死 者来处理。现在有的医生把心跳呼吸停止85分钟的病人 还能救活过来,这就是对传统死亡标志的挑战。脑死亡比 传统死亡标志更科学,能挽救更多的生命。 脑死亡作为一种更科学的诊断标准,目前已经被包 括中国在内的80个国家所承认,已有14个国家为此立法。 1986年以来,我国的医学专家就在为脑死亡诊断标准以 及立法多方呼吁。中国卫生部的脑死亡诊断标准已六易其 稿,但仍然没有进入立法程序。那么,实施脑死亡究竟有 何意义,实施脑死亡的障碍又在哪里? 有关医学专家认为,确认脑死亡观念和实施脑死亡 法,可以适时地终止无效的医疗救治,减少无意义的卫生 资源消耗。
谈谈公共政策环境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三篇(最新)
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公共政策环境什么是公共政策环境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公共政策环境特征是指公共政策环境在政策运行过程中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多样性与复杂性。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从制定到实施的全过程,都会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第二,动态性与稳定性。
一般说来,环境因素是不断变化的。
公共政策一旦形成并实施,就会反过来对产生它的环境发生反作用,从而引起环境的变化。
但是,在一定时期和特定领域,公共政策环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这稳定性既通过这一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稳定体现,同时又要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结构和相关制度的稳定性体现。
第三,确定性与突发性。
虽然公共政策环境处于不断地变化发展之中,但正如哲学里说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一样,公共政策环境的变化也是有规律可循的,从而体现出确定性。
诸如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它们的数量、质量和发展变化的趋势是决策者在事先可以预料的。
但是也有一部分是出乎意料的,突发的,这些往往出乎决策者的预料,尤其表现为自然因素的突发事件。
第四,交叉性与定向性。
交叉性是指各环境相互发生作用作用,这就把环境看成一个系统,系统里任何一个要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到其他的要素,甚至是整个系统的。
而定向性是指特定的政策环境是对特定领域或特定地区的公共政策产生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影响作用。
第五,主观性和客观性。
主观性是说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本身各方面的能力与修养构成公共公共政策环境的一部分,因此使公共政策环境体现出主观性;客观性是指除决策者本身因素之外的一切因素构成的公共政策环境的一部分,这些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不可认为改变的,因而使公共政策环境体现出客观性。
公共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公共政策环境包括:结构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
政策环境
【摘要】公共政策是政策环境的产物,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政策则改善和塑造环境。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12年12月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会议就当前中央存在的一系列作风问题提出关于改进工作、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会议明确提出,抓作风建设,首先要从中央政治局做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良好党风带动政风民风。
八项规定成为端正党风政风、抵制不良之风、转变社会风气的战鼓,为中国发展带来新的强大的动力。
实干兴邦,就要从转变工作作风开始,而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党风政风民风焕然一新。
【关键词】政策环境八项规定公共政策一、政策环境简介(一)环境与生物体1.从广义而言,环境是指事物周边的情况,几乎涵盖所有的因素。
2.从生态角度来看,生物体对环境有着明显的依存关系,特定的环境满足生物体的特定需要。
(二)政策环境1.政策环境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政策环境涉及诸多因素,从人到物,从自然到社会,从历史到文化,几乎无所不包。
2.研究政策可以将政策和环境的互动视为一个生态系统。
二、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二者存在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环境决定和制约政策,起主导作用。
1.公共政策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由环境的需要而产生的;2.公共政策必须适应政策环境,有什么样的政策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公共政策。
3.政策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政策的发展变化。
(二)政策改善和塑造环境,具有反作用。
公共政策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它对政策环境具有能动作用。
三、政策环境的构成要素分析(一)地理环境1.地理环境是指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2.地理环境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相互作用,并且对公共政策具有重要的影响。
总而言之,地理环境作为政策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政策系统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永恒影响。
(二)经济环境1.经济环境是指对政策系统有重要影响的各种经济要素的总和。
第二章 公共政策系统
一、官方政策主体
1、立法机关 立法机关是公共政策主体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
在西方国家,立法机关就是代议机关,一般被称 为国会、议会。在我国,立法机关也是权力机关, 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其常委会。现行宪法明文 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拥有最高立法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策权和最 高监视权。这些权力使得立法机关在我国的公共 政策主体系统中具有很高的法律地位的,但其现 实作用有待加强。
第24页,共50页。
全家因此损失四万多元,至今仍然背着三万元的债 务,为此,葛家老人已经不知道哭过多少回了。
作为启动农村市场的突破口,小城镇的崛起在不少 地方确实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不少寂静 多年的小城镇一下子变成了大工地,短短几年时间 里,一座座旧镇换了新颜。
红红火火的表象背后,也有少数像“中华果都〞 一样的乡镇脱离实际、盲目跟风,致使群众怨声载 道。这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致使不少地方的小 城镇建立缺乏科学、长远的规划。
第26页,共50页。
投资数十万元安装的路灯因为没钱买电,只为 外地的参观者亮过几次,平日只能在白天看得 见。投资上百万元的大观园,更是门可罗雀。 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镇里的财力耗尽,负债累 累,导致果园退休职工养老保险、教师干部工 资不能正常发放,人们上访不断,弄得领导彻 底没了面子。
第27页,共50页。
第18页,共50页。
同时,北京市政府法制办2005年对此进展专题调研,确保该规章的 出台表达以人为本思想,增强政府的效劳意识。
从以上案例不难看出,普通公民也对公共政策产生重要的影响。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方式主要包括投票、选举、全民公决、 听证会、示威游行、罢工等。
第19页,共50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政策系统与政策环境
本章要点
政策系统的内涵 公共政策环境的构成因素 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2
第二节 政策环境
一、政策环境的构成因素
自然环境因素 经济环境因素 政治和法治环境因素 社会和文化环境因素 国际环境因素
9
自然环境因素
公共政策的自然环境因素是指在一定的地理位置 上的自然资源、生态系统、气候条件等的总和。
专科院校 9.4
11.8
23.7
27
1998~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 生均藏书量的变化
类别
1998年生 2001年生
均藏书量 均藏书量
(册)
(册)
增长率 (%)
本科院校 115
70
—
28
2003年普通高校基础设施情况
29
1997-2005高校毕业生人数、就业率及 待业人数情况表(单位:万人)
13
政治和法治环境因素
在认识公共政策的政治环境因素时,还应考虑国防 环境因素,它是指制定与实施公共政策时所依赖的 军事、国防状态。
主要包括军事机构和军队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军 事设施与装备的技术水平与实战性能,军费开支在 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军队在应付外在敌对势 力的突发性入侵时的应变能力等等。
地理位置 自然资源 生态系统 气候条件
10
经济环境因素
公共政策的经济环境因素是指制定与实施某一项具体 政策时,可能面对的和能够加以利用的总的经济状态。 它包括整个世界经济的格局与运行状态,一国或一个 地区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经济发展速度、经济总量 的总和。
11
经济环境因素
具体地说,政策主体必须时刻关心下列的经济因 素:世界经济的格局,世界金融、贸易、投资体 制与状态,一国或一个地区的经济体制,产业政 策与产业结构状况,货币政策、金融机构及其监 管机制,贸易体制与已有的政策,消费品市场与 生产要素市场的供求状况,既定的税收政策与财 政状况,个人收入分配的差距程度与地区发展的 不平衡程度,个人消费的水平与特征,等等。
业构成与就业政策、劳动保护与失业救济,社会
福利与保障体系,社会问题与社会越轨现象,社
会人伦关系、道德风尚、传统习惯、民族心理、
价值取向,等等。
16
社会和文化环境因素
公共政策的文化环境是指制定与实施具体政策时, 可能会面临的总的文化状况,它是一国或一个地区 教育、科技、道德等等的总和。
主要包括社会的教育体制、教育机构、教育政策、 国民义务教育的范围与年限、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 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源状况,国 家知识创新体系、科技体制、科技人才储备、专利 数量、科技普及程度,文化设施、文化团体、文化 市场及其管理,价值观,精神风貌,等等。
法治环境因素不仅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保障,而且, 政策的合法性首先需要有完善的法治体系来保证。
15
社会和文化环境因素
公共政策的社会环境是指制定和实施具体政策时, 可能面对的总的社会状况,它是社会人口、群体、 职业、规范等等的总和。
主要包括社会人口的规模、性别与年龄比例、地
区和民族分布、人口增长率、人口政策,社会职
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我国 高等教育入学率由1999年的9%提高到 2010年的15%,使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 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
20
案例 高校扩招政策出台的背景
及政策执行对环境的影响
(一)政治环境 : 1992年十四大: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997年十五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二)经济环境: 人均GDP1000—4000美元,消费结构转变。
(三)人口环境 : 1990—2000年,人口增长11.66%,高中程度增长
38.6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只达低收入国家水平。 (四) 国际环境:
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需求不足,就业压力大。
21
1998-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基本情况
25
案例 高校扩招政策出台的背景
及政策执行对环境的影响
三、高校扩招政策对环境的消极影响 生源质量有所下降 高校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大学生就业面临严峻考验 引发高校债务风险
26
1998~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 生师比的变化
类别
1998年 2001年 2009年 生师比 生师比 生师比
本科院校 8.0 13.0 13.3
22
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变化
23
思考: 从1999年开始实施的高校扩招
政策产生了哪些影响?
24
案例 高校扩招政策出台的背景
及政策执行对环境的影响
二、高校扩招政策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扩大教育机会和公平,提高社会流动率 提高国民素质,优化人口结构 扩大经济建设的人力资本储量 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促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
17
国际环境因素
公共政策的国际环境要素指的是对一个国家或地 区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影响的,由国家间、国际组 织间的竞争、合作、冲突所形成的带有一定稳定 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
18
课堂讨论
公共政策与政策环境的关系
19
案例 高校扩招政策出台的背 景及政策执行对环境的影响
一、高校扩招政策出台的政策环境 政策:1999年,教育部制定了《面向
14
政治和法治环境因素
公共政策的法治环境因素是指在制定与实施具体的公共 政策时,可能遇到的一国或一个地区的总的法治状态, 它是一国或一个地区法律体系、法律机构、执法状况与 社会治安的总和。
主要包括宪法与法律体系,立法机构与立法程序,司法 机构与司法独立程度,审判责任制度,社会治安水平, 等等。
12
政治和法治环境因素
公共政策的政治环境因素是指制定与实施具体的政 策时,可能面对的总的政治状态,它是一国或一个 地区政治体制、政治结构、政治关系的总和。
主要包括基本的政治制度,党政关系状况、政党制 度、执政党的权威与作风,阶级与阶层的结构与分 化,利益集团的构成与活动状况,政府的结构、功 能与效能,政治稳定程度,政治民主化进程与状况, 等等。
30
1998-2001年普通高校 经费投入状况(单位:亿元)
31
32
吉大自曝欠下巨额债务
吉林大学2007年初在校园网 站上发布校内通知,向师生 征集解决学校财务困难的建 议,引起舆论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