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管理工作规范

合集下载

可靠性规范

可靠性规范

可靠性规范篇一:可靠性设计技术工作规范可靠性设计技术工作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可靠性设计大纲、工作计划编制的相关要求。

本规范规定了可靠性设计准则、原则与方法的相关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JB450A-2004 GJB841-99A-2009 GB/T7826-200123. 术语和定义 3.1 可靠性可靠性(Reliability)指产品(包括零件和元器件、整机设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指标主要反映产品或设备的可靠性(Reliability),可靠性是部件(Part)、元件(Component)、产品(Product)或系统(System)的完整性的最佳数量的度量。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又称平均无故障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MTBF)指可修复产品两次相邻故障之间的平均时间,是衡量一个产品的可靠性指标。

3.2 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设计(Reliability Design),即根据可靠性理论与方法确定产品零部件以及整机的结构方案和有关参数的过程。

设计水平是保证产品可靠性的基础。

可靠性设计,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为消除产品的潜在缺陷和薄弱环节,防止故障发生,以确保满足规定的固有可靠性要求所采取的技术活动。

可靠性设计是可靠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产品固有可靠性要求的最关键的环节,是在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和贯彻可靠性设计准则来实现的。

4. 可靠性设计大纲为了保证产品满足规定的可靠性要求而制定的一套文件,包括可靠性设计组织机构及其职责,要求按进度实施的工作项目、工作程序和需要的资源等。

4.1 可靠性设计大纲的构成目的和任务目标可靠性指标及定义工作组织及其职责可靠性工作项目及其实施表(见附表1)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程序4.2 可靠性设计的目的和任务可靠性设计的目的是在综合考虑产品的性能、可靠性、费用和设计等因素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相应的可靠性设计技术,使产品的寿命周期内符合所规定的可靠性要求。

可靠性管理制度

可靠性管理制度

可靠性管理制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可靠性管理制度是一项重要的措施,用来确保产品或服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保持企业的竞争力。

本文将探讨可靠性管理制度的定义、目的、重要性以及实施步骤,以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

一、可靠性管理制度的定义可靠性管理制度是企业为了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可靠性,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流程、规范和指南,以确保产品或服务在预定的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并达到设计要求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

二、可靠性管理制度的目的可靠性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产品或服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客户满意度,改善企业声誉,并降低因不可靠的产品或服务而造成的损失。

通过可靠性管理制度,企业能够更好地管理产品或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从设计、制造、测试到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全面提升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

三、可靠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提高客户满意度:可靠性管理制度能够确保产品或服务能够持续稳定地满足客户的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2. 降低损失:可靠性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减少因产品或服务不可靠而引起的退货、维修、赔偿等成本,降低企业的经济损失。

3. 改善企业声誉:通过建立可靠性管理制度,企业能够提供高质量、可靠的产品或服务,提升企业形象和声誉。

4. 提高生产效率:可靠性管理制度强调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控制,能够减少因产品或服务故障而造成的停机和生产延误,提高生产效率。

四、可靠性管理制度的实施步骤1. 分析需求: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和客户需求,分析和确定可靠性指标和要求,为制定可靠性管理制度奠定基础。

2. 编制计划:制定可靠性管理计划,明确可靠性目标、任务和责任,确定实施时间表,为后续实施提供指导。

3. 设计产品或服务:在设计阶段考虑产品或服务的可靠性要求,采用可靠性工程方法,进行可靠性评估和风险分析,优化设计方案。

4. 管理供应链:与供应商建立合作关系,确保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可靠性,加强供应链管理,避免因供应链问题影响产品可靠性。

芯片质量和可靠性管理制度

芯片质量和可靠性管理制度

芯片质量和可靠性管理制度首段:近年来,芯片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随着芯片功能的增加和应用场景的扩大,芯片质量和可靠性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芯片的质量和可靠性,制定和实施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芯片质量和可靠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制定和实施该制度来确保芯片质量和可靠性。

二、芯片质量管理制度芯片质量管理制度是确保芯片质量的核心,它包括从设计和生产到测试和销售的全过程管理。

首先,制定一个明确的质量策略和目标是芯片质量管理制度的基础。

这些策略和目标应该明确指出质量管理的重点和方向,以便各个环节的相关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其次,建立一套严格的质量管理流程和标准是确保芯片质量的关键。

从芯片设计、原材料采购、生产工艺、测试验证到最终成品的出厂检验,每个环节都应有相应的规范和要求。

各个环节的人员都应该按照这些规范和要求来进行工作,确保每一步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三、芯片可靠性管理制度除了质量管理制度,芯片的可靠性管理制度同样重要。

芯片的可靠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且延长使用寿命的能力。

为确保芯片的可靠性,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可靠性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进行可靠性评估是可靠性管理制度的关键环节。

通过测试和验证芯片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性能和可靠性,评估其在实际使用中的可靠程度。

评估结果可以为后续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

其次,建立可靠性设计和生产标准。

在芯片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应该考虑各种因素对芯片可靠性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例如,选择高质量的材料、采用先进的工艺、进行严格的测试和验证等。

四、质量和可靠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芯片质量和可靠性的管理制度对于提高产品质量、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良好的质量和可靠性管理制度可以降低产品的故障率,减少售后维修和退换货的成本,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其次,质量和可靠性管理制度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声誉。

机械工程中的可靠性规范要求

机械工程中的可靠性规范要求

机械工程中的可靠性规范要求机械工程是利用机械原理和能量转化原理进行设计、制造、安装、维护和使用机器和机械装置的一门学科。

对于机械工程而言,保障机械设备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可靠性规范要求是确保机械设备能够持续正常工作,并达到预期寿命的一系列准则。

本文将探讨机械工程中的可靠性规范要求,以及相关的测试和评估方法。

I. 可靠性规范要求的概述可靠性规范要求是在机械工程设计、制造和运行过程中,为保证设备的可靠性而制定的一系列指导原则和标准。

这些规范要求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设计准则、材料选择、制造工艺、装配要求、测试标准、维护程序等。

II. 设计准则设计准则是机械工程中可靠性规范要求的基础。

在机械设备的设计阶段,需要根据设备的功能要求、工作环境和使用条件等因素,制定相应的设计准则。

例如,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设备,需要考虑材料的热稳定性和承受能力,以确保设备在高温条件下能够正常运行。

III. 材料选择材料选择是机械设备可靠性规范要求的重要环节。

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保证机械设备的稳定性和寿命。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强度和耐磨性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可获取性和成本等因素。

IV. 制造工艺制造工艺是指在机械设备的制造过程中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

制造工艺的合理选择和正确实施对于设备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合理的制造工艺可以保证设备的尺寸精度和接口配合精度,并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V. 装配要求装配要求是机械设备装配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范。

合理的装配流程和要求可以确保设备各部件的配合精度,并防止装配过程中的误差和损坏。

此外,在装配过程中还需要严格遵守设备的操作手册和技术要求,以确保装配质量和设备的可靠性。

VI. 测试标准测试标准是机械设备可靠性规范要求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严格执行测试标准,可以检测和评估机械设备的可靠性。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性能测试、可靠性试验和环境适应性测试等。

测试结果可以为设备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以提高其可靠性。

武器装备可靠性和维修管理规定

武器装备可靠性和维修管理规定

武器装备可靠性与维修性管理规定[1993]计基字第231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武器装备可靠性与维修性管理,提高研制生产武器装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水平,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可靠性与维修性工作的目标是提高武器装备的战备完好性和任务成功性,减少维修人力和保障费用。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类武器装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管理。

其基本原则和要求也适用于武器装备安全性、保障性等质量特性的管理。

第二章基本政策和原则第四条可靠性与维修性是构成武器装备作战效能,并影响其寿命周期费用的重要因素,是重要的战术技术指标。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武器装备研制行政指挥系统、设计师系统及质量保证组织负责人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

第五条武器装备可靠性与维修性管理是系统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靠性与维修性工作必须统一纳入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试验、使用等计划,与其它各项工作密切协调地进行。

第六条可靠性与维修性工作必须贯彻有关法规,实施有关标准,制定和实施可靠性与维修性保证大纲(以下称可靠性与维修性大纲),通过规范化的工程和管理途径,达到预定的目标。

第七条应当对武器装备性能、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保障性等质量特性进行系统综合和同步设计。

从武器装备论证开始,就应当进行质量、进度、费用之间的综合权衡,以取得武器装备最佳的效能和寿命周期费用。

第八条可靠性与维修性工作必须遵循预防为主、早期投入的方针,将预防、发现和纠正可靠性与维修性设计及元器件、材料和工艺等方面的缺陷作为重点,采用成熟的设计和行之有效的可靠性与维修性分析、试验技术,以保证和提高武器装备的固有可靠性与维修性。

第九条必须加强武器装备可靠性与维修性工作的监督和控制,按照武器装备研制程序进行可靠性与维修性评审,评审结论是转阶段决策的重要依据。

第十条必须加强外购器材的可靠性与维修性管理,按规定要求对供应单位的可靠性与维修性工作进行监督和控制,对外购器材进行严格验收。

第十一条可靠性与维修性工作应当遵循不断改进、闭环管理的原则,必须重视和加强可靠性与维修性信息工作。

质量可靠性试验室管理规范2012.10

质量可靠性试验室管理规范2012.10

质量可靠性试验室管理及处罚规定一、仪器、设备管理制度1、本制度的适用范围为涉及实验室拥有的所有仪器和设备的使用、管理、维护的管理行为。

2、实验室设备按试验类型划分区域管理,在各操作区域内设备必须配有“XX操作规范指导书”、“操作注意事项”、“工作台区域标识”“安全标识”等有关安全化生产要素。

3、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由指定人员操作、管理,未经许可其他人不得使用。

4、操作人员使用设备时,必须熟知其操作规范、牢记操作注意事项,并严格实行规范操作。

做好设备使用登记;如需外借设备,须在指定人员处登记。

5、仪器设备实行定期点检维护保养制度,严格遵循“设备维护点检规范”,实施事故报告制度,发生事故,仪器负责人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并写出事故报告。

二、实验人员管理办法1、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管理”“实验室现场管理”所规范的制度,实验室严格实施7“S”管理。

2、所有人员必须由换衣室进入质量可靠性试验室。

3、质量可靠性试验室用于对产品可靠性筛选试验,非生产人员勿擅自入内,有需要进入时须经试验室所属部门领导同意。

4、生产人员(含新员工和工序变更人员)须通过岗位技能培训,持证上岗。

5、实验开始前,检查所要用的仪器设备是否齐全且完好无损。

6、实验过程中,若发现异常现象、异常气味或其他危险迹象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切勿惊慌失措。

7、实验结束后,将设备恢复为使用前状态;检查所用的仪器、仪表、设备,如有损坏应及时报告,以便及时修复,避免影响其他实验。

8、工作结束后,废物要放入纸篓或废物箱内,保持工作台整洁。

9、人为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要追究使用人的责任直到赔偿。

10、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教育,必须自觉服从管理,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规定。

严格遵守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严禁追赶、打闹、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

三、试验流程及防静电管理1、生产人员应严格执行产品详细规范规定的筛选试验流程。

2、对产品进入实验室要进行自检,无异常方可投入下一步筛选,否则不得投入试验。

可靠性管理制度

可靠性管理制度

可靠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的管理,完善企业的运行机制,保障生产安全和产品质量,确保企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生产运营场所、生产设备、生产线、产品等相关领域。

第三条企业的可靠性管理要遵循科学、规范、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四条企业的领导层应当高度重视可靠性管理工作,明确责任,严格执行。

第五条本制度主要内容包括可靠性管理的基本原则、管理体系、责任和义务、管理程序、应急预案、监督检查等内容。

第二章基本原则第六条可靠性管理应当遵循科学性原则,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保障生产设备和产品的可靠性。

第七条可靠性管理应当遵循规范性原则,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确保生产设备和产品的符合要求。

第八条可靠性管理应当遵循持续改进原则,通过不断的监督和检查,不断改进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提高生产设备和产品的可靠性。

第九条可靠性管理应当遵循安全性原则,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生产安全。

第十条可靠性管理应当遵循经济性原则,优化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第三章管理体系第十一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可靠性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和权限,规范管理程序,完善管理手段,保障企业的可靠性管理顺利进行。

第十二条可靠性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工作流程、人员配备、工作机制、信息系统等内容。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设立可靠性管理部门或专职的可靠性管理人员,负责全面的可靠性管理工作。

第十四条可靠性管理部门或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开展工作。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建立可靠性管理的信息系统,及时收集、分析、处理和传递相关信息。

第四章责任和义务第十六条企业领导层应当明确可靠性管理的责任和义务,切实履行。

第十七条企业领导层应当重视可靠性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第十八条可靠性管理部门或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可靠性管理规程,确保生产设备和产品的可靠性。

gjb450b《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

gjb450b《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

高成本和高技术 难度
由于装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要求较高,其设计和制造过 程往往需要采用高成本和高 技术难度的方案和技术,如 采用高精度的制造工艺、使 用高性能的材料等。
05
可靠性试验和评估
可靠性试验的计划和实施
明确试验目的
在制定可靠性试验计划时,应明确试验的 目的和预期结果,确保试验过程和数据分
析有明确的方向。
制定试验程序
根据所选的试验方法,制定详细的试验程 序,包括试验前的准备工作、试验过程的
操作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骤以及试验后期的数据处理等。
选择合适的试验方法
根据产品特性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可 靠性试验方法,如恒定应力试验、步进应 力试验等。
选取合适的样本数量
在实施可靠性试验前,应根据相关标准和 实际情况,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数量, 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将可靠性管理工作与质量管理、安全 管理、风险管理等工作相结合,实现 综合化和集成化管理。
02
03
规范化和标准化
制定更加完善的标准和规范,加强可 靠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 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07
gjb450b的应用和实施
gjb450b的应用范围和对象
应用范围
gjb450b《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适 用于国防科技工业的军工产品科研、生产 及维修保障部门,其他民品研制生产及维 修保障部门也可参照使用。
gjb450b的实施难点和挑战
• 实施难点 • 可靠性设计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需要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可靠性试验与验证周期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 可靠性改进需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改进效果难以预测和评估。 • 实施挑战 • 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可靠性设计和试验水平。 • 加强跨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形成合力推动可靠性工作的开展。 • 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可靠性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可靠性工作管理办法》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可靠性工作管理办法》

《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可靠性工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加强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确保电网安全、可靠、经济运行,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行业规程和公司有关文件,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电力可靠性(以下简称可靠性)是指电力系统及设备在规定时间内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不间断生产、输送、供应电力或实现功能要求的能力。

可靠性指标是衡量电网安全运行水平和发供电能力的基础性指标.第三条可靠性管理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对电力系统和设备在全寿命周期内的技术活动进行规划、组织、协调、控制和监督。

可靠性管理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定量反映电力系统和设备的运行状况、健康水平,分析发现潜在的问题和安全风险,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实现既定的可靠性目标。

可靠性管理工作应覆盖规划、设计、基建、生产、调度、营销、农电、物资、制造、发电等各管理环节(以下简称各环节)。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总部及公司系统各单位。

第二章管理体系与职责第五条可靠性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坚持统一制度、统一标准,按照管理层次分为国家电网公司、网省电力公司、地市级电力企业、县供电企业和工区(部室)、班站(站所)五级管理.第六条各单位应建立健全由企业主管领导牵头,可靠性归口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包括规划、安监、生技、营销、农电、基建、信息、物资、调度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可靠性管理网络。

归口管理部门负责领导、协调本单位的可靠性管理工作.第七条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是公司可靠性归口管理部门。

主要职责为:(一)贯彻落实国家和电力行业有关可靠性管理的法规、规程、制度和标准。

(二)组织制定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相关规程、制度、标准和办法。

(三)组织制定国家电网公司及各网省公司、相关直属单位可靠性规划目标和年度计划指标建议,统一纳入公司规划和综合计划管理。

(四)组织建设公司统一的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负责公司系统内可靠性数据的收集、审核、分析和发布,按照有关规定要求报送相关信息。

标准规范对产品可靠性的要求

标准规范对产品可靠性的要求

标准规范对产品可靠性的要求产品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能正常运行、无故障的能力。

对于产品可靠性的要求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可靠性高的产品才能够获得用户的满意度,并提高企业竞争力。

为了确保产品的可靠性,标准规范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涵盖了各个方面的设计、生产、测试和使用等环节。

一、设计要求在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标准规范对产品可靠性有以下要求:1. 功能完备:产品的设计应符合用户需求,并能够提供各种功能的满足。

产品的功能应该经过充分的调研和分析,确保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

2. 适应性强:产品的设计应该具备一定的适应能力,能够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和工作条件。

产品应该能够在各种恶劣的环境下正常使用,如高温、低温、湿度等。

3. 结构合理:产品的结构设计应该合理牢固,能够确保产品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松动、脱落等问题。

关键部件应该经过可靠性分析和测试,以确保其可靠性。

4. 防护性能:产品的设计应考虑到对产品内部元器件的保护,应合理安排防护措施,如防尘、防水、防震等。

这样可以降低外界环境因素对产品可靠性的影响。

二、生产要求在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标准规范对产品可靠性有以下要求:1. 材料质量:产品生产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材料的质量应过关,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同时,材料的选择应根据产品的使用环境和工作条件进行合理的选择。

2. 加工工艺:产品的生产过程应采用科学、合理的加工工艺,确保产品的加工质量和精度。

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各个制造环节,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测和测试。

3. 质量控制:产品生产过程中应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入库检验、生产过程的控制和检测、成品的检验等。

这样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4. 可追溯性: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应建立健全的质量追溯体系,确保产品的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记录和追溯能力。

这样可以方便追查和排查可能的质量问题,并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处理。

三、测试要求产品的可靠性测试是确保产品达到规定要求的重要环节,标准规范对产品可靠性测试有以下要求:1. 测试方法:产品的可靠性测试应采用科学可靠的测试方法,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可靠性管理实施细则

可靠性管理实施细则

可靠性管理实施细则一、引言可靠性管理是指通过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对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全面管理和控制,以确保其在设计、制造、运营和维护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可靠性性能。

本文旨在制定可靠性管理实施细则,以指导和规范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可靠性管理的目标1. 提高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水平,降低故障率;2. 降低产品或系统的维修成本,提高维修效率;3. 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力;4. 保障产品或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5.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三、可靠性管理的基本原则1. 全员参与:可靠性管理是全员参与的工作,所有相关人员都应该对可靠性管理有清晰的认识,并积极参与其中。

2. 预防为主:通过预防措施,减少故障的发生,提高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

3. 数据驱动:可靠性管理需要依靠大量的数据支持,通过数据分析来评估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4. 持续改进:可靠性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四、可靠性管理的组织架构1. 可靠性管理委员会:由公司高层领导组成,负责制定可靠性管理的整体策略和目标,并监督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开展。

2. 可靠性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的可靠性管理工作,包括可靠性评估、可靠性测试、可靠性改进等。

3. 可靠性管理小组:由各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负责协调和推动可靠性管理工作的开展。

五、可靠性管理的具体措施1. 可靠性评估:在产品或系统设计阶段,进行可靠性评估,评估其可靠性指标,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2. 可靠性测试:在产品或系统制造阶段,进行可靠性测试,验证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并记录测试结果。

3. 可靠性改进:通过分析可靠性数据,找出故障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跟踪改进效果。

4. 可靠性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可靠性管理的培训,提高其可靠性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5. 可靠性监控:建立可靠性监控系统,对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实时监测,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可靠性测试管理规范

可靠性测试管理规范
(4)迅速暴露产品可靠性的薄弱环节,及时反映产品设计问题,了解产品的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从而加以控制和排除,便于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4.2针对电源模块产品开展以下试验
(1)、温升测试
(2)、电源电性能测试
(3)、故障试验
(4)、高温高加速度试验
(5)、高温寿命试验(ORT抽检)
(6)、老化筛选试验
(7)、高温高湿试验
2.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品质部在新产品评价或周期性产品评价期间对电源模块进行的可靠性评价。
3. 名词定义
3.1可靠性:指产品在规定的时间内,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3.2 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 平均无故障时间。
3.3HALT:Highly Accelerated Life Test 高加速寿命测试(HALT 测试在研发的早期阶段开始,一般在EVT 阶段与DVT 阶段进行。)
i输出过流保护测试
D.测试报告
见记录文件。
5.3故障试验
正常工作条件下进行模拟电源可能有安全隐患的位置故障发生情况
A.样机要求
满足正常工作的样机。
B.测试条件
a输入电压为额定输入电压,输出在额定负载条件下,进行模拟短路、开路故障试验,产品应能进入保护状态,当产品在短路撤除(或重新开机)后应能自动恢复正常工作。且产品在输出短路、开路时,其输入功率应小于额定输出功率的20%;闪烁保护时,输入峰值功率应小于额定输出功率60%。撤消短路后,在满载状态下能自动恢复或由产品标准规定。
c按规格要求调节好环境温度、风速等条件;
d开机运行3小时后,记录相应位置的温度;
e计算温升:实测温度-环境温度,对照温升测试规定判定是否合格。

电气设备可靠性试验管理规定

电气设备可靠性试验管理规定

电气设备可靠性试验管理规定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规定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电气设备的可靠性试验过程符合相关要求,保证设备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电气设备的可靠性试验管理。

二、试验设计与准备1. 在进行可靠性试验之前,应制定详细的试验计划,包括试验目标、试验方法、试验方案等。

2. 根据试验计划,确定试验所需的设备、人员和试验环境,并做好准备工作。

三、试验执行1. 试验应按照试验计划的要求进行,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试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备规范和操作手册进行操作,确保试验的真实性和可复现性。

3. 如有需要,应记录试验中的关键参数和事件,并及时报告相关人员。

四、试验结果与分析1. 试验结束后,应对试验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

2. 结果分析应具备客观性和科学性,排除人为因素和误差。

3. 如有需要,可进行数据统计和图表展示,以便更直观地表达试验结果。

五、试验报告与评估1. 根据试验结果和分析,编制试验报告,详细记录试验过程和结果。

2. 试验报告应包括试验目标、试验方法、试验数据、结果分析等内容。

3. 试验报告需经过相关人员的评估和审核,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六、质量管理与改进1. 试验过程中应保证试验设备和环境的质量和可靠性。

2. 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应及时记录,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3. 定期进行试验管理评估和改进,提高试验的效率和准确性。

七、附则1. 本管理规定的解释权归公司所有,如有需要,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2. 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为电气设备可靠性试验管理规定,各相关人员应按照规定执行,确保试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数据可靠性管理规程

数据可靠性管理规程

1.目的:数据可靠性是制药体系中确保药品质量的基本要求。

为阐明GXP活动相关的数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可靠性管理要求,对公司的数据进行管理,保证纸质和电子数据的可靠性。

2.范围:适用公司数据管理3.职责:3.1质量保证部:确保本程序所在区域得到贯彻执行,从而确保数据可靠性的要求在系统和流程中实施。

3.2数据产生部门:确保对生产的数据的管理符合本程序的要求,及操作人员按照规程操作进行记录,复核人按照要求进行复核和审核。

4.内容4.1定义4.1.1数据:指所有原始记录和经核实无误的原始记录的副本,包括源数据和元数据和所有后续转换和报告的数据,这些在实施GxP活动的同时产生或记录并允许对GxP活动进行全面和完整的重建和评价。

数据应该在活动发生的同时使用永久的方式准确的记录。

数据可以包含在纸质记录(比如工作表和记录本)、电子记录和审计追踪、照片、微缩胶卷或微缩胶片、音频文件或视频文件或其他媒介中,通过这些媒介与GxP活动相关的信息被记录下来。

4.1.2原始数据:按照原始产生的形式(纸质或电子)或以“真实副本”的形式来保留的原始文件和记录。

原始数据必须是与活动同步产生的,采用可以永久保留方式(不可擦写)准确记录。

对于简单的仪器,比如天平、PH计等不能贮存电子数据,打印条便是原始数据。

原始数据必须确保两点:•清晰可辨,在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均可以调取;•可以根据原始数据对数据产生的整个活动进行重现。

4.1.3原始记录:按照最初生产的格式或者文件形式的数据,保存记录的可靠性(准确、完整、内容和含义),例如手写记录或者计算机化系统的电子数据。

4.1.4真实副本:数据的原始记录的副本,已经被证明可以确认它是一个额外和完整的副本可以代表原始记录的全部的内容和意思,包括如果是电子记录适用的所有的元数据和原始记录格式。

4.1.5元数据:元数据是指描述其他数据属性的数据,提供语境和含义。

一般来说,这些数据描述数据的结构、数据要素、内在关系和其他数据特点,同时允许数据追踪至个体。

机械工程中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规范要求

机械工程中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规范要求

机械工程中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规范要求机械工程是一门涉及机械设备设计、制造和维护的科学与技术。

在机械工程中,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探讨机械工程中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规范要求,并讨论其在机械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一、可靠性规范要求可靠性是指系统在给定操作条件下,按照设计要求正常运行的能力。

机械工程中的可靠性规范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强度与承载能力机械设备在设计时应考虑其强度与承载能力,以确保其在正常操作条件下不会发生破坏或失效。

相关规范要求需要确定合适的材料、尺寸和结构,以确保机械设备能够承受正常工作负荷。

2. 制造与加工精度机械设备的可靠性还与其制造和加工精度密切相关。

相关规范要求需要确保机械设备在制造和加工过程中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并具备足够高的精度和质量控制标准。

3. 可靠性分析与试验为确保机械设备具备良好的可靠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可靠性分析与试验。

这些分析与试验可以通过模拟实际工作条件、挑战设计边界或使用成熟的可靠性评估方法来完成,以评估机械设备的可靠性水平。

4. 故障检测与诊断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故障或失效。

相关规范要求需要考虑故障检测与诊断的方法和技术,以及故障处理和修复的流程。

这些规范要求有助于提高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并确保及时有效地解决潜在问题。

二、可维护性规范要求可维护性是指机械设备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考虑到维修、保养和更换零部件的方便性。

以下是机械工程中的可维护性规范要求的一些重要方面:1. 维修便捷性机械设备的维修便捷性是指在发生故障时方便进行维修和保养的能力。

相关规范要求需要确保机械设备易于拆卸和组装,并提供相应的维修手册和指导,以方便维修人员进行操作。

2. 零部件可替换性机械设备的可维护性还需要考虑零部件的可替换性。

相关规范要求需要确保零部件易于获得,并且能够方便地进行更换。

此外,规范要求还需要关注零部件的标识和追溯性,以确保更换的零部件符合质量要求。

GJB450A-2004装备可靠性工作实施要求的解读

GJB450A-2004装备可靠性工作实施要求的解读

GJB450A-2004装备可靠性工作实施要求的解读引言本文档旨在解读GJB450A-2004装备可靠性工作实施要求,提供相关要点和解释。

GJB450A-2004是我国军事行业颁布的关于装备可靠性工作的规范,对提高装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概述GJB450A-2004旨在对装备的可靠性工作进行规范,确保装备在各种环境和条件下能够正常运行,并具备高度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该标准涵盖了从装备设计、制造到使用和维护等各个阶段的要求。

主要要求装备设计装备设计阶段是确保装备可靠性的关键阶段,该阶段需要严格按照GJB450A-2004的要求进行设计。

关键要求包括:- 设计必须符合装备功能和性能要求,严格执行技术规范。

- 在设计过程中考虑装备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 对关键部件和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和验证,确保其可靠性达到要求。

装备制造与检验装备制造与检验阶段需要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装备的制造和检验,并确保装备的可靠性。

关键要求包括:- 制造过程必须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工艺要求。

- 对装备进行全面的检验和测试,确保装备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 对装备的关键部件和系统进行可靠性测试,评估其可靠性性能。

装备使用与维护装备使用与维护阶段需要对装备进行合理的使用和维护,以确保其长期可靠稳定地工作。

关键要求包括:- 对装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各项技术指标和性能保持稳定。

- 及时修复和更换装备出现的故障部件,确保装备的可靠性不受损。

- 进行装备的可靠性评估和改进,提高装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结论GJB450A-2004装备可靠性工作实施要求的解读涵盖了装备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关键要点。

合理遵循和实施该标准,对提高我国装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严格依照标准要求进行装备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能够确保装备在各种环境和条件下能够正常运行,并具备高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可靠性管理工作规范

可靠性管理工作规范

可靠性管理工作规范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规范公司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工作,根据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下发的《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办法》,特制定《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工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

木《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光伏电站。

第二条公司分管生产副总负责各风场电力可靠性的监督管理;生产技术部负责各风场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的日常工作,各风场负责开展木风场的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

第三条公司分管生产副总可靠性管理的主要职责为:(一)贯彻执行有关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的国家规定、技术标准,制定木企业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规范;(二)建立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体系,明确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责任部门,设置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岗位;(三)建立电力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采集、统计、审核、分析、报送电力可靠性信息,保证电力可靠性信息的准确、及时、完整;(四)编制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报告和技术分析报告,评价分析电力设备、设施及电网的运行可靠性状况,制定提高电力可靠性水平的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五)加强电力可靠性管理与安全生产管理的结合,全而提高电力可靠性信息的应用水平;(六)定期开展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自查;(七)开展电力可靠性技术与管理项目的研究与应用。

第四条生产技术部的主要职责为:(一)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的国家规定、技术标准和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规范;(二)监督各光伏电站认真做好可靠性管理的数据统计和填报工作,审核各风场数据的填报情况;(三)及时对风场的可靠性管理数据进行审核并上报至公司;(四)组织各光伏电站定期开展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自查;(五)监督各光伏电站认真落实提高电力可靠性水平的具体措施。

第五条光伏电站的主要职责为:(一)认真贯彻执行有关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的国家规定、技术标准和公司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规范;(二)组织现场人员认真开展可靠性管理的数据统计和填报工作,确保数据的真实性;(三)定期开展本风场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自查;(四)认真落实生产技术部下发的提高电力可靠性水平的具体措施。

管理工作规范

管理工作规范

管理工作规范一、引言管理工作规范是为了确保组织内部的工作流程和员工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和达到组织目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管理工作规范的内容和要求。

二、工作流程规范1. 工作计划与目标设定- 每位员工应制定个人工作计划,并与上级进行沟通和确认。

- 工作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和可达成,并与组织整体目标相一致。

2. 工作安排与分配- 上级应合理安排和分配工作任务,确保员工的工作负荷平衡。

- 工作任务应明确具体,包括时间要求和优先级。

3. 工作执行与监督- 员工应按照工作计划和目标进行工作执行。

- 上级应及时跟踪和监督员工的工作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4. 工作评估与反馈- 员工应定期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并向上级汇报。

- 上级应及时赋予员工工作表现的反馈和评价,匡助员工改进工作。

三、员工行为规范1. 诚信与道德- 员工应遵守诚信原则,不得从事任何违法、欺诈或者不道德的行为。

- 员工应保护组织的利益,不得泄露机密信息或者滥用职权。

2. 保密与信息安全- 员工应妥善保管和使用组织的机密信息,不得私自复制或者外泄。

- 员工应加强信息安全意识,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信息泄露或者被黑客攻击。

3. 互相尊重与合作- 员工应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不得进行歧视、欺凌或者恶意攻击。

- 员工应积极与同事合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氛围。

4. 保持职业形象- 员工应保持良好的仪表仪容,穿着得体,举止文明,言行得体。

- 员工应遵守组织的规章制度,不得迟到早退或者擅自离岗。

四、管理工作规范的重要性1. 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明确的工作流程和规范,可以减少工作中的混乱和重复,提高工作效率。

- 工作规范可以匡助员工更好地理解工作要求,减少错误和失误的发生。

2. 保证工作质量- 工作规范可以确保工作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提高工作质量和一致性。

- 规范的工作流程可以匡助员工避免疏漏和错误,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室可靠性试验管理规范全文编辑修改

实验室可靠性试验管理规范全文编辑修改
3.5.6【盐雾试验盐水溶液配制确认表】
3.5.7【实验室温湿度记录表】
3.5.8【可靠性试验申请单】
3.5.9【客户试验要求一览表】
3.4.7【蒸汽老化试验机操作保养规程】
3.4.8【高温高湿大气压试验机操作保养规程】
3.4.9【冷热冲击试验机操作保养规程】
3.4.10【跌落试验操作规程】
3.5 相关表单
3.5.1【可靠性试验报告】
3.5.2【设备使用记录表】
3.5.3【实验室仪器设备日常巡检Biblioteka 】3.5.4【试验送样记录表】
3.5.5【仪器日常点检表】
3.2.8.1镀层颜色有明显变化的判定不合格;
3.2.8.2很难看得见,甚至看不见的覆盖层腐蚀所致的发暗(与原样品对比才可发现的镀层发暗),判定不合格;
3.2.8.3镀层表面积大于0.1mm²碎落,起皮,剥落现象直接判定不合格;
3.2.8.4表面出现的鼓泡,开裂,龟裂,鸡爪状或星状缺陷判定不合格;
3.2.8.5阳极性或阴极性覆盖层的腐蚀产物,表面点蚀缺陷暂时不纳入判定标准。
3.3 相关参照试验国家标准
3.3.1 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
3.3.2 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
3.3.3 GB/T 2423.3-2006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
1 目的
为确保实验室工作的有效性,确保材料产品满足客户要求,遵循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
2 范围
适用于各厂材料及产品可靠性试验。
3 作业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靠性管理工作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电力工业可靠性管理是电力系统和设备的全面质量管理和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是适合现代电力行业特点的科学管理方法之一。

为了提高整个电力工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实行量化管理、目标分解和优化技术,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电力工业可靠性管理的基本任务是:电力行业的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基建安装、生产运行诸环节都要制订并执行可靠性则;分析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以各项可靠性指标来检验规划设计、设制造、基建安装、生产运行等环节预期的目标和效益,并作为各环节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的重要依据;研究和拟订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可靠性目标;深化运行可靠性指标应用,努力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水平和供电可靠性。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各电力集团公司、省(区、市)电力公司及其所属(或代管)的发电厂、供电(电业)局,华能国际公司和力公司所属发电厂以及接入国家电网的自备、中外合资、外方独资电厂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基建安装等部门,要执行本规定有关条文,并结合本部门特点进行增补。

第二章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由部统一领导,实行部、电力集团公司、省(区、市)电力公司、发电厂与供电(电业)局分级统一管理。

第五条电力部设电力可靠性管理中心(以下简称中心)。

中心是在部领导下负责全国电力系统可靠性管理的职能机构,其主要职责为:
1、制订全国性电力行业各部门的可靠性管理准则和规章制度经部批准颁布后监督执行;
2、负责电力行业各项可靠性信息的统计、分析和存储,建立全国性的门类齐全的电力可靠性信息管理系统,制订并完善全国统一的电力可靠性编码、统计方法以及统计程序,定期发布电力可靠性指标,及时向规划、设计、制造、建设、生产部门公布有关可靠性指标,为各单提供可靠性咨询和信息检索服务;
3、归口管理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评价工作,为设计、制造、基础、生产等部门提供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报告,提出提高可靠性的各项建议;
4、制订发电厂、变电所以及输变电设施等新投产工程的可靠性标准,参与发供电工程设施和重大特殊技措项目的可靠性评估。

5、组织全行业电力可靠性学术活动,适时开展经验交流和人员培训,核发可靠性专责工程师证书。

6、开展电力可靠性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六条各电力集团公司、省(区、市)电力公司、华能国际公司、新力公司等负责所辖地区或企业的电力可靠性管理工作:
1、要求:
(1)指定一名局级领导人全面负责本公司范围内的可靠性管理工作,确定本公司有关业务部门可靠性管理的分工,建立可靠性管理小组,做好协调工作;
(2)指定一个或几个职能处负责可靠性管理的日常工作,设置可靠性管理的工作岗位,并配备合格的专责工程技术人员。

(3)建立和健全本公司系统的电力可靠性管理体系,配备质量、数量与工作要求相适应的人员和专用的计算机设备及数据传输设备;
2、职责:
(1)贯彻部、司、中心颁布的电力可靠性管理的各项规定,制定适合于本公司系统的管理办法;
(2)采集本公司所属范围的电力可靠性数据和信息,并建立数据库,所有信息皆需认真核对,确认其正确无误,并经主管领导批按时报送中心;
(3)对所属发电厂、供电(电业)局下达可靠性考核指标,并将可靠性指标的升降作为评价企业管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内容,对设计与施工单位提出预定的可靠性指标并对设计与施工质量进行检查评估;
(4)定期召开本公司的电力可靠性分析会,及时制订调控生产的措施。

(5)每年组织一次全局性的可靠性评估,对规划设计、设备制造、基建安装、运行检修等诸方面对运行可靠性的影响,作出全面评价,制订下一年度可靠性管理工作的目标与相应措施,报中心备案报部的发供电设施技措项目要做可靠性评估并有增益报告;
(6)组织本公司系统的可靠性业务培训、考核及交流活动。

第七条发电厂、供电(电业)局分别负责本单位可靠性的管理工作:
1要求:
(1)确定一名领导人全面负责本厂(局)可靠性管理工作,建立全厂(局)的可靠性管理系统;
(2)指定一个职能部门负责本厂(局)可靠性管理的日常工作,设置可靠性工作岗位,配置专责工程技术人员和专用的计算机设备及数据传输设备;
2职责:
(1)贯彻执行部、公司颁布的各项可靠性管理规定,制订本厂(局)可靠性管理的实施细则和奖惩制度等;
(2)负责将本单位的可靠性考核指标,分解落实到各个生产岗位,并采取措施,保证其完成,以可靠性指标的升降,作为考评本(局)各级管理水平优劣的一个重要依据;
(3)负责采集统计、报送各项可靠性数据和信息,信息的采集、统计、报送必须做到及时、准确、完整;
(4)定期分析本厂(局)的运行可靠性,制订提高可靠性的措施,并向主管公司提出报告;
(5)定期进行可靠性业务培训,确保第一线人员能准确判断电力设施的可靠性状态,正确填写可靠性记录;
(6)用可靠性指标的变化作为评估检修质量及技措项目改造效果的主要依据。

(7)重要技措项目的立项,重要设备的更改,城市电网规划和城市电网的改造,皆需经可靠性论证,应有可靠性目标,并制订实施计划。

第八条规划设计、施工安装、修造成套等部门应开展可靠性管理工作和应用可靠性技术,并以有关工程的运行可靠性指标来评价本部门的工作效果。

第三章人员的条件和要求
第九条可靠性专责人员应遴选事业心强、思想作风端正、工作认真负责、具有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且有一定生产实践经验并经专门培训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并保持相对稳定。

第十条各级可靠性专责人员需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各电力集团公司、省(区、市)电力公司的可靠性管理人员的定期考核由中心负责;各发电厂、供电(电业)局的可靠性专责人员的考核由主管公司负责。

第十一条可靠性管理专责人员应积极参与生产和经营活动,及时提供可靠性状况报告,供领导决策参考。

第十二条可靠性专责人员的职称评定,晋升晋级均按技术系列进行,享受其它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待遇。

第十三条及时表彰与奖励工作认真负责、成绩突出的可靠性专责人员,并在晋升晋级时优先考虑;及时批评和教育工作不负责任、不能完成预定任务者,经教育仍不称职者,应予以撤换。

第四章信息管理
第十四条全国的电力可靠性准则、可靠性名词术语解释、可靠性统计办法、编码和统计软件,统一由中心负责组织编制,由部批准后颁布施行。

各地区、部门自订的准则和办法,不得与全国统一的规定相违背,且应事先报送中心备案。

第十五条可靠性数据和信息统计及上报应严格执行上级有关规定,任何人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干预。

第十六条对电力可靠性信息实行统一管理:各项指标均以中心公布的数字为准;对外交流或向国内非电力部门提供信息,均由中按一定渠道和手续统一办理;基层单位(发
电厂、供电(电业)局)有需要向系统外提供可靠性局部信息时,必须经主管公司批准,并报中心备案;电力系统内部各单位的可靠性信息交流,由各集团公司、省(区、市)电力公司核实进行。

第五章附则
第十七条各电力集团公司、省(区、市)电力公司应根据本规定的
精神,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实施细则报中心备案。

第十八条本规定解释权属电力部。

各地在执行中的问题和意见,可随时向中心反映。

第十九条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