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规范

合集下载

可靠性实验管理规范_

可靠性实验管理规范_

可靠性实验管理规范1.目的:为验证电磁笔、电容笔在不同开发阶段、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可靠性,暴露设计、材料、工艺所存在的缺陷,提高产品可靠性能和确保实验结果的正确性,特建立实验管理规范以保证成品满足客户品质要求。

2.范围:在新品研发、进料、成品、量产出货过程中,有关的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处于可靠性测试阶段的相关事项与人员均适用;此规范适用于本公司新产品设计实验、例行性可靠性实验、重大质量问题验证和替代物料、研发工程设计变更验证等需进行可靠性实验的材料及成品。

3.定义:QRS:品质可靠性系统(Quality Reliability System)3.1产品实验质量保证:产品在设计、试制、量产验证阶段环节,依据产品设计测试方案及实验指导作业文件,对产品正常性能、结构、工艺特性等进行常规例行、可靠性依赖性实验,以确认产品最终出货质量保证。

3.2研发设计验证:指确定新产品研发设计初期产品满足各项相关设计指标、技术参数要求及潜在失效问题特定对该设计(或变更)样品进行的实验。

3.3产品试制验证:指小批量验证确定研发设计产品的各项相关设计指标、技术参数、可靠性及稳定性要求而对小批量试制产品(或变更)样品进行的批量实验。

3.4工程变更验证:指已量产的产品因其他原因导致需要变更物料、辅料、工艺时,为保证其变更不影响原有产品品质而特定针对性进行的相关实验。

3.5例行验证:指已量产的产品在后期制造过程中,为验证其产品(或物料)品质后期是否发生变化而进行的例行常规实验。

4.职责:4.1研发质量部:4.1.1实验室工程师负责实验计划的拟定,对新品可靠性、例行性实验和重大质量问题验证的执行、监测,参与问题分析,提供相关实验报告,并对问题点的改善追踪,直至问题关闭。

4.2研发部:4.2.1提供3.2项所需进行实验以《产品实验需求单》的形式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各项所需进行实验的产品,同时视情况根据QE验证需求参与实验;4.2.2针对可靠性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及拟定改善对策,并于方案导入时,做初步验证,初步验证OK后再按4.2.1项要求进行作业;4.2.3新产品提供如下资料供实验室实验参考:《产品规格书》。

可靠性试验设计规范

可靠性试验设计规范
中,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 24h的调节期,保持相对高的温度(近似40°C)和相对低的湿度 ✓ 调节期结束时测试性能指标 ✓ 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 ✓ 1~2h干燥期,保持在室温,室内湿度 ✓ 干燥结束后测试性能指标 ✓ 除非密封产品要求通电测试,否则无需加载。
Photop Technologies, Inc.
光纤线分四种类型进行验证:250um裸光纤,紧套管光纤,松套管 光纤,加强光缆。如果松套管同时受力,则按松套管光纤要求进 行验证;如果不受力,则按紧套管或裸光纤进行验证。通常,松 套管是PVC,或Hytry材料会延伸裸光纤的受力,增加裸光纤的抗 摩擦能力,但不会延伸拉伸的力。
✓ 扭曲测试 ✓ 侧拉测试 ✓ 光缆保持力测试 距离器件与光纤接触面10cm处施力1分钟,速率400 μm/s。
➢ 允许的终端和引线 器件的引脚需镀金(若为金手指接口)或者镀锡,或者在热焊料中浸润。 另外,为了释放引脚表面应力和避免锡须的形成,如果在镀层的形成和引 脚工艺中要采用回流焊,则锡镀层含铅量必须小于2%。
Photop Technologies, Inc.
2. 性能测试
2.1 光电、机械性能测试 所有的产品都要进行相关的光电、机械等方面的测试,至少要包括SPEC 定义的所有参数。
3.3 燃烧性 器件的燃烧性需满足以下之一 ✓ 通过针焰测试 ✓ 满足UL94V0 ✓ 满足UL94V1,并且示氧值≥28%
3.4 剪切力测试----通常需满足2X。
3.5 可焊性 光电器件或模块的终端或引线需进行可焊性测试。
3.6 引线结合 光电器件或模块的金属引线需进行引线结合力测试。
Photop Technologies, Inc.
➢ 不可控DWDM温度影响 要求与可控一致,高温由60 提高至85℃,低温从-10℃降低 到-40℃。

可靠性试验规范

可靠性试验规范

可靠性试验规范-试验方法目次1 范围 (1)2 术语和定义 (1)2.1 实验室环境(Laboratory environment) (1)3 试验项目 (1)3.1 A 组环境可靠性试验 (1)3.2 B 组结构可靠性试验 (10)4 记录 (17)附录 A 外观检查项目 (18)附录 B 功能检查项目 (19)附录 C 射频检查项目 (20)图表目录表1 外观检查项目 (18)表2 功能检查项目 (19)表3 射频指标检查项目 (20)可靠性试验规范-试验方法1 范围2 术语和定义2.1 实验室环境(Laboratory environment)温度T = 20 –25 ℃ ,相对湿度RH = 40 –60 %。

3 试验项目3.1 A 组环境可靠性试验3.1.1 气候环境试验3.1.1.1 低温运行a) 试验目的:验证样品在低温环境下使用的适应性。

b) 试验参数:1) 温度要求: -30℃ (CDMA 手机, Gota 产品,车载产品);-20℃(便携式手机);-10℃(网卡、接入盒、固定台、监视终端);2) 持续时间: 16H (温度稳定后开始计算);3) 电压拉偏:在开机电压下进行试验(如在 3.5 V 进行电压拉偏试验);4) 测试样机数:不小于 5 台。

c) 测试设备:综合测试仪,温度试验箱d) 试验步骤:1) 在室温下检查待测试验样机的结构,外观及电性能。

2) 将待测样机放进温度试验箱,连接好充电器,开机,样机处于充电待机状态。

3) 温度试验箱内温度以1℃/min 的速率从常温下降到设定的温度。

4) 温度达到稳定后持续运行 4 小时,对试验样机进行在线射频监测。

量测时,样机不应从试验箱中取出。

5) 接着,使样机的处于开机电压(例如 3.5 V)下进行电压拉偏试验,拉偏作用时间为 4 小时,然后对样机的射频性能按附录 B 进行测试。

量测完成后,温度试验箱内温度以1℃/min 的速率从低温恢复到常温。

可靠性测试规范

可靠性测试规范

可靠性测试规范.公司名称:XXX文件编号:ZGG-xxx-1-2016发行日期:2016-xx-xx发行部门:质量管理部修订履历表修订次数修订内容修订日期备注1 可靠性测试规范批准 2016-xx-xx可靠性试验规范1 目的根据客户要求及产业界标准,根据产品特性,特制定本检验标准,作为物料及成品可靠性检验依据和质量基准,以保证本公司产品质量,满足客户要求。

2 适用范围本公司使用的所有物料(塑胶件、五金件、螺丝、电池、适配器、数据线、LCD、触摸屏、接口、连接器、按钮等)及成品均适用。

3 权责3.1 质量部:负责进行到料材料、试产及量产阶段成品的可靠性实验,实验结果的判定,问题点的反馈及追踪。

3.2 研发部DQA:负责零件承认时可靠性测试验证可靠性测试;可靠性测试失败的原因分析及改善。

3.3 工程部:协助RD之问题点分析改善。

3.4 生产部:试验机的制作。

4 可靠性检验实施原则4.1 根据量产实验需求,以随机抽样形式从生产线抽取相应的机台作实验,实验数量为每月/每机种/2台。

4.2 新机种、机构变更(包装材料或方式变更等)按实际需求抽取相应试投机器至少2台以上进行试验。

4.3 在新产品量产初始,关键元器件变更,重大制程变更或发现不符合项时,应增加抽样数量和抽样频率。

这些变更应由质量工程师通知。

4.4 所有产品需要进行100%老化测试合格方可转入下一工序。

4.5 到料材料的可靠性试验IQC根据抽样计划依按照GB2828.1-2012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特殊检查水平S-2进行;成品可靠性试验数量为每月/每机种/2台。

4.6 所有试产机器可靠性测试项目通过后才可转入量产阶段。

可靠性测试fail需由研发或工程分析整改重新测试合格后方可转入下一阶段。

4.7 试验前,依据对应的《成品检验规范》、《进料检验规范》文件进行100%的电气性能和机构性能及内外观检验。

5 参考数据文件编号:DZ-049-1-2015发行日期:2016-1-15发行部门:质量管理部5.1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RUIYI-PD8.3-20165.2 《来料检验规程》ZGG-003-1-20165.3 《进料检验规范》ZGG-004-1-20165.3《GB2828.1-2012抽样计划》5.4 客户规格和各供货商的产品型录、图面、规格6定义6.1 抽样计划(Sample Plan):到料材料抽样计划按照GB2828.1-2012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特殊检查水平S-2进行。

实验室 可靠性测试标准规范(最新)

实验室 可靠性测试标准规范(最新)
7.接地电阻:
只适用于Class I灯具:接地线与金属外壳或螺丝之间通入电流10A,持续60S,接地电阻值不大于0.5欧姆.
8.球压试验:
塑胶材料表面在ta=125℃或75℃球压装置下保持1小时,塑胶材料表面凹陷不超过2mm.
9.塑胶外壳成型应力消除试验:
在ta=70℃条件下保持7小时后,产品外壳不可以变形或损坏等导致存在安全隐患。
文控记录
总经办
技术研发中心
采购部
PMC
生产
工业工程
品质管理中心
仓库
国内营销
国际贸易
封装
资源管理

修订记录
修订次数
Hale Waihona Puke 修订人修订日期修订前
修订后
审核
批准
内容摘要
版次
内容摘要
版次
1.
目的
建立和明确实验室的可靠性测试规范,验证开发和设计的产品符合可靠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企业标准等。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开发和设计的所有产品的可靠性验证。
10.悬挂装置加载测试:
悬挂装置加载4倍灯具重量,保持时间1小时,完毕后,悬挂装置不可以出现明显的变形或松脱.
11.灯头扭矩:
灯头在3N.M扭矩下,灯头与灯体之间不可以松动。
12.灯头尺寸:
灯头符合相应的灯头通止规和接触规的要求。
13.防水等级IPX5IPX6:
在IPX5或IPX6装置下距离样品2.5-3米距离,每个方向给喷水15分钟。测试完毕后,灯外壳水珠晾干后,通电灯正常工作,耐压测试通过,进入的水珠不存在安全隐患。
3.职责范围
3.1测试工程师
负责按照测试规范进行,出测试报告。
3.2实验室主管

结构件可靠性测试规范

结构件可靠性测试规范

结构件可靠性测试规范一、测试目标1.评估结构件的可靠性和寿命。

2.验证结构件在设计要求和使用条件下的性能。

3.发现和解决结构件可能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二、测试内容1.重复负载测试:通过施加结构件设计负载或超过设计负载进行重复负载测试,以模拟结构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实际工况,检测结构件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变形、应力和疲劳性能。

2.静态载荷测试:施加静态载荷至结构件设计极限,测试结构件的强度和稳定性。

3.冲击负载测试:施加冲击载荷至结构件设计极限,测试结构件的抗冲击性能。

4.环境适应性测试:将结构件置于不同环境条件下,如高温、低温、湿热等,测试结构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可靠性。

5.振动测试:施加结构件所处环境的振动载荷,测试结构件的振动耐久性。

6.结构件连接测试:测试结构件的连接方式和连接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三、测试方法1.根据结构件的设计要求和使用条件,确定测试参数、测试加载方式和测试持续时间。

2.使用专业的测试设备和仪器进行测试,并确保测试设备和仪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进行多组测试,每组测试都应有足够的样本数量,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统计学意义。

4.在测试过程中,记录结构件的变形、应力、位移等数据,并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5.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评估结构件的可靠性和寿命。

6.针对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提出改进和解决方案。

四、测试报告1.测试报告应包括结构件的基本信息、测试方法、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

2.报告应详细描述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和缺陷,并提出改进和解决方案。

3.报告还应包括结论和建议,用于指导结构件的设计改进和使用。

五、测试组织1.对于大型和关键结构件,应设立专门的测试组织和实验室,确保测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测试组织应有相应的测试设备、仪器以及专业的测试技术人员。

3.测试组织应定期对测试设备和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并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六、测试周期1.测试周期应根据结构件的复杂性和测试内容的多少进行合理安排,并确保测试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机械工程中的可靠性规范要求

机械工程中的可靠性规范要求

机械工程中的可靠性规范要求机械工程是利用机械原理和能量转化原理进行设计、制造、安装、维护和使用机器和机械装置的一门学科。

对于机械工程而言,保障机械设备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可靠性规范要求是确保机械设备能够持续正常工作,并达到预期寿命的一系列准则。

本文将探讨机械工程中的可靠性规范要求,以及相关的测试和评估方法。

I. 可靠性规范要求的概述可靠性规范要求是在机械工程设计、制造和运行过程中,为保证设备的可靠性而制定的一系列指导原则和标准。

这些规范要求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设计准则、材料选择、制造工艺、装配要求、测试标准、维护程序等。

II. 设计准则设计准则是机械工程中可靠性规范要求的基础。

在机械设备的设计阶段,需要根据设备的功能要求、工作环境和使用条件等因素,制定相应的设计准则。

例如,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设备,需要考虑材料的热稳定性和承受能力,以确保设备在高温条件下能够正常运行。

III. 材料选择材料选择是机械设备可靠性规范要求的重要环节。

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保证机械设备的稳定性和寿命。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强度和耐磨性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可获取性和成本等因素。

IV. 制造工艺制造工艺是指在机械设备的制造过程中所采用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

制造工艺的合理选择和正确实施对于设备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合理的制造工艺可以保证设备的尺寸精度和接口配合精度,并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V. 装配要求装配要求是机械设备装配过程中需要遵循的规范。

合理的装配流程和要求可以确保设备各部件的配合精度,并防止装配过程中的误差和损坏。

此外,在装配过程中还需要严格遵守设备的操作手册和技术要求,以确保装配质量和设备的可靠性。

VI. 测试标准测试标准是机械设备可靠性规范要求的核心内容之一。

通过严格执行测试标准,可以检测和评估机械设备的可靠性。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性能测试、可靠性试验和环境适应性测试等。

测试结果可以为设备的改进和优化提供依据,以提高其可靠性。

电气设备工程中的可靠性规范要求详解

电气设备工程中的可靠性规范要求详解

电气设备工程中的可靠性规范要求详解可靠性是电气设备工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它对设备的性能和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电气设备工程中,可靠性规范要求是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气设备工程中的可靠性规范要求,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这些规范。

一、可靠性的定义和重要性可靠性是指电气设备在特定的使用环境下,在一定时间内保持正常工作状态的能力。

保持设备长期稳定运行不仅涉及到设备本身的品质,也与使用环境、维护管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可靠性规范要求的制定,旨在确保电气设备在正常使用期间,能够始终保持高可靠性水平,降低设备故障、事故的风险,保障生产安全和设备投资的回报。

二、电气设备工程中的可靠性规范要求(一)设计阶段规范1. 设计合理性要求:电气设备的设计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满足可靠性要求。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设备的可靠性指标,如寿命、抗震、抗干扰能力等。

2. 电气元器件选择:选择符合性能要求、品质可靠的电气元器件,确保其在设备寿命期间保持稳定性能。

3. 系统安全保护:在设计中应考虑系统安全保护措施,如避雷装置、漏电保护装置等,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二)制造阶段规范1. 生产工艺控制:实施严格的生产工艺,确保设备制造过程中的质量和一致性,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2. 质量检测要求: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质量检测,如耐压测试、绝缘电阻测试等,确保设备的质量合格。

(三)运维与维护规范1. 定期维护保养:制定设备定期维护保养计划,进行设备检查、清洁和维护,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2. 设备备品备件:建立合理的备品备件系统,确保设备故障时能够及时更换零部件,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效率。

3. 安全操作要求: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培训操作人员,提高使用者对设备的正确操作和维护意识,减少设备因错误操作而产生的故障风险。

三、可靠性评估和测试可靠性评估和测试是核查设备可靠性要求是否满足的重要手段。

在电气设备工程中,可靠性评估和测试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 可靠性分析方法:采用适当的可靠性分析方法,如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故障树分析(FTA)等,评估电气设备的可靠性。

材料零件可靠性测试规范

材料零件可靠性测试规范

材料零件可靠性测试规范材料和零件的可靠性是产品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指标,也是用户选择和满意度的关键因素。

通过可靠性测试可以评估材料和零件在预期工作条件下的实际可靠性,以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确保产品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1.可靠性测试的目的和范围可靠性测试的目的是评估材料和零件在实际工作条件下的可靠性,包括寿命、耐久性、可靠性指标等。

可靠性测试的范围应涵盖常见工作条件和使用环境,例如温度、湿度、振动、冲击等。

2.可靠性测试的方法和步骤可靠性测试应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定测试目标和指标: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和预期寿命,确定可靠性测试的目标和指标,例如故障率、寿命预测等。

-制定测试计划:根据产品的特点和测试目标,制定详细的测试计划,包括测试样本数量、测试环境、测试方法等。

-选择合适的测试设备和仪器:根据测试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测试设备和仪器,如寿命测试设备、环境测试设备等。

-设计合适的测试方案:根据产品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条件,设计合适的测试方案,包括测试时间、测试负载、测试环境等。

-进行可靠性测试:按照测试方案进行可靠性测试,记录测试数据和异常情况,并及时调整测试方案和参数。

-分析和评估测试结果:根据测试数据和指标,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材料和零件的可靠性,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可靠性测试的评价和认证可靠性测试的结果应进行评价和认证,确保测试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评价和认证过程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验证测试方法和设备:对测试方法和设备进行验证和认证,确保测试可以准确地评估材料和零件的可靠性。

-分析测试数据和结果: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并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价,以确定材料和零件的可靠性。

-比对和验证:与已有可靠性数据进行比对和验证,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发布报告和证书:根据测试结果,发布可靠性测试报告和认证证书,用于产品质量管理和市场宣传。

4.可靠性测试的规范和标准可靠性测试应参考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确保测试过程和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可靠性测试规范总则

可靠性测试规范总则

可靠性测试管理规定1.目的:为确保产品各阶段产品在不同工作状态、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规范委托试验送检流程,提高产品可靠性,保证产品质量。

2.范围:适用于公司新产品可靠性试验、小批量试产、例行性可靠性试验、重大质量问题验证和替代物料、工程设计变更验证等需进行可靠性试验的成品。

3. 职责3.1 质量部:负责可靠性试验计划的拟定,对新品可靠性、小批量试产、例行性试验和重大质量问题试验验证的执行,提供相关可靠性试验报告。

3.2 研发部:提供所需进行可靠性试验的产品标准,同时根据质量部提出的试验需求参与试验,针对测试中所出现的问题作分析及拟定改善对策,并于对策导入时,做初步验证。

3.3 车间(检验室):提供需进行例行性可靠性试验产品,并对试验后产品协助处理。

4. 试验的类别与启动时机4.1 新产品可靠性试验:包括样机评估阶段、产品试产阶段及试产改善阶段等未转量产产品,进行相应的新产品可靠性鉴定验证。

4.2 新品小批量可靠性试验:主要针对新品试验结束后,转车间生产第一次小批量时,进行的可靠性验证。

4.3 例行性可靠性试验:对量产系列产品进行例行性可靠性试验。

凡属下列情况时应进行例行试验:A)小批量转批量生产后第一次生产时,应进行抽样例行试验,并在有异常失效时做再次验证;b)产品正式生产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进行例行试验;c)产品连续生产时,应作周期性抽样例行验证;周期3个月;4.4 若客户对产品有特殊的可靠性试验要求时,则依客户之要求进行试验。

5. 工作流程5.1 可靠性试验要求5.1.1 新产品及小批量可靠性试验,根据研发提供的样品评估需求,以及根据新产品小批量试产的质量评测结果,注明相应的产品可靠性试验项目,并评估开展试5.1.2 例行性可靠性试验计划,根据产品生产量、出货期、试验项目制定相应的例行性可靠性试验计划;经质量部负责人审批后,发送给车间等相关部门;5.1.3 对于相关部门主导的产品性能优化、设计变更的可靠性实验,由主导部门填写试验申请,实验室直接适时进行针对性验证;5.2 取得试验样品5.2.1 新品试制的试验由研发部发起,研发部在新品试制过程中对需要进行试验验证的产品按照要求填写试验委托单,注明具体的试验项目及试验要求,如涉及到要引用标准的请注明引用标准的具体条款,经质量部领导审核后提交实验室进行产品试验验证;5.2.2小批量产品的试验由质量部对应的车间检验室发起,检验室在新品试制过程中对需要进行试验验证的产品按照要求填写试验委托单,注明具体的试验项目及试验要求,如涉及到要引用标准的请注明引用标准的具体条款,经质量部领导审核后提交实验室进行产品试验验证;5.2.3 例行可靠性试验由质量部对应的车间检验室发起,检验室根据车间正在生产的产品,按照每个季度进行一次型式试验的要求送实验室试验,试验产品按照要求填写试验委托单,注明具体的试验项目及试验要求,如涉及到要引用标准的请注明引用标准的具体条款,经质量部领导审核后提交实验室进行产品试验验证;5.2.4 对产品性能优化、设计变更等相关的验证性可靠性试验,由相应要求试验验证的部门负责试验样品,并提供相对应的试验依据,试验完成后由主导优化部门进行处理;5.2.5 试验送检数量按照运营商和设备商区分:运营商:连接器每次8件,电缆组件每次4件,附件类每次4件执行;设备商:由车间检验员根据实际生产情况提供,但数量不得少于4件;5.3 可靠性试验之进行5.3.1 试验前对试验品进行功能确认是否正常,若测试出现失效,将不良品返回至委托试验部门,如不影响此批试验样机,更换良品后执行试验;如影响整批试验样机性能,则将试验品还于委托试验部门,改善后再进行可靠性试验;5.3.2 根据产品特性,展开可靠性试验的具体项目;5.3.3 试验过程中,实验工程师需对产品各试验项目进行不定时检查。

信息系统可靠性规范

信息系统可靠性规范

信息系统可靠性规范一、引言信息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规范成为了必备的要求。

本文将探讨信息系统可靠性规范的相关内容,包括可靠性要求、可靠性评估和可靠性保证等方面。

二、可靠性要求1. 系统可用性信息系统应具备高可用性,能够持续提供所需的服务。

系统中的硬件和软件应具备冗余设计,以防止单点故障。

此外,系统应具备及时响应的能力,及时排查和修复潜在问题,确保系统能够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2. 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应具备完整性和一致性。

系统应采取合适的备份和恢复策略,确保数据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快速恢复,避免数据丢失。

同时,系统应具备数据一致性的机制,确保数据在不同的模块和组件之间能够保持一致性。

3. 安全性信息系统应具备高度的安全性,保护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

系统应采用适当的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机制,限制非授权用户的访问权限。

此外,系统应具备完善的安全监控和日志记录机制,及时检测和响应安全事件。

三、可靠性评估1. 可靠性测试可靠性测试是评估信息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系统进行负载测试、稳定性测试和容错测试等,可以评估系统在不同条件下的可靠性表现。

可靠性测试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实际使用场景和预期负载,模拟真实的使用情况进行测试。

2. 故障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故障模式与效应分析是对系统进行全面评估的方法之一。

通过识别系统潜在的故障模式,分析故障对系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修复。

FMEA可以帮助发现系统中的潜在故障点,提前采取措施,降低故障对系统可靠性造成的影响。

四、可靠性保证1. 设备维护和保养信息系统中的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维护包括设备的清洁、检修和更换等,保养包括设备的润滑和调试等。

定期的设备维护和保养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2. 定期备份和恢复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应定期进行备份,并建立完善的备份策略。

关于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规范

关于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规范

关于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规范一、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可靠性鉴定(1)建筑物大修前(2)建筑物改造或增容、改建或扩建前(3)建筑物改变用途或使用环境前(4)建筑物达到设计使用年限拟继续使用时(5)遭受灾害或事故时(6)存在较严重的质量缺陷或出现较严重的腐蚀、损伤、变形时2、在下列情况下,可仅进行安全性检查或鉴定:(1)各种应急鉴定(2)国家法规规定的房屋安全性统一检査(3)临时性房屋需延长使用期限(4)使用性鉴定中发现安全问题。

3、在下列情况下,可仅进行使用性检查或鉴定:(1)建筑物使用维护的常规检查(2)建筑物有较高舒适度要求。

4在下列情况下,应进行专项鉴定(1)结构的维修改造有专门要求时(2)结构存在耐久性损伤影响其耐久年限时(3)结构存在明显的振动影响时(4)结构需进行长期监测时。

二、鉴定对象可以是整幢建筑或所划分的相对独立的鉴定单元:也可以是其中某一子单元或某一构件集。

三、鉴定的目标使用年限,应根据该民用建筑的使用史、当前安全状况和今后维护制度,由建筑产权人和鉴定机构共同商定。

对超过设计使用年限的建筑,其目标使用年限不宜多于10年。

对需要采取加固措施的建筑,其目标使用年限应按现行相关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的规定进行确定。

房屋安全鉴定是一项全方位的技术工作,对房屋进行全面的安全鉴定能够保证房屋更加合理,使用更加安全,从而保障房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随着房屋安全鉴定的需求越来越高,选对专业的广州房屋鉴定公司很重要。

广东志承检测鉴定有限公司具备房屋安全鉴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与鉴定为主线,专业提供建筑类检测鉴定相关技术服务。

专业涵盖房屋安全鉴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商注册与年审房屋安全鉴定、施工周边房屋安全鉴定与证据保存、危房鉴定与应急抢险、火灾后房屋结构安全检测、建筑物建造年代鉴定、房屋(校舍)抗震构造检查与抗震性鉴定、旧房改造与加装电梯可行性研究、民用建筑及工业厂房加层可行性研究、房屋修缮技术与造价评估、加固补强及司法仲裁委托鉴定等工程建设领域。

可靠性测试规范

可靠性测试规范

可靠性测试规范可靠性测试是软件测试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用于评估系统在特定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了保证可靠性测试的有效性和全面性,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测试。

下面是一个可靠性测试规范的示例,包括测试目标、测试策略、测试环境、测试用例设计和测试报告等方面。

一、测试目标1. 评估系统在正常和异常条件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发现系统中的潜在问题和风险,进行修复和改进。

3. 提供合理建议,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测试策略1. 分析用户需求和功能设计文档,确定测试范围和测试目标。

2. 根据系统功能和业务流程,设计系统可靠性测试用例。

3. 建立可靠性测试环境,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配置。

4. 制定测试计划和测试进度,确保测试工作的有序进行。

5. 执行测试用例,记录测试过程和结果。

6. 分析测试结果,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7. 编写测试报告,包括测试摘要、问题列表和改进建议。

三、测试环境1. 硬件环境: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

2. 软件环境: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应用程序等。

3. 配置环境:按照实际运行环境进行配置,包括网络连接方式、数据量等。

4. 测试数据:准备合适的测试数据,包括正常数据和异常数据。

四、测试用例设计1. 根据功能模块和业务流程,设计系统可靠性测试用例。

2. 确定测试用例的输入数据、操作步骤和期望输出。

3. 考虑正常和异常情况,并覆盖各种边界条件。

4. 尽量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进行测试,提高测试效率和准确性。

5. 编写测试脚本,包括初始化、执行测试用例和清理等操作。

五、测试执行1. 按照测试计划和进度,执行测试用例。

2. 记录测试过程和结果,包括测试时间、操作步骤和输出结果。

3. 如果发现问题或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进行复现。

4. 对于严重的问题,及时通知开发人员进行修复。

5. 对于复杂测试场景,可以采用压力测试或负载测试进行验证。

六、测试报告1. 编写测试报告,包括测试摘要、问题列表和改进建议。

机械工程中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规范要求

机械工程中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规范要求

机械工程中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规范要求机械工程是一门涉及机械设备设计、制造和维护的科学与技术。

在机械工程中,可靠性和可维护性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探讨机械工程中的可靠性与可维护性规范要求,并讨论其在机械工程实践中的重要性。

一、可靠性规范要求可靠性是指系统在给定操作条件下,按照设计要求正常运行的能力。

机械工程中的可靠性规范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强度与承载能力机械设备在设计时应考虑其强度与承载能力,以确保其在正常操作条件下不会发生破坏或失效。

相关规范要求需要确定合适的材料、尺寸和结构,以确保机械设备能够承受正常工作负荷。

2. 制造与加工精度机械设备的可靠性还与其制造和加工精度密切相关。

相关规范要求需要确保机械设备在制造和加工过程中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并具备足够高的精度和质量控制标准。

3. 可靠性分析与试验为确保机械设备具备良好的可靠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可靠性分析与试验。

这些分析与试验可以通过模拟实际工作条件、挑战设计边界或使用成熟的可靠性评估方法来完成,以评估机械设备的可靠性水平。

4. 故障检测与诊断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故障或失效。

相关规范要求需要考虑故障检测与诊断的方法和技术,以及故障处理和修复的流程。

这些规范要求有助于提高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并确保及时有效地解决潜在问题。

二、可维护性规范要求可维护性是指机械设备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考虑到维修、保养和更换零部件的方便性。

以下是机械工程中的可维护性规范要求的一些重要方面:1. 维修便捷性机械设备的维修便捷性是指在发生故障时方便进行维修和保养的能力。

相关规范要求需要确保机械设备易于拆卸和组装,并提供相应的维修手册和指导,以方便维修人员进行操作。

2. 零部件可替换性机械设备的可维护性还需要考虑零部件的可替换性。

相关规范要求需要确保零部件易于获得,并且能够方便地进行更换。

此外,规范要求还需要关注零部件的标识和追溯性,以确保更换的零部件符合质量要求。

设备可靠性、有效性和可维护性的定义和测试规范

设备可靠性、有效性和可维护性的定义和测试规范

设备可靠性、有效性和可维护性的定义和测试规范设备可靠性是指设备在规定条件下能够正常运行的能力。

为了测试设备的可靠性,可以采用以下测试规范:1. 使用寿命测试:在规定条件下对设备进行长时间运行,以测试设备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2. 环境适应性测试:将设备置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测试,包括温度、湿度、振动等,以测试设备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故障模拟测试:通过模拟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情况,对设备的应对能力和恢复能力进行测试。

设备有效性是指设备能够按照预期的要求和标准完成工作的能力。

为了测试设备的有效性,可以采用以下测试规范:1. 功能测试:测试设备各项功能是否按照要求正常运作,包括输入输出、控制功能、传感器检测等。

2. 性能测试:测试设备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性能表现,如速度、精度、响应时间等。

3. 负载测试:测试设备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以测试设备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设备可维护性是指设备在需要进行维护时能够快速、方便、低成本地进行维护和修理的能力。

为了测试设备的可维护性,可以采用以下测试规范:1. 维修性测试:测试设备在需要维护时,是否能够方便地进行拆卸和更换零部件。

2. 故障诊断测试:测试设备在出现故障时,是否能够快速、准确地诊断出问题所在。

3. 零部件可替换性测试:测试设备的零部件是否容易获取,并且能够方便地进行更换。

通过以上定义和测试规范,可以有效地评估设备的可靠性、有效性和可维护性,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设备可靠性、有效性和可维护性是任何制造业公司产品质量的重要特性,这些特性对于客户的满意度和公司的声誉具有关键性影响。

因此,测试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继续探讨设备可靠性、有效性和可维护性的测试规范,以及测试方法的选择和实施。

设备可靠性、有效性和可维护性的定义和测试规范是由公司内部的质量保障和研发团队共同制定的,并应该基于行业标准和最佳实践。

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规范

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规范

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规范1. 引言电子产品的可靠性试验是评估其长期稳定性和性能可持续性的重要方法。

通过进行严格的可靠性试验,可以验证产品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

本文将介绍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的一般规范、规程和标准。

2. 环境适应性试验2.1 温度试验温度试验是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试验时,应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使用环境,对其进行高温、低温和温循等试验。

试验过程中应注意监测产品的温度变化,确保产品在不同温度下的性能和功能不受影响。

2.2 湿度试验湿度试验是模拟产品在高湿度环境下的使用情况,检验其防潮和防锈性能。

试验中,应控制试验室内的湿度和温度,并对产品进行恒湿、热湿循环等试验。

试验结束后,应对产品进行可靠性评估,确保其性能不受湿度变化的影响。

3. 机械试验3.1 跌落试验电子产品跌落试验是模拟产品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可能遭受的跌落情况。

试验中,可以使用跌落台对产品进行自由跌落试验,也可以使用模拟器件对产品进行跌落试验。

试验结束后,应对产品进行功能和性能评估,确保其在跌落后仍能正常工作。

3.2 震动试验震动试验可以评估电子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受到的振动影响。

试验中,应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使用环境,对其进行不同频率和幅度的振动试验。

试验后,应对产品进行性能和可靠性评估,确保其在振动环境下能够正常运行。

4. 电磁兼容性试验电磁兼容性试验用于评估电子产品在电磁环境中的抗干扰性和抗辐射能力。

试验中,应根据产品的设计要求和使用环境,对其进行辐射和传导等试验。

试验过程中应注意监测产品的电磁性能和辐射水平,确保产品在电磁环境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 可靠性评估与验证可靠性评估与验证是对电子产品进行可靠性试验后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得出产品的可靠性参数和指标,评估其性能和寿命。

同时,还应对产品进行可靠性验证,确认产品满足设计要求和使用需求。

6. 结论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的规范、规程和标准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可靠性设计技术工作规范

可靠性设计技术工作规范

本规范规定了可靠性设计大纲、工作计划编制的相关要求。

本规范规定了可靠性设计准则、原则与方法的相关要求。

GJB450A-2004 GJB841-1990 GJB899A-2022 GB/T7826-20012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程序可靠性(Reliability)指产品(包括零件和元器件、整机设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指标主要反映产品或者设备的可靠性( Reliability),可靠性是部件( Part)、元件 (Component)、产品(Product)或者系统(System)的完整性的最佳数量的度量。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又称平均无故障时间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MTBF) 指可修复产品两次相邻故障之间的平均时间,是衡量一个产品的可靠性指标。

可靠性设计(Reliability Design),即根据可靠性理论与方法确定产品零部件以及整机的结构方案和有关参数的过程。

设计水平是保证产品可靠性的基础。

可靠性设计,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为消除产品的潜在缺陷和薄弱环节,防止故障发生,以确保满足规定的固有可靠性要求所采取的技术活动。

可靠性设计是可靠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实现产品固有可靠性要求的最关键的环节,是在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和贯彻可靠性设计准则来实现的。

为了保证产品满足规定的可靠性要求而制定的一套文件,包括可靠性设计组织机构及其职责,要求按进度实施的工作项目、工作程序和需要的资源等。

目的和任务目标可靠性指标及定义工作组织及其职责可靠性工作项目及其实施表(见附表 1)可靠性设计的目的是在综合考虑产品的性能、可靠性、费用和设计等因素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相应的可靠性设计技术,使产品的寿命周期内符合所规定的可靠性要求。

系统可靠性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设计,基本实现系统的固有可靠性。

可靠性试验规范

可靠性试验规范

可靠性试验规范1.0目的:建立可靠性试验标准及步骤,以作为本公司人员试验依据。

2.0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可靠性试验。

3.0参考文件资料:参照各类试验之国家标准。

4.0试验工具:各仪器参照各试验标准。

5.0检查项目:各检查项目参照各试验推荐标准或根据自我需要确定。

6.0可靠性试验6.1温度下限工作试验受试样品先加电运行测试程序进行初试检测。

在受试样品不工作的条件下,将箱内温度逐渐降到0℃,待温度稳定后,加电运行测试程序5h,受试样品功能与操作应正常,试验完后,待箱温度回到室温,取出样品,在正常大气压下恢复2h。

推荐检验标准:受试样品功能与操作应正常,外观无明显偏差。

6.2低温储存试验将样品放入低温箱,使箱温度降到-20℃,在受试样品不工作的条件下存放16h,取出样品回到室温,再恢复2h,加电运行测试程序进行最后检验,受试样品功能与操作应正常,外观无明显偏差。

为防止试验中受试样品结霜和凝露,允许将受试样品用聚乙稀薄膜密封后进行试验,必要时还可以在密封套内装吸潮剂。

6.3温度上限工作试验受试样品先进行初试检测。

在受试样品不工作的条件下,将箱温度逐渐升到40℃,待温度稳定后,加电运行系统诊断程序5h,受试样品功能与操作应正常,试验完后,待箱温度回到室温,取出样品,在正常大气压下恢复2h。

推荐检验标准:受试样品功能与操作应正常,外观无明显偏差。

6.4高温储存试验将样品放入高温箱,使箱温度升到55℃,在受试样品不工作的条件下存放16h,取出样品回到室温,恢复2h。

推荐检验标准:受试样品功能与操作应正常,外观无明显偏差。

6.5恒定湿热工作试验温湿度分别取40℃/90%,受试样品须进行初始检测。

试验持续时间为2h。

在此其间加电运行检查程序,加电运行测试程序进行检测。

恢复2h,加电运行测试程序进行检测。

推荐检验标准:受试样品功能与操作应正常,外观无明显偏差。

6.6恒定湿热存储试验温湿度分别取40℃/90%,受试样品须进行初始检测。

电气工程中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规范要求

电气工程中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规范要求

电气工程中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规范要求在电气工程中,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可靠性规范是指保证电力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安全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

本文将就电气工程中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规范要求进行探讨。

一、可靠性规范的重要性在电力系统中,可靠性是评估电力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规范要求是为了确保电网供电能力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保障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可靠性规范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助于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减少停电次数和时间,保障用户的用电需求得到满足。

二、可靠性指标的要求1.停电次数限制:电力系统可靠性规范中通常会对停电次数进行限制,确保供电可靠性。

一般情况下,工业用户和居民用户对停电次数的要求不同,可靠性规范会对不同用户类型的停电次数进行区分。

2.故障处理时间要求:电力系统遇到故障时,及时处理和修复是确保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关键。

可靠性规范会要求故障处理时间不超过一定的限制,以确保故障能够及时处理,减少停电时间。

3.电压稳定性要求:电压稳定性是电力系统运行稳定的重要指标。

可靠性规范会对电力系统的电压波动和电压暂降进行限制,确保供电电压在合理范围内波动,并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4.设备可靠性要求:电力系统中的各种设备和元件的可靠性对系统的运行影响很大。

可靠性规范会对各种设备的可靠性要求进行规定,包括设备的寿命、故障率和可修复性等指标。

三、可靠性规范的制定与执行1.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电气工程中的可靠性规范通常由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来制定。

国家标准是针对整个国家范围内电力系统的运行要求,而行业标准则是针对特定的行业或应用领域来制定的。

2.监督与检查:为了确保可靠性规范的有效执行,通常会有相关部门进行监督与检查。

监督与检查的内容包括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指标进行评估和检测,对电力公司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以及对相关设备和元件的质量进行检验和验收等。

四、可靠性规范对电气工程的影响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规范要求对电气工程有着重要的影响。

电力系统可靠性规范

电力系统可靠性规范

电力系统可靠性规范一、引言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其可靠性对于保障供电质量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为确保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制定电力系统可靠性规范是必要的。

本文将就电力系统可靠性规范进行探讨。

二、可靠性定义与指标可靠性是指电力系统在给定条件下,连续可供电并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

电力系统可靠性指标衡量了系统在一定时间内实现连续可供电的程度。

常见的电力系统可靠性指标包括:停电次数、停电时间、平均故障恢复时间等。

三、电力系统可靠性规范概述1. 规范的目的电力系统可靠性规范的目的在于提供标准化的指导,保障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水平,降低停电风险,提高供电质量。

2. 规范的适用范围电力系统可靠性规范适用于电力系统的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阶段,涵盖了各个环节。

3. 规范的基本原则电力系统可靠性规范应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的基本原则,确保规范的有效实施。

四、电力系统可靠性规范内容1. 设计要求电力系统可靠性规范应明确设计要求,包括可靠性目标、可靠性指标、安全裕度、容错设计原则等。

2. 设备选型与布局电力系统可靠性规范应对设备选型和布局提出要求,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互联互通性,同时考虑到系统的平衡性和弹性。

3. 运行与维护电力系统可靠性规范应规定运行与维护的工作程序和方法,包括定期检修、预防性维护、故障处理等,以降低运行风险,提高系统可靠性。

4. 环境因素考虑电力系统可靠性规范应考虑环境因素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确保系统能在各种极端环境下正常运行。

五、可靠性评估方法电力系统可靠性规范应规定可靠性评估的方法和指标,包括可靠性分析、故障模拟、系统性能评估等,以提前发现系统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

六、规范执行与监督电力系统可靠性规范应明确规范的执行和监督机制,包括责任主体、检查与考核、违规处罚等,以确保规范的有效实施。

七、结论电力系统可靠性规范对于保障供电质量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靠性规范篇一:可靠性设计技术工作规范可靠性设计技术工作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可靠性设计大纲、工作计划编制的相关要求。

本规范规定了可靠性设计准则、原则与方法的相关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JB450A-2004 GJB841-99A-2009 GB/T7826-200123. 术语和定义 3.1 可靠性可靠性(Reliability)指产品(包括零件和元器件、整机设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指标主要反映产品或设备的可靠性(Reliability),可靠性是部件(Part)、元件(Component)、产品(Product)或系统(System)的完整性的最佳数量的度量。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又称平均无故障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MTBF)指可修复产品两次相邻故障之间的平均时间,是衡量一个产品的可靠性指标。

3.2 可靠性设计可靠性设计(Reliability Design),即根据可靠性理论与方法确定产品零部件以及整机的结构方案和有关参数的过程。

设计水平是保证产品可靠性的基础。

可靠性设计,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为消除产品的潜在缺陷和薄弱环节,防止故障发生,以确保满足规定的固有可靠性要求所采取的技术活动。

可靠性设计是可靠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产品固有可靠性要求的最关键的环节,是在可靠性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和贯彻可靠性设计准则来实现的。

4. 可靠性设计大纲为了保证产品满足规定的可靠性要求而制定的一套文件,包括可靠性设计组织机构及其职责,要求按进度实施的工作项目、工作程序和需要的资源等。

4.1 可靠性设计大纲的构成目的和任务目标可靠性指标及定义工作组织及其职责可靠性工作项目及其实施表(见附表1)装备可靠性工作通用要求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可靠性鉴定和验收试验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程序4.2 可靠性设计的目的和任务可靠性设计的目的是在综合考虑产品的性能、可靠性、费用和设计等因素的基础上,通过采用相应的可靠性设计技术,使产品的寿命周期内符合所规定的可靠性要求。

系统可靠性设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设计,基本实现系统的固有可靠性。

说“基本实现”是因为在以后的生产制造过程中还会影响产品固有可靠性。

该固有可靠性是系统所能达到的可靠性上限。

所有的其他因素(如维修性)只能保证系统的实际可靠性尽可能地接近固有可靠性。

可靠性设计的任务就是实现产品可靠性设计的目的,预测和预防产品所有可能发生的故障。

也就是挖掘和确保产品潜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通过设计预防和设计改进,有效地消除隐患和薄弱环节,从而使产品符合规定的可靠性要求。

也可以说可靠性设计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按照给定的目标要求进行设计,通常用于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另一种是对现有定型产品的薄弱环节,应用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加以改进、提高,达到可靠性增长的目的。

4.3 可靠性设计大纲要求4.3.1 预防为主,早期投入体现在各项可靠性设计分析工作应尽可能安排在产品研制的早期,可靠性设计、分析、管理工作越早投入效果越好。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能解决的问题不要等到可靠性试验时再去暴露,可靠性试验是对优质的可靠性设计的检验、完善和补充,而不是对劣质设计的补课。

4.3.2 可靠性设计与性能设计同步进行可靠性设计必须融合渗透到性能设计中去,这样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否则,等到性能设计确定之后再做可靠性设计会形成“两张皮”,难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费时费力效果不好。

4.3.3 各类人员职责明确各级行政指挥、设计师系统、质量师系统、专职可靠性人员、兼职可靠性人员各负其责。

根本的原则是谁设计的产品,谁对该产品可靠性负责,谁来完成相应的可靠性设计、分析、试验工作。

4.4 制定可靠性设计大纲的原则4.4.1 针对性根据产品的具体特点,大纲应适用性强,针对性明确。

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

如果型号采用新技术多,系统复杂、研制风险大,可靠性指标高,则应尽可能全面贯彻各可靠性工作项目。

如果产品继承性较好,新技术用得较少,或系统相对不太复杂,研制风险小,可靠性指标较低,则可适当进行剪裁,只作必要的最低要求的可靠性工作项目。

4.4.2 可操作性大纲应准确详细地描述一个框架,据此各类人员可以知道自己在什么阶段应做什么,用什么方法,做到什么程度,输出形式是什么。

4.4.3 突出重点大纲中可靠性工作项目较多,应区分轻重缓急,有的是要求型号各分系统、各组件在研制的各阶段都要实施的,属于重点必做项目,如可靠性建模、预测与分配、故障模式影响分析等。

有些是只对某类产品要做的,如“软件可靠性设计”、“潜在电路分析”,可按选做项目处理。

研制早期以建立有关规定(如设计准则,元器件大纲,故障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等)和设计分析为重点,中后期以可靠性试验和改进设计为重点。

4.4.4 规范化大多数可靠性工作项目都有标准可依,大纲应以有关国军标、国标、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为依据,制定型号的要求,根据型号特点有针对性地剪裁。

4.4.5 可检查可验证大纲规定的可靠性工作项目可分为可靠性定性要求和定量要求两类。

对于定性要求,应是可检查的,例如对“贯彻可靠性设计准则”应要求写出“符合性报告”对于定量要求应是可验证的,如可靠性预计、评估、可靠性试验验证。

4.4.6 闭环管理可靠性大纲各工作项目的贯彻实施应按闭环管理的原则实现,通过内部审核或评审、阶段评审、可靠性工作系统的推动、质量师系统的监控、的运行等手段和措施实现闭环管理。

5. 可靠性设计工作计划工作计划是可靠性设计大纲的具体化和实施保证。

5.1 可靠性设计工作计划的作用可靠性工作计划的作用包括:是设计计划部门下达产品可靠性设计任务的依据;是实现可靠性大纲规定的可靠性定量、定性要求的保证;是研究室和设计人员安排设计活动的依据;是专职可靠性人员进行可靠性总体设计与协调的依据;是质量师系统对可靠性大纲执行情况监督控制的依据;是可靠性工作系统推动型号可靠性工作的依据。

5.2 可靠性设计工作计划的要求制定可靠性工作计划有以下三方面的要求:可靠性工作计划应与产品研制进度、工作内容相协调可靠性工作项目的实施应循序渐进、逐步深人、反复迭代首先由专职可靠性人员依据型号可靠性大纲、有关标准和本型号具体情况写出该工作项目的实施指南,再进行专项可靠性培训并考核,由设计人员结合产品性能设计写出初步设计分析报告,随产品研制的不断深人和信息积累再修改完善可靠性设计分析报告,到定型阶段写出最终设计分析报告。

可靠性工作计划对各工作项目的实施应有检查有跟踪,实现闭环管理。

5.3 可靠性设计工作计划的主要内容可靠性设计工作计划可以按各研制阶段方案设计阶段、技术设计阶段、施工设计阶段、设计定型阶段内每年四个季度安排,主要内容有:各工作项目依据的标准或型号规范、工作内容、输出形式、工作程序、要求、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以方案设计阶段为例的工作计划见附表2。

6. 可靠性设计准则可靠性设计准则是把已有的,相似的产品的工程经验总结起来,使其条理化、系统化、科学化,成为设计人员进行可靠性设计所遵循的原则和应满足的要求。

可靠性设计准则一般都是针对某个型号或产品的,建立设计准则是工程项目可靠性工作的重要而有效的工作项目。

编制可靠性设计准则的主要(来自: 小龙文档网:可靠性,规范)依据,一般有:(1)型号《立项论证报告》、《研制总要求》及研制合同(包括工作说明)中规定的可靠性设计要求;(2)国内外有关规范、标准和手册中所提出的可靠性设计准则等相关内容;(3)同类型产品的可靠性设计经验以及可供参考采用的通用可靠性设计准则。

(4)通过调研,了解使用人员在使用中对产品的可靠性方面需求,整理转化为可靠性设计准则;(5)研制单位所积累的可靠性设计经验和失败所取得的教训。

6.2 可靠性设计准则的主要内容6.2.1 可靠性设计准则的内容很多,按技术分类主要包括:(1)简化设计(2)冗余设计(3)热设计(4)环境防护设计防潮湿设计防盐雾腐蚀设计防霉菌设计(5)抗冲击、振动和噪声设计(6)稳定性设计(7)安装设计(8)液压件设计(9)原材料、零部件和元器件选用(10)包装、贮存、装卸与运输设计包装设计贮存方式设计装卸方式设计运输方式设计6.2.2 基于典型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的可靠性设计准则(1)抗疲劳设计(2)抗磨损设计(3)抗腐蚀设计(4)防断裂设计(5)防松动设计6.2.3 按产品结构分类的通用可靠性设计准则(1)总体可靠性设计(2)典型产品可靠性设计6.3 可靠性设计准则的贯彻可靠性设计准则是型号技术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认真贯彻。

篇二:可靠性试验验证规范篇三:可靠性测试规范文件修订履历表1 目的根据客户的要求及产业界标准,按照产品的特性,特制定本检验标准,作为用于物料及成品可靠性检验依据和质量基准,以保证本公司之产品质量,从而满足本公司和客户的要求. 2 适用范围凡本公司所用到之物料(塑胶件、五金件、螺丝、电池、适配器、数据线、LCD、触摸屏、接口、连接器、按钮等)及成品均属之. 3 权责3.1 质量部:负责进行到料材料、试产及量产阶段成品的的可靠性实验,实验结果的判定,问题点之反馈及追踪.3.2 研发部DQA:负责零件承认时可靠性测试验证可靠性测试;可靠性测试失败的原因分析及改善.3.3 工程部:协助RD之问题点分析改善. 3.4 生产部:试验机之制作. 4 可靠性检验实施原则4.1 根据量产实验需求,以随机抽样形式从生产线抽取相应的机台作实验,实验数量为每月/每机种/2台.4.2 新机种、机构变更(包装材料或方式变更等)按实际需求抽取相应试投机器至少2台以上进行试验.4.3 在新产品量产初始,关键元器件变更,重大制程变更或发现不符合项时,应增加抽样数量和抽样频率这些变更应由质量工程师通知.4.4 所有产品需要进行100%老化测试合格方可转入下一工序。

4.5 到料材料的可靠性试验IQC根据抽样计划依按照GB2828.1-2012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特殊检查水平 S-2进行;成品可靠性试验数量为每月/每机种/2台.4.6所有试产机器可靠性测试项目通过后才可转入量产阶段。

可靠性测试fail需由研发或工程分析整改重新测试合格后方可转入下一阶段.4.7试验前,依据对应的<<成品检验规范>>、《进料检验规范》文件进行100%的电气性能和机构性能及内外观检验.5 参考数据5.1 RUIYI-PD8.3-2016《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2 ZGG-003-1-2016 《来料检验规程》 5.3 ZGG-004-1-2016《进料检验规范》 5.3 《GB2828.1-2012 抽样计划》5.4客户规格和各供货商之产品型录/图面/规格6 定义6.1 抽样计划(Sample Plan):到料材料抽样计划依按照GB2828.1-2012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特殊检查水平 S-2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