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经济法的教学问题与解决对策
国际经济法困境和对策探究.doc
国际经济法困境和对策探究目前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已经不再像过去那么顺利,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虽然参加国际经济组织的国家日益增多,但是全球经济发展和贸易合作的形势仍不容乐观。
以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WTO)为例,其框架下的贸易谈判停滞不前。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正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冲击着当今的多边贸易体制。
“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经济活动中地域界限日益模糊的今天,我们更需要以同50年前二战结束时世界金融体系设计者们一样的眼光和创造力来迎接挑战。
”一、当今世界国际经济法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冲击和影响自WTO成立以来,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建立自由区(FreeTradeAreas,简称FTAs)为基本内容的各种区域贸易协定(RegionalTradeAgreements,简称RTAs)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
各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热情高涨,已经发展到跨地区、跨大陆、跨洋建立各种区域经济联合体。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既有各国经济上的考虑,还牵涉到外交、政治甚至国家安全等诸多因素。
区域贸易协定的不断演变从一定层面上冲击了多边贸易谈判的进程和前景,不断地侵蚀着WTO的职能和作用。
区域贸易协定作为一种“例外”规定,已经使得WTO对多边贸易体制的原则性规定越来越只具有法律文字和理论上的意义,势必将削弱多边贸易体制在促进贸易自由化方面的积极作用,使WTO等多边贸易体制走向崩溃,甚至使全球经济与政治稳定受到威胁。
(二)国家理念和经济主权对国际经济法发展的阻碍经济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内容,这一理念受到第三世界国家地广泛推崇,并被认为是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经济主权的完整性不断受到WTO、IMF等国际经济组织、金融组织和跨国公司的严峻挑战,各国经济自主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与此同时,受国际金融体系一体化的影响,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手段已经不再像过去那么有效,但是国民要求提高经济福利,呼吁政府干预经济的呼声日益高涨。
经济法学教学问题及对策探究.doc
经济法学教学问题及对策探究一、高校经济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课程的安排高校法学教育目标是培养能在公安、检察、法院等司法机关当中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和设计都是围绕这个培养目标展开的。
虽然经济法学作为专业基础课,但在教学计划中,课程安排出现被忽视的现象。
教学计划时数明显减少,并且受总学时的限制,这对经济法教学来说明显不如民法等其它学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够在如此短的教学时数且面对没有基础知识支撑的学生贯彻教学计划的要求是一个困难的任务。
(二)讲授的内容中存在跨专业现象如何让不同专业的学生了解与本专业相近的经济法学知识尤为重要。
比如,笔者所在的梧州学院经济管理系中就有国际贸易和市场营销等专业,他们需要学习不少与经济法相关的实务知识,比如:国际商法、WTO法等;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要了解合同法;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掌握票据法、会计法;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要了解公司法等。
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只能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不能考虑到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化需求,面面俱到的结果最终严重的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经济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程。
然而受教学课时、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等条件的限制,经济法学教学一直偏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
即使有实践性教学也仅仅局限于课堂案例教学。
而案例教学过程中,也偏重教师分析为主,学生因为缺乏相关的基础知识而无法参与互动,仅有的实践性教学课堂案例教学也变成老师的一言堂而无法形成良性互动,因而教学效果也将大打折扣。
实践教学方法单一,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方法没有被广泛采纳和运用是经济管类专业经济法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高校经济法学教学改革建议(一)改革课程安排经济法学教学和其它法学教学既有共性,又有特点,因而,在教学计划制订既要考虑其共性又要兼顾其个性。
采取分段式教学课程安排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也就是在教学计划中,先安排相应的教学课时用于各专业统一讲授经济法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然后充分利用选修课根据各专业不同特点安排相应的选修课时,让不同专业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和兴趣选修,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学来弥补课程安排上的不足。
“大思政”视域下《国际经济法》之教学改革
“大思政”视域下《国际经济法》之教学改革一、培养国际视野,拓展学科内容“大思政”要求高校注重人才培养的全球视野,强调培养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素质。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可以通过拓展《国际经济法》的学科内容,引入国际经济法实务案例,教授国际经济法的具体适用范围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际经济法的实际应用。
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和发展趋势,增加国际经济法领域的新知识和最新发展,培养学生敏锐的国际视野和对国际经济法变化的感知能力。
通过这样的学科内容拓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际经济法的内涵和本质,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二、强化实践教学,促进产学融合《国际经济法》的教学改革应当注重实践教学,促进产学融合,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国际经济法的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案例研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讨论,使学生通过案例实践,加深对国际经济法理论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通过与企业和法律实务部门合作,开展实地考察和实习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到企业和实践中去了解国际经济法的具体应用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产学融合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际经济法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教师可以邀请国际经济法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案例讲解和互动交流,为学生提供权威的专业指导和学术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际经济法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掌握国际经济法的核心要义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国际经济法》的教学改革应当立足“大思政”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法治意识和全球化思维,拓展学科内容,强化实践教学,促进产学融合,注重案例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持。
希望在高校教育中,能够更加重视《国际经济法》的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为未来的国际经济法研究和法律实践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大思政”视域下《国际经济法》之教学改革
“大思政”视域下《国际经济法》之教学改革
要扩宽国际经济法教学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狭隘的法律知识。
国际经济法是法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因此应该涵盖法律、经济、贸易、金融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教师可以引入相关领域的案例和文献,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应用国际经济法。
还可以通过讨论国际经济法在相关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综合素养。
要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互动讲解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如网络课程、在线讨论等,拓宽教学资源和渠道,增强教学的灵活性和互动性。
要加强国际经济法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国际经济法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模拟经济案例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要密切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所学知识。
从“大思政”的视域出发,国际经济法教学改革应紧密结合知识理论与实践联系、扩宽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加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国际经济法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往做出贡献。
国际经济法教案
国际经济法教案一、引言国际经济法是研究国际经济关系中的法律规则和制度的学科,涉及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
因为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经济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教授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理和核心概念,培养学生对国际经济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学习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国际经济法的定义和范围;2. 掌握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和国际金融法的基本原理;3. 分析国际经济关系中的法律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4. 了解国际经济法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三、教学内容1. 国际经济法的定义和范围- 国际经济法的概念- 国际经济法的主要分支领域2. 国际贸易法- 国际贸易法的基本原理- 公平贸易原则和非歧视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3. 国际投资法- 国际投资法的基本原理- 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 投资争端解决机制4. 国际金融法- 国际金融法的基本原理- 主权债务危机和国际金融机构- 金融争端解决机制五、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介绍国际经济法的定义、范围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形成对国际经济法的整体认识。
2. 研讨讨论:组织学生参与小组讨论,针对一些具体案例,深入分析和讨论国际经济法中的关键问题。
3. 角色扮演:安排学生扮演国际经济法中的不同主体,模拟真实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并就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四、教学评估1. 平时表现:通过学生的课堂讨论和参与情况评估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理解程度。
2. 作业成绩:布置阅读任务和案例分析作业,评估学生对国际经济法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组织学生进行闭卷考试,考察他们对国际经济法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国际经济法导论》作为主要教材,并补充选用相关案例和报告作为辅助材料。
2. 多媒体支持:利用PPT和网络资源展示,辅助教学内容的呈现与开展。
3. 教学技术支持:提供在线课堂平台,方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互动学习和讨论。
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成因及对策——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为例
办 法》 , 办法 中对双语 教 学概 念的 界定 与 考取研究生, 对 于 此 类学 生 来 说 , 运 用双 语 教 育部的要求基本 一致。 但 文 件 中 特 别说 教学 模 式 学 习 专 业 课程 显 然 对 他们 未来 的
明, 鉴 于我校 的 实际情 况 , 教 师 可 根 据 学 ( 1 ) 大 部 分 英 语 教 学( 英 语 授 课 课 时5 O % 考研 之 路 及 研 究 生 阶 段 的 学 习有 所 助 益 ,
易相关法律的人才。 因此, 双 语 教 学毫 无 疑 生 英 文 水 平 , 采 用不 同的双 语教 学 方式 :
教育部《 关 于 进 一 步 深 化 本 科 教 学 改 不 应被 归为双 语 教学 的 范 畴 。
时 间来 消化 所 学 知 识 。 显然, 对 于 现 有 授 课
革 全 面 提 高 教 学 质 量 的 若 干 意 见 》( 教 高
教学 工 作 。 根 据 此 意 见 的要 求 , 为 了提 高 学
Q: i !
C h i n a E d u c a t i o n l n n o v a t i o n H e r a l d
理 论 前 沿
国际经 济法 双语 教学 实践 中的 问题成 因及对 策
— —
以内蒙 古科技 大学 为例
王 丹
( 内蒙古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内蒙古包头
0 1 4 0 1法律人 才, 内蒙古科技大学在其国际经济法课 程教学中引入 了双语教 学模式。 与国内不少院校一样, 在双语教学实 践中, 授课 教师面l I 譬着学生英语水平有限 、 教 学模式及教材选用困难、 教 学激励及考核方法单一 等难题。学校 及教 师虚积极采取 完善课程设
经济法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经济法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经济法案例教学中常见的问题1.学生理论知识深度不够单纯针对某个知识点的案例分析效果是不明显的。
教师案例选择时,会对案例中涉及到的理论知识的广度进行分析,学生对法律学习的深度不够,很多时候难以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所以,在案例分析时,抓不住深入点,对于观点不知从何入手,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
2.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矛盾经济法案例中会涉及各方面的理论知识,由于在课堂上要进行理论的讲解,传授知识。
但不得不承认有些知识是很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没有兴趣,不喜欢听。
在知识和趣味的平衡中,如果过于强调趣味,而降低知识性,则无法达到教学的效果。
在趣味性和知识性的矛盾中,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严格要求和放松要求的矛盾大学是一个以自觉学习为主的地方,老师不会再像中小学时候一样对学生多加管理和督促。
没有监督,学生学习态度会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在课堂上纪律太过严格。
学生不能交谈。
结果就是课堂气氛低沉。
这与大学自由和自主的学习管理不相符。
但如果管理放松,学生各干各事,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下降。
二、传统案例教学法中问题的对策1.利用网络多媒体案例教学随着网络和计算机的普及,多媒体教学在高校已广泛应用。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教学质量得以提高,学生也喜欢这样的教学形式。
经济法教学利用网络和计算机搭建平台,帮助案例教学。
老师依据教学大纲以及教学计划,设计教学课件;视听以及录像资料都可以在课堂上展现,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增加了案例讲解的实践性和生动性。
形象、直观的教学,其说服力和影响力是传统案例分析难以比拟的。
2.课堂案例立体教学课堂案例教学是案例教学中最重要的方式,是其他经济学教学的基础。
传统案例教学是在老师讲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传统经济法知识的讲授与案例分析教学两种方式的结合,可以做到交融互补。
国际经济法案例 教学反思
国际经济法案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指对课堂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的过程。
对于国际经济法案例教学,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反思点:
1.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教师需要反思自己在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清晰明确。
国际经济法案例教学可能有多个目标,如培养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理解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则等。
评估目标的达成程度有助于调整教学策略。
2. 案例选择是否合适:对于国际经济法案例教学,教师需要仔细选择合适的案例材料。
反思一下选择的案例是否与学生的实际背景和学习需求相契合,以及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案例分析方法是否有效:国际经济法案例教学的核心是案例分析。
反思一下自己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是否采用了正确的引导方法和问题设置,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同时,需要考虑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案例分析,以及如何引导学生不仅仅看到案例的具体情节,还要理解其中的法律原则和规则。
4. 学生反馈和互动:教师可以反思一下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反馈和互动情况。
学生是否对案例感到困惑或者参与度不高?如果是,需要思考可能的原因并调整教学策略。
例如,可以通过提供提示或者引导问题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
5. 教学资源和支持:国际经济法案例教学中,教师需要自备适
当的案例材料和教学资源。
反思一下是否提供了足够的教学支持,如案例讲解、背景介绍、相关文献推荐等。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国际经济法案例教学后,应及时进行反思,从目标、案例选择、案例分析方法、学生反馈和教学支持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对国际经济法学教材的反思
第二, 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打破“ 教师为中心、 课本为中 心、 课堂为中心” 的传统教学模式, 逐步建设高效能课堂教学 模式。 变知识教学为方法教学, 变结论教学为过程教学, 变接受 教学为发现教学。 要坚持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并举, 并加强学 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 自主性, 引导学生置疑 、 调查、 探究, 在实践中学习, 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 富有 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 关注个体差异, 满足不 同需要, 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使每个学 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58
第四, 改革考核方式。改革哲学课考试方式, 实行平时 考核与期末考试相结合; 在试题设计上必须杜绝以死记硬 背原理为内容的试题,要从对原理的理解和运用两个方面
设计试题 。
参考文献 :
哲学教学必须摒弃传统教学模式, 转变思想观念, 改革教 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培养创新人才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 改变旧的教育观念, 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 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确立新的教育观念, 是教学改 革的首要任务。教育观念不转变, 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育观 念转变了, 许多困难迎刃而解。 教育观念的转变将会真正焕发
雾水 。
国际经济法学是教育部确定的14门法学主干课之一, 在 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它具有非常重大的实用价 值。而国际经济法学教材是学生了解这门课程的最基本的依 据, 它既承担着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功能, 同时又承担着 研究信息索引和前沿问题导引功能。 纵观目 前关于国际经济 法学的教材, 可谓林林总总, 数量众多, 许多院校和出版社都 出版了自己的国际经济法学教材,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况。 但是, 仔细研究这些教材之后, 笔者发现它们都不同程度地 存在各种问题。究其原因, 有一点非常关键, 那就是:在学界, 学者们对如何编写国际经济法学教材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缺乏成熟的教材编写理论做指导,导致教材的学术品位偏 低。这种问题的存在, 不利于教师的教学, 更不利于学生对国 际经济法学的了解。因此, 如何编写国际经济法学教材并形 成比较系统的理论是摆在国际经济法学界面前的具有重大 现实意义的课题。
经济法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施可 以说从根本上改变 了教师一统课堂 的局面 , 强调学
分析 , 但是学生要么是兴趣索然 , 么是基础 知识缺乏 , 要
l7 6
生动性和实践性 ,中央电视台 的 《 经济与法》《 日说 、今
法》 法律讲堂 》 和《 等栏 目, 收视率颇高 。 ( ) - 课堂案例立体教学 课堂案例教学方式是最常用 的案例教学方式 , 是其 他教学方 式的基础 。 一般课堂案例讨论教学是在传统的 讲授基础上进行 的。 传统经济法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两 种方法 的有机结合可发挥交融互补的作用 。 但一般的课 堂案例教学方式教师学生的准备往往不足 , 常常只是教
高了教学质量 , 很受学生欢迎 。经济法教学可 以充分利 用 网络和多媒体搭建平 台 , 进行案例教学 。教师可 以依 抓教学大 纲和教学计 划 , 设计 制作 多媒 体课件 , 搜集整 理经济法及经济学 相关 资料上传到网络上 ; 搜集各种视 听、 录像资料 , 利用 多媒体 教室展示 , 无疑增加 了案例 的
不 能达 到预期 目的。 这样 的案例教学使抽象枯燥 的理论 形象化 , 活跃 了课堂气氛 , 加强 了师生互动与 交流 , 但学 生是学 习的主体这个 教学 的核 心问题却 没有得到很好 的解决 。解决好这一问题 , 是经济法课堂教学改革 与创 新 的关键 , 而经济法课堂案例立体教学可 以有效地解决 这一 问题 。 课堂案例立体教学方式的关键是 如何使学生
形 成不 了意见 , 而不能参 与案例讨论 和互 动 , 致使教 师 精心 准备 的教学难 以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 , 发学生 参 激 与的积极性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 案例教学中不能取 得 预期 的教学效果 , 主要有下列原因。
国际经济法教学方法若干问题探析(合集5篇)
国际经济法教学方法若干问题探析(合集5篇)第一篇:国际经济法教学方法若干问题探析国际经济法教学方法若干问题探析摘要:国际经济法是我国法学学科的主干课程之一。
在教学时,必须根据该课程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使到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知识和运用技巧。
关键词:国际经济法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4-126-02国际经济法是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发展而形成的一个新兴的法律部门,是调整国际(或跨国)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国际经济法是一门应用学科,与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国际经济法的教学方法有其特殊性。
现行通用的国际经济法教材一般包括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以及国际经济争议解决法律制度等内容。
由于国际经济法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而且内容之间体系性不强,对于大学即使是高年级学生而言,由于缺乏生活中的接触和感性认识,学习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作为必修课,国际经济法一般都开设了每周四个课时的学习时间,但是要在短短18周掌握上述众多内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教学方法的运用就变得十分关键。
笔者认为,要教好国际经济法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
一、注重运用经济学知识诠释国际经济法律制度国际经济法是以国际经济关系为基础的。
因此,研究国际经济法必须注重研究国际经济关系,把法律与经济的研究密切结合起来。
如果离开了法的经济基础,就法论法,就不可能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法的发展变化规律。
国际经济法涉及到大量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因此,向学生适度地介绍经济学知识对于正确理解国际经济法的内容是非常有帮助的,对于他们今后走上社会熟练运用法律知识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也是十分有益的。
例如在国际金融法中,巴塞尔协议对于当今银行业监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巴塞尔协议的核心问题是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规定,资本充足率的高低意味着银行抵抗风险能力的大小。
《国际经济法》课程实践教学思路
《国际经济法》课程实践教学思路一、《国际经济法》课程实践教学中存有的问题(一)学生对新课程缺乏理解国际经济法作为新兴的一门实践性很强课程,主要是有国际条约、国际惯例两个主要的教学内容组成,它的教学内容比较实务性。
很多学生对国际经济法缺少一种认知,从而让他们对这么功课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导致了学生对法课程比如刑法、民法、诉讼法等学科的重视,这种片面化理解理论课程的法规法条,就往往大大的忽视了理论性的课程。
(二)教学中缺乏专业实践师资我国的高校在国际经济法教学这方面,因为受到经济因素和地域的影响,导致很多的高校缺乏国际经济法的教师,这就大大的降低了教学的水平。
在根基上就防碍了国际经济法实践教学改革的发展,国际经济法教学的实践性也就受到了影响,国家经济课程的成绩也所以很差,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难有所提升。
教师在国际经济法上课前备课不合理、科学,绝大多数教师依照老的教学参考大纲,没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案,从而缺乏提升课堂活跃的气氛以及经济知识的讲解。
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会有着很多的问题。
(三)相对落后的教学方法我国高校的法学专业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不明确没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案例,当前教师绝大多数是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如教师讲课、学生记录。
这种教学方式显然已经满足不了学生在时代的发展,满足不了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很难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激发出来。
(四)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国际经济法在教学的工程中,教师往往不注重实践教学,仅仅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的知识,并没有跟国际经济法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从而导致了学生仅仅学习到了理论的知识,缺乏实践不能够融入到实际的案例中,学到的理论性的国际经济法不能应用到实际的法庭中。
(五)教学配套设施不够完善在教学过程中一些高校因为经费、课程安排、实习基地等因素的限制,在教学中没有完善教学的配套设施,教学工具仍然是依靠传统的黑板教学等,没有有效地利用投影、录像等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来讲解国际经济法知识内容。
国际经济法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国际经济法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国际经济法是对国际经济关系进行调整的法律规范,涉及多个学科及门类,包括的内容庞杂,涉及的法律繁多,是我国教育部所规定的十六门法学课程的主要课程之一。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社会对综合性涉外经济法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在这一背景下,国际经济法课程在培养国际经济法律人才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当前,法学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在于国际经济法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未能有效改善我国涉外经济法律人才紧缺的现状。
本文对当前高校国际经济法课程在教学方面存在的困难与挑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改革与创新的具体措施,以培养适合实际工作需要的综合型涉外经济法律人才。
一、国际经济法课程教学面临的困难(一)国际经济法课程本身存在一定难度国际经济法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的经济与贸易往来日益增多而应势形成的一种新兴学科。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繁多,包括各国的涉外经济法律、国际商法、国际公法以及相关的经济学知识等,具有一定综合性。
同时,国际经济法课程的内容之间缺乏联系,涉及的内容相互独立,具有一定复杂性。
这无疑对任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教学要求,而且也给学生学习与掌握课程知识带来了一定难度。
在学习该课程时,学生不仅要掌握与法学相关的基本知识,还要掌握有关国际经济的知识。
加之国际经济法原本就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去甚远,学生难以对其形成感性认识,在理解课程内容方面也存在一定难度。
(二)课程教材滞后我国高校所使用的国际经济法课程教材多是“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学术性、理论性较强,艰涩难懂,学生难以进行自学,而且内容上未能与时代接轨,未及时更新国际经济立法情况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课程教材中所引用的案例也不能准确反映当下国际经济法的热点与难点,内容陈旧落后,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国际经济法的课程教材版本较多,由于编者对国际经济法的理解各不相同,因而,在编写教材时侧重点各有不同,易导致学生不能准确理解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内容,更不能灵活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国际经济法律问题。
经济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2019年08月(下)法制博览社科纵横经济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裴玉文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唐山063020摘要:在我国改革开放国策实施逐渐深化的背景下,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新的经济常态,同时,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工作也在不断的深化过程之中。
鉴于以上两点因素的存在,使我国的经济法教学工作肩负了更重的责任与使命,新时期的经济法教学必须要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符合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
各院校要充分把握这一经济法教学的核心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以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来开展教学工作。
目前,经济法教学工作的优化主要需从教学意识、教学形式以及教学内容等三个方向来进行改革工作。
学校要对这种优化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从而提升经济法教学的实效性,使经济法教学工作能够培养出助推我国经济发展的人才,为我国的经济强国战略奠定教育与人才方面的良好基础。
关键词:经济法;教学方式;问题及措施中图分类号:D912.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379-(2019)24-0286-02作者简介:裴玉文(1967-),女,汉族,河北唐山人,本科,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经济法。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市场正在不断地发展和成熟。
社会的发展使各行业对于经济学人才的需求数量以及需求质量都有所提高。
市场条件的变化给予了经济法教学工作的开展以新的任务,那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现阶段的经济法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学会理论方面的经济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实际运用知识的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从我国近些年的高校经济法教学工作开展现状来看,虽然整体上的经济法教育格局正在逐渐趋于完善,各大院校对于经济法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的关注度也有所提升,但是问题是仍然存在的,亟待解决。
故此,本文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在经济法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给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期能够达到助推我国经济人才培养的目的,并为经济法教学体制改革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国际视域下的经济法教学改革对策
国际视域下的经济法教学改革对策我国传统经济法教学缺乏国际视野,也脱离院校特色,过于依赖书本,教学内容与方式也是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使学生无法有效应用于实践之中。
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将结合民航特色,从加强实践教育、积极开展法律诊所式教学,加强国际交流与比较研究以及加强经济法与民航方向的联系等三个方面展开国际视野下的经济法教学改革对策探讨。
一、经济法教学现状目前我国经济法学教育仍然依从传统的法学教学方式,教授内容主要为国内的经济法原理和法规分析,很少进行与外国经济法的横向对比。
这使学生缺乏对经济法的宏观把握和整体认识,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国际性视野的缺失。
龙应台先生曾经在台湾大学法学院演讲时说道,“我希望知道这个事件在更大的坐标里头,横的跟纵的,它到底是在哪一个位置上” 这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宏观认识的重要性,对于经济法来说,对本国经济法与外国经济法进行横向比对以及对经济法发展历史的纵向分析,能够帮助经济法学者把握经济法在整个法学体系的大坐标中的位置,从而有利于以更加开阔的视野研究以及应用经济法。
另外,现在随着国内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法学专业,法学院毕业生数量大增,而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方式,造成学生对经济法原理、法规的应用能力较差,造成的实际法律从业能力与法律职业所要求的水平仍有很大差距,不利于他们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换。
民航类院校的法科学生更是亟需与民航业相关的经济法学知识与实践机会。
这种现状造成了对传统法学教育方式的挑战,促进着法学教育方式的革新。
二、经济法教学中国际性视野缺失的主要表现(一) 经济法教学过程中国际性视野的缺失我国的经济法学教材都全面地论述了国内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吸收了学科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法制建设新鲜经验,然而课本编写的着眼点是国内法,很少提到与外国经济法的横向对比,法学授课以课本为纲的传统方式,使得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以及考核方式上缺乏国际性因素以及视野的扩展,只以课本中的重要国内理论为授课及考核重点,造成了经济法教学过程中国际性视野的缺失。
经济法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经济法论文教学改革论文:经济法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摘要:经济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却总以抽象的概念、原理、制度、规范等形式出现。
为了使这些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增强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就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应用技能的培养显得更加重要。
而运用案例教学法无疑是比较恰当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课堂讲授相结合,采用案例讨论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更能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失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经济法案例分析法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为主体,采用“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味地讲授,学生被动地接受与存储,没能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思维被限制在教材上,一旦在实际工作或科学研究中遇见与课本上不相符的事例,往往手足无措,一筹莫展。
而案例教学法,是“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融入到学生群体中。
案例分析方法是在宣讲解释某一法学理论或法律规范时,采用较为典型的司法判例(案例)加以剖析,从而加深对该法理和法律规范的认识及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
将案例分析方法运用于经济法教学中,能够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是适应素质教育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分析方法在经济法教学中运用的特点和作用案例分析方法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在教育理念上,尊重学生主体性和自觉性,注重课堂的民主性和互动性;在教学目的上,注重培养学生能力,而不仅是传授知识;在教学载体上,更加注重司法实践,而不仅仅是理论;在教学形式上,注重启发引导、多向互动,而不是一味讲授、单向灌输,因而能够使经济法学知识更加易懂、更加生动,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案例分析方法具有形象生动的作用经济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具有多样性、动态性、综合性与复杂性的特征。
在校学生并没有实践经验,因而很难理解所学的经济法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 2016年 第2期(总第520期)
CHINESE & FOREIGN ENTREPRENEURS
223Teaching Reform 【教学改革】
一、国际经济法教学概论
当前经济学是学习的热门专业,广受学生和家长的追捧。
其中,国际经济法更是学习的重点。
各类学校纷纷开设这门课程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要。
在学习国际经济学的学生中,既包括大专、本科及研究生这类高等教育的学生,也包括高中、中专这类学生。
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国际经济法的学习,导致对国际经济法的教学的强烈的需求。
从学科分类来讲,国际经济法是法律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的学习内容。
对国际经济法的教学,要同时兼顾这两门学科的特点。
而当前对国际经济法的教学,学生的反映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良好。
巨大的需求与教学之间的矛盾促使教育研究者对国际经济法的教学进行反思,以期找到问题的根源与解决对策[1]。
二、国际经济法教学的问题
目前对国际经济法教学的反映主要集中在国际经济法的教学效率低下、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缺乏时代性,这三个主要方面。
对国际经济法的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是一个非常深刻的问题。
据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国际经济法的教学效率低下的反映是法律条文学习与理解的困难。
国际经济法的法律条文非常众多,相比于其经常学习的国内法律条文来讲,它的内部体系及其庞杂。
从法律对象来讲就包括了国家、经济组织和外国公民等多个对象,从涉及到的经济领域来讲包括了,运输、保险、金融制度、税务等,从范围来讲,广义的国际经济法既涉及到国际规范又涉及到国内规范。
这就使得国际经济法的内容极其庞杂,其内部的逻辑体系也十分复杂,不利于学生的整体把握。
对于国际经济法而言,它是多核心学科,每个核心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这些核心对学生的识记、理解都有较高的要求,并且,各个核心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对学生的把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复杂的知识对国际经济法的教学起到重要的影响,决定了教学效率和效果的低下。
对于当前教学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
据调查显示,对于国际经济法的教学,一般的学校的课程设置为两学期共计64学时。
这些学时在进行分配后,对应每一部分的学时就显得非常少。
教师反映在如此少的学时内,无法进行完整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只能选择重点进行教学。
并且,教师反映到,国际经济法的案例涉及到的层面非常的庞大和复杂,对于案例的分析往往不是单凭主要因素就可以结束的,许多次要因素在特定的环境中的作用会变得非常地显著。
在教学时还需要结合情景对所有的因素进行分析,而情景因素的理解涉及到非常复杂的文化背景等,多种复杂的因素和背景使教学时理论联系实际非常困难。
对于缺乏时代性的问题。
据调查显示,学生反映教师在教学时,普遍使用的案例为经典案例。
这些经典案例的背景普遍在5年以前,而在这5年中,国际的经济秩序、经济背景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而教师采用的经典案例无法促进对于新形式的理解。
此外,另有学生补充到,当前学习的国际经济法的教学其教学框架偏重于宏观,对微观方面的教学明显存在不足。
学习到的知识在面对实际的问题时,无论是法则解释效度还是方法可靠性均存在质疑。
对这个问题,教师的反映国际经济法是非常活跃的法律体系,其变化性非常强。
对国际经济法的教学必须先从框架着手然后才能进行应用性教学,即先建立骨架在制造血肉。
而学生所述的时代性问题,完全可以在其学会并掌握框架后用自己的知识收集质料并进行解决。
三、国际经济法教学问题的反思与解决
对国际经济法教学的问题进行分析是为了解决国际经济法的学习问题。
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国际经济法的学习必须掌握特殊的技巧。
首先,国际经济法的学习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自主性学习。
由于国际经济法的内容的庞杂与复杂,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全面学习国际经济法是无法实现的。
而国际经济法又是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
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求学生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
但是这又会产生学生学习的方向是否正确,学习效果如何进行评价。
这就需要采用新式的教育技术进行解决,程序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是一个相当有价值的方式。
其次,课堂上国际经济法的案例学习主要是分析思路的学习。
教师选择的国际经济法的经典教学案例,这些案例或许缺乏时代的因素,显得缺乏时代性。
但是教师如何对这些案例进行解析的范式和思路是学生所要学习的重点。
教师通过经典案例教会学生如何进行分析,再通过少数的具有时代性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白如何在分析时,考虑时代的因素,那么学生本身就具有了分析的范式。
学生可以通过模仿教师的范式和思路获得自己的分析思路与方法。
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并进行评析可以对学生分析的思路与方法进行矫正。
学生获得正确分析思路与方法后,就可以实现自我教学。
通过这些方法就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国际经济法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费斐.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的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7.
(责任编辑:袁凌云)
论国际经济法的教学问题与解决对策
鲁颖嘉
(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法学,辽宁 沈阳 110034)
摘 要:本文对学生反映的当前国际经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发现当前教学主要存在教学效率低下、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缺乏时代性这三个问题。
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调查并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法。
本研究认为,程序教学法、网络教学和自主式学习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国际经济法、教学问题、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6)02-0223-01
收稿日期:2015-10-17
作者简介:鲁颖嘉(1995-),女,辽宁北镇人,本科。
研究方向:国际经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