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第一节课教案初一地理第一课讲解(3篇)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图的画法等。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地理知识基础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地理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学会使用地图,掌握地图的基本画法。
3.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的形状和运动2.地图的画法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
2.实践教学法: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学会使用地图。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3.多媒体教学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运动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运动。
2.呈现(10分钟)介绍地球的形状,如球体、椭球体等,并通过地球仪展示地球的形状。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观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
5.拓展(5分钟)介绍地图的种类,如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等,并展示各种地图的实例。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图的画法。
7.家庭作业(5分钟)绘制一幅简单的地图,展示对地图画法的掌握。
8.板书(5分钟)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图的画法。
本节课通过情境教学、实践教学和讨论教学法,使学生掌握了地球的形状和运动、地图的画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但在拓展环节,可以进一步增加地图的应用实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完成上述教学设计之后,我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总结出了在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办法以及改进措施。
初中地理第一节课教案
初中地理第一节课教案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的第一节课,教学任务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为学生后续学习地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明确地理学科的重要性,认识到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热爱地理、主动探索地理奥秘的良好习惯。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新生。
他们刚刚步入初中生活,对地理学科的了解尚浅,但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因此,教师需要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到地理学习中来。
此外,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还需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使他们在课堂上都能有所收获。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方法和学科特点;(2)认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从地理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3)掌握基本的地理学习方法和技巧,如地图阅读、地理图表分析等;(4)培养空间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2)运用问题驱动、情境创设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3)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注重课堂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学科观念;(2)引导学生关注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3)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自豪感;(4)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发现、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5)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提升综合素养。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第1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是学生在初中学段首次接触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
本节教材主要向学生介绍地球的相关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地图和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球的基本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但对于地球的形状和地球仪的使用等方面的知识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地球的形状,了解地球仪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实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认识地球,树立全球观念,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构造及其使用方法。
2.难点: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建立空间观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地图等,引导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2.直观教学法:利用地球仪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地球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3.实践教学法: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地球仪模型、地球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课件,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地球的图片、地图等,引导学生关注地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地球的形状,如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然后,展示地球仪的构造,包括赤道、纬线、经线等,并讲解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进行地球仪的操作实践。
每组分配一个地球仪模型,让学生动手旋转地球仪,观察赤道、纬线、经线等的变化。
初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6篇)
初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6篇〕初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精选6篇〕初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1一.教学目的1.理解巴基斯坦的根本地理特征,记住卡拉奇。
2.知道印度河对巴基斯坦经济开展的重要意义。
3.通过分析^p 自然条件对巴基斯坦农业开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分析^p 问题的才能。
二.教学建议1.关于“巴基斯坦”的教材分析^p :巴基斯坦为新增加的选学内容,教材讲述的内容较少。
主要是理解巴基斯坦的自然和经济开展的一般特征。
由于其内容许多在总论局部已经涉及到,为了防止重复,所以只是重点突出的设计了两个标题。
“南亚西北部的____家”概括了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及主要宗教。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西北部,这一点对它的气候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其经济开展。
宗教问题是南亚尤其是印巴之间的一个重要问题。
“印度河平原为经济中心”突出概括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说明印度河平原对其经济开展的重要性。
该地区主要的制约因素是降水缺乏,所以其农业、城市、工业的开展,主要以印度河为中心进展。
2.关于“巴基斯坦”的教法建议:巴基斯坦是一个世界文明古国,应使同学理解其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宗教及风俗习惯等,可以布置学生查找一些有关的资料,以事例说明印度与巴基斯坦在领土、宗教等问题上的争议,关注南亚与我国西南相邻国家局势的开展变化,进步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培养搜集资料的才能。
对于巴基斯坦自然条件与人类消费生活的关系,该节表达得较充分,可以将该节作为一个案例引导学生进展分析^p 。
引导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等因素分析^p 。
三.教学重点印度河对巴基斯坦经济开展的重要性。
四.教学难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五.教学用具巴基斯坦景观图片;巴基斯坦地形与降水图;印度河与印度河平原图;巴基斯坦铁道路、主要城市等分布图六.教学过程〔引入〕上节课学习了印度,这节课学习与印度关系非常亲密的国家——-巴基斯坦〔板书〕第三节巴基斯坦〔提问〕谈谈你对印巴关系或巴基斯坦的理解〔学生自由答复〕〔展示巴基斯坦主要城市的景观图片〕七.板书设计第三节巴基斯坦A.南亚西北部的____家1.地理位置2.悠久的历史3.民族与宗教B.印度河平原为经济中心C.主要城市:首都——伊斯兰堡,最大城市、港口——卡拉奇D.探究活动初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2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目的: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个不规那么的球体,地球与赤道的平均半径以及赤道周长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讨论地球形状的滑动和相关事例,用简单的方法证明地球的形状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受到科学史和辨证唯物的教育。
中学地理初一第一课教案范文五篇
中学地理初一第一课教案范文五篇中学地理初一第一课教案范文五篇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初一学生位于认知发展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具备一定依赖于具体事物或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
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及天气对其生活的影响,亦在小学阶段通过其他学科了解到一些天气谚语。
下面就是整理的中学地理初一第一课教案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地理第一课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重点: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难点: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㈠、一年分三季1、气候特征指导学生从纬度位置入手,探讨南亚地区的气候类型。
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西北部有少量热带沙漠气候,南部有少量热带草原气候。
2.一年分三季湿季雨季610月份西南季风干季凉季11月次年2月东北季风热季35月份3、简单介绍南亚的农作物及分布,介绍农作物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水稻印度东北部、孟加拉国西部和印度半岛西部沿海地区小麦西北部干旱少雨地带黄麻恒河下游地区棉花德干高原西部4、指导学生完成课文44页的活动题活动题①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季风气候分布面积广大。
活动题②该地北、西、东三面山地环绕,南部向印度洋敞开,有利西南季风的进入;湿润的西南季风受地形抬升,降下大量的地形雨。
活动题③总体上看,孟买和安拉阿巴德均为热带季风气候,但由于距海远近不同,气候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孟买比安拉阿巴德降水量多,且更集中;安拉阿巴德比孟买的气温年较差大。
七年级地理第一课教案
七年级地理第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 让学生知道学习地理的一些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和范围。
- 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 难点- 如何让学生理解地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3分钟)同学们,大家好啊!今天咱们要开启一段超级有趣的旅程,这个旅程就在咱们的地球上,而带领大家探索这个旅程的学科呢,就是地理。
我先给大家出个小谜语,“说它像球不是球,肚子里面啥都有。
高山、森林和平原,江河、湖泊和海洋,人物、动物和植物,全都生活在里头。
”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呀?(地球)对啦,地理就是研究咱们地球这个大家庭的学科呢。
(二)新课讲授(25分钟)1. 地理是什么(10分钟)- 我先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哈。
大家每天早上起来看天气预报,那里面说哪里晴天、哪里下雨,这就和地理有关,因为地理要研究天气和气候。
再比如说,大家出去旅游的时候,看到那些奇奇怪怪的山啊、水啊,像桂林山水那种特别美的景色,地理就是研究这些自然景观是怎么形成的。
还有啊,不同地方的人说话不一样、吃的东西不一样,像四川人爱吃辣,广东人爱喝汤,这也是地理研究的内容,因为地理要探讨不同地区的人文特色。
- 简单来说,地理就是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像地形、气候、河流等)和人文现象(像人口、城市、文化等)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就好像地球是一个超级大的拼图,地理就是把这个拼图的每一块都研究清楚,然后再看看这些块儿是怎么组合在一起的。
2. 地理与生活的联系(10分钟)- 现在咱们来讨论一下地理在生活中的体现。
同学们可以前后桌四个人一组,讨论两分钟,然后我找同学来说说。
(学生讨论)- 好啦,哪个小组先来分享一下呀?(小组代表发言,可能会提到出门看地图是地理知识,不同季节穿不同衣服也和气候地理有关等)- 同学们说得都特别好。
(七年级地理教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节教案七年级地理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重点】(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
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球的大小提问、引导,师生共同总结。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观察地球仪,制作简易地球仪引导、指导、评定、表扬纬线和经线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看图思考、回答。
指图、引导,边提问、边启发、边与学生讨论,让学生分析、归纳规律,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利用经纬网定位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互帮互学。
提问,及时纠正、辅导。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1.地球的形状(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地球卫星照片)(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
初一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
初一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
目标
本课教案旨在介绍初一地理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并提供相应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本课将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 地理学科的定义和作用
- 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理要素
- 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研究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的研究,将能够:
- 理解地理学科的定义和作用
- 描述地球的基本构造和地理要素
- 了解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教学活动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精美的地球仪或地图,引起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2. 介绍地理学科(10分钟):讲解地理学科的定义、作用和研究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学科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3. 地球的基本构造(15分钟):通过图示和简单的示范,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大陆和海洋等基本构造要素。
4. 地理要素的描述(15分钟):帮助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地球上的陆地、水体、气候等地理要素,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5. 地理学科的研究方法(15分钟):介绍地理学家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如地图制作、实地考察等,通过案例和实例,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兴趣。
6. 总结和讨论(10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
评估方法
本课的评估主要以课堂参与和学生的问题回答为主,也可以布置小组或个人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图文等形式展示对地理学科的理解和认知。
参考资料
1. XX地理教材初一上册
2. 互联网资源:地理学科介绍、地球结构图示等
以上教案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教材要求进行调整和安排。
祝您教学顺利!。
初中地理七年级第一课教案
初中地理七年级第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的气候等。
2. 掌握地球上的重要经纬线、时区、时差等基本地理概念。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2. 经纬线、时区、时差等基本地理概念。
教学难点:1.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理解。
2. 经纬线、时区、时差的计算。
教学准备:1. 地球仪或地球模型。
2. 经纬线模型。
3. 时区、时差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或地球模型,向学生展示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2.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上的重要经纬线、时区、时差等基本地理概念。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的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2. 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或地球模型,加深对地球自然地理特征的理解。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椭球体,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2. 讲解地球的运动:地球自转和公转。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地球自转偏向力等;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
3. 讲解经纬线: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纬线是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4. 讲解时区、时差:地球被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1小时。
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产生时差。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使用地球仪或地球模型,观察地球的形状和运动。
2. 学生使用经纬线模型,模拟经纬线的分布和作用。
3. 学生根据时区、时差的资料,计算不同地点的时间差。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球仪、经纬线模型等教具的使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地球的形状、运动以及经纬线、时区、时差等基本地理概念。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节的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节的教案(精选10篇)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节的教案1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重点】(1)会视察地球仪。
(2)精确分辨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1)会视察地球仪、运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打算】1、学生课前打算:分小组、每小组至少打算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老师活动相识地球的形态和大小学生探讨、小组沟通古人对地球形态的相识过程。
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态的事例。
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球的大小提问、引导,师生共同总结。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视察地球仪,制作简易地球仪引导、指导、评定、表扬纬线和经线学生依据老师设计的问题,看图思索、回答。
指图、引导,边提问、边启发、边与学生探讨,让学生分析、归纳规律,并刚好对学生进行表扬激励。
利用经纬网定位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小组探讨,互帮互学。
提问,刚好订正、辅导。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光明的圆盘。
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究竟是什么样的?(板书)地球的形态、大小1、地球的形态(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提问)地球是什么形态?(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日看来已经是再简洁不过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
人们对地球的相识,却经验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视察教材供应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态的相识过程”)(学生探讨学习,小组可以相互沟通一下,古人对地球形态的相识过程。
)(天园地方→天如斗笠→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依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态的事例吗?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望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逝。
七年级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
七年级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研究,学生将能够了解地理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 学生能够认识地球的构造和主要地理特征。
- 学生能够掌握使用地理工具和地图阅读的基本技巧。
教学准备- 地图、地球仪、地理教材和参考书籍- PowerPoint演示或教学影片- 学生练册和笔记本教学步骤1. 导入- 通过展示一幅地球仪图片或者播放一个有关地理学科的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 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内容,以及为什么研究地理对他们的生活重要。
2. 讲解地球的构造- 使用地球仪或者教学影片向学生展示地球的构造,包括地球的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
- 解释这些地球结构对地理特征和现象的影响,例如地震、火山喷发和板块运动。
3. 探索地球的地理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地球上的主要地理特征,例如大洋、大陆、河流和山脉。
- 与学生共同探讨这些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和环境的影响。
4. 研究地理工具和地图阅读技巧- 向学生展示并讲解使用地理工具的方法,例如罗盘、经纬仪等。
- 教导学生如何读取地图上的地理信息,例如国家、城市、地形和气候。
5. 练和总结- 分发学生练册并让学生完成一些有关地理学科、地球构造和地理特征的练题。
- 总结今天的研究内容,并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地理学科。
展示素材- 地球仪图片或教学影片- PowerPoint演示或教学影片- 学生练册总结- 通过本课,学生将对地理学科有更深刻的理解,并掌握地球构造和地理特征的基本知识。
-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图阅读技巧,为以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
七年级地理第一课教案五篇
七年级地理第一课教案五篇七年级地理第一课教案1【课题】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区分“天气”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初步认识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重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天气现象,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提供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人类活动及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保护大气的重要性分析,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逐步养成关心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模式】目标导学【教学方法】讲授法、活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生课前准备】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教学反思】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是世界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
天气与生活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包括天气与生活、看图识天气、让天空更蓝三部分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特点,如何描述天气、常用的天气符号,简单分析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为后面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的气候类型、影响天气的因素、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初一学生位于认知发展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具备一定依赖于具体事物或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
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及天气对其生活的影响,亦在小学阶段通过其他学科了解到一些天气谚语。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活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
考虑到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
联系实际生产、生活,设计多处角色扮演情景及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
七年级地理第一节课教案
七年级地理第一节课教案主题:地理学科介绍目标:1.了解地理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2.了解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使用世界地图或中国地图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展示一张地图,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几个简单问题,例如:“你认识这张地图吗?”“你能找到我们所在的位置吗?”“你知道这些颜色代表什么意思吗?”2.引导学生思考他们对地理的理解,并提出问题,例如:“你认为地理是什么?”“你认为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探究(15分钟):1.讲解地理学科的定义:简单地解释地理学科研究地球表面的现象、人类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展示地理学科的研究内容:包括地形、气候、人口、资源等方面。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讲解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强调地理学科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导航、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
并举一些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讨论(15分钟):1.分组或全班讨论:让学生分组或全班共同探讨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并与他人分享。
2.教师引导: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补充,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深入讨论。
总结(5分钟):1.教师进行简单的总结,强调地理学科的定义、研究内容以及重要性。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表达对今天课堂内容的感想。
3.预告下一节课的主题,以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进一步兴趣。
扩展活动(可选):如果时间充裕,可以选择以下扩展活动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认识:1.绘制个人地图:让学生绘制自己所在地区的简单地图,并标注重要地点。
2.地理小测验:设计一份简单的地理知识测验,让学生测试自己对地理学科的了解程度。
3.观察环境变化: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变化,并记录下来。
在下节课时可以与同学分享。
这份教案旨在通过引入、探究、讨论和总结等环节,帮助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定义、研究内容和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第一节地理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七年级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在宇宙中的位置。
(2)掌握地球的经纬网及其在地图上的表示方法。
(3)学会使用地图,了解地图的三要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球仪,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2)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在宇宙中的位置。
2. 地球的经纬网及其在地图上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1. 地球的经纬网在地图上的表示方法。
2. 地图的阅读与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的结构。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吗?二、新课讲授1.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在宇宙中的位置(1)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
(2)讲解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在宇宙中的位置。
2. 地球的经纬网及其在地图上的表示方法(1)展示经纬网图片,讲解经纬网的构成。
(2)讲解经纬网在地图上的表示方法。
三、课堂活动1. 小组合作:请同学们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地球的形状、大小、在宇宙中的位置等,用简笔画或文字描述出来,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
2. 课堂讨论:讨论地球的经纬网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导航、定位等。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 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地球有了哪些新的认识?五、作业布置1. 请同学们回家后,用地球仪或地图,找到自己所在的城市,并了解该城市的经纬度。
2. 请同学们收集关于地球的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地球仪、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了解了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在宇宙中的位置,掌握了地球的经纬网及其在地图上的表示方法。
初中地理开学第一课教案三篇
【导语】对于刚刚从⼩学⾛上初中的学⽣来讲,上好初中地理第⼀课对学⽣的来讲就更为重要。
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地理是初⼀学⽣刚接触的新学科,在教学中是通过⼤量的幻灯图⽚,从学⽣接触到的地理知识或地理现象⼊⼿,使学⽣直观的感知地理,引导学⽣认识地理,亲近地理,进⽽热爱地理。
激发学⽣学习地理的兴趣,并初步知道学习的⽅法,就是我这节课的主要⽬的。
本节课分三⼤模块来进⾏: ⼀、“什么是地理”。
“天有⽇⽉星⾠谓之⽂,地有⼭川陵⾕谓之理”我国东汉王允对天⽂、地理有深⼊的研究。
在西⽅,地理的意思是“⼤地的记述”。
教学中,我运⽤多媒体播放我们居住的地球以及学⽣感兴趣的图⽚,对地理的概念有了⼀定的印象。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的地理环境中各种⾃然现象和⼈⽂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的科学。
它包括⾃然地理:如地貌、地质、天⽂、⽔⽂、⽓候、⼟壤等;⼈⽂地理:如⼈⼝、⼈种、宗教、城市、经济等合作探究:谈谈我们⾝边的地理 ⼆、“为什么要学地理”? (⼀)解开地理之“谜” 运⽤图⽚展⽰学⽣熟悉的地理问题,吸引学⽣的注意⼒,提出问题,激发学⽣的求知欲。
想⼀想:你还知道哪些地理问题? (⼆)地理与⽇常⽣活 教学中从吃穿住⾏等⽅⾯⼊⼿,展⽰地理与⽣活息息相关,引导学⽣学习⾝边的地理知识。
合作探究:我国南⽅、北⽅居民的主⾷有何不同?为什么? (三)地理与⽣产建设 主要从农业⽣产、⼯业⽣产等⼊⼿,重点列举了欧洲发达的国家“荷兰的风车”,让学⽣认识到地理环境对荷兰农牧业的影响。
想⼀想:建设服装⼚、乳品加⼯⼚该如何选址? (四)地理与风⼟⼈情 展⽰⼤量的地理图⽚,从服饰、体育活动等⼊⼿观看不同地区的风俗活动。
在授课时,我以“阿拉伯服饰”为重点,分析服饰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学⽣对千姿百态的风⼟⼈情⾮常感兴趣,⽼师引导学⽣学好地理能更好的做到“⼊乡随俗”。
三、“怎样学习地理” 地理是初中阶段的⼀门重要学科,对学⽣提出必要的学习要求: 1、课前:准备好《地理课本》、《地理填充图册》、《地理图册》。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同学们,咱们今天要一起走进神奇的地理世界啦!就像走进一个充满秘密的大宝藏一样!在这第一章的第一节里呀,咱们首先来瞧瞧地球的模样。
你们有没有想过,咱们生活的这个地球,到底是个啥样子呢?嘿,它可不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大圆球哟!老师来给大家讲讲,地球呀,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蓝色水球”。
为啥这么说呢?你们看呀,那大片大片的海洋,把地球都快变成蓝色的啦!这难道不像一个装满了蓝色水的大球吗?想象一下,咱们如果能像孙悟空一样,一个筋斗云飞到太空里,远远地看地球,那得多壮观呀!咱们会看到蓝色的海洋、绿色的陆地,还有白白的云彩飘在周围,这不就是一幅超级美的画吗?再来说说地球的大小吧。
同学们,你们觉得地球大不大?那肯定大呀!可是到底有多大呢?咱们来打个比方,就好像咱们学校的操场,已经够大了吧?但是和地球比起来,那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地球的直径可有一万多千米呢,这得有多少个操场连起来才能比得上呀?还有呢,地球可不是一动不动地待在那里哟!它一直在不停地转呀转。
就像咱们在操场上跑步一样,地球也在自己的轨道上跑着。
这一转可就有白天和黑夜啦,要是地球不转了,那会怎么样?哎呀,那可就乱套啦!老师讲了这么多,大家是不是对地球充满了好奇?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们心目中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同学们互相讨论)小明,你来说说。
“老师,我觉得地球就像一个大大的玩具球,充满了惊喜和未知。
” 说得真好呀!小红,你呢?“老师,我觉得地球是我们温暖的家,我们要好好爱护它。
” 太棒啦,小红!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咱们知道了地球的模样、大小和它的运动。
那你们说,咱们是不是应该更珍惜这个美丽的家园,努力去了解它更多的秘密呢?所以呀,这就是咱们七年级地理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咱们一起开启了地理的大门,后面还有更多有趣的知识等着咱们呢!。
初中地理第一节课
初中地理第一节课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为初中地理的第一节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学习意义,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定义,了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目的,明确学习地理的重要性,为后续的地理学习奠定基础。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地理知识,但对于地理学科的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还较为陌生。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对于新鲜事物有较高的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地理素养。
同时,考虑到学生在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上存在差异,教学中应充分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目的。
(2)学会使用地理基本工具,如地图、地球仪等,并能运用这些工具进行简单的地理观察和分析。
(3)了解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考察、文献资料分析等,并学会运用这些方法探索地理现象。
(4)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身边的地理现象,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地理游戏、实地考察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
(4)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地理、探索地理奥秘的情怀。
(2)引导学生关注地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4)通过地理学习,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国家观念、世界观念,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国际视野。
初一地理第一课讲解
初一地理第一课讲解嘿呀!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瞅瞅初一地理的第一课!你们想啊,咱们生活的这个地球,那可真是个超级大的神秘乐园!就好像一个巨大的魔法盒子,藏着数不清的奇妙秘密。
比如说,咱们脚下的土地,为啥有的地方是高山,高耸入云,好像巨人在站岗?有的地方却是一望无际的平原,平平坦坦,就像一个超级大的操场?还有那大海,为啥有的地方海浪汹涌,波涛滚滚,好像愤怒的狮子?有的地方却风平浪静,温柔得像个害羞的小姑娘?再想想,不同的地方,天气也完全不一样!有的地方老是下雨,就像天破了个大洞,雨水不停地往下倒;有的地方却几乎不下雨,干得土地都裂开口子,好像在喊着:“我要喝水!”这难道不神奇吗?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展示了好多好多的地图,那地图就像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窗户。
咱们通过地图能看到好多好多不同的国家和地区。
哎呀,你们说,那些国家的人是不是和咱们过得完全不一样?他们吃的东西、住的房子、说的话,是不是都特别新鲜有趣?就像咱们中国,南方和北方都有很大的差别呢!南方热得能把人烤熟,到处都是绿油油的稻田;北方冷得能把人冻成冰棍,却有着大片大片的麦田。
这难道不是很有意思吗?还有啊,咱们的地球还会转圈圈呢!白天和黑夜就是因为它在不停地转动才出现的。
这就好像我们在玩旋转木马,转到这边是白天,转到那边就是黑夜。
你们说神奇不神奇?地理课上,同学们也都特别积极。
有人好奇地问:“老师,那山顶上为啥那么冷呢?”老师笑着回答:“就像你爬楼梯,越往上走风越大越冷呀!”还有同学问:“为啥沙漠里很少有植物?”老师说:“沙漠就像个大烤箱,水分都被烤干啦,植物可受不了!”大家七嘴八舌,课堂可热闹啦!我觉得啊,地理这门课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世界的大门,让我们看到各种各样的风景,了解到好多好多以前不知道的事情。
它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太大啦,有太多太多等着我们去探索!所以,咱们可得好好学地理,去发现更多的奇妙之处,你们说对不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地理第一节课教案初一地理第一课讲解(3篇)初一地理第一节课教案初一地理第一课讲解篇一一、学生现状分析: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展的阶段,具有肯定的抽象思维力量和初步的系统思维力量,同时初中已开头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根底学问,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头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简单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
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学问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动身,学会发觉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根底上的递进。
初一学生从思维进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习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中会消失留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准时精确的完成。
二、教材分析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本章属于教材的绪论局部,第一节为“我们身边的地理学问”,其次节为“我们怎样学地理”。
分别从情感和技能两个方面让学生感知地理,说明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
本章的教学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预备,引导学生喜爱并亲近地理学科。
教材通过“地理之谜”、“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生产建立”、“地理与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地理学问的奇异与亲切,既能让学生感受地理学问的实际意义,又能激发学习地理的剧烈兴趣,表达出“地理学问无处不在,地理学问到处有用”的特点。
而其次节中“我们怎样学地理”则通过引导学生画学校地图开头,从实际应用动身把握地理学习的根本工具—地图的使用,表达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使学生不会感到地理仅仅是一门学科,同时是一项人生的技能。
“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会思索地理问题”、“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则将兴趣与方法、情感与技能恰当的融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地理是一门好玩、有用、值得学、能学好的课程。
其次章地球的面貌本章教材主要包括熟悉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局部。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根底学问,同时又是帮忙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根底学问,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既是地理学问的根底课,又是人生进展的奠基课。
“熟悉地球”一节,教材通过人类对地球外形的熟悉过程,蕴含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教材从地球外形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能确定地球外表任何一点的位置,较全面地介绍了地球。
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了人们可以利用不同方法制作不同用途的地图,并能依据需求选择适宜的地图。
“世界的海陆分布”一节,教材首先通过“世界海陆面积比拟”饼状图、南北半球图等向学生展现地球的海陆分布,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和详细的数据,向学生传递了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及其面积比拟,学生在学习学问的同时,也体会了一种说明问题的方法。
通过一系列直观与抽象图片的结合展现,以及大洲轮廓图的绘制等手段,让学生对大洲大洋的面积、名称及其排序有了特别感性的熟悉。
“世界的地形”一节,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什么叫地形、什么是地形图以及海拔和相对高度等概念,然后从运用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等概念入手,对陆地上的五种根本地形类型作了比拟。
在此根底上重点训练学生的识图力量。
而等高线学问的学习,则为地形图的学习以及后续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学问的学习做了较好的铺垫。
等高线的判读则对训练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升做了很好的热身。
“海陆变迁”一节,教材分别从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运动两局部来说明,通过大量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大陆漂移假说到板块构造理论的形成,是极好的科学方法论教育素材,从假设到推理,再到实践验证,最终形成完整的理论这一过程是暗含在教材中的科学方法。
而魏格纳的事迹,则是对学生进展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难得案例。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本章属于人文地理内容,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宗教、聚落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爱护。
其中最根本的内容是世界人口,包括人口的数量、分布和人口问题。
在此根底上再叙述人种、语言、宗教、聚落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世界人口的根本状况,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进展的影响,正确对待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懂得敬重历史和珍惜祖先留给我文化遗产。
本章内容将在后续学习中自然渗透,是零星分散在各章节中人文地理内容的高度概括,对后续的学习具有总领效果。
而且这些内容与我们身边所知、所闻的很多事情关系亲密,建议教师授课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联系时事,通过追本溯源的学习方法,挖掘这些地理学问的历史和现实表达,引导学生熟悉一个多样的世界,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历史观、宗教观、人口观、环境与进展观。
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条件之一。
它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是特别显著的,尤其对农业来说,他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本章教材主要包括天气和气候、气温柔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世界气候类型四局部内容,既自成整体,又是学习后续分区地理学问的重要根底内容。
本章在介绍气候过程中,大量采纳了景观图、示意图、图表、地图等资料,并留意亲密联系学生熟识的生活实际引出根本的科学道理,学生感悟了现象到本质的科学讨论过程。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把握天气和气候的概念,看懂天气图、知道气温柔降水的测定方法,会阅读气温柔降水曲线图,了解主要降水类型,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并能结合所学学问进展根本的气候特点分析。
第五章世界的民展差异在前面各章了解了世界自然、人文状况的根底,本章引入世界的进展差异、国际合作、国际组织等政治经济概念,为以后学习各大洲、熟悉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地理概况起到根底性作用。
第一节“进展中国家与兴旺国家”初步引入国家的概念,主要叙述进展中国家与兴旺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和经济进展差异,并简单分析了导致进展差异的缘由;其次节“国际合作”,介绍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进展,叙述国际合作的根底和重要性;第三节“重要的国际组织”主要介绍国际组织的产生及主要国际组织的宗旨和职能。
通过本章的教学学生可以对国家、对世界有一个更深入、更完整地熟悉,从而通过现象了解世界进展变化的本质,理解合作与进展是人类社会进展的方向,为做一个“世界中的中国人”奠定根底。
三、教学策略与方法本学期地理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大胆尝试,运在学习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制造性,教学中注意引发学生发觉问题,启发思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
充分表达“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帮忙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在地理教学中注意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并帮忙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依据新理念的要求,本学期的地理教学紧紧围绕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地理学问的积极性,使学生喜爱学、爱学,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地理课堂这一教学思路,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做以下几点设想。
(一) 增加教师的亲合力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喜爱地理课,就首先要让学生喜爱地理教师,而教师的魅力有内在的外在的美并存。
内在的美应当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外在的美应有以下几点:教师的言谈举止、主动与学生沟通、鼓舞赏识的态度、急躁细致的帮忙等等,总的说来教师应具备教学、师德的高素养,使学生感受到我的地理教师各方面素养都很棒,提高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加教师的亲合力。
(二) 地理课堂模式的探究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我始终采纳清徐二中四环节教学模式,结合地理教学做过大胆的尝试,本学期仍从一切为了学生进展的目标动身,对地理课堂做如下尝试。
1、教学目标确实定在仔细分析教材的根底上,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适当的整合教学资源,选择对学生有用的地理学问,注意技能的培育,使学生学会学习地理学问的根本方法,在学习学问的同时,表达情感、态度、价值观。
2、重点、难点的处理为克制旧教材学问多、课时紧的现状,对于重点学问的把握和难点的突破我多用多媒体教学,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有效的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课堂的容量。
现代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地理课堂是本学期地理教学改革大胆尝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图领全文培育力量地图是地理学习最主要的工具,在地理课堂上对学生进展识图、析图力量的培育特别必要,也是培育学生力量的一个重要过程,所以本课我以图为导线,通过学生识图、析图、动手填图、争论、沟通和师生间填图,培育学生的实践力量,构建合作式课堂。
●学问拓展共同探究加强地理学科与历史、艺术、军事等学科的整合,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学问的重要性,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亲身体验参加实践地理事物的位置记忆历来是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纳学生亲自布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事物的分布位置,加强了对学问的记忆,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学期我将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促进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本学期总的教学设计思路是把新课改的理念最大限度的应用于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模式。
初一地理第一节课教案初一地理第一课讲解篇二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力量训练点: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2、培育学生学习地理的奇怪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学问,把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忙学生树立为建立家乡,建立祖国,爱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
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学问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
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与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吸取地理学问和养分。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学问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
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其次页中的彩图,思索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3、争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预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教学过程:一、做自我介绍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三、新课学习阶段: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争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学问,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学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