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通环境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创新与实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人通环境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模式创新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1-05-06T14:22:27.78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1月3期作者:黄艳
[导读] 长久以来,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一直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但供需不匹配,供给手段单一等问题仍然突出。

黄艳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辽宁省沈阳市 110031
一、问题的提出
长久以来,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一直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但供需不匹配,供给手段单一等问题仍然突出。

特别是随着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推进,又带来了新的问题,如空间和资源到底是什么关系,如何有效、高效的利用空间和资源,它们能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哪些进步和促进等。

综合分析上述问题,我们将其统一归纳为如下问题:
1.人人通平台和原有资源平台以及各类应用平台的关系?
2.在人人通环境下,教学资源如何流通,方便快捷地输送给教师?
3.在人人通环境下,教学资源如何共享,让更多的教师获得更需要的资源?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人人通的建立,不是将原有资源推倒重建,应是基于人人通空间的资源重构和创新应用,最根本在于建立一套有效的共享发展模式,将空间与资源有机融合,以需求为导向。

因此,创造性的提出建立人人通环境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发展模式。

(一)统一平台建设,制定规范标准,打造共享空间。

通过文献阅读、调查研究、访谈、对比研究等,总结其它地区基础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成功经验,结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的建设要求,创建符合“互联网+”发展趋势要求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共享空间环境,最终规划并建成了集资源、空间与服务为一体的“沈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与国家平台的对接,本地已有资源的整合,面向全市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网络学习空间、教学应用资源、教育社区、门户网站和学校管理等一站式服务。

(二)多渠道汇聚优质资源,形成人人参与的扁平化建设格局,建设共享内容。

破解建设与应用相脱节问题,以“合作伙伴”的形式引入第三方资源提供者,采取“教师使用,政府付费”的资源购买方式,力求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

鼓励教师作为资源提供者,建立有偿使用机制,以网络学习空间为纽带,建立开放、平等的组织结构,打破以资源库建设为主体自上而下的建设形式,形成人人参与的扁平化建设格局。

完善资源结构,发挥研究院业务融合优势,开发“名师课堂”和“千节微课”,满足社会需求。

制定平台运营、开放接口、资源制作与评价等一些列标准和规范,保障平台运行畅通与资源质量优良。

(三)协同推动,创新应用,提升共享效益。

进一步挖掘教研、科研、评价以及信息技术等多业务融合优势,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投入和机制保障,以及督导评价的监督下,多方协同、形成合力,推动空间和资源的深层次应用,重点打造学校空间、名师社区、教学助手、资源推送和科教风云榜等,指导学校、教研员、教师和学生以空间为中心,以资源为基础,探索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提供精准化服务,开展基于平台的数据统计和分析,提升共享效益。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创建了空间和资源紧密联系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发展模式。

我们形象的把它概括为“一体两翼双擎”。

其中的“一体”指的是平台和服务为一体;“两翼”指的是扁平化建设和规模化应用;“双擎”指的是业务融合与行政保障。

“一体”即建立以需求为导向、软硬一体化的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环境。

“两翼”聚核心,在推进规模化应用过程中,我们也经历了三个阶段:标准化阶段,完成了原始积累;个性化阶段,体现了价值创造;多元化阶段,参与其中的多方形成建设与应用的共同体,实现共赢。

“双擎”包含业务融合和行政保障两个方面。

强调教科研人员是促进融合发展的主体,并在具体工作中强调增强融合意识,合力推进。

(二)形成了一系列建设与应用成果。

1. 建成统一基础数据、整合空间和资源的教育应用大平台。

确立“沈阳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为市级唯一教学应用大平台,为全市师生提供网络学习空间、教学应用资源、教育社区、门户网站和学校管理一站式服务。

平台采用开放接口,在统一教育基础数据库的支撑下,第三方的教学系统和工具都作为应用放在平台上,与基础数据建立关联,确保了数据的唯一性和使用的便捷性,也为即将开展大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来源,已成为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平台之一。

2.形成规模化资源体系。

资源建容量大。

目前平台已建有资源3062万条,其中上传资源数2272万条,下载资源577完条,内生资源下载比例占总下载资源量的80%。

现有资源与本地教材完全匹配,覆盖中小学全部学科,能为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提供资源服务。

3.创新空间和资源应用模式。

一是以人人通空间为中心的资源建设与应用模式。

皇姑区147中学秦俭老师和其团队成员, 利用业余时间,发挥各自优势,分工协作,分学科审核一线教师的课件。

重工街第一小学安云龙老师和他的团队成员姚丽、孙旭、孟维媛老师利用市级平台,在假期为本班的学生每天推送一节关于新书辅导的微课,带着孩子预习新书,做到有效学习。

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未来老师只要再积累经验,更新完善学校资源库即可。

二是以教学工具为支撑的教学应用模式。

皇姑区第十中学蒋丽老师,利用平台提供的“教学助手”、“移动讲台”等应用实现了常规的信息化教学,提升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并
在全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苏家屯城郊九年一贯学校全校教师利用“教学助手”实现常态化教学,并且录制课堂实录用于“一师一优课”晒课。

四、效果与反思
(一)成果创新点
1.创建资源共享发展模式,开启多维度立体发展格局。

面向新时代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在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互动、开放、共享、规范为主要特征的资源观下创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发展模式。

2. 打破了空间与资源之间的壁垒,对人人通空间进行了创新应用。

厘清了空间与资源的关系,将二者紧密结合,深度挖掘空间的应用策略,拓展了其在资源建设与应用中的外延。

3.在促应用过程中,形成了具有高度可推广性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的沈阳模式”(教育部验收专家语)。

(二)效果
1.促进教育均衡,提升沈阳教育影响力。

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我市通过较少的资金投入成为国家首批完成三通建设的城市之一,形成了具有高度可推广性的“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的沈阳模式”,为国家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确立了沈阳市在全国范围内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上的优势地位。

2. 完善资源结构,取得较好社会效益。

为满足广大学生课外学习需要,减轻家长相关经济负担,突破传统学科课程资源零散、杂乱等问题,设计并实施了网上“公益学堂”和“千节微课”项目,依托大平台在互联网上向全社会开放,并按教学进度制定课表,为学生和家长获取课外辅导提供了多一种选择,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引导教与学模式创新。

市级教研人员通过名师社区进行教科研交流活动,学校通过空间建设门户网站、统筹规划资源,教师和学生利用平台交流、学习,基于平台的优秀建设案例成果突出。

近几年,接待了来自二十几个省市的考察团,发挥了很好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三)反思
下一步,在继续实践和完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发展模式过程,应该注重以下内容的研究和探索:
1.进一步扩大教学资源的内容范围,从专题教育资源转向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资源进行转变。

2.对空间的应用模式进一步细分、总结和提炼,并加大宣传和推广的力度,使得流通渠道更加畅通。

3.出台政策、对策,加大力度对区级资源应用平台进行融合或对接,打破区域壁垒,形成更理想的共享发展环境。

最终,希望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使得每一个教育人都能成为扇动翅膀带动教育改革风暴的一只美丽蝴蝶。

作者简介:
姓名:黄艳,性别:女,汉族,籍贯:沈阳,工作单位:沈阳市教育研究院。

单位:辽宁省沈阳市,单位邮编:110031,职称:中学高级教师,学历:在职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