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
末试卷A(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可以()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D.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2、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
A.民主集中制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集体领导
3、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坚持()
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共产党的领导
C.无产阶级专政
D.社会主义方向
4、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5、从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看,物质的惟一特性是()
A. 运动性
B.客观实在性
C.不可分性
D.时空性
6、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
8、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
A.原料和燃料
B.辅助材料
C.机器设备
D.商业设施
9、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10、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
A.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
B.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C.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
1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
A.“代理制”
B.“个人联合”
C.“企业联合
D.参与制”
12、“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13、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14、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经阶段和必由之路是()
A.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
B.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社会
15、自由王国是指人们()
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二、多项选择题
16、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是(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质量互变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17、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A.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18、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A.建立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之上
B.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
C.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要求
D.作为上层建筑,为巩固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提供政治保障
19、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有()
A.认真看书学习
B.物质生产实践
C.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D.科学实验活动
20、经济殖民地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重要作用是()
A.可靠而有利的商品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
B.重要的廉价原料产地
C.高新技术产品的重要供应地
D.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地
三、辨析题
21、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革命,就在于他们彻底抛弃了资产阶级时代的一切旧思想。

22、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四、简答题
23、简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24、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许多新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5、为什么说价值具有客观性?
26、简述社会意识形态的显著特征。

27、什么是联系?联系具有哪些特点?
28、简述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五、论述题
29、试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C
4、C
5、B
6、A
7、C
8、C
9、B
10、C
11、D
12、A
13、D
14、D
15、D
二、多项选择题
16、BCD
17、BCD
18、ABCD
19、BCD
20、AB
三、辨析题
21、答:该观点错误。

具体分析如下:
(1)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发展历程上来看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革命的实践和孜孜不倦的科学研究,批判地吸收人类思想史上已有的
优秀成果,才可能在已有的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实现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

马克思主义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大道而凭空创造的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而是在综
合人类思想积极成果和总结当代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在实践运用中不断地得
到验证和发展的。

(2)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性的意义上来看
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
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

对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那些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一般规律
的思想理论和观念,例如政治学说中关于人类政治生活客观规律的探索、经济学说中关于
经济运行一般规律的揭示、哲学思想中关于思维规律的研究、法律理论中关于司法实践历
史经验的描述等具有客观真理性的内容,都是我们应该加以学习、参考和借鉴的;而其中
反映了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对社会生活进行了扭曲反映的、为了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统
治的需要而有意编造来欺骗民众的虚假理论,则必须加以分析鉴别和批判。

(3)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上来看
19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这三大思潮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先
进思想家求索时代课题的尝试,他们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思想,比如德国古典哲学的
辩证法思想,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和关于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新社会的展望等。

19世纪的三大科13学
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
科学前提。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源不只这些,还有古希腊罗马哲学、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成果、法国复辟时期历史学家的进步思想等。

22、答:该观点正确。

资本,在经济学意义上,是指用于生产的基本生产要素,即资金、厂房、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

资本不仅是一种特定的生产关系,而且“是一种运动,是
一个经过各个不同阶段的循环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又包含循环过程的三种不同的形式。

因此,它只能理解为运动,而不能理解为静止物”。

具体分析如下:
(1)资本是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剩佘价值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

资本总是通过各种物品表现出来的,但资本的本质不是物。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了资本的本质:“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即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关系。

(2)资本的唯一目的和动机就是占有尽可能多的剰余价值。

剩余价值虽然是雇佣工人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但是它必须以流通过程为前提,在流通过程中得到实现。

因此,
资本是在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运动中实现价值增殖的。

产业资本的运动要经历三
个互相联系的阶段,即购买、生产和售卖阶段;包含两个过程,即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
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即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3)在购买阶段,资本采取货币资本形式,其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人和物两个方面的条件;在生产阶段,资本采取存在于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这两种生
产要素上的生产资本形式,其职能是生产剩余价值;在售卖阶段,资本采取商品资本形式,其职能是实现预付资本价值和剩余价值。

而且,这三种职能形式的资本都可以作为出发点,形成自身的循环形式,即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和商品资本循环。

因此,产业资本的运动,就是资本不断地从一个阶段转向另一个阶段,从一种职能形式转
化为另一种职能形式的循环过程,也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相统一的运动过程,也是三种
循环形式相统一的运动过程。

资本运动越顺利越快,它所占有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

所以说,资本不仅是一种特定的生产关系,而且是一种运动,是一个经过各个不同阶段的循环
过程,这个过程本身又包含循环过程的三种不同的形式。

因此,它只能理解为运动,而不
能理解为静止物。

马克思还指出:“那些把价值的独立性看作是单纯抽象的人忘记了,产
业资本的运动就是这种抽象的实现。

在这里,价值经过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运动,在其中
它保存自己,同时使自己增殖。


四、简答题
23、答:(1)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
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是否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能否正确预见未来的基本
前提,是马克思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

(2)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
①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科学的展望。

②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在科学地批判和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作出的。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进一步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③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马克思、恩格斯在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

④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不断深化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
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社会本来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虽然它距离未来社会的高级阶段即典型的共产主义社会尚远,但从社会性质上来说是一致的。

因此,在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上,从社会主义社会中得到的启示应该比从资本主义社会中得到的启示更多、更直接、更有教益。

(3)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①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②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③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24、答: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根本推动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发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劳动生产率提高,产业结构改善,经济快速发展。

(2)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利和利益的斗争,是推动当代资本主义发生新变化的重要力量。

比如,20世纪50〜60年代,西方国家的工人阶级为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条件,反对垄断资本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曾开展过强大的政治攻势和斗争,迫使资产阶级作出重大让步,进行某些社会改革。

(3)社会主义制度初步显示的优越性对当代资本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对资本主义制度构成了挑战,促使资产阶级在吸取和总结社会主义国家
经验的基础上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改良。

例如,重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计划化管理;重视职工参与管理,实行经济民主等。

(4)主张改良主义的政党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也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改良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修补了传统资本主
义经济运行机制的缺陷,使资本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5、答:哲学上的“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哲学上的价值概念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是对
各种特殊的价值现象的本质概括。

价值具有客观性,价值关系的各个环节都是客观的。

(1)价值的客观性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不依赖于主体的主观意识而存在;价值是一种客观存在,独立于人们对它的认识和评价。

认识和评价可以反映价值,但不能
创造也不能消灭价值。

因此,价值的主体性依赖于价值的客观性,或者说,价值的主体性
是以价值的客观性为前提的。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承认了价值的客观性,就等于承认
了价值的确定性。

①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不论是人的自然需要还是社会需要,物质需要还是精神需要,都
是由人的实际生存状态决定的,因而在本质上都是客观的。

②用来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也具有客观性。

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并不是由人们的主
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体本身客观存在的性质、属性决定的。

③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也具有客观性。

人的需要的满足是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形成后,就会对主体的需要构成意义关系。

(2)哲学的价值概念扬弃了上述各种价值关系中纷繁复杂的特殊内容和形式,概括了其中共同的、普遍的、本质的内容,即概括了其中所包含的外部客观世界的事物(客体)对于人(主体)的需要满足与否(意义)的关系。

当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时,客体对于主体就
有价值,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

因此,价值具有客观性。

26、答:社会意识形态是指社会意识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和表述形式。

社会意识是社
会精神生活现象的总和,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
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
科学等意识形式。

社会意识形态的特征主要有:
(1)现实性
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抽象的理论,但并不是纯粹空洞的东西。

它有指向性,总是指向现实。

无论是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还是居于非统治地位的思想、学说,要么是为了维护现存
的政治制度,要么是为了批判现存的政治制度。

(2)总体性
社会意识形态是由各种具体的意识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教育、艺术、伦理、宗教、哲学等构成的有机的思想体系。

(3)阶级性
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功能。

不同的社会集团和阶级由于其利益的差异而有不同的意识
形态,而不同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是由其所代表的阶级的地位决定的。


(4)相对独立性
意识形态虽然为社会存在所决定,但它有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是相对独立的。

(5)依赖性
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的,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存在。

27、答: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
(1)客观性。

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事物都在与其他事物的联系中存在,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2)普遍性。

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3)多样性。

事物是多样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不同的联系构成
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4)条件性。

应当唯物辩证地看待条件,从三个方面去理解条件: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的作用;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
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28、答:(1)商品二因素及其关系
①商品的含义
商品是用来交换、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
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②商品的二因素
商品的二要素包括价值和使用价值。

a.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

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价值是商
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任何有用物品都具有使用价值,但只有这种有用物品是劳动产品并
作为商品时才具有价值。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
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

③商品二要素的关系
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a.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

要获得商品的
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

b.其统一性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
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2)劳动的二重性
①劳动二重性的含义
劳动的二重性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a.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了商品的使用价值。

b.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同一劳动的两种规定。

任何一种劳动,一方面是特殊的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一般的抽象劳动,这就是劳动的二重性。

正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
因素。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分别反映劳动的不同属性,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

(3)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劳动的二重性是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二因素的决定条件。

一方面,具体劳动创造出了能被人们所利用的具体形态,即商品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抽象劳动又创造了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成了商品具有价值的原因。

五、论述题
29、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可以表述为:世界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其统一的基础是物质。

该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它包括了物质观.运动发展观.规律观和意
识论。

对于指导我们的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既然世界是不依赖我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物质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

其次,既然客观世界是在时空中运动.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变化着的实际情况出发,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实事求是制定方针和政策。

第三,既然客观世界有自己固有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