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顶尖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环境与发展
第三节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教学设计
课堂设计案例
学科核心素养
目标与素养
1.通过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国情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理解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

主要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和区域认识,达到水平2的要求。

2.通过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认识不同区域的地理特点和优势。

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识,达到水平2的要求。

3.通过我国海洋的基本国情和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日标,认识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的重要性和基本措施。

培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识,达到水平
2的要求。

4.通过海洋的经济权益和主权权益的重要作用,认识海洋权益对于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达到水平2的要求。

情境与问题
1.通过国家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和我国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事例,认识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认识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的国土开发和保护战略。

2.通过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等五大国家区域协调战略,认识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利的地理因素。

3.通过我国的海洋国土国情,结合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认识保护海洋资源和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的重要性4,通过多种地理、历史、国家公约等资料,说明钓鱼岛及其附近岛屿历史上就是我国的领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借助于读图法、研讨法等方法,领会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国情,了解主体功能区的四大类别,讨论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依据和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借助于研读法、读图分析法、综合分析法等,了解区域协调发展的地理因素和经济文化因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通过研讨法等方式,结合海洋经济和海洋权益的含义,认识发展海洋经济和维护海洋权益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土安全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地理背景。

2.区域协调发展在国土开发和保护中的作用。

3.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难点
1.区域协调发展和建设主体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2.发展蓝色经济和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

案例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教师PPT展示资料: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这标志着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站在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深刻总结历史上世界性大国兴衰发展的经验教训,深刻阐述了海洋、海权、海军在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全局中的突出地位作用,揭示了海洋、海权、海军与国家崛起、民族复兴的内在联系,发出了经略海洋、维护海权、建设海军的伟大号召。

思考:发展海洋经济、维护海洋权益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什么作用?
【设计意图】发展海洋经济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推进和保障作用,平时学生在地理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对此方面内容涉及较少,故以建设海洋强国的内容作为导入材料,能够帮助学生从地理知识的角度认识发展海洋经济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性。

二、主题探究——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
主题探究活动(一)建设主体功能区
1.主体功能区确定的地理背景。

教师PPT展示资料:
国务院关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规划》指出,《规划》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编制实施《规划》,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对于推进形成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远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结合阅读材料和教材内容思考:
(1)什么是主体功能?
(2)主体功能区战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确定区域主体功能通常考虑的地理因素是什么?
活动提示:
(1)提示学生注意主体功能区并不是单一的一种功能。

(2)提示学生确定主体功能区既有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的因素,也有国家发展战略布局的因素。

(3)结合教材第112页的活动,交流完成活动中提出的四个思考问题。

问题答案:
(1)一个区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

(2)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

主体功能区规划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

(3)一般来说,在确定区域的主体功能时,会综合考虑土地适宜开发的程度、自然资源的丰富度、生态环境的脆弱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地理背景。

2.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具体地理背景。

地理背景(1)——适宜开发的土地少。

处理方式:
①学生阅读教材图5.18a。

②教师PPT展示材料,学生阅读。

我国陆地国土空间面积广大,居世界第三位,但山地多,平地少,约60%的陆地国土空间为山地和高原。

适宜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面积有180余万平方公里,但扣除必须保护的耕地和已有建设用地,今后可用于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及其他方面建设的面积只有28万平方公里左右,约占全国陆地国土总面积的3%。

适宜开发的国土面积较少,决定了我国必须走空间节约集约的发展道路。

③简要总结我国可开发的土地资源特点及开发的基本要求。

提示:适宜开发的国土面积少,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差异明显。

必须集约利用土地,减少对土地的占用。

地理背景(2)——自然资源分布不均。

①学生阅读教材图5.18b。

②教师PPT展示材料,学生阅读。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28%。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与土地资源、经济布局不相匹配南方地区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北方地区仅占19%;北方地区水资源供需紧张,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达到了48%。

水体污染、水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突出,南方一些水资源充裕地区出现水质型缺水。

水资源短缺,既影响着经济发展,也制约着人口和经济的均衡分布,还带来了许多生态问题。

③简要总结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提示:例如人均资源少、分布不均衡、不利于大规模的开发。

地理背景(3)——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①学生阅读教材图5.18c。

②教师PPT展示材料,学生阅读。

我国生态类型多样,森林、湿地、草原、荒漢、海洋等生态系统均有分布。

但生态脆弱区域面积广大,脆弱因素复杂。

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全国陆地国土空间的55%,其中极度脆弱区域占9.7%,重度脆弱区域占19.8%,中度脆弱区城占25.5%。

脆弱的生态环境,使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只能在适宜开发的有限区域集中展开。

③上述情况要求我们怎样进行国土开发?
提示: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了我国不适宜通过大规模扩展面积来发展工业
化和城镇化,需要提高已开发区域的空间利用效率,缓解对自然环境的压力。

地理背景(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①学生阅读教材图5.18d。

②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这种发展特点要求我们怎样做?
提示:我国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区域。

我国需要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3.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过渡:依据地理国情和国土开发情况,我国的主体功能区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见教材图5.19)。

(1)优化开发区域。

教师PPT展示助读材料。

国家优化开发区域是指具备以下条件的城镇化地区:综合实力较强,能够体现国家竞争力;经济规模较大,能支撑并带动全国经济发展;城镇体系比较健全,有条件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特大城市群;内在经济联系紧密,区域体化基础较好;科学技术创新实力较强,能引领并带动全国自主创新和结构升级。

特别强调:提出优化开发区域,既是针对一些人口和经济密集的城镇化地区存在过度开发隐患,必须优化发展内涵的迫切要求,更是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增强我国国家竞争力的战略需要。

国家优化开发区域的功能定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区域,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全国重要的创新区城,我国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及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区,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问题思考:
①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优化开发区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提示:
①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镇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强。

②该区域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已接近饱和,需要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城镇群的协调发展。

(2)重点开发区域。

教师PPT展示助读资料。

兰州——西宁地区处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界地带,地势起伏较大,地貌以山地和河谷盆地为主。

开发强度较低,可利用土地资源具备一定潜力。

地处黄河上游,气候属半干旱,半湿润区。

大多数区域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

大气和水环境质量一般,其中城镇和工矿区是大气污染点状分布的主要区域。

水污染呈块状分布,大多数区域化学需氧量排放已超过水环境容量。

河谷地带生态系统相对比较稳定,山区土壤保持对该区域生态质量作用明显。

该区域的功能定位是:全国重要的循环经济示范区,新能源和水电、盐化工、石化、有色金属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西北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区域性的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问题思考:兰州——西宁地区作为重点开发区域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该地区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人口较为密集,城镇体系初步形成,虽然目前开发基础较弱,但未来的开发潜力大,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

(3)限制开发区域。

教师PPT展示助读资料。

国家层面农产品主产区的功能定位是: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区域,农村居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功能定位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

问题思考:
①限制开发区域的含义是什么?
②限制开发区域主要有哪两类?各自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提示:
①限制开发区域所限制的是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而不是所有的开发活动。

②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

农产品主产区耕地较多,农业发展条件较好,尽管也适宜开发,但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出发,该区域的首要任务是保障
我国的农产品供给。

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脆弱,该区域必须将保护和修复环境放在首位。

(4)禁止开发区域。

教师PPT展示助读资料。

国家禁止开发区域是指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地、有特殊价值的自然遗迹所在地和文化遗址等,需要在国土空间开发中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

国家禁止开发区城的功能定位是:我国保护自然文化资源的重要区域,珍稀动植物基因资源保护地。

问题思考:
①禁止开发区域主要包括哪些?
②怎样认识各类主题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提示:
①禁止开发区域包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

②各类主体功能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很重要只是主体功能不同,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同(图5.20)。

明确一定区域的主体功能,并不排斥该区域发挥其他功能。

【设计意图】建设主体功能区是国土开发的国家级战略,对于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本活动中综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原因分析、问题探究、助读资料、图表分析等,帮助学生了解地理背景和国家发展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建设主体功能区的基本要求。

主题探究活动(二)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1.了解长江经济带。

结合教材第113页内容,思考:
(1)国家制定区域发展战略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长江经济带在我国具有怎样的地位和特点?
处理方式:
(1)结合教材图521,估测长江经济带占全国面积的比重。

(2)结合教材图5.21,了解长江经济带跨越我国哪三个区域。

问题答案:
(1)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

(2)地位: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11个省级行政区,面积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

特点: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内河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2.江经济带的独特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1)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阅读教材第113页相关内容,完成表格。

处理方式:
①引导学生从内河航运、铁路、高速公路、民航等方面综合评价交通优势。

②引导学生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经济的互补性、南北的辐射作用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

问题答案:
(2)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

阅读教材第113、114页相关内容,思考:该区域的资源优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问题答案:
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有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我国重要
的旅游区和重要的生物基因宝库。

(3)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

阅读教材第114页相关内容,思考:长江经济带的经济优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问题答案:
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
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4)城市密集,市场广阔。

阅读教材第114页相关内容,思考:
①长江经济带城市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②与城市的分布相关,该区域形成的优势是什么?
问题答案:
①城市大都凭借便利的河运发展起来;城市分布密集。

②科教事业发达;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各种消费需求较大,市场广阔。

3.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规划
学生阅读教材第114、115页内容,思考:
(1)长江经济带的规划格局是什么?
(2)长江经济带在我国国土开发和保护中处于怎样的地位?
(3)怎样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和建设?
处理方式:
(1)结合教材图5.22,了解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格局。

(2)提示学生从生态地位和经济地位两个方面认识长江经济带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

问题答案:
(1)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格局。

(2)长江经济带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在我国国土开发和保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进入现代工业文明和快速城镇化进程以来,长江经济带
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

(3)①建设沿江绿色生态廊道。

②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

③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产业布局。

【设计意图】区域发展战略与国家主体功能区的划分有着密切的关系,区域发展战略从目的上看是推进我国各区域协调发展,从区域发展战略的内容看,又与一个地区的主体功能区的地位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在处理本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态功能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主题探究活动(三)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学生阅读教材第115、116页内容,思考:
(1)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地理背景是什么?
(2)我国海洋国情有哪些重要特点?
(3)建设海洋强国有哪些重要战略举措?
(4)怎样拓展蓝色经济空间?
处理方式:
(1)通过图5.23了解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极其分布同时也为认识发展海洋经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做准备。

(2)阅读教材第116页“案例”,了解我国海洋开放的战略格局。

问题答案:
(1)在陆地资源开发程度接近饱和的今天,开发海洋国土、建设海洋强国,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

(2)海域辽阔,海岸线漫长,大陆架宽广,岛屿众多。

自北向南纵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个气候带,季风特征显著,热带气旋影响大。

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海洋灾害种类多。

拥有多种海洋生态系统类型。

海洋环境状况不容乐观。

(3)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
态环境,维护海洋权益,是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

(4)拓展蓝色经济空间,要立足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清晰规划海洋空间的利用格局,提高海洋空间利用效率,提升海洋可持续发展能力。

【设计意图】认识海洋经济,要了解陆地资源开发的局限,要了解我国海洋国土的基本国情,了解丰富的海洋资源。

在前面基本认识达成后,再引导学生认识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性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主题探究活动(四)维护海洋权益
1.海洋权益再认识
阅读教材第116、117页思考:
(1)现代海洋权益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2)什么是海洋权益?一国可主张哪些海洋权益?
(3)什么是公海?
处理方式:
(1)提示学生从新的视野和角度看待海洋权益。

(2)借助教材图5.24了解海洋权益的有关概念。

问题答案:
(1)对海洋权益的争夺,从过去主要围绕军事目标、战略要地和海峡通道,发展到更广泛的海洋资源及其他相关经济利益。

(2)海洋权益是指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力和利益。

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本国的内水和领海,还包括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

(3)在国家的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称为公海。

2.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

阅读教材,用数据说明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

问题答案:
中国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海岛11000余个,岛岸线超过14000千米,领海面积37万平方千米,可主张的管辖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

3.中国在南海的海洋权益。

阅读教材第117、118页并与同学交流:
(1)说明中国对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

(2)中国对南海有哪些海洋权益主张?
活动提示:
(1)借助教材图5.25认识和了解中国在南海的权益和主张。

(2)从多个角度理解中国在南海权益主张的正当性。

问题答案:
(1)有据可查的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多年历史。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确立了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相关权益。

(2)中国对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拥有主权;
中国南海诸岛拥有内水、领海和毗连区;
中国南海诸岛拥有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
中国在南海拥有历史性权利。

4.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阅读教材第118、119页并与同学交流:
(1)为什么说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2)中国对解决海洋争端的一贯主张是什么?
(3)维护海洋权益有什么重要作用?
处理方式:
(1)借助教材图5.26认识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2)通过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主张,认识中国和平利用海洋资源的国际形象。

问题答案:
(1)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的,中国渔民历来在这些岛屿及其附近海域从事生产活动早在明朝,钓鱼岛等岛屿就已经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

在地质上,钓鱼岛地处我国东海大陆架,是台湾东部山岭的自然延伸,与琉球群岛以冲绳海槽隔开。

因此,钓鱼岛既不是无
主岛,也不是琉球群岛的组成部分,而是我国台湾地区的附属岛屿,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2)我国政府一贯主张,与相关国家通过双边协商,公平合理地解决海洋争端。

(3)维护海洋权益不仅可以为海洋开发活动提供和平、稳定的周边及外部环境,而且能够巩固海防,打击海上恐怖活动、走私和跨国犯罪,营造和平、良好的国际海上安全秩序。

【设计意图】本活动是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安排的:海洋权益的变化——中国的海洋权益——中国在南海、钓鱼岛及其附近岛屿的海洋权益——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和平主张。

按照这样的逻辑顺序安排课时活动,不仅理清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也遵从了从总体到具体的认识事物的规律。

三、活动总结
在国土开发和建设上,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维护海洋权益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这些战略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国家权益的重要举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