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CT和MRI诊断及鉴别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磁共振成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射学 ,1992,1(1):70—71. 4 钱家新.婴幼儿急性肠套 叠的诊断,7(6):14. (收 稿 日期 :2009—12—11)
总之 ,正确选择适应证及空气灌肠压 力 ,辅 以解痉镇静剂
及适当的手法按摩 ,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可以明显提高复 位的成功率 ,并减少并发症 的发生 。
参 考 文 献 1 刘立炜 ,罗源利 .婴儿肠套 叠伴 肠坏死 的 x线表现 .中华放射
学 杂 志 ,2001,35(9):686—688. 2 天津 医院 ,天津 市急腹 症研 究所 .急腹症 x线 诊断学 .北京 :
颅 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磁共振成像诊断 与鉴别诊断
河 南省 濮 阳 市人 民 医 5 ̄(457000) 王 丽 华 宋冬 喜 管 霞
颅 内 血 管 外 皮 细 胞 瘤 (intracranial hemangiopericytonla, HPC)发生率较低 ,大多数 学者把它归属为脑膜瘤 的血 管外皮 型 ,称其 为血 管母 型脑膜瘤和恶性脑 膜瘤 。1 993年世 界卫生 组 织 (WHO)制 定 的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肿 瘤 新 的 组 织 学 分 类 法 将 血 管 外 皮 瘤 从 中划 分 m 来 ,认为 它 是 一种 罕 见 的 来 源 于脑 膜 问质毛细血管外皮细胞的一种恶性 肿瘤 。其临床和磁 共振成 像 (MRI)影像 学 表 现 与 脑膜 瘤相 似 ,术 前 定 性 诊断 难 。因 该 肿瘤血供异常丰 富 ,侵袭性 强 ,术 中出血 多 ,常使 肿瘤不能 完 全 切 除 ,从 而 增 加 了 肿 瘤 复 发 与 远 处 转 移 的概 率 ,故 术 前 正 确 诊 断 非 常 重 要 21。笔 者 回 顾 性 分 析 我 院 2000---2008年 经 手术病理证 实的 13例 颅 内血管 外皮细胞瘤 的 MR影 像学 资 料 ,以加 强 对 该 病 MRI表 现 的认 识 ,提 高 术 前 诊 断 的 准 确 性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1 临床资料 :搜集 2000--2008年经手术病理证 实 的颅 内 血 管外 皮细胞瘤 13例 ,所有患 者均进行术 前 MR平扫及增强 扫 描 检 查 。其 中男 性 8例 ,女 性 5例 ;年 龄 21~65岁 ,平 均 43 岁 ;病程平均 8.6个 月 ;临床症状 以头痛为主 。 1.2 MR检查 方法及 观察 指标 :13例患者均行 MRI平扫及增 强 扫 描 。MR检 查 设 备 为 13本 日立 公 司 生 产 的 MRP- 5000AD 永 磁 型 0.2T磁 共 振 机 ,专 用 头 线 圈扫 描 。 自旋 回 波 (SE)序 列 扫 描参 数 :TlWI,TR 450 ms,TE 20 ms;T2WI,TR 4 000 ms, TE 100 ms,行横断位 、矢 状位 、冠状位扫描 。增 强扫描对 比剂 采 用 钆 喷 酸 葡 甲胺 (Gd—DTPA),0.2 mL/kg,肘 静 脉 注 射 。
脑内外肿瘤的ct鉴别诊断要点
脑内外肿瘤的ct鉴别诊断要点脑内外肿瘤的CT鉴别诊断是神经外科临床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它对于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从不同方面介绍脑内外肿瘤的CT鉴别诊断要点。
从肿瘤的形态学特征来看,脑内外肿瘤在CT影像上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脑内肿瘤通常呈现为局部结构的改变,如肿块、增厚等。
而脑外肿瘤则可能导致颅骨的改变,如骨质破坏、骨膨胀等。
因此,通过观察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可以初步判断肿瘤的位置和性质。
从肿瘤的密度来看,脑内外肿瘤在CT影像上的密度表现也有所不同。
脑内肿瘤的密度通常较为均匀,而脑外肿瘤的密度可能较为不均匀。
此外,脑内肿瘤的密度一般与正常脑组织相近,而脑外肿瘤的密度可能较高或较低。
因此,通过观察肿瘤的密度特征可以进一步判断肿瘤的性质和起源。
第三,从肿瘤的强化特征来看,脑内外肿瘤在CT增强扫描中的强化表现也有所不同。
脑内肿瘤常常呈现为轻度强化或无强化,而脑外肿瘤则可能出现明显的强化现象。
此外,脑内肿瘤的强化模式通常为环状强化或结节状强化,而脑外肿瘤的强化模式可能较为多样。
因此,通过观察肿瘤的强化特征可以进一步判断肿瘤的性质和起源。
从肿瘤的周围表现来看,脑内外肿瘤在CT影像上的周围表现也可以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脑内肿瘤通常会引起周围脑组织的水肿和扩张,而脑外肿瘤可能会引起邻近组织结构的受压或侵蚀。
此外,脑外肿瘤还可能伴有出血、坏死等特征。
因此,通过观察肿瘤的周围表现可以进一步判断肿瘤的性质和影响范围。
总结起来,脑内外肿瘤的CT鉴别诊断要点主要包括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密度特征、强化特征和周围表现。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特征,可以辅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当然,CT鉴别诊断只是初步的评估手段,在确定诊断时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希望这些要点对于临床工作中的脑内外肿瘤的CT鉴别诊断能够有所帮助。
常见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要点
常见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要点幕上肿瘤鉴别诊断1.星形胶质细胞瘤:肿瘤多发生在髄质。
CT密度、MRI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呈不规则强化或不规则环形强化,并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递增,其强化程度不如脑膜瘤明显,且不均一,不直接与脑膜相连,也不出现颅骨骨质改变。
2.少突胶质细胞瘤:CT示不规则混合密度影,病灶内条状或片状钙化就是其特征表现。
3.室管膜瘤:源于脑实质或源于侧脑室而突入脑实质得室管膜瘤呈分叶状,肿瘤内斑点状细小钙化;而星形胶质细胞瘤多呈圆形,钙化较大呈片状或弧形。
4.脑膜瘤:脑实质外良性肿瘤,影像学示脑外占位征象。
CT示圆形或类圆形稍高或明显高密度影,增强明显强化,瘤内可见囊变或钙化,瘤周多伴水肿,以广基与硬膜相连,多伴有附着处骨质改变cMRI肿瘤信号与灰质相似,T1等信号,T2 高或等信号。
肿瘤边缘清楚,可见包膜、引流静脉及颅骨改变。
5.转移瘤:既往有肿瘤病史者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与局限定位体征,首先考虑转移瘤。
无肿瘤病史,40岁以上人群短期内病悄进展迅速,在脑皮质与髓质交界处出现圆形病灶,单发或多发,其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示环形强化,可伴有颅骨转移,为破坏性,也应考虑转移瘤。
其与脑内病灶有一定距离。
多发性转移瘤应与多发性脑脓肿、结核球、淋巴瘤、多发性硬化以及多中心胶质瘤相鉴别。
单发转移瘤与胶质瘤、淋巴瘤、脑脓肿鉴别。
6.淋巴瘤:CT不均匀略高密度,增强后均匀强化,但边缘不如脑膜瘤锐利,强化亦不如脑膜瘤明显,且不与脑膜相连,亦无骨质改变。
7.脑脓肿:CT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低影,增强后明显环形增强,其病灶增强环多规则而连续,片薄相对均匀,边界清楚,周围脑组织低密度水肿带明显。
多发囊性转移瘤与脑脓肿在CT上常难以区分,但脑脓肿有感染源或发热史,抗感染治疗后病灶缩小或消失。
8.脑梗塞:与脑血管分布区相吻合,CT复查病灶密度进行性下降,边界清楚,占位征象消失,并可出现局灶性脑萎缩。
9.动静脉畸形:CT示不规则混合密度,无占位效应,钙化明显,可伴有局限性脑萎缩。
脑内脑外肿瘤鉴别要点
脑内脑外肿瘤鉴别要点
脑内脑外肿瘤鉴别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位置:脑内肿瘤通常起源于脑组织,而脑外肿瘤常常起源于颅脑盖的其他部位,如颅骨、眼眶等。
因此,肿瘤的位置可以提供一些初步的鉴别依据。
2. 形态特征:脑内肿瘤形态较规则,往往有清晰的边界和光滑的表面,而脑外肿瘤形态较不规则,边界模糊,表面凹凸不平。
3. 组织成分:通过磁共振成像(MRI)或其他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到肿瘤内部的组织成分。
脑内肿瘤常常呈均匀一致的信号特征,而脑外肿瘤由于起源于不同组织,其成分可能更加多样。
4. 年龄和性别:脑内肿瘤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中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例如,儿童常见的脑内肿瘤多为胶质瘤,而大多数脑外肿瘤则没有特定的年龄和性别分布规律。
5. 病史:脑内肿瘤和脑外肿瘤的病史有时也可以提供一些线索。
例如,有长期头部外伤史或家族遗传因素的患者,可能更容易出现脑外肿瘤。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要点只是作为初步的鉴别依据,并不能确定诊断,最终需要依靠医生的综合判断和进一步的检查来确诊。
如果遇到肿瘤的症状,应尽早咨
询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磁共振功能成像在颅内占位中的诊断价值
急性脱髓鞘MRS示:Cho峰升高,NAA峰略降低并出现Lip峰, NAA/Cr下降
治疗后复查,病灶明显好转,NAA/Cr较前升高
第二峰在4.1PPM,水抑制时被抑制, TE为135或144ms时反转
提示厌氧性糖酵解(正常脑组织不可见)
Lip—脂质 波峰位置:在0.8至1.3PPM之间多峰 提示髓鞘坏死和/或中断(正常脑组织不可见) Ala—丙氨酸
波峰位置1.48 Glx-谷氨酰胺和谷氨酸 波峰位置:2.1—2.55PPM
反映细胞增殖
PWI在颅内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在脑肿瘤的价值 rCBV图可反映肿瘤的血液供应程度
可更好的判断胶质瘤的恶性程度
指导立体定向活检
有助于鉴别肿瘤复发与放射性脑坏死
有助于鉴别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
PWI在颅内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在胶质瘤分级中的价值
常规MRI对胶质瘤等级鉴别主要是在肿瘤的强化程度上,但强化程度 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血脑屏障的受损程度、肿瘤的血管化程度、细胞外 间隙的大小及肿瘤血管的通透性等,因此强化程度很难准确地提供肿瘤血管 生成信息。 不同级别胶质瘤实质区最大灌注处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有明显的区别。 中低级别胶质瘤血管畸变程度较低,因此肿瘤实质区最大灌注处时间-信号 曲线与对侧镜像正常脑白质的曲线相似;而高级别胶质瘤血管畸变程度(血 管迂曲及动静脉瘘等)高于低级别胶质瘤和正常脑实质,肿瘤实质区灌注曲 线中的信号强度下降峰值明显大于对侧镜像正常脑白质,恢复基线时间延长。
纯水和CSF中水分子自由运动无障碍,扩散速度快, 快速扩散导致信号降低,故为低信号 人体组织中水分子扩散须通过纤维膜和细胞器等,扩 散速度慢于水和脑脊液,约比纯水慢2~10倍 不同组织扩散速度不同
关于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的CT、MRI鉴别诊断探讨
关于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的CT、MRI鉴别诊断探讨发表时间:2016-02-02T16:20:00.4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1期供稿作者:宋中华[导读] 湖南省衡东县人民医院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的CT、MRI鉴别诊断进行探讨,对其诊断特点进行分析湖南省衡东县人民医院 421400 摘要:目的对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的CT、MRI鉴别诊断进行探讨,对其诊断特点进行分析。
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各45例,按照疾病类型将其分成颅内细胞瘤组与脑膜细胞瘤组,每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MRI 结合CT检验,诊断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
结果颅内细胞瘤组与脑膜细胞瘤组脑膜尾征、瘤内钙化等临床指标差异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肿瘤外形、瘤内血管流空信号、肿瘤明显强化及瘤内坏死囊坏死信号等临床指标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的CT、MRI的诊断的临床表现不同,两者联合使用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确诊率,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值得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大力借鉴和推广。
关键词: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脑膜瘤;CT;MRI;诊断【abstract】objective to intracranial hemangiopericytoma and discusses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meningioma CT,MRI,analyzes its diagnostic characteristics.Method choice between April 2013 and May 2013,our hospital intracranial hemangiopericytoma of 45 cases with meningioma,according to the disease types will be divided into groups of intracranial tumor and meningeal tumor group,45 cases in each group,two groups of patients,MRI combined with CT inspection after the diagnosis,analysis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he diagnosis.Results intracranial tumor group and meningeal tumor meningeal tail,within the tumor calcification clinical indexes such as difference there is no obvious difference(P > 0.05),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umor shape,empty blood flow signals within tumor,tumor significantly strengthen clinical indicators and capsule necrosis signals within tumor necrosis exists obvious difference(P < 0.05),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 intracranial hemangiopericytoma with meningioma CT,MRI diagnosis of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different,a combination of bot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clinical diagnosis rate,provides the scientific and accurate basis for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is worth in the process of clinical practice,to draw lessons from and promotion. Keywords:intracranial puted tomography(CT);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The diagnosis本研究就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与脑膜瘤的CT、MRI鉴别诊断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现报告如下,供研究和参考。
常见颅内肿瘤CT,MRI诊断特点
&颅内肿瘤为常见病,约占神经系统疾病的1/4。
按来源分:原发性肿瘤:源于颅骨、脑膜、血管、垂体、脑神经、脑实质和残留的胚胎组织的肿瘤。
转移性肿瘤和淋巴瘤。
按部位分:幕下肿瘤:常见于婴儿及儿童。
幕上肿瘤:常见于成人。
&肿瘤定位征:①颅壁局限性变化;②蝶鞍变化;③岩骨及内耳道变化;④钙斑; ⑤松果体钙斑移位。
&星形细胞瘤[临床表现] 以20-40岁多见,其临床症状、体征随肿瘤分级和部位不同而异。
常见有颅内压增高和一般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影像学表现] X线:可正常或仅有颅压增高或钙化。
2. CT:⑴Ⅰ、Ⅱ级星形细胞瘤:①平扫:颅内均匀低密度病灶,CT值18~24 HU多数与脑质分界不清,占位表现及脑水肿可不明显。
②增强:Ⅰ级无强化或仅轻度强化。
Ⅱ级可表现为连续或断续的环形强化。
(2)Ⅲ-Ⅳ级星形细胞瘤①平扫:表现为低密度、略高密度或混杂密度病灶或囊性肿块,可有点状钙化和肿瘤内出血,与脑质分界不清,形态不规则。
占位表现及周围水肿均较显著。
②增强:因肿瘤血管形成不良,造影剂易发生血管外溢,故有明显强化。
形态与厚度不一,在环壁上有时出现一强化的肿瘤结节,是星形细胞瘤的特征。
有时可呈边界不清或清楚的弥漫性或结节性强化诊断要点:①癫痫、脑损伤的定位征象,高颅压表现②Ⅰ、Ⅱ级星形细胞瘤CT以低密度为主,坏死囊变少,占位征象轻,强化少。
③Ⅲ、Ⅳ级级星形细胞瘤CT以混杂密度为主,呈花环状,坏死囊变多,占位征象重,均有强化④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中有瘤,瘤中有囊,实质部分强化明显,易出现阻塞性脑积水。
⑤MRI示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少突胶质细胞瘤1.CT表现:①多为混杂密度肿块,边缘不清楚;囊变区呈低密度。
②瘤内有钙化(70%),呈条状、斑点状或大而不规则,其中弯曲条带状钙化有特征性。
③瘤周水肿轻,占位效应轻。
④增强示肿瘤轻至中度强化,亦可不强化;不典型病例可表现为皮质低密度,类似脑梗死灶。
血管外皮瘤的CT和MR诊断
血管外皮瘤的CT和MR诊断李双生; 邱晓晖; 张建魁; 耿旭影; 牛鹏飞【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3页(P104-106)【关键词】血管外皮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作者】李双生; 邱晓晖; 张建魁; 耿旭影; 牛鹏飞【作者单位】安徽省亳州市人民医院影像科安徽亳州 236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 R732.2; R445.2血管外皮瘤(Hemangiopericytoma)是一种发生于间叶组织血管源性肿瘤,它来源于毛细血管网状纤维鞘外的血管外皮细胞[1]。
其发生与毛细血管后的微静脉有关,故全身各部位均有发病可能[2]。
血管外皮瘤影像诊断缺乏特异性表现,为提高对其认识水平,现将10年来所见6例血管外皮肉瘤进行观察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6例血管外皮瘤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为21~51岁,平均年龄36.7岁。
颅内血管外皮瘤4例,(其中右枕部1例,额部2例,顶部1例);颈椎椎管内血管外皮瘤1例;肝脏血管外皮瘤1例。
上述血管外皮瘤患者4例是在检查中偶然发现,2例因出现局部不适就医检查发现。
所有病例均经术后免疫组化检查证实为血管外皮瘤,其中2例为恶性血管外皮瘤,4例为良性血管外皮瘤。
1.2 扫描方法 1例肝脏血管外皮瘤患者行CT和MR平扫加增强检查。
使用美国GE公司Hispeed双层螺旋CT机,自膈顶上方5cm至肾脏下极,层厚7mm,螺距2连续扫描,扫描条件:120kV,200~300mA,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对比剂采用先灵公司生产的优维显(非离子型) 100ml肘静脉团注,注射速率3.0ml.s,延迟20s扫描,分三期扫描(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均以软组织窗片观察,分析其CT征象。
MR扫描使用Siemens Magnetom Symphony 1.0T超导MR仪进行检查,使用腹部线圈常规横断面、冠状面扫描,扫描序列为常规横断位、冠状位SE T1WI、TSE T2WI,层厚5mm,层间距1mm。
《2024年MRI纹理分析鉴别颅内Ⅱ级和Ⅲ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价值》范文
《MRI纹理分析鉴别颅内Ⅱ级和Ⅲ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价值》篇一MRI纹理分析鉴别颅内Ⅱ级和Ⅲ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价值一、引言颅内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血管外皮细胞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Hemangiopericytoma,SFT/HPC)是颅内常见的肿瘤类型,其根据病理学特征可分为不同级别。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磁共振成像(MRI)的广泛应用,MRI纹理分析技术已成为鉴别肿瘤良恶性及评估肿瘤分级的重要手段。
本文旨在探讨MRI纹理分析在鉴别颅内Ⅱ级和Ⅲ级SFT/HPC中的价值。
二、MRI纹理分析技术概述MRI纹理分析是一种基于医学影像的高端技术,通过提取肿瘤内部结构的空间频率、强度、纹理等信息,从而为医生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肿瘤特征。
这种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理解肿瘤的微观结构、组织异质性及血流动力学等特性,从而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三、Ⅱ级与Ⅲ级SFT/HPC的MRI特征Ⅱ级和Ⅲ级SFT/HPC在MRI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Ⅱ级肿瘤通常表现为边界较清晰、信号均匀的实质性肿块;而Ⅲ级肿瘤则常表现为边界模糊、信号不均匀的实质性或囊实性肿块。
MRI 纹理分析可以进一步量化这些差异,为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信息。
四、MRI纹理分析在鉴别Ⅱ级和Ⅲ级SFT/HPC中的应用通过MRI纹理分析,我们可以提取出肿瘤的多种特征参数,如熵、对比度、异质性等。
这些参数可以反映肿瘤的微观结构、组织异质性和血流动力学等特性,从而有助于鉴别Ⅱ级和Ⅲ级SFT/HPC。
具体而言,Ⅲ级SFT/HPC通常表现出更高的异质性和更复杂的纹理特征,而Ⅱ级肿瘤则相对较为均匀。
因此,通过对比分析这些特征参数,我们可以更准确地鉴别出Ⅱ级和Ⅲ级SFT/HPC。
五、MRI纹理分析的价值MRI纹理分析在鉴别颅内Ⅱ级和Ⅲ级SFT/HPC中具有重要价值。
首先,它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肿瘤的良恶性及分级,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颅骨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枕骨鳞部。皮样囊肿:更常见于前部和中线
额骨皮样囊肿
二者都起于板障,骨侵蚀外板多 于内板,有扇贝样的外板,边缘 硬化
平扫CT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透光病灶 钙化罕见 板障膨胀,内外板变薄 增强CT 常见薄层、微弱的边缘强化
颅骨皮样囊肿
鞍区软骨肉瘤
岩枕裂软骨肉瘤
斜坡脊索瘤图解
好发年龄:30-50岁
好发部位:蝶枕软骨 结合处,以斜坡为中 心
破坏性的肿瘤侵蚀了 蝶骨和枕骨底部
骨质碎片特征性的悬 浮在肿瘤实质内
位于斜坡的中线破坏性病变 CT可见病变内破坏的骨碎片
平扫CT:蝶骨占位性病变, 伴有骨质破坏和肿瘤内高密 度灶 增强CT:显示不均匀强化, 伴有肿瘤内囊性坏死区
额骨骨瘤
颅骨的恶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 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 ❖ Ewing肉瘤 ❖ 骨肉瘤 ❖ 骨髓瘤 ❖ 颅骨转移瘤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
定义:任何系统都可出现的郎格罕细胞增殖 形成肉芽肿。受累的严重程度与年龄成反 转关系;50%LCH病例为单骨性
高峰年龄:1岁(单发),2—5岁(多发) 发病部位:以额骨、顶骨多见,其次为枕骨
肿瘤增大后侵犯下方的鼻咽 部、上方的海绵窦和蝶鞍、 侧方的颈静脉孔和蝶鞍 后方的基底动脉和脑干、前 方的蝶骨体、蝶窦和筛窦
斜 坡 脊 索 瘤
斜 坡 脊 索 瘤
1.T1加权像信号不定, 一般为略低信号,有 时可见局灶性高信号 2.T2加权像为典型的 高信号 2.矢状面显示脑桥前部 呈指压状改变
两 例 脊 索 瘤 的 不 同 表 现
枕骨动脉瘤样骨囊肿
骨瘤
❖ 最多见于颅面骨,仅含有骨组织 ❖ 分为致密型、松质型、混合型 ❖ 在平片及CT上,致密型表现为半球形、分叶
颅内环形强化鉴别诊断
• 下图为:脑结核瘤
• CT增强扫描示左侧基 底节区病灶成环形强 化,环内密度类似于 脑灰质,周围水肿明 显。
6、脑真菌性感染
• 脑内隐球菌感染、念珠菌感染、烟曲霉菌 感染、放线菌感染均可在脑内形成脓肿。 CT和MRI增强扫描时呈环形强化,此种环 形强化与脑脓肿表现相似,常难以区别, 不过念珠菌性脓肿,CT增高强扫描时脓肿 内密度较高,常等于或低于周围脑实质, 有助于与细菌性脑脓肿鉴别。烟曲霉菌性 脑脓肿,环形强化之环壁常较厚且不规则。
• CT平扫(A)示右侧 额叶大片低密度区, 病灶内可疑有环形等 密度病灶存在,CT增 强扫描(可见病变区内 有环形强化,环内可 见点状高密度,为囊 虫头。
• 脑囊虫病 :MR增强扫 描脑实质内弥漫性多 发性小环形强化病变。
9、脑出血吸收期
• • 脑实质内出血一周后,血肿周围出现肉芽
组织增生,肉芽组织内含有大量新生毛细 血管,这些新生毛细血管的血脑屏障尚不 完全,增强扫描时可出现环形强化,环壁 薄,强化程度较轻,环无张力,形态不规 则或环不完整,环中心在CT扫描时仍为稍 高密度或高密度,在MR T1WI上均为高信 号。
• 颅内环形强化比较常见。 • MRI增强扫描明显优于CT增强扫描。
1、恶性胶质瘤
• 恶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常见的脑内原发肿瘤, 肿瘤内常见坏死、囊变。CT和MRI增强时表现为环形强化或类环形强 化。典型者环形强化的环壁常很不规则或不完整,壁厚薄不均,无张 力,环内或环周常同时有结节状或不规则强化存在。少数恶性星形细 胞瘤也可出现环壁较规则的环状强化。
• 母子脑脓肿形成时,增强 扫描可表现为大小环状强 化互相连接
• 下图为:母子脓肿
• CT增强扫描示右侧大脑半 球巨大脑脓肿成环形强化, 环壁薄而厚度均匀,张力 高,其前方有小脓肿与其 相连,脓肿内密度稍高于 脑脊液。
颅内血管外皮瘤的MRI表现及临床治疗
[Key words] Hemangiopericytoma;M agnetic;Treatment
血 管 外 皮 细胞 瘤 (hemangiopericytoma,HPC)主 要 发生 于肌 肉 、骨 骼及 皮 肤 ,发生 于 颅 内 的 HPC极 为 罕见 ,术 前容 易误 诊 。本 文通 过 回顾 性 分 析 9例 经手 术 病理 证实 的颅 内 HPC病 例 的 MRI表 现 、治 疗 及 预 后 ,旨在提 高对该 病 的认 识 。
370
放 射 学 实 践 2013年 4月第 28卷 第 4期 Radiol Practice,Apr 2O13,Vol 28,No.4
颅 内血 管 外皮 瘤 的 MRI表 现及 临床 治疗 ·中枢 神 经 影 像 学 ·
李薇 ,陈晓 雷 ,张威 江 ,于向 荣 ,王清
【摘 要 】 目 的 :分 析 颅 内血 管 外 皮 细 胞 瘤 (HPC)的 MRI表 现 ,提 高对 该 病 的 诊 断 水 平 。 方 法 :回 顾 性 分 析 9例 经 手 术 病 理 证 实的 HPC病 例 的 MRI征 象 ,并 将 其 与 手 术相 对 照 。9例 病 灶 均 行 MRI平 扫 及 增 强 扫 描 。结 果 :9例 HPC 均 呈 分 叶 状 肿 块 ,信 号 不 均 匀 ,其 中 5例 可见 囊 变 、坏死 ,7例 可见 血 管 流 空 信 号 ,增 强 扫 描 肿 瘤 实 体 部 分 强 化 明 显 。 所 有 病 例 均 行 手 术 治 疗 及 放 射 治 疗 ,7例行 肿 块 全切 除 ,2例 行 肿 块 次 全 切 除 。 5例 患者 随访 3~ 36个 月 ,其 中 1例 局 部 复 发 ,1例 发 生 远 处 转 移 。 结 论 :颅 内 HPC的 MRI表 现 具 有 一 定 的特 征 性 ,有 助 于 术 前 准确 诊 断 。手 术 将 肿 瘤 全切 除 是 HPC 的 最 佳 治 疗 方 法 ,术后 辅 以放 射 治疗 可改 善 预 后 。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CT和MRI影像分析
Arch Pharmacol,1998,357(1):39 (收稿 日期 2007—08—14
修 回 日期 2007—10—19)
颅 内血管外 皮细胞瘤 CT和 MRI影像 分析
王 晨 徐友妹 z江新华 张 华 石 小玲 t贺 剑 (南 昌大学第三 附属 医院放射科 ,南 昌,330008)
本研 究 结果 显 示 。L、F组 SBP、DBP、HR在 颈 丛 阻滞后 5、1O、15 min和 肿瘤 摘 除 时较 阻滞 前 虽存 在 着 不 同程 度 的升 高 (P<0.05,P≤O.O1)。但 L组 SBP 在 肿瘤 摘 除 即刻 、手 术 结束 时和 DBP、HR在 手 术 结 束 时及 F组 SBP、DBP、HR 在手 术 结束 时 比对 照 组
江西医药 2007年 第 42鲞 箜 !Q塑
附表 4组患者麻醉前后 SBP、DBP、HR变化 (;蜘 )
维普资讯 · 871·
与 麻 醉 前 比 较 : O.05: .01,与 对 照 组 比较 :.P<O.05
素是 从 毛莨 科 植 物高 乌 头 的根 中提 取 的生 物 碱 ,具 有镇 痛作 用 .起 效 缓慢 .但 作 用持 续 时 间长 ,同时 还 具有解 热 、消炎 和局 部麻 醉作 用 ,无成 瘾 、蓄积 、呼 吸 抑制及 呕 吐等 副作 用 作 用 机制 主要 是通 过 阻滞 电 压依从 性钠 离子 通 道 .抑 制神 经传 导 ,抑制 突 触前 膜 对去 甲 肾上腺素 的摄 取 .使 突触 间 隙的去 甲肾上 腺 素增 加 .从 而抑 制 传人 纤 维 P物 质 的 释 放 而发 挥 镇 痛 效应l31。
江西医药 2007年 第 42卷 第 10
CT,CE CT.Results 5 cases of HPC located the brain.On plan CT scan appeared and-isoiso—and—hyper insensity,calcif ication was not ,
头颅肿瘤的CT诊断
② 脑实质内:幕上混合密度,团块状,强化明显(实体部 分),水肿轻度。
③ 四脑室内的室管膜瘤易沿着小脑蚓部及脑干向上生长, 而髓母细胞瘤易沿着小脑蚓部及延髓向下生长。
? 四脑室 内等低 混杂密 度,四 脑室受 压,向 左前移 位。 +C: 不均匀 强化
?脑转移瘤
?约占颅内肿瘤的 15%,甚至高达30%-40% 。年龄:中 老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高峰年龄: 50-70岁。原 发灶:肺癌(占 52%),乳腺癌,原发灶不明者,消 化道肿瘤等
?部位:幕上多见(占 80%),幕后下少见( 20%), 绝大多数位于皮层及皮层下,小脑、脑干及基底节较 少。数目:单发,多发,少数仅表现为癌性脑膜炎。
Ⅲ~Ⅳ级星形胶质细胞瘤
(1)肿瘤表现为以低密度为主或以等密度为主的 混合密度病灶,部分肿瘤内可见高密度出血 灶。
( 2)肿瘤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楚。 (3)肿瘤周围有中度或重度水肿。 (4)增强扫描肿瘤出现明显不均匀强化且边界清楚,
强化形式为不规则环形或片状。
幕上星形细胞瘤CT表现
幕下星形细胞瘤 CT表现
? 部位 小脑
大脑半球 脑干 胼胝体 枕大孔区 鞍区 视交叉区
桥小脑角 区 四脑室 三脑室
常见肿瘤 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血管网织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少支胶质瘤、脑膜瘤 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脂肪瘤 脑膜瘤、表皮样囊肿 垂体瘤、颅咽管瘤、脑膜瘤、脊索瘤、皮样囊肿 星形细胞瘤、颅咽管瘤、脑膜瘤、生殖细胞瘤、表 皮样囊肿 听神经瘤、颈静脉球瘤、室管膜瘤、表皮样囊肿、 脑膜瘤、蛛网膜囊肿
脑膜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ta nie e n i e[ yo h we l n n in n r na y eo taso u a h tme g a h ma g n re tma s o d mai a tsg s a d no ca ilh p r so rd rl∞ ha … l g g i n
0 2年第 2 l卷第 3期
15 8
司 中枢 神 经放 射 学
脑 膜 血管 外 皮细胞 瘤 的影 像诊 断与 鉴别 诊 断
扬 智 云
【 捕要】 目的 提高对脑膜血管外 皮癌 的认识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 手术病理 证实的 4例脑膜血 管外皮 瘤的C T和 M I R 表现 , 并结 合文献进行 复习。 结果 脑膜 血管外皮瘤 的 C T和 M I R 表现类 似脑膜瘤 , 但具有 恶性
胞 瘤 的 一 般 资 料 表 1 。
衰 l 4倒脑 膜 血 管外 皮 缨 膪 瘤 的 一般 蜜 料
状窦 和横 窦 , 没有 硬膜 尾 征 , 周 水 肿轻 ( 3 ) 灶 图 —5 :
病 例 3: 枕 顶 肿 瘤 中 央 大 片 不 规 则 坏 死 边 明 显 右 周 分 时 , 浸 润 脑 组 织 , 周 水 肿 明 显 , 部 颅 骨 破 坏 且 灶 局
凹 和 MR 表 现 类 似 脑 膜 瘤 的 颅 内 肿 瘤 , 有 恶 性 I 具 征 , 颅 骨增 生 和硬 膜 强 化 ( 无 硬膜 尾 征 ) 与脑 膜 瘤 不 同。 结 论 ,
征. 没有 颅骨 增生 和 硬 膜 强 化 者 要 考 虑 脑 膜血 管外 皮 瘤的 可 能 。
【 关键词 】 血管外 皮瘤 脑 膜 体层摄影术 , x线计算扎
Gu n z o a g h u,Gn n d n rvn e51 0 0, P. . h n a g o g Poic 0 8 R C ia
颅脑常见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脑膜瘤
概述
MENINGIOMA
占颅内肿瘤的15%~20%左右 来自蛛网膜粒细胞,与硬脑膜相连 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发病是男性的2倍 肿瘤大多数居脑实质外 好发部位:依次是矢状窦旁、大脑镰、脑凸
面、嗅沟、鞍结节、蝶骨嵴、桥脑小脑角、小脑幕
临床表现
肿瘤生长缓慢、病程长,颅内压增高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Pilocytic astrocytoma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Pleomorphicxanthoastrocytoma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astrocytoma Subependymal giant cell
CT表现
Ⅰ、Ⅱ级星形细胞瘤
脑内低密度病灶,类似 水肿 肿瘤边界多清楚 90% 瘤周不出现水肿, 少数有轻度或中度水肿 增强扫描常无明显强化, 少数表现为囊壁和囊内 间隔的轻微强化
Pituicytoma)
.8 .9 .10 下丘脑神经错构瘤 Hypothalamic 鼻神经胶质异位 Nasal glial 浆细胞肉芽肿 Plasma cell neuronal hamartoma heterotopia granuloma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肿 瘤 病 理 分 类
软骨肉瘤 Chondrosarcoma
.4 癌 Carcinoma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肿 瘤 病 理 分 类
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颅神经和脊髓神经肿瘤 脑(脊)膜肿瘤 淋巴瘤和造血细胞肿瘤 生殖细胞肿瘤 囊肿和肿瘤样病变 鞍区肿瘤 局部肿瘤的扩延 转移性肿瘤 未分类肿瘤 原发肿瘤: 肺癌、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肿 瘤 病 理 分 类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分析
图 1 颅 内血 管外 皮 细 胞 瘤 注 :TlwI像 肿 瘤 以 混 杂 的短 Tl信 号 为 主 ,并 可见 囊 变 区及 血 管 流 空 信 号 .肿 瘤 呈 分 叶状
图 2 颅 内 血 管 外 皮 细 胞 瘤 3D—TOFM RA 像 注 :与 图 l为 同 一 病 例 ;左 侧 颈 内 动 脉 、大 脑 中 动 脉 受 压 移 位 ,呈 抱 球 状 ,肿 块 区 域 出 现大 量 颈 外 动 脉 分 支 影 ,呈 簇状
维普资讯
山东 医药 2007年第 47卷 第 15期
颅 内血 管 外 皮 细胞 瘤 的 MRI表 现 分 析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及诊断描述
颅内及脊髓各病变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A VM(属脑血管畸形):平扫:见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无明显占位征象,与血管(大脑前或中或后动脉)关系密切,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团块状边缘于FLAIR呈高信号。
MRA:见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椎管内血管畸形:平扫:双侧上颈段脊髓增粗,内部可见排列紊乱异常流空血管团。
由双侧椎动脉颅内、颅外分支供血。
增强扫描:畸形血管团明显强化,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星形细胞瘤Ⅰ、Ⅱ级:平扫:见片状(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Ⅰ级周边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Ⅱ级周边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Ⅰ级未见明显占位征象;Ⅱ级轻度占位征象,周围组织见稍受压)。
诊断要点: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Ⅰ、Ⅱ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Ⅲ、Ⅳ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效应,主要根据DWI扩散程度)。
少突胶质细胞瘤:平扫:见片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边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轻度占位效应(Ⅰ级)、占位征象重(Ⅱ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1)多发于幕上半球。
2)钙化少,水肿重,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3)多见于成年人。
鉴别:星形、钙化性脑膜瘤、室管膜瘤、钙化性A VM、海绵状血管瘤、结核球。
室管膜肿瘤:第四脑室多见。
平扫:于第几…..脑室(侧脑室、或脑池、或脑实质)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T2WI呈高信号(为主),内见多个片状长T1长T2信号区(囊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病变部位 、形态 、大小数 目:7例病变 ,颅内脑外者 6例 ,右 额叶脑内 1例 ,其中右额顶部 2例 ,左额部 2例 ,左顶部 、左 中 颅 凹及大脑镰旁各 1例 。病变形态呈分 叶状 4例,不规则形 1 例 ,类 圆形 2例 ,最大径 25~75 mm,平均为 43 mm,7例均为 单 发 ,未 发 现 转 移灶 。 2.2 CT、MRI扫描影像 表现 :CT平扫 ,5例呈稍 高密度 ,2例 呈等密度 ,2例灶 内囊变坏死呈稍低 密度 ,出血灶 3例(图 1),
颅 内血 管外 皮细胞 瘤 CT和 MRI诊 断及 鉴别
陈龙华 朱彦军 (南阳医学 高等 专科 学校 第一 附属 医院 MRΒιβλιοθήκη 室 ,河 南南阳 473058)
【摘要 】 目的 探讨颅 内血管外皮细胞瘤 cT、MRI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颅 内血管外皮细胞瘤 7例 患者均经手术病
理 证 实,均 行 CT、MRI平 扫 ,其 中 2例 行 CT增 强 ,7例 均 经 MR 增 强 扫 描 。 结 果 7例 均 呈 不规 则 形 分 叶 状 或 类 圆 形 6
子宫 肌 瘤 是 妇女 最 常 见 的 良性 肿 瘤 ,发 病 群 年 龄 分 布 广 泛
且不断年轻化 ,目前临床所采用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有药物对 抗 雌孕激素治疗 、手 术切 除子宫 、子宫动 脉栓 塞术 、期待疗法 、 腹腔镜和官腔镜 ,但都不 同程度地受 到一定的 限制 ,射频技 术 是近年来发展起来 的热毁损技术 ,在心脏 、肝癌 、肺癌等治疗 上 颇具规模和成效 ,但将此项技术运用到妇产科 领域 在国内外 实 属一个新 的热点 ,它治疗 子宫肌瘤的病理基础 是肌瘤细胞在射 频 高热效应下 ,发生不可 逆的凝 固、变性 、坏死 、瘤 体 内血管 闭 锁 ,子宫内膜消融时子宫表 面和膀胱 的反折腹膜 ,子宫直肠 陷 凹的温度无明显变化 … ,射频 治疗子宫 肌瘤 不改变 卵巢 、子 宫 的血液供应 ,不影响卵巢 、垂体的激素分泌 ,对子宫卵巢功能无 不 良影响 ,因子宫肌瘤有假 包膜而阻 隔热能 ,不 会造成正 常 组 织 的损 伤 ,刚 治疗 完 的肌 瘤 在 超 声 上 可 以 看 到 明 确 的 包 膜 , 所 以说射频治疗子宫肌瘤及功血 的安全性是非常确定的 ,其保 留了子宫的完整性 ,具有 明确 的临床价值 ,在一定 程度上为子 宫 良性疾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
中 国实 用 医 刊 2008年 lO月 第 35卷 第 20期 Chinese Journal ofPracticalMedicine Oct.2008,Vo1.35,No.20
· 91 ·
的适 当部位 ,根据瘤 体大小 、结构确定 治疗所用 时间 、功 率 、阻 抗数据 ,待肌瘤 变成强 回声光 团,自凝 刀 自然关闭后 从瘤体 中 抽 出而 完成 治 疗 。 1.3.2 功血 治疗 :病理 确诊后 ,一般 由前 壁开始 ,从 右到左依 次进行消融 ,一般 8~10次 ,最后气化 宫腔 ,每次往宫底送刀时 先关开关 ,向外刮凝时启动 手柄开关 ,射频 能量 设为 40 w ,治 疗后超声下可见宫腔内有一条厚约 8 mm左右的强 回声光带。 1.3.3 疗效评定标 准 :治 愈:术后 3~6个月彩超 检查肌瘤完 全消失或瘤 体缩 小 60%以上 ,多普勒未探及血 流信 号,临床上 无任何症状 。好转 :随访 超声瘤 体缩小 ≥20% ,内血流 信号呈 点状 ,临床症状 明显好转 。有效 :出血时 间稍短 ,出血稍减 少。 无效 :出血时间和出血量无变化 ,内膜诊刮有增殖内膜 。 2 结 果
肌壁间肌瘤 151例 ,治愈 103例 ,好转 48例,治愈率 68% ; 浆膜下肌瘤 20例 ,治 愈 l8例 ,好 转 2例 ,治愈率 90% ;黏膜下 肌瘤 18例 ,全部治愈。功血 110例 ,治 愈 9o例 ,好转 20例,治 愈率 81% ,术 中无 一例子 宫穿孔 、大 出血 ,肠 管及损 伤等 并发 症 。术 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腰骶痛或下腹胀痛 ,手术停止 自然消 失 ,无 需 特 殊处 理 。4例 功 血 患 者术 后 3个 月 阴道 次 出 血 ,二 次 消 融 后治 愈 。 3 讨 论
例 居 颅 内脑 外 ,l例 脑 内 ,CT平 扫 呈 等或 稍 高密度 ,易 出血 、囊 变及 坏 死 ,无 钙 化 ,侵 袭性 生 长 ,水 肿 明显 ,密度 混 杂 ,MRI
扫描 T,wI 5例呈高低 混杂信号 ,2例 呈等信号 ,内见流空血管征 象6例 ,增强均 明显强化 。结论 血管外皮细胞瘤 CT、
为毛细血管性血管母细胞型脑膜瘤 。WHO于 1993年脑肿瘤分 2 结 果
类 中,根据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征,将其列入非脑膜上皮性 间叶 瘤 类 。近 年来 虽有 报 道 ,由 于检 查 方 法 的 局 限性 和 对其 病 理 组 织学特性及影像学表现认识不足 ,通常术前定性诊断很难 ,大多 误 诊为 脑膜 瘤 ,但 两 者 的 治 疗 预 后 差 别 很 大 。 笔者 结 合 我 院 近 年来 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 HPC进行分析 ,发现其影像学 表现很有特点 ,可以做出定性诊断。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 床 资料
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 ,可以对其作 出定性诊 断。
【关键词】 颅 内血管外皮细胞瘤 ;CT;MRI
血管外皮细胞瘤(HPC)是少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 ,全身都 T,WI、T WI扫描。4例行增 强扫描 ,造影剂为磁显葡胺 (Gd— 可 发生 ,颅 内少 见 ,约 为 颅 内 原 发 肿 瘤 的 0.5% ~1% ,以前 归结 DTPA),剂 量 0.1—0.2 mmol/kg。
参 考 文献 [1] 邱学体 ,赵巧.子宫内膜消融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34例[J].第 四
军 医 大学 学 报 ,1999,20(10):865—867. [2] 曹树军 ,曹树彬 ,陈双郧 ,等.射频治疗子宫肌瘤安全性研究 [J].
郧 阳 医学 院学 报 ,2002,20(3):132—135. (收 稿 日期 :2008—05—20) (本 文 编辑 :傅 利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