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1.这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帮助学生整合所学各专业知识以及所形成的各专业技能而成为未来教师所需要的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完成教师专业化的进程。

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科学的一门分支学科。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

(填空)
3.课程论的研究目的是什么?
①掌握语文教育教学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和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意识
②具有解决语文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语文教育教学工作的科研能力;
③具备胜任语文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水平。

第一章
1.“课程”的大意,就是工作或学习的范围和进程。

西方课程一词源于拉丁语,原意是跑道,转义为学习路线,引申为有组织的知识体系。

(填空)
2.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包括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和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4.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4.《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

填空
赫尔巴特1806年真正建立起教学论体系。

5.“教学论”、“教学法”、“教育学”的区别:
“教学法”的基本特点是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侧重于研究教学的实践技能,有人称之为应用技术。

“教学论”的基本特点是理论性和指导性,侧重于研究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追求的是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践。

“教育学”的基本特点是教育性和方向性,是运用学科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从特定的侧面,用特定的方法,来完成促进学生个性完美发展的育人任务。

第二章语文教师
1.教师角色的新内涵
(1)教师是教育智慧的创造者
教育智慧是教学工作的根本凭借,是处理教学过程特殊性的机敏和能力的表现,跟教学场景复杂性要求是结合在一起的。

教育智慧表现为:①转变时空角色的智慧;②捕捉课堂问题的智慧;③设置情景性问题的智慧;④驾驭教材把握学生的智慧;⑤反思——探究的智慧。

(2)教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课程资源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占据主要地位,校外课程资源则更多地起到辅助作用。

树立“资源”的概念,努力挖掘各种各样的教学资源,根据教学目标,重新把这些资源加以整合。

例如对现行教材进行资源重组,妥善地处理教材滞后与时代发展要求的矛盾,在教学活动中适当引入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知识或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

例如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组织调查访问、参观,走进大自然、热点追踪、辩论等,使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认识生活;建立开放性的教学系统,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贯穿“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研究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联系,研究知识的运用,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活”起来。

(3)教师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
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其角色行为表现有: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元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去分析学生认知起点和我们要传递的知识之间的差距,引导学生去探究,在体验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在探究中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

(4)教师要成为知识的批判者
是指教师对教材要有批判性的分析。

语文内容自身所蕴含的精神意义决定了执教者必须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和创新意识的职业者,他必须要把课文本身所蕴含的生命形态、情感形态、道德情操、文化要义、人文理想等有机地转化为个体的审美体验,从而使语文教学变成一场富有独特生机和鲜活张力的美妙旅程。

语文课是最有人文性的课,语文教学也应该是自由的和个性的。

(5)教师要成为实践的反思者
教师要成为研究者。

研究型的教师,能够对教育教学进行系统反思。

教师要不断反思所学知识与学生的经验和心理感受的关系;反思教学的设计与实际教学的差距;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反思中检查验证,积累经验,改进教学。

2.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哪些变化?
(1)从重视传授转变为重视学生发展
传统教学中的知识传授重视对“经”的传授忽视了“人”的发展。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育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

(2)从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化
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

一刀切、齐步走、统一规格教育既不符合学生实际,又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这就需要我们研究学生的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

(3)从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化
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学生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

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比比皆是。

新课程提倡,教是为了促进学生“学”。

让学生“自能读书、自能写作”。

(4)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

所谓重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只重视学生接受容纳知识,而忽视学生的探索和体验。

重视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知识,又增才干。

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

没有过程的结果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只能是死记硬背和生搬硬套的机械学习。

(5)从单项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化
从信息论上说, 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存在着以下四种主要信息交流方式:①以讲授法为主的单项信息交流方式,教师施,学生受;②以谈话法为主的双向交流方式,教师问,学生答;③以讨论法为主的三项交流方式,师生之间互相问答;④以探究一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做实验。

我们以为第四种多向交流方式为最佳。

这种方式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纵横交错的立体网络结构,它确保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系列学生主体活动的展开与整合过程。

(6)从居高临下向平等融洽转化
转变传统教学中“我教你学”、“我讲你听”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师居高临下的地位,建立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师与学生的教学共同体。

(7)从教学的模式化向教学的个性化转化
现代教学要求教师树立特色意识,形成个性化教学,转变教学方法的单一化、模式化。

教学是创造性活动。

首先,是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其次,创造性设计教法,当好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再次,形成富有个性的教学风格,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风格就是一种教学艺术的创造性表现。

2.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互尊、互爱、平等、和谐、双向交流的基础上的。

(1)学会尊重
尊重学生,就要关注学生发展中的个人尊严
学生的尊严,是在受尊重的人际环境中形成的,教师要平等、友善地待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

只有尊重学生,才能促使学生把自己从一个无论何时何地都是被“传道”、被“授业”、被“解惑”的角色,变为具有独立思考、质疑问难能力的人。

只有这样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供前提条件。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尊重他人人格,珍爱人类生命,让学生潜在的想像力、认知力、创造意识得以充分展示,我们教师责无旁贷。

(2)学会交流
教学情境,应该是师生双方平等、和谐、双向交流的教学情境。

多媒体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在“视听环境中长大”的学生,可能与教师站在同一起跑线,甚至比教师跑得更快,因此,教师角色已不再是独一无二的知识占有者和传授者了。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教师在学生的学习经验中渐渐失去了第一主角的地位。


《学会生存》:“教师的传递知识的职能现在己越来越少,而越来越多地在于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

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理解、启发、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得到共享、共识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学会赞赏
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微小的成绩。

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
(4)学会帮助
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达成的目标
第三章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发展演变
1.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教育,汉代以“五经”为课程,宋代以“四书”为课程 (填空)
2.识字教学的经验:
①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

②使用韵语和对偶,便于朗读和记诵。

③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④联系日常生活⑤激发儿童的兴趣
3.1903年,语文单独设科——《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现代学制。


1912年,“国文”名称出现——《中学校令施行规则》
1920北洋军阀政府——1920年通令全国,小学开设“国语”,主要教白话文;中学开设“国文”,仍然教文言文。

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是现代文第一次进入语文教材,在语文教学中取得了合法地位。

(填空)
4.语文课程标准中树立了哪些教育理念
在语文课程与教学中,更新教育观念具体地体现在课程标准中的语文课程理念上。

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第五章语文教学大纲与语文课程标准
1.课程性质与地位
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该是以工具性为基础,以人文性为价值取向,二者密切结合,辩证统一。


地位:语文课程是学生知、情、意、能健全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2.语文课程标准:
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教学计划,用纲要的形式来规范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是语文教材编写、语文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估语文课程的基础。

3.语文素养:
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

语文素养的提法涵盖了以上种种内容,较之过去语文能力的提法更具有包容性,更能体现新课程新在学生的知情意行,能健全和谐发展为本的精神。

4.1-9年级语文课程目标(语文课程目标框架)
框架:横向——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五个方面;
纵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三个纬度。

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尽可能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5.义务教育的九年划分为四个学段:
1---2年级学段、3---4年级学段、5---6年级学段、7---9年级学段,第四学段即是初中,则称为7年级~9年级。

每个学段目标都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
6.语文课程标准的功能
(1)教科书编写的指南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语文教科书的编写可在其指导下,结合各地现实状况,编写出各具特色的语文教科书。

比如现行初中语
文教科书,就有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

这些版本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作为宏观指导,各具特色,但又殊途同归,。

(2)教师教学的向导
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教师教学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向导。

虽然新课程标准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并不是不要教师,教师在教学中把握新课标基本精神,遵循新课标各个阶段的目标,才会促进教与学的双方的发展。

(3)评估教学质量的标准
这里的教学质量并不是指学生的考试分数,而是指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读写能力的评估,这种评估必须改变过去语文质量的评估依成绩一票定师生成败的局面,必然形成语文教学质量的评价由结果向过程性评价的转变。

(4)考核学习能力的依据
根据语文新课标的精神,学生学习成绩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这几方面的考核必须以新课标为指导,除了过程性考核,学生平时所做的考试卷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侧重于灵活、变化、以及平日知识的积累。

侧重于对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把握。

高考也一改一卷用全国的状况,允许有条件的地方自出试卷进行命题,高考作文的要求也更见学生的个性、独创。

(5)拓展了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领域
语文新课程标准为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拓宽了领域,使语文教育不仅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还指出了地区资源,社区,家等各方面都可进入发和利用的领域。

第六章语文学习方式
1.转变学习方式的意义
(1)转变学习方式是对传统学习观的根本变革
(2)转变学习方式可以改变学生的思维状态和心理机制
(3)转变学习方式是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
(4)转变学习方式不单是学习问题,它关系到学生的生存和发展
转变学习方式,其实质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观的变革
2.新学习方式的构成: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探究学习:从自主、合作的学习探索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提高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和过程。

4.树立新的学习观包括哪些方面
(1)转变教学观念
①学习活动过程的运作从依赖到独立,从孤立到合作
②学习活动构建的模式从他主到自主,从接受到探究
③学习活动的环境资源从课内到课外,从封闭到开放
(2)改变教学方式
①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要打破教材的神圣地位,在学习材料上,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力。

②在教学方式的选择运用上,要树立多种教学手段综合优化的思想。

③在教学的评价上,“评价”不再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可以自我评价,互相评价。

5.有效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
①创设问题,激发探究
②创设情境,引发探究
③预设时间与空间,激励自主探究
④展开想像的羽翅,触发探究
⑤纵横结合,深入探究
6.新语文学习方式的行动策略
①为学生提供自学问题单
②教给学生学习策略
③运用问题训练单
④规范合作学习的操作
⑤创设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
⑥联系学生生活世界,向学生提供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⑦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第七章阅读教学
1.阅读教学的功能
①搜集处理信息的功能;
②认识发展和自我的功能;
③发展情感的功能;
④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的功能;
⑤得到审美体验和享受方面的功能;
⑥陶冶思想品德的功能。

2.阅读教学的目标
①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
②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进行情感体验
③让学生通过阅读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④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⑤让学生具备初步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⑥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⑦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3.学生阅读的综合能力:包括感知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
4.语文知识包括哪几个方面:文字、标点、语法、修辞、文体、作家作品、文化、写作、文言文知识
第十章语文教学中学生和教师主体性的发展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倡导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标:“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学生的学习方式一般可分为接受和发现两种
2.语文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①动机②兴趣③感情④意志⑤习惯
智力因素:①语感能力②记忆能力③思维能力④想像能力⑤语文教学中的右脑开发
3.语文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确立(论述)
(1)为学生服务的观念
①要求教师具有法制意识和民主意识
现代社会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法制和民主基础上的平等关系。

教师要学法懂法用法,以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调整师生之间的关系,切实保证学生受教育的权利,自觉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成长。

②要求教师精心培育每一个学生
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需要面向全体学生。

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热情培育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要用辩证的眼光分析认识学生的本质和主流,发现其长处,激励学生前进。

③要求教师工作适应和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教育是服务性的社会事业,服务对象是学生。

为学生服务应当体现在各个方面。

教育教学的硬件和软件,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要根据学生的成长需求而确定,并随着学生成长需求的变化而变化。

(2)发展教育的观念
①基础教育是为人的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活动
教师要为学生的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素质基础,要具备多方面的能力,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还要让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良好的求知能力和较强的思维能力,等等。

②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能力是最重要的素质
教师要通过教育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自学力、创造力,从而使学生形成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潜在能力。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也要不断地完善自身,促进自己的发展。

(3)动态执教的观念
①教育教学是动态变化的发展性事业
教育教学推动社会的发展,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要求教师注意社会发展对教育教学的影响,适应教育教学的变化。

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动态变化关系
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塑造和构建学生学习主体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努力、积极创造条件,完成主体地位由教师到学生的逐步转移,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控制和调节能力,以适应其动态变化。

③教育教学应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
“动态执教”的关键是启动学生的学习,教师必须结合教学的具体条件和学生实践,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
动中学习。

(4)广阔的教育视野
教育视野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为达到目标而应有的考察和观察的范围。

教师具有广阔的教育视野具体表现为:目光远大,见多识广,知识丰富,心胸豁达,能够正确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广阔的教育视野在实践探索中形成,在理论研究中形成。

①广阔的教育视野在实践探索中形成
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勇于探索,必须以学生的成长为本位,探索学生素质形成的规律,才能形成有积极意义的教育视野。

不仅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探索,教师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探索,才能形成广阔的教育视野。

②广阔的教育视野在理论研究中形成
教育科学理论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视野的范围。

教师必须注重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运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观察和分析认识现实的教育教学问题,在解决现实的教育教学问题中,开阔教育教学的思路,扩大教育视野。

(5)良好的教育道德
教师的教育道德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身上的表现,集中体现在教育责任和教育行为上。

①教师的教育责任
教师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做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和创新者。

②教师的教育行为
教师要学而不厌,勤奋努力地学习教育理论和各种知识,深人细致地研究教育教学问题,工作中吃苦耐劳,求实创新,循循善诱,海人不倦,具有示范作用。

(6)高远的教育境界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不是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而是在人生的高远境界中进行的一种价值活动。

这种高远境界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①教育理想境界教师要以人类未来的前途和命运为己任,要以自己美好的心灵来培育学生的心灵,建设和谐美好的世界。

②教育科学境界教师要用最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教育工作,便教育教学活动在教育科学的轨道上运行。

③教育文明境界教师要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认真做人,踏实做事,民主执教,全心全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服务。

④教育文化境界教育不仅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传播的媒体和文化发展的机制。

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要给予文化的审视和思考,
担负传播和发展文化的重任。

(7)优良的教育心理
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教师的心理结构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素质基础,对教育教学作用最大的是以下心理品质:
①充沛的激情。

教师对教育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学生极端热忱,具有崇高的教育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②丰富的想像。

教师具有好奇心和自主性,敢于突破旧模式,敢于向传统挑战,积极探索体验,勇于开拓创新。

③坚强的意志。

教师能够坚持不懈,勇攀高峰,具有攻无不克的信心和百折不挠的决心
4.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按照教育教学实施的过程可以分为:
①教学设计能力。

即根据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规划和设计的能力。

诸如研究教材,具体分析教学内容,
了解学生,确立教学目标,规划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等。

②教学实施能力。

即根据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通过一定的过程和形式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

包括运用教学方法的能力,创设
教学环境的能力,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等。

③教学评价能力。

即通过适时适当的反馈方式收集有关信息,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以及确定有效的矫正措施或发展计划的能
力。

包括不同阶段——学习前、学习中、学习后,不同领域——智力、非智力、体能,不同层次——例如道德品质的知、情、意、行,不同目的——预测性、形成性、终结性,不同方式——同步、异步,不同形式——主观型——客观型等。

④教学研究能力。

教师的教学研究具有明显的特点——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在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的基础上,去认识、掌握和运
用普遍的教育教学规律。

⑤班级或团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教师有时也要参与班级或团队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特别是兼任班主任或团队辅导员的教师更
为重要。

5.教学语言的功能
①引导功能。

定向,提示,加深,点拨,联系,对照,组织学生活动等。

②讲授知识的功能。

包括讲授教材内容的知识,掌握和运用教材内容方法的知识及其他有关知识。

③抒发感情的功能。

包括抒发教材内容的感情和教师个人的感情。

④答疑解难的功能。

包括教师回答学生的问题和教师向学生提出启发性或检测性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