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课程设计报告书

合集下载

课程设计:通信工程课程设计解析

课程设计:通信工程课程设计解析

网络工程课程设计设计说明书2B1Q编码与译码的设计与仿真学生姓名李成学号1118064050班级网络1102班成绩指导教师李征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2013年 9 月 13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2013 —2014 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设计名称:网络工程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题目:2B1Q编码与译码的设计与仿真完成期限:自2013 年9 月 1 日至2013 年9 月14 日共 2 周设计内容: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是2B1Q编码与译码的设计,并用MA TLAB仿真软件进行验证,要求能根据随机信源输入的二进制信息序列给出对应的编码译码输出结果,并以图形化的方式显示出波形,并且要求对设计的内容有必要的说明。

通过本次的实践,要求学生完成以下任务:(一)对课本知识的全面复习,了解2B1Q的编码与译码原理;(二)对MA TLAB仿真软件的学习,能够使用该工具进行2B1Q的仿真验证;(三)通过交流合作,完成2B1Q编码与译码的设计,并用MA TLAB软件进行仿真验证;(四)课程设计的结果全面正确,功能模块清晰分明;(五)加强团队合作精神,开拓创新能力;(六)文档资料完整规范。

指导教师:李征教研室负责人:课程设计评阅摘要对2B1Q的编码与译码进行设计,利用Matlab软件进行2B1Q编码与译码的仿真实验验证。

在2B1Q中,2个二进制码元用1个四元码表示,即可以用10表示1,01表示0,即把1变换为1/0中间下降沿代表1,把0变换为0/1中间上升沿表示0。

Manchester码是一种用跳变沿(而非电平)来表示要传输的二进制信息(0或1),一般规定在位元中间用下跳变表示“1”,用上跳变表示“0”。

因此,可以用曼彻斯特码的编码规律来解决这一课设问题。

关键词:2B1Q;Manchester码;跳变沿目录1 课题描述及选题背景 (1)2 曼彻斯特码的原理及其编码规则 (1)2.1 曼彻斯特码简介及其编码规则 (1)2.2 曼彻斯特码原理 (2)2.3 曼彻斯特码应用范围 (2)3 Matlab 仿真 (2)3.1 Matlab 程序 (2)3.2 Matlab 波形 (2)4 总结 (4)5 设计体会及今后的改进意见 (4)参考文献 (5)1 课题描述及选题背景2B1Q即四元码是利用一个四元码表示两个二进制码元。

移动通信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移动通信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第一章设计目的 (1)第二章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 (2)2.1设计要求 (2)2.2 设计指标 (2)第三章设计内容 (3)3.1 语音测试—TEMS测试 (3)3.1.1 TEMS语音测试前准备 (4)3.1.2 进行测试 (4)3。

1.3测试数据的回放和处理 (5)3.1。

4 测试文件导出 (6)3。

1。

5测试数据统计 (7)3.2 优化调整方案 (8)第四章本课程设计改进和建议 (9)第五章总结 (10)参考文献 (11)附录 (12)第一章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练习移动通信的一般原理与组网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设计之后,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领会,应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应能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移动通信技术迅猛发展,移动通信网络也从第1代逐渐演进到了第4代(4G)。

国内各移动通信网络基础运营企业目前都已提供第3代(3G)的移动通信网络,并且移动通信应用规模在世界上位于前列,通过本课程设计要了解GSM无线网络的原理和功能,无线网络优化的原理,无线网络结构调整及频率优化,网络的测试方法及其指标,要通过数据证明本课题所得出的理论分析、网络结构调整和GSM无线参数的提取的正确性,并进一步说明了网络优化工作对各大运营商的重要性。

第二章设计要求和设计指标2.1设计要求在对数据进行详细采集、分析和研究后,常常会涉及到天馈系统的调整、基站的调测、频率规划的调整、系统参数的调整、话务均衡以及增加一些微蜂窝等优化方案实施活动.(1)对移动通信网络熟悉。

(2)要求优化方案正确合理。

(3)方案能解决一些问题。

(4)设计报告内容的正确性、全面性、逻辑性等。

2.2 设计指标对正式投入运行的GSM网络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原因,并且通过参数调整或采取某些技术手段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取最佳效益,同时也对GSM网络今后的维护及规划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通信工程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工程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通信工程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为通信工程专业学生设计的课程,旨在通过课程设计项目的实践,提供综合应用通信工程知识的机会。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学生将能够掌握通信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并在实际项目中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二、课程目标1. 掌握通信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2. 熟悉通信工程的实践应用;3.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通信工程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课程内容1. 通信工程概论:介绍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通信系统设计:涵盖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原理和方法。

3. 通信网络设计:介绍通信网络的体系结构和设计原则。

4. 无线通信设计:探讨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5. 数据通信设计:介绍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6. 通信工程实践:学生将根据实际项目需求进行通信工程设计实践。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传授通信工程理论知识。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通信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实践操作。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评估方式1. 课程设计报告:学生需提交完整的通信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2.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表现。

3. 实践操作成果: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实际成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参考书目1. 《通信工程导论》2. 《通信系统设计与应用》3. 《通信网络设计与优化》4. 《无线通信系统设计与优化》5. 《数据通信原理及应用》以上为《通信工程课程设计课程教学大纲》的概要,请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具体教材和教师的指导进行学习和实践操作。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是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

设计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和职业道路。

因此,制定一个好的课程设计方案,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就业非常重要。

第一步,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需要明确自己的目的和任务。

要想设计一个好的方案,首先需要明确目标。

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网络通信基础知识、通信协议、通信技术、通信网络建设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课程设计需要明确任务,确定学习的内容和要求。

学生需要逐步了解通信网络的原理和结构,掌握通信协议和技术应用,实现通信网络的设计和优化。

第二步,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需要确定设计方案的范围。

通信工程是一个广泛的领域,设计方案的范围应该明确。

例如,先确定要设计的是何种类型的通信网络,或者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根据课程设计要求,制定合适的设计范围,使方案实际可行。

第三步,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需要分析问题。

通信工程是涉及到多个领域的交叉学科,实践过程中需要考虑通信的特性、底层物理信息传输、高层网络协议、网络设备和管理等多个因素。

分析所涉及的问题,提取关键信息,才能制定出全面而详实的设计方案。

第四步,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需要优化方案。

优化方案是通信工程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修改,并且需要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优化,使方案更加实用。

优化方案需要从不同方面考虑,例如技术性能、经济成本、安全性等方面对方案进行评估。

第五步,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需要撰写报告。

报告是课程设计的重要成果之一。

在撰写报告时,需要考虑如何有效地传达设计方案的实现过程以及方案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案。

为了撰写一份完整且详实的报告,需要介绍所使用的工具、依据和方法。

最后,通信工程专业综合课程设计需要评估方案的效果。

成果评估需要考虑方案实现结果是否符合预期、是否达到了设计任务的要求。

同时,还需要评估方案所涉及的技术、安全和成本等方面是否合理,这些都需要综合考虑。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题目模拟调制系统GUI实现专业通信工程年级 2012级学生姓名XXX 学号 XXXXXXXXXXX一、设计要求运用MATLAB GUI仿真软件对模拟调制技术进行仿真。

设计任务如下:1、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DSB)及相干解调原始信号为频率f0=1Hz的余弦信号m(t),载波频率fc=10Hz;2、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调幅(AM)及相干解调原始信号为频率f0=1Hz的余弦信号m(t),载波频率fc=10Hz;3、单边带调幅(SSB)及相干解调原始信号为频率f0=1Hz的余弦信号m(t),载波频率fc=10Hz;4、残留边带调幅(VSB)及相干解调频率f01=5Hz的余弦信号与频率为f02=2.5Hz的正弦信号叠加作为信源m(t),载波fc=20Hz.二、设计目的1、熟练掌握MATLAB软件GUI的使用方法。

2、编程实现上述几中模拟调制技术及解调,并画出已调信号的波形,解调信号的波形,将解调信号与原始信号进行比较,完成设计任务的要求。

三、设计思路3.1 设计原理模拟信号的载波传输是指用基带信息信号调制正弦载波的参数形成已调信号后再送往信道传输的信息传输方式。

通常把不含信息的高频信号,它可能是正弦波,也可能是脉冲序列,称之为载波;携带信息并且需要传输的基带信号(或低频信号)称之为调制信号;按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去改变载波的摸个或默写参数的过程称之为调制。

用调制信号改变载波的某个或某些参数锁形成的携带信息的带通信号称之为已调信号,多数情况下已调信号是一个窄带带通信号;将携带信息的带通信号变回到基带信息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

3.2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DSB)调制DSB的定义:抑制载波分量的传送,既不影响信息的传输,而且还会提高功率利用率,这种调制方式就是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简称双边带调幅,记作:DSB。

1、信号表达式为:2、频谱表达式为:3、双边带调幅信号的波形和频谱示意图:解调解调一般要用相干解调器,它由乘法器和低通滤波器组成,这种方法要求接收端提供一个与发送端载波信号完全同频同相的相干载波(或称为同步载波),因此又称为相干解调(或同步解调)。

通信工程应用技术综合训练与实习课设报告

通信工程应用技术综合训练与实习课设报告

通信工程应用技术综合训练与实习课设报告一、课设概述通信工程应用技术综合训练与实习是一门涉及通信工程领域多个方面的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并掌握通信工程的基本原理、技术及其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通信工程应用技术综合训练与实习的课设内容包括了通信工程领域中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综合应用,如通信信号的基本特征分析、数字通信系统的信号调制与解调、高频电路设计与仿真、通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等。

课设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并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工程实践当中。

二、课设教学目标1. 掌握数字通信系统的信号调制与解调技术;2. 学习高频电路设计与仿真技术;3. 熟悉通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4. 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5.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设任务1. 数字通信系统的信号调制与解调(1)基本原理:学生需要掌握数字通信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熟悉BPSK、QPSK等调制与解调方式;(2)仿真实验:学生需要使用MATLAB或者是C语言编写程序,进行数字通信调制与解调的仿真实验;(3)实际应用:学生需要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数字通信调制与解调方案的设计与实现,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

2. 高频电路设计与仿真(1)基本原理:学生需要了解高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掌握常见的高频电路电路模型和仿真方法;(2)仿真实验:学生需要使用仿真软件对高频电路进行仿真实验;(3)实际应用:学生需要利用仿真工具进行高频电路设计,并对设计参数进行优化。

3. 通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1)基本原理:学生需要了解通信软件的开发原理和基本方法;(2)开发实验:学生需要使用C++等编程语言进行通信软件的开发实验,如串口通信等;(3)实际应用:学生需要利用通信软件进行实际通信和数据传输。

四、课设实现方式1. 独立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设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形成实验报告;2. 指导实验:教师进行实验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练习进行知识巩固和理解;3. 实践应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应用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通信工程简单的课程设计

通信工程简单的课程设计

通信工程简单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学习并掌握常用的通信技术和方法,如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特点及适用场景。

3. 了解通信工程中常用的信号处理技术和传输媒介,并理解其工作原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通信原理进行简单的通信系统设计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使用通信设备和软件进行数据传输、接收和处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程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工程学科的兴趣,激发其探索通信领域新技术的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

3. 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其认识到通信工程在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将通信工程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特点:高中生具有一定的通信工程基础知识,对通信技术和设备感兴趣,希望通过实践操作提升自己的技能。

教学要求:结合通信工程教材,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深入理解通信原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概念:介绍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组成,包括信源、信道、信宿等。

教材章节:第一章 通信系统概述2. 通信原理:讲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重点掌握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技术。

教材章节:第二章 通信原理3. 信号处理技术:学习信号采样、量化、滤波等处理方法,了解其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教材章节:第三章 信号处理技术4. 传输媒介:介绍有线和无线传输媒介的特点及适用场景,如光纤、同轴电缆、无线电波等。

教材章节:第四章 传输媒介5. 通信设备与软件:学习常用通信设备和软件的使用方法,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通信仿真软件等。

教材章节:第五章 通信设备与软件6. 通信系统设计: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进行简单通信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培养实践能力。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方案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方案

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支配一、专业培育目标通信工程专业是随着通信技术发展及通信技术广泛应用而慢慢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学科。

通信工程专业是一个通信技术和信号处理、计算机应用相结合,重在通信技术的宽口径专业,通过系统的理论课学习和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在通信系统设计、通信网、数据通信、微波通信,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程控交换等方面具有深厚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学问,同时又受到专业课程设计、工程实践、科学探讨和系统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使学生能够成为从事通信系统设计、探讨、开发、维护、符合国际工程师要求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侧重于通信工程和电子工程,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并力求在该方向形成自己的显明特色。

专业培育目标如下:●具有深厚理论修养,宽广学问面,擅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通信工程及相关专业高级特地人才●具有专业技能,社会意识和企业家敏锐性的工程师●能够成为通信信息行业中将来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具有终生学习和成长的技巧和基础●能在科技日益困难的环境中保持高效、创新和卓越●具有优秀的职业道德、正直、富有责任感二、以EIP-CDIO为指导思想的全面素养培育理念经济全球化和学问经济时代已经来临,如何应对这一发展趋势,是世界各国和各领域所关切的核心问题。

中国工程教化向国际化发展正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必定产物。

我国高等工科教化的迫切任务是尽快培育和国际接轨的中国工程师,然而我国工科的教化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实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学问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的培育等问题。

比照国际上对工程师要求的共识,如波音公司、美国工程教化认证体系ABET EC2000和加拿大工程教化认证体系CAEB 的要求,简洁发觉,我国的工程教化明显缺乏个人发展实力、人际沟通实力和系统设计实力的培育,而这些方面恰恰是一个成功的国际化公司对一个合格的工程师所须要的。

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2005 年毕业的约60万工程技术人才中适合在国际化公司工作的只有不到10%。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设计报告课题名称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起止时间: 2014.06.16-2014.06.29重庆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目录一、课题内容二、设计目的三、设计要求四、实验条件五、系统设计1、通信系统的原理2. 所设计子系统的原理六、详细设计与编码1. 设计方案2. 编程工具的选择3. 编码与测试4. 运行结果及分析七、设计心得八、参考文献 (20)一、课题内容本课题是基于MATLAB的通信系统仿真-模拟调制系统仿真二、设计目的1、培养学生系统设计与系统开发的思想;2、培养学生利用软件进行通信仿真的能力;三、设计要求1、对通信系统有整体的较深入的理解,深入理解自己仿真部分的原理的基础,画出对应的通信子系统的原理框图;2、提出仿真方案;3、完成仿真软件的编制;4、仿真软件的演示;5、提交详细的设计报告。

四、实验条件计算机、Matlab软件五、系统设计1、通信系统的原理(阐述整个通信系统原理,最后之处你主要负责哪一部分)通信的目的是传输信息。

通信系统的作用就是将信息从信源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地。

对于电通信来说,首先要把消息转变成电信号,然后经过发送设备,将信号送入信道,在接收端利用接收设备对接受信号作相应的处理后,送给新宿再转换为原来的消息。

通信的一般模型如下:通常,按照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还是数字信号,相应地把通信系统分为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

模拟通信系统是利用模拟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是利用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信源编码与译码目的:完成模/数转换、数据压缩(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

加密与解密目的:保证所传信息的安全。

信道编码与译码目的:增强抗干扰能力。

数字调制与解调目的: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带通(调制)信号 。

我做的是模拟通信系统仿真,就模拟系统典型调制方式AM 、SSB 、FM 进行仿真。

本次设计对AM 调制方式进行了仿真,并对大信噪比、小信噪比条件下对信号进行包络解调。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增量调制通信系统)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报告(增量调制通信系统)

武汉理工大学《数字通信系统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吕义斌专业班级:电信1102班指导教师:吴巍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题目:△M通信系统设计初始条件:具备通信课程的理论知识;具备模拟与数字电路基本电路的设计能力;掌握通信电路的设计知识,掌握通信电路的基本调试方法;自选相关电子器件;可以使用实验室仪器调试。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M码速率128KB,有线通信,语音信号无明显失真;2、对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与模块进行设计,包括△M编译码电路,同步脉冲序列,低通滤波器等;3、对△M斜线、临界过载等进行误差分析,设计相应电路以检测上述现象;4、进行系统仿真,调试并完成符合要求的课程设计书。

时间安排:二十二周一周,其中3天硬件设计,2天硬件调试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3)1.增量调制原理 (4)2.增量调制的过载特性与编码的动态范围 (5)2.1 增量调制系统的量化误差 (5)2.2 过载特性 (6)2.3 动态范围 (7)3.增量调制的抗噪性能 (9)3.1 量化信噪比 (9)3.2 误码信噪比 (10)4. 增量调制系统模块电路设计分析 (10)4.1 加法器电路与限幅放大电路 (11)4.2 极性变换电路、积分器和射随器电路 (12)4.3 抽样脉冲发生器电路与定时判决器 (13)4.4 低通滤波器 (13)4.5 总体电路设计 (14)5.电路仿真及信号波形测量 (15)6. 实物制作 (17)7. 课程设计实践心得体会 (18)附录1. (19)附录2. (20)参考文献 (21)摘要增量调制简称,它是继PCM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模拟信号数字化方法。

最早是由法国工程师De Loraine于1946年提出来的,其目的在于简化模拟信号的数字化方法。

在以后的三十多年间有了很大发展,特别是在军事和工业部门的专用通信网和卫星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如此,近年来在高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已被用作A/D转换器。

通信工程课程设计

通信工程课程设计

通信工程课程设计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通信技术已然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一门完善、实用的通信工程课程设计便愈发显得必要且重要。

本文旨在从通信工程课程的实际需求和课程设计的方法与步骤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实际需求传统的通信工程课程更加注重理论方面,而工程实践却较为匮乏,而课程设计就是为了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从实务中分析,通信工程需要具备以下能力:1. 掌握通信原理和现代通信系统的基本知识;2. 熟悉业界通信技术的研究动态,深入了解通讯领域的科技前沿;3. 具备分析、优化及设计高精度通信系统的能力;4. 掌握通信领域的专业软件仿真工具及对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的技术;5. 能够独立开展通信领域的项目设计、拓展及相关产品研究工作。

基于对于通信工程的实际需求,我们可以拟定如下的课程设计内容。

二、课程设计方法与步骤通信工程课程设计主要包含三个方面:课程总体设计、课程教学设计和课程实验设计。

其中,课程实验设计是整个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课程总体设计1.课程名称。

应当简明扼要,课程名称要能够清晰地反映出课程的内容。

2.学分和学时。

学分应当与实际的课程难度相适应,学时应当充足,以保证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3.课程简介。

包括课程目的、内容与重点、预备知识了解等方面。

(二)课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应当与课程总体设计相符合,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效果。

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当充实,体现本学科的学科内在规律性和学科特征;3.教学方法。

课程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演示、实践等。

要注意实践中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手实践为主,加强实操能力。

(三)课程实验设计课程实验应该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

基本设计步骤如下:1.根据课程要求确定实验主题;2.参考相关实验手册设计实验;3.安排安全措施以确保学生的身体安全;4.根据实验的复杂度与难度,设置不同的实验项目;5.实验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

南邮通信工程课程设计

南邮通信工程课程设计

南邮通信工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南邮通信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分为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南邮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包括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以及通信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需要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通信系统的仿真和实验操作,以及通信工程的设计和实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应该培养对通信工程的兴趣和热情,认识通信工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南邮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具体安排如下:1.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知识。

2.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和评估方法,包括误码率、信号噪声比等方面的知识。

3.通信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方法,包括系统设计、设备选型、网络规划等方面的知识。

4.通信系统的仿真和实验操作,包括软件工具的使用和实验操作技巧。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课程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安排如下: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和评估方法。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通信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方法。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仿真和实验技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南邮通信工程相关的教材,提供基本的知识框架和理论基础。

2.参考书:提供南邮通信工程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演示文稿等多媒体资料,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4.实验设备:准备通信工程实验所需的设备,提供学生实践操作的机会。

大四通信工程课程设计

大四通信工程课程设计

大四通信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通信系统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2. 掌握通信设备选型、网络规划与优化方法;3. 了解通信工程项目管理、招投标流程及规范。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2. 能够独立完成通信设备的选型、调试与优化;3. 能够撰写通信工程项目方案、参与招投标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提升沟通与表达能力;3. 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对通信工程领域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通信系统设计与实施能力。

学生特点:大四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通信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1.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2. 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注重团队协作,提升学生的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通信系统设计原理:包括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基本理论知识,以教材相关章节为基础,深入讲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指标。

- 教学安排:2学时2. 通信设备选型与网络规划:介绍常用通信设备的功能、性能参数,以及设备选型原则;讲解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的基本方法。

- 教学安排:4学时3. 通信工程项目管理:阐述通信工程项目从立项、设计、施工到验收的全过程管理,包括项目管理、招投标流程及规范。

- 教学安排:2学时4. 通信系统设计与仿真:结合实际案例,指导学生运用软件工具进行通信系统设计与仿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教学安排:4学时5.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通信设备调试、网络优化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 教学安排:6学时6. 团队协作与沟通:通过分组讨论、项目实施等形式,加强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与组织协调能力的培养。

通信工程 课程设计报告书

通信工程 课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第1章概述 (1)1.1 研究背景 (1)1.2 设计的实际目的与意义 (2)1.2.1 设计的目的 (2)1.2.2 设计的意义 (3)1.3 行人过街设施 (3)1.3.1 跑道灯 (4)1.3.2 倒计时灯 (4)第2章系统设计方案 (5)2.1 系统总体方案 (5)2.2 硬件设计 (5)2.2.1 单片机简介 (5)2.2.2 单片机发展的三大阶段 (6)2.2.3 单片机的发展趋势 (6)2.2.4 单片机的应用 (8)2.2.6 本设计中所用单片机AT89C51 (9)2.2.7 AT89C51的主要特性 (9)2.2.8 AT89C51引脚排列及功能 (10)2.2.9 AT89C51最小系统电路 (11)2.3 主电路模块简介 (12)2.4 AT89C51 电路各功能模块的设计 (13)2.5 硬件系统功能原理 (14)第3章软件系统设计 (16)3.1 设计中所用到的编程语言 (16)3.1.1 Keil C51 简介 (16)3.1.2 汇编语言简介 (18)3.1.3 Keil C51与汇编语言的接口 (19)3.2 主要程序与流程 (20)3.3 各主要部分的软件设计 (21)3.4 Proteus软件仿真 (21)结论 (24)致 (25)附录A 程序代码 (27)附录B 系统原理图 (33)第1章概述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的经济贸易和社会活动日益繁忙,人员与社会交往日渐增多,使得原本就比较落后的交通基础设施供需矛盾更加突出,交通拥挤问题尤为严重,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行人和机动车之间的冲突。

在现代交通系统中,步行交通系统无论是作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一种独立的交通方式,还是作为其他各种交通方式相互连续的桥梁和补充,都是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辅助系统。

人类的活动还不能完全离开步行这种本能交通,在城市里上班、购物等活动中步行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目前,我国各大中城市都在紧地进行人行立交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完善步行系统,尝试解决人车冲突问题,以期做到“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但是现有的立交设施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问题。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调频无线发射机目录1 绪论 (1)1.1无线通信技术简介 (1)1.2开发环境介 (1)2设计需求及应用分析 (1)3 设计方案及工作原理 (2)3.1设计需求 (2)3.2设计方案及工作原理 (2)3.2.1方案比较 (2)3.2.2方案论证 (2)3.2.3方案选择 (2)3.2.4设计总电路 (3)3.2.5工作原理 (3)4 电路各模块功能介绍及参数的确定 (3)4.1预加重电路模块 (3)4.2音频放大模块 (4)4.3FM调频模块 (4)4.4谐振电路模块 (5)4.5功率放大模块 (5)4.6发射模块 (6)5 电路的仿真与调试 (7)5.1电路的仿真与调试 (7)5.2误差分析 (11)6 心得体会 (11)附录元件清单 (12)1 绪论1.1无线通信技术简介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线通讯技术已广泛地在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自动测量、遥控/遥测、仪器仪表、医疗设备和家用电器等领域中应用。

无线电路与人们熟知的双向无线电、电视、广播设备并无不同之处。

它们中的一些需要高线性调制(TV图像),一些需要经过中继站工作(双相无线电),真正的差别在于元件的体积小得多,以及在无线电中,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能使用时分复用、扩频或其他能有效提高通信带宽利用率的方法。

无线通信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持续增长,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应用的报道。

除了诸如无线电广播和电视等传统的通信应用外,射频(RF)和微波也正在被应用于无绳电话、蜂窝移动通信、局域网和个人通信系统中。

无钥匙进门,射频识别,在医院或疗养院中监控病人,计算机的无线鼠标和无线键盘,以及家用电器的无线网络化,这些都是应用射频技术的其他一些领域。

其中某些应用传统上采用红外技术,然而射频电路由于其卓越的性能正在取而代之。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射频技术有望继续保持当前的增长率1.2开发环境介电子通信类常用的设计软件:Protel 99 SE---PCB电路板设计Matlab---模块仿真System view---数字通信系统的仿真Proteus――单片机及ARM仿真LabVIEW――虚拟仪器原理及仿真本设计主要依靠Multisim完成。

通信工程课程设计

通信工程课程设计

武 夷 学 院课程设计报告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课程名称: 通信原理设计题目: 脉冲编码调制(PCM )系统设计与仿真学生班级: 通信工程一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完成日期:2013-12-13摘要PCM是脉冲编码调制的简称,是现代语音通信中数字化的重要编码方式。

本课程设计利用MATLAB集成环境,对信号进行PCM编码调制,建立13折线A律PCM编码器模型,进一步绘制出对信号进行脉冲编码调制时域波形图,根据运行结果和波形分析PCM编码调制,加强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并了解如何运用于语音传输,光纤传输等领域在课程设计中,系统开发平台为Windows 2000,使用工具软件为MATLAB 7.1。

本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在信号传输过程中,运用A律PCM译码实现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转换。

该设计运用MATLAB的M文件来编写程序,根据经过抽样、量化、编码后收到的码组(极性码除外),使用A律译码产生相应的控制脉冲,从而输出一个与发信端抽样值接近的脉冲,通过计算,得出理论值与实际值近似,成功达到了设计效果。

在该平台运行程序完成了对脉冲编码调制以及对结果的观察。

通过该课程设计,达到了对信号进行PCM编码的目的。

2课程设计项目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项目简介 (4)1.1 项目开发 (4)1.2 开发人员 (4)1.3指导老师 (4)第二章项目研究意义 (4)2.1课程设计目的 (4)2.2课程设计要求 (4)第三章采用的技术 (5)3.1脉冲编码调制 (5)3.2 PCM编码原理 (6)3.3文本输入法简介 (10)3.4系统功能简介 (11)第四章课程设计进度表 (12)第五章课程设计任务分配表 (12)第六章达到的效果 (13)6.1仿真波形 (13)6.3序输入与输出结果 (15)6.4输出结果分析 (15)第七章源程序的运行与解释 (15)第八章设计过程中解决问题 (16)第九章心得体会 (17)第十章参考文献 (18)3第一章项目简介1.1 项目名称脉冲编码调制(PCM)系统设计与仿真1.2 开发人员11通信工程一班韦观琴张惠灵1.3指导老师王小文第二章项目研究的意义2.1课程设计概述该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我们进一步学习PCM编译码器原理;在通信系统仿真软件MATLAB平台上,采用M文件设计A律PCM码译码器。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报告

井冈山大学移动通信课程设计报告姓名:学院:专业:班级:学号:指导老师:日期:井冈山大学电信学院【摘要】随着无线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的覆盖最优化问题也亟需解决。

本次实践课程就是通过软件模拟,对一个特定的区域进行网络规划,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包括覆盖功率、载干比以及传播损耗的考虑,进行基站的配置。

实践学习中,采用Atoll软件,实现GSM900的网络规划,在学习中利用理论知识,以便实现配置最优化。

【关键字】网络规划基站配置最优化【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networks, network coverage optimization problem should be solved. This practical course is through software simulation, a specific area of network planning, in the case of certain conditions, including coverage of power, carrier to interference ratio and transmission loss considerations, the base station configuration. Learning in practice, we use the Atoll software, to achieve GSM900 network planning, the use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in learning to achieve the optimal configuration.【Keywords】base station configurations to optimize network planning目录1、课程设计要求 (3)2、设计原理 (4)2.1 软件特性 (4)2.2 Atoll的功能介绍 (4)2.2.1 通用功能 (4)2.2.2 GSM功能 (5)2.2.3 其它功能 (5)3、设计步骤 (5)3.1、项目建立 (5)3.2 参数配置 (6)3.3 基站放置 (10)3.4 生成图表 (12)4、结果分析 (12)4.1 信号覆盖 (12)4.2 干扰强度 (14)5、心得体会 (15)红色字体是基本框架,这个要求大家都要这么写1 课程设计要求请在下列的规划区域范围内进行GSM900基站规划布点,并利用Atoll软件进行自动频率规划(每基站按6载波配置:1BCCH+5TCH,BCCH频点范围为1-24,TCH为25-95)以及覆盖仿真,使得在该范围内满足以下指标要求:Best severing cell:覆盖电平大于-90dbm的覆盖面积大于99.9%,大于-80dbm电平覆盖面积大于99%;Worst interference:C/I大于等于9db的面积必须大于99%, C/I大于等于12db的面积必须大于9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理工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模拟电子技术设计题目红外音频信号转发器专业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班级学号姓名完成日期2013年1月11日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红外音频信号转发器设计设计内容与要求:设计内容:通过红外线的传输,实现电视机、MP3等音频信号的近距离无线传输。

要求在三米外,能够接收到红外信号,且能够清楚地听到声音。

要求:1.完成总体电路设计;2.完成各单元电路设计;3.安装、调试电路;4.测试电路性能指标。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年月日课程设计评语成绩: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年月日红外音频信号转发器设计一、设计原理1.红外线的特点人的眼睛能看到的可见光,若按波长排列,依次(从长到短)为红、橙、黄、绿、青、蓝、紫。

红光的波长范围为0.62μm~0.76μm,比红光波长还长的光叫红外线。

红外线遥控器就是利用波长0.76μm~1.5μm之间的近红外线来传送控制信号的。

红外线的特点是不干扰其他电器设备工作,也不会影响周边环境。

电路调试简单,等优点。

2.红外线发射和接收人们见到的红外遥控系统分为发射和接收两部分。

发射部分的发射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940nm左右,外形与普通φ5mm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

一般有透明、黑色和深蓝色等三种。

接收电路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使用时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而获得高的灵敏度。

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较小,红外接收二极管收到的信号较弱,所以接收端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

二、设计方案整体方案如图1所示。

音频信号红外转发器有发射和接收两部分构成,发射和接收部分均由12V稳压电源供电。

发射部分:音频信号经过鉴频后的伴音信号经过三极管VT放大后推送到红外发射管由于发射管的发射强度与通过其电流成正比,所以,红外管便收到了音频信号的调制。

为了增加传输距离,使用两个红外管并设置一定的偏置。

接收部分:红外线接收管被音频信号调制的红外光照射到时,在其两端产生一个与音频信号变化规律相同的电信号,经电容耦合至一块音频放大集成电路LM386,进行放大,并将信号传至扩音器。

三、单元电路设计1.发射端发射端电路如图2所示。

图1 发射端电路图(1)发射端原理当信号加在图2中的信号输入时,经耦合电容C1(10μ)的隔直作用后会在三极管的基极加上一组和音频信号一样变化的电流,在由其的放大作用,驱动两红外发光管。

使其对音频信号的幅度大小同步调制,转变为红外信号发送出去。

由于每只红外发光管的正向压降均为1.15V,发射功率都小于100mW,将两只红外管进行串联的目的在于提高红外线的发射功率。

此外,由于红外发光管的辐射角度有限,因此在设计电路板时需将作用区有叠加地排列。

(2)发射部分用到的元器件及其相关参数耦合电容C1(10uF)电阻R1(43K) 电阻R2(13K) 电阻R3*(5K)三极管VT8050发射管VD1和VD2注:三极管VT应选用8050中功率管, PCM=300mW, ICM=500mA; R2的功率不小于1/4W;因为调试时是要求三极管VT的静态电流为30mA左右的,则R1应选用可调电阻;红外发射管的辐射角一般在60度左右,所以安装时要使它们的辐射有一部分重迭。

所以安装时要使它们的辐射有一部分重迭,如图2所示。

2.接收端接收电路如图4所示。

图4接收端电路图(1)接收端原理接收器由光电转换、电源、耳机插孔及音频放大器四大部分组成,接收器电路如图4所示。

经调制的红外信号首先被红外光敏管接收并转换为变化规律和音频信号相同的电信号,相当于经过耦合电容C2隔直作用后,再由LM386放大后再由路解调并还原为音频信号。

(2)接收部分用到的元器件及相关参数电阻R1(470K) 电阻R(100)C1(10uF) C2(47uF) C4(10uF)C5(220uF) C6(47nF)音频放大集成电路LM386接收管VD注:VD为红外线接收管,它不能用光二极管,以防止可见光干扰影响接收的效果;此外应选用音频放大集成电路LM386 以实现音频信号的转化。

3.LM386的功能LM386是一种音频集成功放,具有自身功耗低、电压增益可调整、电源电压范围大、外接元件少和总谐波失真小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录音机和收音机之中。

(1)LM386内部电路LM386内部电路原理图如图5所示。

与通用型集成运放相类似,它是一个三级放大电路。

第一级为差分放大电路,T1和T3、T2和T4分别构成复合管,作为差分放大电路的放大管;T5和T6组成镜像电流源作为T1和T2的有源负载;T3和T4信号从管的基极输入,从T2管的集电极输出,为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差分电路。

使用镜像电流源作为差分放大电路有源负载,可使单端输出电路的增益近似等于双端输出电容的增益。

第二级为共射放大电路,T7为放大管,恒流源作有源负载,以增大放大倍数。

第三级中的T8和T9管复合成PNP型管,与NPN型管T10构成准互补输出级。

二极管D1和D2为输出级提供合适的偏置电压,可以消除交越失真。

引脚2为反相输入端,引脚3为同相输入端。

电路由单电源供电,故为OTL电路。

输出端(引脚5)应外接输出电容后再接负载。

电阻R7从输出端连接到T2的发射极,形成反馈通路,并与R5和R6构成反馈网络,从而引入了深度电压串联负反馈,使整个电路具有稳定的电压增益。

(2)LM386的引脚图LM386的外形和引脚的排列如下图6所示。

引脚2为反相输入端,3为同相输入端;引脚5为输出端;引脚6和4分别为电源和地;引脚1和8为电压增益设定端;使用时在引脚7和地之间接旁路电容,通常取10μF。

(3)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集成功率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除最大输出功率外,还有电源电压范围、电源静态电流、电压增益、频带宽、输入阻抗、输入偏置电流、总谐波失真等。

静态功耗低,约为4mA,可用于电池供电。

工作电压范围宽,4-12V or 5-18V。

外围元件少。

电压增益可调,20-200。

低失真度。

LM386电源电压4--12V,音频功率0.5w。

LM386音响功放是由NSC制造的,它的电源电压范围非常宽,最高可使用到15V,消耗静态电流为4mA,当电源电压为12V时,在8欧姆的负载情况下,可提供几百mW的功率。

它的典型输入阻抗为50K。

四、安装调试1.首先应检查电路是否接错,如果接错应进行拆焊,然后根据原理图将焊错的元器件正确的焊接到电路板上, 同时应注意二极管的正负极有没有接反,三极管的各个管脚有没有接错等,然后用万用表逐个认真细致的检测各焊点的电流情况,看有没有出现虚焊和元器件损坏现象。

2.测试电路板的电源正负极是否短路,防止烧坏测试电源。

3.测试音频输入两端是否短路,防止烧坏mp3、收音机或手机等音频输入设备。

4.确定没有短路后,接通工作台上的两个直流稳压电源。

5.输入音频信号,在接收部分线路板的音频输出处接上喇叭。

6.按这样连接好线路后,发射部分调节可变电阻 R1使三极管的静态电流在30mA 左右,先使发射管和接收管靠近,调频收音机,看是否能通过耳机听到清晰的声音;然后将发射管和接收管逐渐远离至3米左右,若仍能清楚的听到声音却不失真,证明能够接收到红外信号。

7.接收部分只要安装无误,不需调试即可工作。

此外应保证红外发射管的辐射角一般在60度左右,所以安装时要使它们的辐射要有一部分重迭,以实现转发距离不小于3m。

注:若发现喇叭不响则应立即切断电源检查线路是否连接正确,有无虚焊,检查无误后再接上电源,若还没有声音,则可通过手机摄像头观察发射端红外发射管看是否有白紫色光若有则说明红外发射管导通。

如果有条件,可用示波器观察红外管两端的电压波形,若不变化则说明音频信号没有加进来,若为变化电压则说明音频信号已经加进来,即发射端已正常工作。

必要时可选择已经调试好的接收端看自己的发射端是否正常工作。

接收端焊接好后基本无需调试即可工作。

当发射端正常工作时但接收端未正常工作时应首先检查电路,确认电路无误但还不能工作时,可将音频信号直接加到红外接收管两端若喇叭不发声则说明LM386芯片或电容电阻等元件内部有损坏,若喇叭发声则说明红外接收管有问题需要更换。

排除故障后便可成功完成设计。

五、测试结果设计完成后可以正常工作,最大距离可达到2米左右。

作品展示图7 实物图六、设计心得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的收获很大,学会了运用已经学过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同时对于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能积极的去思考、解决。

这次课程设计的课题是《音频信号红外转发器》,我搞清楚了音频信号红外转发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同时对它的主要元件LM386的特性和内部结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是能够按期完成课程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次的课题是自己动手制作的,第一次由于导线接的过于紧密,导致了眼花,焊点接错了位置,在多次使用万用表检查后,原件正负极完全正确,仔细重查电路后,发现一个导线焊点焊错了位置,重新焊接,能正常传输声音,但远距离有点失真。

此次课程设计使我的焊接技术有了一定的提高,还学会了用万用表检查电路的连接情况和调试电路。

另外,此次用的电路板是一排一排的,与实习板有很大不同,有点不适应,焊接时,要千万细心,一不小心就会焊错。

总的来说,这次的课程设计焊接电路,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对我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在做每件事时都要细心,不然再简单的事都会出错。

七、参考文献[1]赵淑范,王宪伟.电子技术试验与课程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刘修文.实用电子电路设计制作.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洛阳理工学院课程设计报告[3]陈大钦.电子技术基础试验(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高吉祥.电子技术基础试验与课程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