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理论研究的新视角-最新教学文档
中 国语言与文化研究的新视角有哪些
中国语言与文化研究的新视角有哪些语言与文化,犹如一对孪生兄弟,紧密相连,相互影响。
对于中国语言与文化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的重要领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的视角不断涌现,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探索中国语言与文化的奥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跨文化交际视角是当下备受关注的一个新方向。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中国语言与文化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作用,如何避免误解和冲突,成为了重要的研究课题。
例如,当中国的商务代表与外国合作伙伴进行交流时,语言的表达方式、礼仪习惯、价值观念等都会对合作的成败产生影响。
通过研究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与文化现象,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人们在跨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的沟通,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数字化时代为中国语言与文化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网络语言的兴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从早期的论坛、博客,到如今的微博、微信,网络语言不断演变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文化现象。
研究网络语言的发展规律、语言特点以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心态和文化变迁,有助于我们了解当代社会的文化动态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同时,数字化技术也为语言与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新的手段。
通过建立数字化语言库、文化遗产数据库等,我们能够更有效地保存和传播中国丰富的语言与文化资源。
生态语言学视角也为中国语言与文化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语言不仅仅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也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语言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在中国,不同地区的语言和方言反映了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生产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例如,南方的一些方言中保留了较多与水乡生活、农业生产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而北方的语言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草原文化和游牧生活的影响。
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中国语言与文化,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语言在维护生态平衡和文化多样性方面的重要作用。
多模态视角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新方向。
语言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字和声音,图像、手势、表情等多种模态的符号都在传递着信息和表达着文化。
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研究创新思路
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研究创新思路
应用语言学是指将语言学理论应用到实际语言应用中,旨在解决语言应用过程中的问题,提高语言应用的质量。
在外语教学中,应用语言学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和运用外语。
在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研究方面,可以有以下创新思路:
1. 探索基于社交媒体的外语教学模式。
随着社交媒体的发展,考虑将其纳入外语教学中,尝试以社交媒体为平台,搭建一个开放、互动的学习环境,加强外语教学中的互动性与学习效果。
2. 运用深度学习技术辅助外语教学。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开发智能化外语教育系统,帮助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3. 引入情境教学法。
在外语教学中,学生往往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
情境教学法可以通过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外语知识。
4. 推广“影视外语教学法”。
“影视外语教学法”是指将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作为外语教学的媒介,通过观看影视作品、分析剧情、学习台词以及在课堂上演练对话等方式,加强学生对外语的理解与应用。
5. 加强学术研究力度。
在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领域,继续加强学术研究力度,不断探索提高外语教学水平的方法,为外语教学提供指导性意见和方法参考。
语言学论文创新思路与观点
语言学论文创新思路与观点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现象和语言使用规律的学科,是人类学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语言学领域,创新思路与观点的提出对推动学科发展和突破传统观念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语言学论文创新思路与观点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创新思路与观点的例子。
一、创新思路的重要性创新思路在语言学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创新思路可以突破传统的研究框架和方法,提出新的问题和视角。
传统的语言学研究常常依赖于既定的理论和方法,容易陷入思维惯性,无法发现新的问题和现象。
而创新思路能够让研究者从新的角度去审视研究对象,发现新的问题和现象,推动学科的发展。
其次,创新思路可以引发学术界的关注和讨论。
在学术研究中,创新思路通常能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讨论,带来学术界的新思路和新观点。
这种关注和讨论可以进一步推动学术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促使学术界形成良性的竞争和合作关系。
最后,创新思路可以丰富语言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语言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学科体系,其理论和方法常常需要不断地丰富和更新。
创新思路的提出可以补充和拓展已有的理论和方法,使其更符合实际需要,并为学科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二、创新思路与观点的例子1. 社会语言学的创新思路传统的语言学研究常常关注语言结构和语音规律等抽象的语言现象,而社会语言学提出了一种从社会角度研究语言的新思路。
社会语言学研究关注语言在社会环境中的使用及其与社会因素的关系,探讨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这种创新思路使语言学研究从传统的语言内部研究转向了语言的社会功能和语言使用规律,丰富了语言学的研究内容。
2. 言语行为理论的创新观点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人们使用语言交际时的行为方式和规律。
言语行为理论提出了一种从言语行为角度解读语言的新观点。
传统的语言学常常将语言视为一种符号系统,强调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
而言语行为理论认为,语言使用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某种行为目标,言语行为是一种具有行为性质的语言行为,强调言语行为与语境的关系。
理论语言学研究范文
理论语言学研究范文引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之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语言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因此人们对语言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深入。
理论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主要分支学科,致力于研究语言内在的结构和规律,以及语言的起源与演化。
本文将探讨理论语言学的研究内容、方法和意义。
一、研究内容1.语言的结构和规律2.语言的起源与演化理论语言学研究语言的起源与演化,试图回答“语言是如何产生的?”、“语言是如何发展演化的?”等问题。
通过对不同语言家族的比较研究,理论语言学试图揭示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差异,为语言的起源和演化提供理论依据。
3.语言的认知基础二、研究方法1.形式语言学形式语言学是理论语言学的基础理论,它研究语言的形式特征和结构规律。
通过使用抽象符号和形式化的规则系统,形式语言学提供了一种描述和分析语言的形式框架。
2.语料库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以语料库为研究对象,利用大规模语言数据进行研究。
通过从实际语言使用中提取语言规律和特征,语料库语言学为理论语言学提供了实证依据。
3.理论模型构建三、研究意义1.促进语言学的发展2.促进跨学科研究3.服务于语言教育和应用结论:理论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核心分支学科,研究语言的内在结构和规律,揭示语言的起源与演化,探讨语言的认知基础。
通过形式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和理论模型构建等研究方法,理论语言学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促进了跨学科研究,服务于语言教育和应用。
理论语言学的研究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语文(心得)之三大范式:语文教学研究的新视角
语文(心得)之三大范式:语文教学研究的新视角在语文教学研究中,三大范式是指语言学范式、认知科学范式和社会语言学范式。
这三大范式从不同角度拓展了语文教学研究的视野,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考和研究方法。
语言学范式是研究语文教学中语言本质和语言规律的范式。
语言学研究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语言的发展和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语文教学。
在语言学范式下,我们可以从语音、语法、词汇等多个层面对语文教学进行研究。
例如,通过语音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语音在语言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发音;通过语法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提升写作能力;通过词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运用能力。
认知科学范式是研究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对语文教学的影响的范式。
认知科学通过研究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探索人们如何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方法。
在认知科学范式下,我们可以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发现,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采用概念图等认知工具,帮助学生组织和整合知识,提升学习效果。
社会语言学范式是研究语言在社会交际中意义和功能的范式。
社会语言学研究帮助我们理解语言和社会的密切关系,通过探索语言在社会环境中的应用和变化,更好地指导语文教学。
在社会语言学范式下,我们可以关注语言使用者的身份、角色和话语特点,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和交际能力。
例如,通过研究不同地区的方言和口音特点,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语言的多样性和地域差异;通过研究社交语言规范,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交意识和礼貌用语,提高交际能力。
三大范式为语文教学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和研究方法,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和指导语文教学。
语言学范式帮助我们把握语言本质和规律,促进学生语言技能的提升;认知科学范式关注学习和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社会语言学范式关注语言使用和社交意义,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和交际能力。
语言学研究的新方向
语言学研究的新方向语言学作为一门研究语言的学科,一直以来都受到广泛的关注。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语言学研究也在不断拓展和改变,出现了许多新的方向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语言学研究的新方向,以及这些方向对语言学研究的意义和影响。
一、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语言学研究方法,它强调人类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关系。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思维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机制反映在语言中,通过研究语言的结构和规则,可以揭示人类思维的本质。
这一研究方法不仅拓展了对语言本身的认识,还为认知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二、跨文化交际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变得日益频繁。
跨文化交际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跨越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这一研究方向关注语言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为跨文化交际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对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和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计算语言学计算语言学是将计算机科学与语言学相结合的一门学科,旨在开发计算机程序来处理和分析自然语言。
通过计算语言学的研究,可以实现机器翻译、语音识别、信息检索等应用,提高人们处理语言信息的效能和准确性。
计算语言学的发展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领域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社会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是研究语言与社会关系的学科,它研究语言在社会语境中的使用和作用。
社会语言学强调语言使用者的社会身份、角色和语境对语言的影响,通过对语言变异、语言变体和语言变迁的研究,揭示社会因素对语言的塑造作用。
社会语言学的发展有助于理解语言与社会的关系,对语言政策、教育和社会文化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五、语料库语言学语料库语言学是依据大规模语言数据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通过构建和分析语料库,语料库语言学能够提供更准确的语言描述和更可靠的语言推断。
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使得语言学研究不再依赖于狭隘的数据样本,更加贴近实际语言使用,为语言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元语言”:外语教学分析的新视角-教育作文文档
“元语言”:外语教学分析的新视角一、研究缘起:一个英语教学分析视角的探索元语言是语言学研究中极其重要的领域和语言学家的“行话”,最早由荷兰语义哲学家塔尔斯基(Alfred)于1933年提出。
“meta-”(元)是来自希腊语的一个前缀,相当于above,beyond或be-hind 的含义,表示语言本身以外的信息。
“meta-”的出现标志着语言学研究的转向,研究对象由语言指称的客体转变为“讨论语言本身”。
元语言是一种有关语言的语言,是描述和分析对象语言的语言。
Tarski举例说,Snow is white是对象语言,含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外在描述,意义超出语言范畴之外,当转换成Snow is whiteis true if and only if snow is white时,就转向对Snow这个单词本身的解释,就构成了一种元语言。
因此,对象语言是描述和指称客观世界事物的语言,是被元语言描述的对象。
元语言可以是自然语言,也可以是人工语言,与对象语言既可以是同符号系统,也可以是异符号系统如在外语教学中,一位教师用汉语解释英语里的词或句子时,英语是对象语言,汉语是元语言,用英语解释英语单词或句子时,对象语言和元语言都是英语。
从这个层面而言,元语言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种语言,一个无法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语言是没有元语言的。
元语言在英语教学领域中一开始并没有受到学者们的重视,他们往往关注的是形式化“元”语言的言语性研究,多集中在元语言本身,如Hjelmslev讨论了元语言和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关系,Jakobson从结构角度探讨了元语言的功能。
近年来一些对元语言较系统的研究,虽然探讨了元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对元语言与外语教学关系的研究很少涉及。
元语言在英语教学中具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在英语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及功能如何,元语言对英语教学是促进作用,还是干扰作用,如何看待元语言教学与其他英语教学法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本文力图要探讨的问题。
语义理论研究的四个新视角
二 、语 义理 论 中语 义结 构 的 突破 — —语 义 结 构 的微 系统
语 义 学 研 究 需 要 深 入 到 语 义 的 微 观 层 次 、深 入 到 语 言 语 义 内容 的 多 维 结 构 中 , 只有 这 样 才 有 利 于 积 部 分 为 整 体 、一 步 步 地 接 近 并 把握 语 言 的本 质 。 T lr和 E a s提 出 了 对 多 义 分 析 的 “ 义 网 络 模 式 ”,并 且 ye vn 多 在 该 理 论 框 架 下 考 察 了 词 语 的 多 义 性 。 根 据 这 一 理 论 , 意 义 拓 展 是 基 于 人 类 实 践 的 ,拓 展 主 要 通 过 隐 喻 方 式 实 现 的 ,因 此 ,意义 引 申发 展 的 过 程 是 有 规 律 的 。 按 照 T lr和 E a s的 多 义 网 络 模 式 理 论 ,语 言 的 语 ye vn 义 结 构 不 是 一 堆 分 散 的 、毫 无 联 系 的语 义 项 的 集 合 ,而 是 一 个 极 为 连 贯 、 自然 的 范 畴 。 Hufr r d提 出 可 用 o 充 分 必 要 条 件 来 分 析 词 义 微 系统 ,并 运 用 这 一 逻 辑 学 的 方 法 分 析 词 语 之 间 的语 义 结 构 微 系 统 ,将 这 一 分 析 从 词 语 扩 大 到 语 法 体 。 我 们 还 可 用 逻 辑 学 中 的 这 种 分 析 方 法 ,来 分 析 更 多 的语 义 结 构 微 系 统 性 ,加 深 对 语 义结构系统 的认识 。 语 义 的结 构 十 分 复杂 ,各 语 言 项 的 意 义 与 另 一 些 语 言 项 的 意 义 直 接 或 间 接 相 关 ,互 相 交 织 在 一 起 ,构 成 了 一 个 十 分 庞 杂 的 网络 系 统 , 而 且 这 个 网 络 系 统 中 又 包 括 很 多 微 系 统 。 认 知 语 言 学 家 L n a k r认 为 : agc e 个 词 语 的若 干 意 义 或 义 项 构 成 了 一个 有 层 的语 义 结 构 或 网络 。 我 们 不 仅 可 以通 过 研 究 这 些 微 系 统 来 逐 步 了解 语 言 系 统 ,而 且 还 可 以 了解 人 类 的 认 知 过 程 。 近 来 的研 究 已 不 断 向纵 深 发 展 ,深 入 到 分 析 多 义 词 各 义 项 所 构 成 的 语 义 链 ( 成 了微 系 统 ) 内 部 语 义 间 的 有 机 联 系 ,许 多 认 知 语 言 学 家 运 用 认 知 模 型 、框 架 理 形 论 来 分 析 多 义 词 的 意 义 结 构 , 以揭 示 人 类 的认 知 结 构 ,如 对 各 语 言 中多 义 介 词 的 分 析 便 是 这 种 研 究 的 _ 个 一 典 型 事 例 。 我 们 可 以预 测 ,2 1世 纪 里 会 有 更 多 的学 者 对 各 类 语 义 微 系 统 作 出 更 深 入 的 研 究 , 以 说 明其 间 意 义 的联 系 与 人 类 认 知 方 式 之 间 所 存 在 的关 系 。
构块语法:语言研究和教学的新视角
cag 类句式 中名词性词外置句式 的研究等 。 hne
二、构块语法对语言研究和教学的贡献 构块语法为语 言研 究提 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 它解释
的提升) 研究语 言学中的问题并形成 自己的新特点 ,它为
研究英语 以及其它语言现象开辟 了新的途径 。
2 构块语 法研究 具体 的语 言现 象 ( . 如冠词 、条件句 等) 研 究的材料基本上都是经过证实为能成立的句子或 ,
因。同时 ,在语言研究 ( 特别是跨语 言研 究) 、语言 习得 、
作者 简介 :徐 畅贤 (96) 16 - ,男 ,湖南 益 阳人 .剐 教授 ,硕 士 ,主要 从事 英语 语言 学 和语法学 研 究
一
、
关于构块语法
义学 的意义是充分理解语言实体的关键 。
汉语言文学研究的新视角有哪些
汉语言文学研究的新视角有哪些在当今时代,汉语言文学研究不断发展,新的视角和方法层出不穷,为我们深入理解和探索这一领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以下将探讨一些汉语言文学研究的新视角。
跨文化视角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新方向。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
汉语言文学不再仅仅局限于本土文化背景下的解读,而是需要放在全球文化的大框架中进行审视。
通过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作品进行对比,我们能够发现汉语言文学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比如,将中国古典诗词与西方诗歌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在表达情感、描绘意象等方面的异同,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言文学的特点。
同时,研究汉语言文学在其他文化中的传播和接受情况,也有助于拓展我们对其影响力和适应性的认识。
数字人文视角为汉语言文学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数字化时代,大量的文学文本被数字化,为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
利用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可以对海量的文学作品进行宏观的分析,例如研究某个时期文学作品的主题分布、词汇使用频率的变化等。
此外,通过建立文学数据库和知识图谱,能够更清晰地呈现文学作品之间的关系、作者之间的传承与影响。
数字人文还为文学作品的可视化展示提供了可能,让研究者和读者以全新的方式感受文学的魅力。
生态批评视角也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个研究方向。
它关注文学作品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文学如何反映、影响和塑造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
在汉语言文学中,有许多作品都蕴含着对自然的赞美、敬畏或忧虑。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研究这些作品,可以揭示出其中所蕴含的生态意识和文化内涵,从而引导人们更加关注生态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性别研究视角在汉语言文学领域也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文学研究往往忽视了性别因素的影响,而性别研究视角则关注文学作品中性别角色的塑造、性别权力关系的呈现以及女性作家的创作特点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以打破性别刻板印象,揭示出文学作品中隐藏的性别偏见,为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透彻理解语法的新视角
透彻理解语法的新视角语法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一直是学习和使用语言的基础。
然而,传统的语法教学方法常常让学生感到乏味和枯燥。
本文将介绍一种新的语法教学视角,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法学习效果。
一、语法教学中的问题传统的语法教学通常以规则和例子为主要内容,学生通过死记硬背规则和判别句子中的语法错误来学习语法。
然而,这种方法往往使学生缺乏对语法的整体认识,无法在实际运用中灵活运用语法知识。
二、语法教学的新视角为了解决传统语法教学中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和教学语法:1. 语法意识:培养学生对语法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句子中的语法现象,让他们主动发现规律和特点,提高他们的语法意识。
2. 语法功能:强调语法规则和结构与语言功能的联系。
通过将语法与实际语言使用场景结合,让学生明白语法规则和结构的用途和作用,增强他们对语法实用性的认识。
3. 语法比较:比较不同语言的语法特点,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通过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语法差异,让学生了解语言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法。
三、新视角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为了将新视角应用于语法教学,我们可以借助以下的教学方法和资源:1. 案例分析:选择一些典型的语法现象,通过分析真实语料库中的实际句子,让学生发现规律和特点。
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和语料库进行案例分析,丰富案例的种类和数量。
2. 互动体验:创建语法学习的情境,鼓励学生在实际交际中运用所学语法知识。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形式来加强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3. 跨文化对比:在语法教学中引入不同语言的对比,让学生了解语言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可以与其他语言学科合作,让学生了解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特色。
四、新视角的意义和影响通过新的语法教学视角,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法学习效果。
学生通过实际运用和体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法知识。
同时,将语法与实际语言使用场景结合,有助于学生在实际交流中更灵活地运用语法。
【推荐下载】对语言教学结合的新视角综述
对语言教学结合的新视角综述本章深入讨论了现有的语言学理论和语言学习理论,一些学习理论与其对应的语言学理论矛盾,一些学习理论缺少具体的教学法,只有概念整合理论很好的解释了学得的知识与习得的知识如何相互联系产生了相应的语言水平。
本章提出了一个整合过程驱动语言学习的模型Blend-structureModelofLanguageLearning,整合发生在目标语的输出和母语的图示之间,中介语的部分图示化和母语之间,中介语的部分图示化和目标语的输出之间;尽管这个模型还在建议阶段,作者从七个方面展示这一模型如何能够解释语言学习过程的核心特点。
基于这个语言学习的整合结构模型,作者还通过实例探讨了学生发生错误的过程,重点关注了学生内化目标语概念基础的程度及其在他们母语中的反映。
第八章是全书的总结,隐喻是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我们对隐喻的理解应该改变我们感知教学法的方式。
在考虑教学方法时,认知要先于社会因素;概念隐喻表明了一种文化构造一种语言的机制,语言学习是文化参与而不是文化归顺,因此文化移情也是要考虑的。
情感因素益于语言学习,隐喻本身就是语言的情感挂钩(affectivehooks):学习者可以通过隐喻操纵语言来表达自己感受到的经验,隐喻打破了范畴的界限,通过关联的网络寻找到了连贯且契合的表达,隐喻还赋予词汇情感意义,这样词汇被记住和使用的机会就增加了。
理解意义的物质基础、探索意义的空间构建都是教学法需要考虑的因素,注重参与的教学风格更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这是学术研究的最终目的,但却不容易实现。
通读全书,Holme的形象跃然纸上,他既是一位通晓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理论的学者,又是一位脚踏实地、擅长教学的行家。
本书的理论论述都与具体的语言现象或教学实例相结合。
即便第三章在批判的论述其他流派隐喻理论时,Holme也不忘发现这些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可用之处,给出了多个具体的教学实例,还鼓励教师不要受到理论流派的限制,充分发掘各种理论的实用性。
认知语言学:语言研究的新视角
认知语言学:语言研究的新视角
支永碧
【期刊名称】《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3(020)006
【摘要】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的语言学科,它承认客观世界的现实性及其对语言形成的本源作用,而强调人的认知的参与作用,受认知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认知语言学采用了新的视角和观念,从认知角度研究语言,从而展现了语言研究的又一个侧面,丰富了对语言的研究.
【总页数】2页(P96-97)
【作者】支永碧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外语系,江苏,淮安,223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O
【相关文献】
1.第二语言教学研究新视角--《认知语言学在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中的应用》评介[J], 王震;王芳
2.语言学中认知语言学的理论系统论述——评《认知语言学理论研究》 [J], 王丹丹
3."国家形象"主体间建构机制研究的新视角——认知语言学与形象学的互动 [J], 唐婧
4.第二语言教学研究新视角——《认知语言学在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中的应用》评
介 [J], 王震;王芳
5.认知语言学的交叉与跨界研究——认知拓扑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的新趋势 [J], 林正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新视角_层面理论
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新视角——层面理论徐 爽(贵州省贵阳中医学院外语教学部 贵州贵阳 550002)摘 要:本文介绍了层面理论这种独具特色和优势心理测量学研究设计策略,并且尝试将这个心理测量学领域的先进的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入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本文以英语学习动机研究作为例子展示了层面理论在应用语言学领域可能的使用,以期能够拓宽应用语言学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层面理论;映射语句;最小空间分析;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图分类号:H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95(2012)08-0006-01收稿日期:2012-07-16作者简介:徐 爽(1977-),女,江西青江人,副教授,从事应用语言学方向的研究。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贵州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金资助,基金项目编号:11GH013。
一、概述应用语言学以研究语言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为目的,作为一门实证性的学科,对于各种理论的探索和验证始终都是研究核心。
近年来学习者自身因素如态度、动机、情感等越来越为广大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学者所关注,对于这个领域的研究目前多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因素分析等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
但是作为语言学和社会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学习者自身的众多内外因素往往相互影响非常复杂,以往这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不能很好地处理多元变量并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
层面理论是心理测量学领域使用的一种将理论构建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全新研究策略。
其数据分析技术,主要是最小空间分析和多元量表分析。
这种数据分析技术能够有效地处理多元变量而且不要求数据呈正态分布,能真实地体现被试者某种心理特质的多样性,为应用语言学研究中特别是对学习者自身因素的研究中出现的影响因素众多,行为因果关系不清,研究设计不严谨等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有可能为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科学性和实证性另辟蹊径。
二、研究方法1.研究设计层面理论的研究设计的独到之处就是——映射语句。
对语言教学结合的新视角综述
/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语文科
数学科
英语科
政治科
物理科
化学科
地理科
历史科
生物科
中考备战
高考备战
高考试题
中考试题
教学论文
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英语论文语言文化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对语言教学结合的新视角综述
本章深入讨论了现有的语言学理论和语言学习理论,一些学习理论与其对应的语言学理论矛盾,一些学习理论缺少具体的教学法,只有概念整合理论很好的解释了学得的知识与习得的知识如何相互联系产生了相应的语言水平。本章提出了一个整合过程驱动语言学习的模型———Blend-structureModelofLanguageLearning,整合发生在目标语的输出和母语的图示之间,中介语的部分图示化和母语之间,中介语的部分图示化和目标语的输出之间;尽管这个模型还在建议阶段,作者从七个方面展示这一模型如何能够解释语言学习过程的核心特点。基于这个语言学习的整合结构模型,作者还通过实例探讨了学生发生错误的过程,重点关注了学生内化目标语概念基础的程度及其在他们母语中的反映。第八章是全书的总结,隐喻是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我们对隐喻的理解应该改变我们感知教学法的方式。在考虑教学方法时,认知要先于社会因素;概念隐喻表明了一种文化构造一种语言的机制,语言学习是文化参与而不是文化归顺,因此文化移情也是要考虑的。情感因素益于语言学习,隐喻本身就是语言的情感挂钩(affectivehooks):学习者可以通过隐喻操纵语言来表达自己感受到的经验,隐喻打破了范畴的界限,通过关联的网络寻找到了连贯且契合的表达,隐喻还赋予词汇情感意义,这样词汇被记住和使用的机会就增加了。理解意义的物质基础、探索意义的空间构建都是教学法需要考虑的因素,注重参与的教学风格更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是学术研究的最终目的,但却不容易实现。通读全书,Holme的形象跃然纸上,他既是一位通晓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理论的学者,又是一位脚踏实地、擅长教学的行家。本书的理论论述都与具体的语言现象或教学实例相结合。即便第三章在批判的论述其他流派隐喻理论时,Holme也不忘发现这些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可用之处,给出了多个具体的教学实例,还鼓励教师不要受到理论流派的限制,充分发掘各种理论的实用性。2内容丰富,角度众多国内多数的隐喻研究以研究语言现象为主,探讨隐喻与教学的研究一些为宏观论述,如王寅、李弘(2004)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隐喻能力“三合一”教学观,一些为实证研究如姜孟(2006)关于学生隐喻能力的实证研究,赵桂英(2011)等关于概念隐喻标记性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实证研究;只有少数涉及到了具体的课堂教学,如刘艳等(2011)讨论了概念隐喻在介词教学中的应用。Holme此书从多个角度展示了隐喻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包括词汇与习语教学、阅读教学、语法教学、写作指导等等,内容非常丰富。书中一些隐喻与课堂教学的结合非常巧妙,如定冠词用法教学与原型衍生出的图示相结合等,这种结合会给读者带来了新的灵感,启发很大。3实用性强,易于操作本书用了大量的篇幅展示的Holme本人的教学实例,真实详细的记录了课堂设计、师生互动、教学过程等。虽然Holme强调本书注重的是宏观的教学法,并非为了突出具体的教学技巧,但书中出现的大量的课堂活动的确具有实用性。这些教学实例一方面帮助读者理解理论论述。另一方面对于教师读者来说极具启发,操作性强。书中提及的一些课堂活动,如通过+EVENTISLOCATION+隐喻进行的不定式学习、通过小品词图示“Upisdynamic”进行短语动词(phrasalverb)的教学等,稍作调整就可以用于我们的英语课堂。4重点突出,方便教师阅读本书每章的小结都专门为语言教师提供总结和建议,不仅针对性强,也方便了教师查阅相关结论。不仅如此,文中经常用“teachersshould...”等类似的言语对教师进行重点提示。本书既可以作为语言学理论学习的读物,也可作为英语教师的教学参考。本书也有值得商榷之处,个别章的小节标题安排不够清晰,给读者带来些不便。另外,如果书后能够附上书中课堂实例的目录,就会更加方便读者查阅和使用。简言之,本书是一门难得的将理论与实践真正结合,源于课堂教学又具理论指导意义的好书。
智性表达:言语习得的新视角
智性表达:言语习得的新视角言语是人类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而言语的习得过程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传统的言语习得理论主要关注于语音、语法等内在语言结构的习得,但现在有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视角,即智性表达视角,来探讨言语习得的动机和目的。
传统的言语习得理论主要侧重于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
根据儿童语言习得理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通过模仿和语言输入环境的刺激来逐渐掌握和使用语言。
这种理论并不能充分解释人类在不同年龄阶段习得语言的能力和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言语习得的本质,一些研究者开始从智性表达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
智性表达视角认为,人类语言习得的动机和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和交流思想,反映人类的智慧和思维能力。
言语习得不仅仅是为了学会正确的语音、语法,更重要的是为了能够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理解他人的意思,并进行复杂的思维和推理。
智性表达视角将言语习得视为一种认知过程,强调了人类对于语言的理解、表达和运用的能力。
根据这一视角,言语习得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语言理解、语言表达和语言运用。
在语言理解阶段,人们通过对语音、语素、词汇和句子结构等层次的认知来理解语言的含义。
在语言表达阶段,人们通过语音、文字、手势等不同的方式将自己的思想用语言表达出来。
在语言运用阶段,人们将语言运用于不同的情境和交际目的中,进行思维和交流。
智性表达视角的提出为言语习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
它不仅将言语习得与认知能力联系起来,而且强调了言语习得的目的性和动机性。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和创设具体的交际情境来促进言语习得。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导图、逻辑推理等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通过与他人进行合作和讨论,学生可以学会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语言,进一步提高言语习得的效果。
智性表达视角为言语习得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强调了言语习得与人类智慧和思维能力的密切关系。
深入理解并应用智性表达视角,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言语习得,提升他们的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n the New Perspective of Semantic Theory ResearchByHan Zhong’anA dissertation submitted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s for thedegree of MASTERS OF ARTSof the Faculty of Wester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HARBIN NORMAL UNIVERSITY25th June 2009提纲:1.摘要2.内容2.1 引言2.2 认知语义学2.3 语义结构的微系统2.4 形式语义学2.5 语言哲学与语义学2.6中西语义理论研究3. 结论语义理论研究的新视角1.摘要:语义学(semantics)一词源于法文semantique,它由法国语言学家米尔·布莱尔(Michel Brea1)于19世纪末首创。
语义学是研究语言单位和话语的意义的科学,是语言学的分支学科。
语义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的意义,探索语言、思维和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
语义学作为一门系统独立的学科,只有几十年的历史,久遭学者们冷落。
近年来随着机器翻译、人机对话、符号学、信息论、认知科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素有“灰姑娘”之称的语义学,已成为许多学科研究的中心课题,从而大大促进语义学在近几年内得以如此迅猛地发展,享有“时代的标志”之美称,不但是因为其日益显示出重要性,更是因为其有巨大的实用性。
这就使得语义学不仅成为与音系学、词汇学、句法学相平行的重要分支,而且使之立于语言学研究之首。
因此,目前许多学者们普遍认为:当今语言学研究大有语义化之趋势,语义学的发展必将为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研究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
本文主要阐述了未来语义研究在认知语义学、语义结构的微系统、形式语义学、语言哲学和语义学、以及中西语义研究对比等几个重要领域的新视角。
关键词:认知语义学;微系统;形式化;语言哲学;语义对比Abstract: Semantics was stemmed from the French word “seman tique”,and created firstly by the French linguist Michel Brea1 by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Semantics is the science of the study of language unit and utterance meaning, and becomes a branch of linguistics. Semantics regards the significance of language as its object,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guage, thinking and the objective world. Semantics ,as a systemic and independent subject and with only a few decades, has long been left out by the scholars .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chine translation, human-computer dialogue, semiotics, information theory, cognitive science and so on, semantics, known as "Cinderella”,has become the center of many research topics, thereby greatly facilitating a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semantic Studies and enjoying the good name "sign of the times," not only because it shows the importance gradually but also it has enormous practicality. All these factors have not only made the semantics important parallel branch of linguistics, compared with phonology, lexicology, and syntax, and at the same time also remain the head of linguistics. As a result, many scholars have generally agreed that: linguistic study in our days will have a tendency of semantic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emantics is bound to provide linguistics and other subjects with a broader prospect.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new perspectives of research in the fields such as ,cognitive semantics, the micro-system of semantic structure, formal semantics, language philosophy and semantics,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semantics.Keywords: cognitive semantics; micro-system; formal semantics;language philosophy; comparative study2.1 引言当代语言学的研究大有语义化之趋向。
然而在语义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宣告成立以来一直被各路学者所冷落,未能得到应有的注意和重视。
20世纪30—40年代随着普通语义学的研究,语义学开始逐步得到普及。
40—50年代哲学家和逻辑学家对意义的研究,对语义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60年代以后,受语言哲学和符号学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才把注意力从对语言表层的描写转向构成表层结构基础的意义结构。
TG语法中的重要人物Katz(卡茨)首次提出语言研究中应当包括语义部分,并建立了自己的系统语义理论,从此形成了语言理论中的“句法学、音系学、语义学”三足鼎立的格局。
到了80—90年代,对语义理论的研究形成一股潮流,奔腾向前,势不可挡,从而大大促进了语义学的迅猛发展,共创语义研究的辉煌。
难怪人们要将语义学称为“灰姑娘”——久遭冷落而忽逢幸运显名。
2.2 认知语义学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新的语言学科,它承认客观世界的现实性及其对语言形成的本源作用,而强调人的认知的参与作用,受认知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
认知语言学采用了新的视角和观念,从认知角度研究语言,从而展现了语言研究的又一个侧面,丰富了对语言的研究。
认知语言学对西方语言理论形成一场革命,在语义学研究中也对传统的西方语义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
Lakoff和Johnson(2019:10)认为认知语言学主要研究人类的概念系统。
概念又是与语义学密切相关的,这样认知语义学就必然会将语义视作研究的中心。
他们(2019:47)指出:认知语义学主要研究人类的概念体系、意义和推理,简而言之,研究人类的推理。
认知科学要研究智能、心智、认知、思维、推理、语言等,其中主要就是研究语言。
通过语言研究可深入了解人类智能、心智等运作情况,而语言研究主要是语义研究,因此认知语义学既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内容,也是认知科学所关心的主要内容。
自Jackendoff与Lakoff建立了认知语义学后,许多学者对之作出了很重要论述,从而对语义研究产重大影响,大大促进了语义研究的迅猛发展.学者们可以预见,随着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的不断深入发展,认知语义学仍将是21世纪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并还将会有很大突破。
任何一个学科的建设都会经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认知语义学刚刚走过十几年的路程,仍处于初级阶段,仍有很多不足之处。
这就给21世纪的认知语义学留下一个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但随着认知科学孤快速发展,随着认知语言学越来越发挥主流作用,认知语义学必将会有更多的科研成果面世,同时认知语义学家们将会着力将其研究成果广泛运用到语言教学中来。
2.3 语义结构的微系统语义学研究需要深入到语义的微观层次、深入到语言语义内容的多维结构中,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积部分为整体、一步步地接近并把握语言的本质。
Tyler & Evans (2019) 提出了对多义分析的“多义网络模式”,并且在该理论框架下考察了词语的多义性。
根据这一理论,意义拓展是基于人类实践的,拓展主要通过隐喻方式实现的,因此,意义引申发展的过程是有规律的。
按照Tyler和Evans 的多义网络模式理论,语言的语义结构不是一堆分散的、毫无联系的语义项的集合,而是一个极为连贯、自然的范畴。
Hurford(1983:96)提出可用充分必要条件来分析词义微系统,并运用这一逻辑学的方法分析词语之间的语义结构微系统,将这一分析从词语扩大到语法体。
我们还可用逻辑学中的这种分析方法,来分析更多的语义结构微系统性,进而加深对语义结构大系统的认识。
语义的结构十分复杂,各语言项的意义与另一些语言项的意义直接或间接相关,互相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十分庞杂的网络系统,而且这个网络系统中又包括很多微系统。
认知语言学家Langacker(1987.1991)认为:一个词语的若干意义或义项构成了一个有层的语义结构或网络。
我们不仅可以通过研究这些微系统来逐步了解语言大系统,而且还可以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
近来的研究已不断向纵深发展,深入到分析多义词各义项所构成的语义链(形成了微系统)内部语义间的有机联系,许多认知语言学家运用认知模型、框架理论来分析多义词的意义结构,以揭示人类的认知结构,如对各语言中多义介词的分析便是这种研究的一个典型事例。
还尝试以此方法来分析汉语的语义微系统,以说明其形成过程所反映出的我们祖先的一种认知过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