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用于基因表达调控研究中的LacZ基因 LacZ Gcne Widcly Applied in the Rescarch of Gene Expre
LacZ染色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华越洋⽣生物提供 QQ: 1733351176LacZ染⾊色试剂盒使⽤用说明书β-‐Galactosidase S taining K it M annual编号 名称 产品规格北京华越洋生物RS3601-‐23 LacZ染色试剂盒 250次分析基本信息:大肠杆菌中的LacZ基因是应用极广的报告基因之一,被用来检测表达载体介导的基因转移效率,也用于基因启动子研究。
LacZ编码β-‐半乳糖苷酶,该物质非常稳定,能抵抗蛋白酶的水解,并且可以利用许多底物,包括X-‐gal。
X-‐Gal是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的显色底物,在β-‐半乳糖苷酶的催化下会产生蓝色产物,所以可以轻易的检测出LacZ基因的表达。
The LacZ gene from E. coli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reporter genes f or t esting t he e fficiency o f e xpression v ector m ediated g ene t ransfer and for studying the regulation of promoters of genes. The LacZ gene encodes the enzyme β-‐galactosidase, which is very stable, resistant to proteolytic d egradation, c an u tilize a v ariety o f s ubstrates a nd c an b e e asily assayed in situ. The β-‐Galactosidase staining kit utilizes X-‐gal as the substrate.产品说明:华越洋的β-‐半乳糖苷酶染色试剂盒利用X-‐gal作为底物,配合试剂盒内提供的其他试剂,可以完成250次染色反应。
生物科学中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生物科学中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在生物科学中,基因表达调控机制是指生物体内基因的表达被调控的过程。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对于维持生物体的正常发育,适应环境变化以及细胞分化具有重要作用。
在基因表达调控机制中,包括转录调控、转录后调控和翻译调控等多个层次的调控方式。
转录调控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第一步,它发生在DNA转录为RNA的过程中。
转录调控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RNA聚合酶与DNA结合以及RNA聚合酶的活性。
转录调控可以通过启动子区域上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来进行。
转录因子是一类能够与DNA序列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
这些转录因子能够促进或抑制RNA 聚合酶的结合,从而调控基因的转录。
转录调控还可以通过染色质结构的调整来实现。
组蛋白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转录调控方式,通过改变组蛋白在染色质上的特定位点的修饰,调控某些基因的转录活性。
转录后调控是指在RNA转录完成后的调控过程。
转录后调控中最重要的一步是RNA剪接,即将原始转录产物(pre-mRNA)中的非编码区域(intron)剪除掉,而将编码区域(exon)保留下来。
这个过程可以发生在多个剪接位点上,从而在同一基因上产生不同的转录变体。
RNA剪接的选择性剪接对于基因功能和调控具有重要影响。
转录后调控还包括RNA修饰、RNA核酸编辑等过程。
通过这些机制,细胞可以调整单个mRNA的稳定性,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翻译调控是指在mRNA转录完成后,调控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通过调控mRNA的翻译速率和选择性地翻译某些mRNA,细胞可以调控特定蛋白质的合成量。
翻译调控包括mRNA上的内部启动子序列、翻译终止子序列等调控元件的作用。
此外,还存在一些调控因子或小分子物质可以直接与转录或翻译过程中的蛋白质结合,并改变其活性,从而进一步调控基因表达。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在细胞分化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发育过程中,细胞需要根据不同的任务和环境,表达特定的基因并合成相应的蛋白质。
通过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精确调控,细胞可以在不同环境下适应不同任务的需要,保证整个生物体的正常发育。
载体中颜色选择标记基因lacz的工作原理。
载体中颜色选择标记基因lacZ的工作原理1. 概述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许多益处,其中包括基因标记技术。
基因标记技术是指利用特定的遗传标记来标记感兴趣的基因,以便追踪这些基因在细胞或生物体内的表达和功能。
而lacZ基因作为一种常用的标记基因,其在载体中的颜色选择标记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本文将就lacZ基因的工作原理进行探讨。
2. lacZ基因概述lacZ基因位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染色体上,编码的蛋白质为β-galactosidase(β-半乳糖苷酶)。
β-galactosidase能够水解半乳糖苷键,将半乳糖和半乳糖苷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
β-galactosidase还能催化联苯胺基苷磷酸类化合物的水解。
lacZ基因常被用作融合基因的标记或载体中的颜色选择标记。
3. 载体中lacZ基因的颜色选择标记工作原理在基因工程实验中,为了区分带有目的基因的细胞和未带有目的基因的细胞,常常需要设计一种标记方法。
lacZ基因的颜色选择标记即是其中一种常用方法。
3.1 背景色在携带lacZ基因的载体中,通常还包含了一个启动子和一段引导蛋白翻译的起始密码子。
当目的基因与lacZ基因连接时,启动子会驱使该基因与lacZ基因一同转录,使得β-galactosidase在细胞内大量表达。
而在系统中还存在一种底物X-gal,当该底物与β-galactosidase结合时,形成的产物具有蓝色的颜色。
3.2 形成色当载体中的细胞表达了lacZ基因,即产生了β-galactosidase并催化了X-gal底物时,细胞会显现出蓝色。
而未表达lacZ基因的细胞则不会显现出蓝色。
4. 应用利用lacZ基因的颜色选择标记,研究者可以轻松地区分细胞中是否包含感兴趣的目的基因,用以快速分选转染细胞和筛选融合基因。
这种标记方法简单、直观,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5. 结语lacZ基因作为一种颜色选择标记基因,在基因工程及遗传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分子生物学如何研究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分子生物学如何研究基因的表达和调控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分子生物学在遗传学领域中的研究日渐深入,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是其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文主要旨在探讨分子生物学如何研究基因的表达和调控,以及分子生物学在这一领域中的应用。
一、基因的表达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在细胞中发挥作用的过程,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基因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转录是指DNA序列转换成RNA序列的过程,其中的RNA主要有mRNA、tRNA和rRNA 等。
翻译是指mRNA序列被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蛋白质是构成生命体细胞生物体化学活性的关键分子。
对于基因表达过程,分子生物学采用了一系列的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如常规的RNA/DNA杂交分析、Northern/Southern/Western blot分析、定量PCR分析、蛋白质质谱分析等。
这些技术手段不仅可以研究基因的表达水平和模式,也可以检测基因的突变、拷贝数变化等。
二、基因的调控基因的表达是一个受到多种因素调控的复杂过程,包括转录因子的特异性结合、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等。
在这些调控过程中,转录因子起着重要作用。
转录因子是指与DNA序列有特异性结合并调控基因转录的蛋白质,它们主要通过结合DNA序列上的调控元件来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
一个基因可以被多个转录因子调控,同样一个转录因子也可以调控多个基因。
调控元件是指DNA序列上识别和结合转录因子的区域,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基础子等。
启动子是指位于基因转录开始位点上游的区域,是转录复合体的结合点。
增强子是指与启动子相邻的DNA区域,它通过转录因子的结合增强启动子的活性。
沉默子是指细胞中的某些DNA序列,当转录因子结合沉默子时,可以抑制特定的基因表达。
基础子是指在一些转录因子缺乏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基因的低水平转录。
分子生物学通过对转录因子、调控元件的研究,探讨基因的调控机制。
近年来,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科学家们能够对基因的调控网络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研究,解析了大量基因调控网络。
lacz的α互补筛选机制
lacz的α互补筛选机制
α互补筛选机制是一种常用于基因工程领域的技术,特别是在研究基因表达和蛋白质相互作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细菌的β-半乳糖苷酶(lacz)基因的α互补特性,来筛选出具有特定基因表达水平的细胞或蛋白质相互作用。
在α互补筛选机制中,通常会构建含有lacz基因的质粒,该质粒中的lacz基因会被分成两个部分:α片段和Ω片段。
这两个片段分别与目标基因的启动子和编码区相连,当目标基因被表达时,α片段和Ω片段会相互结合,从而恢复完整的lacz基因。
接着,将这个质粒导入大肠杆菌等细菌中,利用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来检测目标基因的表达水平或蛋白质相互作用。
通过α互补筛选机制,研究人员可以快速高效地筛选出目标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或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基因的功能和调控机制,还可以在药物研发和疾病治疗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用于基因表达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外,α互补筛选机制还可以在其他领域得到应用。
例如,在农业领域,可以利用这种技术筛选出转基因作物中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从而改良作物的性状;在环境监测领域,可以利用这种技术检测环境中特定微生物的存在和活性水平。
总的来说,α互补筛选机制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技术,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快速筛选出目标基因的表达情况或蛋白质相互作用,为基因工程和生物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相信这种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其潜力和应用前景。
分子生物学:第5章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习题
第五章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一、名词解释:1. 操纵子2. 基因表达3. 看家基因4. 正调控和负调控5. 安慰诱导物6. 衰减子(弱化子)7. 魔斑8. 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9. 本底水平表达二、填空1. 操纵子的基因表达调节系统属于水平的调节,乳糖操纵子模型由和1961年提出的。
色氨酸操纵子包括和两方面的调控。
2. 能够诱导操纵子但不是代谢底物的化合物称为诱导物。
能够诱导乳糖操纵子的化合物就是其中一例。
这种化合物同蛋白质结合,并使之与分离。
乳糖操纵子的体内功能性诱导物是。
3. 色氨酸是一种调节分子,被视为。
它与一种蛋白质结合形成。
通过控制起作用。
色氨酸操纵子受另一种系统------ 的调控,它涉及到第一个结构基因被转录前的转录。
4. 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调节基因编码的与结合,对Lac结合,对Lac表达实施负调控;与复合物结合于上游部分,对Lac表达实施正调控。
5. 操纵子中没有基因产物的是和三、选择题1. 下面哪些真正是乳糖操纵子的诱导物?(BDE)A. 乳糖B. 蜜二糖C. O- 硝基苯酚-β-半乳糖苷(ONPG)D. 异丙基-β-巯基-半乳糖苷E. 异乳糖2. 色氨酸操纵子的调控作用是受两个相互独立的系统控制的,其中一个需要前导肽的翻译,下面哪一种调控这个系统?(B)A. 色氨酸B. 色氨酰-tRNA TrpC. 色氨酰-tRNAD. cAMPE. 以上都不正确3. 阻遏蛋白(阻抑蛋白)识别操纵子中的( C )A. 启动基因B. 结构基因C. 操纵基因D. 内含子E. 外显子4. 乳糖、阿拉伯糖、色氨酸等小分子物质在基因表达调控中作用的共同特点是A. 与启动子结合B. 与DNA结合影响模板活性C. 与RNA聚合酶结合影响其活性D. 与蛋白质结合影响该蛋白质结合DNAE. 与操纵基因结合5. 下面那项不属于原核生物操纵元的结构A. 启动子B. 终止子C. 操纵子D. 内含子6. 下列有关操纵子的论述哪个是错误的()A. 操纵子是由启动基因、操纵基因与其所控制的一组功能上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的基因表达调控单位B. 操纵子不包括调节基因C. 代谢底物往往是该途径的可诱导酶的诱导物,代谢终产物往往是可阻遏酶的辅阻遏物D. 真核细胞的酶合成也存在诱导和阻遏现象,因此也是由操纵子进行调控的7. 操纵子调节系统属于哪一种水平的调节?A 复制水平的调控B 转录水平调控C 转录后加工的调控D 翻译水平的调控8. 对调节基因下述哪些论述哪些是对的()A 是编码阻遏蛋白的结构基因B 各种操纵子的调节基因都与启动基因相毗邻C 调节基因是操纵子的组成部分D 调节基因的表达另有转移的调控区9. 以下有关阻遏蛋白的哪些是对的()A 阻遏蛋白是调节基因表的的产物B 可诱导操纵子的阻遏蛋白具有直接与操纵子基因结合的活性,与诱导物相互作用后丧失活性C 可阻遏操纵子的阻遏蛋白没有直接与操纵子基因结合的活性,与辅阻遏物结合后才有此活性D 阻遏蛋白可与RNA聚合酶竞争同一结合部位10. 关于启动基因的下述论点哪些是错误的()A 启动基因是RNA聚合酶识别并最县结合的一段DNA序列B 启动基因是最先被RNA聚合酶转录的DNA 序列C 启动基因是DNA上富含A-T碱基对的部分D 启动基因是引发DNA复制的特殊序列11. 下列有关降解物基因活化蛋白(CAP)的哪些论点是正确的()A CAP-cAMP可专一地与启动基因结合,促进结构基因的转录B CAP可单独与启动子相互作用,促进转录C CAP-cAMP可与调节基因结合,控制阻遏蛋白的合成D CAP-cAMP可与RNA聚合酶竞争地结合于启动基因,从而阻碍结构基因的转录12. 与乳糖操纵子操纵基因结合的物质是()A RNA聚合酶B DNA聚合酶C 阻遏蛋白D 反密码子四、是非题1. 葡萄糖和乳糖并存时,细菌优先利用乳糖并启动乳糖操纵子()2. 小分子物质如ITPG诱导乳糖操纵子表达时起负调控作用与操纵基因相结合阻抑结构基因的表达()3. 色氨酸操纵子中含有衰减子区,其调控作用主要受Trp浓度高低影响()4. 色氨酸操纵子(trpoperon)中含有衰减子序列()5. cAMP在laz操纵子中起正调控作用,其浓度受环境中的葡萄糖影响,与其浓度成正比()6. 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真正的诱导物不是乳糖,而是它的异构体别乳糖()7. 操纵基因又称操纵子,如同启动基因又称启动子一样()8. 可诱导操纵子是负责调节糖分解代谢的,可阻遏操纵子是负责调节氨基酸代谢的()五、问答题:1. 试述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及负控诱导的调控机理2. 如何区别可诱导和可阻遏的基因调控。
基因表达调控课堂练习 参考答案(简)
《基因表达调控》部分课堂练习题参考答案学号:姓名:一、填空题。
1.营养状况,环境因素,激素水平,发育阶段2.Jacob,MonodcZ,lacY,lacA,启动子,阻遏子4.葡萄糖抑制效应,降解物抑制作用,代谢物阻遏效应5.异构乳糖6.义务安慰性,辅阻遏物7.弱化系统8.茎-环,弱化子,色氨酸,色氨酸-tRNA Trp,核糖体9.色氨酸,辅阻遏物,色氨酸10.鸟苷四磷酸,鸟苷五磷酸,空载tRNA11.单顺反子,基因家族12.顺式作用原件,反式作用因子13.C2H2,Cys,His,C2C2,Cys二、判断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1.A、半乳糖苷2.A、反映了真核生物的mRNA是多顺反子3.D、RNA聚合酶II识别的大部分启动子中,RNA聚合酶III识别的小部分启动子中4.B、大部分剪接位点都遵从GT-AG规律5.C、都形成相似的二级结构6.B、需要保守的AAUAAA序列7.C、提供一个核糖体结合位点8.C、不存在转录后调控9.C、组织特异性启动子10. D 有基因专一性,只增强特定基因的表达11.C、阻遏蛋白,激活蛋白12. C 抗终止蛋白以它的作用位点与核心酶结合,因而改变其构象,使终止信号不能被核心酶识别13.A、免疫球蛋白结构基因14.B、色氨酸-tRNA Trp四、名词解释。
1.顺式作用元件:启动子、增强子中或结构基因共线性的DNA序列,基因转录调控,影响基因的表达。
2.反式作用因子:能够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
3.持家基因housekeeping:维持细胞正常结构、基本代谢活动所需要的蛋白质或RNA的编码基因。
4.假基因:与原基因核甘酸序列相同但没有功能的基因。
分子生物学习题集精解3
第8章翻译一、填空题1.氨酰tRNA合成酶可使每个氨基酸和它相对应tRNA分子相耦联形成一个氨酰tRNA分子。
2.核糖体包括两个tRNA分子的结合位点:肽酰tRNA结合区,即P位点,紧密结合与多肽链延伸属端连接的tRNA分子;氨酰tRNA结合区,即A位点,结合带有一个氨基酸的tRNA分子。
3.肽酰转移酶催化肽键的形成,一般认为这个催化反应是由核糖体大亚基上的rRNA分子介导的。
4.释放因子蛋白与核糖体上A位点的终止密码结合,导致肽基转移酶水解连接新生多肽与tRNA分子的化学键。
5.任何mRNA序列能以三种可读框的形式被翻译,而且一种都对应一种完全不同的多肽链。
6.蛋白质合成的起始过程很复杂,包括一系列被起始因子催化的步骤。
7.在所有细胞中,都有一种特别的起始tRNA识别起始密码子AUG,它携带一种特别的氨基酸,即甲硫氨酸,作为蛋白质合成的起始氨基酸。
8.核糖体沿着mRNA前进,它需要另一个延伸因子EF-G,这一步需要GTP的水解。
当核糖体遇到终止密码(UAG 、UGA、UAA)的时候,延长作用结束,核糖体和新合成的多肽被释放出来。
翻译的最后一步被称为终止,并且需要一套释放因子。
9.氨酰tRNA合成酶“补充”tRNA分子,而肽酰转移酶催化肽链的合成。
10.假定摆动假说是正确的,那么最少需要32种tRNA来翻译61种氨基酸密码子。
11.胶原蛋白通过在不同的脯氨酸残基上添加羟基基团而被化学修饰。
这个反应是由两种酶催化的,它们是脯氨酰-3-羟基化酶和脯氨酰-4-羟基化酶。
其他的一些蛋白质被则叫作蛋白激酶磷酸化。
蛋白质添加寡聚糖的过程叫作糖基化作用,而添加脂肪酸链则叫作酰基化作用。
O-寡聚糖是一种同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上氧连接的寡聚糖,而N-寡聚糖是通过与天冬酰胺上的氮原子连接而成。
N-寡聚糖又是从同一种叫作常醇脂的前体寡聚糖衍生而来。
12.阿黑皮素原是多聚蛋白被切割以后可以产生很多活性蛋白质的一个例子。
如骨髓灰质炎病毒之类的RNA病毒也能合成类似的结构物。
基因表达调控生物技术考核试卷
B.信号识别颗粒
C. RNA编辑酶
D. RNA聚合酶
12.关于基因沉默,以下哪些是正确的?()
A.与DNA甲基化相关
B.与组蛋白去乙酰化相关
C.可以通过RNA干扰实现
D.仅影响一个基因的表达
13.以下哪些是真核生物基因的3'端非翻译区的功能?()
A. polyA尾的形成
B.翻译终止
C. mRNA稳定性的调控
4. 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学机制可以影响染色质结构和基因的可访问性,进而调控基因表达。应用包括基因沉默治疗、表观遗传学药物开发和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的研究。
基因表达调控生物技术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基因表达调控,以下哪项是正确的?()
A.基因表达调控仅发生在转录水平
C.可变剪接可以增加蛋白质多样性
D.可变剪接与基因表达调控无关
17.以下哪个是RNA干扰技术的关键组成部分?()
A. mRNA
B. miRNA
C. siRNA
D. RNA聚合酶
18.关于基因表达调控,以下哪个是表观遗传学调控的机制?()
A. DNA序列改变
B.组蛋白修饰
C. mRNA剪接
D. tRNA甲基化
A.甲基鸟苷
B. 7-甲基鸟苷
C. 2'-O-甲基鸟苷
D.胞苷酸
13.以下哪个是microRNA作用的靶mRNA的特征?()
A.完全互补配对
基因表达调控,生物化学习题与答案
第十六章基因表达调控一、A型题1.关于基因表达概念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P.301A.基因表达具有阶段特异性B.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C.某些表达产物是蛋白质分子D.基因表达均经历转录和翻译过程E.某些基因表达水平受环境因素影响2.有些基因在一个生物个体的几乎所有细胞内持续表达,这些基因称为()P.301A.操纵基因B.管家基因C.启动基因D.可抑制基因E.可诱导基因3.组成性表达的正确含义是()P.301A.可抑制基因表达B.可诱导基因表达C.空间特异性基因表达D.受多种机制调控的基因表达E.在大多数细胞内持续恒定表达4.下列代谢属于基因诱导性表达的是()P.302A.辅阻遏物的合成B.细菌不用乳糖作碳源C.细菌利用葡萄糖作碳源D.由底物引起的酶蛋白合成E.低等生物可以无限制地利用营养物5.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征是()P.302A.基因的不连续性B.有大量重复序列C.线粒体DNA为环状结构D.核小体是其基本结构单位E.转录产物是多顺反子mRNA6.下列选项中,属于原核基因表达单位的是()P.302A.操纵子B.启动子C.增强子D.操纵基因E.结构基因7.一个操纵子通常含有()P.302A.一个启动子和数个结构基因B.一个启动子和一个结构基因C.两个启动子和数个结构基因D.数个启动子和数个结构基因E.数个启动子和一个结构基因8.含有编码序列的是()P.302A.沉默子B.增强子C.操纵基因D.结构基因E.CRP结合位点9.关于基因表达调控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P.303A.指转录调控B.可维持个体发育和细胞分化C.使适应环境,维持生长和增殖D.赋予个体一定的功能和形态表型E.包括基因激活、转录和翻译等过程10.基因表达的基本控制点是()P.303A.转录起始B.转录后加工C.蛋白质翻译合成D.蛋白质翻译后修饰E.mRNA从细胞核转运到细胞质11.基因表达调控主要是指()P.303A.转录调控B.蛋白质折叠C.逆转录调控D.转录后加工E.DNA复制调控12.真核基因表达不需要()P.303A.沉默子B.启动子C.衰减子D.增强子E.转录因子13.操纵子的基因表达调控属于()P.303A.翻译水平调控B.复制水平调控C.转录水平调控D.翻译后水平调控E.逆转录水平调控14.常见的参与原核基因转录调控的DNA结构是()P.304A.内含子B.外显子C.增强子D.终止子E.操纵基因15.反式作用因子的定义是()P.304A.具有翻译调控功能的各种蛋白因子B.具有转录调控功能的各种蛋白因子C.具有基因表达调控功能的各种核因子D.调控另一基因转录的某一基因编码产物E.调控任意基因转录的某一基因编码产物16.与原核生物DNA结合并抑制转录的蛋白质称为()P.304A.诱导物B.阻遏蛋白C.正调节因子D.反式作用因子E.cAMP受体蛋白17.阻遏蛋白在DNA中的结合位点是()P.304A.启动子B.操纵基因C.前导序列D.CRP结合位点E.结构基因编码序列18.在乳糖操纵子中,cAMP受体蛋白结合于()P.305A.启动子B.编码序列C.操纵基因D.调控基因E.CRP结合位点cZ、lacY、lacA的编码产物是()P.305A.脱氢酶、黄素蛋白、辅酶QB.乳糖还原酶、乳糖合成酶、变构酶C.葡萄糖-6-磷酸酶、变位酶、醛缩酶D.乳糖酶-根皮苷水解酶、乳糖磷酸化酶、半乳糖激酶E.β-半乳糖苷酶、β-半乳糖苷透过酶、硫代半乳糖苷乙酰转移酶20.RNA聚合酶结合于乳糖操纵子的()P.305A.启动子B.增强子C.结构基因D.调控基因E.转录起始位点21.乳糖操纵子下列序列中,能与RNA聚合酶结合的是()P.305A.CRPcIcOcPcZ(lacI是否应包含于乳糖操纵子中,国内外学者并未达成共识。
基因表达调控因子的功能研究与应用
基因表达调控因子的功能研究与应用基因表达调控因子是指调控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它们在生物体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通过研究基因表达调控因子的功能以及应用,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生物体的分子调控机制,并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疾病诊断和治疗等领域。
本文将重点探讨基因表达调控因子的功能研究和应用。
一、基因表达调控因子的功能研究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可以分为转录因子、非编码RNA等多种类型。
它们通过与DNA结合或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调控基因的转录水平和翻译过程。
在功能研究方面,科学家通过多种实验方法深入探究基因表达调控因子的作用机制。
1. 转录因子的功能研究转录因子是最研究较多的一类基因表达调控因子。
通过对转录因子的研究,科学家可以了解它们在基因调控中的作用机制。
例如,研究发现一些转录因子可以结合到DNA上的特定序列,激活或抑制靶基因的转录。
这些研究对于揭示生物体内基因调控网络具有重要意义。
2. 非编码RNA的功能研究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非编码RNA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
非编码RNA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它们通过多种机制调控基因的表达。
例如,某些非编码RNA可以通过与转录因子或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调控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这些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RNA在基因调控中的功能机制。
二、基因表达调控因子的应用基因表达调控因子的应用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生物医学研究、疾病诊断和治疗等。
以下将重点介绍其中的一些应用。
1. 生物医学研究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调控因子的功能,科学家可以了解它们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例如,在肿瘤研究中,通过研究某些转录因子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和功能变化,可以揭示肿瘤的形成机制,并为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2. 疾病诊断和治疗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也有着广泛应用。
通过研究某些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在不同疾病中的表达变化,可以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辅助疾病的早期诊断。
2021年浙江省丽水市岭头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1年浙江省丽水市岭头中学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正常人在饥饿状态下,血液中下列物质的变化正确的是①葡萄糖浓度大幅度下降②葡萄糖浓度仍相对稳定③胰岛素含量减少④胰岛素含量增加⑤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⑥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④⑥D.②④⑥参考答案:B2. 下列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起作用的是A.B细胞 B.吞噬细胞 C.T细胞 D.记忆细胞参考答案:B3. 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C.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l参考答案:D4. 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始终含有两个 DNA 分子的时期有A.间期、末期B.前期、中期C.前期、后期 D.末期、后期参考答案:B5. 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豌豆子叶的黄色与豆荚的绿色B.豌豆豆荚的饱满与豆荚的黄色C.狗的长毛与直毛D.豌豆花的顶生与腋生参考答案:D【考点】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分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相同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答题.【解答】解:A、豌豆子叶的黄色与豆荚的绿色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A错误;B、豌豆豆荚的饱满与豆荚的黄色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B错误;C、狗的长毛与直毛不符合“同一性状”一词,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D、豌豆花的顶生与腋生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重点考查相对性状,要求考生识记相对性状的概念,能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6. 下图为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模式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若该图表示人体内水平衡的调节,b为垂体,则a表示的器官是下丘脑B.如果该图表示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C.若该图表示预防接种一段时间后的再次体液免疫,a、b为细胞,c为物质,则c的产生特点是更快、更多D.如果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过程可发生于细胞核中参考答案:B7. 下列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是A.一对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的等位基因B.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C.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置上的两个基因D.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或多个基因参考答案:B8. 下列关于培育试管婴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培育试管婴儿要进行体外受精过程 B.试管婴儿的发育场所主要在试管内C.试管婴儿的发育场所主要在母体内 D.试管婴儿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参考答案:B9. 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B.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的功能C.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是机体免疫防卫过度所致D.浆细胞分泌的抗体、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和溶菌酶是免疫活性物质参考答案:A10. 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A.细胞外液B.细胞内液C.血浆、组织液、淋巴D.内环境参考答案:B【考点】E8:内环境的组成.【分析】人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解答】解: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组成.故选:B.11. 在自然条件下,若想获得杂交牛比较困难,现在可通过体外受精的方法来加以解决。
lacz报告基因原理
Lacz报告基因原理1. 引言在分子生物学领域中,报告基因是一种用来研究基因表达的工具。
Lacz报告基因是最为常见和经典的报告基因之一。
本文将介绍Lacz报告基因的原理以及其在研究中的应用。
2. Lacz报告基因的定义和功能Lacz报告基因是一种外源基因,其编码了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酶。
β-半乳糖苷酶能够催化半乳糖苷键的水解,将底物X-gal(5-bromo-4-chloro-3-indolyl-beta-D-galactopyranoside)分解为带有蓝色染色的产物。
因此,当Lacz报告基因的表达受到调控时,可以通过检测染色产物的形成来判断基因的活性。
3. Lacz报告基因的构建和表达Lacz报告基因的构建通常通过将其与感兴趣的启动子区域连接,形成一个融合基因。
当启动子区域活性被激活时,Lacz报告基因也会被转录及翻译,产生β-半乳糖苷酶。
这样,通过对Lacz报告基因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可以研究基因调控的机制。
4. Lacz报告基因的检测方法为了检测Lacz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研究人员通常会添加X-gal底物到细胞培养基中。
当Lacz报告基因被转录和翻译时,产生的β-半乳糖苷酶将水解X-gal,生成蓝色染色的产物。
通过观察染色的程度,可以推测Lacz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
5. Lacz报告基因的应用领域Lacz报告基因在生物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a) 基因调控研究通过将Lacz报告基因与不同启动子区域连接,研究人员可以研究基因调控的机制。
通过测定Lacz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了解特定启动子区域在不同条件下的活性,从而揭示基因调控的细节。
(b) 基因表达定量通过测量Lacz报告基因产生的染色产物的含量,可以定量分析感兴趣基因的表达水平。
这对于研究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以及不同组织或细胞类型之间的差异非常有用。
(c) 检测基因重组在基因工程研究中,Lacz报告基因可以被用作检测基因重组的工具。
lacZ基因
lacZ基因
lacZ基因是⼤肠杆菌中lac操纵⼦的结构基因,表达β-半乳糖苷酶,分解乳糖为半乳糖苷。
β-半乳糖苷酶是由四个相同的亚基组成的,每个亚基⼜包含两个⽚断,即α⽚断和ω⽚断,只有这两种⽚断同时存在时,β-半乳糖苷酶才表现出活性。
lacZ基因的变异或缺失将直接导致β-半乳糖苷酶活性缺失,细胞在只有乳糖作为碳源的培养基中不能⽣长,由此可以进⾏菌株的筛选和纯化。
lacZM15是表达β-半乳糖苷酶α⽚断的⼀段基因,当M15缺失(△M15)时,lacZ基因虽然能表达ω⽚断,但不能表达α⽚断,β-半乳糖苷酶没有活性。
当带有lacZ(α⽚断)基因的lac操纵⼦通过载体DNA(如pUC19 DNA)转化到lacZ△M15基因型的细胞 (如E.coli JM109)时,在有IPTG (异丙基-β-D-1-硫代半乳糖苷) 存在的情况下, β-半乳糖苷酶表现出活性,它能分解X-gal (半乳糖类似物),使其呈现蓝⾊。
因此可以通过平板上的蓝⽩菌落进⾏克隆体的鉴定。
lacz小鼠模型原理
LacZ小鼠模型是一种常用于研究基因表达和转录调控的实验动物模型。
它是通
过转基因技术将一种称为LacZ的报告基因插入小鼠的染色体中所创造的。
LacZ基因来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它编码一种叫做β-galactosidase的
酶。
在小鼠模型中,LacZ基因的DNA序列通常与启动子和调控元件相结合,以确保这个基因能够在特定条件下被准确地表达。
LacZ基因的特点是它能够将β-galactosidase酶表达成遗传标记物,可以通过在细胞或组织中检测到这种酶的活性来间接测量目标基因的表达水平。
β-galactosidase酶能够水解含有联卡糖(lactose)或产乳糖(lactose)苷基的底物,生成蓝色的产物。
因此,在LacZ小鼠模型中,如果目标基因的启动子与LacZ基因连接,并在特定条件下活化,则该细胞或组织中就会产生β-galactosidase酶,而表现为蓝色。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组织染色或细胞荧光显微镜等技术来观察和定量测量LacZ基因在小鼠模型中的表达情况。
这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目标基因在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或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表达模式和调控机制。
总之,LacZ小鼠模型是一种利用转基因技术将LacZ报告基因插入小鼠基因组中的实验动物模型,通过观察和测量LacZ基因的表达情况,可以间接反映目标基因在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调控机制。
几个常用的启动子和诱导表达调控系统
1.最早应用于的表达系统的是Lac乳糖操纵子,由启动子lacP + 操纵基因lacO + 结构基因组成。
其转录受CAP正调控和lacI负调控。
cUV5突变能够在没有CAP的存在下更有效地起始转录,该启动子在转录水平上只受lacI的调控,因而随后得到了更广泛采用。
lacI产物是一种阻遏蛋白,能结合在操纵基因lacO 上从而阻遏转录起始。
乳糖的类似物IPTG可以和lacI 产物结合,使其构象改变离开lacO,从而激活转录。
这种可诱导的转录调控成为了大肠杆菌表达系统载体构建的常用元件。
3.tac启动子是trp启动子和lacUV5的拼接杂合启动子,且转录水平更高,比lacUV5更优越。
4.trc启动子是trp启动子和lac启动子的拼合启动子,同样具有比trp更高的转录效率和受lacI阻遏蛋白调控的强启动子特性。
5.在常规的大肠杆菌中,lacI阻遏蛋白表达量不高,仅能满足细胞自身的lac 操纵子,无法应付多拷贝的质粒的需求,导致非诱导条件下较高地表达,为了让表达系统严谨调控产物表达,能过量表达lacI阻遏蛋白的lacIq 突变菌株常被选为Lac/Tac/trc表达系统的表达菌株。
现在的Lac/Tac/trc载体上通常还带有lacIq 基因,以表达更多lacI阻遏蛋白实现严谨的诱导调控。
6.IPTG广泛用于诱导表达系统,但是IPTG有一定毒性,有人认为在制备医疗目的的重组蛋白并不合适,因而也有用乳糖代替IPTG作为诱导物的研究。
另外一种研究方向是用lacI的温度敏感突变体,30℃下抑制转录,42℃开始发挥作用。
热诱导不用添加外来的诱导物,成本低,但是由于发酵过程中加热升温比较慢而影响诱导效果,而且热诱导本身会导致大肠杆菌的热休克蛋白激活,一些蛋白酶会影响产物的稳定。
7.以λ噬菌体转录启动子PL、PR 构建的载体也为大家所熟悉。
这两个强启动子受控于λ噬菌体cI基因产物。
cI基因的温度敏感突变体cI857(ts)常常被用于调控PL、PR启动子的转录。
lacz的α互补筛选机制
lacz的α互补筛选机制lacz的α互补筛选机制是一种基于酵母菌双杂交(Y2H)的筛选方法,可以鉴定具有特定结合功能的蛋白质。
这种筛选方法主要基于两个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一个可检测的信号。
lacz的α互补筛选机制除了运用Y2H技术之外,还添加了一个新的元素——lacz的α互补物质,以增加筛选的准确性。
lacz的α互补筛选机制的核心思想是基于酵母菌的大肠杆菌酶lacrα和lacrΩ形成的互补体系。
这种互补体系是由两个互补性片段组成的,其中lacrΩ片段能够进入酵母细胞核并与表达的融合蛋白质结合。
而lacrα片段则被固定在一个报告基因上,当两个互补片段结合时,lacrα和lacrΩ组成完整的lacz酶分子,从而产生报告基因的信号,对产生的信号进行检测并鉴定融合蛋白质。
lacz的α互补筛选机制的第一步是构建含有融合基因的向量,并通过一系列的对数倍稀释以及筛选你来获得目标融合蛋白质。
接下来,向酵母菌中引入lacrΩ片段,并将lacrα片段与报告基因结合。
如果两个融合蛋白质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复合体,那么lacrΩ片段可以进入酵母细胞核,与lacrα组合形成lacz酶活性区域,产生信号并激活报告基因的表达。
lacz的α互补筛选机制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适用于很多研究领域,例如蛋白质互作、酶活性鉴定、基因调控等方面。
在鉴定蛋白质相互作用中,与其它筛选方法相比,lacz的α互补筛选机制不仅能够筛选出结合后能够激活报告基因的假阳性蛋白质,同时反应灵敏度也更高,更容易检测出相互作用的蛋白质。
总之,lacz的α互补筛选机制是一种基于酵母菌双杂交的高灵敏、高可靠、高通量的筛选方法,因其在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高有效性而广泛应用于许多生物学研究领域。
基因编辑中的基因表达和调控研究方法
基因编辑中的基因表达和调控研究方法基因编辑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技术,它能够精确地修改生物体的基因组,从而改变特定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在基因编辑中,研究人员通常需要对基因表达和调控进行深入的研究,以实现对生物体的精准操控。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基因表达和调控研究方法。
1.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将外源基因导入目标生物体中,从而实现对基因表达和调控的研究。
常见的转基因技术包括质粒转染、病毒载体介导转导等。
质粒转染是将目标基因构建到质粒中,然后导入目标细胞中,通过质粒中的启动子、响应元件等调控序列实现基因表达和调控。
病毒载体介导转导则是利用改造的病毒作为载体,将目标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实现基因的高效表达。
2.CRISPR/Cas9技术CRISPR/Cas9技术是一种较新且热门的基因编辑技术,它可以精确地修改生物体的基因组。
在CRISPR/Cas9系统中,Cas9是一种内切酶,它能够与RNA引导序列结合,并识别目标基因组的特定序列。
通过设计合适的引导RNA,可以将Cas9引导到目标基因上,并在该处切断DNA链,从而实现对基因组的编辑。
CRISPR/Cas9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基因敲除、核苷酸突变等基因组编辑,还可以用于基因的激活和抑制,从而控制基因的表达和调控。
3.转录组学研究转录组学是对某一特定细胞或生物样品中所有基因的转录产物(mRNA)的系统性研究。
转录组学可通过RNA测序技术,获得细胞或生物样品中的mRNA序列信息。
利用转录组学研究方法,研究人员可以了解目标细胞或样本中所有基因的表达情况,包括已知基因和未知基因。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基因的表达水平、相互关系以及调控网络,并进一步挖掘重要的基因和调控因子。
4.蛋白质组学研究蛋白质组学研究是对某一特定细胞或生物样品中所有蛋白质的系统性研究。
通过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研究人员可以了解目标细胞或样本中所有蛋白质的表达水平、亚细胞定位以及相互作用关系。
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从蛋白质的角度帮助研究人员了解基因的表达和调控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6
遗
传 H R DT S i g 19 E E IA (ei ) 5 Bj 9 n
1卷 7
2已 知 调 控 序 列 有 效 区 段 的 位 置 和 作 用
不仅用于研究外源基因的时空表达.L c aZ基因还可用于研究某基因转录起始点附近那段区域的 D NA序列 具有调控因子的作用及其功能如何.Kohr等用 Lc ta y aZ基因与另一种来自小鼠热休克蛋白基因hp8 s6 的启动子 相连构成的融合基因来制造转基因小鼠.研究结果表明,s6 基因转录起始点附近一 6 到+ 1 hp8 64 + 3之间的序列对成 1 体尾组织和胎儿阶段各种组织中L c aZ基因的压力诱导表达(rs idc lepes n是有效的;融合基因从着 ( e -n uie r i ) s s t b x so
位分析 . 18 99年 ,Benr等 构建 了带有 L c rne aZ基 因的 Mo Mu V无转录 能力的病毒衍 生物一一 - L Mo M V c, - u L Z 这种逆转录病毒载体可以随机插人许多染色体位点,但在每一个细胞中仅插在一个位点上,该 L a 载体处于原病毒状态时缺乏转录活性,当它插入到染色体上适当位置表达 Lc aZ基因时,证明周围染色体区域具 转录单位,从而为产物还不知道的各种哺乳动物基因转录单位的鉴定、作用、分离和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近 年来已广泛应用于哺乳动物细胞和胚胎的基因 表达和调控的研究.另外, 可以用抗bt gl e -a的多克隆抗体通过 a
简单 的免 疫沉 淀纯化蛋 白.从 而 获得 基因表达 产物 .
1基 因 的 时 空 表 达
转基因小鼠实验系统已被广泛用于单一基因功能的研究,如组织特异表达和发育程序的调控.产生转基因小
射区内的肌管中 有这两种基因的表达.1 2 9 年,Q at 为研究腺病毒做为基因 9 unn i 表达载体在肌细胞中的潜能,构
建含有在肌肉特异调节序列控制下的L c aZ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注射后在小鼠体内肌肉中表达了7 天. 5 在基因治疗方面,血友病B是由于凝血因子I X缺乏所致的一种严重出血性疾病, 为X染色体连锁遗传,在
4用 于 医 学 研 究 在医学方面蛋白 质基因的时空表达和调控进行研究近年来更是蓬
勃发展,文献量也增加较快.在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翻磷脂( en对于轴突的形态、功能和生长有显著 myl) i
影响.19 年,o n 92 Fr 等用由髓磷脂基本蛋白 a 基因的启动子与Lc aZ基因构成的融合基因 制成转基因 来研究 小鼠
髓磷脂的时空表达,所得结果也被免疫细胞化学和超微结构的资料所证实.在基因时空表达方面,用类似方法人 们还研究了人类 zt g bn e - l i基因、人类神经丝 H基因、前脑啡肚基因、金属硫蛋白酶组织抑制物(I ) a o TMP基因等 等.Yai g等人通过同源重组将 Lc aZ基因插人到基因方n 位置,从而检查 fn y 基因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时空表达 情况.在基因调控方面,Goda r lhme等人通过利用 L c aZ基因来分析生肌决定基因myD NA的调控元件,从 o D 而进一步研究骨骼肌谱系决定的分子基础. 利用 L c aZ基因为基因治疗的实际应用进行基础理论方面的探索更是极为便利的.19 年,Wof等人用 90 l f R u 肉瘤病毒启动子控制 卜半乳糖昔酶基因和荧光素酶基因的转录.分别注射到小鼠大腿骨骼肌中,发现在注 os
子I X的表达.在血友病B的体细胞基因治疗方面.这些结果为用骨骼成肌细胞做为有效的基因传递工具提供了
理论 基础 。 本文于 19 年 1 月 1 93 l 5日收到 .
床前期胚胎到发育的胚泡阶段为止对诱导不起反应,如同 对内源hp8 s 基因报道的那样;在发育的任何阶段通过 6
原位染色或 Not r r en分析,甚至在内源基因hp8 h s6 组成表达的组织中均无组成表达.由此表明, 该融合基因的
h po o r s rm t 除含有对热和亚砷酸盐诱导有效的序列外, 顾8 e 还含有在发育期间控制组织特异性表达的序列. 3找 寻 未 知 调 控 序 列 用携带Lc aZ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休做为‘ 可移动的外显子’可以对哺乳动物细胞未知转录单位进行原 ,
鼠 最普遍的方法是将D A通过显微注射注人受精卵的 N 原核中.在研究小鼠 胚胎发育过程中 外源基因的时空表达
方而,将融合基因注射进人小鼠受精卵原核中更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T kd 等人通过上述方法,将 S 4 aca V0 早期启动子和 L c aZ基因形成的融合基因注人原核来研究小鼠胚胎着床前期发育过程中外源基因的表达.发现注 人的外源基因从 4细胞到胚泡这段时期均有表达;在桑套胚时期基因表达的胚胎数占所检测胚胎数的百分比最高 (8 ;另外, 3%) 表达依靠 S 4 启动子的存在. V0 Lc aZ基因还可做为外源启动子在小鼠早期胚胎发育中是否有功能的指示基因, 评估来自不同真核启动子的基 因表达情况.Sees t n 等人构建的融合基因含有可诱导的小鼠 MT 1 moe 和 L c v - po t r r aZ基因, 用锌诱导处理后, 表明MT 1 m t 从小鼠胚胎发育开始就有功能,它在早至 1 - po oe r r 细胞时期即能通过诱导使其后的 Lc aZ基因表
这种遗传病的基因治疗方面,Y o a 等利用 Lc a Z基因探索了 用小鼠 骨骼肌细胞作凝血因子I X的传递工具的 可行
性.他们首次用以 Mooe mui l kmi lny r e e a病毒为基础, n e u 含有细菌 L c aZ基因的载体感染 C C 成肌细胞,用 Z 1 2
转化的细胞注人小鼠 骨骼肌中, 发现这些细胞重新产生肌纤维,并继续表达卜半乳糖昔酶.用含有人类 凝血因 子 I cN X A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做同样研究, D 在小鼠 骨骼肌中 检测到每毫升血清中高达1 1克的重组人 } t 类凝血 因
达.Bne t onr 等用逆转录病毒感染多能干细胞,通过bt gl o e -a酶活性检测或通过免疫电镜技术,证明了所构建 a
的融合基因(l bt- a所表达的蛋白分布在细胞核周围.用原核注射方法所得结果表明, Lc (s e C n n- a 与 aZ基因相融合 的 几种启动子(V 0 l, ; -ci在 2 S 4 er RS bt at ) 细胞胚胎中有功能而Mo ML a y V ea n - V启动子则没有功能.
遗传 HE D T (eig 1( : 6 9 RE IAS in) 5 4-4 1 5 Bj 7) 5 9
・ 综
述・
广泛用于基因表达调控研究中的 L c aZ基因
何 维 吴鹤龄
日 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081 匕 ,1 7) 0
L c G n Wi lA pi i te sac o G n E pes n a Z e d y ld h R er f e rsi e e p e n e h e x o
a d g lt n n Reuai o
He e Wu l g W i Hei n
( lg o LfS i cs P k g i rt, in 10 7) Col e i c ne, i Unv sy B j g 8 1 e f e e en ei ei 0
Lc aZ基因是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中的一个基因,16 年,美国哈佛大学以Bcwt 99 ek i h博士为首的研究小 组,应用DNA分子杂交技术首次分离到该基因.L c aZ基因编码的 bt一 e 半乳糖普酶( bt gl a 简称 e - a是由4 a ) 个亚 基组成的四聚休,可催化乳糖的水解.Bt- a比较稳定,用X Ga5 N-- 3 u5 - e 一 e gl a - l - 4 氯- -2t bt 半乳糖普) ( 1 t a 1 , 为底 物进行染色时,呈蓝色,便于检测和观察.L c aZ基因的诸多优点使它成为基因工程实验中的一个常用标记基 因.例如,基因克隆中常用的质粒载体P 1及噬菌体载体 M1 系列均带有L c UC 9 3 aZ基因. 通过重组 DNA技术构建的融合基因(ee i ) gn fs n对于细菌基因调控方面的研究已被证明是一有力的工具, uo 也就是说将相关调控区域同易检测基因相融合来研究编码难于或不可能直接检测的蛋白质基因的调控。这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