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制氧事故案例分析
铜陵市4.4氧气压力管道重大燃爆事故案例
铜陵市4.14氧气压力管道重大燃爆事故案例一、事故概况:2005年4月14日,铜陵市金港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制氧车间调压站发生重大燃爆事故,正在现场检修作业的8名工作人员中,3人死亡,4人重伤(数月后4名伤员医治无效,全部死亡)。
事故发生后,铜陵市政府立即启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市政府分管领导和各相关部门迅速赶赴现场组织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
省政府领导、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对事故处理做出指示,市政府主要领导去医院看望伤员。
省安监局、质监局分别派员赶赴现场指导救治、善后和事故调查工作。
铜陵市政府立即采取了七个措施:1、成立分管副市长为指挥长的事故处置指挥部。
2、成立医疗抢救组,并连夜从安医大请来烧伤专家会诊。
3、成立善后处理组,全力做好伤亡亲属安抚和事故赔偿。
4、成立治安保卫组,保护事故现场和抢救秩序。
5、成立经贸、安监、质监、监察、检察、公安、劳动、工会等部门和有关制氧专家参加的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
6、责令金港公司全面停产,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7、在全市开展以特种设备安全为重点的安全大检查工作。
二、事故发生过程金港公司是铜陵市一家招商引资的民营企业,投资总额约1个亿,2004年4月投产,主要产品为钢材线材。
该厂制氧车间采取空分制氧,为炼钢提供氧气,制氧机组为3800米3/时。
生产的氧气送氧气球罐储存(V=187.4米3,P设=3.06Map,P工=2.5Mpa)。
氧气通过管道从球罐输送至调压站,通过气动调节阀将压力调至1.3Mpa (炼钢需要氧气压力),然后通过管道输送至生产车间。
该调压管线的气动调节阀经常发生阀芯内漏故障,有时调压后的压力升至1.8Mpa,影响生产,投产以来至少更换过3次气动调节阀。
按照计划安排,4月14日上午,该公司有关人员(总调度、机动科长、仪表负责人、生产维修工人)8人进入调压站进行气动调节阀更换作业。
首先关闭了管线两端阀门隔断气源,然后松气动调节阀法兰螺栓,在松螺栓过程中发现进气阀门没有关紧仍有漏气,作业人员又用F型扳手关闭进气阀门,在漏气情况消除后,作业人员拆卸掉故障气动调节阀,换上经脱脂处理的新气动调节阀,安装仪表电源线和气动调节阀控制汽缸管线,并用万用表测量。
制氧厂事故案例
制氧厂事故案例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制氧厂事故案例1)事故案例经过2000年8月21日零时10分,国内某钢铁有限公司制氧厂1号1500立方米制氧机发生燃爆,死亡22人,伤24人,其中重伤7人,部分厂房坍塌,部分设备受损,直接财产损失320万元。
这是由于有关人员违反国家有关法规、规章酿成的重大责任事故。
该公司根据设备运行情况和环保“一控双达标”的要求,计划从8月21日零时起,进行为期4~5天的以炼钢转炉除尘设备改造、连铸机高效化改造为中心的全面计划检修,安排制氧厂3台制氧机同步分别检修。
8月18日下达了《设备检修计划表》,安排1号1500立方米制氧机与21日零时至21日16时检修,由制氧厂的二车间和维修车间负责;2号1500立方米制氧机于21日16时至23日8时检修;3200立方米制氧机于23日3时至24日8时检修。
计划分别对3台制氧机依次进行加温,并进行有关设备和阀门等的小修或更换。
检修前,对参与检修的人员进行了一般的安全教育,要求在现场严禁吸烟和动火,要穿劳保用品。
这次制氧机停机检修,由制氧厂分管设备的副厂长负责。
检修前的准备工作,由制氧厂分管生产及安全的副厂长(在事故中受伤)负责并现场组织,生产安保科长(在事故中受伤)、安全员(在事故中死亡)、运行二车间主任(在事故中死亡)、运行二车间副主任(在事故中受伤)、维修车间副主任(在事故中死亡)及维修人员参加。
8月20日23时40分,指挥人员安排停1号1500立方米机组并排放液氧。
21日零时,公司扒珠光砂人员26人及检修人员10人陆续进入检修现场,加上已在现场当班的17人(因检修需要,空压机运行),现场一共有53人。
当时,制氧厂2名维修工人正在拆空分塔八孔螺丝(还剩6只没拆完),公司项目经理(在事故中受伤)指挥劳务人员对空分塔周边的缝用编织袋塞。
氧气压力管道重大燃爆事故案例
氧气压力管道重大燃爆事故案例一、事故概况:2005年4月14日,市金港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制氧车间调压站发生重大燃爆事故,正在现场检修作业的8名工作人员中,3人死亡,4人重伤(数月后4名伤员医治无效,全部死亡)。
事故发生后,市政府立即启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市政府分管领导和各相关部门迅速赶赴现场组织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
省政府领导、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别对事故处理做出指示,市政府主要领导去医院看望伤员。
省安监局、质监局分别派员赶赴现场指导救治、善后和事故调查工作。
市政府立即采取了七个措施:1、成立分管副市长为指挥长的事故处置指挥部。
2、成立医疗抢救组,并连夜从安医大请来烧伤专家会诊。
3、成立善后处理组,全力做好伤亡亲属安抚和事故赔偿。
4、成立治安保卫组,保护事故现场和抢救秩序。
5、成立经贸、安监、质监、监察、检察、公安、劳动、工会等部门和有关制氧专家参加的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
6、责令金港公司全面停产,落实安全防措施。
7、在全市开展以特种设备安全为重点的安全大检查工作。
二、事故发生过程金港公司是市一家招商引资的民营企业,投资总额约1个亿,2004年4月投产,主要产品为钢材线材。
该厂制氧车间采取空分制氧,为炼钢提供氧气,制氧机组为3800米3/时。
生产的氧气送氧气球罐储存(V=187.4米3,P设=3.06Map,P工=2.5Mpa)。
氧气通过管道从球罐输送至调压站,通过气动调节阀将压力调至1.3Mpa(炼钢需要氧气压力),然后通过管道输送至生产车间。
该调压管线的气动调节阀经常发生阀芯漏故障,有时调压后的压力升至1.8Mpa,影响生产,投产以来至少更换过3次气动调节阀。
按照计划安排,4月14日上午,该公司有关人员(总调度、机动科长、仪表负责人、生产维修工人)8人进入调压站进行气动调节阀更换作业。
首先关闭了管线两端阀门隔断气源,然后松气动调节阀法兰螺栓,在松螺栓过程中发现进气阀门没有关紧仍有漏气,作业人员又用F型扳手关闭进气阀门,在漏气情况消除后,作业人员拆卸掉故障气动调节阀,换上经脱脂处理的新气动调节阀,安装仪表电源线和气动调节阀控制汽缸管线,并用万用表测量。
制氧厂违规操作致重大责任事故案例分析调查报告.docx
2000年8月21日,某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制氧厂1号1500m3制氧机发生燃爆,死亡22人,受伤24人,其中重伤7人,直接财产损失320多万元。
一、事故经过从2000年8月21日0时起,该公司以炼钢转炉除尘设备改造、连铸机高效化改造为中心进行为期4~5天的全面检修,安排制氧厂3台制氧机同步分别检修。
8月20日23时40分,指挥人员安排1号1500m3机组停机并排放液氧。
21日0时,公司扒珠光砂人员26人及检修人员10人陆续进入检修现场,加上已在现场当班的17人(因检修需要,空压机运行),现场共有53人。
当时,制氧厂2名维修人员正在拆空分塔人孔螺丝(还剩6只没拆完),公司项目经理指挥劳务人员对空分塔周边的缝用编织袋填塞。
在1号制氧机操作室指挥的副厂长,电话通知3200m3制氧机停止运行外排液氧。
21日零时10分,当维修人员拆人孔螺丝还剩2只时,突然火光一闪,随即一声巨响发生爆炸事故。
燃爆伤害到在场的5工人,致死亡22人,受伤24人。
同时,使厂房不同程度倒塌,设备严重受损。
二、事故原因分析这是由于有关人员违反国家有关法规、规章酿成的重大责任事故。
1、直接原因(1)经勘查,1号1500m3室内制氧机燃爆事故现场,同时具备助燃物、可燃物及着火源三要素燃爆条件。
其中,助燃物为操作不当、排放液氧速度过快所造成空气富氧;可燃物为膨胀机、空压机油箱的油雾及油;着火源为1号空压机电机油浸纸动力电缆端头爬电火花。
由电火花引燃油浸纸和可燃物,继而燃爆富氧空气。
2、间接原因(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够落实,安全教育内容有欠缺,劳动力管理不够严格。
检修前,制氧厂没有及时按规定制定和报审《检修安全报告书》,致使安全措施不落实,对员工安排等没有提出具体的技术和安全要求。
(2)该型制氧机空分设备同类设备的使用寿命为15~20年。
该厂制氧机已使用23年,明显是超期服役。
室内空分的油箱设在膨胀机、空压机旁,油浸绝缘纸电缆和液氧排放方式,都是落后的装备和工艺,留下了潜在隐患。
制氧厂事故案例
(5)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够落实,安全教育内容有欠缺,劳动力管理不够严格,是造成事故的深层次原因。
(6) 公司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虽然比较全,但到了车间班组就不够完善,例如,没有形成富氧区的防范和治理措施等。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够,如制氧厂设备管理和检修安全责任就没有落实到人。安全培训针对性较差。劳务人员与公司签订劳务合同过于笼统。对劳务公司提供的劳动力没有明确的体能、技能要求,这次参加检修就有6人没有签订劳务协议,属临时抓差。安全管理、培训和劳动力管理上存在漏洞。
这次制氧机停机检修,由制氧厂分管设备的副厂长负责。检修前的准备工作,由制氧厂分管生产及安全的副厂长(在事故中受伤)负责并现场组织,生产安保科长(在事故中受伤)、安全员(在事故中死亡)、运行二车间主任(在事故中死亡)、运行二车间副主任(在事故中受伤)、维修车间副主任(在事故中死亡)及维修人员参加。8月20日23时40分,指挥人员安排停1号1500立方米机组并排放液氧。21日零时,公司扒珠光砂人员26人及检修人员10人陆续进入检修现场,加上已在现场当班的17人(因检修需要,空压机运行),现场一共有53人。当时,制氧厂2名维修工人正在拆空分塔八孔螺丝(还剩6只没拆完),公司项目经理(在事故中受伤)指挥劳务人员对空分塔周边的缝用编织袋塞。1号制氧机操作室指挥的副厂长,打电话通知3200立方米制氧机停止使用外购液氧。21日零时10分,当维修人员拆八孔螺丝还剩2只时,突然火光一闪,随即一声巨响,发生爆炸事故。爆炸使在场的53人中,死22人,伤24人,造成厂房6跨三面砖砌墙体及二楼混凝土楼板坍塌,厂房柱子倾斜,房顶制板倒塌,主厂房外的偏跨也随之倒塌,配电室及主控室内电气、仪表设施损坏,一号空压机电机、膨胀机及油站等损坏,空分塔冷箱板骨架及上下塔支承部分断裂,冷箱板底部北面凹进,塔内设备部分倾斜。
制氧事故案例
(1)某钢铁公司制氧机燃爆事故2000年8月21日零时10分,国内某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制氧厂1号1500立方米制氧机发生燃爆,死亡22人,伤24人,其中重伤7人,部分厂房坍塌,部分设备受损,直接财产损失320多万元。
事故主要原因是公司1号1500立方米室内制氧机燃爆事故现场,因同时具备助燃物、可燃物及着火源三要素,酿成燃爆事故。
其中,助燃物为排放液氧所造成的富氧空气;可燃物为膨胀机、空压机油箱的油雾及油;着火源为1号空压机电机油浸纸动力电缆端头爬电,在富氧环境中产生火花,引燃油浸纸。
液氧排放操作不当,空分工排放液氧时操作不当,排放速度过快,造成检修现场氧气浓度过大又来不及散发,形成富氧状态,直接为燃爆造成一个要素。
另外。
设备老化、超期服役,工艺装备落后;安全措施不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安全教育内容有欠缺,也是造成事故的客观和深层次的原因。
(2)新余钢铁公司制氧机主冷爆炸事故1996年3月2日凌晨,新余钢铁公司的6000m3/h制氧机主冷发生爆炸,直接经济损失为900万元以上(事故发生在夜间,无人伤亡),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对液氧中乙炔等碳氢化合物的含量监测不力,且缺乏必要的分析仪器设备;主冷1%的液氧未连续排放;循环液氧泵及液氧吸附器未连续使用,吸附周期再生周期偏听偏长等。
(3)呼和浩特氧气厂主冷凝蒸发器爆炸1975年4月和1978年4月呼和浩特氧气厂的150m3/h制氧机的主冷凝蒸发器先后发生爆炸,两次爆炸前发现,液氧液面下降,氧纯度下降。
为提高液氧面,第一次爆炸前采用开大节-2阀,每次开2-3圈。
第二次爆炸前,采用关小节-1阀和凸轮及活动节流调节手段。
第一次爆炸,冷凝蒸发器下部1/4的外壳被炸开,裂口宽度有30厘米,数十根管子被炸毁。
第二次爆炸,其爆炸中心在主冷凝蒸发器下部边缘,高约5厘米处,下塔与主冷凝蒸发器下管板焊接处炸开一道长35厘米、宽3厘米的裂口。
两次爆炸后都发现列管外壁和筒壳内壁及下管板上附有一层油脂,用四氯化碳清洗后,四氯化碳变成黑色。
空分(制氧)行业事故案例.doc
3.27沙钢制氧厂氧气管道爆炸事故一、事件经过:2008/3/27永新炼钢车间氧气管道爆炸,死亡2人.其中一人为沙钢正处干部,袁加宇厂长。
教训::开关氧气阀门要慢!不一定只是有杂质才会爆炸,氧气管道瞬间加压产生的高温可能是主因!氧之前一定要记得先吹扫,送氧前要记得要充氮,之后送氧时氧气阀门一定要缓慢打开,速度千万不能快。
二、直接原因:1,吹扫不彻底,(吹了2次)2,阀门前后压差大,未充氮.(阀前20公斤氧气压力)3,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从该阀门拆卸后从该阀的旁通阀中发现有油三、间接原因:1,施工单位分3包,工程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2,管道连接未氩弧焊打底,且发现内有钢筋一根3,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公司赶时间赶进度.冷箱扒砂事故一、事故经过:2009年07月15日20:40,江苏无锡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造成3死8伤江苏无锡惠山区前洲镇十五日上午七时三十分许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该地区一座氧气站在进行检修时发生倒塌,喷出来的珠光砂造成在场工人三人死亡,八人受伤。
据了解,事发当时,为无锡新三洲特钢有限公司提供生产用氧的河南威龙空分集团公司正在对每小时六千标准立方氧气站进行检修。
由于空分塔内的珠光砂急剧膨胀,导致大量珠光砂从冷箱口冲出,造成在场作业人员十一人吸入珠光砂粉尘。
伤员被送往医院后,其中三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八人留院观察治疗。
二、事故原因:经事故调查组及专家组现场勘察、调查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已被查清:7 月12日,该厂6000 空分车间员工发现的分馏塔冷箱外壁结霜证明塔内低温液体已先泄漏至冷箱。
按规定,空分装置的低温部分设备检修宜升到常温进行;扒珠光砂前,应充分加热冷箱中的珠光砂。
停车后,虽用压缩空气对系统进行了约30 个小时的加温吹扫,但事实上,到事故发生后的16 日下午,扒砂口仍有冷气冒出,泄漏到冷箱内的低温液体并未彻底去除。
15 日早上,在未确认冷箱温度是否已接近常温的情况下,作业人员违规操作用通过割开的扒砂口进行扒砂作业。
特大制氧事故案例分析
特大制氧事故案例分析制氧机主要应用于钢铁企业和石化企业,它的安全运行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以下就五起事故,简要地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取可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一.从表一可以看出这五起特大事故,主要分两大类:(一)是空气透平压缩机事故:1.97年2月28日,湖南湘潭钢铁公司一万四制氧机刚刚检修完毕,第一次启动过程中,突然发生一声巨响,高速旋转的一级叶轮破碎,飞出的碎片打穿了空压机的蜗壳,并使在场的两位同志受伤。
事故发生后,各方专家到现场进行勘察,但对事故的具体原因,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有人认为是空压机制造质量问题,也有人认为是空压机的检修质量问题。
2.98年5月1日,湖南涟源钢铁公司一万制氧机正在稳定运行中,突然发生一声巨响,操作工立即进行停车,发现低速轴在齿轮根部断裂,一级蜗壳破碎,轴瓦严重损坏,机座变形,压缩机组除冷却器尚能使用外,其它机体部分,需全部更新。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具有权威性的分析结果。
(二)是空分设备爆炸事故:1.96年3 月2 日凌晨3:44,江西新余钢铁公司6000制氧机在不发现异常征兆的情况下,空分塔突然发生爆炸,空分塔保冷箱被炸开,并且整体倒向主操作室厂房,将厂房局部损坏。
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97年5月16日9:05,抚顺石化公司进口6000制氧机空分塔发生剧烈爆炸,空分塔保冷箱钢结构框架倾斜,冲击波波及方圆500米,造成4人死亡,31人受伤。
3.97年12月25日,马来西亚滨鲁图壳牌石油公司从法国进口的73000制氧机发生爆炸,爆炸碎片崩飞到周围100米,爆炸声传播200公里,5公里以内的门窗玻璃被震碎,事故没有造成人员死亡,受伤情况不详。
对以上情况的分析,作为使用单位需要吸取以下经验教训:1.一定要严把检修质量关,对高速运转机械转子,若要进行动平稳校验,一定要找具有校验的资格的单位。
2.空压机启动时,振动联锁是不能投入的,否则空压机就不能正常启动;但正常运行时,有些单位害怕振动值的偶然跳动引起停车,联锁也不投,这就使得出现异常时,不能联锁停车,往往使得事故扩大。
制氧安全及事故案例分析
制氧安全及事故案例分析氧SJ是一种无色、无嗅、无味的气体,分子量为32,相对密度为1.429(空气=D,熔点为-218.4℃,沸点为T83C,能被液化和固化,液氧呈天蓝色,略溶于水。
在常温时不很活泼,对许多物质不易发生作用;但在高温时则很活泼,能与多种元素直接化合,助燃物质。
氧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在工业生产中应用广泛。
在冶金工业中,氧被用于钢铁熔炼、轧钢和有色金属提炼;在医疗和深入作业中都大量用到氧。
一、氧气的制取现代工业采用深冷分离法制取氧气。
按其生产工艺中压缩空气的压力分为:高压流程、中压流程、双压流程及全低压流程4种。
虽然各种流程采用的空分设备(制氧机)有所不同,但制氧过程大致包括6个阶段:(1)空气净化(2)空气压缩(3)压缩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清除(4)空气液化(5)轻微分离成氧和氮(6)产品的储存和运输空气经过滤后进入压缩机压缩到0.5~0.6MPa后,分成两路,分别进入氧蓄冷器和氮蓄冷器。
冷却后一部分空气送至二氧化碳吸附器、透平膨胀机,由精储塔上部入塔。
冷却后的大部分空气由塔下部进入。
由精储塔主蒸发器下部出来的氧气(分离出其中的液态空气和液态氮后),在氧蓄冷器中与空气换热后即成为成品氧。
由精福塔顶部出来的纯氮,经空气过冷器后,再经氮蓄冷器被空气加热到常温,即成为成品导出。
成品氧进入气柜,再经压缩后充入氧气瓶或直接送至氧气用户。
二、氧气生产安全制氧工艺的特征是高压、低温、易燃、易爆。
主要危险是火灾、爆炸,此外也会发生缺氧窒息事故。
1、空分装置的火灾、爆炸危险是最大的威胁空气压缩机轴瓦、排气管道和设备等处是压缩过程中火灾、爆炸事故多发部位。
主要原因是:冷却水中断或供应量不足;润滑油中断或供油量不足;排气管道的积炭氧化自燃。
其中积炭氧化自燃情况复杂,危险性又特别大,必须引起重视。
精储塔爆炸事故大多发生在高压、中压或双压冷冻循环制氧装置和大型全低压制氧装置的冷凝蒸发部位;在下管板、上管板、管束与冷凝器壳体之间也容易发生爆炸。
制氧厂制氧机燃爆事故分析优选稿
制氧厂制氧机燃爆事故分析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制氧厂制氧机燃爆事故分析2000年8月21日0时10分,某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制氧厂1号1500立方米制氧机发生燃爆,死亡22人,伤24人,其中重伤7人,部分厂房坍塌,部分设备受损,直接财产损失320多万元。
这是由于有关人员违反国家有关法规、规章酿成的重大责任事故。
一、事故经过该公司计划从8月21日0时起,进行为期4~5天的以炼钢转炉除尘设备改造、连铸机高效化改造为中心的全面检修,安排制氧厂3台制氧机同步分别检修。
8月10日下达了《设备检修计划表》,安排1号1500m3制氧机于21日0时至21日16时检修,由制氧厂的二车间和维修车间负责;2号l500m3制氧机于21日16时至23日8时检修;3200m3制氧机于23日3时至24日8时检修。
检修前,对参与检修的人员进行了一般的安全教育,要求在现场严禁吸烟和动火,要穿戴劳保用品。
这次制氧机停机检修,由制氧厂分管设备的副厂长负责。
检修前的准备工作,由制氧厂分管生产及安全的副厂长(在事故中受伤)负责并现场组织,生产安保科长(在事故中受伤)、安全员(在事故中死亡)、运行二车间主任(在事故中死亡)、运行二车间主任副主任(在事故中受伤)、维修车间副主任(在事故中死亡)及维修人员参加。
8月20日23时40分,指挥人员安排停1号1500m3机组并排放液氧。
21日零时,公司扒珠光砂人员26人及检修人员10人陆续进入检修现场,加上已在现场当班的17人(因检修需要,空压机运行),现场共有53人。
当时,制氧厂2名维修人员正在拆空分塔人孔螺丝(还剩6只没拆完),公司项目经理(在事故中受伤)指挥劳务人员对空分塔周边的缝用编织袋填塞。
在1号制氧机操作室指挥的副厂长,打电话通知3200m3制氧机停止使用外购液氧。
21日零时10分,当维修人员拆人孔螺丝还剩2只时,突然火光一闪,随即一声巨响发生爆炸事故。
制氧事故案例分析
制氧事故案例分析1、某钢铁公司制氧机燃爆事故××年8月21日零时10分,国内某钢铁公司制氧厂1号1500立方米制氧机发生燃爆,死亡22人,伤24人,其中重伤7人,部分厂房坍塌,部分设备受损,直接财产损失320多万元。
事故主要原因是该公司1号1500立方米室内制氧机燃爆事故现场,因同时具备助燃物、可燃物及着火源三要素,酿成燃爆事故。
其中,助燃物为排放液氧所造成的富氧空气;可燃物为膨胀机、空压机油箱的油雾及油;着火源为1号空压机电机油浸纸动力电缆端头爬电,在富氧环境中产生火花,引燃油浸纸。
液氧排放操作不当,空分工排放液氧时操作不当,排放速度过快,造成检修现场氧气浓度过大又来不及散发,形成富氧状态,直接为燃爆造成一个要素。
另外,设备老化、超期服役,工艺装备落后;安全措施不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安全教育内容有欠缺,也是造成事故的客观和深层次的原因。
2、新余钢铁公司制氧机主冷爆炸事故××年3月2日凌晨,××钢铁公司的6000m3/h制氧机主冷发生爆炸,直接经济损失为900万元以上(事故发生在夜间,无人伤亡),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对液氧中乙炔等碳氢化合物的含量监测不力,且缺乏必要的分析仪器设备;主冷1%的液氧未连续排放;循环液氧泵及液氧吸附器未连续使用,吸附周期再生周期偏听偏长等。
3、××氧气厂主冷凝蒸发器爆炸××年4月和××年4月××氧气厂的150m3/h制氧机的主冷凝蒸发器先后发生爆炸,两次爆炸前发现,液氧液面下降,氧纯度下降。
为提高液氧面,第一次爆炸前采用开大节-2阀,每次开2-3圈。
第二次爆炸前,采用关小节-1阀和凸轮及活动节流调节手段。
第一次爆炸,冷凝蒸发器下部1/4的外壳被炸开,裂口宽度有30厘米,数十根管子被炸毁。
第二次爆炸,其爆炸中心在主冷凝蒸发器下部边缘,高约5厘米处,下塔与主冷凝蒸发器下管板焊接处炸开一道长35厘米、宽3厘米的裂口。
制氧厂违规操作致重大责任事故案例分析
制氧厂违规操作致重大责任事故案例分析案例背景制氧厂是一家生产工业氧气的企业,该厂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高温燃料和化学反应来产生氧气。
然而,由于管理不善和操作不规范,发生了一起重大责任事故,导致多人死亡和财产损失。
本文将对该事故进行案例分析,并探讨引发事故的原因。
事故经过该制氧厂的工人进行氧气生产时,需要将高温燃料引入多个高压炉中,通过化学反应来产生氧气。
然而,在其中一天,一名操作工失去了对高温燃料的控制,导致高压炉内压力迅速升高。
虽然他们意识到了问题,但由于压力过大,他们无法立即关闭进料的氧气管道。
最终,高压炉发生了爆炸,造成多人死亡和厂区设施的严重损坏。
事故原因1.管理不善:制氧厂管理层对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的管理不善。
他们没有对操作工进行充分的培训,并且缺乏强制性的操作规定和安全审查程序。
这导致操作工对高压炉的操作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注意。
2.操作不规范:操作工对高温燃料的使用和控制存在着疏忽和不规范行为。
他们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对压力超出安全范围的情况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
这种不规范的操作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3.安全设备不完善:制氧厂没有配备足够的安全设备和控制系统,无法及时检测和响应压力异常的情况。
特别是当高压炉内压力迅速上升时,操作工无法立即关闭进料的氧气管道,导致了事故的扩大。
4.对危险性的低估:制氧厂管理层对高温燃料和化学反应的危险性存在误判。
他们可能认为这些操作是常规操作,没有意识到潜在的危险和风险,从而忽视了相应的安全措施和防范措施。
事故教训1.重视安全培训:制氧厂应该重视对操作工的安全培训,包括操作规程、安全措施和应急情况的培训。
通过加强培训,操作工能够更好地理解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对操作安全的认识。
2.建立规范操作流程:制氧厂应该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并制定强制性的操作规定和安全审查程序。
操作工必须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并受到严格的监督。
同时,操作规程应该经过不断改进,以适应生产环境的变化和技术进步。
攀钢钛冶炼厂氧气站爆炸事故反思
攀钢钛冶炼厂氧气站爆炸事故反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关于工业事故的新闻。
这些事故不仅给企业和员工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也对社会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近日,攀钢钛冶炼厂发生的氧气站爆炸事故再次让人们对工业安全问题引起了关注。
这次事故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深刻的反思。
1. 了解事故背景和原因我们需要了解这起事故的具体背景和原因。
攀钢钛冶炼厂位于四川攀枝花市,是我国较早开展钛冶炼生产的企业之一。
氧气站是冶炼厂的重要设施之一,为炉料加热提供了必要的氧气条件。
然而,由于设备老化、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了这次爆炸事故的发生。
2. 事故带来的教训从这起事故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重要的教训。
企业要重视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修工作,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
企业要加强安全意识教育,让每一位员工都牢记安全第一的理念,做好日常生产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政府部门也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确保工业生产的安全稳定。
3. 对工业安全的思考这次事故也让人们对工业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工业安全不仅仅是企业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
企业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做好各项安全措施。
而社会也要加强对工业安全的监督和关注,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隐患,共同维护好工业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我来说,工业安全是一个让人们担忧的问题。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工业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始终存在。
只有通过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加强设备维护管理和加强监管才能有效地减少工业事故的发生。
我也希望能够看到更多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到安全生产工作中来,共同维护好工业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攀钢钛冶炼厂氧气站爆炸事故是一个让人深思的事件。
我们需要从这起事故中吸取教训,加强工业安全意识,共同维护好工业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希望通过这次事故的反思,能够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让工业生产更加安全、稳定。
近日,攀钢钛冶炼厂的氧气站爆炸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特大制氧事故案例分析
特大制氧事故案例分析制氧机主要应用于钢铁企业和石化企业,它的安全运行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以下就五起事故,简要地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取可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一.从表一可以看出这五起特大事故,主要分两大类:(一)是空气透平压缩机事故:1.97年2月28日,湖南湘潭钢铁公司一万四制氧机刚刚检修完毕,第一次启动过程中,突然发生2.98年5结果。
(二)1.96年空分塔2.97年53.97年对以上情况的分析,作为使用单位需要吸取以下经验教训:1.一定要严把检修质量关,对高速运转机械转子,若要进行动平稳校验,一定要找具有校验的资格的单位。
2.空压机启动时,振动联锁是不能投入的,否则空压机就不能正常启动;但正常运行时,有些单位害怕振动值的偶然跳动引起停车,联锁也不投,这就使得出现异常时,不能联锁停车,往往使得事故扩大。
3.空分装置的爆炸,主要原因是液氧中的碳氢化合物含量超标。
碳氢化合物含量超标的原因又有以下几个:①空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含量高,这主要是空压机的吸气口离碳氢化合物污染源太近引起;② 空分系统中的防爆设施没有投入运行;③ 分析检测手段不齐全,或检测手段齐全,但不严格执行安全标准。
针对这三条原因,分别应采取的措施是,若在空压机吸气口附近存在碳氢化合物污染源,应让其搬迁。
空分系统中的防爆设施主要有百分之一的液氧喷射和循环吸附器,这些设施都应正常运行。
加强分析检测,超过报警值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超过停车值时,应停车排放全部液体后,重新开车。
? 操作工穿的是聚乙烯工作服,带着氯乙烯手套,当人体运动、手工操作时聚乙烯工作服和氯乙烯手套因摩擦带电,且由于穿的是橡胶长筒鞋,静电不易泄漏,故引起静电积聚。
在人孔投料时,人体对人孔放电,火花引燃了人孔附近的甲醇蒸汽而爆炸。
五.哈尔滨气化厂1万m3空分主冷爆炸事故分析(一)、事故经过1996年7月18日,哈尔滨气化厂空分分厂当班人员听到一声闷响,接着主冷凝器(以下简称“主冷”)液位全无、下塔液位上升,氧、氮不合格,现场有少量珠光砂从冷箱里泄了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大制氧事故案例分析制氧机主要应用于钢铁企业和石化企业,它的安全运行对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以下就五起事故,简要地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取可吸取的经验和教训。
一.从表一可以看出这五起特大事故,主要分两大类:(一)是空气透平压缩机事故:1.97年2月28日,湖南湘潭钢铁公司一万四制氧机刚刚检修完毕,第一次启动过程中,突然发生一声巨响,高速旋转的一级叶轮破碎,飞出的碎片打穿了空压机的蜗壳,并使在场的两位同志受伤。
事故发生后,各方专家到现场进行勘察,但对事故的具体原因,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有人认为是空压机制造质量问题,也有人认为是空压机的检修质量问题。
2.98年5月1日,湖南涟源钢铁公司一万制氧机正在稳定运行中,突然发生一声巨响,操作工立即进行停车,发现低速轴在齿轮根部断裂,一级蜗壳破碎,轴瓦严重损坏,机座变形,压缩机组除冷却器尚能使用外,其它机体部分,需全部更新。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看到具有权威性的分析结果。
(二)是空分设备爆炸事故:1.96年3 月2日凌晨3:44,江西新余钢铁公司6000制氧机在不发现异常征兆的情况下,空分塔突然发生爆炸,空分塔保冷箱被炸开,并且整体倒向主操作室厂房,将厂房局部损坏。
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2.97年5月16日9:05,抚顺石化公司进口6000制氧机空分塔发生剧烈爆炸,空分塔保冷箱钢结构框架倾斜,冲击波波及方圆500米,造成4人死亡,31人受伤。
3.97年12月25日,马来西亚滨鲁图壳牌石油公司从法国进口的73000制氧机发生爆炸,爆炸碎片崩飞到周围100米,爆炸声传播200公里,5公里以内的门窗玻璃被震碎,事故没有造成人员死亡,受伤情况不详。
对以上情况的分析,作为使用单位需要吸取以下经验教训:1.一定要严把检修质量关,对高速运转机械转子,若要进行动平稳校验,一定要找具有校验的资格的单位。
2.空压机启动时,振动联锁是不能投入的,否则空压机就不能正常启动;但正常运行时,有些单位害怕振动值的偶然跳动引起停车,联锁也不投,这就使得出现异常时,不能联锁停车,往往使得事故扩大。
3.空分装置的爆炸,主要原因是液氧中的碳氢化合物含量超标。
碳氢化合物含量超标的原因又有以下几个:①空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含量高,这主要是空压机的吸气口离碳氢化合物污染源太近引起;②空分系统中的防爆设施没有投入运行;③分析检测手段不齐全,或检测手段齐全,但不严格执行安全标准。
针对这三条原因,分别应采取的措施是,若在空压机吸气口附近存在碳氢化合物污染源,应让其搬迁。
空分系统中的防爆设施主要有百分之一的液氧喷射和循环吸附器,这些设施都应正常运行。
加强分析检测,超过报警值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超过停车值时,应停车排放全部液体后,重新开车。
万不可存有侥幸心理。
近年来国内外大中型制氧设备特大事故记录表(表一)二.制氧厂违规操作致重大责任事故2000年8月21日,某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制氧厂1号1500m3制氧机发生燃爆,死亡22人,受伤24人,其中重伤7人,直接财产损失320多万元。
事故经过从2000年8月21日0时起,该公司以炼钢转炉除尘设备改造、连铸机高效化改造为中心进行为期4~5天的全面检修,安排制氧厂3台制氧机同步分别检修。
8月20日23时40分,指挥人员安排1号1500m3机组停机并排放液氧。
21日0时,公司扒珠光砂人员26人及检修人员10人陆续进入检修现场,加上已在现场当班的17人(因检修需要,空压机运行),现场共有53人。
当时,制氧厂2名维修人员正在拆空分塔人孔螺丝(还剩6只没拆完),公司项目经理指挥劳务人员对空分塔周边的缝用编织袋填塞。
在1号制氧机操作室指挥的副厂长,电话通知3200 m3制氧机停止运行外排液氧。
21日零时10分,当维修人员拆人孔螺丝还剩2只时,突然火光一闪,随即一声巨响发生爆炸事故。
燃爆伤害到在场的5工人,致死亡22人,受伤24人。
同时,使厂房不同程度倒塌,设备严重受损。
事故原因这是由于有关人员违反国家有关法规、规章酿成的重大责任事故。
直接原因1、经勘查,1号1500 m3室内制氧机燃爆事故现场,同时具备助燃物、可燃物及着火源三要素燃爆条件。
其中,助燃物为操作不当、排放液氧速度过快所造成空气富氧;可燃物为膨胀机、空压机油箱的油雾及油;着火源为1号空压机电机油浸纸动力电缆端头爬电火花。
由电火花引燃油浸纸和可燃物,继而燃爆富氧空气。
间接原因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够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够落实,安全教育内容有欠缺,劳动力管理不够严格。
检修前,制氧厂没有及时按规定制定和报审《检修安全报告书》,致使安全措施不落实,对员工安排等没有提出具体的技术和安全要求。
2、该型制氧机空分设备同类设备的使用寿命为15~20年。
该厂制氧机已使用23年,明显是超期服役。
室内空分的油箱设在膨胀机、空压机旁,油浸绝缘纸电缆和液氧排放方式,都是落后的装备和工艺,留下了潜在隐患。
3、检修现场组织指挥不严密,扒珠光砂人员没有按照在液氧排净,人孔螺丝拆完后才进入现场操作程序,过早进入现场。
防范措施1、强化安全教育,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形成严密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网络,防患于未然。
2、对全厂设备进行一次全面“诊治”,登记造册。
更新超期服役老旧设备。
严格实行设备管理责任制,所有设备使用、维修的责任都要落实到人。
3、全面加强安全管理,重点是设备管理和现场管理。
堵塞管理漏洞,清除事故隐患。
无论是检修现场还是生产现场,都要做到井然有序,严禁“交叉作业”。
三.一起国外氮气管线爆裂事故?PRAXAIR加利福尼亚的WILMINGTON有两套空分装置T1和T2、一套液化装置MPL,当氮气量不足时,液氮经水浴式汽化器汽化补充。
1995年3月31日3:00左右,T1装置停车后,启动液氮汽化系统向外供应氮气,致使部分液氮进人外网管线,造成氮气管线爆裂,影响所有管线用户,经济损失惨重。
?1.氮气化系统工作原理?氮气化系统由一个VCCN1200液氮罐、一个汽化器和两个冷水泵组成,冷水泵把空分装置回水加压后,送至汽化器,冷却水用作汽化器热源,氮气化系统设计水温为16℃,当氮气管线压力低或汽化器进口温度低时,就自动启动一台冷水泵,而当水量低时,则会启动第二台冷水泵。
?2.氮气管线爆裂经过?大约在事故发生前4天,氮气化控制系统的一个低温保护控制器出了故障。
在处理此问题时,判断此控制器坏了,且确认没有备件。
经研究决定将氮化系统放在备用状态并订购适当的部件。
由于多年来系统改变及改进未能备案,现有的工艺仪表图及电气图不能准确地给予参考,于是根据判断及所拥有的图纸,在旁边安装了一个气动旁路控制器,此不准确图纸表明此旁路的安装将仅取代一个低温保护控制器,而实际上也使另一低温保护控制器完全失去作用。
1995年3月30日.夜间,生产人员启动T2装置,T2装置于两天前停车加热氩换热器,到22:00,装置开车很成功,且产品纯度合格。
液化装置MPL供应T1和T2两个空分塔,由于操作人员在一个装置开车时分配液氮的经验不足,两塔都有些不稳定。
22:45,MPL因电柜跳闸而停车,生产人员重新启动MPL。
在建立MPL 工况和分配液体的过程中,T1装置在1995年3月31日2:00,由于主冷液位低而停车,而T1装置的停车又迫使氮气化系统的启动。
生产人员在通知有关人员的同时,开始重新启动T1装置,生产人员调查后发现,Texaco氮气管线爆裂且从地下喷出一片蒸汽云,同时由于仪表压力低(都来自备用氮系统),所有设备都开始停车。
?3.爆裂事故原因分析?(1)一个汽化器冷水泵单向阀未能打开,这可能是因为机械故障或阀下游水压过高。
通常情况下,汽化系统在使过程中,开始结霜时,水量就减少,然后触发第二台水泵启动。
可能由于霜的形成,系统压力已升至使第二台水泵的单向阀关闭,从而引起流向汽化器的水量不足,不能满足汽化系统的要求。
?(2)由于低温保护控制器被旁通,不能起作用及报誓,汽化器温度继续下降,直至水侧结厚厚的冰,最终将液氮带进氮管线,造成其冷脆爆裂。
?4.防范措施及教训?(1)确认所有关键系统的图纸,尤其是氨备用系统图纸。
?(2)开发一整套通用的低温保护控制器及旁通程序,包括电动、气动、机械等。
?(3)修订操作规程,增加低温保护控制器及旁通的规定。
?(4)向全球的有关气体公司通告,以引起注意,从而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四.人体放电爆炸??1.事故概要??从内贴聚乙烯衬里的桶中,连续把氰尿酰氯通过人孔投入丙酮槽,操作工穿着刚洗过的聚乙烯工作服,带着氯乙烯手套,穿着橡胶长筒鞋,正在操作时发生了爆炸。
?2.原因分析?操作工穿的是聚乙烯工作服,带着氯乙烯手套,当人体运动、手工操作时聚乙烯工作服和氯乙烯手套因摩擦带电,且由于穿的是橡胶长筒鞋,静电不易泄漏,故引起静电积聚。
在人孔投料时,人体对人孔放电,火花引燃了人孔附近的甲醇蒸汽而爆炸。
五.哈尔滨气化厂1万m3空分主冷爆炸事故分析(一)、事故经过1996年7月18日,哈尔滨气化厂空分分厂当班人员听到一声闷响,接着主冷凝器(以下简称“主冷”)液位全无、下塔液位上升,氧、氮不合格,现场有少量珠光砂从冷箱里泄了出来。
断定为主冷爆炸。
后经主冷生产厂家切开主冷发现上塔塔板全部变形,主冷四个单元中有一个单元局部烧熔,爆炸切口有碳黑,另一个单元发生轻微爆炸,下塔有一块塔板变形。
(二)、有关情况该套空分设备1993年投入生产,产量和纯度都达到要求。
该套设备是采用全低压板式换热器净化流程,设液空、液氧吸附器。
爆炸前工艺指标未发现异常,主冷液位控制在2500~2900mm,主冷处于全浸操作,当时气相色谱分析仪带病运行,每周分析1次。
造气、净化、甲醇三个分厂距离空分较近,化验分析碳氢化合物超标3倍多,有乙炔出现。
(三)、事故分析1.空气污染空气分厂与造气、甲醇、净化分厂较近,这三个分厂不正常排放对空分生产造成了威胁。
主冷液氧中碳氢化合物超标时有发生。
在爆炸前几天风向和气压都对空分生产不利,造成原料空气碳氢化合物含量上升。
2.碳氢化合物在主冷中积累碳氢化合物经过液空吸附器和液氧吸附器吸附后,部分被排除,另一部分在液氧中积聚,使其在液氧中浓度升高。
乙炔在液氧中局部浓缩而析出危险的固体乙炔,吸附器倒换周期长,液氧泵时开时停,导致碳氢化合物不能被及时排出,又未采取大量排液手段,导致超标。
3.操作不当在吸附器操作过程中,不按规程精心操作导致硅胶破碎,致使硅胶粉末进入主冷。
4.液氧中硅胶和二氧化碳颗粒随液体运动产生静电,是乙炔起爆的点火源。
(四)、教训和建议1.空分设备吸风口应该远离碳氢化合物杂质散发源,加强对空气监测。
2.防止硅胶和二氧化碳进入分馏塔,加强操作管理,缩短吸附器倒换周期,液氧泵24小时运行,增大膨胀量集中排放大量液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