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状况调查和存在问题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状况调查和存在问题分析
作者:于远亮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2期
摘要: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在此视野下,城市公共安全也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
住宅小区作为城市重要组成细胞,是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其安全状况关系着每一个城市公民的切身利益。
就目前城市住宅小区的安全防范现状来看,学术界比较认可"人防、物防、技防"这一组合方式。
近年来"技防"得到长足发展和应用,与此同时"植物防"这一防范方式也得到诸多小区防范系统建设的青睐。
但这些方式在城市住宅小区的引入程度如何、具体实施效果如何?在其具体布建与运行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都应引起有关方面的关注。
关键词:城市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现状
中图分类号:TU9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12-0059-03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是指为了维护住宅小区的治安秩序和谐稳定,由住宅小区的居民、社区自治机构和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实施的一些列预防和控制行为。
安全的环境是住宅小区的基础,安全防范系统经常被看做住宅小区智能化的极为重要的子系统之一,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从大体分类来看,根据其作用的主要区域,分为城市住宅小区安全防范和农村居住区域安全防范。
2008年国家标准《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开始发布,为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的布建提供了科学技术标准。
而从实践来看,由于资金、技术、环境等的要求,比较完善、技术含量较高的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往往在城市住宅小区先得以实施。
目前,对城市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运行状况还缺少相关的实证研究,这不利于安全防范系统的构建。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计算机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普及,我国住宅小区安全防范水平不断提高,其设备生产愈加成熟,技术发展迅猛。
为了应对城市住宅小区的案件高发现象,政府尤其是公安机关愈加重视住宅小区的安全问题,相继出台了《城市居民住宅安全防范设施管理规定》、《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等文件,以便规范城市住宅小区防范措施的设计和施工要求。
在此背景下,城市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逐渐完善,为构建安全的居住环境提供了保障。
一、城市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现状
从传统意义来看,城市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主要为技防、物防、人防相结合的综合防范。
以南京市部分住宅小区的调查情况为例,城市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在人力防范上,派出所民警及辅警日常巡逻、物业保安队伍与小区居民志愿者组织三者互补为主体
人力防范是最基本的防范措施,也是使用时间最为悠久的防范措施,主要依靠安全防范人员在住宅小区内值班、巡逻和进行其他维护安全的工作。
根据笔者在江苏省南京市部分住宅小区的调查,从实施的主体来看,主要以派出所民警和辅警、物业保安、小区居民志愿者队伍为主。
其中,物业保安无论从工作范围、时间、强度来讲,都起着主要作用。
从问卷调查来看,小区居民中97%的人都看到过保安执行巡逻、门卫值班、监控室观察、日常盘查等安全防范任务,有7%的居民看到过派出所的民警或辅警来住宅小区开展一些安全防范工作,主要包括巡逻、检查、入户调查等,这显然是无法满足居民对安全的需求的。
在被调查的住宅小区中,小区居民志愿者队伍作用也较为显著,但在不同小区其活动的频率和得到居民认可的程度差异较大,其中,60%的被调查小区的居民较为认可其小区开展的志愿者安全防范活动,认为其巡逻频次高,防范有成效;而另外的小区中的居民则认为这个队伍只是一个摆设,虽然有这个组织,但是从来没见过有什么行动。
(二)传统物防仍是主要的安全防范方式
物防,是指用装铁门、加固加高围墙等手段以阻止入侵达到保障安全的目的[1]。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通用技术要求》指出:“物防的重点是加强周界围墙或栅栏、楼栋口与分户防盗门等实体的防护”。
从目前来看,传统的“三铁”在维护住宅小区安全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防盗栅栏在城市住宅小区仍被广泛使用,但随着城市社区环境美化的需要,防盗栅栏普遍为小区物业所反对。
从一些案例也能看出,传统的防盗栅栏并不能有效阻止犯罪分子的进入,还给发生紧急情况(如火灾、地震等)的逃生制造了障碍,甚至一些家庭的防盗栅栏还成为犯罪分子攀爬的借力工具,引发邻里纠纷。
(三)智能防控系统得到长足发展
伴随高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普及,技术防范措施的使用愈加普遍。
住宅小区技术防范从总体分类上看,主要包括小区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小区IC卡门禁管理系统、小区周界防范报警系统、小区电子巡更系统、小区停车场管理系统、住宅联网报警系统、燃气和火灾防范报警系统、访客对讲系统、家庭报警系统等。
这些防范系统主要发挥两层防范作用,一层主要是集中于住宅小区的楼宇之间的视频监控、单元电子门控制、家庭报警,起到家庭防范作用;另一层是小区外围的电视监控和门禁、周界防范系统,对进出小区人员和车辆进行识别,防止非法入侵。
但由于经济条件等的限制,技术防范措施一般只在新兴高档住宅小区使用比较普遍,系统也较为完善。
笔者重点调查了5个住宅小区,其中1个为90年代兴建小区,只装有出入口监控,其他主要靠人防和物防。
而其余4个住宅小区,也仅有一个2012年投入
使用的住宅小区,有比较完善的电子巡更、周界防范、闭路电视监控、停车场电子管理、家庭报警、访客对讲系统等。
(四)引入植物防范概念,新建小区提前规划
“植物防”即植物安全防范的简称,是利用植物本身的特点进行治安安全防范的一项应用技术,是安全防范领域的一个全新概念[2]。
这一防范措施实现了安全防范和绿色生活的统一,获得了很多城市住宅小区尤其是新兴住宅小区的青睐。
植物防范应从住宅小区建设规划设计开始,在完成后,由物业管理机构继续进行长期的维护和保养。
而且这一方式构建成防范体系相对技术防范系统来说比较简单,但却是一个一劳永逸的工程,如果能因地制宜,设置合理的植物防范系统,可以大大减少其他防范系统的投入,同时又可以美化环境。
由于植物防范是近年来才兴起的概念,笔者所调查的住宅小区中,仅有35%的住宅小区可以算是明确实施了植物防范这种方式,在小区周界围墙和每栋住宅楼一楼绿化上,种植了剑兰、荆棘等能够防范入侵的植物。
二、城市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采用何种防范系统成为许多住宅小区的难题
近年来,由于科技水平的提高,各种高科技防范产品层出不穷,很多现代化智能住宅小区都使用了诸多比较高水平的安防技术设备,如住宅智能探测报警系统、人像识别系统等。
很多住宅小区出入卡口门禁由过去的保安员人力控制变为智能IC卡控制再到现在的“刷脸”系统。
防范技术的更新当然为住宅小区的安全提供了更高层次的保障,但是否是这些新技术适合每一个小区,还要看具体情况。
住宅小区的安全防范措施很多,有比较传统和初级的,例如人员巡逻、防爬刺等,也有高科技的,如上文举例。
但具体采取哪种来作为住宅小区的安全防范系统,成为诸多住宅小区面临的难题。
如果出于技术更新的需要,更多小区倾向于选择高科技的防范技术,而从资金方面考虑,传统初级防范技术则更实惠。
各小区的物业管理部门和居民应根据小区的规模、安全防范需求、所处地理位置等因素来决定。
既不能为了省钱而一味采用比较传统而低级的安全防范技术,也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标准而采取价格昂贵的高新技术。
尤其是最新的住宅小区,更要视具体情况而选择适当的安全防范技术[3]。
(二)人为因素导致的安防系统的可靠性欠缺
安防系统的可靠性直接决定其使用的效果,安防系统存在隐患和漏洞,就会降低小区的安全系数。
从现代小区安防系统的设置来看,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需要良好的人机互动。
与一般工业产品的可靠性相比较,其与人为因素的相关性更强。
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工作环境,其运行过程受到很多人为因素的影响。
人防主要由人来实施;物防中的小区单元门,需要单元住户自觉关闭;技防设备中的视频监控系统需要专门人员进行观察;植物防范系统需要物业对植物的日常养护。
任何环节都存在人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安防系统的可靠性和时效性。
(三)提供安全服务与居民要求维护住户私人权利难以统一
随着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的民主化意识的增强,居民越来越重视自己隐私权的保护。
与此同时,居民也需要公安机关和物业公司提供良好的安全服务,通过视频监控等防范方式实现犯罪预防、探测和侦查破案。
这也就涉及到重要的安防设施之一监控设施安装位置的问题。
从一般意义来看,监控设备应安装在住宅小区出入口、小区内部道路、重要楼口、停车场出入口等位置。
为了有效的防范违法犯罪,还应当分析易发案角落,如根据环境预防犯罪理论,街角的住宅发生盗窃的几率要远远大于中心区域,则这些危险角落也应该布建视频监控系统,这样就容易触犯住户的隐私权。
如何做到既保护住户的隐私权,又有效防范违法犯罪,是一个很难兼顾的问题。
(四)社会资本不足,导致住宅小区不安全因素增多
安全是每个住宅小区成员的基本需求,城市住宅小区是城市治安防范工作的第一线。
一个住宅小区的安全状况如何,与其社会资本有[4]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能有效地整合小区内的各类人力、物力和治安资源,对搞好小区的安全防范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由于大城市中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使得城市住宅小区内的居住人员的社会关系越发复杂,但新的社会规范尚未完全确立,社会信任缺乏,缺乏情感认同,导致其社会资本的下降,导致治安案件高发。
社会资本的下降,严重影响了城市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的成功构建和持续完善。
(五)维护小区安全的人力资源不足
小区的安全人人有责,需要小区成员的广泛参与。
从其参与主体来看,资源应该是十分充足的。
但从目前实际运行状况来看,参与的主体主要是派出所社区民警和协警、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保安人员,其他人员还处于边缘、非常态状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性动力不足。
住宅小区中蕴含丰富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这些资源都可以共同参与到住宅小区安全系统的构建中来,而这些资源通过何种方式组织起来并进行优化配置,则是公安机关应该加以思考的一个问题。
例如,各种类型志愿者队伍的组建、专职治安员的录用与培训、协警队伍建设、社区综治委的作用发挥等,只有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才能增强住宅小区安全防范力量。
(2)责任性动力不足。
责任是人完成某项工作任务的基础,维护住宅小区的安全最好的办法就是使其成为每个居民的内化性责任。
而从目前情况来看,居民“等、靠、要”的思想广泛存在,很多居民在住宅小区发案后第一个责怪的就是公安机关,而很少有人考虑发案住户的安全防护责任问题。
如果每个居民都做好自己家庭的防范,又能够把住宅小区整体安全环境建设作为自己的责任,维护住宅小区的人力资源就会源源不断。
(3)保障性动力不足。
保障性动力主要是指住宅小区的环境保障和职业保障。
住宅小区是居民生活的主要场所,但同时也是与工作、学习密不可分的场所。
如果通过居民的实际参与真正构建了一个安全的住宅小区,就可以保障自己、家人、邻居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生活、学习环境。
从目前情况来看,居民更多的是停留在自扫门前雪的意识范畴,很少从自己生活的小区整体环境加以考虑。
另外,就职业方面来看,兼职防范人员的工作时间很难保障,专职防范人员的流动性强、职业化水平不高。
三、结语
随着一些新的防范举措的出现,在城市住宅小区的安全系统的建设上,可以考虑构建“人防、物防、技防、植物防、犬防”系统。
在构建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的提前规划;其次,要实现住宅小区的安全防范系统与整个社会安全防范系统的一体化构建;最后,拓宽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建设资金筹措渠道。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城市住宅小区安全防范系统的作用,为居民提供一个和谐安全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范晓莉,等.安全防范技术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2〕匡爱明.安全防范中的“植物防”初探[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3〕李艳.最新住宅小区安全防范技术研究[J].商情,2012,(39).
〔4〕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