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中_新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_卢清地
大陆溢流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3 . 1 常量元素 特征 及分类
低T i 和高T i 是C F B最基本 的分类 , 低T i 玄武岩 以南半
—
—
斟协论坛 ・2 0 1 3 年第 1 0期( 下 )——
谐波危 害及抑制技术
e 和E u异常 ( An t a r c t i c 碱性 玄武岩受海水蚀变影 响竖线 C e 上升 : ( 3 ) 地幔柱的上升与岩石圈 的拉张 同时进行。来着软流 C
。 另外 以o( L a ) / o( N d ) 非常低和 L R E E s 平均富集程 圈的镁铁质岩浆受到地壳不 同程度 的混染喷 出,形成大陆溢 负异常)
陆溢流玄武质火 山作用 是地球 上一种 重要 的火 山现象 ,它们 流玄武岩省是以相对演化 的拉斑玄武质喷发为主 ,也含有少 或与大陆板 内裂谷相伴 , 或与大陆碎裂和新的洋盆诞生有关。 量( <1 0 % ) 酸性喷发物, 但在某些地区( 如 印度 的德干) , 还零散 大陆溢流 玄武岩 的形成 大都认为与地幔柱有 密切 的关系 ,成 分布有少量碱性火 山岩 。 因j - 认为有三种可 能的状 况: ( 1 ) 地幔柱主动上升照成大陆溢 3 . 2稀 土元素特征 流岩浆 的喷发 ; ( 2 ) 岩石 圈首先产 生拉 张而 导致地幔柱的被动 对于稀土 元素 , 均为 L R E E弱富集平 缓右倾模 式, 几乎无
流玄武岩( C F B ) 。
度小于 1 5 0 , H R E E s的富集程度 等于或略高于原始地幔为主 要特 征。 般来讲 ,对于大陆溢流玄武岩,通 常表现为 I E富集 ,
2大陆溢流玄武岩 的时空分布
世界上最主要 的火成岩省 , 包括新生代的 De c c a n , E t h i o - 3 . 3不相容元素特征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的地幔源区特征
和 S m / Y b ,高 S i O 和B a / T h比值 , ( T h / L a ) < 1 和( T h / B a ) < 1 。 结 合实 验岩石 学数 据推 断低硅 玄武 岩形成 于贫硅 辉石 岩和 富 含角 闪石 的岩 石 的部分熔 融 , 这 些辉 石岩 和富 含角 闪石 的岩石 形成 于近 期 的岩石 圈地 幔交 代事 件;高硅 玄武 岩的地 幔源 区含 有富硅 的古老 大洋 下地壳组 分,结合 实验岩 石学数据 推 断高硅玄 武岩形 成于 富硅辉 石岩和 橄榄岩 的部分熔 融 。 关键 词:新 生代 玄武岩 ; 华北 克拉通 ; 高硅玄 武岩:源区岩性
d o i : 1 0 . 1 6 5 3 9  ̄ . d d g z y
卷( V o l u me ) 3 9 ,期 ( N u mb e r ) 6 ,  ̄ , ( S UM) 1 4 9
页( P a g e s ) 1 1 1 9 - 1 1 4 0 , 2 0 1 5 , 1 2 ( De c e mb e r , 2 0 1 5 )
( 1 . 中 国科 学院 广 州地 球化 学研 究所 同位 素地 球化 学 国家重 点 实验 室,广 东 广 州 5 1 0 6 4 0 ;2 . 中 国科 学 院
大 学,北京 1 0 0 0 4 9 )
摘 要:作 为华 北克 拉通 破坏 的 响应,华北 地 区广泛 发育 新生 代玄 武岩 。尽 管前 人对 这些 玄武 岩做 了大量 的研 究 , 但是 对其 地幔 源区性 质及 成 因机制仍 存在 激烈争 论 。本 文首 次报 道 山东 山旺 新生代 玄武 岩 中橄 榄石 斑 晶捕 获 的熔体包 裹体 的 研究 结果 。 相对 于全 岩成 分, 熔 体包 裹体 的成分 更加 复杂 , 碱 性玄武 岩 中熔体包 裹体 不仅有 碱性 玄武 质, 碱 性粗 面玄武 质 成 分,同时 还有拉 斑玄 武质 成分 。这指 示新 生代 玄武 岩 的形成 主要是 受控 于贫 硅与 富硅熔 体 的混合 。碱性 玄武 岩 中的熔 体包 裹体 中存 在拉斑 玄武 质熔 体意 味着 在 山东地 区新生 代玄 武岩 中首 次发现 拉斑 玄武 质组 分,暗示新 生代 玄武岩 地幔 源 区 比之前 认识 的更 加 复杂 和不均 一,碱性 玄武 岩地 幔源 区 同样存 在 富硅组 分 。综合 华北 、东北 新生 代 玄武岩 数据 , 可 以
闽西南大田地区中生代岩浆岩特征及构造环境演化_范旭光
第27卷第3期闽西南地区在中生代具有多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前人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各种成因模式,主要有地幔柱模式[1~2]、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3~4]、大陆伸展和裂谷模式[5]等。
尽管前人对中生代岩浆岩成因模式具有较大的争议,但普遍认为,中生代岩浆岩主要是在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的。
本文选取闽西南地区大田县境内汤泉岩体、太华岩体、岩脉群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地球化学、构造等的研究,来探讨本区岩浆岩的成因模式及构造环境演化。
1地质特征大田县位于福建省中部,处于武夷隆起带与浙闽火山断陷带之间的永梅坳陷带东北端(图1)。
NNE 向政和-大浦断裂带贯穿全区,并与NW 向安溪-清流断裂带在境内交汇。
本区中生代岩浆岩非常发育,主要集中在广平、建设、太华等地,自北向南出露的岩体分别为燕山早期的汤泉岩体和燕山晚期的太华岩体。
汤泉岩体与太华岩体均位于政和-大浦断裂带西侧,近EW 向张地-下坑断裂带北侧,野外地质特征显示上述两个岩体受政和-大浦断裂带控制明显。
脉岩群于燕山晚期形成,露头呈NNE 向展布,分布于政和-大浦断裂带东侧,以张地-下坑断裂带附近最为集中(图1)。
1.1汤泉岩体汤泉岩体位于大田县西北部,在地表呈马蹄状NNE 向展布,位于政和-大浦断裂带西侧,出露面积约100km 2。
岩体分为中心相及边缘相,中心相以中细粒以花岗闪长岩主,边缘相以细粒花岗闪长岩为主[6]。
花岗闪长岩总体呈中细粒花岗结构。
斑晶以斜长石(更长石、中长石)为主,普遍发育有环带构造。
钾长石含量少,主要为条纹长石。
暗色矿物含量较高,一般为5%以上,石英含量一般在15%~20%之间,岩体呈小岩基状。
岩体普遍具有破碎现象,有铁矿体赋存于条带状破碎带中,如汤泉铁矿。
围岩主要前震旦系石英片岩、下泥盆统童子岩组含煤砂岩、泥岩。
汤泉岩体副矿物较少,主要有磁铁摘要:大田地区中生代岩浆岩普遍具有高硅、高铝的特点。
汤泉岩体花岗闪长岩中锆石LA -ICP-MS U-Pb 年龄为168±3Ma ,其样品中La/Yb 较高,Eu 亏损不明显,具有高Sr 、低Y 的地球化学特征,符合埃达克质岩特征,其形成与地壳增厚有关,处于挤压构造背景下;NNE 向脉岩群样品锆石LA -ICP-MS U -Pb 加权平均年龄为138±3Ma ,部分脉岩群样品可划分为强过铝质,脉岩群样品中La/Yb 较小,Eu 绝对值较小,亏损严重,为挤压阶段末期形成;太华岩体La/Yb 较高,Eu 轻度亏损,Rb -Sr 等时线年龄为114.89±2.2Ma ,是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地壳减薄的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
福建平和席坑一带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远景浅*析
关 键 词 锡 钼 铜 多 金属 土壤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找 矿 远 景 平 和 席 坑
1 地 质 背景
该 区处 于政 和一大埔 断裂 带 以东 、闽东火 山断坳 带福 安一平 和火 山喷 发带南 段 、福 安一 南 靖北 东 向构 造 带 与 上 杭一 云 霄 北 西 向构 造 带 交 汇 处 ,区 内断 裂 构 造 发 育 ,岩 浆 活 动 强
最 高 值 (0 ) 均 值 (0 ) 1 平 1
1 6 2 O 292 O . 175 0 . 8 . 99 6 . 26
衬 度
179 . 9 123 . 5 OO8 . 6 0O9 . 2 011 . 2 0O 7 . 3 不 规 则 条 带 状 椭 圆 状 北 东 向 近 南北 向
表 2 主 要 钼 异 常 特 征 T be2 Ma o h r c eitc ft emoy d n m n may a l j rc a a trsiso lb e u a o l h
异 常 编 号 含 量 特 征 衬 度
524 .2 136 . 8 19O . 9 152 . 9 187 . 9 18 6 .3 0O6 . 5 002 . 9 O16 . 2 OO4 . 3 O16 . 7 O24 . 6 023 .9 O17 . 2 020 .5 004 .5 033 . 3 O45 . 8 不 规 则 条 带状 不 规 则 条 带 状 不 规 则 条 带 状 不 规 则 条 带 状 不 规 则 条 带状 不 规 则 条 带 状 北 北 东 向 北 东 向 近 南 北 向 近 南 北 向 北 东 向 北 东 向
福建牛头山新近纪碱性玄武岩中地幔岩包体内硫化物研究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0372052和49972034)以及国家973项目(G 1999043211)资助。
岳可芬,女,1967年2月生,博士研究生,地球化学专业。
2003-09-29收稿,2003-11-03改回。
福建牛头山新近纪碱性玄武岩中地幔岩包体内硫化物研究3岳可芬1 赫 英1 刘文峰2(1.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安 710069;2.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西安 710054)摘 要 福建牛头山一带新近纪碱性玄武岩中含有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
这些地幔岩包体内普遍存在有硫化物。
硫化物按产状和成因分为两类:1)分布于寄主矿物内部,未与裂隙相连,是地幔岩浆作用的产物;2)分布于颗粒内或颗粒边部,在裂隙上或与裂隙相连,是地幔流体交代作用的产物。
电子探针分析表明,15个硫化物测点中,除2个黄铜矿、1个硫铜铁矿外,其余为不同Ni/Fe (mol 比)比值的铁镍硫化物:6个测点为富镍镍黄铁矿,其Ni/Fe =0.98~2.79,(Fe +Ni )/S =1.03~1.08;2个为针镍矿,其Ni/Fe =5.5,(Fe +Ni )/S =1.01;4个测点为富镍磁黄铁矿,其Ni/Fe =0.29~0.49,(Fe +Ni )/S =0.79~0.94。
4粒单一硫化物矿物的成份是不均一的,多数表现为自中心到边部Ni 含量和Ni/Fe 值呈增加趋势,而Fe 和Cu 含量呈减少趋势。
本研究还发现单一硫化物中由中心到边部金与镍大致有相同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地幔岩包体 硫化物相 金 福建牛头山中图分类号:P57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63-5020(2005)01-0114-06地幔岩包体中的硫化物在地幔岩包体中含量虽然很低,但却可以提供地幔部分熔融、地幔交代作用和与成矿和找矿有关的一些重要信息(黄婉康等,1987;Shaw ,1997)。
我国近年来对中国东部一些地区地幔岩的硫化物研究已取得了很多成果(刘若新等,1993;储雪蕾等,1998;Guo et al.,1999;徐九华等,2000)。
镜泊湖地区新生代玄武岩划分及地球化学特征
镜泊湖地区新生代玄武岩划分及地球化学特征摘要:首先对镜泊湖地区的地质概况进行简要介绍,重点讨论新生代玄武岩划分及地球化学特征。
关键词:镜泊湖地区;新生代玄武;划分;地球化学特征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1-0170-010 引言镜泊湖地区玄武岩作为我国东部地区新生代火山活动和玄武岩带的一部分,前人进行了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不同程度研究[1-4]①②。
本次对镜泊湖地区新生代的玄武岩划分为四个期,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认为该区玄武岩是同源的,地幔源区是相对均一的。
1 地质概况与火山岩的分期研究区位于吉黑华力西晚期褶皱带上,抚顺—密山深大断裂带呈北东向从本区穿过,成为本区新生代玄武岩的主要通道。
本区新生代火山活动的时间延续很长,从老第三纪晚期至全新世均有玄武岩出露,形成厚达100-300m的新生代火山岩带。
前人对新生代玄武岩的分期和时代归属、岩组的划分和对比各家意见不一[1-4]①②。
本次根据玄武岩之间发育的沉积地层和地貌显示的先后关系、结合玄武岩同位素年龄值将本区玄武岩划分为四个期。
第Ⅰ期玄武岩(βE3):出露在研究区东南边缘部,常以平台状、穹状、帽状覆盖在高山之上,称为“高位玄武岩”,岩性以碱性橄榄玄武岩、辉橄玄武岩为主,最大厚度达193m,覆盖在上白垩统紫红色砂砾岩及煤系之上。
湖北村、平顶山东侧下部玄武岩本次分别测得K-Ar法年龄值(经地科院地质所测试中心测试,以下均相同),为29.23±0.75Ma、24.31±1.45Ma①。
相当于晚渐新世,于宏斌等称为船底山组[4]。
第Ⅱ期玄武岩(βN1):出露在研究区东南部,常以盾状、桌状位于山体的顶部,岩性以碱性橄榄玄武岩、辉橄玄武岩为主,最大厚度达45m,多数覆盖在上白垩统紫红色砂砾岩及煤系之上。
马莲河西沟、平顶山西侧上部玄武岩本次分别测得K-Ar法年龄值为21.86±0.86Ma、13.59±0.9Ma①。
福建紫金山地区中生代岩浆岩成因——锆石Hf同位素证据
F u z h o u 3 5 0 1 0 8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Z i r c o n i n — s i t u L u — Hi i s o t o p i c a n a l y s i s O f t h e Me oz s o i c ma g ma t i c r o c k s i n Z i j i n s h a n a r e a w a s c a r r i e d o u t
v e a l t h e i r p r o t o l i t h o r i g i n .T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Mi d d l e — L a t e J u r a s s i c a n d Ea r l y Cr e t a c e o u s ma g ma t i c r o c k s h a v e
不同 的 | { f 同位素组成。中一 晚侏 罗世 花 岗岩体 具有低 的 e Hf ( t ) 值( 一1 3 . 5 ~ 一2 . 9 ) , Hf 同位 素的二 阶段模 式年龄
( £ ) 峰值介 于 1 . 7 -2 . 0 G a , 表明其 主要来 源于古元古代基底 。早 白垩世侵入一 次火 山岩分为 四方 花岗闪长岩体和 紫金 山体 e H I ( t ) 值 介 于 一2 . 3 ~0 . 4 , £ 峰值 介于 1 . 3 ~1 . 4
( 峰值 为
1 . 4 ~1 . 7 G a ) , 表 明二者来源于 中一 古元古代基底 和少 量幔源物质 的混 合物 。早 白垩世 岩浆岩 Hf 同位素 特征显示 , 紫金 山地 区的侵入一 次 火山岩体形成 于同一岩浆源 区, 但岩浆源 区随着 时间的演化各组分及组分含量在不断变化 , 显 示 了该 时期 复杂的壳幔作用过程 。紫金 山地区 中生代岩浆岩 中锆 石 Hf 同位素特征表明 , 中一 晚侏罗世岩体与早 白垩 世侵入~ 火山岩来 源于不同源区 , 为古太平洋板块俯 冲作 用不 同阶段 的产物 。
福建早侏罗世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研究
福建早侏罗世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研究福建早侏罗世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研究福建地区是一个火山岩分布广泛的地区,其中早侏罗世的火山岩更是异常丰富。
这些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岩石成因是地质学家长期以来关注的焦点。
以下是关于福建早侏罗世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的研究成果。
福建早侏罗世火山岩是一种具有高钾钙碱性特征的火山岩,主要成分为石英、斜长石、钾长石、辉石等。
这些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具有高硅、高钾、高铝、低钙、低镁、低铁以及高不相容元素等特征。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分析,可以推断出福建早侏罗世火山岩的成因和演化模式。
在岩石成因方面,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福建早侏罗世火山岩是由上地幔部分熔融而成,其成因机制主要包括岩浆混合和岩浆演化两种。
岩浆混合主要是指来自上地幔和下地壳的物质混合形成火山岩浆,其特点是SiO2含量低,Al2O3含量高;而岩浆演化则是指火山岩浆在地壳内经历了一系列的物理化学过程,其特征是SiO2含量高,Al2O3含量低。
但是,近年来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认为福建早侏罗世火山岩是中下地壳岩石发生熔融作用而形成的,其成因机制则是部分熔融,在火山岩浆中混合了不同起源的幔源和地幔源物质,再经由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演化而成。
这种成因方式则更加考察了火山岩浆的复杂性,尤其是在火山弧环境下形成的熔体。
无论是哪种成因机制,福建早侏罗世火山岩的形成都与其所处的构造环境相关。
福建地区在早侏罗世时期处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带上,火山岩的形成和俯冲作用的活动密切相关。
同时,火山岩的岩石成分和演化情况也与板块俯冲和弧后伸展等区域构造特征有关。
总之,福建早侏罗世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岩石成因研究是地质学家长期以来关注的问题,并涉及到福建地区的构造演化史和岩石圈动力学问题。
未来,随着科技手段的不断提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也将得到不断深化和提高。
岛弧玄武岩稀土元素特征
岛弧玄武岩稀土元素特征
岛弧玄武岩是指分布于东海、南海和台湾以及日本列岛等海岛地
区的一种成因特殊玄武岩岩石类别,其形成与俯冲带相关。
相比于大
陆玄武岩,岛弧玄武岩在化学成分和地球化学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
并且具有一些稀有元素,特别是稀土元素。
下面将分步骤介绍岛弧玄武岩的稀土元素特征:
1. 稀土元素的背景知识
稀土元素是指自镧(La)至镥(Lu)14种元素的统称。
它们在自然界
中广泛存在于矿物中,但只有少数矿物是主要富含稀土元素的。
稀土
元素在地球化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为研究地球大气、火山作用、地球对日射的反射和传输等提供重要参考。
2. 岛弧玄武岩的化学成分
岛弧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具有相对较高的SiO2含量,愈发富含高
钙质辉石、榍石等高压矿物。
此类岩石的主要造岩元素为Mg、Fe、Ca、Al、Ti等,但相较于大陆玄武岩缺乏Na、K这两种元素。
3. 岛弧玄武岩的稀土元素特征
岛弧玄武岩由于形成的环境和成因不同,其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分分布
也不尽相同。
普遍情况下,岛弧玄武岩在稀土元素组成方面比大陆玄
武岩更具有MREE高、HREE低等特点。
稀土元素轻重缺失在该岩石内较为严重,轻极易流失,难以回收,而重则易析出,难以迁移。
因此,
稀土元素在岛弧玄武岩中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备明显的特征,相对
稳定,通常表现为中间型或金刚石型。
综上所述,岛弧玄武岩是一种特殊的岩石类型,具有稀土元素成分,常常以“MREE高、HREE低”表现出来。
了解地球物质的稀有元素
含量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历史,深入探究地球内部组成和活动机制。
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的地球化学──Ⅰ.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岩石成因及源区特征
_
N
…
索量毫 ht h母 m寸 ∞N 0∞ t一0 ∞ ∞h寸V、_Nm h0 _N0 0 ∞N 0 0 mh mn ∞
t
_
N h
寸
寸
曼 _寸N0 寸m寸h V0、寸_0 Nt寸— V0、 hN h一0 N0 hN0 m一 0 0 h∞N 寸竹 h_N
寸
一
∞
…
第 1期
和 微量 元素 组成 :岩 石成 因及 源 区特 征
7
譬
硅 墨
。 口、譬
0 、。 h口 m、 t∞ h1^
暑
∞
= h 苫
元素 和微 量 元素 晦组 成变 化 表 明,中国 东部 玄武 岩 既是不 同 鼯度 地幔 部分熔 融 的产 物,又 经 历
了岩 浆结 晶分 异作 用。 强 不 相容 元素 比值前 变 化特征 显然与岩 石 圈地 幔交 代 作用 有关 。 软
流圈 地幔 的上 涌并 导致 上覆 不均 一 的岩 石 匿地幔 的部分 焙融 是 形 成 中国 东部 新 生 代 玄 武 岩
。雹镁 撇 俺扑晕 扑 椿
刘丛 强等 : 中国 东部 新生 代玄 武岩 的地 球化 学—— I.主元 素
--
搭
维普资讯
【.1 掣毂 僻兽} 扑
维普资讯
●
地
球
化
学
199 5 年
一
醛
窖
宙
地
球
化
学
1 99 5 芷
器
∞… — … 寸 V、 一… N 0 h… h ∞ N
∞… ∞
{芷虿毒 寸 N _ 寸h 0寸h n一0 0一 0 0∞ h 寸 0一 ∞ 搴 鼍f嚣 每 dlu 求 嚣异 拦囊 ^ 0Iv 坤  ̄(夺 v 帔 州韵鲢 悄 埘{. * 丑} _群
福建早侏罗世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研究
福建早侏罗世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研究陈润生【摘要】选择较有代表性的永定、平和、长泰—同安、闽清—永泰等地早侏罗世火山岩岩石主量、微量和Sr、Nd同位素分析测试成果,开展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探讨岩浆起源、演化和不同类别的岩石成因.研究认为,早侏罗世火山岩主要属亚碱性钾质-普通系列,玄武岩属亚碱性高铁拉斑玄武岩系列.玄武岩稀土含量较高,配分曲线与典型OIB玄武岩变化趋势一致;高场强元素(HFSE)除Nb略亏损外,Ti、Zr、Nd具有明显正异常,Ta具有弱正异常;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位于典型大陆弧玄武岩之上.流纹岩稀土含量高,轻稀土富集,Eu负异常明显,高场强元素Nb、Zr等具有清晰正异常,Ti、P负异常明显.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早侏罗世火山岩岩石成因与地幔岩浆作用有关:基性单元——玄武质岩石岩浆主要来自于软流圈,亏损的地幔源区可能有早期富集岩石圈物质加入或是由于软流圈地幔上涌萃取了岩石圈地幔富集组分.酸性单元——流纹质岩石主要形成于上地壳,但不排除有幔源物质的混合.安山岩-英安岩是底侵的镁铁质岩浆与下地壳部分熔融岩浆混合均一化形成典型的MASH岩浆.早中生代处于印支运动后造山大陆裂解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后造山岩石圈伸展拉张致使软流圈减压上涌和部分熔融,所产生的岩浆沿北东向展布的裂解区域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岩带.【期刊名称】《福建地质》【年(卷),期】2015(034)001【总页数】16页(P1-16)【关键词】双峰式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软流圈地幔;早侏罗世;福建【作者】陈润生【作者单位】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福州,350013【正文语种】中文早侏罗世是福建境内早中生代火山作用相对强烈的活动时期,火山作用具有明显的旋回性,形成了一系列相对独立的火山盆地[1,2]。
自闽西南地区永定堂堡、五湖、蓝地,龙岩上溪柄,平和芦溪等地(向西南延入广东)发现早侏罗世火山地层(盆地)以来[3-5],近年开展的区调工作,根据岩石组合、接触关系、地层对比及同位素年龄测定等资料,在福建省东部火山岩地区的闽清上莲、永泰莲峰[6]、永春福鼎、长泰内寮、同安白交祠、平和金京洋等地,于晚侏罗世火山岩的下部先后发现了早侏罗世火山岩地层;在福建省西部的武平甘棠、十方,尤溪联合,漳平淇洋等地也发现了规模不等的早侏罗世火山地层分布。
中国不同大地构造演化阶段玄武岩的岩石化学特征
利 亚地台上 的三叠纪玄 武岩 , 印度地 台的 晚 白蟹至第 三纪玄武岩和 阿拉伯 地台的 第 四 纪玄武
岩等 , 它们都是 以规模 巨大的面状分布 为特点 , 面积大的可 达百万平方公里 以上 , 厚度在
仪冷一 犯 米 以 上 。
地洼 阶 段初 动 和 激 烈期 时 , 玄武 岩浆 活动 很 弱 , 仅偶 而 沿 深断裂 上 升 , 瑕成 小 规模 的 喷 溢 , 空 间上呈极零 星 的点状散布 地洼余动期 时 , 玄 武岩沿深断裂或裂谷带大量 喷溢 , 形成 斜列 短带状或面状分布 的特点 , 尤其是在张 陷强烈之边缘海部位的地洼区 内 , 玄武岩呈面状
总 之 , 代表深 部作 用 产 物 的 玄 武 岩 类 的 时 间分 布 , 存 在 三 个 活 动 强 度 高 峰 图 并 , 分别 对应于 三个地壳演化 阶段 , 期 即地槽初动期 末 , 地 台和 缓期末和地洼余动期 , 反 映 了 三 次 深 部作 用 高 潮 。 就整 个 地质 时 期 来 看 , 自元 古 代 至 今 , 玄 武 岩 浆 活 动 的 强 度 和 规模 ,
卷 页罗
期 ,
一
,
孙, 总
,一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中国不 同大地构造演化阶段玄武岩的 岩石化学特征
杨洪之
”
朱振 华 中国科 学院 长沙 大地构造研 究所 ,
,
赵志忠
, 长沙
,
,、
文 前提要 运 用 地 洼 学 说观 点 , 研 究 并 指 出 了反 映 深 部 作用 差 异 的 大 地 构 造 演化 史 卜 地
同大地构造 阶段深部作 用 之差 异 , 必将在不 同大地构 造 演化阶段 中, 产生具不 同岩石 化学和
地球化学特征 的玄武岩类 , 提供不 同大地构造演化阶段深部作用 的众多信息 故此 了解 不 同
东北镜泊湖新生代玄武岩的成因及其地幔源化学特征—Sr,Nd,Pb...
二 、实 验 与分 析结 果
对 镜 泊 湖 地 区 四 期 玄 武 岩 进 行 了 系 统 的 Pb、Nd、Sr同位 素 、微 量 元 素 和 岩 石 化 学 分 析 。 采 用的 样 品 均 新 鲜 未 风 化 。 用 于 同位 素 分 析 的 样 品 在 洁 净 环 境 中 破 碎 后 ,经 过 选 、超 声 波 清 洗 、密 封 磨 样 处 理 。 Pb的 分 离 采 用 HBr+ HC1流 程 ,全 流 程 本 底 为 10一 gigPb, 在 MAT-260、MAT-261 质 谱 计 上 测 量 , 精 度 优 于 0.1%。 Sr的 全 流 程 本 底 为 l0一一 10一 gig Sr,在 VG一354 质 谱 计 上 测 量 , 精 度 优于 4/100000,Nd流 程 本 底 为 10 。gig Md,精 度 优 于 1/100000,全 部数 据 列于 表 1。
第一 作者 简介 : 刘北 玲 女 30岁 硕 士研 究生 毕业 同 位素 地球 化 学
维普资讯
10
编 号 地 点 岩 性 时 代
地
球
化
学
I989 年
亵 1 镜 泊 湖 新生 传
】一5—3 黄 花
B一14 黄 花
B—I5 黄 花
一 、 地 质 概况 与火 山岩 的分 期
镜 泊 湖 地 区 位 于 吉 一黑 华 力 西 晚 期 褶 皱带 上 ,抚 顺 一密 山深 大 断 裂 从 本 区穿 过 ,与 牡 丹 江 断 裂 交 汇 ,构 成 本 区 的 主 要 构 造体 系 ,同 时 也是 本 区 新 生 代 玄 武 岩 及 其地 幔 岩 包 体 的 主 要 通 道 (图 1)。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玄武岩成因——地球化学和Sr-Nd-Hf-Pb同位素证据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玄武岩成因——地球化学和Sr-Nd-Hf-Pb同位素证据孙晶;蒋蕾茵;侯文【期刊名称】《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年(卷),期】2024(54)2【摘要】渤海湾盆地新生代玄武岩是华北克拉通东北部新生代玄武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地区的玄武岩在地表出露较少,之前的研究程度一直很低。
本次研究在辽河油田选取了钻孔岩心样品,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Sr-Nd-Hf-Pb同位素方法进行分析,探讨了新生代玄武岩的成因。
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新生代玄武岩主要为玄武岩和粗面玄武岩,玄武岩的w(SiO_(2))为49.08%~50.70%,w(MgO)为2.63%~5.80%,具有明显的轻重稀土元素分馏,(La/Yb)_(N)和(Dy/Yb)_(N)值分别为7.96~11.61和1.71~1.84,Eu和Ce没有明显的负异常,高场强元素(HFS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具有明显的Nb、Ta和Sr正异常;全岩的Sr、Nd、Hf同位素比值(^(87)Sr/^(86)Sr)i值为0.704622~0.706581、εNd(t)值为1.1~1.9和εHf(t)值为1.6~4.6,(^(206)Pb/^(204)Pb)i、(^(207)Pb/^(204)Pb)i和(^(208)Pb)/^(204)Pb)i值分别为17.2577~17.4099、15.2015~15.3354和37.1858~37.9129,显示渤海湾盆地新生代玄武岩具有洋岛玄武岩(OIB)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同位素组成。
综合本文研究,表明渤海湾盆地新生代玄武岩是软流圈地幔低程度部分熔融的结果,且源区中地壳混染和分离结晶作用不显著。
【总页数】15页(P531-545)【作者】孙晶;蒋蕾茵;侯文【作者单位】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七采油厂【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88.1;P597【相关文献】1.山西繁峙新生代玄武岩地幔源区及成因探讨:元素及Sr-Nd-Pb-Hf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2.鹤壁新生代玄武岩源区及成因: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证据3.内蒙古集宁新生代玄武岩的地幔源区特征: 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4.东北镜泊湖新生代玄武岩的成因及其地幔源化学特征——Sr、Nd、Pb同位素与微量元素证据5.海南岛新生代玄武岩成因的PGE与Os同位素地球化学制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海新生代玄武岩中单斜辉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_闫纪元
产于地幔深部的巨晶矿物更是可以用来研究玄武质 岩浆在地幔深部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演变规律( 于津 海等,2001 ) 。本 文 利 用 激 光 剥 蚀 技 术 ( LA- ICPMS) 对南海新生代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进行了微 量、稀土元素的分析测定,重点讨论了单斜辉石的微 量和稀土元素特征,并探讨了单斜辉石及其母岩浆 的成因,对深入了解南海底新生代玄武岩的特征及 岩浆的形成、演化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图 1 南海及周边地区地质简图及取样位置图( 据鄢全树,2007,有修改) Fig. 1 Sketch geological map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adjacent areas and simpling locaties
of this study( modified after Yan Quanshu et al. ,2007)
CaO 2. 58 4. 94 3. 29
9
8. 1 9. 87 9. 05
Na2 O K2 O P2 O5 烧失量
2. 2 1. 51 0. 32 8. 87
2. 13 1. 79 0. 3 9. 7
1. 98 1. 45 0. 28 7. 51
4. 33 2. 74 0. 67 1. 39
4. 58 2. 32 0. 85 1. 76
和次
透
辉
石,
Mg#
[ ] Mg#
=
n
n( Mg) ( Mg) + n ( Fe2 +
东北镜泊湖新生代玄武岩的成因及其地幔源化学特征——Sr、Nd、Pb同位素与微量元素证据
东北镜泊湖新生代玄武岩的成因及其地幔源化学特征——Sr、Nd、Pb同位素与微量元素证据
刘北玲
【期刊名称】《地球化学》
【年(卷),期】1989(000)001
【摘要】无
【总页数】11页(P9-19)
【作者】刘北玲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山西繁峙新生代玄武岩地幔源区及成因探讨:元素及Sr-Nd-Pb-Hf同位素地球化
学证据 [J], 叶蕾;刘金菊;牛耀龄;郭鹏远;孙普;崔慧霞
2.内蒙古集宁新生代玄武岩的地幔源区特征: 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证
据 [J], 张文慧;韩宝福;杜蔚;刘志强
3.甘肃西秦岭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和碳酸岩的微量、稀土和Sr,Nd,Pb同位素地球
化学:地幔柱-岩石圈交换的证据 [J], 喻学惠;赵志丹;莫宣学;王永磊;肖振;朱德勤
4.南极乔治王岛晚白垩世地幔源火山岩Nd、Sr同位素和微量元素证据 [J], 王银喜;沈炎彬;杨杰东
5.黑龙江镜泊湖地区第四纪玄武岩的Sr、Nd、Pb同位素组成及其地幔源区特征[J], 张招崇;李兆鼐;李树才;辛影;李兆木;王先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玄武岩的成因
玄武岩的成因、构造环境分类(★北大岩石学科目重要考点★)(2004、2005、2008年都考了这道大题!)研究意义:因为玄武质岩浆直接来源于上地幔,并可产于多种构造环境中,所以研究玄武岩对于反演地幔物质成分、分析构造环境和地球的深部动力学均具有重大意义。
1、玄武质岩浆的形成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导致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的因素:温度的升高;压力的降低;挥发组分的加入。
不同构造部位诱发源岩熔融因素的差异:洋中脊和大陆裂谷——减压熔融俯冲带——下插板块升温,引起熔融俯冲带——下插板块脱水,引起上部地幔楔部分熔融—挥发组分的加入2、玄武岩成分差异的影响因素1)源区的物质成分—地幔成分的不均一性,如饱满型地幔、交代富集型地幔、亏损型地幔。
2)部分熔融程度—如拉斑玄武岩是地幔橄榄岩20-30%部分熔融的产物;碱性玄武岩是地幔橄榄岩<15%部分熔融的产物。
3)源区流体的成分—如CO2使岩浆中的碱度增加。
4)源区的部分熔融条件—P的影响最大,如低压下形成拉斑玄武岩,高压下形成碱性玄武岩。
3、玄武岩的成因与构造环境1)大洋中脊玄武岩(MORB)形成环境:拉张环境形成条件:低压高温,高度部分熔融(20- 30%)源区:亏损的二辉橄榄岩、方辉橄榄岩主要是拉斑玄武岩。
化学成分特征是低LILE,同位素亏损。
MORB分为两种:正常MORB (N-type): 起源于亏损的软流圈上地幔;地幔柱型MORB (P-type):起源于比较富集的地幔柱或热点。
P-type MORB= N-type MORB + OIB sourceMORB的原始岩浆可能是苦橄岩经过Ol的结晶分异而成拉斑玄武岩。
2)大陆裂谷玄武岩——碱性玄武岩、碧玄岩、拉斑玄武岩形成环境:大陆内部拉张环境形成条件:减压为主,温度增加较小,部分熔融程度一般低于洋中脊源区:饱满型和交代富集型的地幔橄榄岩大陆裂谷岩浆作用:代表稳定的大陆开始发生裂解,是新的洋盆形成的前奏。
浙闽沿海早白垩世玄武岩锶,钕,铅同位素特征——古老富集型地幔的证据
浙闽沿海早白垩世玄武岩锶,钕,铅同位素特征——古老富集型地
幔的证据
浙闽沿海大面积出露的中生代酸性火山岩区有少量早白垩世玄武岩分布,它们具典型钾富集和铌等元素亏损特征,其同位素组成表现为较高isr(0.7055—0.7106)、低的εnd(1.2—-10.6,大多介于-3.2—-10.6之间)及富放射性成因铅(206pb/204pb=18.355—18.726,207pb/204pb=15.455—15.799,208pb/204pb=38.530—39.319)。
这些特征表明玄武岩源区为一富集型的陆下岩石圈地幔,由古老的俯冲地壳物质再循环进入并交代地幔而形成。
没有证据表明本区早白垩世基性和酸性岩浆之间发生过大规模的化学混合,但不排除同位素之间的交换以及局部的化学和机械混合。
壳-幔混合与地壳混染仅在少数玄武岩的形成过程中起着较重要的作用……。
大陆溢流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起源
大陆溢流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起源第26卷第3期2001年5月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Earth Science —Journai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Voi . 26MayNo. 320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陆溢流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起源张鸿翔,徐志方,马英军,刘丛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101),与大陆裂开存在密切的成因联系. CFB 总体岩石及摘要:快速上涌的大陆溢流玄武岩(CFB )地球化学成分均一,富集同位素及不相容元素,但一些样品含有明显的亏损成分,反映出普遍的地幔不均一性. 来自上下地幔边界及软流圈的地幔柱提供了CFB 所需的主要物质和能量而受俯冲带脱水流体以及热地幔柱自身与围岩来源,地壳混染作用对CFB 的成分影响不大,发生的交代作用影响. 交代岩石圈地幔对CFB 产生重要影响,很好地解释了CFB 所具备的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 关键词:大陆溢流玄武岩(CFB );大陆裂开;大陆岩石圈地幔(CLM );地幔柱;交代作用. 中图分类号:P59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83(2001)03-0261-08作者简介:张鸿翔(1972),男,现为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1996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所在职博士生,从事地幔地球化学研究.极短时间大量喷溢的大陆溢流玄武岩(CFB )基本局限于显生宙,通常与大陆裂开和板块运动方向的改变有关,是新洋壳产生的前奏. 对于研究与之关系密切的大陆岩石圈地幔(CLM )和起源于软流圈/下地幔的地幔柱,以及壳幔循环的动力学机制意义重大.但与夭折的大陆裂谷有CFB 虽未发育明显洋盆,[2,3]! . 关关于大陆裂开存在活跃论与被动论两种假说:活跃论即地幔在大陆裂开过程中起主动作用,地幔柱上涌使岩石圈裂解;被动论即板块水平运动使岩石圈拉张,诱导大陆裂开及地幔柱上涌. 根据地球物理资料,板块沿经度方向漂移,由于地球椭圆率而产地生表面张力,可导致大陆裂开. 而实际地质环境,幔柱抬升与大陆裂开很难加以区分先后,如果缺乏1CFB 与大陆裂开的关系上百km 的致密岩石圈将阻止地幔柱岩石圈拉伸、大陆裂开、地幔柱与CFB 之间关应力薄弱面,而如果没有地幔柱底侵,使岩石圈减薄,大系密切,但其因果关系存有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CFB 的上涌;发生在岩石圈裂开之前,是岩石圈基底地幔柱抬升[1]的产物,与大陆裂开无关. 随着板块构造研究的深地幔柱必然沿着先存规模裂开也不可能形成. 因此,应力薄弱通道上升,同时驱使裂谷进一步张开,这也符合自然界所遵循的正反馈原理.入,发现CFB 与代表区域不稳定性的大陆裂开存在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以下为具体实例(图1):30Ma 年前爆发的Ethiopian /Aden CFB 与红海亚丁湾的裂开、60Ma 年前的Greeniand CFB 与北大西洋张开、65美国Ma 年前的Deccan CFB 与西北印度洋的裂开、西部CFB (12~4Ma )与Rio Grande 裂开均有因果关系;250Ma 年前的Siberian CFB ,17Ma 年前的2CFB 的地球化学特征文中统计了世界范围10个最主要的CFB 火山岩省,分别为新生代的Deccan (41),(9),Ethiopian Ka-(26),(20),(24),roo Antarctic Austraiia Coiumbia River(Emeishan )Coiumbia River CFB ,258Ma 年前的峨眉山(149),(BTIP )(17),British Tertiary Igneous Province收稿日期:2000-12-12基金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预选项目(95-预-39).徐志方,马英军,等. 峨眉山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 张鸿翔,幔柱成因.2001.262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第26卷图1世界范围主要的CFB 分布Fig.1Distribution map of major continentai fiood basaits inworid图2Fig.2(TiO 2)(Zr )图解CFB 的! -!(TiO 2)(Zr )diagram of continentai fiood basaits ! -!(84)(包括东部和东北部)以及晚古生代的Greeniand(83),(24)等,除Emeishan 为自测数Siberian Emeishan 据! ,其他样品均为近年发表的数据,括弧内为统计数据数目. ! . "常量元素特征及分类低Ti 和高Ti 是CFB 最基本的分类,常用参数为:(TiO 2)(Zr )! =2.5%,! =250X 10-6. 低Ti 玄武(包括岩以南半球的Ferrar 火山岩省最为典型,而北半球的Antarctic ,Austraiia ,Karoo ,Parana ))为低Ti 玄武岩. 215X 10-6)在! (Aik )-! (SiO 2)图解(图3)及! (Nb )/[4](Y )(Zr )(TiO 2)图解(图4)中,绝大多数! -! /! 样品碱元素! (Aik )高),多数样品为拉斑玄武岩,少量样品落在碱玄岩范围,而Deccan 的部分样品落在碧玄岩区域. ! . !稀土元素所有CFB 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图解(1)表现相当一致,均为LREE 弱富集平缓右倾模式,以(图5)Greeniand ,Ethiopian ,Deccan 的大部分样品为高Ti ,Emeishan 为例. 除Antarctic 碱性玄武岩有明显反映了地幔源区的不均一性(图2)(海水蚀变作用影响),均无明显的Ce 和. Emeishan Ce 负异常6(! (TiO 2)(Zr )第3期张鸿翔等:大陆溢流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起源263相似(图6),因此,每个岩体的平均值可代替总体微量元素分配特征. IE 富集,LREEs 与大离子亲石元素(Rb ,正异常,高场强元素(Nb ,负异Ba ,Th ,U )Ta ,Hf )常. 但Nb -Ta 异常程度有所差异,最明显的位于[5],而在Deccan ,Karoo 的Nuanetsi picrites Nb -Ta 异[6]常很小甚至不存在.(2)一些CFB 在某些元素位置显示出特性,E-可能与岩浆过程中一些特meishan 有Ba 的负异常,殊矿物结晶有关.(3)Pb 富集特征差异最大. Emeishan 和CoIumbia可能反映板块俯冲作用卷入River 有明显Pb 正异常,了陆源物质,而且Pb 异常还表明富集地幔的不同,[7]即混染物的差异. (4)强弱不同的Ti 负异常,即使高Ti 玄武岩(Karoo )也表现出弱负Ti 异常.图3Fig.3(AIk )(SiO 2)图解CFB 的! -!(AIk )(SiO 2)diagram of continentaI fIood basaIts ! -!! . #同位素(2)(La )(Nd )最高的Karoo 为! N /! N 非常低,它表明所有CFB 均未经历明显分异过程,这与17.5,(1)(OIB )更宽的变化范CFB 拥有较洋岛玄武岩围(图7),但也清晰地表现出由OIB 所定义的几个富集地幔端员:(高Antarctic CFB 几乎与代表HIMU的OIB 分布完全吻合(以中大西洋U /Pb 比值地幔)CFB 快速喷发而无分异时间有关.(3)(最高的Karoo 的St. HeIena 和南太平洋Cook-AustarI 群岛中Man-LREEs 平均富集程度小于150[8],,和为代表);BTIP 与Rurutu Tubuaii Rimatara gaia 为145),HREEs 的富集程度等于或略高于原始地幔. 由于HREEs 在岩浆作用过程中分配系数接近于GreenIand CFB 位于地幔系列的N-MORB 与富集地幔(EM )之间;(以WaIvis Ridge 为代Karoo 接近于EMI 浓度接近源区,因此,1,CFB 源区成分以原始地幔为[1];(以Siberian 和Emeishan 有明显的EMII 成分主,与N -MORB 不同. 然而像CoIumbia River CFB ,它表)[9])Samoa ,Society ,Marguesas 和KergueIen 岛为代表. 的! (Lu )高达,表明来自富集源区60.31. N(2)(Nd )与! (Sr ),表明具有不CFB 有较宽的! ! . " 不相容元素(1)不相容元素(IEs )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分布同的! (Sm )(Nd ),(Rb )(Sr )比值长期存在的/! ! /!图4Fig.4(Nb )(Y )(Zr )(TiO 2)图解CFB 的! /! -! /!(Nb )(Y )(Zr )(TiO 2)diagram of continentaI fIood basaIts ! /! -! /!264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第26卷得CFB 成分具有一定的围岩特征.! . " . $地球化学不均一性这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大多数CFB 源区相对于MORB 源区富集IEs 和同位素,然而,许多CFB 同位素特征表明它们源区至少包含着部分长时间亏损成分,其亏损程度近似于N -MORB 的源区. Siberian 火山岩系列下部苦橄岩有明显亏损特征(! (Nd )=4~7. 3,(La )! N /[11](Sm ));! Nuanetsi 富集苦橄玄武岩是来自N岩石圈地幔小部分富集熔体与具有类似MORB 成分图5峨眉山玄武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解[5]地幔柱((Nd )=+10)的混合产物. 以上事例证!明地幔柱源区的强烈不均一性.Fig.5Chondrite-normaiized pattern of REE of Emeishan basait独立源区. ! . "控制CFB 成分的因素地幔柱获得亏损成分的机理存有争议:(1)从上地幔MORB 的源区获得;(2)由下地幔亏损物质获得,下地幔有可能是亏损物质的潜在储库,这一点已[12,13];控制CFB 成分有3个因素:岩石圈厚度、围岩为金刚石包裹体中发现的亏损物质所证实(3)来自俯冲板块亏损物质,俯冲洋壳携带大量的深混染和地球化学不均一性.这是形成EMI 和EMII 的最根本原! . " . #岩石圈厚度岩石圈厚度影响地幔源区部海及陆源沉积物,分熔融发生的深度及程度,因此影响岩浆成分. 岩石因. 而洋壳主成分MORB 为亏损玄武岩,同时随洋壳由堆积岩和圈地幔橄榄岩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均是高MgO 一起进入俯冲带的还有下伏大洋地幔,[14](25%~20%),但微量元素不同. 当岩石圈厚的时部分熔融残留体组成. 它们相对于洋壳更亏损,也就较洋壳更容易进入到下候,源区为高压,部分熔融程度较低,石榴石为主要而且由于它们更难熔,因此,这种物质加入到地幔柱源区,会使地残留矿物相,引起Y 和HREEs 在熔浆中亏损,强不地幔中,相容元素浓度较高,富Ti ,这种类型岩浆演化幔柱包含亏损成分. MgO ,成高Ti 玄武岩;当岩浆上升到较浅部位,压力减低,部分熔融程度增加,岩浆仍为高MgO (部分熔融程度的增高补偿了压力降低的影响),石榴石耗尽,IEs 富[10]集程度降低,岩浆形成低Ti 玄武岩.3CFB 的起源可! . " . ! 围岩混染岩浆在岩浆房及上升过程中,能与围岩(地壳或上地幔)连续发生同化混染作用使CFB 的起源存在激烈争议,已有大量模[11,15~22]型,但关键问题在于地幔柱、地壳混染和众多的争议总CLM 在CFB 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图6主要CFB 的不相容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Fig.6Primitive mantie-normaiized pattern of incompatibie eiements of major continentai fiood basaits(average )为所有参与统计的CFB 样品的平均值,由于分配样式的相似性,其平均值可在总体上代表CFB 的元素特征第3期张鸿翔等:大陆溢流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起源265图7CFB 的同位素相关图解Fig.7Isotope reiation diagram of continentai fiood basaits体可划分为两种观点:与地幔柱是否相关. ! . "非地幔柱观点一些学者认为部分熔融作用发生在无水的显然,干CLM 不可能是CLM 橄榄岩固相线条件下,[18]认为CLM 如果含有足量CFB 的源区. Gaiiagher 等区,因此,更深源地幔有可能为其喷发提供物质和动力条件,而这种来源毫无疑问应该是地幔柱. ! . #地幔柱观点[24]指出链状分布的OIB (Hawaii 30年前,Morgan或Cape Verdes 岛)与地幔柱之间的关系,近些年,地[25~28]幔柱论点已得到长足发展. 地幔柱在现代和的水就能够解释这个问题,他们假定岩石圈地幔含有0.3%H 2O (+0.7%CO 2),橄榄岩固相线可降低在这种条件下,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可作500C ,为CFB 主源区.然而,通过对金伯利岩和玄武岩所含捕虏体的研究,表明岩石圈的橄榄岩主要由橄榄石、辉石和石[23]榴石组成. 地幔交代作用虽可提高岩石圈的水含古地壳的形成中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CFB 中大约[29]96%的熔体被认为是地幔柱来源.地幔柱由两部分组成,大的球状头部和一个相当狭窄的尾部. 其起源于核幔或上、下地幔之间的热[20][3]力学边界以及软流圈. 来自地核的热流使地幔柱密度下降,导致它可以上升.然而,具有相当均一成分(低! (87Sr )(86Sr ),高/! 量,但还没有证据表明,对于CFB 这种大规模喷发(Nd ))的软流圈不可能演绎出如此复杂CFB 特的玄武岩存在一个足够大连续的含水富集源区,含! 征,因此,单一软流圈不能解释CFB 的不均一性,依水熔体也不可能产生像苦橄岩这种CFB 中常见的赖于构造条件的地幔柱必然受到外界条件的影响.高镁成分. 同时,含水地幔由于水的应力弱化,不可地壳混染能和上覆地壳长期相连,而对于建立一个同位素异! . !CFB 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特征在很多方面类似花常储库需要相当长的稳定时间. 而且,大多数玄武岩[29]岗岩类和沉积岩,因此CFB 是否受到上陆壳(富是陆下喷发,如果富挥发份,火成碎屑岩应为主要类高! (87Sr )(86Sr ),低! (143Nd )(144Nd ))的混IEs ,/! /!型,但除了Siberian ,这种类型岩石很少在CFB 中发染. 但这种观点在解释CFB 成因时遇到以下一些问现. 尽管熔岩在侵位时会发生脱水作用,那么它同样题:(1)下地壳的微量元素分配样式类似CFB 与上、适用于同岩浆源的深成岩墙,如果母岩浆富水,应有(图8),但下地壳的微量元素丰度太低,显然不能提含水矿物结晶,但这种矿物在深成侵位岩墙中并无供CFB 所需的物质来源(由于Nd 同位素受地壳. 2)发现.混染影响很大,如果发生混染,它应与地壳高丰度元另外CFB 成分与CLM 部分熔融的产物也不同,素(Ba ,成正相关,但这种现象在CFB 中Th ,U ,SiO 2)而表现出CLM 没有CFB 所具有的Nb -Ta 负异常,很少发现(如果地壳混染的原因造成CFB 富集. 3)明显的正异常(图8).,那么CFB 的成分演化将不会局限(IEs 和同位素)以上分析表明,CLM 不可能构成CFB 的独立源卷第3期张鸿翔等:大陆溢流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起源53-72.267[3]Gibson S A ,Thompson R N ,Leat P T ,et aI. Asthenosphere-. In :Storey B C ,AI-cations for continentaI break-up [A ]abaster T ,Pankhurst R J ,eds. Magmatism and the causes of [C ]continentaI break-up . London :GeoIogicaI Society ,1992. 61-89.[4]Meschede M. A method of discrimination between differenttypes of mid-ocean ridge basaIts and continentaI thoIeiites with [J ]the Nb-zr-Y diagram . Chem GeoI ,1986,56:207-218. in term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asthenospheric magmas and [J ]mantIe Iithosphere . Earth PIanet Sci Lett ,1991,105:330-342.[6]Lightfoot P C ,Hawkesworth C J ,Devey C W ,et aI. SourcechemicaI and mineraI chemicaI variation [J ]. J PetroI ,1990,(5):1165-1200. 31[7]Weaver B L. The origin of ocean isIand basaIt end-member[J ]compositions :trace eIement and isotopic constraints . Earth PIanet Sci Lett ,1991,104:381-397.[8]PaIacz z A ,Saunders A D. CoupIed trace eIement and isotopeenrichment in the Cook-AustraI-Samaa isIands ,southwest Pa-cific [J ]. Earth PIanet Sci Lett ,1986,79:270-280. [9]Wright E ,White W M. Theorigin of Samoa :new evidence81:151-162.[10]Arndt N T ,Czamanske G K ,Wooden J L ,et aI. MantIe andTectonophysics ,1993,223:39-52.the continentaI Iithosphere by a mantIe pIume :major-,trace-eIement ,and Sr-,Nd-,and Pb-isotope evidence from picritic Russia [J ]. Contrib MineraI PetroI ,1993,114:171-188. [12]Griffiths R W ,CampbeII I H.Stirring and structure in mantIe78.[13]Hauri E H ,Whitehead J A ,Hart S R. FIuid dynamic andGeophys Res ,1994,99:24275-24300.[14]Saunders A D ,Storey M ,Kent R W ,et aI. Conseguence ofabaster T ,Pankhurst R J ,eds. Magmatism and the causes of [C ]continentaI break-up . GeoIogicaI society speciaI pubIica-tion No 68. London :GeoIogicaI Society ,1992. 41-60. [15]McKenzie D. Some remarks on the movement of smaII meIt[J ]fractions in the mantIe . Earth PIanet Sci Lett ,1989,95:derived magmatism in the Rio Grande rift ,western USA :impIi-[16]Fitton J G ,James D ,Leeman W P. Basic magmatism associ-ated with the Late Cenozoic extension in the western United [J ]States :compositionaIvariations in space and time . J Geo-phys Res ,1991,96:13963-13711.[17]Menzies M A. PetroIogy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continentaI[A ]mantIe :an historicaI perspective . In :Menzies M A ,ed. ContinentaI mantIe [C ]. Oxford :Oxford Science PubIica-tions ,1990. 31-54generation of continentaI fIood basaIts [J ]. Nature ,1992,358:57-59.[19]HiII R I. Starting pIumes and continentaI break-up [J ]. EarthPIanet Sci Lett ,1991,104:398-416.[A ]the meIting products of mantIe pIumes . In :Jackson I N S ,ed. The earth ’s mantIe :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evoIu-tion [C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259-310.[21]CourtiIIot V ,Jaupart C ,Manighetti I ,et aI. On causaI Iinksbetween fIood basaIts and continentaI breakup [J ]. Earth :177-195. PIanet Sci Lett ,1999,166(3-4)[22]Anderson D L. Isotopic evoIution of the mantIe :a modeI [J ].Earth PIanet Sci Lett ,1982,57:13-24.[J ]tonic Iithosphere . Earth PIanet Sci Lett ,1989,96:15-26.ture ,1971,230:42-43.pIume geochemicaI signatures :no paradox for pIume theories [J ]. GeoIogy ,1995,23:843-846.heads :the formation of Gorgona komatiites and basaIts [J ]. Earth PIanet Sci Lett ,1997,146:289-301.ocean basin :constraints from the source mineraIogy [J ]. Earth PIanet Sci Lett ,1997,150:245-260.[M ]and evoIution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1-309.continentaI fIood voIcanism :thermaI and geochemicaI con-[J ]straints . J Geophys Res ,1992,97:10967-10981. [30]McDonough W F. Constraints 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nti-nentaI Iithospheric mantIe [J ]. Earth PIanet Sci Lett ,1990,101:1-18.[5]EIIam R M ,Cox K G. An interpretation of Karoo picrite basaIts [18]GaIIagher K ,Hawkesworth C. Dehydration meIting and theand differentiation of Deccan trap Iavas :impIications of geo-[20]CampbeII I H. The mantIe ’s chemicaI structure :insights from[J ]from Sr ,Nd and Pb isotopes . Earth PIanet Sci Lett ,1987,[23]Boyd F R. CompositionaI distinction between oceanic and cra-[J ]crustaI contributions to continentaI fIood voIcanism [J ]. [24]Morgan W J. Convection pIumes in the Iower mantIe . Na-[11]Lightfoot P C ,Hawkesworth C J ,Hergt J. RomobiIisation of [25]Kerr A C ,Saunders A D ,Tarney J ,et aI. DepIeted mantIe-and thoIeiitic Iavas of the NoriI ’sk district ,Siberian Trap ,[26]Arndt N T ,Kerr A C ,Tarney J. Dynamic meIting in pIume[J ]starting pIumes . Earth PIanet Sci Lett ,1990,99:66-[27]CIassC ,GoIdstein S L. PIume-Iithospheric interaction in thegeochemicaI aspects of entrainment in mantIe pIumes [J ]. J [28]Jackson I N S. The earth ’s mantIe :composition ,structurepIume-Iithosphere interactions [A ]. In :Storey B C ,AI-[29]Arndt N T ,Christensen U. The roIe of Iithospheric mantIe in268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GeoI ,1990,82:187-207.第26卷[31]Furman T. MeIting of metasomatized subcontinentaI Iitho-[J ]. Contrib MineraI PetroI ,1995,122:97-115. [32]Ringwood A E. SIab-mantIe interactions 3,petrogenis of in-[J ]trapIate magmas and structure of the upper mantIe . Chemsphere :undersaturated mafic Iavas from Rungwe ,Tanzania [33]Munker C. Nb /Ta fractionation in a Cambrian arc /back arcsystem ,New ZeaIand :source constraints and appIication of [J ]refined ICPMS technigues . Chem GeoI ,1998,144(1-:23-45. 2)GEOCHEMICAL FEATURES AND ORIGIN OFCONTINENTAL FLOOD BASALTSZhang Hongxiang ,Xu Zhifang ,Ma Yingjun ,Liu Conggiang(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Ge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China )Abstract :A cIose genetic reIationship is present between the rapidIy-upweIIing continentaI fIood basaIts (CFB )and the continent rift. On the whoIe ,the petroIogic and geochemicaI compositions are homogeneous and enriched with isotopes and incompatibIe trace eIements. However ,some sampIes contain conspicuous depIeted compositions ,refIect-ing a generaI mantIe heterogeneity. The mantIe pIume originating from upper /Iower mantIe boundary or asthenosphere might have served as the major materiaIs and energies reguired for CFB that has not been fuIIy assimiIated by the crust. The metasomatism between the dehydrated fIuid in the subduction zone or the thermaI mantIe pIume itseIf and its waII rocks determines that the metasomatic Iithosphere mantIe with a great effect on the formation of CFB ,is a major cause of the trace eIements and isotope characteristics of CFB.(CFB );continent rift ;continent Iithosphere mantIe (CLM );mantIe pIume ;Key words :continentaI fIood basaIt metasomatism.大陆溢流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起源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张鸿翔,徐志方,马英军,刘丛强, Zhang Hongxiang, Xu Zhifang, Ma Yingjun, Liu Congqiang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EARTHSCIENCE2001,26(3)9次1. Anderson D L Isotopic evolution of the mantle:a model[外文期刊] 19822. Courtillot V;Jaupart C;Manighetti I On causal links between flood basalts and continentalbreakup [外文期刊] 1999(3-4)3. Lightfoot P C;Hawkesworth C J;Devey C W Source and differentiation of Deccan traplavas:implications of geochemical and mineral chemical variation 1990(05)4. Ellam R M;Cox K G An interpretation of Karoo picrite basalts in terms of interaction betweenasthenospheric magmas and mantle lithosphere 19915. Meschede M A method of discrimination between different types of mid-ocean ridge basalts andcontinental tholeiites with the Nb-Zr-Y diagram[外文期刊] 19866. Class C;Goldstein S L Plume-lithospheric interaction in the ocean basin:constraints from thesource mineralogy[外文期刊] 19977. Arndt N T;Kerr A C;Tarney J Dynamic melting in plume heads:theformation of Gorgona komatiitesand basalts[外文期刊] 19978. Kerr A C;Saunders A D;Tarney J Depleted mantle-plume geochemical signatures:no paradox for plumetheories 19959. MORGAN W J Convection plumes in the lower mantle 197110. Boyd F R Compositional distinction between oceanic and cratonic lithosphere[外文期刊] 198911. Hauri E H;Whitehead J A;HART S R Fluid dynamic and geochemical aspects of entrainment in mantleplumes 199412. Griffiths R W;Campbell I H Stirring and structure in mantle starting plumes[外文期刊] 199013. Wright E;White W M The origin of Samoa:new evidence from Sr Nd and Pb isotopes[外文期刊] 198714. Palacz Z A;Saunders A D Coupled trace element and isotope enrichment in the Cook-Austral-Samaaislands southwest Pacific[外文期刊] 198615. Weaver B L The origin of ocean island basalt end-membercompositions:trace element and isotopicconstraints 199116. Lightfoot P C;Hawkesworth C J;Hergt J Romobilisation of thecontinental lithosphere by a mantleplume:major- trace-element and Sr- Nd- and Pb- isotope evidence from picritic and tholeiitic lavasof the Noril'skdistrict Siberian Trap Russia[外文期刊] 199317. Arndt N T;Czamanske G K;Wooden J L Mantle and crustal contributions to continental floodvolcanism 199318. Richardson S G;Erlank A J;Duncan A R Correlated Nd Sr and Pb isotope variation in Walvis Ridgebasalts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ir mantle source[外文期刊] 198219. Munker C Nb/Ta fractionation in a Cambrian arc/back arc system New Zealand:source constraintsand application of refined ICPMS techniques 1998(1-2)20. Ringwood A E Slab-mantle interactions 3 petrogenis of intraplate magmas and structure of theupper mantle[外文期刊] 199021. Furman T Melting of metasomatized subcontinentallithosphere:undersaturated mafic lavas fromRungwe Tanzania[外文期刊] 199522. McDonough W F Constraints o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ontinental lithospheric mantle[外文期刊]199023. Gibson S A;Thompson R N;Leat P T Asthenosphere-derived magmatism inthe Rio Grande rift westernUSA: implications for continental break-up[外文期刊] 199224. Arndt N T;Christensen U The role of lithospheric mantle in continental flood volcanism:thermaland geochemical constraints 199225. Jackson I N S The earth's mantle:composition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199826. Campbell I H The mantle's chemical structure: insights from themelting products of mantleplumes 199827. Coffin M F;Eldholm O Volcanism and continental break-up: a global complication of igneousprovinces 199228. Hill R I Starting plumes and continental break-up 199129. Gallagher K;Hawkesworth C Dehydration melting and the generation of continental flood basalts[外文期刊] 199230. Menzies M A Petrology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continental mantle: 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199031. Fitton J G;James D;Leeman W P Basic magmatism associated with the Late Cenozoic extension in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compositional variations in space and time 199132. Mckenzie D Some remarks on the movement of small melt fractions in the mantle 198933. Saunders A D;Storey M;Kent R W Consequence of plume-lithosphere interactions 19921. 李士彬. 宋谢炎. 胡瑞忠. 陈列锰. 聂晓勇. Li ShiBin. SONG XieYan. HU RuiZhong. CHEN LieMeng. NIE XiaoYong 甘肃金川Ⅱ号岩体岩相学特征及分离结晶过程探讨[期刊论文]-岩石学报2019,23(10)2. 田斌岩浆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成矿特征、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探讨[期刊论文]-新疆有色金属2019,31(1)3. 夏林圻. 夏祖春. 赵江天. 徐学义. 杨合群. 赵东宏北祁连山西段元古宙大陆溢流玄武岩性质的确定[期刊论文]-中国科学D辑2000,30(1)4. 王选策. 李献华. 李武显. 李正祥. 刘颖. 杨月衡. 梁细荣. 涂湘林华南820~810 Ma大陆溢流玄武岩省的识别——来自碧口群玄武岩的证据[期刊论文]-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9,27(z1)5. 徐志方. 唐杨. XU Zhi-fang. TANG Yang 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河水地球化学特征与流域侵蚀[期刊论文]-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9,30(1)6. 侯贵廷. 李江海. 钱祥麟晋北地区中元古代岩墙群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大地构造背景[期刊论文]-岩石学报2001,17(3)7. 张成立. 高山. 张国伟. 柳小明. 于在平南秦岭早古生代碱性岩墙群的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期刊论文]-中国科学D辑2002,32(10)8. 李宏博. 张招崇. 吕林素. LI HongBo. ZHANG ZhaoChong. L(U) LinSu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基性墙群几何学研究及对地幔柱中心的指示意义[期刊论文]-岩石学报2019,26(10)9. 马言胜. 陶琰. 钟宏. 朱丹. 朱飞霖云南朱布含矿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会议论文]-201910. 李荫亭. LI YIN-TING 动态地幔柱尾管结构[期刊论文]-地球物理学报2000,43(1)1. 于文修. 陆建林. 张庆龙. 王保华. 张彦霞松辽盆地长岭断陷早白垩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研究[期刊论文]-矿物学报 2019(1)2. 王新利. 林丽. 朱利东. 庞艳春. 付修根. 马叶情对滇西昌宁-孟连带大地构造背景的认识[期刊论文]-地质找矿论丛 2019(2)3. 胡波甘肃天水地区清水—张家川早古生代变质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学位论文]硕士 20194. 晏云翔陕西紫阳-岚皋地区碱-基性岩墙群的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195. 谢方克克拉通盆地地质结构特征及油气分布[学位论文]博士 20196. 陈隽璐祁连造山带与北秦岭造山带结合部位地质演化与关系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197. 叶海敏. 王爱国. 郭坤一. 董永观. 张传林西昆仑库地基性脉岩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期刊论文]-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9(3)8. 梅厚钧. 徐义刚. 许继峰. 黄小龙. 何端臣攀西古裂谷内龙帚山玄武岩-碱玄响岩建造[期刊论文]-地质学报2019(3)9. 张成立. 高山. 张国伟. 柳小明. 于在平南秦岭早古生代碱性岩墙群的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期刊论文]-中国科学D辑 2002(10)本文链接:/Periodical_dqkx200103008.asp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 量 元 素 (×10 -6)
V Cr
K
N i Co Zn Rb Sc Nb Sr Cu
0 .82 0 .622
P
Zr
1 798 171 46 211 328 180 97 327 52 144 35 25 87 111 6 93 348 0 262
2 742 176 85 220 257 109 58 387 54 138 77 23 80 705 162
样号 岩性
采集地
时代
岩 石 化 学 成 分 (%) SiO 2 TiO2 Al2O 3 Fe2O 3 FeO M nO M gO C aO Na2O K 2O P2O5 M g 值
1 霞石岩 明溪顾岭 N 2 -Q1 39 .98 3 .05 10 .65 4 .23 8 .78 0 .10 13 .91 10 .32 3 .58 2 .33 1 .19 0 .739
6 玄武岩 永泰地区 K 1 49 .20 2 .01 15 .24 6 .28 5 .51 0 .18 5 .05 5 .47 4 .31 1 .04 0 .59 0 .561
7 玄武岩 同上
K 1 .09 0 .14 4 .29 8 .17 2 .91 1 .54 0 .46 0 .562
2 53 .1 88 .9 9 .9 46 .5 8 .98 2 .77 7 .2 0 .96 4 .67 0 .91 2 .11 0 .81 1 .73 0 .25
3 82 .7 135 15 .7 68 .8 12 .7 3 .76 9 .89 1 .28 5 .92 1 .15 2 .63 0 .38 1 .97 0 .29
18 140 49 .6 14 98 198
35 859 12 16 .8 586 30
样号
稀 土 元 素 (×10-6)
La Le Pr N d Sm Eu G d Tb D y Ho Er Tm Yb Lu
1 78 .1 135 15 .3 68 .9 12 .5 3 .83 9 .69 1 .25 5 .78 1 .25 2 .49 0 .37 1 .86 0 .26
2000
2 中 —新生代玄 武岩岩石系列 及岩石化学特征
图 1 福建省 中 — 新生代玄武岩分布略图 Fig .1 Sketch map showing the distribution
of M eso zoic and Cenozoic basalts in Fujian
中生代玄 武岩为 钙碱性 —碱 性过 渡系 列[ 1] , 岩石以低钛 、高铝 、稍低钙 、低镁值为
1 — 内陆地区新生代玄武岩 ;2 —沿海地区新生代 玄武岩 ;3 — 白垩纪火山盆地 ;4 —白垩纪玄武岩
特征 。 沿海地区新生代玄武岩为拉斑系列 , 岩石以低碱 、钛 , 铝较高 , 镁值在 0 .60 ~ 0 .70 间
为特征 ;内陆地区新生代玄武岩为碱性系列 , 岩石以富碱 、钛 , 贫铝 , M g 值大于 0 .7 为特征 。
2
碱性苦橄 玄武岩
明溪大 洋窠
N 2 -Q1 39 .93 2 .83
9 .31
6 .74
6 .90
0 .20 14 .48 11 .67 0 .56
1 .61
1 .09 0 .789
3 碧玄岩 同上 N 2 -Q1 39 .95 3 .21 11 .51 5 .27 8 .10 0 .21 10 .63 10 .67 3 .68 2 .13 1 .37 0 .701
1 中 —新生代玄武岩的产出地质特征
福建中 —新生代玄武岩呈零星分布 (图 1), 不同时代玄武岩的岩石组合及产出地质特征 明显不同 :
中生代玄武岩见于黄坑组及寨下组中 , 主要分布于永泰 、德化 、上杭 、 泰宁等地 , 出露于 白恶纪红盆的边缘 。 岩性为粗面玄武岩 、安山玄武岩及玄武岩等 。 玄武岩与流纹质岩石一起 组成双峰式火山岩组合 , 由于以流纹质岩石为主 , 而表现出强的酸性峰和弱的基性峰 。永泰 地区黄坑组 、寨下组玄武岩 K-Ar 法同位素年龄分别为 113 .2 M a 、 106 .8 M a , 其沉积岩夹层 产动 、植物化石及孢粉 , 确定时代为早白垩世[ 1~ 2] 。
式 , 中生代玄武岩为 K 、Ba 、Sr 呈正异常 , Nb 为负异常 ;而新生代玄武岩则表现为 Ba 、S r 、Nb 正异常 。中 —新生代玄武岩过渡金属元素具有相似的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型式 , Co 、Ni 、Cr 、
Sc 显示弱亏损 , 由此形成“W”型配分图式 , 这与其分配系数的大小所决定的壳幔分异过程应
福建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大陆火山岩带中段 , 中 —新生代火山岩极为发育 。 前人对于广泛 分布的酸性 、中酸性火山岩已作过相当程度的研究 , 但对于分布较局限的玄武岩类研究则相 对较贫乏 , 这将影响到本区中 —新生代时期地幔性质及地幔作用等问题的研究 。笔者在 1∶50 万福建省地质图修编项目中 , 对福建中 —新生代玄武岩产出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 究 , 并探讨了其源区特征 , 试图为研究中国东南沿海大陆火山岩带由中生代向新生代的转变 机制提供一些信息 。
提要 :对福建中 — 新生代玄武岩的岩石化学 、地球化学特 征研究表明 , 该地 区的玄武 岩化学 成分 、微 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都有一定的差别 。 这项研究对揭 示源区特 征和了解中 国东部沿 海大陆火 山 岩带深部地质背景提供了重要信息 。 关 键 词 :玄武岩 ;地球化学特征 ;部分熔融程度 ;福建 中图分类号 :P588 .1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3967(2000)01 -0085-07
6 119 4 205 0 220 154 106 62 95 38 166 38 4 .82 13 .9 511 62
7 957 103 71 212 43 115 60 47 9 158 39 .5 4 .35 6 .99 666 43
8 122 2 953 2 9 207 4 935 2
86 116 73 34 90 304 98 48
6 21 .5 46 .2 6 .07 22 .5 4 .98 1 .22 5 .27 0 .85 3 .99 0 .99 2 .41 0 .79 2 .14 0 .33
7 38 .8 78 .8 9 .3 35 .7 6 .25 1 .59 5 .50 0 .73 4 .10 0 .96 2 .34 0 .75 2 .15 0 .32
沿海地区新生代玄武岩见于佛昙组中 , 分布于漳浦佛昙至龙海镇海一带 , 呈北东向带状 展布 。 岩性为石英拉斑玄武岩 、橄榄拉斑玄武岩 , 少量碱性玄武岩 。 测得龙海天马山 、 漳浦 流会石英拉斑玄武岩 K-Ar 法同位素年龄为 16 .57 ~ 19 .26 Ma , 漳浦深涂 、佛昙及龙海港尾 、
8 玄武岩 同上
K 1 52 .75 1 .59 17 .29 8 .81 1 .77 0 .12 3 .55 6 .03 5 .49 1 .58 0 .82 0 .529
9 玄武岩 样号
Ba
同上 Ti
K 1 50 .80 1 .56 15 .77 4 .90 4 .31 0 .10 4 .52 6 .92 3 .23 3 .84
4
石英拉斑 龙海牛 玄武岩 头山
5
橄榄拉斑 玄武岩
同上
N 1 50 .65 1 .07 13 .90 6 .61 6 .32 0 .23 6 .99 9 .46 1 .91 0 .19 0 .14 0 .664 N 1 50 .60 1 .44 15 .28 1 .31 9 .90 0 .19 7 .44 9 .30 2 .92 0 .49 0 .10 0 .569
表现的行为是一致的 , 但在各元素丰度上 , 内陆地区新生代玄武岩最高 , 中生代玄武岩次之 , 沿海地区新生代玄武岩最低 。
中 —新生代玄武岩稀土元素均显示出较强烈的富 L REE 配分型式 , 自沿海地区新生代玄 武岩至中生代玄武岩 、内陆地区新生代玄武岩 , 随着 K2O 含量的不断增加 , 稀土总量呈增加 趋势 , 轻重稀土分离程度亦有增高现象 。 沿海地区新生代玄武岩稀土总量均小于 100 ×10 -6 , ∑LREE/ ∑HREE 均小于 5 , La/ Yb 亦均小于 5 , 为轻重稀土微弱分离型 ;中生代玄武岩稀土 总量为 274 .8 ×10 -6 ~ 296 .8 ×10-6 , La/ Yb 为 10 ~ 30 .5 , ∑LREE/ ∑HREE 为 6 .67 ~ 6 .86 , 显示出轻重稀土分离较为强烈 ;内陆地区新生代玄武岩稀土总量为 250 ×10-6 ~ 400 ×10 -6 , La/ Yb 为 17 ~ 33 , ∑LREE/ ∑HREE 为 4 ~ 6 , 属轻重稀土强烈分离型 。
不同时期玄武岩岩石系列 、岩石化学特征有较大差异(表 1)。
3 中 —新生代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
玄武岩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含量如表 1 , 不同时期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既有明显的差异 ,
同时在某些方面也具有相似性和过渡的趋势 : 中 —新生代玄武岩不相容元素均表现为富强不相容元素 , 但原始地幔标准化的配分型
3 104 2 202 63 236 209 159 39 252 53 136 29 23 99 104 1 100
4 128 719 4 134 168 323 8 118 33 97 8 20 32 238 68
5 142 863 3 158 165 398 5 137 38 116 13 22 32 285 88
内陆地区新生代玄武岩出露于明溪雪峰
—盖洋一带及清 流林畲 、宁化店上 、泰宁邱 洪 、闽清 、漳平等地 。 单个地质体多呈孤立状 散布 , 面 积不超过 5 km2 。 岩性为霞 石岩 、 碧玄岩 、碱性苦橄玄武岩 、碱性橄榄玄武岩 、 粗玄岩等 。测得明溪地区霞石岩 、碧玄岩 、粗 玄岩 K-Ar 法 同 位素 年 龄 为 4 .96 ~ 0 .72 M a , 明溪雪峰 、大洋窠等地橄榄玄武岩 、碧 玄岩中的沉积岩夹层产植物化石及孢粉 , 确 定时代为上新世晚期 —更新世早期[ 4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