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状况检查的内容
精神状况检查的内容
精神状况检查的内容:1、外表与行为2、言谈与思维3、情绪状态4、感知5、认知功能6、自知力外表与行为外表包括体格、体质状况、发型、装束、衣饰等。
面部表情从面部的表情变化可以推测一个人目前所处的情绪状态活动注意活动的量和性质。
社交性行为了解病人与周围环境的接触情况,是否关心周围的事物,是主动接触还是被动接触,合作程度如何。
日常生活能力病人能否照顾自己的生活,如自行进食、更衣、清洁等。
言谈与思维言谈的速度和量有无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中断等。
言谈的形式与逻辑思维逻辑结构如何,有无思维松弛、破裂、象征性思维、逻辑倒错或词语新作。
病人的言谈是否属于病理性赘述,有无持续性言语等。
言谈内容是否存在妄想。
妄想的种类、内容、性质、出现时间、是原发还是继发、发展趋势、涉及范围、是否成系统、内容是荒谬还是接近现实,与其它精神症状的关系等。
是否存在强迫观念及与其相关的强迫行为。
情绪状态? 通过主观询问与客观观察两个方面来评估。
? 客观表现可以根据病人的面部表情、姿态、动作、讲话语气、自主神经反应(如呼吸、脉搏、出汗等)来判定。
? 主观的体验可以通过交谈,设法了解病人的内心世界。
如果发现病人存在抑郁情绪,一定要询问病人是否有自杀观念,以便进行紧急风险干预。
感知? 有无错觉,错觉的种类、内容、出现时间和频率,与其它精神症状的关系;是否存在幻觉,幻觉的种类、内容,是真性还是假性,出现的条件、时间与频率,与其它精神症状的关系及影响。
认知功能? 定向力包括自我定向如姓名、年龄、职业,以及对时间(特别是时段的估计)、地点、人物及周围环境的定向能力。
? 注意力评定是否存在注意减退或注意涣散,有无注意力集中方面的困难。
? 意识状态根据定向力、注意力(特别是集中注意的能力)及其它精神状况,判断是否存在意识障碍及意识障碍的程度。
? 记忆评估瞬时记忆、近记忆和远记忆的完好程度,是否存在遗忘、错构、虚构等症状。
? 智能根据病人的文化教育水平适当提问。
精神科检查流程
精神科检查流程一、引言精神科检查是一种通过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评估和观察,以确定其精神状况和可能存在的精神障碍的过程。
它是精神科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介绍精神科检查的流程和一些常用的评估工具。
二、病史收集在进行精神科检查之前,医生首先需要收集患者的个人病史。
这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主诉、既往病史、家族病史等。
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的过去和现在的生活情况,了解患者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为后续的检查提供线索。
三、症状评估在精神科检查中,医生需要评估患者的症状。
这包括情感、认知、行为和生理方面的症状。
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言语、姿势和动作,了解其情感状态。
同时,医生还可以通过询问患者的思维过程、记忆能力、注意力等方面的问题,评估其认知功能。
此外,医生还需要了解患者的睡眠、饮食、体重等生理状况,以判断是否存在生理性症状。
四、精神状态检查精神状态检查是精神科检查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包括对患者情绪、思维、感知和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估。
医生可以观察患者的情感表达和情感稳定性,评估其情绪状态。
同时,医生还可以通过询问患者的思维方式、思维内容和思维流畅性,了解其思维状态。
此外,医生还需要评估患者的感知能力,包括对现实的感知和对幻觉或妄想的感知。
最后,医生还需要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清醒度和意识内容。
五、功能评估功能评估是为了了解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状况。
医生可以通过询问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社交情况,了解其功能水平。
同时,医生还可以使用一些评估工具,如社会职能评定量表(SOFAS)和功能独立性测量量表(GAF),来评估患者的功能状态。
六、诊断和治疗计划在完成精神科检查后,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症状和评估结果,进行诊断和制定治疗计划。
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功能状况,将其归类为某一种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或精神分裂症等。
同时,医生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等。
七、结语精神科检查是精神科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步骤。
神经精神体检写的(一)
神经精神体检写的(一)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的“七部曲”:一般检查、脑神经检查、运动功能检查、感觉检查、反射检查、特殊体征(如脑膜刺激征)检查、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一、一般检查1.一般情况:观察意识、面容、步态、营养状况以及是否存在不自主运动。
2.精神状态:观察衣着、主动和被动接触是否良好、对疾病的自知能力是否存在、有无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等。
3.头部和颈部3.1头颅:观察颅骨形态、有无肿块及压痛等。
3.2面部:观察面部发育有无异常、眼、口周、外耳、鼻等。
3.3颈部:观察有无头部活动受限或不自主运动。
3.4颅颈部血管杂音:检查时患者取坐位,使用钟形听诊器,在眼眶、颞部、乳突、锁骨上窝和下颌角下方颈总动脉分叉处听诊。
4.脊柱和四肢:观察有无活动受限、前凸、后凸、侧弯和脊膜膨出,棘突有无压痛或叩痛,脊柱活动是否诱发或家中疼痛及其部位。
二、脑神经检查1.嗅神经(olfactory nerve)嘱患者闭目,检查者用拇指堵住患者一侧鼻孔,将装有挥发性气味但无刺激性的液体(如香水、松节油、薄荷水等)的小瓶,或牙膏,香皂,樟脑等,置于患者另一侧鼻孔下,让患者说出嗅到的气味名称。
2.视神经(optic nerve)2.1视力2.1.1远视力检查:通常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受试者距视标5m测定。
(视力=0.1x被检眼与视力表的距离m/5)2.1.2近视力检查:通常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受试者距视标30cm测定。
2.2视野2.2.1对照法:患者背光与检查者隔约60cm相对而坐,双方各遮住相对一侧眼睛(即一方遮右眼,另一方遮左眼),另一眼互相直视,检查者持棉签在两人等距间分别由颞上、颞下、鼻上、鼻下从外周向中央移动,嘱患者一看到棉签即报告。
2.2.2视野计测定法:常采用弓型视野计。
将视野计的凹面面向光源,患者背光坐在视野计的前方,将额置于额架上,受检眼注视视野计中心白色固定点,另一眼盖以眼罩。
通常先用3-5mm直径白色视标,沿金属板的内面在各不痛子午线上直到患者能看见视标为止,将测定的视野记录在视野表上。
精神专科检查提纲
精神专科检查提纲一、合作病人检查提纲:(一)一般表现1、意识状态:意识是否清晰,有何种意识障碍:包括清晰度水平(嗜睡、昏睡、浅昏迷、昏迷)、范围(朦胧、自动症)、内容(谵妄、梦样)及自我意识(人格解体、交替人格、双重或多重人格、人格转变)等改变。
2、定向力:时间、地点、人物定向能力;自我定向如姓名、年龄、职业等。
3、接触情况:主动或被动,合作情况及程度,对周围环境的态度。
4、日常生活:包括仪表、饮食、大小便及睡眠;女病人的经期情况;与其他病人的接触,参加集体活动及工作娱乐情况等。
(二)认知情况1、知觉障碍:是否有错觉、幻觉、感知觉综合障碍,包括种类、出现的时间及频度,与其它精神症状的关系与影响。
2、注意力:是否有增强、减弱、涣散、狭窄、固定、随境转移等。
3、思维障碍:思维的转换速度(奔逸、迟缓、贫乏、病理性赘述)、连贯性(松弛、破裂、不连贯、中断、云集)、逻辑性(象征性、语词新作、倒错、诡辩性)、活动形式(持续、重复、刻板、模仿)、内容(关系、特殊意义、被害、影响、夸大、罪恶、嫉妒、钟情、被窃、变兽、内心被揭露感等)。
4、记忆力:远、近、瞬时记忆有无增强、减退、遗忘、错构、虚构、潜隐、似曾相识等,如有记忆减退的需进行记忆力检查量表。
5、智能:包括一般常识、专业知识、计算力、理解力、判断、分析、综合及抽象概括能力等,如有智能减退的需进行智能检查量表。
6、自知力:自知力缺如、部分存在及基本完整,并应注意病人对治疗的态度。
(三)情感表现:包括高涨、欣快、低落、焦虑、脆弱、暴发、易激惹、迟钝、淡漠、倒错、表情倒错、恐惧、病理性激情、强制性哭笑、矛盾、病理性心境恶劣等。
(四)意志行为活动:包括意志量方面(增强、减弱)、质方面(缺乏、倒错、矛盾)。
兴奋状态(躁狂、青春、紧张、器质)、木僵(紧张、心因、抑郁、器质)、违拗(主动、被动)、刻板、模仿、持续、作态、离奇、古怪、强制性、强迫性动作等。
二、兴奋和木僵病人的检查提纲(一)一般表现1、意识状态:十分困难,但十分重要。
精神科问诊及精神检查方法
精神科问诊及精神检查方法
精神科问诊及精神检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详细询问病史:医生会询问患者的个人背景、疾病史、家族史以及目前的主要问题和症状,以了解患者的整体情况。
2. 症状评估:医生会进一步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情绪变化、睡眠问题、食欲改变、性欲改变、注意力集中困难、自杀念头等,以帮助确定可能的精神疾病诊断。
3. 心理评估:医生可能使用一些标准化的心理测评工具,如症状自评量表、抑郁量表、焦虑量表等,来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病情严重程度。
4.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常规体格检查,以排除其它可能的身体疾病或病理因素导致的精神症状,并观察患者的一般体貌和行为。
5. 精神状态评估:医生会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言语内容和联想、情感状态、注意力和记忆、定向力等,以帮助确定精神状态和潜在的精神疾病。
6. 诊断和治疗计划:在对患者进行问诊和检查后,医生会结合患者的症状和评估结果,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治疗等。
在一些复杂的情况下,可能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神经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
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精神科问诊和检查的方法可能因医生的个人经验和临床实践而有所差异,具体的步骤和方法可能会有所调整。
精神科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
精神状态检查
精神状态检查[适用对象] 音乐学专业[实验学时] 4学时一、实验目的要求掌握精神状态检查的要求和方法,完成一份实验报告的撰写。
二、预习与参考预习第五、六、七章内容以及参考第十五章的精神状态检查部分的相关内容。
三、实验内容通过观察、交谈的方法客观、全面和准确地记录实验对象的精神状态,并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分析结论。
实验内容包括:(一)、精神状态检查的内容1、一般状况:(1)意识状态:意识是否清晰,有何种意识障碍(包括意识障碍的水平和内容)。
(2)定向力:时间、地点及人物定向能力;自我定向如姓名、年龄、职业等;(3)接触情况:主动或被动,合作情况及程度,对周围环境的态度等,仔细描述实验对象的社交状况,并举例加以说明;(4)日常生活:包括仪表(体格、体质状况、发型、装束、衣饰等)、饮食、更衣、清洁、大小便及睡眠,女性实验对象的经期情况,与其他病友的接触,参加病房集体活动及工娱疗情况等;2、认知过程:(1)知觉障碍①错觉:种类、出现时间及频度、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及影响;②幻觉:种类、出现时间及频度、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及影响;③感知综合障碍:种类、出现时间与性质等;(2)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涣散,可能的影响因素有那些;(3)思维障碍:①思潮及思维形式:语量和语速的异常,有无思维迟缓、思维奔逸、思维中断、破裂性思维及思维贫乏等;②思维内容和结构:如有妄想,其种类、内容、性质、出现时间、发展动态、涉及范围、是否固定或成体系、荒谬程度或现实程度,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
有无强迫观念,其种类、内容、发展动态与情感意向活动的关系;(4)记忆力:记忆力减退(包括即刻记忆、近记忆和远记忆力)、记忆增强,有无遗忘、错构及虚构;(5)智能:包括一般常识、专业知识、计算力、理解力、分析综合及抽象概括能力等;(6)自知力:如自知力缺如,有部分自知力及自知力基本完整,还要注意实验对象对治疗的态度。
3、情感过程:情感活动可通过主观询问与客观观察两方面来评估。
三版规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体检内容
三版规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体检内容病史采集:首先,收集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联系方式等。
探询患者的主诉,了解他们当前的精神症状、持续时间、发病诱因等。
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包括精神疾病、躯体疾病、手术史、用药史等。
探讨家族史,特别是与精神疾病相关的家族遗传史。
询问患者的社会功能状况,包括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
一般体格检查:进行患者的身高、体重、血压、体温等常规测量。
观察患者的一般外貌和卫生状况,包括是否存在营养不良、脱水、自理能力下降等。
检查头部,包括头颅外形、眼睛、耳朵、鼻子、口腔等。
检查颈部,包括颈椎活动度、颈部淋巴结是否肿大等。
检查心肺功能,包括心脏听诊、肺部听诊等。
检查腹部,包括腹部触诊、腹部声音等。
精神状况评估:进行详细的精神状态检查,包括意识、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内容等方面。
评估情感状态,包括情绪、情感表达、患者对自己病情的认知等。
评估认知功能,包括智力水平、语言能力、计算能力等。
评估行为特征,包括行为表现、行为模式、自伤或自杀倾向等。
评估患者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包括幻觉、妄想、人际关系等。
辅助检查:根据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
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如脑电图、头部CT或MRI扫描等。
根据需要,进行神经心理学评估,评估认知功能、学习记忆能力等。
考虑进行其他相关辅助检查,如遗传学检查、代谢病筛查等。
诊断与评估: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制定初步诊断,并进一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
评估患者的自杀风险和危险行为,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干预计划。
精神科常规检查项目
精神科常规检查项目精神科常规检查是指对患者的精神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以便对其进行合理的治疗和管理。
精神科常规检查项目包括了一系列的检查和测试,如病史采集、精神状态评估、认知功能评估、人格评估等。
本文将对精神科常规检查项目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病史采集病史采集是精神科常规检查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
通过病史采集,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家族史、生活环境等方面的情况,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病史采集的内容包括:1. 个人基本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等。
2. 主诉,即患者当前的主要症状,如情绪低落、失眠、焦虑、幻觉等。
3. 病史,包括既往病史、现病史、手术史、过敏史等方面的内容。
4. 家族史,包括患者的亲属是否有精神疾病、遗传病等方面的情况。
5. 生活环境,包括患者的居住环境、工作环境、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情况。
二、精神状态评估精神状态评估是评估患者精神状态的重要手段,也是精神科常规检查的核心内容。
通过精神状态评估,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情绪、认知、意识等方面的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常用的精神状态评估工具包括:1.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用于评估患者的抑郁症状。
2.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用于评估患者的焦虑症状。
3. 精神病性症状量表(PANSS),用于评估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
4. 心境障碍问卷(MDQ),用于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双相情感障碍。
5. 儿童行为问卷(CBCL),用于评估儿童的行为问题。
三、认知功能评估认知功能评估是评估患者认知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认知功能评估,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记忆、注意力、语言、空间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常用的认知功能评估工具包括:1.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用于评估老年人的认知功能。
2. 艾森克智力量表(WAIS),用于评估智力水平。
3. 短时记忆量表(STM),用于评估患者的短时记忆能力。
《精神状态的检查》PPT课件
学科;
②对护理教学大纲进行结构性调整以支持
专业教学;
2、“护理诊断运动”
• 目的:对“病人的护理需要”、“护理问 题”或“病人问题”进行正式分类和命名; • 利用分类学的知识对上述问题进行分类产 生了当今的护理诊断(Nursing 护士能独立进行临床判断,不需医生等其他专业人 Diagnosis )。
理评估框架,指导护理评估。护理评估的
①评估是护理程序的第一步;
原则:
②评估是一个系统地、有目的护患互动过程;
③护理评估的重点是个体的功能能力和日常生活 能力; ④评估过程包括收集资料和临床判断。
Orem自理模式 Roy适应模式
20世纪60~70年代,产生了很多护理模式, ①明确护理的实质内容并将其视为独立
• 概念 疾病护理
3、护理工作的转变
保障人类健康 家庭 社区 社会
• 护士工作场所 医院 • 护士的工作内容
执行医嘱 护理技术操作 躯体护理
整体全方位的护理
讨
论
1、护士是否应对病人实施全面系统的体格检 查?
2、护士收集资料结果是否有利于实现护理目 标?
3 、实行医学模式的体格检查是否可行? 健康评估是现代护士必须具备的核
带有明显的护理特征的收集和组织资料的框架。 • FHPs模式涉及人类健康和功能11各方面:
健康感知、健康维护、预防疾病、健康 行为及健康危险因素
感觉机能检查
特殊感觉
白内障、视神经损伤、 视力减退或消失 棉子饼中毒
视觉
瞳孔散大 瞳孔缩小
危症、阿托品中毒 有机磷中毒
4、反射活动检查
浅反射
中枢位置
耳反射 髻甲反射 腹壁反射 肛门反射 角膜反射 咳嗽反射 延脑及第1、2颈髓 第7颈髓及1、2胸髓 胸、腰髓 第4、5荐髓 桥脑 延脑
精神状况检查的具体内容
精神状况检查旳具体内容(一)外表与行为1.外表涉及体格、体质状况、发型、装束、服饰等。
严重旳自我忽视如外表污秽、邋遢,提示精神分裂症、酒精或药物依赖及痴呆旳也许。
躁狂病人往往有过度招摇旳外表。
-明显旳消瘦除了考虑伴发严重旳躯体疾病外,在年轻女性病人身上也应考虑神经性厌食旳也许。
2.面部表情从面部旳表情变化可以推测一种人目前所处旳情绪状态,如紧锁旳眉头、哀怨旳眼神提示抑郁旳心情。
3.活动注意活动旳量和性质。
躁狂病人总是活动过多,不安分;抑郁病人少动而缓慢;焦急旳病人体现出运动性旳不安,或伴有震颤。
有些病人体现出不自主旳运动如抽动、舞蹈样动作等。
4.社交性行为理解病人与周边环境旳接触状况,与否关怀周边旳事物,是积极接触还是被动接触,合伙限度如何。
躁狂病人倾向于打破社会常规,给人际交往带来种种麻烦;而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社交行为上是退缩旳;有旳痴呆病人会浮现明显旳社交障碍。
应仔细描述病人旳社交状况,并举例加以阐明。
5.平常生活能力病人能否照顾自己旳生活,如自行进食、更衣、清洁等。
(二)言谈与思维1.言谈旳速度和量有无思维奔逸、思维缓慢、思维贫乏、思维中断等。
2.言谈旳形式与逻辑思维逻辑构造如何,有无思维松弛、破裂、象征性思维、逻辑倒错或词语新作。
病人旳言谈与否属于病理性赘述,有无持续言语等。
3.言谈内容与否存在妄想。
妄想旳种类、内容、性质、浮现时间、是原发还是继发、发展趋势、波及范畴、与否成系统、内容是荒唐还是接近现实、与其他精神症状旳关系等。
与否存在逼迫观念及与其有关旳逼迫行为。
(三)情绪状态情感活动可通过主观询问与客观观测两个方面来评估。
客观体现可以根据病人旳面部表情、姿态、动作、发言语调、自主神经反映(如呼吸、脉搏、出汗等)来鉴定。
主观旳体验可以通过交谈,设法理解病人旳内心世界。
可根据情感反映旳强度、持续性和性质,拟定占优势旳情感是什么,涉及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急、恐惊、情感淡漠等;情感旳诱发与否正常,如易激惹;情感与否易于起伏变动,有无情感脆弱;有无与环境不适应旳情感如情感倒错。
精神现状检查pse测评结果
精神现状检查PSE测评结果1. 什么是精神现状检查PSE测评?精神现状检查PSE(Present State Examination)测评是一种用于评估个体精神状态的工具。
它是一种半结构化的面谈方式,用于收集与个体精神病理学特征相关的信息。
PSE测评包括了广泛的主题,如个体的情感状态、思维内容和形式、知觉异常、意识状态等。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评估,可以帮助医生或研究人员了解个体的精神健康状况。
2. PSE测评的目的和重要性精神现状检查PSE测评的主要目的是评估个体的精神状况,帮助医生或研究人员诊断精神疾病。
通过对个体的情感、思维、知觉和意识等方面的评估,可以获得客观、详细的精神病理学数据,从而更准确地判断个体是否存在精神障碍。
此外,PSE测评还可以帮助医生或研究人员了解个体的精神状态变化,监测治疗效果,评估疾病预后。
在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中,PSE测评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为医生或研究人员提供客观的、系统化的评估工具,帮助他们更准确地了解个体的精神状况和病程。
同时,PSE测评结果也可以作为研究数据的一部分,用于分析和比较不同群体的精神病理学特征,推动精神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机制的研究。
3. PSE测评的步骤和内容PSE测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3.1 简介和建立联系在开始测评之前,测评者应向被测评者简要介绍PSE测评的目的和流程,并与被测评者建立联系,以便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
3.2 个人资料和一般状况测评者会询问被测评者的个人资料,如姓名、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等。
此外,还会了解被测评者的一般状况,如教育程度、职业、生活环境等。
3.3 病史测评者会询问被测评者的病史,包括过去的精神疾病史、家族精神疾病史、药物使用史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了解被测评者的精神健康背景。
3.4 精神症状测评者会询问被测评者的精神症状,包括情感状态、思维内容和形式、知觉异常、意识状态等。
例如,被测评者是否感到忧郁、焦虑,是否有幻觉或妄想,思维是否连贯等。
精神状态鉴别方法
精神状态鉴别方法精神状态鉴别是心理健康领域中的重要工作,对于早期发现和干预精神障碍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精神状态鉴别方法,旨在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关注自身及他人的心理健康。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最基本的精神状态鉴别方法,主要通过观察个体的行为、情绪、思维等方面来判断其精神状态。
具体包括:1.观察行为:是否存在异常动作、重复动作、冲动行为等。
2.观察情绪:情绪是否稳定,是否存在抑郁、焦虑、恐惧等情绪。
3.观察思维:思考问题是否清晰,是否存在妄想、幻觉等。
4.观察人际关系:与人交往是否存在困难,是否过于敏感或多疑。
二、访谈法访谈法是通过与被鉴别者进行深入交谈,了解其内心感受、思维、经历等,从而评估其精神状态。
访谈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结构化访谈:按照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进行访谈,以便于对比和评估。
2.半结构化访谈:在访谈过程中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根据被鉴别者的回答适时调整问题。
3.非结构化访谈:没有固定的问题,访谈者可以根据被鉴别者的表现自由发挥。
三、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通过一系列标准化工具,对被鉴别者的心理特征进行量化评估。
常用的心理测验包括:1.抑郁自评量表(SDS):用于评估被鉴别者是否存在抑郁症状。
2.焦虑自评量表(SAS):用于评估被鉴别者是否存在焦虑症状。
3.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用于评估被鉴别者是否存在多种精神症状。
四、生理检测生理检测是通过检测被鉴别者的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脑电图等,来了解其精神状态。
这些检测方法可以帮助鉴别者了解被鉴别者的生理功能是否受到影响。
五、综合评估综合评估是将上述方法相结合,对被鉴别者的精神状态进行全面评估。
通常需要专业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进行,以便为被鉴别者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总结:精神状态鉴别方法多种多样,关键在于发现早期症状,及时进行干预。
精神检查项目与内容
精神检查项目与内容:(一)一般表现:包括意识状态、仪态、接触、注意、睡眠和饮食情况。
意识状态:意识是否清楚是疾病诊断的重要前提。
边谈话,边观察谈话能否唤起患者的注意,注意力能否集中或易转移,对问题能否理解,应答速度、定向和记忆有无改变等,并结合表情作出判断。
仪态:是否整洁,着装是否整齐,有无过分装饰或不修边幅。
皮肤有无伤痕。
态度与举止:安静自然或活跃、迟缓、单调、沉默、紧张、敌对、敏感等。
接触:是指患者对医生和周围其它人的交往情况。
可用良好、欠佳、不良等描述。
注意:从患者的眼神、面部表情、举止和言语等来观察。
可用持久集中、短暂集中、涣散、随境转移、迟钝、增强、机警等描述。
(二)意志和行为:通过谈话了解患者的意志是否正常、增强或减退,如问“你对今后有何打算?”“在医院里你感到生活得怎样?”“有何要求?”等。
观察有无动作增多或减少,奇异动作、蜡样屈曲、抗拒症、木僵状态,甚至紧张综合症等。
(三)情感:既要观察外部表情,又要询问内心体验,特别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眼神和面部表情。
如凝视无神,谈话时注意力不集中、心不在焉、东张西望;或双目有神,注意涣散易淡漠、空笑、强制性哭笑等。
如问“近来你感到高兴吗?”“为什么高兴?”“你最近的兴趣如何?”“为什么不感兴趣?”等。
在了解其内心体验时,还应注意是否与外部表现协调一致。
(四)感知:主要观察有无错觉、幻觉与感知综合障碍。
可采用直接询问方式,或通过观察表情与行为表现间接获悉。
了解感知障碍的种类、内容与性质,如问“你是否经常听到有人在说你什么?”“说话的声音是一个人还是许多人?”“是男人的声音还是女人的声音?”“这声音熟悉不熟悉?”“声音来自何处?”“旁人听到没有?”“当你思考时是否立即听到声音?”“你看见什么人或特殊的形象吗?”“有否闻到某种特殊的气味?”“你觉得食物味道如何?”“你身上是否有像电流通过的感觉?”“你感到身体内部都好吗?”。
若患者表情紧张、东张西望、出现攻击或逃避行为时,可能有错视或幻视;以棉花塞耳或鼻时可能有幻听或幻嗅;以猜疑目光注视并拒食时可能有幻味。
精神状态检查
标?
健3、康实评估行是医现学代模护式士的必体须具格备检的查核是否可行?
心能力之一
(二)健康评估的发展
1、护理程序的发展 • 20世纪50年代美国Lydial Hall第一次提出了护
理程序的概念; • 1967年护理程序分评估、计划、实施、评价四
部分 • 以后护理程序迅速发展,评估又分为评估和诊
★评估为“对疾病的观察”,强调护理观察的重要性 ★护士要发展收集资料的技能,观察记录生命体征的能力 ★强调护士与病人交谈获取健康和疾病信息的重要性 ★评估病人的生活环境 ★评估需要收集、分析、解释资料
2、70年代美国
• 重视在教学计划中培养护士收集资料的 方法和技巧,包括全面的体格检查;
• 大部分学士学位课程使用医疗的模式培 养学生健康评估能力
2、体征(signs)是通过体格检查发现的异 常征象。
3、注意点 ①以病理解剖和病理学知识为基础,有很强
的技术性; ②正确娴熟的操作才能获得正确的结果; ③需要经过反复实践才能掌握。
(三)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 examination)
通过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方 法,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 物、组织标本和细胞取样等进行检查,从 而获得疾病的病原体、组织的病理形态或 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再结合临床进行分 析①的护士检亲查自方采集法标。本
Orem自理模式 Roy适应模式
20世纪60~70年代,产生了很多护理模式, ①明确护理的实质内容并将其视为独立 学科;
②对护理教学大纲进行结构性调整以支持 专业教学;
2、“护理诊断运动”
• 目的:对“病人的护理需要”、“护理问 题”或“病人问题”进行正式分类和命名;
精神状态的检查.
职业教育现代宠物技术教学资源库
职业教育现代宠物技术教学资源库
是中枢神经系统机能亢进的结果。
职业教育现代宠物技术教学资源库
临床表现
轻者表现骚动不安、惊恐,害怕,重者受 精神兴 奋 轻微刺激即产生强烈反应,不顾障碍地前 冲、后退,甚至攀登或跳入沟渠,狂奔乱 跑,有时攻击人畜。
职业教育现代宠物技术教学资源库
精神兴奋
职业教育现代宠物技术教学资源库
患畜对周围事物反应迟钝,呆立,头低耳耷,眼睛半 沉郁 闭,不听呼唤。但对轻度刺激仍有反应。
精 神 抑 制
病畜处于不自然的熟睡状态,对外界刺激反应异常迟
昏睡 钝,给以强刺激才能产生短暂反应,但很快又陷入沉
睡状态。 患畜意识完全丧失,对外界的刺激全无反应,卧地不
昏迷
起,全身肌肉松弛,反射消失,甚至瞳孔散大,粪尿 失禁。仅保留节律不齐的呼吸和心脏搏动。对强烈刺 激也无反应。常为预后不良的征兆。
职代宠物技术教学资源库
神 经 系 统 的 检 查
职业教育现代宠物技术教学资源库
健康动物表现
精神正常,对外界刺激往 往以眼、耳、尾及四肢的 动作迅速做出反应,行为 敏捷,姿势自然,动作协 调。
职业教育现代宠物技术教学资源库
A 3 B
精神兴奋 精神抑制
临床表现
精
神 抑 制
沉郁
对周围的注意力降低,反应迟钝、头低耳耷 、眼睛半闭、行动无力 处于熟睡状态,只对强烈刺激才能产生迟钝 而短暂的反应,但又很快陷于沉睡状态 躺卧不起,昏睡不醒,意识反射消失,瞳孔
昏睡
昏迷
散大,粪尿失禁
职业教育现代宠物技术教学资源库
精神沉郁
职业教育现代宠物技术教学资源库
临床表现
精神状况检查(万千心理 认知行为疗法)
精神状况检查一般描述·外表来访者是如何穿着打扮的?来访者有什么样的姿势?·行为和精神活动来访者是否表现出精神迟滞或烦躁不安?是否有不寻常的动作行为,如抽搐、怪癖或刻板行为?·对检查者的态度来访者对治疗师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治疗师和来访者之间的默契程度如何?心境和情感·心境来访者是否主动谈论自己的感受?感受的深度和强度如何?在访谈过程中来访者的情绪起伏是否频繁?·情感来访者在访谈中是否有情绪反应(从面部表情、语调等方面表现出)?情绪情感相一致吗?·适宜度来访者的情绪反应是否与所讨论的话题相符?言语来访者言语的多少、频率以及质量如何?思维·过程或思维形成来访者是否表现出想法过多或匮乏?来访者是否能清楚地理解问题并给出相应的答案?·思维内容来访者是否产生妄想?是否有其他值得注意的思维内容,如强迫观念、过分关注、自杀或行凶等想法?知觉混乱来访者是否出现了幻觉或错觉?如果是,涉及了哪些感觉系统?感觉中枢和认知·警觉和意识水平来访者是否表现出对环境感受能力的降低?·定向力来访者对时间、地点、人物是否有定向力?·记忆来访者的近期记忆如何(如他早饭吃了什么)?其远期记忆如何(如童年期记忆)?来访者是否有意隐瞒认知的受损(如虚构)?·注意力访谈过程中来访者的注意力是否有问题?这是由于焦虑或心境障碍、注意力损害引起的,还是由于学习缺陷引起的?·读写能力来访者是否能读写简单的句子?·视觉空间感知能力来访者是否能临摹简单的图画?·抽象思维来访者是否能以抽象的方式进行思考?·信息储备和智力来访者是否能完成与其教育水平和背景相符的脑力任务?冲动控制来访者是否能控制性冲动、攻击冲动和其他冲动?判断和见解来访者是否具有社会判断的能力?对自己病情的知晓程度如何?他对这种病的了解程度如何?可靠性来访者报告其情况的准确程度如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状况检查的内容:1、外表与行为2、言谈与思维3、情绪状态4、感知5、认知功能6、自知力外表与行为外表包括体格、体质状况、发型、装束、衣饰等。
面部表情从面部的表情变化可以推测一个人目前所处的情绪状态活动注意活动的量和性质。
社交性行为了解病人与周围环境的接触情况,是否关心周围的事物,是主动接触还是被动接触,合作程度如何。
日常生活能力病人能否照顾自己的生活,如自行进食、更衣、清洁等。
言谈与思维言谈的速度和量有无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中断等。
言谈的形式与逻辑思维逻辑结构如何,有无思维松弛、破裂、象征性思维、逻辑倒错或词语新作。
病人的言谈是否属于病理性赘述,有无持续性言语等。
言谈内容是否存在妄想。
妄想的种类、内容、性质、出现时间、是原发还是继发、发展趋势、涉及范围、是否成系统、内容是荒谬还是接近现实,与其它精神症状的关系等。
是否存在强迫观念及与其相关的强迫行为。
情绪状态? 通过主观询问与客观观察两个方面来评估。
? 客观表现可以根据病人的面部表情、姿态、动作、讲话语气、自主神经反应(如呼吸、脉搏、出汗等)来判定。
? 主观的体验可以通过交谈,设法了解病人的内心世界。
如果发现病人存在抑郁情绪,一定要询问病人是否有自杀观念,以便进行紧急风险干预。
感知? 有无错觉,错觉的种类、内容、出现时间和频率,与其它精神症状的关系;是否存在幻觉,幻觉的种类、内容,是真性还是假性,出现的条件、时间与频率,与其它精神症状的关系及影响。
认知功能? 定向力包括自我定向如姓名、年龄、职业,以及对时间(特别是时段的估计)、地点、人物及周围环境的定向能力。
? 注意力评定是否存在注意减退或注意涣散,有无注意力集中方面的困难。
? 意识状态根据定向力、注意力(特别是集中注意的能力)及其它精神状况,判断是否存在意识障碍及意识障碍的程度。
? 记忆评估瞬时记忆、近记忆和远记忆的完好程度,是否存在遗忘、错构、虚构等症状。
? 智能根据病人的文化教育水平适当提问。
包括一般常识、专业知识、计算力、理解力、分析综合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必要时可进行专门的智能测查。
自知力? 了解病人对自己精神状况的认识,可以就个别症状询问病人,了解病人对此的认识程度;? 要求病人对自己整体精神病况做出判断,由此推断病人的自知力,并进而推断病人在今后诊疗过程中的合作程度。
不合作病人病人的精神检查? 一般外貌可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仪表、接触情况、合作程度、饮食、睡眠及生活自理状况。
? 言语有无自发言语,是否完全处于缄默;有无模仿言语、持续言语。
缄默患者能否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
? 面部表情有无呆板、欣快、愉快、忧愁、焦虑等,有无凝视、倾听、闭目、恐惧表情。
对医务人员、亲友的态度和反应。
? 动作行为有无特殊姿势,动作增多还是减少;有无刻板动作、模仿动作;动作有无目的性;有无违拗、被动服从;有无冲动、伤人、自伤等行为。
精神科诊断过程? 在诊断过程中,要根据等级诊断,首先确定病人是否有器质性因素,只有排除了器质性问题,才考虑"功能"性精神障碍。
? 在诊断"功能"性精神障碍的过程中,要考虑是精神病性(有幻觉、妄想、现实检验能力丧失等)的,还是非精神病性的(神经症性,没有上述重性精神病性特征);? 还要考虑人格因素和心理应激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诊断思路:1、是否器质性病变所致2、是否由精神活性物质所致3、是否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CCMD-3精神分裂症(分裂症)诊断标准【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规定:(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CCMD-3精神分裂症(分裂症)诊断标准【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CCMD-3精神分裂症(分裂症)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尚未缓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抗精神病药物抗精神病药是治疗精神病性症状的药物,主要用于分裂症及相关精神病性障碍。
分类(1)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又称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三氟拉嗪、舒必利等。
主要通过阻断D2受体(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又称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利培酮、喹硫平、奥氮平、阿立哌唑、齐拉西酮等。
阻断D2及5HT2受体。
抗精神病药物的选择? 兴奋躁动: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
? 阴性症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舒必利。
? 阳性症状: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奋乃静。
? 依从性差者:长效抗精神病药物。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疗程? 急性期:2个月? 巩固期:4~6个月? 维持期:第一次发作1~2年,第二次发作3~5年,多次发作需终身服药。
影响预后的因素1. 以急性形式起病患者的预后明显好于起病缓慢者。
2. 病程短者的预后好于病程较长的患者。
3. 初次发病者预后好于反复发作者。
4. 情感症状, 如抑郁、焦虑等症状明显者预后好于情感平淡者。
5. 从亚型来看, 偏执型、紧张型预后较好, 单纯型预后最差。
6. 发病年龄越小, 预后越差, 因此老年期的精神分裂症预后较好。
7. 在接受治疗方面, 有良好的依从性者预后优于治疗不合作者。
8. 病前人格相对完好者预后好于病前人格有明显缺陷者。
9. 从家庭因素来看, 婚姻保持完好者预后好于家庭破裂者和独身者。
10. 从社会因素方面看, 有良好的工作记录者, 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者的预后好于没有固定工作和没有良好社会关系的患者。
心境障碍-单相与双相? 单相与双相由Leonhard(1962) 首先提出, 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者称为双相障碍;只表现为躁狂或抑郁者为单相障碍。
? DSM-IV 中将双相分为二个亚型。
双相I 型:有躁狂、抑郁发作史,躁狂发作严重。
双相Ⅱ型:有躁狂、抑郁发作史,抑郁发作重,躁狂发作轻;与双相I型不同,不仅是躁狂程度轻,而且家族中患双相Ⅱ型者比双相I型多,另外发作次数较多,对治疗反应可能较差。
CCMD-3心境障碍的分类1、躁狂发作2、双相障碍3、抑郁发作4、持续性心境障碍5、其他或待分类的心境障碍CCMD-3躁狂发作诊断标准【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3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4项):(1)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2)语量增多;(3)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4)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5)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6)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7)睡眠需要减少;(8)性欲亢进。
CCMD-3躁狂发作诊断标准【严重标准】严重损害社会功能,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周;(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躁狂发作标准至少1周。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躁狂。
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
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
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躁狂发作的治疗心境稳定剂1、锂盐2 、丙戊酸盐或卡马西平3、候选的心境稳定剂:拉莫三嗪、妥泰。
苯二氮卓类药物? 在躁狂发作治疗的早期阶段, 常与心境稳定剂临时联合使用,以控制兴奋、激惹、攻击等急性症状,在心境稳定剂的疗效产生后即可停止使用。
? 这些药物并不属于心境稳定剂,不能预防复发, 且长期使用可能出现药物依赖。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对于具有兴奋、激惹、攻击或精神病性症状的急性躁狂或混合性发作患者,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患者,也可在治疗早期阶段短期联用心境稳定剂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中的氯丙嗪和氟哌啶醇能较快地控制躁狂发作的精神运动性兴奋,且效果较好。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可能具有抗躁狂和抗抑郁的心境稳定作用。
? 在躁狂发作治疗的早期阶段, 可作为补充或辅助治疗措施与心境稳定剂联合使用。
? 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时,可临时选择使用。
电抽搐治疗? 对于双相障碍的严重抑郁、难治性抑郁或躁狂, 以及无法阻断的快速循环发作, 电抽搐治疗是起效迅速、安全有效的最佳选择之一。
? 对拒食、木僵、有严重自伤或自杀危险的病人, 更应优先采用。
? 对于极度兴奋躁动、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病人, 以及因躯体疾病不能接受药物治疗者, 也可以考虑使用电抽搐治疗。
? 治疗前应适当减少药物的剂量。
抑郁发作的治疗一)抗抑郁药物的治疗策略1、急性期治疗? 控制症状,尽量达到临床痊愈。
? 建议:足量,足疗程。
? 治疗严重抑郁症时,一般药物治疗2~4周开始起效。
? 如果患者用药治疗6~8 周无效, 改用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药物可能有效。
2、巩固期治疗? 从症状完全缓解起,持续4~6个月。
? 在此期间患者病情不稳,复燃风险较大。
3、维持期治疗? WHO 推荐仅发作一次(单次发作),症状轻,间歇期长(≥5年)者, 一般可不维持治疗。
? 多数意见认为首次抑郁发作维持治疗为6~8个月。
? 有两次以上的复发,特别是近5年有两次发作者应维持治疗,时间至少2~3 年。
? 多次复发者主张长期维持治疗。
二)电抽搐治疗1有消极自杀企图的患者2使用抗抑郁剂治疗无效的患者3电抽搐治疗后仍需药物维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