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北京市朝阳区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学年北京市朝阳区中考化学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业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
B.明矾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蒸馏海水和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
D.蒸馏水、自来水都是纯净物
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被点燃、火星四射
B.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点燃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
3.下列有关环境和能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生活污水应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
B.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C.使用乙醇汽油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D.二氧化碳含量增大会使温室效应加剧,属于空气污染物
4.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氮气B.氢气
C.氯化钠D.金刚石
5.下列有关物质的提纯、除杂和鉴别所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D 鉴别NH4NO3固体和NaOH固体加水溶解
A.A B.B C.C D.D
6.有A、B、C三种元素,它们形成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元素 A B C
其形成的粒子结构示意图
A.它们之间可形成化学式为AC的化合物
B.它们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C.A的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是原子,B、C表示的是阳离子
D.它们之间可形成化学式为B2A的化合物
7.战国所著《周礼》中记载沿海古人“煤饼烧蛎房成灰”(“蛎房”即指牡蛎壳之类的贝壳),并把这种灰称为“蜃”。

在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中,用“蜃”溶于水制得的碱液将树皮脱胶。

“蜃”的主要成分是
A.氯化钠B.氢氧化钙C.碳酸钙D.氧化钙
8.向 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液中可能有 Fe(NO3)3、Mg(NO3)2和 Cu(NO3)2
B.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C.与原溶液相比,滤液的质量可能增大
D.向滤液中滴入稀盐酸,可能会有白色沉淀出现
9.保持温度不变,小心蒸发NaCl不饱和溶液(蒸发皿中始终有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与时间(t)的关系合理的是( )
A.B.C.
D.
10.下图为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对应浓度的盐酸反应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越大,V时所得溶液的pH越大
B.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C.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相同
D.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溶液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取之不尽的是_____(填序号);
A 太阳能
B 煤
C 石油
(2)下列食品因有毒而不能食用的是_____(填序号);
A 葡萄酿制的酒
B 花生油炒的菜
C 被甲醛溶液浸泡过的海产品
(3)下列厨房用品的主要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填序号);
A 瓷碗
B 塑料盆
C 不锈钢汤勺
(4)会使人煤气中毒的物质是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我国空气环境质量标准中,对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标准如下表所示。

空气质量标准
标准一级标准二级标准三级标准
单位体积空气中SO2的质量(mg/m3) 0~0.15 0.15~0.50 0.50~0.70
为测定某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环保小组同学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取1m3的空气,通过盛有足量H2O2
溶液的抽气装置,缓慢抽气使二氧化硫能够充分反应生成硫酸。

在吸收后的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BaSO4(相对分子质量为233),经测定,生成白色沉淀的质量为1.165mg。

请通过计算,判断此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级别__________。

已知反应:①SO2 + H2O2 = H2SO4;
②H2SO4 +BaCl2 = BaSO4↓+ 2HCl。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除去NaCl 溶液中CaCl2、MgCl2、Na2SO4的操作有:①加过量的NaOH溶液;②加过量的BaCl2溶液;③过滤;
④加适量的盐酸;⑤加过量的Na2CO3溶液。

(1)以上操作合理的先后顺序为_____(数字序号不能重复使用)。

(2)请写出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请设计实验,证明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NaOH_____(请写出实验步骤、现象)。

14.一瓶氢氧化钠溶液较长时间敞口放置,取出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氯化钡溶液,发现试管中出现白色沉淀,加入少量稀盐酸,白色沉淀溶解,并有气泡产生。

解释上述现象(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向Na2C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Mg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某同学经过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得白色固体,并进行如下探究:
(猜测)白色固体可能是:①MgCO3;②Mg(OH)2;③_____。

(资料)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实验1)
(1)取适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铜的U形管,观察到现象为_____,则猜测①不成立。

(2)另取适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_____,产生大量气泡,则猜测②不成立。

有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上述固体应为碱式碳酸镁[aMgCO3·bMg(OH)2·3H2O],其不溶于水,加热易分解,工业上常用作阻燃剂。

(实验2)
(3)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该同学取适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如图_____(选填“甲”或“乙”)装置,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_____,浓NaOH溶液的作用_____。

若错选为乙装置,则a:b的值会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确定”)。

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经计算得知该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为[3MgCO3·Mg(OH)2·3H2O]。

(拓展延伸)
(4)将该碱式碳酸镁长期浸泡在浓NaOH溶液中,固体全部转化为Mg(OH)2,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5)工业上用碱式碳酸镁作阻燃剂,其可能的原因有_____。

a.分解时吸热,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生成的固体覆盖燃烧物,隔绝氧气
c.生成的气体稀释了可燃物周围的氧气浓度
16.如图1的加热袋常用于野外加热食物。

加热袋中的固体粉末含镁粉、铁粉和氯化钠,使用时向其中加入水袋中的水,即可产生大量热。

实验小组针对放热过程中的反应原理展开探究。

(查阅资料)
常温下镁粉能与水发生置换反应,且放热。

(进行实验)
同学们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模拟实验:分别取不同成分的固体粉末放入甲中,通过分液漏斗向其中均加入8mL水,读取甲中所得固液混合物的最高温度,实验记录如下表:(实验时的室温为22.8℃)
实验序号 A B C D E F
固体成分Mg Fe Mg+Fe Mg+NaCl Fe+NaCl Mg+Fe+NaCl
乙中现象
少量肥皂泡,难
以点燃……
少量肥皂泡,难
以点燃
较多肥皂泡,点
燃有爆鸣声
无肥皂泡
大量肥皂泡,点燃
有爆鸣声
混合物温度23.1℃22.8℃23.1℃24.2℃22.8℃27.2℃(解释与结论)
(1)实验B,乙中现象为_____。

(2)实验A证明了镁粉与水能反应,完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2O=_____+H2。

(3)使镁粉与水迅速反应并放热的最佳方法是向镁粉中加入_____。

(反思改进)
(4)同学们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升高的温度没有达到食品加热袋的效果,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

(5)同学们根据实验结果进一步猜测,实验F中的反应结束后,甲中剩余固体混合物中仍然含有铁粉,检验其铁粉存在的实验方案为:取少量固体混合物_____。

(6)从上述实验初步得出“NaCl溶于水没有热量的变化”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填实验序号)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A
【解题分析】
A.工业废水需要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防止水污染,正确;B.明矾能吸附水中悬浮的固体小颗粒,不能软化硬水,错误;C.蒸馏海水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电解水过程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错误;D.蒸馏水是纯净物,自来水是混合物,错误。

故选A。

2、D
【解题分析】
A、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选项错误;
B、石蜡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水、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属于实验现象,选项错误;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选项错误;
D、点燃氢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可能发生爆炸,选项正确,故选D。

【题目点拨】
为了防止发生爆炸,在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都应检查可燃性气体的纯度
3、D
【解题分析】
A、生活污染是三大污染源之一,生活污水达标处理后排放,可以减少生活污染对环境的破坏,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煤、石油、天然气消耗后不能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中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选项B不符合题意;
C、乙醇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选项C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解题分析】
A、氮气为单质,是由氮气分子构成,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氢气为单质,是由氢气分子构成,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为化合物,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选项C符合题意;
D、金刚石为碳单质,是由碳原子构成,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解题分析】
A、CaCO3高温煅烧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能将杂质转化为欲保留的物质,选项正确;
B、氯化钡能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消耗了欲保留的物质,又引入新杂质氯化钠,选项错误;
C、除去CO2中少量的HCl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HCl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把杂质HCl转化为二氧化碳,再通入浓硫酸干燥,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选项正确;
D、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后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加水溶解可以区分两种固体,选项正确,故选B。

【题目点拨】
除杂的原则:
1、不能引入新杂质;
2、除杂剂不能与欲保留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3、最佳的除杂方法是将杂质转化为欲保留的物质。

6、D
【解题分析】
A、根据A、C两种元素形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可判断其中一种离子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另一种离子为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在A与C形成的化合物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应相等,故A、C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CA;
B、A原子的电子层数为2,B、C原子的电子层数为3,故不同。

C、A的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的是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B、C表示的是阳离子;
D、根据A、B两种元素形成的离子结构示意图,可判断其中一种离子为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另一种离子为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在A与B形成的化合物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总数应相等,故A、B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
为B2A;
故选D。

7、D
【解题分析】
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碳酸钙会分解为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所以“蜃”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故选:D。

8、D
【解题分析】
金属和盐发生反应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由于镁、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镁>铁>铜>银,把一定量的铁放入AgNO3、Cu(NO2)2、Mg(NO3)
的混合溶液中,铁首先和AgNO3反应,再和CuSO4反应,而不能与Mg(NO3)2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2
说明CuSO4没有全部参与反应,即滤渣中不可能有铁,一定有最不活泼的金属银,可能有铜,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的同时也生成了硝酸亚铁,因此在滤液中一定有Cu(NO3)2、Mg(NO3)2,还有生成的Fe(NO3)2,可能还有剩余的AgNO3。

【题目详解】
A、由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有 Fe(NO3)3、Mg(NO3)2和 Cu(NO3)2,可能还有剩余的AgNO3,故错误;
B、由分析可知,滤渣中不可能有铁,一定有最不活泼的金属银,可能有铜,所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不可能有气泡产生,故错误;
C、Fe+2AgNO3=Fe(NO3)2+2Ag
56 340 180
Fe+Cu(NO3)2=Fe(NO3)2+Cu
56 188 180 64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铁与硝酸银、硝酸铜反应都会使溶液的质量减小,故错误;
D、由分析可知,滤液中一定有Cu(NO3)2、Mg(NO3)2,还有生成的Fe(NO3)2,可能还有剩余的AgNO3,向滤液中滴入稀盐酸,可能会有氯化银白色沉淀出现,故正确。

故选D。

9、A
【解题分析】
保持温度不变,不断蒸发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的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会增大(起始质量分数不为零),但是此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不会变,故最终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选A。

10、A
【解题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和题中信息知,A、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越大,V时所得溶液的pH越大,
故A 正确;B 、在a 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酚酞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故B 错误;C 、在a 、b 、c 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不相同,浓度越大反应越快,故C 错误;D 、在a 、b 、c 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溶液碱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 ,故D 错误。

点睛∶pH >7溶液呈碱性,pH <7溶液呈酸性,pH =7溶液呈中性。

酚酞遇碱变红,遇酸不变色。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A C B CO (或一氧化碳) 【解题分析】
(1)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且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而太阳能则不会,且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的,故填A ;
(2)葡萄酿制的酒、花生油炒的菜都是无毒的,对人体无害,可以食用;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的蛋白质,浸泡的海产品不能食用;故填C ;
(3)A 、瓷碗是用黏土烧制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 、塑料盆是塑料制成的,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三大有机合成材料;
C 、不锈钢汤勺是由不锈钢制成的,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故填B ;
(4)CO 能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从而使人体缺氧造成“煤气中毒”,故使人煤气中毒的物质是一氧化碳。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二级 【解题分析】
解:设与氯化钡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 ,
2244BaCl H SO BaSO 2HCl
1.165m +=+98233
g
x
19.8233
=x 165mg
解得:x=0.49mg
设1m 3空气中含SO 2的质量为y
22224SO H O H +=649SO 0.8y 49mg
06.498=y 49mg
解得:y=0.32mg
所以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级别是二级 答: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级别是二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①②⑤③④/或②①⑤③④/或②⑤①③④ 2244BaCl +Na SO =BaSO +2NaCl ↓ 取③所得溶液,加入足量的BaCl 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溶质中含有NaOH 【解题分析】
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氯化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题目详解】
(1)以上操作合理的先后顺序为:①加过量的NaOH 溶液(除去氯化镁)、②加过量的BaCl 2溶液(除去硫酸钠)、⑤加过量的Na 2CO 3溶液(除去氯化钙和过量氯化钡)、③过滤、④加适量的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或②加过量的BaCl 2溶液(除去硫酸钠)、①加过量的NaOH 溶液(除去氯化镁)、⑤加过量的Na 2CO 3溶液(除去氯化钙和过量氯化钡)、③过滤、④加适量的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或②加过量的BaCl 2溶液(除去硫酸钠)、⑤加过量的Na 2CO 3溶液(除去氯化钙和过量氯化钡)、①加过量的NaOH 溶液(除去氯化镁)、③过滤、④加适量的盐酸(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故填:①②⑤③④或②①⑤③④或②⑤①③④;
(2)BaCl 2溶液与Na 2SO 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44BaCl +Na SO =BaSO +2NaCl ↓;
(3)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都是显碱性溶液,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

检验NaOH 存在时,先用足量的BaCl 2溶液完全除去碳酸钠,再用酚酞溶液检验NaOH 是否存在。

证明过滤所得滤液中含有NaOH 的实验方案:实验步骤:取③所得溶液,加入足量的BaCl 2溶液,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色,则溶质中含有NaOH 。

14、2NaOH+CO 2=Na 2CO 3+H 2O Na 2CO 3+BaCl 2=BaCO 3↓+2NaCl BaCO 3+2HCl =BaCl 2+H 2O+CO 2↑ 【解题分析】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钡和氯化钠,碳酸钡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2NaOH+CO 2=Na 2CO 3+H 2O ;
(2)Na 2CO 3+BaCl 2=BaCO 3↓+2NaCl ;
(3)BaCO 3+2HCl =BaCl 2+H 2O+CO 2↑。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MgCO 3和Mg (OH )2 白色固体变蓝色 足量稀盐酸(合理即可) 甲 吸收水蒸气 吸收二氧化碳 变大 32222323MgCO Mg OH 3H O+6NaOH=4Mg OH +3Na CO +3H O ⋅⋅()() bc
【解题分析】
猜测:白色固体可能是:①MgCO 3;②Mg (OH )2;③MgCO 3和Mg (OH )2 的混合物;
(1)取适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过装有无水硫酸铜的U 形管,观察到现象为白色固体变蓝色,说明白色固体分解产生水,则猜测①不成立。

(2)另取适量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则固体中含有碳元素,则猜测②不成立。

(3)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该同学取适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如图甲装置浓硫酸,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干燥剂,吸收水蒸气,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碳酸钠,浓NaOH 溶液的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气体。

若错选为乙装置,则浓氢氧化钠除了吸收二氧化碳,还有部分水蒸气留在溶液中,因此浓硫酸吸收的水蒸气量偏小,a ∶b 的值会变大。

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经计算得知该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为[3MgCO 3·Mg (OH )2·3H 2O ]。

(4)将该碱式碳酸镁长期浸泡在浓NaOH 溶液中,固体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镁、碳酸镁和水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2222323MgCO Mg OH 3H O+6NaOH=4Mg OH +3Na CO +3H O ⋅⋅()();
(5)工业上用碱式碳酸镁作阻燃剂,其可能的原因有:
a 、分解时吸热,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降低,故选项错误;
b 、生成的固体覆盖燃烧物,隔绝氧气,达到灭火效果,故选项正确;
c 、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稀释了可燃物周围的氧气浓度,达到灭火效果,故选项正确。

故选:bc 。

16、无肥皂泡 Mg(OH)2 Fe 和NaCl 没有保温措施,热量散失 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溶液变浅绿色,证明有铁粉 B 、E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了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通过实验资料和实验分析,得到了正确的结论,要具体分析,综合掌握。

【题目详解】
(1)铁不能与水反应,铁和水混合时,无肥皂泡产生;
(2)根据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镁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数目分别为1、4、2,反应后氢原子的数目为2,根据化学变化中原子的数目和种类不变,其余的原子可构成Mg(OH)2;故填:Mg(OH)2;
(3)通过分析表中各物质之间的反应和升高的温度可知,使镁粉与水迅速反应并放热的最佳方法是:向镁粉中加入Fe和NaCl;
(4)没有保温措施,热量散失,固体较少、配比不合适等原因都会造成温度上升不明显,所以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升高的温度不足以加热食物,其可能的原因是:没有保温措施,热量散失;
(5)铁会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所以补充的实验方案是:取少量固体混合物,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溶解,有气泡冒出,溶液变浅绿色,证明有Fe;
(6)B、E两个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温度没有明显升高,说明NaCl溶于水没有热量的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