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烟台市青华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烟台市青华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别茶①

刘帆

钱之江从小就想去看茶。

有一年,香江天气闷热,罗湖桥一带却异常热闹。

听说部队就要从鹏城移防过罗湖桥了,钱之江的心提了起来。爷爷说四十八年前,也有一支部队过江,粗布军衣,打着背包,在南京路上枕着马路沿睡了一宿,有起得早的富商巨贾,推门一看,都大吃一惊!

钱之江的爷爷在他小时候一再讲这个故事,还说一辈子都没有见过这么仁义的部队。

钱之江印象深刻。爷爷从来没有这么眉飞色舞过。

钱江纱厂公私合营后,爷爷沪港两头跑,后来常驻港岛,生意继续,家里时常来人,讲的话与岛上的人不一样。钱之江就觉得,说话的人,讲国语,他们说的江南水乡,钱之江没去过,倒是课本上白乐天的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钱之江至今记得。

爷爷说,江南塞北,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有机会你可以去看看。

去看看江南塞北,这是钱之江一直的梦想。

人们说,去看江南塞北,要过桥,过罗湖桥。

钱之江好想去。刚开始年龄小,去不了;等长大了,又念书,仍去不了;再大一点儿,去了英国,还是去不了。钱之江就想,等我能够经济独立的时候,就自己去。爷爷说过,江南的水,江南的茶,你带一点儿回到香江。

钱之江终于来了,问茶,看茶。下榻的酒店在春江路,虽然距离香江不过一百七十多里,但是自从爷爷腿脚不方便后,又是十年光景。钱之江下榻的房间里有一张太师椅,斜卧在那里,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钱之江离开洁白的床,踱步到落地窗前,远处高楼林立,阳光恰到好处地倾泻在楼宇和树叶上,此刻,他只想静静地待一会儿。

他俯瞰城市,蓦然发现,一缕香气氤氲。茶几上,一杯清茶香气袅袅。钱之江回头,知道茶是碧螺春,产于太湖边的吴县,爷爷生于斯。多年来,受爷爷影响,他对这款茶也是情有独钟。

“洞庭无处不飞翠,碧螺春香万里醉”钱之江侧过身子,单手倚在窗前,目光灼灼,仿佛入定一般站在那里。爷爷曾说,几声鸡叫啼亮,湖山醒来,晨雾弥漫,采茶姑娘踏着朝霞,成群结伴,向山上的茶园走去。

钱之江似乎看到了,那些时光,空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青翠欲滴的茶树丛中,采茶姑娘们神采飞扬,灵巧的双手敏捷地从茶树上摘下片片嫩芽,俊美的身影穿梭在绿树间,江南美丽动人的图画蓦然在眼前。

钱之江决定明天就飞往那里,看那入夜万家灯火的山村。此行,考察茶道,钱之江曾在《诗经》中体验“采荼薪樗,食我农夫”。爷爷说沧桑世事,除了采茶外,制茶还要经过蒸、捣、拍、烘等工序,“故情周匝向交亲”,茶人的感情完全因为人茶彼此交往才显得亲密。

钱之江端起茶杯,眼睛一动不动: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青螺入水,叶芽伸展,茸毛轻舒,嫩绿透亮,姿态动人。

你说嘛,明天的行程。钱之江的妻子,声音很好听。爷爷说吴侬软语,不要忘记了。绵软润滑,有酥糖的味道吧?钱之江瞅着妻子,马上高兴地问,你到过江南吗?

结婚这么多年,你今天才这样问我。姑苏的报恩寺,你知道吗?在那里,我是个采茶女。有空一定要去那个地方。

报恩寺。名字真好。

钱之江品了一口茶,微笑地望着妻子,似乎沉浸在某种幸福的回忆里。妻子的脸上好像升腾起一朵红云,在柔和的灯光下魅力无限。

钱之江动容了:多好啊!有你这样懂茶道的妻子。

钱之江说完,准备去拉妻子,这才发现太师椅上空空如也,只有茶几上茶叶飘香,依然绿意盎然,香气袅娜。

妻子在哪?钱之江一惊,及至愕然醒悟,方知妻子并未随行,只是那洁白的茶杯上的仕女,活脱脱一个采茶女。

钱之江太容易失神了。爷爷曾说,内地是魂牵梦萦的地方,你一定要去。

钱之江,站了多久?直到夕阳西下,明月初升。不能再待了!

次日一早,钱之江收拾行囊,中午就到了梦幻的老姑苏。白墙黛瓦,护城河,老城墙,石板街,转个弯,钱之江在院中摆了一张桌子,邀请来的几个人团团围坐,一套青花瓷茶具,七八十度的温开水,放入一小撮春茶。茶叶如青螺入水,旋转着飞速下沉。新朋旧友,相聚茶园,品茶谈心,那份伊呀呀的小调就落到了茶里……

(选自《小小说选刊》2020年第14期) [注]①别茶:鉴别茶叶。“别”是“鉴别”的意思。②鹏城:深圳的别称。

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所选地名很有讲究,如“报恩寺”词既点出了钱之江妻子的大致出生地,又暗含了要不忘家乡、回报家乡的主题思想。

B. 小说主要通过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直接刻画了钱之江爷爷和钱之江妻子的形象,二人都对钱之江前往内地有促进作用。

C. 小说的结尾极富有画面感,其风景风物、人物相欢、品茶氛围均美不胜收,让读者读后如身临其境,恍如梦境,惬意无比。

D. 小说采用散文化叙述,人物的情感在自然中融注,用语富有意蕴,多处运用的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表达。

2. 文中多处引用了古诗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 本文的情节构思有哪些特色?请简要分析。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

还有秋雨哩,北方的秋雨,也似乎比南方的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

在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地下起雨来了。一层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天又青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

4. “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中的“深沉”一词如何理解?

5. “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作者为什么会觉得这“倒来得正好”?

6. 节选文字是从哪些方面来突出故都的特殊秋味的?请结合文意作简要陈述。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学者们意识到,精美的玉器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中国大地上首次出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