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
一、单选题
1.如图是八个相同的玻璃瓶,装有高度不同的水.用筷子分别敲击瓶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主要是由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B.声音主要是由玻璃瓶振动产生的C.a瓶的音调最低D.d瓶的音调最低
2.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A.教室安装隔音玻璃B.工厂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C.医院病房区域禁止喧哗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声耳罩3.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声调
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大
C.有些地方禁止汽车鸣笛,目的是在声音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
D.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4.“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一规定得到我市市民的一片叫好,它不仅保护了自然环境,也还给了市民一个清静的居住环境。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
A.从人耳处减弱噪声B.从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C.从声源处减弱噪声D.以上三种减弱噪声的方法都用了5.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分辨人
B.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降低音调
D.发声的音叉与水面接触时“水花四溅”,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句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噪”和“鸟鸣”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的7.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桌子能传声
B.图乙中,超声波清洗机正在清洗眼镜,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C.图丙中,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图丁中,蝙蝠靠次声波发现昆虫
8.常州民乐团合奏江苏名曲《茉莉花》时,观众能分辨出笛子、二胡、琵琶等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
A.声速B.响度C.音调D.音色
9.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10.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显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先进水平。
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响度一定相同
B.音调相同,响度一定相同
C.音调不同,响度可能相同
D.音调相同,响度可能相同
11.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
B.图乙: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是为了改变响度大小
C.图丙:医生用B超查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图丁:防噪声耳罩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
12.用超声波洗镜器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
A.具有能量B.穿透能力强C.传播距离远D.遇到障碍物能反射
13.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B.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超声波能排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
D.“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14.如图所示,用几只相同的玻璃瓶子装有不同质量的水。
用一根筷子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 1,2,3,4,5,6,7,i”的声音来。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声音是由筷子振动产生的B.该声音不能传递能量
C.该声音主要是音调不同D.在月球上敲击瓶子同样能听到声音15.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医生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
B.工人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C.渔民利用声呐获得鱼群的信息
D.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二、填空题
16.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Hz到________Hz之间,某种昆虫在飞行
时翅膀在10 s内振动了3 500次,人耳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17.如图中是中国古代的计程车—“计里鼓车”。
当车走一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______发声,当车走到里时,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镯(古代的乐器),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______(填“响度”或“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这是利用声传递______(填“信息”或“能量”)。
18.“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___特征来辨别的;“女主音歌唱家”中的“高音”提的是声音的___________高。
19.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小孔,可以改变笛子发声的________;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________dB。
20.小明学习了声现象后,进行了一些探究。
如图甲所示,用小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______。
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如图乙所示,小明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铃声逐渐变小,这是在描述声音的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当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说明______。
三、综合题
21.口琴是用嘴吹或吸气,使金属簧片振动发声的多簧片乐器,是一种自由簧气鸣乐器,它有上下两排小方格孔,装有多组自由振动的簧片,气流强迫通过时,灵活的金属舌簧振动发声,来回移动,吹吸不同的孔时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
如图所示将口琴拆开后其内部的琴芯结构,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A区的较薄、较短,而C区的较长、较厚。
(1)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____________(选填“音
调”“响度”或“音色”)。
(2)较厚、较长的铜片振动时要比较薄、较短振动的____________(填“快”或“慢”),高音区为____________区。
(3)演奏时,人能听出是口琴演奏的是依靠声音的____________辨别的。
22.阅读《“奋斗者”号为什么没有迷路》并回答题。
“奋斗者”号为什么没有迷路
2020年11月2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如图所示)成功完成万米海试胜利返航。
在11月10日8时12分,继“蛟龙”号和“深海勇士”号之后,“奋斗者”号成功坐底世界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坐底深度10909米,这意味着中国载人深潜事业取得新突破,我们可以驾驶潜水器到达海底世界的任一角落。
对潜航员来说,如何在漆黑一片的深海里找到正确的航线十分关键。
由于电磁波在海水中会大幅度衰减,所以利用电磁波打电话和导航都是行不通的,利用光学辅助系统也很难看清几十米开外的情况。
因为声波在水中传播时衰减远小于电磁波,所以声学系统就成为载人潜水器上的通讯、导航利器。
按功能来分,载人潜水器的声学系统主要包括水声通信机、测深侧扫声呐、前视成像声呐、定位声呐、多普勒测速声呐以及避碰声呐等。
如图所示为“奋斗者”号利用水声通信机从马里亚纳海沟传回的潜航员在潜水舱内的照片。
水声通信机是潜水器与母船之间沟通的唯一桥梁,利用水声通信机可以实现潜水器与母船之间的图像、数据、文字、语音的传输。
测深侧扫声纳和前视成像声纳为潜航员绘制了方圆200余米的海底地图。
避碰声纳实时监测自己到各个方向障碍物的距离,
为潜航员提供路况信息,还可提供潜水器距底高度数据,用于控制定高航行。
定位声纳告诉潜航员在哪儿,多普勒测速声纳告诉潜航员潜水器的速度有多大。
(1)“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水下使用声波通讯,是因为声波__________ 。
(2)下列跟“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有关的问题中,属于可探究的科学问题的是( ) A.“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使用的声学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构成?
B.“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使用的声学系统有哪些主要的用途?
C.声波在水中的传播距离跟声波的频率有什么关系?
D.声波在水中能传播多远的距离?
23.阅读《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回答问题。
从传声筒到移动通信
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电话,你知道科学家们发明它是受什么启发吗?是传声筒。
让我们去参观中国科技馆二层探索与发现主题展B厅——声音之韵展,观察、研究一下传声筒,直观地去体验传声筒传递声音的过程吧。
装置简介:两个非常粗的传输声音的金属管在空中盘成螺旋状,布置在展区的两个不同位置,相距大约十几米长,如图1左上角就是其螺旋状的管路之一。
两个传输声音的金属管分别为听筒管路和话筒管路,两个传输声音的金属管端口分别是听筒和话筒,如图2所示。
就像人打电话一样,用话筒说话,用听筒听声音,如图3所示。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所产生。
在振动介质(空气、液体或固体)中某一质点在平衡位置附近来回发生振动,并带动周围的质点也发生振动,逐渐向各方向扩展,这就是声波。
声波前进的过程是相邻空气粒子之间的接力赛,它们把波动形式向前传递,它们自己仍旧在原地振荡,也就是说空气粒子并不跟着声波前进!如图4所示,连续振动的音叉,使周围的空气分子形成疏密相间的连续波形。
声波是一种振动的机械波,它的基本参数是频率 f 、波长λ和波速v。
通过示波器可观测到可视化波形如图5所示。
频率是声源(或某一质点)1秒内来回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而声源完成一次全振动经过的时间为一个周期T,其单位为秒。
显然,
f=1
T。
频率与人耳主观感觉声音的音调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
振幅与声音的
强度有关。
波长是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也是波形图中相邻波峰(或波谷)的距离。
这三者的关系是v = λf。
人耳能感觉到的声波频率范围在20~20000Hz,称为音频波。
在这个频率范围以外的振动波,就其物理特性而言与声波相似,但对人类不引起声音感觉。
声速亦称音速,是声波通过介质传播的速度,它和介质的性质与状态(如温度)等因素有关。
当温度为22℃时,空气中声速为334.8m/s,水中声速为1440m/s,钢铁中声速为5000m/s。
现实世界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波,但因为声波的能量随扩展的距离逐渐消耗,最后声音消失,一旦声源远离接受者就无法准确获得信息。
早在十八世纪欧洲已有“电话”一词,用来指用线串成的话筒(以线串起杯子)。
电话的出现要归功于贝尔,早期电话机的原理为:说话声音为空气里的复合振动,可传输到固体上,通过电脉冲于导电金属上传递。
随着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声音信号的传递借助电磁波传送。
电磁波能够在真空中传播,不但传播速度快,而且频率范围广,但它在水中会被吸收而急剧衰减。
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就是手机这种移动通信工具,它兼具发射和接收两种功能,在同步地球卫星的协助下能使通信范围几乎覆盖地球上的每个角落。
请根据上述材料和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传声筒”的展示项目,形象地向观众展示了:当一名观众在管路一侧发声,管路中的__________ 振荡,另一侧的观众能够听到传输的声音,两人可进行对话。
(2)以下的应用或工具利用“传声筒”原理的是( )
A.医生给病人看病用的听诊器B.水杯琴
C.天坛回音壁D.超声波医学检查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声波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且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潜入水中的潜艇通信使用电磁波
(4)一列声波从空气中传入水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频率增大,波速变大B.频率不变,波速变小
C.频率不变,波长变长D.波速变小,波长变长
24.请阅读《会“拐弯”的声音》并回答下列问题。
会“拐弯”的声音
声音不但会“爬行”,而且会“拐弯”。
1923年,荷兰的一个军火库发生了大爆炸,据调查,在100千米的范围内,人们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在100千米到160千米的地区内,人们却什么没有听到,令人奇怪的是,在1300千米的地方的人们却又清楚地听到了爆炸声。
这真是件有趣而又奇怪的事!声音怎么会拐弯绕过中间地带呢?原来声音有个“怪脾气”,它在温度均匀的空气里是笔直地走的;一旦碰到空气的温度有高有低时,它就尽挑温度低的的地方走,于是声音就拐弯了。
如果某个地区接近地面的温度变化得厉害,这儿高那儿低,那么声音拐到高空后又会往下,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奇怪的现象。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声音喜欢走温度______(选填“高”或“低”)的物质。
(2)每天不同时刻都有汽车经过离我们家或学校不太远的地方,你注意过吗,夜晚和早晨听到汽车的汽笛声很清楚,一到白天就不太清楚了,有时甚至听不见。
你能对此现象做出简单的解释吗?( )
2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
传统指纹识别TouchID已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
随着黑科技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SenseID的出现,屏下指纹的全面屏手机变得越来越普及。
与传统指纹识别不同,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是通过发射超声波扫描紧贴屏幕的指纹,并根据接收到的反射超声波分析得出指纹的信息,进行比对解锁。
超声波是频率超过人类听觉上限的声波,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玻璃、铝、不锈钢、蓝宝石或塑料等。
此外,超声波扫描能够不受手指上可能存在的污物影响,例如汗水、护手霜或凝露等,从而提供一种更稳定、更精确的认证方法。
请根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超声波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SenseID系统能置于手机内部,是因为超声波具有______;
(3)SenseID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的特性;
(4)SenseID系统利用了仿生学原理,它模仿了下列哪个选项的生物______;A.蝙蝠B.蜘蛛C.青蛙D.猫
(5)SenseID系统向手指上若干个位置发射超声波,检测到被手指反射的信号时所需的时间随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这些位置指纹的大致形状,图2选项最符合的是______。
26.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多普勒效应
1842年的一天,奥地利一位名叫多普勒的科学家正路过铁路交叉处,恰逢一列火车从他身旁驶过,他发现火车从远而近时鸣笛声音调变尖,而火车从近而远时鸣笛声音调变低。
他对这个物理现象产生了极大兴趣,就进行了研究。
他发现当声源与观察者之间存在着相对运动时,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就会不同于声源发声的频率。
当声源向观察者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波长减小,频率变大,音调就变高;当声源离观察者远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声波的波长增大,频率变小,音调就变低,后来人们把它称为“多普勒效应”。
声波的多普勒效应可用于交通中的测速,交通警察向行进中的车辆发射频率已知的超声波,同时测量反射波的频率,根据反射波频率变化的多少就能知道车辆的速度。
多普勒效应也可以用于医学的诊断,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彩超,即彩色多普勒超声。
仪器发射一系列的超声波,经人体血管内的血液反射,因为血液流动的速度不同,反射后被仪器接收到的回声的频率就会有所不同,用不同颜色标识出,因而彩超既具有二维超声结构图像的优点,又同时提供了血流动力学的丰富信息。
根据上述内容回答:
(1)交通中的测速仪和医学中的彩超都是应用___________工作的。
(2)从听到火车鸣笛的音调变高判断,火车正在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
观察者。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B.用筷子敲击瓶口时,瓶子受力而振动发声,故A错误,B正确;
C.D.瓶子振动时,瓶内水越多,瓶子振动越慢,音调越低,瓶内水越少,瓶子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因此a瓶音调最高,h瓶音调最低,故C错误,D错误。
故选B。
2.C
【详解】
A.教室安装隔音玻璃,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工厂安装噪声监测装置,能够知道噪声的响度大小,但不是减弱噪声的措施,故B不符合题意;
C.医院病房区域禁止喧哗,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声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D
【详解】
A.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
B.逐渐抽出真空罩内的空气,真空罩内闹钟发出的铃声逐渐变小,随着空气的质量变小,介质变少,声音变小,故B错误;
C.有些地方禁止汽车鸣笛,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医生用B超检查身体是利用声音能传递身体疾病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
减弱噪声主要有三种途径,从人耳处、传播过程中、声源处减弱,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直接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选C。
5.D
【详解】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
B.用超声波能清洗眼镜,是利用了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B错误;
C.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的响度放低些,故C错误;
D.发声的音叉与水面接触时“水花四溅”,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D。
6.C
【详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鸟叫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听到狗的叫声,知道人回来了,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符合题意;D.音色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蝉噪”和“鸟鸣”是通过声音的音色来分辨的,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详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轻敲桌子的声音,说明桌子能传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声来传递能量,故B正
确,不符合题意;
C.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蝙蝠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向前传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蝙蝠根据反射回来的时间和方位判断昆虫的位置,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8.D
【详解】
音色是发声体所特有的声音特色,观众能区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根据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9.B
【详解】
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B符合题意;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详解】
用相同的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则钟振动的快慢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会不同,响度相同,如果用不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钟,则发出声音的音调及响度都不同,但两种情况下,发出声音的音色一样,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1.A
【详解】
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运动员在水中能听到音乐,说明声音在液体中也能传播,故A正确;
B.演奏古筝时按压不同的弦,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改变琴声的音调,故B错误;C.医生用B超查体,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的,故D错误。
故选A。
12.A
【详解】
超声的频率很高,它不能为人耳所听到,但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
声的传播携带着能量,用超声波洗镜器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具有能量。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超声波的特点及其应用。
在水中,超声波可以传播得很远,根据这个特点,人们制成声呐;超声波穿透能力强,能透过几米厚的金属,可用来探测金属内部的裂纹、气泡等缺陷;医院里的“B超”是利用超声波遇到障碍物能反射成像,来检查身体;
13.D
【详解】
A.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振幅不同,则响度不同,故A错误;B.房间的窗户安装双层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传递能量,而不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故C 错误;
D.不同人的声带不同,音色也不同,因此“闻其声辨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D正确。
故选D。
14.C
【详解】
A.用筷子敲击装有不同质量水的几个相同的玻璃瓶子,声音是通过瓶子和水的振动产生的。
故A不符合题意;
B.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
C.由于瓶内水位的高低不同,因此声音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C符合题意;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在月球上敲击瓶子不能听到声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D
【详解】
A.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工人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C.渔民利用声呐获得鱼群的信息,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利用了声可以传递能量,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6.2020000能
【详解】
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
f=3500
10s
次
=350Hz,35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
17.振动音色信息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车上的木人就敲一下鼓,鼓面由于振动产生声音。
[2][3]不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声的音色不同,人们根据鼓和镯发声的音色不同,确定车行驶的是一里还是十里,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18.音色音调
【详解】
[1]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银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根据音色不同辨别发声体。
[2]“女高音歌唱家”高音指歌唱家声带振动的频率快,音调高。
19.音调90
【详解】
[1]吹笛子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笛孔可以改变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从而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2]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之间人们较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
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90dB。
20.被多次弹开振动响度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
[1][2]当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会振动,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通过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4]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铃声逐渐变小即听到的声音变小,是指声音的响度变小;当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1.响度慢A音色
【详解】
(1)[1]在同一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琴时,振幅不同,则响度不同,故发生变化的是响度。
(2)[2][3]口琴在发声时是铜片在振动,较厚较长的铜片振动慢,发出的音调低,A区的较薄、较短,而C区的较长、较厚,故C区发出的音调低,为低音区,A区发出的音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