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源共享步入知识海洋————————
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调研测试
历史试卷(选修)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答案用黑色墨水笔直接书写在答题卡上的规定位置。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在中国历史上,先秦诸子百家的①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②实际上主宰了
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③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
神家园;④只有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

上述①②③④处应依次填入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C.儒家、法家、墨家、道家
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2.西汉流行的儒家经典是靠经师口授,用隶书写成,以董仲舒等为代表,被称为“今文经”;后
来在孔府旧宅等处发现的使用前代文字书写的经书,与现实政治问题联系较弱,被称为“古
文经”。

但古文经在汉代一直不被今文经儒生认可,其主要原因是
A.秦代焚书,古代典籍真假难辨
B.时代变迁,阅读隶书已成习惯
C.传承断绝,五经内容差异甚大
D.儒学独尊,利禄之争日趋激烈
3.宋明家具设计扬弃了隋唐壮美华丽的审美走向,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体现出
一种工整规范的美。

上述家具设计的价值取向折射出宋明时期
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儒学思想社会化趋向
C.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经世致用观念的影响
4.明朝万历年间,李贽在私塾讲学。

别人教书专讲“四书”“五经”,他专教一些实用的东
西,还让学生猜谜语:“皇帝老子去偷牛,满朝文武做小偷”,谜底竟是“君不君,臣不臣”。

这体现了李贽
A.以“异端”而自居,倡导唯物思想
B.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C.注重学以致用,挑战正统思想权威
D.“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5.考古发现了不少西汉纸,如西汉初期的甘肃放马滩纸、西汉中期的陕西灞桥纸和甘肃悬泉
纸、西汉晚期的甘肃旱滩坡纸等。

《后汉书》则记载蔡伦“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
纸”。

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
A.蔡伦改进造纸术不可信
B.造纸术的发明不晚于西汉
C.纸是西汉主要书写用品
D.造纸术应是由西向东传播
6.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字混乱现象十分严重,汉字讹变丛生,异体纷呈,而唐朝书法强调书写
的规范、统一,注重规范和法度。

这一变化反映了
A.书法审美功能的发展
B.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C.政局影响文化的走向
D.汉字体系开始成熟
7.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而采用某些色彩的,具有“寓褒贬、
别善恶”的艺术功能。

如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

由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A.注重人物性格多样性
B.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折射了社会伦理秩序
D.表明了京剧艺术成熟
8.李泽厚先生认为:“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
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幽隐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


以下作品符合该观点的是
9.康有为虚构出一个首倡“改制”的孔子,并说他的变法主张就是继承孔子的事业。

他这样
做的目的是
A.基于传统儒学推行变法主张
B.继承孔子的“改制”事业
C.借助传统文化解释变法理论
D.借孔子权威减少变法阻力
10. 1904年,清政府学部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了中学堂如下课程、课时。

其体现的课
①注重西学②经世致用③中体西用④顺应潮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八十年列
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

”这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
B.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思想
C.激进民族主义者宣传民主科学
D.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
12.1924年11月,孙中山以大元帅身份公布了《工会条例》。

条例中的某些条款,“允许脑力
和体力劳动者组织工会,工会在其范围内,有言论、出版及办理教育事业之自由”“工会
在必要时,得根据会员之多数决议,宣告罢工等。

”这些规定
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B.表明其政治立场发生根本改变
C.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新发展
D.背离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向
13.1956年,毛泽东在探究斯大林犯错误的原因和教训时说,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把马克思
列宁主义与实践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

材料中第二次结合时期的探索包括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步走
C.正确区分两类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
D.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4.1978年邓小平带领中国,开始缔造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

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
“从根本上说,就是基于人类理性能力的有限性与信息知识的有限性,通过试错反弹来找到通往中国现代化路径的经验主义思想。

”这段话体现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
A.“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B.“摸着石头过河”
C.“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D.“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5.已步入壮年的考生这样自勉也是自嘲:“一颗红心两个准备,考上了感谢邓小平,考不上
批判‘四人帮’。

”出现这一情景源于
A.双百方针的提出
B.高考制度的恢复
C.改革开放的实行
D.科教兴国的实施
16.科技创新与国际民生问题密切相关,以下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新阶段
B.1970年,“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升空,标志我国开始进入航空时代
C.“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
D.“南优二号”杂交水稻的培育,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17.“从前,所谓的理想是崇尚清心寡欲,在一定程度上鄙弃尘世烦恼。

此时,珍惜的倒还是
尘世生活了。

从前,贫穷备受尊敬……此时,对正当享有财富的赞颂声不绝于耳。

”这一情形所出现的时代应是
A.文艺复兴时期
B.宗教改革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工业革命时期
18.宗教改革在欧洲近代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封建王侯、普通民众、教会内部的宗教人士都
参与其中。

下列叙述中,反映普通民众愿望的是
A.“增加真正之宗教束缚耳”
B.“脱离罗马教会之束缚而自立”
C.“恢复教会之美风,由之恢复其威力”
D.“各国皆有治理其境内诸事之权利”
19.与同时期法国相比,18世纪早期英国的启蒙思想家较少对现实政治进行批判,而更多的是
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

英法启蒙思想家出现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水平的差异
B.政治制度的差异
C.文化环境的差异
D.国际地位的差异
20.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期其他
任何思想家。

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的直接挑战。

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

”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
A.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B.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
C.倡导君主立宪的政体形式
D.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请在答题卡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21.(12分)思想随时代的发展被人们赋予新的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清以来,商品经济开始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积极因素”,而且在这个历史时期,在某些地域“发生压倒一切的影响”。

徽州地区出现“昔为末富,今为本富”;在世俗层面上,商业习气已冲垮“重义轻利”等传统观念;一大批士人科举无望转而与平民阶层结合,冲破传统贾儒观而进入商人群体。

明中叶以前的商人活动很难为自己的盈利欲找到合适的道德理由。

明清启蒙思想家尝试并成功地使宋明的“理欲对立观”转向了“以欲为本的理欲统一观”,不遗余力地试图为“人欲”正名,找到合法的外衣。

但他们并未完全取得独立之地位,往往通过天理的形式加以肯定。

——摘编自段江波等《试论明清社会的变迁及其商业伦理的发育》
材料二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

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
化概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当时启蒙思想家所持的态度。

举例说明“士人与平民阶层结合”对当时中国文学艺术形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分)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二中的观点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9分)
22.(12分)宋代是我国科技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

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但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是导致发明不能作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

从西方的经验看来,必须商业的影响力远超过农业生产的影响时,上述的突破才能发现。

中国在现代历史初期,谈不上符合所需要的准备程度。

宋朝的商业……平铺在亿万农民头上,就为效至微了。

……这种种条件都无助于开展各种发明以推广其成果之用心设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这种文学形式”是什么,并概括宋代主流文学的特点。

(4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技进步的表现,并据材料二,指出作者为什么认为宋代难以“开展各种发明推广其成果”。

(5分)
(3)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三中导致宋朝“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的“不利因素”。

(3分)
23.(12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史,是一部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的文明发展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

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

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

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
代中国》
材料二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

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

——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6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人对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认识,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6分)
24.(12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改革中国的主义,是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的精神就是要建设一个极和平、极自由、极平等的国家,不但在政治上要谋民权的平等,而且在社会上要谋经济的平等。

这样做法,方才可以免除种种阶级冲突,阶级竞争的苦恼……
——1919年间孙中山和戴季陶一次谈话
材料二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

……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三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消灭贫穷,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摘自《邓小平文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指出他对中国革命的设想有何特点。

(5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3分)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邓小平在新时期经济改革的思路上有何变化。

据材料一、
二、三,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

(4分)
25.(12分)对自由的追求是近代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目标。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处处提倡人性和人权,重新思考人和神的关系。

他们认为人的情感和思想要摆脱神学的禁锢,尽可能走上一条自由发展之路。

人文主义者指出天堂不在来世,而在现世。

他们公开申明,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由符合人性的要求。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马丁·路德的政治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

他提出“唯信称义…平信徒皆为教士”……鼓吹俗权至上,主张各国教会应与罗马切断联系而由各国的政府来管理,则鲜明地反映了他对民族自由含义的一种更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在卢梭看来,权利绝不是建立在暴力和强权之上,而只能建立在自由的契约之上。

因此,社会契约是一切政治自由与权利的来源。

康德则认为自由的个体具备自己决定自己的性质,在理性世界中,自己的意志成为主人。

自由既要求不受别人约束,同时又不去约束别人,自由需要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和“要求”。

——摘编自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思想主张。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兴起的原因。

(4分)
(2)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思想“既烙有文艺复兴的印记,又体现了对文艺复兴的深化”的表现。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在追求自由方面的进步。

(4分)(3)据材料三,概括卢梭和康德关于自由的观点,归纳启蒙运动最大的价值意义。

(4分)
高二历史期中调研测试(选修)参考答案2018.11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12分,共60分。

21.答案要点(12分)
(1)影响:传统价值观受到冲击(本末观、义利观、贾儒观的转变)。

(1分)态度:辩护(正名,提供合法依据)(1分)。

举例:小说或戏曲的繁荣。

(任答一点,1分)
22. 答案要点(12分)
(1)这种文学形式:宋词;(1分)
特点:具有娱乐艺术性;形式自由活泼;趋于平民化。

(3分)
(2)表现:活字印刷术,推动了印刷业革新;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3分)
原因:农耕经济无法推动社会改革;商业的影响力小。

(2分)
(3)不利因素:封建政治体制的束缚;小农经济的落后;科技发明难以推广;理学的束缚。

(任答三点,3分)
23. 答案要点(12分)
(1)变化: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对西方的态度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

(3分)
原因:民族危机加深;西方近代文明的传入;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

(3分)(2)认识:“保存国粹”,固守中国传统文化;“醉心欧化”,全面学习西方文化。

(2分)
史实说明:“保存国粹”: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只学西方的科技,保留中国固有的政治制度和儒家思想文化。

(2分);“醉心欧化”: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彻底批判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

(2分)。

(运用其他史实说明也可给分。

) 24.答案要点(12分)
(1)观点:以三民主义改造中国社会,力图建立一个和平、自由、平等的社会。

(3分) 特点: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同时进行。

(2分)
(2)重大贡献: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

(3分)
(3)变化: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注重发挥市场的作用。

(2分)
认识: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论要联系实践,不断完善。

(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5. 答案要点(12分)
(1)思想主张:强调人性反对神学束缚;追求人现世的幸福和自由。

(2分)原因:城市经济繁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保留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遗存。

(2分)(2)共同印记:个性自由的人文主义倾向。

(1分)
深化:主张由各国政府管理教会(1分)
进步:人们获得信仰方式的自由;推动自由传播到更广泛的社会层面。

(2分)(3)观点:卢梭:通过社会契约获得自由。

(1分)
康德:人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不能为了个人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

(2分)
价值意义:追求人本身的彻底解放(或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