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课程标准的现实困惑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实的困惑:
要想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培养目标,现实的教育现状还存在着诸多矛盾与困惑,还有许多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1、传统教育模式所具有的巨大惯性。

长期以来,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三个一”教学模式,已经形成了巨大的惯性,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大量的作业和测验,一切为了应付考试,一切为了追求高分,这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受教育者在教育中主体性地位,学习在教育中主动性地位以及社会在教育中主导性地位的要求相差甚远,这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观念转变的问题,更是教育过程,教育方法和教育管理的深刻变革。

2、国家评价体系与社会评价体系的偏差:目前中国教育对学校的评价是政出多门,从政府来看是督导评估规定的详细的标准,从社区来看是环卫,绿化、治安,计划生育等来评价学校,学生呢?则以美化的环境与娱乐的氛围来评价,教师则以福利待遇的多少来评价学校,总之,教育评价的度量是极其混乱的,而教育行政部门仍然以“升学率”评价学校,对学校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例如:在经费与招生政策上是只看等级不重实际贡献,即重点学校先招生,次要学校再招生,三类学校收尾,民办学校“收渣”,好校永远好,差校永远差,这种基础教育现状,很难使多数学校的校长能有所作为。

3、课程标准与师资队伍的不匹配
首先,我国高等师范学院的课程是以单一知识结构划分的专业,现行的教师资源队伍还没有承担综合实践课的专业教师,而综合课程在新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对教师的数量和质量均有较高的要求.
其次,目前整体的教师队伍仍以经验型教师为主,那些业务上不断学习创新,
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广阔的文化知识,以及有效地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师还十分匮乏,严峻的师资队伍状况是制约课程标准实施的重要瓶颈。

几点思考:
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诸多方面所实现的重大突破,不仅为我国基础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提出了严峻挑战,学校应对这种挑战的最好办法就是领导者全面更新自身的管理理念,构造一整套新的管理体制、管理行为、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同时协调学校外部关系,在教师评价以及教师队伍建设上下功夫。

1、要想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就必须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校本管理,即以学校自主管理的办学取代政府包揽办学的模式,使学校成为独立的办学主体,并以独立法人资格对学校发展承担责任的学校管理,这是因为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行,学校和教师将越来越成为课程、教材的参与者,而非被动操作者,让学校根据自己的特点进行决策、实施、监督,积极主动地开发拓展各种教育资源,是新课程改革呼唤的新的学校管理体制。

2、要想落实新课程标准就必须实行考、教分离,把中、高考的报名交到街道和社区,学校可以组织毕业生复习备考,组织毕业生分类后到社区报名,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不介入中、高两考成绩公布,更不搞中、高考表彰会,取消教研室组织的各种调考、统考,还教研室教学研究的本来面目,让学校和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课程开发,新课程标准实施上下功夫,让社会和家长只能通过非官方渠道了解学校升学率。

而教育行政部门应以学校办学特色,办学环境,办学水平,学生的辍学率、犯罪率、教师的师德水平等方面综合评价一所学校,唯有此,才能逐步淡化升学压力,使学校回归到教育功能正常的状态,唯有此,才能谈得上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改革。

3、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在课堂中真正落实和有效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较高的素质,提高教师素养,增强教师教学研究能力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在教师培训上要花大力气,有大动作才行,其中,完善科学的培训计划,卓有成效的培训效果,丰富多彩的教师实践是培训教师工作最为重要的三个环节,作为校长应把此项工作作为一项中心工作,长期抓下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师发展,促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