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组化操作流程

合集下载

免疫组化的操作流程

免疫组化的操作流程

免疫组化的操作流程免疫组化是一种在细胞或组织中检测特定抗原或抗体的方法。

免疫组化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生命科学研究和药物研发等领域。

下面是免疫组化的操作流程。

1.样本处理:首先,需要准备待检测的样本。

样本可以是组织片、细胞悬液或液体样本(如血清或尿液)。

对于组织样本,通常需要固定、切片和脱水等处理步骤,以保持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和形态。

2.抗原修复:组织样本中的抗原通常会在固定处理过程中被破坏或失活。

为了恢复抗原的免疫反应性,需要进行抗原修复步骤。

常用的抗原修复方法包括加热诱导抗原修复和酶诱导抗原修复。

3.抗原检测:制备好的样本可以用于检测抗原。

抗原检测通常通过选择与目标抗原特异性结合的一组试剂,如特异性抗体或亲和素。

这些试剂将与待检测样本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形成特定的抗原-抗体结合物。

4.一次抗体结合:首先,将样本与一次抗体结合。

一次抗体是与目标抗原结合的特异性抗体。

待检测样本与一次抗体一起孵育,使其与目标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5.洗涤:为了去除未结合的一次抗体和其他非特异性结合物,需要进行洗涤步骤。

洗涤可以用缓冲液溶液进行多次重复,以确保样本的纯净性。

6.二次抗体结合:接下来,需要将与检测物发生特异性结合的二次抗体与样本反应。

二次抗体是与一次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这些二次抗体通常与标记物结合,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或碱性磷酸酶(AP)等。

7.洗涤:与一次抗体结合后,需要再次进行洗涤步骤,以去除未结合的二次抗体和其他非特异性结合物。

8.标记物探测:二次抗体中的标记物将通过检测技术进行可视化。

最常用的检测技术是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其中酶标记物与底物反应产生可见的颜色变化。

其他常用的标记物包括荧光染料、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等。

9.观察和分析:最后,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或显微镜等工具观察标记物,并进行结果分析。

可以根据标记物的位置、数量和强度等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总之,免疫组化操作流程包括样本处理、抗原修复、抗原检测、一次抗体结合、洗涤、二次抗体结合、洗涤、标记物探测和观察分析等步骤。

免疫组化操作步骤

免疫组化操作步骤

免疫组化操作步骤(一)、仪器设备1. 18cm不锈钢高压锅或电炉或用微波炉.2. 水浴锅(二)、试剂1. PBS缓冲液(ph7.2―7.4):NaC137mmol/L,KCl2.7mmol/L ,Na2HPO4 4.3mmol/L, KH2PO4 1.4mmol/L. 2.0.01mol/L柠檬酸钠缓冲液(CB,ph6.0,1000ml):柠檬酸三钠3g,柠檬酸0.4g。

3.0.5mol/L EDTA缓冲液(ph8.0):700ml水中溶解186.1g EDTA& 8226;2H2O,用10mmol/L NaOH调至ph8.0,加水至1000ml.4. 1mol/L的TBS缓冲液(ph8.0):在800ml水中溶解121gTris碱,用1N的HCl调至ph8.0, 加水1000ml。

5. 酶消化液:a. 0.1%胰蛋白酶:用0.1%CaCl 12(ph7.8)配制。

b.0.4%胃蛋白酶液:用0.1N的HCl配制。

6. 3%甲醇―H2O2溶液:用30%H2O2和80%甲醇溶液配制7. 风裱剂:a. 甘油和0.5mmol/L碳酸盐缓冲液(ph9.0–9.5)等量混合 b 油和TBS(PBS)配制8.TBS/PBS PH9.0–9.5,适用于荧光纤维镜标本;ph7.0-7.4适合光学纤维标本(三)、操作流程1、脱蜡和水化:脱蜡前应将组织芯片在室温中放置60分钟或60℃恒温箱中烘烤20分钟。

a 组织芯片置于二甲苯中浸泡10分钟,更换二甲苯后在浸泡10分钟b 无水乙醇中浸泡五分钟c 95%乙醇中浸泡五分钟d 75%乙醇中浸泡五分钟2、抗原修复:用于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包埋组织芯片:A 抗原热修复a 高压热修复在沸水中加入EDTA(ph8.0)或0.01m枸橼酸钠缓冲溶液(ph6.0).盖上不锈钢锅盖,但不能锁定。

将玻片置于金属染色加上,缓慢加压,是玻片在缓冲液中浸泡五分钟,然后将盖子锁定,小阀门将会升起来。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免疫组化操作步骤一、实验原理与意义免疫组织化学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是指带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新技术。

它把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组织化学的可见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助显微镜(包括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显像和放大作用,在细胞、亚细胞水平检测各种抗原物质(如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病原体以及受体等)。

(一)、仪器设备1. 18cm不锈钢高压锅或电炉或用微波炉.2. 水浴锅(二)、试剂1. PBS缓冲液(ph7.2―7.4):NaC137mmol/L,KCl2.7mmol/L ,Na2HPO4 4.3mmol/L, KH2PO4 1.4mmol/L. 2.0.01mol/L柠檬酸钠缓冲液(CB,ph6.0,1000ml):柠檬酸三钠3g,柠檬酸0.4g。

3.0.5mol/L EDTA缓冲液(ph8.0):700ml水中溶解186.1g EDTA& 8226;2H2O,用10mmol/L NaOH调至ph8.0,加水至1000ml.4. 1mol/L的TBS缓冲液(ph8.0):在800ml水中溶解121gTris碱,用1N的HCl调至pH8.0, 加水1000ml。

5. 酶消化液:a.0.1%胰蛋白酶:用0.1%CaCl 12(ph7.8)配制。

b.0.4%胃蛋白酶液:用0.1N的HCl配制。

6. 3%甲醇―H2O2溶液:用30%H2O2和80%甲醇溶液配制7. 风裱剂:a.甘油和0.5mmol/L碳酸盐缓冲液(pH9.0–9.5)等量混合 b 油和TBS(PBS)配制8.TBS/PBS PH9.0–9.5,适用于荧光纤维镜标本;ph7.0-7.4适合光学纤维标本(三)、操作流程1、脱蜡和水化:脱蜡前应将组织芯片在室温中放置60分钟或60℃恒温箱中烘烤20分钟。

a 组织芯片置于二甲苯中浸泡10分钟,更换二甲苯后在浸泡10分钟b 无水乙醇中浸泡五分钟c 95%乙醇中浸泡五分钟d 75%乙醇中浸泡五分钟2、抗原修复:用于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包埋组织芯片:A 抗原热修复a 高压热修复在沸水中加入EDTA(ph8.0)或0.01m枸橼酸钠缓冲溶液(ph6.0).盖上不锈钢锅盖,但不能锁定。

免疫组化操作流程

免疫组化操作流程

1.脱蜡复水:
(1)石蜡切片浸泡在二甲苯中2次(分别置入两个装有二甲苯的染缸),每次10min;
(2)无水乙醇、95%、85%、75%、50%乙醇、纯水中依次放置5min;
(3)PBS缓冲液中浸泡5min。

2.抗原修复:
(1)加入H2O2,湿盒中孵育10min,PBS浸泡冲洗3次,每次5min;
(2)放入0.01M枸橼酸缓冲液中,微波炉大火加热至沸腾(保持8min);
(3)待修复液温度降至室温,PBS冲洗2次,每次5min。

3.免疫反应:
(1)滤纸擦去多余的PBS,低价PBS稀释的10%正常山羊血清,室温下湿盒封闭30-60min;
(2)孵育结束后去除封闭液,滴加一抗工作液,4度孵育过夜;
(3)移去一抗工作液后,用PBS冲洗2次,每次10min,擦去切片周围多余液体;
(4)滴加二抗工作液,室温湿盒孵育30min,弃去二抗后PBS洗2次,每次10min。

4.化学染色:
(1)擦去切片上多余PBS,滴加新鲜配置的DAB工作液,湿盒孵育,显微镜检测染色程度;
(2)染色结束后PBS洗去DAB染液3次,每次5min;
(3)去除残留液体,苏木素复染25min;
(4)复染结束后,清水洗去,1%盐酸酒精中风化数秒,再次水洗。

5.脱水封片:
(1)依次将切片放入50%、75%、85%、95%乙醇和无水乙醇中,各放置5min;
(2)二甲苯中透明化处理2次,每次10min;
(3)脱水处理后,擦去周围液体,滴加几滴中性树胶,盖上盖玻片,用镊子钝端轻敲盖玻片以除去气泡。

vegf免疫组化流程

vegf免疫组化流程

vegf免疫组化流程VEGF免疫组化流程是一种常用于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生物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的实验方法。

VEGF是一种重要的调节因子,对血管生成和组织修复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VEGF免疫组化流程可以帮助科研人员了解VEGF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和疾病相关性。

下面将介绍VEGF免疫组化流程的详细步骤。

流程步骤:1. 组织固定:将组织标本取出,迅速固定。

常用的固定剂包括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neutral buffered formalin)和4%的冷磷酸盐缓冲液(4% paraformaldehyde)。

固定时间根据组织的大小和类型进行调整,一般为4-24小时。

2. 组织包埋:将固定的组织标本进行去水和透明化处理。

去水可使用不同浓度的乙醇,透明化可使用透明剂(如二甲苯或其它透明剂)进行处理。

该步骤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标本的完整性和可切片性。

3. 切片:将透明化的组织标本放入组织切片机中进行切片。

切片厚度一般为3-5μm。

切片完成后,用标签或玻片记录好切片的顺序和位置。

4. 石蜡去除和抗原修复:将切片的石蜡脱除,一般使用二甲基苯(xylene)或其它脱蜡剂进行处理。

然后进行抗原修复步骤,该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恢复组织标本中的抗原的可识别性。

抗原修复方法可能有多种选择,包括高温蒸压法(如压力锅法)、酶消化法以及化学方法。

5. 抗体染色:将修复后的切片进行抗体染色。

VEGF的免疫组化染色可使用VEGF特异性的一抗和二抗来实现。

一抗与组织标本中的VEGF结合,二抗与一抗结合,再使用染色剂如二氧化钼直接可视化。

免疫组化染色的过程中需进行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6. 洗涤和封片:完成抗体染色后,将切片进行洗涤,去除多余的染色剂和抗体。

之后将切片用温暖的蒸馏水冲洗数次,以去除洗涤液中的盐析物。

最后,用有机溶剂(如二甲苯或其它溶剂)将切片覆盖玻片,并在切片和玻片之间加入合适的封片剂,然后加盖盖玻片。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操作流程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操作流程

免疫组化的流程多聚赖氨酸溶液(Poly-L-Lysine Solution)Cat.No.: SGP8920 Size: 10mlConc.: 0.1% w/v, in water Storage: 18-26℃Thimerosal, 0.01%, added as preservative多聚赖氨酸溶液是广泛应用的组织切片与玻片黏合剂,该多聚阳离子分子与组织切片上的阴离子相互作用会产生较强的黏合力。

适用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冰冻切片,细胞涂片,原位杂交等使用的玻片的防脱片处理,以防实验操作过程中组织掉片。

也可用于细胞培养,增加细胞贴壁能力。

[使用说明]免疫学操作步骤(可直接在玻片上涂布)1.灭菌的ddH2O 1:10稀释该多聚赖氨酸溶液。

2.用之前将稀释的多聚赖氨酸溶液放在室内,使其温度到室温18-26℃3.将玻片浸在稀释的多聚赖氨酸溶液5分钟。

注意增加时间不会提高包被效果。

4.在60℃烘箱1小时干燥,或室温18-26℃过夜干燥待用。

[注意]1.每100mL已稀释的多聚赖氨酸溶液要包被的玻片40-90张,超过90张片子将影响其黏合力。

2.用之前的玻片必须保持清洁。

必要时用含1% HCl的70%乙醇溶液来清洗。

4.释过的多聚赖氨酸溶液要放在2-8℃,至少在3个月内是稳定的。

5.用过的稀释液要过滤,若出现浑浊或长菌要丢弃。

[订货信息]¥100 / 10ml免疫组化操作规程(一)、仪器设备1)18cm不锈钢高压锅或电炉或医用微波炉;2)水浴锅(二)、试剂1)PBS缓冲液(pH7.2~7.4):NaCl 137mmol/L,KCl 2.7mmol/L,Na2HPO4 4.3mmol/L,KH2PO4 1.4mmol/L。

2)0.01mol/L柠檬酸盐缓冲液(CB,pH6.0,1000ml):柠檬酸三钠 3g,柠檬酸 0.4g。

3)0.5mol/L EDTA缓冲液(pH8.0):700ml水中溶解186.1gEDTA·2H2O,用10 mmol/L NaOH调至pH8.0,加水至1000ml。

免疫组化原理及步骤

免疫组化原理及步骤

免疫组化原理及步骤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利用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来检测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方法。

它在病理诊断、生物医学研究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免疫组化的原理及实验步骤,希望能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验人员有所帮助。

免疫组化的原理主要基于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在免疫组化实验中,首先需要选择与目标蛋白特异性结合的一抗和二抗。

一抗与目标蛋白结合后,通过二抗与一抗结合,形成复合物,再通过酶标记或荧光标记的二抗来检测目标蛋白的表达情况。

免疫组化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抗体,确保其对目标蛋白的特异性结合,从而实现对目标蛋白的定位和定量分析。

免疫组化实验的步骤通常包括组织标本的处理、抗原修复、蛋白质阻断、抗体染色、显色反应和显微镜观察等。

首先,组织标本需要进行脱水、蜡包埋和切片等处理,以保证标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接下来是抗原修复步骤,通过高温、酶解或酸碱处理等方法,使组织中的蛋白质发生构象变化,从而有利于抗体的结合。

然后进行蛋白质阻断,通过使用牛血清白蛋白(BSA)或牛血清等,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减少背景信号的干扰。

随后是抗体染色,将一抗和二抗依次加入标本中,使其与目标蛋白特异性结合。

再进行显色反应,根据酶标记或荧光标记的二抗,观察目标蛋白的表达情况。

最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对标本进行定量分析和图像获取。

在进行免疫组化实验时,需要注意一些关键问题。

首先是抗原修复的选择,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对不同类型的组织标本有不同的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其次是抗体的选择,需要确保抗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避免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此外,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各个步骤的时间和温度,避免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最后,在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时,需要结合相关的对照组进行比较,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总之,免疫组化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在病理诊断和生物医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免疫组化原理及流程介绍

免疫组化原理及流程介绍

免疫组化原理及流程介绍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一种利用免疫反应来检测组织内特定抗原的技术。

它通过将特定的抗体与要检测的组织染色连接,从而实现对该抗原的可视化检测和定位。

免疫组化广泛应用于病理学领域,可以用于诊断和鉴定疾病,研究疾病发生机制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下面将介绍免疫组化的工作原理和流程。

免疫组化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步骤:抗原-抗体反应和可视化。

抗原-抗体反应是指将固定的组织样本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这种特异性的结合是由于抗原与抗体之间具有互补的结构,类似于锁与钥的关系。

一旦抗原-抗体结合发生,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来可视化这种结合,从而观察到抗原的位置和表达水平。

免疫组化的流程一般可以分为样本制备、抗原修复、抗体染色和结果分析四个主要步骤。

样本制备:首先,需要取得要检测的组织样本。

这些组织样本可以是切片、细胞涂片或者细胞悬液。

然后,将样本固定在载玻片上,以保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

抗原修复:组织样本的形态学上常常被固定剂和时间的影响而改变,导致抗原的结构发生损坏。

为了修复抗原使其可被抗体识别,需要进行抗原修复步骤。

常用的抗原修复方法包括高压蒸汽处理(例如蒸气胶片锅或蒸箱)和化学处理(例如酶解或化学溶解)。

抗体染色:通过将特异性抗体与要检测的抗原结合,可实现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

抗体可以是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可以使用直接染色或间接染色技术。

直接染色是将抗原和抗体直接连接,通过抗原-抗体复合物可视化抗原的表达水平。

间接染色是先与一种包含特异性抗体的二抗结合,再利用第二抗体与标记物(通常是酶或荧光标记)结合,从而放大信号。

结果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结果,评估抗原的表达情况和分布。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

定性评估是通过观察染色强度和细胞定位来判断抗原的表达水平和细胞类型。

定量评估则是通过计算染色阳性的细胞数量或染色强度来定量化抗原的表达水平。

免疫组化实验操作

免疫组化实验操作

1 仪器设备(1)18cm不锈钢高压锅或电炉或医用微波炉;(2)水浴锅2 试剂(1)PBS缓冲液(pH7.2~7.4):NaCl 137mmol/L,KCl 2.7mmol/L,Na2HPO4 4.3mmol/L,KH2PO4 1.4mmol/L。

(2)0.01mol/L柠檬酸盐缓冲液(CB,pH6.0,1000ml):柠檬酸三钠 3g,柠檬酸 0.4g。

(3)0.5mol/L EDTA缓冲液(pH8.0):700ml水中溶解186.1gEDTA·2H2O,用10 mmol/L NaOH 调至pH8.0,加水至1000ml。

(4)1mol/L的TBS缓冲液(pH8.0):在800ml水中溶解121gTris碱,用1N的HCl调至pH8.0,加水至1000ml。

(5)酶消化液: a、0.1%胰蛋白酶液:用0.1%CaCl2(pH7.8)配制。

b、0.4%胃蛋白酶液:用0.1N的HCl配制。

(6)3%甲醇-H2O2溶液:用30%H2O2和80%甲醇溶液配制。

(7)封裱剂:a 甘油和0.5mmol/L碳酸盐缓冲液(pH9.0~9.5)等量混合;b 油和TBS(或PBS)配制。

(8)TBS/PBS pH9.0~9.5,适用于荧光显微镜标本;pH7.0~7.4适合于光学显微镜标本。

3 操作流程(1)脱蜡和水化脱蜡前,应将组织芯片在室温中放置60分钟或60℃恒温箱中烘烤20分钟。

1)组织芯片置于二甲苯中浸泡10分钟,更换二甲苯后再浸泡10分钟;2)无水乙醇中浸泡5分钟;3)95%乙醇中浸泡5分钟;4)70%乙醇中浸泡5分钟;(2)抗原修复用于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包埋组织芯片。

1)抗原热修复在沸水中加入EDTA(pH8.0)或0.01M枸橼酸钠缓冲溶液(pH6.0)。

盖上不锈钢高压锅的盖子,但不进行锁定。

将玻片置于金属染色架上,缓慢加压,使玻片在缓冲液中浸泡5分钟,然后将盖子锁定,小阀门将会升起来。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十五、免疫组化流程
1、65℃烤片1-2h
2、从65℃烤箱中拿出切片立即放入二甲苯Ⅰ中脱蜡15min,二甲苯Ⅱ15min,无水乙醇Ⅰ5min,无水乙醇Ⅱ5min,95%乙醇5min,85%乙醇5min,75%乙醇5min。

3、自来水冲洗5min。

4、蒸馏水冲洗3遍。

5、高压修复(先将修复液煮沸后,将片子放入煮沸溶液中,将压力锅盖盖好,当气阀冒气时,开始计时2分40秒,此时将温度调至140℃)。

6、将电磁炉电源关闭,用自来水冲洗压力锅锅盖,至气阀自然落下,将锅盖打开,自然降至室温(约40min左右)。

7、PBS浸泡5min*3次。

8、3%的H2O2封闭30min。

9、蒸馏水冲泡2次。

10、PBS浸泡5min*3次。

11、加Ⅰ抗8张片子,每片80μl8*80=640μl
配700μl700μl(释液)+7μl(Ⅰ抗)
12、室温放置30min,放4℃过夜。

13、第二天拿至室温平衡30min(提前准备PBS)
14、PBS洗5min*3次
15、加Ⅱ抗 50-100μl张37℃ 30min,或室温1小时
16、PBS洗5min*3次
17、DAB显色(2min)。

18、流水中止,流水冲洗5min。

19、苏木素复染(2min),流水中止,流水冲洗5min。

20、梯度酒精脱水各5min(从无水乙醇拿出风干片子,再放入二甲苯中)。

21、二甲苯透明各15min。

22、用中性树胶封片。

盐酸酒精500ml无水乙醇+250ml蒸馏水+6ml盐酸
氨水600ml蒸馏水+2m氨水
氨水作用:返蓝。

vegf免疫组化流程

vegf免疫组化流程

vegf免疫组化流程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是一种重要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够促进血管生成和血管通透性增加。

VEGF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组织或细胞中VEGF的表达水平。

下面是一般的VEGF免疫组化流程:1. 取得组织样本:首先需要获取需要检测的组织样本,可以是固定的组织切片或细胞。

2. 制备切片:如果使用组织切片,需要将组织样本进行固定、脱水、包埋等处理,然后用切片机将组织切成薄片。

3. 脱脂和去蜡:将切片放入去脂溶剂中脱脂,然后用去蜡剂去除蜡质。

4. 抗原修复:将切片放入抗原修复液中,通过高温或低温处理,使得细胞或组织中的VEGF蛋白变得更容易被抗体识别。

5. 阻断非特异性结合:将切片放入阻断液中,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位点,减少假阳性结果。

6. 抗体结合:将切片放入含有VEGF抗体的抗体溶液中,使抗体与样本中的VEGF蛋白结合。

7. 洗涤:将切片用缓冲液洗涤,去除未结合的抗体。

8. 反应物结合:将切片放入含有与VEGF抗体结合的酶标记二抗或荧光二抗的溶液中,使其与VEGF抗体结合。

9. 洗涤:将切片用缓冲液洗涤,去除未结合的二抗。

10. 显色或荧光染色:使用适当的显色剂或荧光染料,使结合了二抗的切片产生可见的颜色或荧光。

11. 脱水和封片:将切片依次放入乙醇溶液中脱水,然后用透明剂澄清,最后用封片剂封闭切片。

12. 显微镜观察:将封好的切片放入显微镜下观察,通过显色或荧光信号的强度和分布来判断样本中的VEGF表达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实验室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具体的实验步骤和试剂使用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在进行VEGF免疫组化实验时,最好参考特定实验室或研究文献中的具体流程。

免疫组化过程及原理

免疫组化过程及原理

免疫组化过程及原理免疫组化,是一种通过特异性抗体和荧光素等探针对组织切片中的分子进行定位和鉴定的技术。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医学诊断中。

本文将介绍免疫组化的过程和原理。

一、样品制备样品制备是免疫组化技术的第一步。

样品主要包括组织切片、胞液、细胞培养物等。

制备样本主要方法有固定、切片、脱水等步骤。

在进行免疫组化之前,必须使用固定剂对样本进行固定。

固定剂的选择应根据不同的样品以及需要检测的分子性质而定。

通常,使用含有甲醛或戊二醛的固定剂。

二、抗体选择和标记选择适当的抗体和相应的探针是免疫组化技术的关键。

抗体是能特异性与靶分子结合的蛋白质,可通过季节性生产、杂交瘤融合技术等方法制备。

标记技术有荧光标记、酶标记、金粒子标记等。

取决于使用的抗体和探针类型,所使用的技术将会是不同的。

三、特异性识别将标记好的抗体溶液滴到固定后的组织切片表面,然后进行特异性识别,即特异性抗体与分子特异性结合的过程。

在该步骤中,选定的抗体只与需要检测的分子特异性的表达区域结合。

四、荧光检测使用荧光显微镜检测标记分子特异性抗体对组织切片上分子特异性结合的情况。

在免疫组化的过程中,荧光探针的特异性荧光信号为明显的标记。

荧光显微镜能够捕捉到这些信号,并将它们转化成清晰可见的图像。

通过荧光检测可以确定细胞表达、蛋白质定位、蛋白质互作等。

五、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将荧光显微镜的图像记录下来,并通过图像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对比对照组、干预组与实验组数据,确定显著的差异。

进行加权平均、标准差、方差等数学方法,基于统计学得出可靠的结论。

六、检测标准化免疫组化技术在不同实验室或者不同操作者之间具有高度可变性。

为了在不同的实验室、不同的操作者不同的样品下得出相同的结果,需要标准化免疫组化的流程。

标准化流程包括选择合适的抗体、标准化抗体稀释度、制剂及品质检测,检测标准的制定等。

标准化流程的制定保证了实验之间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提高了免疫组化技术的可靠性。

免疫组化步骤及原理

免疫组化步骤及原理

免疫组化步骤及原理引言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 IHC)是一种用于检测组织样本中特定蛋白质的方法,它结合了免疫学和组织学的原理和技术。

免疫组化在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广泛应用,帮助我们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诊断疾病的标志物。

本文将介绍免疫组化的步骤及其原理。

免疫组化的步骤免疫组化主要包括抗原修复、抗体染色和结果观察三个主要步骤。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原理和操作流程。

抗原修复抗原修复是免疫组化中的关键步骤之一。

它的主要目的是使组织样本中的抗原蛋白恢复成可检测的状态。

组织样本在经历固定处理后,抗原会发生变性和交联,导致其结构的改变,使其难以与抗体结合。

因此,需要对组织样本进行抗原修复,以使其恢复原有的抗原性。

抗原修复的方法有两种常用的方式:热原修复和酶解原修复。

热原修复使用高温和缓冲液对样本进行处理,恢复抗原的三维结构,使其可用于抗体的结合。

酶解原修复通过使用酶类,如胰蛋白酶、蛋白酶K等,降解组织样本中的蛋白质,使其中的抗原暴露于溶液中,便于抗体的结合。

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 1. 取出已固定的组织样本,将其置于适当的缓冲液中。

2. 对于热原修复,将样本加热至适当的温度(通常为95-100摄氏度),保持一定的时间(通常为15-30分钟)。

3. 对于酶解原修复,将样本加入含有特定酶的缓冲液中,孵育一定的时间(通常为30分钟至1小时)。

4. 护理样本:对于热原修复,将样本冷却至室温;对于酶解原修复,用PBS(磷酸盐缓冲液)或纯净水洗涤样本。

抗体染色抗体染色是免疫组化的核心步骤,通过与特定抗原结合,可以检测出组织样本中的目标蛋白质。

该步骤涉及抗体的选择、检测系统的建立和染色方法的确定。

抗体选择抗体选择是免疫组化中的关键因素之一。

根据研究或临床需求,选择适当的一抗体和二抗体非常重要。

一抗体通常是针对目标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可以是单克隆抗体或多克隆抗体。

二抗体通常是对一抗体偶联的辅助抗体,可以是标记有多种标签的抗体,如辣根过氧化酶(HRP)或碱性磷酸酶(AP)。

简述免疫组化实验流程及注意事项

简述免疫组化实验流程及注意事项

简述免疫组化实验流程及注意事项English Answer: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is a powerful technique used to visualize the expression and localization of specific proteins within tissue sections. It involves the use of antibodies to bind to the target protein, followed by enzymatic detection to produce a colored precipitate.IHC Experiment Workflow:1. Tissue preparation: Tissue samples are fixed, dehydrated, and embedded in paraffin wax or frozen for optimal preservation.2. Sectioning: Thin tissue sections (typically 5-10 μm thick) are cut using a microtome and mounted on slides.3. Deparaffinization and rehydration: Paraffin-embedded sections are deparaffinized with xylene or other solventsand rehydrated through a graded series of ethanol solutions.4. Antigen retrieval: Certain antigens may requireheat-induced or enzyme-induced antigen retrieval to expose their epitopes.5. Blocking: Non-specific binding is blocked using a blocking solution, such as bovine serum albumin or goat serum.6. Primary antibody incubation: The specific primary antibody is applied to the tissue section and incubated to allow binding to the target protein.7. Washing: Excess unbound antibody is removed by washing with a buffer solution.8. Secondary antibody incubation: A secondary antibody conjugated to an enzyme (such as horseradish peroxidase or alkaline phosphatase) is added to bind to the primary antibody.9. Washing: Excess secondary antibody is removed by washing with a buffer solution.10. Chromogenic substrate application: A chromogenic substrate is added to the section, which reacts with the enzyme bound to the secondary antibody to produce a colored precipitate.11. Counterstaining: The tissue section is counterstained with a dye, such as hematoxylin, to provide contrast and cellular visualization.12. Mounting: The stained section is mounted with a coverslip for preservation and examination.注意事项:Use high-quality antibodies specific for the target protein.Optimize antibody concentrations and incubation times to achieve optimal staining results.Control for non-specific staining by using appropriate negative controls.Interpret results with caution, considering factors such as tissue preparation, antibody specificity, and staining intensity.中文回答:免疫组化实验流程:1. 组织制备,对组织样本进行固定、脱水、包埋于石蜡中或冷冻,以获得最佳保存效果。

免疫组化实验流程审批

免疫组化实验流程审批

免疫组化实验流程审批免疫组化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学和医学研究技术,它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发病机制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需要对免疫组化实验流程进行严格的审批。

以下将详细介绍免疫组化实验流程审批的各个环节。

一、实验目的和背景在审批免疫组化实验流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背景。

实验目的应清晰明确,例如是为了研究某种疾病的病理机制、筛选药物靶点还是评估治疗效果等。

同时,还需要阐述实验的背景信息,包括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已有研究成果以及本实验与前人研究的关联和创新之处。

二、实验材料和设备1、组织样本组织样本的来源、采集方法和保存条件必须符合伦理和法律规定。

样本应具有代表性,并经过适当的处理和固定,以确保抗原的完整性。

2、抗体抗体的选择是免疫组化实验的关键之一。

应提供抗体的名称、来源、特异性、效价等详细信息,并说明选择该抗体的依据。

3、试剂包括显色剂、缓冲液、封闭液等,应明确其品牌、规格、浓度和使用方法。

4、设备列出实验所需的主要设备,如切片机、孵育箱、显微镜等,并提供设备的型号、性能参数和校准情况。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1、组织切片制备详细描述组织切片的制作过程,包括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切片等步骤,以及每个步骤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2、抗原修复说明采用的抗原修复方法,如热修复、酶修复等,并提供具体的修复条件和时间。

3、免疫染色介绍免疫染色的具体步骤,包括抗体孵育的条件(温度、时间、浓度)、洗涤步骤、显色反应的操作等。

4、结果判断明确结果判断的标准和方法,例如根据染色强度、阳性细胞比例等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四、质量控制措施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制定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

这包括设置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对试剂进行质量检测,以及对实验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等。

1、阳性对照选择已知阳性的组织样本作为阳性对照,以验证实验方法的有效性。

免疫组化标准操作流程

免疫组化标准操作流程

免疫组化标准操作流程嘿,咱今儿就来唠唠免疫组化标准操作流程这档子事儿!这免疫组化啊,就好比是一场精细的手术,每一个步骤都得小心翼翼,容不得半点马虎。

先说说取材吧,这就像是挑选食材一样,得选那最精华的部分。

取的组织要新鲜,可不能是那“焉了吧唧”的。

然后把它切成合适的小块,就像切菜一样,得大小均匀,不然可就不好处理啦。

接下来就是固定啦,这就像是给食材上点调料,让它能保持住原本的模样。

固定液可不能随便乱用哦,得用对了才行。

就好像做菜放调料,盐不能当糖放呀!脱水呢,就像是把湿漉漉的东西弄干。

得一步一步来,不能着急,不然组织都变形啦。

就好比晒衣服,得慢慢晒,不能一下子扔到火里烤呀,那还不得烧没了。

透明也很关键呀,就像是给组织打开一扇窗,让后续的步骤能更好地进行。

这一步要是没做好,后面可就麻烦咯。

浸蜡就像是给组织穿上一层保护衣,要让它舒舒服服地裹在里面。

蜡的温度可得掌握好,太热了不行,太冷了也不行,就跟洗澡水一样,得刚刚好。

包埋呢,就是把组织好好地安置在一个小窝里,让它有个安稳的地方待着。

这可不能马马虎虎,得认真对待。

切片就像是切面条,得切得薄薄的、均匀的。

这可是个技术活,没点功夫可不行。

要是切厚了,那后面观察起来可就费劲啦。

然后就是烤片啦,把片子烤得稳稳当当的,别让它到处乱跑。

这就跟烤面包似的,火候得掌握好。

脱蜡到水化,就像是给组织洗个舒服的澡,把那些不需要的东西都洗掉。

抗原修复就像是给组织做个按摩,让它能更好地展示自己。

这一步可重要了,可不能随便应付。

接下来就是封闭啦,把那些不需要的地方都给挡住,只让我们想看的地方露出来。

一抗孵育就像是给组织找个好朋友,让它们好好相处。

抗体的选择可重要啦,得选对才行。

洗去多余的一抗,就像把脏东西洗掉一样,得洗得干干净净。

二抗孵育就像是给组织再找个小伙伴,让它们一起玩耍。

显色就像是变魔术一样,让我们能看到组织的真面目。

这时候可得瞪大眼睛看好啦,别错过了精彩的瞬间。

复染就像是给画面添上一抹色彩,让它更漂亮。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

免疫组化实验步骤免疫组化操作步骤一、实验原理与意义免疫组织化学又称免疫细胞化学,是指带显色剂标记的特异性抗体在组织细胞原位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和组织化学的呈色反应,对相应抗原进行定性、定位、定量测定的一项新技术。

它把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组织化学的可见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借助显微镜(包括荧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的显像和放大作用,在细胞、亚细胞水平检测各种抗原物质(如蛋白质、多肽、酶、激素、病原体以及受体等)。

(一)、仪器设备1. 18cm不锈钢高压锅或电炉或用微波炉.2.水浴锅(二)、试剂1. PBS缓冲液(ph7."2―7."4):NaC137mmol/L,KCl2."7mmol/L ,Na2HPO44."3mmol/L, KH2PO41."4mmol/L.2."0.01mol/L柠檬酸钠缓冲液(CB,ph6."0,1000ml):柠檬酸三钠3g,柠檬酸0."4g。

3.0."5mol/L EDTA缓冲液(ph8."0):700ml水中溶解186."1g EDTA& 8226;2H2O,用10mmol/L NaOH调至ph 8."0,加水至1000ml.4. 1mol/L的TBS缓冲液(ph8."0):在800ml水中溶解121gTris碱,用1N的HCl调至pH 8."0,加水1000ml。

5.酶消化液:a.0."1%胰蛋白酶:用0."1%CaCl 12(ph7."8)配制。

b.0."4%胃蛋白酶液:用0."1N的HCl配制。

6. 3%甲醇―H2O2溶液:用30%H2O2和80%甲醇溶液配制7.风裱剂:a.甘油和0."5mmol/L碳酸盐缓冲液(pH9."0–9."5)等量混合b油和TBS(PBS)配制8."TBS/PBS PH9."0–9."5,适用于荧光纤维镜标本;ph7."0-7."4适合光学纤维标本(三)、操作流程1、脱蜡和水化:脱蜡前应将组织芯片在室温中放置60分钟或60℃恒温箱中烘烤20分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组化操作流程
1.70℃烤片2h(脱蜡);
2.石蜡切片浸于二甲苯Ⅰ、Ⅱ各15min(脱蜡);
3.取出切片置于100%-70%各级酒精:无水乙醇Ⅰ(5 min)、Ⅱ(5 min)、
95%、90%、85%、80%、70%,各3min(水化);
4.各级酒精水化后,置于蒸馏水中30min;
5.高温高压抗原修复(枸橼酸钠PH
6.0),水沸后4 min(自然冷却,
取出片,防干片);
切片放在枸橼酸钠盒子在高压锅里待水费后计时煮4 min,约2.5h 自然冷却后,取出片,防干片;
6.蒸馏水静止4min后, PBS静止洗2次(PBS1、2各洗5min);
7.3%H2O2 避光孵育30min,阻断内源性过氧化物酶; PBS静止洗2
次(PBS1、2各洗一次),5min/次(取切片迅速,防干片);
8.5%羊血清封闭(1滴30μl),室温1h,放入湿盒,直接加一抗,
无须将封闭液甩掉;
9.一抗孵育(稀释度需摸条件)20μl, 加薄膜平放于湿盒中,4℃过
夜15h;
10.P BS洗3次(PBS3、5、6各洗一次),5 min/次;
11.D AB试剂盒的A液20μl, 37℃ 30min(A液为酶标二抗);
12.P BS洗3次(PBS4、5、6各洗一次),5 min/次;
13.滴加预备好的显色剂DAB工作液20μl( B:C=50:1混匀),平放
于湿盒中,室温孵育2min(B、C为显色液,与A液结合)(B、C
显色液反应时间根据组织块颜色终止);
14.显色完全后,蒸馏水终止显色(或光镜下控制显色);
15.苏木素染色20s,流水洗净(染色时间根据切片染色深度终止);
16.1%盐酸酒精分化1-3秒(1下)(切片染色深可以稍微延长分化时
间,分化目的:去除细胞膜染色,分化时间长核染色也会变浅);
17.水中冲洗泛蓝20 min(冲洗时间延长会使染色变深);
18.各级酒精(70%-100%):70%、80%、85%、90%、95%、无水乙醇Ⅱ、
Ⅰ,每级3min(脱水);
19.烤片37℃ 30min或自然风干;
20.中性树胶封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