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散文和小说阅读 课件()

合集下载

散文、小说的多文本阅读 高中语文课件

散文、小说的多文本阅读 高中语文课件
• 第三步:整合概括,依据规范组织答案。对筛选出的 材料进行整合概括,依照“文本一……;文本二……”的格 式进行答题。
2、练习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 文本一:
• 支队政委(节选) • 王愿坚
• 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像是负了伤,正在爬一个崖头,怎么也 爬不上去。忽然,老胡来了,他变得跟棵老黄松似的,又高又大, 伸出小葵扇那么大的一只手,拉住了我……一睁眼,可不是,我的 手正在他手里攥着呢。
• (3)整合分条作答。即把文本二概括的要点作为答案 简要概括的部分,把文本一的相关内容作为具体分析的 部分。
2、练习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 文本一:
• 孩子的讲演(节选) • 萧红
• 这一个欢迎会,出席的有五六百人,站着的,坐着的,还 有挤在窗台上的。这些人多半穿着灰色的制服。因为除了教 授之外,其余的都是这学校的学生。而被欢迎的则是另外一 批人,这小讲演者就是被欢迎之中的一个。
高三一轮复习之散文阅读
第十讲
散文、小说的多文本阅读
•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广,新版教材的逐 步铺开,新高考命题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文学类阅 读文本形式有向多文本组合演进的趋势,这种命题形式 很好地回应了新课标中“群文阅读”的理念,便于考查 考生的思维能力。
• 多文本阅读,即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文本的横向 或纵向的联系呈现文本。与单文本的考查形式相比,其 命题往往更具深度,更能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

(有删改)
• 文本二:
• 萧红对抗战文学的思考和探索,表明即使创作的主题 都统一于时代要求之下,文学依然需要尊重现实、尊重 创作个性。萧红反对当时“只有到前线去才能写出好作 品,留在后方就与生活隔离”的看法,认为“我们并没 有和生活隔离,比如躲警报,这也是战时生活,不过我 们抓不到罢了,即使我们上前线……如果抓不住,也就写 不出来。”萧红的抗战作品甚少提及抗战正面战场,活 跃在文中的皆是些平民百姓、妇孺老弱等。萧红以独具 慧眼的创作方式,展示了她真实感受到的抗战生活。

小说阅读指导ppt课件

小说阅读指导ppt课件
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 纸上。 • ⑶心理描写: •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 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 节发展。 •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6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 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 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成功的细 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和记叙 文不可忽视的技巧。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 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 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3
1.小说的情节结构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 表现主旨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 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 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故事 情节一般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 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 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 代表性。
4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行动描写 语言描写
正面描写(直接描写)
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
5
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 ⑵语言描写: •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
8
(一)人物形象的揣摩: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 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 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某个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件·散文 (共26张PPT)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件·散文 (共26张PPT)

对学——评析试题

1.试分析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分析:(1)第①段;(2)作用 思路:内容上+结构上(看文段位置) 答案:(1)介绍了人物的身份特点,为下文故 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2)婆婆种的瓜甜,呼 应了后面的菜园一片丰收的景象;(3)交代了 婆婆的病情,给全文奠定了感情的基调;(4) 病重中的婆婆仍然挂念自己的孙女,表现了婆婆 的慈爱品质。(答出其中两点并能作分析,即得 满分)

某人:因为我不知道去帮助婆婆整理菜园, 使其成为杂草丛生之地。婆婆的话让我感到 心酸,因为她已经将要死去了,还挂念她的 孙女和菜园子。
群学——评析试题
4.结尾写“我”的内心凄凉和心酸,联系全文, 谈谈“我”为何有这样的感受?(3分)
分析:(1)分析结尾的 两种感受;(2)结合全文 思路:“凄凉”? “心酸”?
自我发现 自我校正
2.

联系全文,说说对第③段划线句子 的理解。(4分)
甲:婆婆的生活平淡而又幸福,每天无忧无虑的生 活,对外面的生活,对外面的世界,毫无兴趣,她 对生活的热望寄托在菜园上,只希望农作物好好生 长,盼望着平凡的生活。 乙:从她的天仍然晴着,体现出婆婆的乐观,天是 蓝色而遥远的,白云是纯洁的梦想,婆婆对病情的 乐观态度,能体现出她对生活的向往。
导学
1.了解散文的典型考点。 2.学会分析试题的主要信息。 3.理清几种典型考题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答题。

补学
散文考点说明(《中考指南》) 1.能够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理清 作者思路。 2.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 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能初步领会文学作品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个话题,那么请你说说文中的婆婆是否 幸福?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3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记叙类文章阅读(散文、小说)》考点专项课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记叙类文章阅读(散文、小说)》考点专项课件

阅读
③儿时钻进钻出的土房子、泥巴路、猪栏牛舍不见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白墙黛瓦的徽派建筑,还有整洁的 水泥路、青砖地。原来供全村人洗衣服的泥堰池塘,如今 用片石砌得方方正正,成了荷花池。那口用来汲取饮用水 的简易水井不见了,你还记得,井面上垫着一块湿滑的木 板,上面长满青苔。
④念书前,你是外婆家的常客,父母忙得脚不沾地的 年月,一个无人看顾的野孩子,多么需要一个随时可以倚 靠的温暖怀抱,外婆给了你一张共卧的床铺,还有许多个 在鼾声中如梦的夜晚。
阅读
4.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这篇小说是如何运用对比的艺 术手法表现出讽刺效果的。 ①胖子和瘦子这两个人物的对比。比如小说开端,油
光满面的胖子气派地出场和精瘦干瘪的瘦子拖家带口蠕动 在人流中,通过对比,表现出胖子和瘦子不同的社会地位 和生活处境;又如瘦子与胖子交谈时,瘦子“诚惶诚恐” 的神态与胖子“得意扬扬”的神态的对比,刻画出小官吏 习惯性低三下四的奴性嘴脸。
阅读
⑰瘦子只握住对方三只指头,深深鞠了一躬,嘴里发 出“嘻嘻”笑声。他妻子也莞尔一笑,纳法奈尔双脚咔嚓 一声,挺身敬礼,把制帽也掉落到了地上。一家三口又喜 又惊。 (选自长江文艺出版社《契诃夫小说选》,有改动) 【注释】 ①纳法尼亚:纳法奈尔的爱称。②赫洛斯特拉 特:古希腊人,他为了扬名于世,在公元前356年焚烧了 阿泰密斯神庙。③厄菲阿尔特:古希腊人,曾引波斯军队 入境,出卖同胞。
阅读
3. 简要分析第⑨段在选文中的作用。 ①通过对胖子的语言和神态的描写,刻画出一个自觉
高人一等、志得意满的胖子(高官)形象;②暗示了小说的 主旨——等级观念已深入人心;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为下文写瘦子对胖子的言行发生巨大变化埋下伏笔。
阅读
【提示】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分 析。内容上,根据“你好吗,朋友”“在哪里高就?做到 几品官了”分析,采用了语言描写;根据“胖子得意扬扬 地看着”分析,采用了神态描写。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 和神态的描写,刻画出一个自觉高人一等、志得意满的胖 子(高官)形象。根据“几品官”分析,这暗示了小说的主 旨——等级观念已深入人心。结构上,结合下文瘦子的回 答分析,可知此段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瘦子 对胖子的言行发生巨大变化埋下伏笔。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指导课件(共40张PPT).ppt
线条之美 梁衡
①我第一次对线条感兴趣,是有人送我一个细长的瓶子,里面 装着一种很名贵的牡丹油。但我“买椟还珠”,目不见油,竟被 这个瓶子惊呆了。它的设计非常简洁,并没有常见的鼓肚、细腰、 高脚、束口等扭扭捏捏的俗套。如果把瓶盖去掉,就剩下左右两 条对称的弧线。但这线条的干净,让你觉得是窗前的月光,空明 如水;或是草原深处的歌声,直飘来你的心底。我神魂颠倒,在手 中把玩、摩挲不停。工作时置于案头,常会忍不住抬头看两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5、语句语段作用分析题
2020年新高考I《建水记》 8. 本文记建水城时,在饮食描写上花费了大量笔墨,对此你如何理解? 8. ①写饮食,就是写建水城独具特色的地方风物及其历史传承;②写 饮食,就是写人的日常生活和城的烟火气息,这是文章所要表现的建 水古城的城市品格。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6.人物形象、形象特征归纳,人物作用分析
2019年高考天津卷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 《五年真题》18 1.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 影响?(6分)(全国卷) 1.形象:老祖母是一位勤劳、坚忍、慈爱、敬畏自然的传统牧民形象; 影响:老祖母传授给萨丽娃养羊的技能,给萨丽娃的心灵打上草原文化 的烙印,召唤她回归草原;老祖母的优秀品质对萨丽娃影响深远,传统 美德得以传承。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2、理解词语、概念的含义
2017年全国II卷高考题 林徽因《窗子以外》 5. 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5分) 5.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 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 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近年高考散文常见题型梳理
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再如舞蹈,一个舞 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 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 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 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 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 觉上的驻留。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 色线条。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 课件(共24张PPT)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 课件(共24张PPT)
例2:概述故事情节?(4分) 答:文物贩子看上老人的壶,多次登门高价购买,老人屡
次拒絶出售,最后在儿子抢夺时壶碎。——《老人与壶》 (2016聊城中考)
注意:套用公式即可,语言要凝练。
2、概括特点=方面1+方面2+方面3…… 例:作者围绕“素颜如雪”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 容?(4分) 答:栀子花开的素洁清香;张岱、季羡林文字的 素雅自然;林风眠、吴冠中画作的纯洁静美;钱 钟书等暮年爱情的素净如雪;唐诗宋词中意境的 清澄素洁。 说明:本题4分,答出其中四点,即 得满分。
例:第⑤段对风的描写有何作用?(2分)
(5)有风吹过,卷动他的发丝,像秋天的芦苇般 飘扬,一朵朵洁白的芦絮起伏。风动处,喧嚣 声跟着起伏,人声、车声和着风声飘荡。
答:环境描写。衬托老人的壶,安静(或为老 人的平静生活被打扰埋下伏笔)。说明:本题2 分。
——《老人与壶》(2016聊城中考)
散文中的表达技巧
①动词:准确传神 ②形容词:形象具体 ③成语:为文章增色 ④叠词:增强语言的感染力,更加生动形象 ⑤大词小用:突出渲染,强化读者印象
例:赏析下面语段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 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 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 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注意:记牢五字口诀,对号入座。结合上下文简 要分析,不能点到即可。
2、内容作用=写出了……表达了……
例1:文章第7、8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3分) 答:补充联想内容,为后文做铺垫。写出了对美好童年的回忆,赞美 秋天带来的收获和对母亲的怀念。
——《秋天的黄昏》(2014济宁中考)
——《素颜如雪》(2015聊城中考)

散文整体阅读ppt课件

散文整体阅读ppt课件
五、课后作业
完成微点通关《唯一长安》 完成高考作业本第336页《父亲的东篱》
散文种类
文体特征
主要表现手法
写人叙事散文
偏重于写人的散文
从一件事或多件事中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多侧面表现人物形象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烘托、详略结合、点面结合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
以事件发展为线索,或有头有尾,或片段剪辑式记叙事件
渲染、烘托、对比、悬念等
写景状物散文
偏重于写景的散文
抓住景物特征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知识补充2:理解重要词语(标题)的含意
1.理解标题含意“2注重” (1)注重分析标题的特定义、比喻义、双关义、象征义等。 特定义指标题在这篇文章中的特定意思,虽与组成标题的词语有关,但又超越标题本身的意思;比喻义、双关义指用了这两种修辞手法的标题的意义;象征义指使用了象征手法的标题的意义。 (2)注重分析标题“三义”:表层义、深层义、主旨情感义。 表层义指标题自身的含意,深层义指标题在文中的含意(主要指上面的特定义、比喻义等),主旨情感义指标题指向文本主题及作者的情感态度等。
2.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4分)
解析:要理解“窗子”的意思,需仔细阅读原文,找出关于“窗子”的描写,对其进行分析归纳。阅读原文可以发现,第二、三、四、五、七段都写到了窗子。第二段写“我”看到铁纱窗外面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第三段提到铁纱窗、玻璃窗,第四段写“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都在窗子以外,第五段写书房窗外的情形:这几段提到的窗子都是具体的。第七段写即便是出门旅行,也“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无形中的窗子是仍然存在的”,这里说的就是心理上的“窗子”了,结合全文来看,这心理上的“窗子”就是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 参考答案:①指具体的窗子,如铁纱窗、玻璃窗,分隔了不同的生活场景;②指“无形的窗子”,即心态与观念的限制,造成了自我与外部世界的隔膜。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散文、小说)课件(共20张ppt)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散文、小说)课件(共20张ppt)
一个礼拜后,四处碰壁的我,终于得到了曾获“重庆十大杰出青年奖”和“老舍文学奖”的重庆长 风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巴一的赏识,他用一颗博大的爱心接纳了我。一直像浮萍一样“飘”的我,竟有 了一个八平方米的“孤安居”。安顿下来后,我自然想到了老人,想到了我曾对老人的许诺。 可是, 当我踩着吆喝,风风火火地赶到山坡时,却物是人非。那不停地吆喝着的竟是一位中年妇女。 “老 人呢?”我问。中年妇女先是一愣,后是惊喜:“你找到工作啦?!”这回却轮到我发愣了:“你怎知 道……我是来找老人买花……”
四、默读全文,圈点勾画——有两点提示:一是思考问题要瞻前顾后, 一是准确圈定答题区域。
五、深思熟虑,精确表达——表达时,一要整合筛选重要信息;二要剔 除可有可无的字句;三要用词雅致精确。
第二讲 记叙文文体知识
• 记叙文的概念: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 章。散文、小说、童话、寓言都属于记叙文。 •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 记叙人称:第一人称《我的叔叔于勒》以当事人叙述,亲切真实
引起下文,为下文写腊梅、人物做铺垫。内容上表明文章主旨,既指 山城腊梅淡雅质朴的香味,又指老人和儿媳腊梅一样淳朴的心灵。
结构上和内容上
2.第三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一声苍老的吆喝,在雾里翻了几个跟斗,就稳稳地立在我 跟前”这一句中“翻”字为什么用得好?
拟人手法。把吆喝声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声音时高时低,时隐时
现,由远及近。
象征、对比、衬托、联想、想象、夸张、讽刺、拟人、白描 作铺垫、埋伏笔、过渡照应、开篇点题、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抑扬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 概括故事情节: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语言要简洁明了。 • 分析文章题目:理解题目含义、点名文章线索 • 理解文章主旨:分析文章标题(分析开头结尾、分析议论抒情句)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散文阅读与鉴赏(共19张PPT)-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散文阅读与鉴赏(共19张PPT)-人教(部编版)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 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 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其次还要注意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 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二、透析写作手法
第二讲 散文阅读与鉴赏
阅读散文的一般方法
一、理清散文的线索与脉络
散文的线索多种多样,有以作者的认识和感情 为线索的,有以故事情节展开为线索的,有与主题相 关的某事物为线索的。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 “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 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 《爷爷的芦笛》以芦笛的乐声为线索。
如冰心的《红莲》中的描写就使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毫不动摇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勇敢慈怜 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透析写作手法
对比: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 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
针对散文阅读,考试中常考题型,如:
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 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
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 “物”的分析 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 “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 感情 典型题例:本段/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文 中具体例子分析它的作用。 答题模式:本段/本文主要运用了( )表现手法,例如: 举文中相应表达方式的例子,这种表现手法的运用使(结合例 子填上对应表现手法的作用)
如高尔基的《海燕》: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 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 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 飞翔!?

高三语文散文阅读课件(共39张PPT)

高三语文散文阅读课件(共39张PPT)
知疲倦,终其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往复奔走的精神。
说明题目的作用: 要从内容、结构两方面解说。
2011北京卷《祁连雪》:作者曾说:“雪” 是《祁连雪》的“文眼”,具有重要的作用。 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 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让学生勾画关于“祁连雪”的议论抒情句:
( 1)祁连雪以其丰美、清冽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 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 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 (2)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 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 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 (3)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的亲切 。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 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 (4)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 雪,千里相随照眼明。”
散文阅读常考考点及题型
1
1
Click to add Title 整体感知
2 2
精细阅读
理解 考点
精细 阅读 1.解释文中重要
词语的含义
题型
2.对文中重要语 句的理解
考 点 赏析
精细 阅读
1 .语句
2.语段
3 .谋篇立意
1.理解含义。
精细 阅读
考 点 2.分析作用。
3.体会鉴赏 题 型
表概念的
分析作用:结构、内容
《祁连雪》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说 明其用意是什么。 【原文】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 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千山空 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 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甘肃最富 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 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 依杨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 南秀色”所倾倒。 【参考答案】 开头 以古诗渲染作者从前的印象:荒凉,在强烈对比中 反衬今天河西走廊的富庶;引起下文关于河西走廊的描写。 引用古诗文,也透出文章特有的书卷气。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课件(41张PPT)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课件(41张PPT)

方法二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1.答题技巧
(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 作者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往往会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 不同情节展现的人物的个性不同。因此,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 根据情节论人。 (4)探读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性格 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对细节描写的探究品读,品读细节描写的句子,能 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中考现 代 文 阅 读 专 题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
散文
1.散文的概念
散文泛指那些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注重主观抒写,不讲 究骈偶押韵的文体。按传统的说法,散文是与骈文、韵文相区别的散体文 章,即除了诗、词、曲、赋以外,一切无韵无律的文章,诸如人物传记、回 忆录、游记、寓言、神话及记事抒情类文章,均可列入散文范畴。这是广 义的散文。
狭义的散文,专指用凝练、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 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散文
2.散文的特征
①形散而神不散;②时间跨度大;③空间转换广;④事件牵涉多;⑤表达方 式活;⑥取材组材巧。
散文
3.散文的分类
①叙事散文:在此类散文中,作者写人和叙事都浸透着浓郁的情感色彩。 作者的情感常常隐含于委婉跌宕的叙事中。
小说
4.小说的三要素
方法技巧
方法一 内容理解与概况
例1(2020陕西,12题)作者走向河岸时,看到的“河景”有怎样的特 点?
例2(2021天津,16题)作者想起了哪些和雨有关的故事?请结合 文章③—⑥段的内容概括。
方法一 内容理解与概况
1.答题技巧
(1)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 结果几个要素。找出这些要素,并合理组织语言,即可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 容。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件:15 散文二篇 (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件:15 散文二篇 (共29张PPT)

6.“勾连全文巧”——散文用一个醒目深刻的思想,把看似散乱的材料,贯穿成文, 可谓“红线串珠”。因此,鉴赏散文时准确把握散文结构上的行文线索至关重要。 线索可以使时间、空间、思想感情、某种具有特殊含义的物、某个动作细节、某句 格言或诗歌等。
预习导学
【整体感知】 朗读两篇散文,按要求填空。
【字词积累】 根据拼音在下列句子括号中填入相应的词语。 1.永远的小 niúdú( 牛犊 ),永远的金黄色 róngmáo( 茸毛 )!。 2.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 fánzhí( 繁殖 )着,mànyán( 蔓延 )着。 3.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 bīnlín( 濒临 )绝望的边缘。 4.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 shēnyuān( 深渊 )。
3.仿照例句,再续写两个句子。
不管生活给我以什么,我都报之以微笑。给我以严寒,我就是一朵清新俏丽的
红梅; 给我以风雨
给我以荒漠
, 我就是一道五彩缤纷的彩虹 ; , 我就是一颗坚韧不拔的仙人掌 。
语段精练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 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 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⑤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 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 年风霜雨雪, 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⑥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的轻染,有 淋漓的汁点。
⑦因也就想到,一位 90 高龄书法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 错啊。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 6 月开花如 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现代文阅读PPT课件: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散文)考点一 - 分析标题,拟写标题 答题模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现代文阅读PPT课件:记叙文阅读(含小说、散文)考点一 - 分析标题,拟写标题 答题模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现代文阅读PPT课 件:记 叙文阅 读(含 小说、 散文) 考点一 - 分析标题,拟写标题 答题模板+模板示例(44页PPT)
2.分析标题的作用。
②交代文章线索。如《背影》,“背影”是贯穿全文 始终的线索:开头设疑——点出背影,望父买 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 思念——再现背影,这样就以“背影”为线索把各 部分内容组织起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现代文阅读PPT课 件:记 叙文阅 读(含 小说、 散文) 考点一 - 分析标题,拟写标题 答题模板+模板示例(44页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现代文阅读PPT课 件:记 叙文阅 读(含 小说、 散文) 考点一 - 分析标题,拟写标题 答题模板+模板示例(44页PPT)
3.请给本文拟一个标题(或把标题补充完整)。 技巧:①找文章线索;②明确中心;③反复研读开头和 结尾;④注意反复出现的句子;⑤抓住核心人物;⑥抓 住核心事物;⑦抓住核心事件;⑧把握作者情感。 要求:所拟标题要简洁、凝练、概括、个性,十字以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现代文阅读PPT课 件:记 叙文阅 读(含 小说、 散文) 考点一 - 分析标题,拟写标题 答题模板+模板示例(44页PPT)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现代文阅读PPT课 件:记 叙文阅 读(含 小说、 散文) 考点一 - 分析标题,拟写标题 答题模板+模板示例(44页PPT)
内容上: ②文眼,揭示或突出文章主旨,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 《再塑生命 》的深层含义是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 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这正是文章的主旨,文题点明主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现代文阅读PPT课 件:记 叙文阅 读(含 小说、 散文) 考点一 - 分析标题,拟写标题 答题模板+模板示例(44页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一、分析作品结构 (散文、小说通用)
题型:分析作品结构 语段在文中的结构作用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 作用? ——从全文看,×× 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 起什么作用?
分析作品结构,考查某句(段)话或某 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语文 散文和小说阅读 课件()
2.中间段的作用 (1)中间段如果比较短,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 是承上启下(过渡)。(近几年中间段从结构上考 查多为此类) (2)中间段如果比较短,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 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如果描写 的物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 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 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衬(烘托、铺垫)。如 果中间段描述的次要物象与选文的主要物象在 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 反衬。
2018届高考现代文阅读选考
文学类文本阅读
高考考试说明——语文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 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 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 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 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 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 文精神。
语文 散文和小说阅读 课件()
语文 散文和小说阅读 课件()
二、句段作用的考查 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上的 重点句子或段落,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或 段落,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或段落。句段作 用是文章考查的重点和热点。此类题的命题设 置一般为:“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 效果、目的、用意、妙处等)?”或“在全文 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这类题目一般从内容和 结构上来考虑,内容上的作用主要考虑对写作 内容和主旨的作用;结构上主要指与上下文的 联系,要注意段落在文中的位置。
•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 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
语文 散文和小说阅读 课件()
语文 散文和小说阅读 课件()
语文 散文和小说阅读 课件()
语文 散文和小说阅读 课件()
(3)中间段如果比较长,而且描写的是选 文的主要物象,那么,它在内容上的作用 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 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语文 散文和小说阅读 课件()
语文 散文和小说阅读 课件()
3.末段的作用 (1)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点明题旨 ,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2)末段的作用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 外,发人深思。 (3)末段也有暗示主题或强化作者感情的作 用。
语文 散文和小说阅读 课件()
(3)文章开篇是景物描写。从结构上看,它可能 是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它的作用是衬 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 氛。 (4)首段连续发问。它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 的作用。 (5)开篇连续感叹。它就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语文 散文和小说阅读 课件()
一、思路结构的考查 根据写作意图和表现主旨的要求,如何选择组 织材料,如何使写进文章的材料条理化、有序 化、整体化,这都要作通盘的考虑、妥当的安 排和周密的布置,这一思维的过程就表现为文 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 、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 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结构的考查,即考查段 落之间的结构关系。
语文 散文和小说阅读 课件()
语文 散文和小说阅读 课件()
4.特殊表现形式的段落 特殊表现形式的段落一般是由特殊的句 式单独成段。句子或是倒装句,或是运 用了特殊语气,或是后面有省略。这样 的段落要分析出使用特殊句式的效果。
语文 散文和小说阅读 课件()
语文 散文和小说阅读 课件()
三、穿插类句段的考查 散文中的穿插性材料是近年来频繁考查的欣赏 点。所谓穿插性材料,就是文中在主体材料之 外,经常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就其类型而言 ,或是景物描写,或是事件叙述,或是诗词引 用,或是细节描写,不一而足;就其位置而言 ,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视需要而定;就 其作用而言,或对比,或铺垫,或象征,或暗 示,或烘托,或渲染,或正衬,或反衬,或营 造氛围,或表现风格,各尽其妙。
语文 散文和小说阅读 课件()
语文 散文和小说阅读 课件()
2.谋篇布局还要注意散文组织材料的方式。 (1)从时间上组织材料; (2)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 (3)以什么(物件、观察点)为中心;
语文 散文和小说阅读 课件()
语文 散文和小说阅读 课件()
(4)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 (5)由实到虚,层层深入组织材料。需指 出的是线索本身就是材料组织的方式, 另外还要注意分析材料的呈现形式。可 从文章结构表现手法方面来考虑,如抑 扬、虚实、对比等。
技巧点拨 1.文章结构层次的三种表现形式,即三种层 次关系 (1)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 ,通常有以下几种: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 写景到议论或抒情、层进式等。 (2)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 ,通常有并列式、对比式等。
语文 散文和小说阅读 课件()
(3)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 总关系。这类题型通常是直接要求指出文 章的结构方式,作答时先指出结构方式, 再对文章体现的这种结构方式进行解析。
语文 散文和小说阅读 课件()
语文 散文和小说阅读 课件()
技巧点拨 1.首段的作用 (1)如果开篇即点题,首段的作用是领起 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 某种感情(奠定感情基调)。 (2)如果开篇没有点题,首段的作用就是 开启(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 为下文作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