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三历史上册期末同步检查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三历史上册期末同步检查
试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题3分)
1.下列关于夏、商、周时期历史发展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 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C. 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D. 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答案:A
解析:A项正确,夏朝时期,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B项错误,夏朝时期并未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C项错误,夏商周时期对地方实行的是间接管理,通过分封制、宗法制等形式管理地方;D项错误,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于秦朝。
2.孔子认为“礼之用,和为贵”,主张以礼来规范与和谐人际关系。
这反映出孔子
的思想核心是
A. 仁
B. 礼
C. 德
D. 和
答案:A
解析:孔子认为“礼”是社会的规范,强调用“礼”来维护等级制度,而“和”是“礼”的作用,即达到社会的和谐,这是“仁”的表现,因此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故A项正确;B项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核心,排除;C项是孔子思想中的教育思想,排除;D项是孔子思想的表现,排除。
3.秦始皇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中,在文化方面
A. 推行郡县制
B. 颁布秦律
C. 统一货币
D. 统一文字
答案:D
解析:秦始皇为了巩固统一,在政治上推行郡县制,在法律上颁布秦律,在经济上统一货币,而在文化上则采取统一文字的措施,以消除各地方言文字的差异,促进文化交流和政治统一。
因此,D项正确;A项是政治措施,B项是法律措施,C项是经济措施,均不符合题意。
4.下列关于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B. 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C. 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
D. 抑制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答案:D
解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而实行的文化政策。
这一政策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同时也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故A、B、C项均正确;但这一政策实际上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使其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D项错误,符合题意。
5.唐代杜甫的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绘了唐代的繁荣景象。
这里的“开元”是指哪位皇帝的年号?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唐玄宗
D. 唐高宗
答案:C
解析:诗句“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忆昔二首》,描述的是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的盛世景象。
唐玄宗的年号有“先天”“开元”“天宝”,其中“开元”年间为盛世,因此C项正确;A项唐高祖的年号是“武德”,B项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D项唐高宗的年号是“永徽”“显庆”等,均与题意不符。
二、多选题(每题4分)
1.明朝中期,倭寇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倭寇主要由哪些人构成?(4分)
A. 日本的武士
B. 商人和海盗
C. 中国的奸商
D. 葡萄牙殖民者
答案:ABC
解析:明朝中期,倭寇主要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组成,他们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葡萄牙殖民者并未直接参与倭寇的活动。
2.近代中国面临深重的民族危机,下列哪些事件体现了这一危机?(4分)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义和团运动
答案:ABC
解析: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都是近代中国面临的重大外敌入侵事件,它们导致了中国大量领土和主权的丧失,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义和团运动是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和清朝封建统治的斗争,虽然体现了民族危机,但它本身不是外敌入侵事件。
3.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哪些是正确的?(4分)
A. 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B. 提倡民主与科学
C. 反对儒家传统道德
D.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答案:BCD
解析: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而不是一场革命运动。
它提倡民主与科学,
反对封建专制和愚昧迷信,同时猛烈抨击儒家传统道德。
新文化运动后期,李大钊等人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抉择。
这两种命运、两个
前途是指什么?(4分)
A. 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B. 国民党统治与共产党领导
C. 战争与和平
D. 黑暗与光明
答案:BD
解析: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着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抉择。
一种是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老路,即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前途;另一种是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枷锁,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即共产党领导的光明前途。
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抉择奠定了基础。
5.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4分)
A. 是一场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B. 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 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
D. 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答案:CD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而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故A项错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故B项错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革命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
义,故CD项正确。
三、判断题(每题3分)
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
答案:B(错误。
秦始皇实行的是郡县制,而非分封制。
)
2.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彻底消除了其他学派的影响。
()
答案:B(错误。
虽然儒学成为官方思想,但其他学派仍有一定影响。
)
3.唐朝的科举制度完全以诗赋取士,体现了文化的繁荣。
()
答案:B(错误。
唐朝科举制度包括多种科目,诗赋只是其中之一。
)
4.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标志着封建制度的衰落。
()
答案:B(错误。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不能单独作为封建制度衰落的标志。
)
5.明朝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发展海外贸易。
()
答案:B(错误。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
6.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完全禁止了对外贸易。
()
答案:B(错误。
闭关锁国政策是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并非完全禁止。
)
7.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答案:A(正确。
鸦片战争后,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8.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
()
答案:A(正确。
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强大的社会基础和政治力量,是导致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
9.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
答案:B(错误。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帝制,但封建制度的影响仍然存在。
)
10.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答案:A(正确。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四、填空题(每题3分)
1.明朝永乐年间,为加强海外联系和贸易,明成祖派______ 七次下西洋,促进
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
答案:郑和
2.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______ 条约》的签订
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南京
3.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它发生在______ 年,其失败标志
着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答案:1898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上签订的《______ 条约》对德国进行了极为苛刻
的宰割,激化了德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答案:凡尔赛
5.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______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人
类历史的新纪元。
答案:苏维埃俄国(或苏俄)
五、问答题(每题5分)
1.问题:请简述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衰落的主要表现,并分析其衰落的原因。
(5分)
答案:
表现:政治上,君主专制加强,但行政效率降低;经济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思想文化上,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原因:封建制度日益腐朽;西方列强的侵略;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
2.问题:19世纪中期,中国和日本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请分别说明两国为应
对危机所采取的措施,并比较这些措施的不同之处。
(5分)
答案:
措施:中国——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
不同:中国学习西方局限于器物层面,未触动封建制度;日本全面学习西方,并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3.问题:20世纪初,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文化运动。
请简
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5分)
答案:
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影响: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4.问题: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为团结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
柱?(5分)
答案:
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实施了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建立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战的主战场;领导了抗日游击战争,牵制和消灭了大量日军;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