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申遗_背景下的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与利用_刘庆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 《中国大运河 申 报 世 界 文 化 遗 产 预 备 名单》 已公布,包括立即列入项目 ( 遗产点 65 项,河道 31 项 ) 和 后 续 列 入 项 目 ( 遗 产 点 67 项,河道 12 项 ) 。这 种 遗 产 点 和 河 道 的 分 类 主 要是从水利水运工程体系角度界定运河遗产,并 没包括因运河而生的城镇及大运河周边环境景观 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2. 发展 程 度 不 均,保 护 意 识 淡 漠, 保 护 理 念缺乏科学性,破坏现象频发
在现代文明和过度开发的冲击下,运河独有 的文化景观正在迅速流失,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 完整性正面临消亡的危险。京杭大运河流经线路 漫长,沿线十八地市的发展程度不均,导致运河 保护与 “申 遗 ” 工 作 在 部 分 城 市 面 临 困 境。 京 杭大运河的保 护 与 “申 遗 ” 是 由 国 务 院 统 一 部
[收稿日期] 2012 - 05 - 01 [作者简介] 刘庆余 ( 1979 - ) ,男,山东莒县人,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11CGL110)
—8—
“申遗” 背景下的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与利用
利塞默林铁路、德国中上游莱茵河河谷、日本纪 伊朝圣之路、加拿大里多运河、荷兰阿姆斯特丹 运河 带 等 线 性 遗 产 相 继 被 列 入 《世 界 遗 产 名 录》。1994 年 9 月在加拿大安大略召开的以 “遗 产运河 ” 为 专 题 的 世 界 遗 产 会 议, 对 “运 河 ” 做出如下定义: “运 河 是 人 工 疏 凿 ( 或 开 凿 ) 的 水道。从历史或技术的角度看,无论是其固有的 还是作为此类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它都具有突 出的普遍价值。它是具有纪念意义的工程,体现 了线性文化景观的特征,又或是某个综合文化景 观中不可 或 缺 的 一 部 分。”[4]1996 年, 国 际 工 业 遗产保护 委 员 会 编 制 了 《国 际 运 河 遗 迹 名 录 》, 其中,京杭大运河被列为最具影响力的水道。
运、交通等领域,从整体、全面角度出发对京杭 大运河等大尺度线形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显得相对不足。[1]在 “申 遗” “南 水 北 调 ” 和 地 方经济开发的背景下,京杭大运河遗产的整体性 保护、管 理 与 合 理 利 用, 无 论 从 遗 产 保 护 角 度 看,还是从景观生态、休闲游憩角度看,都迫在 眉睫。
“申遗” 背景下的 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与利用
刘庆余
( 曲阜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曲阜 273165)
[摘 要] 在 “申遗” “南 水 北 调 ” 和 地 方 经 济 开 发 的 背 景 下 , 京 杭 大 运 河 遗 产 的 保 护、 管 理 与 利
用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按 照 罗 哲 文 先 生 的 倡 议 进 行 建 立 “运 河 学 ” 学 科 的 理 论 探 讨,
另一方面,运河沿线有数量可观的重建、复 建或者仿古的商业性项目,依托运河遗产招商引 资的项目更多,破坏性建设屡见不鲜。许多地方 将残存的运河古道或相关衙署、会馆、驿站等, 进行 “修旧 如 新 ” 改 造 或 形 成 旅 游 景 区, 将 其 封闭并收取门票,生生割断了运河遗迹与大运河 文化线路的联系。如济宁市沿老运河把原有的老
— 10 —
房子全部拆除,新建了一条苏州街,看似古色古 香,却不见原来的 历 史 踪 迹。[9] 同 时, 大 运 河 沿 岸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现代人造景观和房地产开 发趋势也亟待控制。
4. 对运河 遗 产 的 价 值 认 识 存 在 分 歧, 遗 产 保护和利用缺乏依据
随后西班牙圣地亚历史层面单一学科单一线路区域角度和航德孔波斯特拉朝圣之路法国米迪运收稿日期20120501作者简介刘庆余1979一男山东莒县人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lcglll0万方数据申遗背景下的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与利用利塞默林铁路德国中上游莱茵河河谷日本纪二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伊朝圣之路加拿大里多运河荷兰阿姆斯特丹与利用面临的问题运河带等线性遗产相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 运河遗 产 保 护 与 所 在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民 生改善存在一定矛盾,急需进行统筹协调
京杭大运河流经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 沿岸政府、企业、居民一直利用运河进行工农业 生产、取水、排污、航运、休闲游憩等,所以如 何将沿线地区的遗产保护、经济发展、民生改善 三者统一起来,使之形成良性循环,是一个非常 复杂的系统工程。京杭大运河作为航运水道,一 直由各地水运或交通部门分段管理,其必然的结 果是重经济效益而轻历史文化积淀。在资源利用 上,人们只注 意 “黄 金 水 道 ” 内 河 货 运 量 的 增 长与否,很少去关心运河文化对环境生态、旅游 景 点 、 风 土 建 筑 等 方 面 的 影 响 。[8]
[中图分类号] G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3054 ( 2012) 05-0008-06
京杭大运河是与万里长城齐名的人工奇迹。 她开掘于春秋,完成于隋代,畅通于唐宋,取直 于元代,繁荣于明清; 在贯穿整个中华文明史的 同时,跨越 京、 津、 冀、 鲁、 苏、 浙 四 省 二 市, 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五 大水 系,全长约 1794 公里。长城早在 1987 年即被列 入 《世界遗产名录》, 此 后 著 名 古 建 筑 专 家 罗 哲 文等人提出要 把 京 杭 大 运 河 也 列 入 “申 遗 ” 名 单。2011 年 4 月, 在 扬 州 召 开 的 “大 运 河 保 护 和申遗工作会议” 确定了中国大运河 ( 包括京 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及浙东运河) “申遗 ” 时 间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京杭大运 河所承担的功能也在悄然变化中。漕运功能已不 复存在,航运功能正在继续,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的建设又 为 其 增 加 了 新 的 职 能。2009 年 国 家 旅 游局宣布 “京 杭 大 运 河 ” 为 国 家 级 旅 游 线, 各 省市开发运河资源的热情十分高涨,但因缺乏总 体指 导 与 合 作, 一 些 “建 设 ” 难 免 成 了 “破 坏”。总体来看,目 前 京 杭 大 运 河 的 研 究 多 围 绕 历史层面、单一学科、单一线路、区域角度和航
并提出: 将 “南水北调” 工程建设与运河跨流域调 水、 航 道 整 治、 文 物 保 护、 休 闲 游 憩 等 功 能 整 合 起 来,
建立健全多部门协调合作、共同管理机制,科学实施运河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将遗产利用上升到遗产产
业的高度来认识,完善法律法规等对策。
[关键词] “申遗”; 京杭大运河; 保护; 利用; 问题; 对策
—9—
北京社会科学 2012 年第 5 期
署、各有关 部 委 局 直 接 领 导 推 动 的 国 家 文 化 工 程,与以往地 方 政 府 在 “申 遗 ” 工 作 中 占 主 导 地位有着鲜明的区别。因此,地方政府对运河保 护与 “申遗” 工 作 的 态 度 也 是 反 差 巨 大。 如 无 锡市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各部门积极配合,其清 名桥街 区 被 全 国 政 协 “大 运 河 保 护 与 申 遗 考 察 团” 称为 “最具 原 生 态 风 貌 的 古 运 河 文 化 绝 版 之地”。而有的地 方 对 此 项 工 作 重 视 不 够, 缺 乏 积极主动性。大运河山东济宁以北基本断流,航 运功能已经被排洪、灌溉、远距离调水等功能所 取代,也有部分运河被荒弃于农田郊野。
京杭大运 河 在 世 界 遗 产 的 突 出 普 遍 价 值 方 面,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通州是京杭大运河的 最北 端, 最 早 提 出 申 报 世 界 遗 产 的 问 题。2004 年 9 月,山东济宁 ( 曲阜) 举办第二届中国京 杭大运河文化艺术节,沿线 18 座城市达成共识, 联合申报世界遗产。2005 年 12 月,郑孝燮、罗 哲文、朱 炳 仁 以 《关 于 加 快 京 杭 大 运 河 遗 产 保 护和 “申遗” 工作》 为题, 联 名 致 信 18 个 运 河 城市的市长。2006 年 3 月,58 位全国政协委员 联名向 全 国 政 协 十 届 四 次 会 议 提 交 《应 高 度 重 视京 杭 大 运 河 的 保 护 和 启 动 “申 遗 ” 工 作 》 的 提案。5 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带领考察团 对运河沿线进行为期 13 天的考察,最后在杭州 发表 《京杭大运 河 保 护 与 “申 遗 ” 杭 州 宣 言 》。 12 月,国家 文 物 局 公 布 了 重 设 的 《中 国 世 界 文 化遗产预备名单 》, 京 杭 大 运 河 列 在 首 位。2008 年 3 月,国家文物局 在 扬 州 建 立 大 运 河 “申 遗 ” 城市联盟,将 “京 杭 大 运 河 申 遗 ” 改 称 为 “中 国大 运 河 申 遗 ”。2011 年 3 月, 大 运 河 保 护 和 “申 遗 ” 省 部 际 会 商 小 组 第 三 次 会 议 在 北 京 召 开,通过了 《大运河遗 产 保 护 和 管 理 总 体 规 划 》 和 《中国 大 运 河 申 报 世 界 文 化 遗 产 预 备 名 单 》。 4 月在 扬 州 召 开 的 “大 运 河 保 护 和 申 遗 工 作 会 议” 定于 2012 年 9 月完 成 “申 遗 ” 文 本 提 交 预 审,2013 年 8 月前所有遗产点段完成准备工作, 并接受国际专家的现场评估,争 取 在 2014 年列 入 《世界遗产名录》。
当前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工作已经到了关键时 刻。正如 《京 杭 大 运 河 保 护 与 申 遗 杭 州 宣 言 》 ( 2006) 所指出的, “随 着 经 济 社 会 的 发 展, 大 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改变,河道、沿河风貌 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又面临着城 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严重挑战。如果再 不加强保护,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景物 和自然生态环境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真实 性和完整性就会不复存在,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 挽回的巨大损失。对大运河进行抢救性保护、实 现 可 持 续 发 展 已 经 到 了 紧 要 关 头 ”。
一、京杭大运河 “申遗” 国际背景与历程
近年来,随着对遗产概念与内涵认识的不断 深入,文化线路、遗产运河、遗产廊道等一系列 反映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整体性与延续性,体现人 类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动态 特征的跨区域遗产,已成为国内外遗产保护领域 探讨的热点。[2]其中 线 性 文 化 遗 产 是 指 在 拥 有 特 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 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因其线状的分布和遗存特 性而著称。[3] 1984 年美国指定伊利诺伊和密歇根 运河为国家遗产廊道。随后,西班牙圣地亚哥· 德· 孔 波 斯 特 拉 朝 圣 之 路、法 国 米 迪 运 河、 奥 地
二、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 与利用面临的问题
1. 运河 遗 产 的 范 围 界 定 不 清,遗 产 赋 存 状 况缺乏清晰的调查
家底 不 清 是 开 展 运 河 保 护 和 “申 遗 ” 工 作 以来一直存在的一大问题。然而,京杭大运河的 遗产构成非常复杂,学者间意见也不一致。主要 有两种观点: 一是从水利工程体系角度界定运河 遗产。如京杭大运河遗产的主体构成是水利工程 体系,由水道工程、水源工程、工程管理和附属 设施四大工程系 统 组 成。[5] 京 杭 大 运 河 作 为 文 化 线路的三个主要内容之一的水路遗产体系,由水 道工程、蓄泄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行政管理设 施四大类组成。[6]二 是 从 大 运 河 遗 产 及 其 背 景 环 境角度 界 定。 大 运 河 遗 产 可 以 分 为 以 下 几 个 层 次: [7]第一个层次 是 运 河 河 道 及 其 附 属 设 施; 第 二个层次是与大运河相关的遗迹,包括因运河而 生的城镇、建筑等; 第三个层次是大运河周边环 境景观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 《大运河遗产第二阶段 保 护 规 划 编 制 要 求 》 的 通 知 ( 文物保函 〔2009 〕 1293 号 ) 中, “大 运 河 遗产及其背景环境构成” 部分包括: ①大运河 遗产。水利水运工程 ( 水工) 遗产,运河城镇、 运河村 落, 其 他 相 关 历 史 遗 存,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②大运河背景环境,城乡建设环境、郊野自 然环境。
2. 发展 程 度 不 均,保 护 意 识 淡 漠, 保 护 理 念缺乏科学性,破坏现象频发
在现代文明和过度开发的冲击下,运河独有 的文化景观正在迅速流失,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 完整性正面临消亡的危险。京杭大运河流经线路 漫长,沿线十八地市的发展程度不均,导致运河 保护与 “申 遗 ” 工 作 在 部 分 城 市 面 临 困 境。 京 杭大运河的保 护 与 “申 遗 ” 是 由 国 务 院 统 一 部
[收稿日期] 2012 - 05 - 01 [作者简介] 刘庆余 ( 1979 - ) ,男,山东莒县人,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 11CGL110)
—8—
“申遗” 背景下的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与利用
利塞默林铁路、德国中上游莱茵河河谷、日本纪 伊朝圣之路、加拿大里多运河、荷兰阿姆斯特丹 运河 带 等 线 性 遗 产 相 继 被 列 入 《世 界 遗 产 名 录》。1994 年 9 月在加拿大安大略召开的以 “遗 产运河 ” 为 专 题 的 世 界 遗 产 会 议, 对 “运 河 ” 做出如下定义: “运 河 是 人 工 疏 凿 ( 或 开 凿 ) 的 水道。从历史或技术的角度看,无论是其固有的 还是作为此类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它都具有突 出的普遍价值。它是具有纪念意义的工程,体现 了线性文化景观的特征,又或是某个综合文化景 观中不可 或 缺 的 一 部 分。”[4]1996 年, 国 际 工 业 遗产保护 委 员 会 编 制 了 《国 际 运 河 遗 迹 名 录 》, 其中,京杭大运河被列为最具影响力的水道。
运、交通等领域,从整体、全面角度出发对京杭 大运河等大尺度线形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利用研究 显得相对不足。[1]在 “申 遗” “南 水 北 调 ” 和 地 方经济开发的背景下,京杭大运河遗产的整体性 保护、管 理 与 合 理 利 用, 无 论 从 遗 产 保 护 角 度 看,还是从景观生态、休闲游憩角度看,都迫在 眉睫。
“申遗” 背景下的 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与利用
刘庆余
( 曲阜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曲阜 273165)
[摘 要] 在 “申遗” “南 水 北 调 ” 和 地 方 经 济 开 发 的 背 景 下 , 京 杭 大 运 河 遗 产 的 保 护、 管 理 与 利
用面临着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按 照 罗 哲 文 先 生 的 倡 议 进 行 建 立 “运 河 学 ” 学 科 的 理 论 探 讨,
另一方面,运河沿线有数量可观的重建、复 建或者仿古的商业性项目,依托运河遗产招商引 资的项目更多,破坏性建设屡见不鲜。许多地方 将残存的运河古道或相关衙署、会馆、驿站等, 进行 “修旧 如 新 ” 改 造 或 形 成 旅 游 景 区, 将 其 封闭并收取门票,生生割断了运河遗迹与大运河 文化线路的联系。如济宁市沿老运河把原有的老
— 10 —
房子全部拆除,新建了一条苏州街,看似古色古 香,却不见原来的 历 史 踪 迹。[9] 同 时, 大 运 河 沿 岸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现代人造景观和房地产开 发趋势也亟待控制。
4. 对运河 遗 产 的 价 值 认 识 存 在 分 歧, 遗 产 保护和利用缺乏依据
随后西班牙圣地亚历史层面单一学科单一线路区域角度和航德孔波斯特拉朝圣之路法国米迪运收稿日期20120501作者简介刘庆余1979一男山东莒县人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lcglll0万方数据申遗背景下的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与利用利塞默林铁路德国中上游莱茵河河谷日本纪二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伊朝圣之路加拿大里多运河荷兰阿姆斯特丹与利用面临的问题运河带等线性遗产相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 运河遗 产 保 护 与 所 在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民 生改善存在一定矛盾,急需进行统筹协调
京杭大运河流经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 沿岸政府、企业、居民一直利用运河进行工农业 生产、取水、排污、航运、休闲游憩等,所以如 何将沿线地区的遗产保护、经济发展、民生改善 三者统一起来,使之形成良性循环,是一个非常 复杂的系统工程。京杭大运河作为航运水道,一 直由各地水运或交通部门分段管理,其必然的结 果是重经济效益而轻历史文化积淀。在资源利用 上,人们只注 意 “黄 金 水 道 ” 内 河 货 运 量 的 增 长与否,很少去关心运河文化对环境生态、旅游 景 点 、 风 土 建 筑 等 方 面 的 影 响 。[8]
[中图分类号] G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3054 ( 2012) 05-0008-06
京杭大运河是与万里长城齐名的人工奇迹。 她开掘于春秋,完成于隋代,畅通于唐宋,取直 于元代,繁荣于明清; 在贯穿整个中华文明史的 同时,跨越 京、 津、 冀、 鲁、 苏、 浙 四 省 二 市, 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五 大水 系,全长约 1794 公里。长城早在 1987 年即被列 入 《世界遗产名录》, 此 后 著 名 古 建 筑 专 家 罗 哲 文等人提出要 把 京 杭 大 运 河 也 列 入 “申 遗 ” 名 单。2011 年 4 月, 在 扬 州 召 开 的 “大 运 河 保 护 和申遗工作会议” 确定了中国大运河 ( 包括京 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及浙东运河) “申遗 ” 时 间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京杭大运 河所承担的功能也在悄然变化中。漕运功能已不 复存在,航运功能正在继续,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的建设又 为 其 增 加 了 新 的 职 能。2009 年 国 家 旅 游局宣布 “京 杭 大 运 河 ” 为 国 家 级 旅 游 线, 各 省市开发运河资源的热情十分高涨,但因缺乏总 体指 导 与 合 作, 一 些 “建 设 ” 难 免 成 了 “破 坏”。总体来看,目 前 京 杭 大 运 河 的 研 究 多 围 绕 历史层面、单一学科、单一线路、区域角度和航
并提出: 将 “南水北调” 工程建设与运河跨流域调 水、 航 道 整 治、 文 物 保 护、 休 闲 游 憩 等 功 能 整 合 起 来,
建立健全多部门协调合作、共同管理机制,科学实施运河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将遗产利用上升到遗产产
业的高度来认识,完善法律法规等对策。
[关键词] “申遗”; 京杭大运河; 保护; 利用; 问题; 对策
—9—
北京社会科学 2012 年第 5 期
署、各有关 部 委 局 直 接 领 导 推 动 的 国 家 文 化 工 程,与以往地 方 政 府 在 “申 遗 ” 工 作 中 占 主 导 地位有着鲜明的区别。因此,地方政府对运河保 护与 “申遗” 工 作 的 态 度 也 是 反 差 巨 大。 如 无 锡市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各部门积极配合,其清 名桥街 区 被 全 国 政 协 “大 运 河 保 护 与 申 遗 考 察 团” 称为 “最具 原 生 态 风 貌 的 古 运 河 文 化 绝 版 之地”。而有的地 方 对 此 项 工 作 重 视 不 够, 缺 乏 积极主动性。大运河山东济宁以北基本断流,航 运功能已经被排洪、灌溉、远距离调水等功能所 取代,也有部分运河被荒弃于农田郊野。
京杭大运 河 在 世 界 遗 产 的 突 出 普 遍 价 值 方 面,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通州是京杭大运河的 最北 端, 最 早 提 出 申 报 世 界 遗 产 的 问 题。2004 年 9 月,山东济宁 ( 曲阜) 举办第二届中国京 杭大运河文化艺术节,沿线 18 座城市达成共识, 联合申报世界遗产。2005 年 12 月,郑孝燮、罗 哲文、朱 炳 仁 以 《关 于 加 快 京 杭 大 运 河 遗 产 保 护和 “申遗” 工作》 为题, 联 名 致 信 18 个 运 河 城市的市长。2006 年 3 月,58 位全国政协委员 联名向 全 国 政 协 十 届 四 次 会 议 提 交 《应 高 度 重 视京 杭 大 运 河 的 保 护 和 启 动 “申 遗 ” 工 作 》 的 提案。5 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奎元带领考察团 对运河沿线进行为期 13 天的考察,最后在杭州 发表 《京杭大运 河 保 护 与 “申 遗 ” 杭 州 宣 言 》。 12 月,国家 文 物 局 公 布 了 重 设 的 《中 国 世 界 文 化遗产预备名单 》, 京 杭 大 运 河 列 在 首 位。2008 年 3 月,国家文物局 在 扬 州 建 立 大 运 河 “申 遗 ” 城市联盟,将 “京 杭 大 运 河 申 遗 ” 改 称 为 “中 国大 运 河 申 遗 ”。2011 年 3 月, 大 运 河 保 护 和 “申 遗 ” 省 部 际 会 商 小 组 第 三 次 会 议 在 北 京 召 开,通过了 《大运河遗 产 保 护 和 管 理 总 体 规 划 》 和 《中国 大 运 河 申 报 世 界 文 化 遗 产 预 备 名 单 》。 4 月在 扬 州 召 开 的 “大 运 河 保 护 和 申 遗 工 作 会 议” 定于 2012 年 9 月完 成 “申 遗 ” 文 本 提 交 预 审,2013 年 8 月前所有遗产点段完成准备工作, 并接受国际专家的现场评估,争 取 在 2014 年列 入 《世界遗产名录》。
当前京杭大运河的保护工作已经到了关键时 刻。正如 《京 杭 大 运 河 保 护 与 申 遗 杭 州 宣 言 》 ( 2006) 所指出的, “随 着 经 济 社 会 的 发 展, 大 运河的传统运输功能已经改变,河道、沿河风貌 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又面临着城 市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严重挑战。如果再 不加强保护,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存、风光景物 和自然生态环境就会不可避免地遭到破坏,真实 性和完整性就会不复存在,这将是中华民族不可 挽回的巨大损失。对大运河进行抢救性保护、实 现 可 持 续 发 展 已 经 到 了 紧 要 关 头 ”。
一、京杭大运河 “申遗” 国际背景与历程
近年来,随着对遗产概念与内涵认识的不断 深入,文化线路、遗产运河、遗产廊道等一系列 反映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整体性与延续性,体现人 类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动态 特征的跨区域遗产,已成为国内外遗产保护领域 探讨的热点。[2]其中 线 性 文 化 遗 产 是 指 在 拥 有 特 殊文化资源集合的线形或带状区域内的物质和非 物质的文化遗产族群,因其线状的分布和遗存特 性而著称。[3] 1984 年美国指定伊利诺伊和密歇根 运河为国家遗产廊道。随后,西班牙圣地亚哥· 德· 孔 波 斯 特 拉 朝 圣 之 路、法 国 米 迪 运 河、 奥 地
二、京杭大运河遗产保护 与利用面临的问题
1. 运河 遗 产 的 范 围 界 定 不 清,遗 产 赋 存 状 况缺乏清晰的调查
家底 不 清 是 开 展 运 河 保 护 和 “申 遗 ” 工 作 以来一直存在的一大问题。然而,京杭大运河的 遗产构成非常复杂,学者间意见也不一致。主要 有两种观点: 一是从水利工程体系角度界定运河 遗产。如京杭大运河遗产的主体构成是水利工程 体系,由水道工程、水源工程、工程管理和附属 设施四大工程系 统 组 成。[5] 京 杭 大 运 河 作 为 文 化 线路的三个主要内容之一的水路遗产体系,由水 道工程、蓄泄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行政管理设 施四大类组成。[6]二 是 从 大 运 河 遗 产 及 其 背 景 环 境角度 界 定。 大 运 河 遗 产 可 以 分 为 以 下 几 个 层 次: [7]第一个层次 是 运 河 河 道 及 其 附 属 设 施; 第 二个层次是与大运河相关的遗迹,包括因运河而 生的城镇、建筑等; 第三个层次是大运河周边环 境景观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关于印发 《大运河遗产第二阶段 保 护 规 划 编 制 要 求 》 的 通 知 ( 文物保函 〔2009 〕 1293 号 ) 中, “大 运 河 遗产及其背景环境构成” 部分包括: ①大运河 遗产。水利水运工程 ( 水工) 遗产,运河城镇、 运河村 落, 其 他 相 关 历 史 遗 存,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②大运河背景环境,城乡建设环境、郊野自 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