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2019-2020学年生物高一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沂市2019-2020学年生物高一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细胞衰老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B.衰老的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加快
C.青蛙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属于细胞凋亡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
【答案】B
【解析】
【分析】
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详解】
A、衰老的细胞内大多数酶的活性降低,A正确;
B、衰老的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弱,B错误;
C、青蛙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属于细胞凋亡,C正确;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编程性死亡,D正确。

故选B。

2.肾上腺素是人体重要的的信息分子,下列关于肾上腺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肾上腺素可以由肾上腺髓质分泌,其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
B.某些神经细胞可以以胞吐的方式分泌肾上腺素,其发挥作用后一般被酶分解
C.由于肾上腺素是蛋白质,在进行动物实验时,肾上腺素一般是注射,不能口服
D.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可以使人呼吸频率加快,血压上升,心率加速
【答案】C
【解析】
【分析】
肾上腺的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

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失血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人表现为警觉性提高、反应灵敏、呼吸频率加快、心率加速等特征。

【详解】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其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A正确;肾上腺素可以作为神经递质,由某些神经细胞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发挥作用后一般被酶分解或被转移,B正确;肾上腺素的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是小分子物质,既可以注射,也可以口服,C错误;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多可以使人呼吸频率加快,
反应灵敏,血压上升,心率加速,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肾上腺素的生理功能,以及化学本质,肾上腺素既可以作为激素,也可以作为神经递质,再根据题意作答。

3.Y(黄色)和y(白色)是位于某种蝴蝶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雄性有黄色和白色,雌性只有白色。

下列杂交组合中,可以从其子代表现型判断出性别的是
A.♀Yy×♂yy B.♀yy×♂yy
C.♀yy×♂YY D.♀Yy×♂Yy
【答案】C
【解析】
【分析】
黄色的基因型为YY、Yy,白色的基因型为yy。

根据题意可知,雌性无论什么基因型均为白色。

【详解】
由于yy在雌雄中均表现为白色,Y_在雌性中表现为白色,雄性中表现为黄色。

要根据后代表现型判断出性别,应该选择的杂交后代应该全部是Y_。

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4.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在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的数量为N/2
C.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时
D.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在t0~t2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先上升后下降,为S型增长,A错。

增长速率在K/2最大,B正确。

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1时,种群数量很快恢复到K值。

C错。

在t1~t2时,该鱼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呈下降趋势,但数量还在增长,D错。

考点: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增长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5.人体细胞在衰老过程中不会出现的变化是()
A.细胞内有些酶活性降低B.细胞物质运输效率降低
C.细胞核体积减小D.细胞内水分减少
【答案】C
【解析】衰老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A错误;衰老的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B错误;衰老的细胞核体积增大,不会出现细胞核体积减小,C正确;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D错误。

【点睛】易错提醒:细胞衰老是正常的生命现象,单细胞生物,细胞衰老等同于个体衰老.多细胞生物,细胞衰老不等同于个体衰老。

6.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红细胞易变形破裂
B.血红蛋白中的一个氨基酸异常
C.信使RNA中的一个密码子发生了变化
D.控制合成血红蛋白分子的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对发生了变化
【答案】D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从而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基因突变的典型实例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因此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碱基对的改变),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异常。

【详解】
血液中的红细胞容易变形破裂不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A错误;血红蛋白中的一个氨基酸改变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直接原因,B错误;信使RNA中的一个密码子发生了改变不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C错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控制血红蛋白合成的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即基因突变,D正确。

【点睛】
注意区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7.下列有关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B.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都能表达
D.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呈线性排列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由题图可知,一条染色体上含有许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等位基因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

【详解】
A、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不是等位基因,A错误;
B、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错误;
C、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精细地调控生物的性状,因此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不一定都能表达,C错误;
D、由图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

故选D。

8.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观察时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此区细胞排列紧密呈长方形
B.解离的目的是让细胞相互分离并保持细胞活性
C.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所用的时间比解离短
D.解离液是盐酸和酒精1:1的混合液
【答案】D
【解析】
【分析】
洋葱根尖细胞培养:实验课前3-4d培养(温暖、常换水),待根长到5cm。

具体操作如下:
取材(取根尖2-3mm)→解离(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HCl溶液和95%的酒精溶液按1:1体积比的比例混合.解离时间:3-5min,解离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分离开)→漂洗(漂洗液:清水;漂洗时间:10 min;目的:洗去组织中的解离液,有利于染色)→染色(染色液: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染色时间:3-5min,染色目的:使染色体(或染色质)着色;)→制片(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复加一块载玻片用拇指轻压(使细胞分散开))→观察(先低倍镜:据细胞特点找到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后高倍镜:先找中期细胞,后找前、后、末期细胞(绝在多数细胞处于间期,少数处于分裂期.因为间期时长远大于分裂期))。

【详解】
观察时应先在低倍镜下找到分生区细胞,此区细胞排列紧密呈正方形,A错误;解离的目的是让细胞相互分离,解离液中的盐酸和酒精会杀死细胞,B错误;漂洗目的是洗去解离液,漂洗时间约10分钟,解离
时间为3-5分钟,故漂洗所用的时间比解离长,C错误;解离液是盐酸和酒精1:1的体积比例混合配制而成,D正确。

【点睛】
判断本题关键要熟悉“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操作要求。

尤其要注意解离、漂洗和染色的操作顺序以及时间把握,否则实验效果较差。

9.互为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没有下列哪项特征()
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B.在四分体时期共用一个着丝点
C.形态大小一般相同
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联会现象
【答案】B
【解析】
【分析】
同源染色体是指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据此答题。

【详解】
A、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A正确;
B、四分体时期的同源染色体不共有一个着丝点,B错误;
C、同源染色体中的两条染色体的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也有不相同的,如X和Y这两条性染色体),C正确;
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即联会形成四分体,D正确。

故选B。

10.在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中,对尾部消失起主要作用的细胞器是
A.溶酶体B.中心体C.线粒体D.高尔基体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在蝌蚪发育成蛙的过程中,对尾部消失起主要作用的细胞器是溶酶体,A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如图是三种二倍体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乙细胞中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图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
B.图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也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图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属于次级精母细胞
D.图丙细胞中若①上有A基因,④上有a基因,则该细胞一定发生了基因突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图乙细胞中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在图甲细胞中无姐妹染色单体但含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
B、图甲细胞的同一极有同源染色体,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同源染色体,不能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
C、图乙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且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上,应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C错误;
D、图丙细胞中①上有A基因,④上有a基因,则该细胞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发生了交叉互换,D 错误。

故选A。

【点睛】
关于细胞分裂图像,无同源染色体的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有同源染色体的如果有联会、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图像,如果没有应是有丝分裂时期图像,再根据染色体的具体形态特征判断是哪个具体时期,然后再根据题干解答即可。

1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强
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的能力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D.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
【答案】D
【解析】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其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有关,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A正确。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正确。

生态系统如果受到破坏后恢复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属于恢复力稳定性,C正确。

同等强度的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快,因为沙漠生态系统严重缺水,D错误。

点睛: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4个易错点
(1)对于极地苔原(冻原),由于物种组分单一、结构简单,它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与生物种类有关,还要考虑生物的个体数量。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恒定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4)负反馈调节并非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是使最初发生的那种变化向相反方向发展,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相对稳定。

13.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
A.生物的形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由F2中出现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若F1产生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
D.若F1产生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
【答案】C
【解析】略
14.40位同学手拉手围成周长68米的一圈,第1位同学用右手捏第2位同学左手,第2位同学左手感受到第1位同学的刺激后马上用右手捏第3位同学……,到第1位同学左手感受到第20位同学的刺激为止,共用时8.3秒。

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人体的大脑皮层
B.感受器和效应器都位于人的手部皮肤上
C.这40位同学的神经结构共同构成反射弧
D.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平均速率为0.12 m/s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该反射为复杂反射,神经中枢位于人体的大脑皮层,A正确。

感受器位于人的手部皮肤上,效应器为上肢相关肌肉,B错。

每一位同学都有其反射弧完成反射,C错。

8.3秒包括兴奋在神经纤维传导和在突触间传递的时间,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平均速率大于0.12 m/s,D错。

考点: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

15.A与a、B与b和D与d分别为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基因型为AaBbDd与AabbDd个体杂交,子一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
A.1/4 B.1/8 C.7/16 D.7/8
【答案】D
【解析】AaBbDd与AabbDd个体杂交,利用乘法定律计算后代纯合子的概率=1/2×1/2×1/2=1/8,则后代杂合子的概率=1-纯合子的概率=1-1/8=7/8,故选D。

16.下列关于“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的材料和试剂可用马铃薯小方块和蓝墨水替代
B.NaOH在体积不同的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相同
C.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增大
D.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答案】C
【解析】在“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可以用蓝墨水代表进入细胞的物质,马铃薯小方块代表细胞,A正确;NaOH在体积不同的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相同,B正确;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C错误;由于NaOH在琼脂块中的扩散速度是一定的,因此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D正确。

17.对一个基因的正确描述是
①基因是DNA分子上特定的片段②它的分子结构首先是由摩尔根发现③它决定某一遗传性状或功能④它的化学结构不会发生变化
A.①和②B.①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基因是DNA分子上特定的片段,是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①正确;②它的分子结构首先由沃森和克里克发现,②错误;③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决定某一遗传性状或功能,③正确;④它的化学结构会由于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变化,④错误,则正确的描述是①和③,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概念及DNA和基因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18.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
A.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
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K+主要位于细胞内液,Na+主要位于细胞外液,所以B项表述错误,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低。

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主要原因是K+外流,使神经元膜外电势增高;动作电位则是膜外Na+内流,使膜内电势升高,变为外负内正,所以A、C项正确;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D
项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B。

【考点定位】
本题主要考查无机盐离子的有关功能,属基础题。

19.下列组合中,属于测交实验的是( )
A.AABB×Aabb B.AaBB X AAbb
C.AaBb×aabb D.AABB X aaBb
【答案】C
【解析】
测交是一个待测亲本与另一个异性的隐性纯合子亲本进行交配的过程,所以只有C选项中符合要求。

20.下面有关单倍体和染色体组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个体称为单倍体
B.一个染色体组中无等位基因
C.有性生殖的配子细胞中染色体肯定为一个染色体组
D.普通小麦含6个染色体组、42条染色体,它的单倍体含3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单倍体通常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则未经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个体,一定是单倍体,A正确;
B、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一个染色体组内无同源染色体,不含等位基因,B正确;
C、有性生殖的配子细胞中染色体不一定为一个染色体组,如由四倍体物种形成的配子含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
D、普通小麦含6个染色体组、42条染色体,则它的配子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所以单倍体中也含3个染色体组、21条染色体,D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单倍体、染色体组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染色体组及单倍体的概念,大小、形态功能各不相同的一组染色体,携带着生物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一个染色体组内无同源染色体和等位基因;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单倍体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是单倍体。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40分)
21.下图表示以某种农作物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品种的过程,据图中结果完成下列问题:
(1)用①和②经途径Ⅰ和Ⅱ培育成⑤的育种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该育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③培育出④的常用方法Ⅲ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的④一般称作_____倍体,由③经过④培育成⑤品种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育种,其优点是____________。

得到的后代中⑤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___。

(3)③培育成⑥的常用方法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杂交育种基因重组花药离体培养单单倍体明显缩短育种年限1/4 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题中所涉及的育种方式有:杂交育种(Ⅰ→Ⅱ)、单倍体育种(Ⅰ→Ⅲ→Ⅴ)和多倍体育种(Ⅰ→Ⅳ),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变异。

(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用①和②经途径Ⅰ和Ⅱ培育成⑤的育种方法称为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2)用③培育小④的常用方法Ⅲ是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④一般称作单倍体,由③培育出④再培育出⑤的育种方法称为单倍体育种;由于⑤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由于AaBb经减数分裂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所以得到的后代中⑤所占的比例是1/4。

(3)由③培育成⑥常用的方法Ⅳ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22.据图分析回答:
(1)图1表示酶具有专一性的模型,该模型属于___________模型。

(2)图2曲线表示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的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过程。

无酶催化所需的活化能可用图中___________线段来表示。

如果该酶为人体内的唾液淀粉酶,假设温度由200C 升至370C,则b在纵轴上将___________(上移/下移),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物理ac下移370C是人体内的酶的最适温度,酶活性升高,降低活化能更显著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2可知,ca段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c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由此可以看出,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更显著;酶具有高效性;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的影响,最适宜条件下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最好,酶活性最高。

【详解】
(1)酶能够特异性地与底物结合,催化底物的反应,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据图1分析,物质A和B能够特异性地结合,且反应前后物质A没有发生改变,则可推知A代表酶。

该模型属于物理模型。

(2)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此据图可以看出,ac段表示无酶催化条件下所需的活化能,bc段表示有酶催化条件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如果该酶为人体内的唾液淀粉酶,由于370C是人体内的酶的最适温度,酶活性升高,降低活化能更显著,因此假设温度由200C升至370C,则b在纵轴上将下移。

【点睛】
本题考查酶在代谢中的作用、酶的特性,意在考查学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23.如图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中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①、②过程的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①过程发生所需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过程发生所需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合成胰岛素,共含51个氨基酸,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上至少含有脱氧核苷酸_____________
【答案】转录翻译核糖核苷酸氨基酸核糖体306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①转录、②翻译、③转录、④翻译。

【详解】
(1)图中①表示核基因的转录、②表示翻译。

(2)①转录所需的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产物是RNA,②翻译过程所需的原料是氨基酸,场所是核糖体,产物是蛋白质。

(3)如合成胰岛素,共含51个氨基酸,模板mRNA上至少含有51×3=153个核糖核苷酸,控制其合成的基因上至少含有脱氧核苷酸153×2=306个。

【点睛】
DNA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转录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翻译的原料是氨基酸。

24.如图是某种生物重大生命活动图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_____生物细胞重大生命活动图示。

(填“原核”或“真核”)
(2)图中对生物体细胞种类增多起主要作用的过程是__________。

(3)图中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DNA复制发生在________期。

(4)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____________基因和__________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而变成癌细胞。

(5)细胞分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真核细胞分化有丝分裂分裂间原癌抑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生命活动,其中细胞分裂、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都是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的发育起主要作用的过程是细胞分化。

【详解】
据图分析,图示涉及到染色体结构的变化,说明该图表示的是真核生物细胞的生命历程。

(2)细胞分化能导致细胞种类增多,同一种类的细胞构成组织,不同组织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故细胞分化对生物的发育起主要作用。

(3)图示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为有丝分裂,DNA复制发生在分裂间期。

(4)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

(5)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点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