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所研究成果为稻米食味智能评价系统提供理论支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No.565 ^CEREAL & FEED INDUSTRY
2017-04-19,由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全国畜牧总站主办的2017中国饲料工 业展览会在福建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 圆满落幕。

本届展会以“转型升级调结 构,创新发展铸品牌”为主题,近20个国 家和地区以及国内400多家饲料加工、饲料添加剂、饲料原料、饲料机械、畜禽 养殖等企业参展。

在本届展会上,农业部对获得第五 批“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示范企业”称 号的51家饲料生产企业进行了授牌。

截至目前,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示范 企业已达到174家。

展会期间,同期举办了 2017饲料行 业技术交流活动、2017饲料原料暨粮改 饲论坛,以及系列饲料企业技术讲座等 活动。

主办方首次将粮改饲作为专场,在一年一届的原料论坛上举办,吸引了 来自全国推进粮改饲试点工作省份的代 表,玉米作物科研单位、牛羊养殖企业、农机装备企业代表参与了研讨。

饲料工 业是联结种养的重要产业。

饲料工业 “十二五”发展成就展公开的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饲料总产量突破2亿t,比2010年增长23. 5%,是1985年的 11. 3倍、2005年的1.86倍。

饲料产量 占全球约五分之一,连续五年居全球首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饲料工业协 会会长李德发在开幕式上表示,2016年 在我国饲料工业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全行业同心协力,为畜牧业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全球 饲料工业的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

数据显示,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 年,2016年我国饲料总产量超过2亿t,同比小幅增长。

2016年10月,《全国饲 料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规划称 2020年工业饲料总产量预计达到2.2亿t。

据此可见,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饲料产量将保持稳定,将在绿色、创新、可持续上下功夫。

替抗、绿色、减排、
智能、精准也成为本次展览会的关键词。

在机械展区,包括江苏正昌集团、丰
尚、布勒、赛佰特等饲用机械生产商,现
场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大型设备,还有新
式的码琛机器人。

据相关公司负责人介
绍,智能化是未来饲料行业的趋势。

精准营养是我国动物营养解决的关
键,剂型的创新至关重要。

展会上,不少
企业展出了自己的新产品,诸如内蒙古
金河动物药业公司、集富(青岛)动物营
养有限公司、丹尼斯克动物营养公司就
推出了采用分子微囊化技术、嵌入式包
被技术、缓释技术、高速悬浮造粒工艺等
先进技术生产的动物营养产品,实现让
药效精准释放,引人瞩目。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快推进农
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为饲料工业发展
提供新机遇。

李德发称,要加快推进行
业转型升级,践行《中国饲料行业发展宣
言》,将“绿色、创新和可持续”作为饲料
工业发展的关键词。

(摘自ZGXMSYB, 2017-04-26)
曰前,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
究所万建民院士领衔的水稻功能基因组
学创新研究组,在水稻粒宽与粒重调控
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控制
水稻粒宽与粒重关键基因GW5通过调
节油菜素内酉旨(131^83丨0118161'0丨(^,61〇信
号途径调控水稻籽粒发育的新机制,初
步阐述了其功能作用模式与遗传调控网
络,为水稻高产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
依据。

该项研究成果于2017-04-10在
线发表于《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
杂志上。

据悉,水稻粒型是决定籽粒重量进
而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性状。

GW5/qSW5为较早报道的控制水稻粒
宽、粒重且效应较强的数量性状基因座
(QTL)。

GW5/qSW5在水稻资源中普
遍存在,受环境影响较小且对粒型性状
贡献率较高,对培育优质高产水稻品种
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早在2008年,万
建民带领科研人员与日本相关科研团队
分别将GW5/qSW5位点成功定位在同
一重叠区间内,发现存在于宽粒品种中
的1 212-bp缺失与粒宽性状关联,并验
证该缺失在水稻人工驯化和育种改良过
程中被髙强度地选择以增加水稻产量。

然而,两研究团队预测的GW5/qSW5候
选基因却不相同,且均未报道对所预测
基因的功能验证结果。

因此,对于
GW5/qSW5位点的功能基因需要进一
步明确。

科研人员经过深入研究,明确了位
于该1 212-bp缺失区域上游一个编码
钙调蛋白的基因,能够显著影响水稻粒
宽,是GW5/qSW5位点的候选基因,仍
命名为GW5,其主要在水稻籽粒发育时
期的颖壳中表达。

存在于宽粒品种的
1 212-bp缺失通过调控GW5的表达量
进而调控籽粒大小。

进一步研究发现,
GW5蛋白定位在细胞质膜上,并可与油
菜素内酯信号途径中的一个关键激酶
GSK2直接互作,抑制GSK2磷酸化下
游两个转录因子BZR1和D LT活性,使
得非磷酸化状态的BZR1与D LT积累
并进入细胞核中,调控B R下游响应基
因表达,进而调控水稻粒型等生长发育
过程。

研究人员还发现,通过CRISPR
技术将GW5基因敲除,可以增加其它
不含1 212-bp缺失的水稻品种籽粒的
粒宽和粒重,达到增产的效果。

上述研
究结果揭示了水稻中B R信号途径和籽
粒发育调控的一种新机制,并为其它禾
谷类作物的增产提供了新的思路。

(摘自ZGNKY, 2017-04-19)
近期,中国水稻研究所稻米质量安
全评估创新团队卢林等在国际知名期刊
《分析化学进展(TrAC Trends in Ana­
lytical Chemistry)》上发表了关于仿生
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的综述文章。

人类的基本味觉有甜、酸、苦、咸、
鲜,食味评价的核心就是人类舌头能感
知到的味觉感受。

食品中的化学成分多
种多样,传统化学测定仅能做到定量成
分,而不能将其与味觉感知联系起来,因
此需要借助仿生技术。

目前为止,国内
外利用仿生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测定相
应刺激物来定性或定量分析这5种基本
味觉,传感器技术的研发已经成为了食
味评价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该文章分析了几种仿生传感器和生
物传感器中的敏感元件的优缺点,论述
了传感器在表征味觉感应传导机理中的
应用,为构建稻米食味的仿生智能评价
系统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摘自
ZGNKY, 2017-04-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