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二十四为学练习苏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为学
01 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书写汉字。
吾材之yōnɡ(庸)qì(迄)乎成bǐng(屏)弃而不用zú(卒)于鲁也传之子何shì(恃)而往吾一瓶一bō(钵)足矣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吾资之昏.(糊涂,愚笨)
(2)久而不怠.焉(懈怠,疏懒)
(3)岂有常.哉(常规)
(4)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3.区别并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1)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古义:租,雇今义:与“卖”相对
(2)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古义:却,反而今义:看
4.划分句内停顿.(各划两个停顿)
(1)然则/ 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2)吾/ 一瓶一钵/足矣。
(3)顾/不如 /蜀鄙之僧哉?
5.写出语气词并判断下列句式的语气。
(1)天下事有难易乎?(乎——疑问语气)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哉——反问语气)
(3)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也——判断语气)
(4)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矣——陈述语气)
6.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1)从“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中可以看出去南海是相当困难的。
富者想“买舟而下",结果未能实现;贫者只依靠“一瓶一钵”,就实现了自己的宏愿。
(2)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教育“子侄”,从“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中可以看出他希望子侄立定志向,刻苦学习。
(3)文章通过贫富二僧往南海的故事,说明了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立志的重要作用.
7.请欣赏邹勤的漫画作品《过个充实的暑假》,谈谈你对漫画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感想。
示例:当今的不少家长为了孩子的未来,不惜牺牲孩子的休息时间,强制他们参加过多的“兴趣”培训班,严重摧残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给孩子套上沉重的枷锁,扼杀了他们的天性,夺去了他们的快乐。
家长们应该赶快松松手,还给孩子一个欢乐的童年.
8.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以“立志·理想”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请你积极参与。
(1)请写一则立志(或理想)格言。
示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请你点评一下同学的言论.
同学甲:“理想要切合实际,而不要好高骛远,当一只鸡的理想是做一只鹰翱翔蓝天的时候,它就变成了被人取笑的对象。
”
同学乙:“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毕业回家后,种地买化肥.”
同学甲:我们的理想要切合实际,否则将会被人取笑。
同学乙:我们应该充分自由地行动,无拘无束地施展才能,做到学以致用.
02 课内精读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
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
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
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9.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不逮.人( 及,赶上)
(2)蜀之鄙.有二僧( 边地,边远地区 )
(3)卒.于鲁也传之( 终于)
(4)越.明年( 到了 )
(5)可恃.而不可恃也(凭借,依靠)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
孔子的学说,最终由迟钝的弟子传承下来。
(2)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那么愚笨平庸和聪慧敏捷所起的作用,难道有不变的规律吗?
(3)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人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蜀地边境的和尚吗?
(4)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不被自己的昏昧和平庸限制,而不知疲倦、努力学习的人,会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 11.选文中两个“子何恃而往”语气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是疑问语气,第二个是嘲笑、鄙视的语气。
12.选文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总结全文,是全文的结论。
13.“吾一瓶一钵足矣"中“一"“足”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两个“一”表现穷和尚对物质条件要求极低;“足”体现出穷和尚战胜困难的信心。
这句话表现了穷和尚在困难面前要实现远大理想的坚定信心和无所畏惧的坚强意志。
14.文题是“为学”,文章为什么从天下事说起?
天下事包括人之为学,由天下事引出人之为学,将两者相提并论,有突出为学之意。
15.学了本文之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示例:事在人为,难和易可以相互转化;后天的努力比优越的条件更重要;在困难面前要志向坚定,勇于进取,保持向上的进取心;沉迷于幻想,一味空谈,最终会一事无成.
03 拓展阅读
苏秦刺股
苏秦①游秦,秦不用之而归,金尽裘②敝③。
至家中,妻不下机,嫂不为炊④,父母不与言.秦乃夜出书读之。
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
一年而学成,遂为六国⑤相.
(选自《战国策》)【注释】①苏秦:字季子,战国时洛阳人,纵横家.②裘(qiú):毛皮衣服。
③敝:破烂。
④炊:煮饭.⑤六国:战国时六国,即齐、楚、燕、赵、韩、魏。
16.解释加点的词。
(1)秦不用之而归.(回家)
(2)秦乃.夜出书读之( 于是,就)
(3)父母不与言.(说话)
(4)以.锥刺其股(用)
17.翻译下面的语句.
(1)金尽裘敝.
(那时)钱用完了,皮衣也穿破了。
(2)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
深夜读书疲倦想睡觉的时候,就拿个锥子刺自己的大腿。
18.在文中找出苏秦从秦国归来后家人表现的语句.
妻不下机,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19.你如何看待苏秦在学习方面“夜深欲睡,以锥刺其股”的做法?
要合理安排学习与休息的时间,熬夜学习不利于身体健康,同时以锥刺股也是对身体的伤害,但苏秦奋发图强、勤奋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