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全省各级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抓经济必须抓环保、抓环保就是抓经济、抓环保就是抓民生的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全省环保系统和各有关部门锐意进取、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全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松花江水污染防治等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等重点环保工程取得丰硕成果,节能减排任务超额完成,单位地区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量明显下降,环境质量逐步改善,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更加和谐统一,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十一五”时期是全省环保意识明显提升的5年,是环境保护投入最多的5年,是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最快的5
年,是环境整治力度最大的5年,是环保
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5年。

一、坚持履行“两种”职能,突出“三
个着力”,进一步找准环境保护思路和定

加强环境保护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的重要举措,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重大任务,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
途径,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国际竞
争与合作的必然要求。

环境保护工作必
须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和高度去
审视、去谋划、去推动。

我省是国家东北
部重要的生态屏障,保护好白山松水是
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但我省又面临着
振兴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加快发展是
全省人民迫切的愿望和要求,优化、支持
和服务发展是环境保护工作紧迫而现实
的任务。

因此,必须认真履行执法与服
务两种职能,依法保护好环境,既要做到
“无情执法”,又要做到“有情服务”。


俗地讲,环境保护就是既要做到敢于说
“不”,又要做到善于说“行”,把好关、服
好务,切实强化监督管理,落实主体责
任,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

“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深入贯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环境保护作为改
善民生的重大工程,作为打造新的竞争
优势的重要举措进行决策部署,着力提
升环境保护能力,推动环保工作再上新
台阶。

一是着力加强制度机制建设,建
立政府环保目标责任制、部门协调配合
机制、领导包保责任机制、督促检查机制
等,为做好环保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制度
保障;二是着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切实
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加强城市污水处理
厂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重点流域、
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防治,为做好环
保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三是着力
加强环保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具有
■王国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与环境保护“双赢”
15
2012年第10

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的环保队伍,为做好环保工作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

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作用明显增强
全面服务于吉林振兴发展大局,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三化”、实施“三动”战略,坚持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

以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为抓手,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和结构。

“十一五”期间,共完成66个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区域环评。

积极开辟绿色通道,建立了超前谋划、提前介入、现场办公等审批长效机制,审批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

对省政府确定的增产百亿斤商品粮、中部引水工程、吉化千万吨炼油、长吉铁路建设等一大批重大项目,积极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在最短时间内通过国家环评审批,保障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坚持把好环境准入关,严格控制“两高”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项目,5年来共拒批215个项目。

深入开展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环境问题专项治理,坚决纠正建设项目环境违法违规问题,完成整改项目598个,整改率达到96.4%。

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共关停小火电机组137.7万千瓦,淘汰落后浆纸产能46.9万吨、水泥产能420万吨、酒精产能4.9万吨,为大项目、好项目提供了环境空间。

三、全力以赴,攻坚克难,超额完成污染减排任务
坚持把污染减排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全力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三大减排措施,确保全面完成污染减排目标任务。

切实加强污染减排工作的领导,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合力推进污染减排的工作格局。

制定和落实污染减排规划和年度计划,层层分解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强化政策措施,严格考核问责。

“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建污水处理厂36座,已建成
污水处理厂达到了42座,污水处理能力
达到233万吨/日,是“十五”末期的3倍
多。

建成投运脱硫机组909万千瓦,占
总装机容量的79.5%。

完成了145个重
点工业企业减排工程,减排能力显著提
升。

经国家核定,我省化学需氧量排放
量控制在35.21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控
制在35.63万吨,分别累计完成“十一五”
减排任务的130.7%和142.7%,削减率分
列全国第4位和第5位,走在了全国的前
列。

到2010年底,全省单位GDP化学需
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强度分别由“十五”
末期的112.37吨/亿元、105.52吨/亿元下
降到41.06吨/亿元、41.54吨/亿元,均下
降60%以上,实现了发展质量和环境效
益的双提高。

四、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面提升
重点流域污染防治水平
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让江
河湖泊休养生息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
组织实施重点流域“十一五”规划,水环
境质量逐步改善,污染防治水平有显著
提升,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重大进
展。

省人大出台了《吉林省松花江流域
水污染防治条例》,这是全国第一个地方
重点流域污染防治条例,为我省加强松
花江流域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法制保
障。

省政府多次召开常务会议和专题会
议研究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出台了《关于
落实〈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2006-2010年)〉的实施意见》,并成立
由省环保厅牵头,发改、住建等11个部
门组成的项目推进组,采取了周调度、月
通报和领导包保等强力措施,统筹推进
项目建设。

省政府连续两年共筹措3.2
亿元,对松花江流域“十二五”规划项目
资金予以先期垫付。

通过各级党委、政
府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有效推进了规划
项目的顺利实施。

2010年底,我省列入
松花江规划的86个项目全部完成,其中
污水处理厂和工业点源治理项目提前半
年完成。

松花江流域重点工业企业废水
排放达标率达到95%以上。

松花江干流
消灭了劣五类和五类水质,出省境断面
水质稳定达到国家规定的三类水体标
准。

为尽快扭转辽河流域水污染现状,
省政府召开了辽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专
题会议,切实加大对条子河、招苏台河、
东辽河环境综合整治力度,辽河流域重
点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1%,出境断
面水质有了较大改善,达到了国家规定
要求。

经国家考核,我省松花江流域在
全国7大流域22个省(区、市)中名列第
2,辽河流域名列第9。

我省松花江流域
成为全国重点流域治理的样板。

五、科学统筹,因地制宜,农村环境
保护取得积极进展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
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农村环境
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广大农
民的切身利益,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
护意义重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
村环境问题,2005年起,先后出台了《国
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
的决定》等一系列旨在加强农村环境保
护的文件。

“十一五”期间,我省全面贯彻
落实国家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
措施,针对我省是农业大省、畜牧业大
省,农村环境污染点多面广、环境基础设
施十分薄弱的实际,科学统筹城乡环境
保护,把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摆上更加重
要和突出的位置,确定了因地制宜、循序
渐进、积极推动的工作思路。

组织编制
了《吉林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2009~2015年)》。

认真落实国家“以
奖促治”政策,共争取中央农村环保专项
资金7212万元,对73个行政村进行了环
境综合整治试点,促进了农村环境质量
逐步改善,积累了农村环境治理的经
验。

5年来,全省共创建了17个国家级
生态乡镇、15个省级生态乡镇和3个国
家级生态村。

同时,进一步加强自然保
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十一五”期间,新建
自然保护区4个,面积8.29万公顷,比
16
2012年第10期
“十五”末期增长9.6%,全省自然保护区正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

六、秉持以人为本、环保惠民理念,切实加强环境监管
环境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和广大群众的关注。

必须秉持以人为本、环保惠民理念,切实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保障环境安全。

“十一五”期间,全省始终保持对违法排污企业的高压态势,共查处各类违法企业3045户,限期整改企业1549户,停产治理616户,取缔关闭365户,挂牌督办202户,对613户企业实施了行政处罚。

加大了煤烟型污染治理力度,大力推广集中供热,城市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逐年增加,9个市(州)政府所在地的空气质量目前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长春市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40天,居东北三省省会城市之首。

围绕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领导接访和带案下访制度,环境信访案件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声,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高度重视环境安全,不断加强环境应急体系建设,完善了应急响应机制,建立了环境应急专家库,定期开展环境应急演练,对松花江沿江环境风险企业实行拉网式排查,吉化公司等沿江重点环境风险企业建立了“三级防控体系”,不断提高环境风险防范能力,科学处置了一系列环境突发事件。

特别是在应对“7·28”永吉县化工原料桶冲入松花江的环境应急事件中,按照“快决策、快部署、快行动”的要求,省环保部门及时组织专家研判,提出处置方案,发布环境应急信息,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为取得抗洪抢险环境应急的胜利赢得了时间,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全省上下全力以赴,科学应对,及时有效地处置了这起环境突发事件,实现了省委省政府“决不能让一只化工原料桶流出省外”的要求和部署,得到了温家宝总理的充分肯定。

七、抢先抓早,精心部署,全面开创
“十二五”环保工作新局面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在省委、省政
府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切实加强领导,
加大投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环境保
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

建立形成了全
省环保“十二五”规划体系,其中,经积极
争取,我省松花江流域“十二五”规划项
目187个,投资110亿元;辽河流域规划
项目67个,投资61亿元,项目数量与投
资额均比“十一五”翻了一番。

强力推进
污染减排,省政府设立了3000万元的污
染减排专项资金,建立了省政府直接考
核县级政府的农业源减排机制,得到了
环保部的充分肯定,在全国进行了转发
推广。

深入实施三大减排措施,较好地
完成了年度减排任务,污染减排能力明
显提升。

进一步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
设,2011年新建污水处理厂12座,实现
了污水处理厂县县全覆盖的目标。

经积
极争取,我省被列为国家第二批农村环
境连片整治示范省,共获得中央财政资
金7亿元,加上省、市、县配套的7亿元,
共14亿元用于农村环境保护和治理,这
是我省有史以来农村环境保护最大的资
金投入。

2011年11月,省政府出台了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
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环保工作的目
标和任务。

与此同时,我省松花湖被国
家列为第一批8个湖泊生态保护试点之
一,国家投入3亿元,支持松花湖生态建
设。

一年多来,各项环保工作顺利推进,
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
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环境保护发
展关键时期,环保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
挑战。

这一时期,国家将污染减排指标
由两项增加到四项,减排约束性进一步
增强,我省经济总量增长和环境容量有
限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环境保护既要优
化、支撑和服务于发展,又要切实改善环
境质量,这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新的
更高要求。

省第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
“两翻番”、“双倍增”、“七跃升”的奋斗目
标,描绘了“科学发展、加快振兴,让城乡
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宏伟蓝图,第一
次提出了建设生态吉林的目标任务,令
人鼓舞,催人奋进。

6月28日,省政府组织召开的第七
次全省环境保护大会,全面总结了“十一
五”环保工作,对“十二五”重点工作任务
作了安排部署。

7月5日,省委省政府出
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
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十二
五”时期环保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和主要目标,确定了实施环境保护“八大
工程”的重点任务,建立完善了“六大保
障机制”。

我们将全面贯彻省十次党代
会和第七次全省环保大会精神,落实好
《意见》,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突出的战
略位置,坚持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
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质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态环
境需求;加大环境风险防范力度,确保生
态环境安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提
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切实增强生态资
源优势的有效发挥,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建设生态环
境良好、生态文明水平提升、生态经济发
展的生态吉林,为实现“科学发展、加快
振兴,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目
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
长)
责任编辑/李

17
2012年第10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